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5课《曹操诗二首》课件

合集下载

语文必修三第5课《曹操诗二首》(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课件

语文必修三第5课《曹操诗二首》(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课件

采 桑 子 重 阳
·
词的有关知识: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它原是配 乐的诗。又叫诗余、长短句。
词有多种词调,又叫词牌,各种词牌规定了各种 词的文字声韵的固定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 押韵等。词的句式特征是长短句,从一字句到十一字 句都有。
小令(58字以内)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分为:
单调(只一段,也叫一阕) 双调(两段,也叫上下阕,或叫上下片) 三叠(三段)、四叠等。 《采桑子·重阳》中的“采桑子”是词牌名, “重阳”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 传统的重阳节。古代以“六”
族 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

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 所以叫“重阳”,也叫“重九”。
作者简介
• 曹操(公元155年7月18日~公元 220年),字孟德,沛国谯(今 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 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汉族人。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 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 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 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 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 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 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 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 的一笔。
《观沧海》(曹操)
a、开篇写的是诗人登山观海的景象。沧海,大海,因海 水呈清苍色,故称“沧海”。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 句极写大海的广阔浩大。星汉,银河。
c、这首诗通过大海的辽阔壮景的描摹,传达出诗人自负 雄才大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d、结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是乐府诗乐章末了因 配乐需要所加的,但它也暗示了因东征乌桓胜利而感到 的喜悦,不能说与正文无关。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5课 《曹操诗二首(短歌行)》 课件 (共38张PPT)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5课 《曹操诗二首(短歌行)》 课件 (共38张PPT)

第四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本层中明月句有何深层含义?后四 句表明作者的什么愿望?抒写诗人对 犹豫不决的 前四句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 贤才的关切 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 和渴望天下 后四句先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贤才尽归自 ;然 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 己的抱负。
• 作为政治家(丞相)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 网罗人才,统一北方。 • 作为军事家(统帅)的曹操: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 (指挥“官渡之战”;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 等书)
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一:“古诗或 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 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
欣赏曹操赋诗的电影片断
• 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把握诗歌的情感主线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从诗中 寻找线索和依据,试用一个字概括出来。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作者究竟忧 什么? 诗中曹操是 如何抒发这 种忧的?这 些忧到底源 自什么呢? (主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以山高水深比招纳人才的阔大胸怀, 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 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借代
唯有杜康:以发明酒的人名来代 指酒
用典 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求 贤之诚恳,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 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表达诗人 念念不忘贤才的一片真情。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诗人礼遇 贤才的态度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三《第5课曹操诗二首》课件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三《第5课曹操诗二首》课件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 想念她的爱人,这里比喻对“贤才”的想念
用典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诗人礼遇贤才的态度
3/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恳切,用周公礼 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内容
感情
用已学的方法赏析下面句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四句,是全诗的核心。诗人写此诗时已53岁,故以“老骥” 自况,又称暮年,但他还要连续奋斗,所以又说“志在千里”“壮 心不已”。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他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 史需要的,决心为此奋斗毕生。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连续奋斗 的雄心壮志
补充时期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
灭了强大的袁绍权势,并克服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同盟”
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 健康,就可以延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 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
幸乃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与全文内容 无关
神龟、腾蛇 为喻
老骥、暮年 自况
性命在天
否定
寿命有限

连续奋斗
3/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以山高水深比喻招纳人才的阔大胸怀,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 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生命之思 阅读与鉴赏 5 曹操诗二首 短歌行》优质课教学设计_39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生命之思 阅读与鉴赏 5 曹操诗二首 短歌行》优质课教学设计_39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诗歌意象。

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二、水平目标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水平。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1、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探讨法: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互动探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讨论中国古代帝王不同的“人才观”)商纣王自高自大,—意孤行,最终落得葬身火海;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进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唐太宗广纳贤才,开创“贞观盛世”。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重视人才!三国时魏武帝曹操也是非常重视人才的,他广纳贤才,建立魏国,三分天下。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诗——《短歌行》,看看他的“人才观”。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

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了北方,不过南方“孙刘联盟”虎视眈眈,统一天下的大业久久不能实现,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乌鸦往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出了这首千古名作。

二、整体感知1、范读。

2、初步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忧”(全诗都有体现)3、齐读(带着忧的感情)三、课文赏析一、抓住作者的情感脉络,理解诗歌大意。

问:通读全诗,能够看出作者在忧什么?[明确]:人生短暂、人才难得、功业未就诗的前八句写: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生命之思 阅读与鉴赏 5 曹操诗二首 短歌行》优质课教学设计_36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生命之思 阅读与鉴赏 5 曹操诗二首 短歌行》优质课教学设计_36

短歌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水平。

3.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歌词:“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寂寞。

