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修辞手法与高考试题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常见修辞手法高考题型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常见修辞手法高考题型专项训练(含答案)

常见修辞手法高考题型专项训练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如“像......似的”“像......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像”等。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比喻的作用:①比喻状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②比喻说理能使语言浅显易懂,使人容易理解和接受。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连接。

例: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本体:喻体:比喻词:表达效果: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于”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例: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冰心《荷叶?母亲》)本体:喻体:比喻词:表达效果: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而直接借用喻体代替本体。

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本体:喻体:表达效果:4.博喻: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能够加强语意,增添气势。

例: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本体:本体:喻体:表达效果:二、比拟比拟就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比拟的作用:①增添特有的情味;②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③能启发读者想象,使表达更生动。

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例: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罗森塔尔《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表达效果:2.拟物。

拟物包括两类:一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情态;二是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用试题专题训练修辞手法的构成及表达效果(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用试题专题训练修辞手法的构成及表达效果(含答案)

修辞手法的构成及表达效果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士”在中国古代的语境里,不仅仅是扛枪的战士,还可以是提笔的读书人。

“士”位居高官之下,平民之上,属于夹层中的一个群体。

“士”读过书,有人功成名就,身着绫罗,头戴顶珠,但更多的“士”,却生不逢时,沦落于草莽,孤守于茅屋。

“士”在寻常百姓看来,有点儿古怪,有点儿可笑,但他们于中国基层社会的稳固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与功德。

中国文化的因子能在民间扎根并蔓延,“士”扮演了承上启下的桥梁角色。

是“士”点亮了中国乡土社会那一盏盏文明的灯火,并小心翼翼地呵护着那一束束火苗,守护其永不熄灭。

我们所熟悉的“乡绅”阶层就是由身居底层的“士”演化而成的。

该阶层主要由科举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当地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回乡的中小官吏等一批在乡村社会有影响的人物构成,他们近似于官而异于官,近似于民而又在民之上。

作为乡村里的贵族,不食俸禄,却有地位。

这地位不是来自官府的委任,而是来源于民众的拥戴。

乡绅以其开明与公正,以其道德与卓识,调解民间纷争,处理村庄难事,逐步赢得众人的信赖,从而使自己的威望与日俱增,犹似丘陵中山巅之隆起。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常想,“暮气沉沉”一语,准是为外祖母家这样的庭院创造的。

青砖灰瓦盖成的高屋高楼四面围住灰色方砖铺好的天井,整天难得晒到阳光,白昼也给人黄昏的感觉。

房屋的设计毫未考虑到采光,偶然得到一些明亮又被紫檀木做的家具吮吸了。

建造这样的家宅好像只是为了制造一片阴影,让自己在阴影中苍白地枯萎下去。

而这时,来了云雀般的二姐。

从窗外看,只要二姐站在窗里,那窗口就不再是一个黑洞,而是满窗亮着柔和的光。

有二姐在,每一间屋子都苏醒了,都恢复了对人世的感应,都有一组复杂的神经。

随着这神经一同悸动的,首先是风,后来是鸽子,满院鸽子从伤古悼今的凄怆中解脱出来,化为蓝天下的片片白云。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修辞手法辨析与运用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修辞手法辨析与运用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辨析与运用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下面句子所用修辞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毕淑敏说:“苦难就像感冒,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谁告诉你们世界永远是阳光灿烂,请记住他是一个骗子。

”B.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

C.平凡如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去耕耘。

D.远远地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二、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B.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D.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三、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句是()。

A.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呢?B.如此喜剧的事大家岂肯放过?C.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D.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四、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拟人)B.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夸张)C.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排比)D.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比喻)六、下列判断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

(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谢谢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在没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海里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4)大自然有时也会向他的儿女开战,在她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A.比喻引用排比拟人B.拟人反语排比比喻C.比喻反语比喻拟人D.比喻反语排比反语七、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修辞手法最新试题对点专练

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修辞手法最新试题对点专练

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修辞手法最新试题对点专练【高考真题】【2020年新高考卷Ⅰ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

白天黑夜,红尘 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

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

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 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籍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于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来粥,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4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

比喻是常见的修辞手法。

从题目要求可以确定,答题思路先