”这是林俊杰唱的《曹操》。

汝南名士许劭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三国志》中说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二、关于曹操那么你心目中的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有没有同学愿意起来说一说?学生回答,教师不作评价。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学生对曹操的理解可能更多地会受到“尊刘抑曹”的影响,不能公平地评价曹操,而学习这首诗能让我们从历史的高度上更好地理解曹操。

教师总结:历史上的曹操形象:A政治家(丞相):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军事家(统帅):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统一北方,形成与吴、蜀鼎立的局面。

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C文学家(诗歌领袖):建安风骨的领袖,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

而曹操所写的《短歌行》是其传世名篇之一。

为何一曲短歌动古今,流传千古?我想它有打动我们的地方。

那么,这首诗歌究竟哪里能打动读者?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三、解题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短歌行走近曹操,《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来说。

短歌节奏短促,低吟浅唱,适于抒发内心忧愁苦闷和胸怀抱负,是一种多用于宴会的歌辞。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也许还记得在第四十八回有段关于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

我们请一个同学来念一下相关内容。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北征乌桓,统一了北方。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生命之思 阅读与鉴赏 5 曹操诗二首 短歌行》优质课教学设计_34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生命之思 阅读与鉴赏 5 曹操诗二首 短歌行》优质课教学设计_34

《短歌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

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水平。

3、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2、熟背全诗。

教学难点:引句、比兴等艺术手法的使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步骤: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会想到周瑜、诸葛亮等人。

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易中天的《精彩品三国》: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二、作者简介曹操个人档案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

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了解曹操我们要先知晓他的三个帽子: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

曹操诗歌大致分为两类。

①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三第课《曹操诗二首》(短歌行)ppt课件

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三第课《曹操诗二首》(短歌行)ppt课件
忧国忧民的情怀
曹操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和人民 命运的关切,这种情怀对于现代人来 说同样具有启示意义。现代人也应该 关注社会问题和国家大事,积极参与 社会建设和发展。
《短歌行》在当代的应用和价值
文学鉴赏
作为古代文学经典,《短歌行》具有很高的文学鉴赏价值。通过对该诗的鉴赏,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学艺术的特 点和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04
《短歌行》的艺术特色
《短歌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意境
曹操通过描绘宴饮、感慨时光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慷慨悲凉的氛围,表现出对 人生短暂和功名未就的忧虑。
表现手法
曹操运用了借景抒情、象征等手法,将内心的忧思和壮志未酬的苦闷融入景物 描绘中,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
《短歌行》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技巧
语言风格
文学地位
曹操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 匠之一。他的作品被广泛传颂和传承,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02
《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曹操的政治地位
曹操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局面中,逐渐崭露头角,并最终统一 北方,成为魏国的奠基人。
曹操的政治地位和军事力量,使他有足够的资源和影响力来推广 自己的文学创作。
意象
诗中通过“酒”、“歌”、“月 ”、“鼓”等意象,营造出一种 豪放、慷慨的氛围。
象征手法
运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 象征手法,表达曹操的宏伟志向 和抱负。
《短歌行》的韵律和节奏
韵律
诗歌采用四言为主的句式,韵律严谨 ,节奏感强烈。
节奏
通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 以解忧?唯有杜康”等诗句的反复咏 唱,形成一种回环往复、铿锵有力的 节奏。
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三第课《曹 操诗二首》(短歌行)ppt课件

2016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三第5课《曹操诗二首》(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ppt课件

2016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三第5课《曹操诗二首》(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ppt课件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预习提示:
1. 2. 3. 简介作者、写作背景,划分节奏 了解《龟虽寿》的体裁:乐府诗,四言古风 结合书下注解理解诗歌
4. 5.
6. 7. 8. 9.
熟背诗歌 如何认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体现作者何种哲学思想? 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 最后两句文中作用?
10. 全诗抒发作歌。 诗歌表达作者何种思想感情? 2. 学习重点:背诵诗歌 学习难点:体会感情 3.教学时数:1 课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四句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 续奋斗的雄心壮志,是全诗的核心。诗 人写此诗时已53岁,故以“老骥”自况, 又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 说“志在千里”“壮心不已”。他的“志” 是要统一全国。他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 历史需要的,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龟虽寿》从哲学角度表现了作 者对人生的看法,他否定了方士 们关于神仙的种种妄谈,也否定 当时社会上流行的那种消极颓废 和及时行乐的做法,表达了自己 的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 神和豪迈气概。
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 诗,诗中指出生命是有限而宝贵的, 所以人们应当不断的发扬积极进取 的朝气建功立业。在结语中,作者 还指出事在人为,命运可以改变。 这种积极奋发、老当益壮的精神是 很可贵的。
练习题
1、划分节奏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2、理解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字词: 烈士:古义 今义 不但:古义 今义 3、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 心不已”。 4、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3 第5课《曹操诗二首》课

2020/8/20
他 是 谁 ?曹

复习回顾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一文中称谁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人?
A、曹操 C、嵇康
B、诸葛亮 D、司马迁
A
(2)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魏武帝”,是指
A、刘秀 C、曹操
B、刘裕 D、司马昭
C
拓展练习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欣赏曹操赋诗的电影片断
• 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把握诗歌的情感主线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从诗中 寻找线索和依据,试用一个字概括出来。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忧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作者究竟忧
什么?
诗中曹操是 如何抒发这
种忧的?这
些忧到底源 自什么呢?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以山高水深比招纳人才的阔大胸怀, 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 ,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借代
唯有杜康:以发明酒的人名来代 指酒
用典
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求 贤之诚恳,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 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表达诗人 念念不忘贤才的一片真情。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诗人礼遇 贤才的态度
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原作共两首,是曹 操的传世名篇。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
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 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 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 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 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 熬。但他并不灰心,任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 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短歌行
曹操
全班配乐朗读,感受作者的慷慨悲壮。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但为wè君i 故,沉吟至今。
呦yō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u 明如月,何时可掇du?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mò度阡,枉用相存。契qì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zā,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bǔ,天下归心。
• 作为政治家(丞相)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网 罗人才,统一北方。
• 作为军事家(统帅)的曹操: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 指挥“官渡之战”;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 作为文学家(诗歌领袖)的曹操:“建安风骨”的领袖,与其 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作品集《曹操集》、代表作诗 歌《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短歌行》)
第二层借诗经表达诗人什么心情?
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 极尽礼节招待他。
第三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这一层表达的情感有哪些?
抒写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 才的欣喜。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 乃是想象贤才归己时的欢快场面。
曹操何许人也?
• 曹操乃世之英雄!
《短 歌 行》乃英雄 慷慨悲壮之歌!
求贤令(其一)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 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 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 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 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 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 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 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这首诗突出地运用了__起__兴____手法,表达了诗
人____乐_观__自__信__、__顽_强__进__取__________精神。
你所知道的曹操……
课外探究
(1)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 一个英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2)、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 奸雄’.
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 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诗歌

主旨 三忧 (一统
天下)
人生短暂 求贤不得 功业未就 英雄的慷慨悲歌
根据提示背诵全诗
对…人…譬…去 青…悠…但…沉 明…何…忧…不 月…乌…绕…何
慨…忧…何…唯 呦…食…我…鼓 越…枉…契…心 山…海…周…天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 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 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 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 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 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 寿延年。
我非常高兴,要用这首诗歌来表
这首诗感慨光阴 易逝、功业难成,抒 发了作者求贤若渴、 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 。表现出作者建功立 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 进取的人生态度。
艺术手法鉴赏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比兴
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贤才 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乌鹊南飞中以乌鹊比喻贤才尚在徘 徊选择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 附的焦急心情。
• 1、背诵《短歌行》,下节课默写。 • 2、熟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一:“古诗或 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 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
(宋)赵德操:“凡歌始发声,谓之引 ……既引矣,其声稍放焉,故谓之行。行者 ,其声行也。”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指
依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诗句都是四字句,就称 为“短歌”。“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短歌
第四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本层中明月句有何深层含义?后四 句表明作者的什么愿望?抒写诗人对 犹豫前不四决句,比彷喻徨在不三知国何鼎去立何的从局犹贤和。面豫才渴下不 的望,决关天有的切下些人才
后四句先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贤渴才望多尽纳归贤自才 ;然 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己样的的抱胸襟负,。一定会
(3)、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 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 人而去,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遂行。《武帝纪》
以上是一些关于曹操的资料,请你结合《短 歌行》诗人的形象来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古今向来对曹操的诗都有很高 的评价。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句。”——钟嵘·《诗品》 “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刘勰·《文心雕龙》 “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毛泽东
悲凉沉雄、慷慨激昂、感情丰富、 意味深远
• 假如诗人由于自私、颓废的缘故而愁,那 么这种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情感。反之,为 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 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 ,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 苦追求,这个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 理想还没实现时产生的烦恼,是一种积极 的情感。
点拨:读音、停顿
四言诗节奏:二二拍
说说曹操
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 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 (白脸代表坏人),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 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 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县 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 学家。建安元年迎汉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 令诸侯”,封为丞相、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 为“武皇帝”,世称“魏武帝”。
(主题)
研读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第一层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慨?
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促的感 慨,但并没有软弱消沉,要 在有限的生命中干一番轰轰 烈烈的大事业(慨当以慷,忧 思难忘)。
第二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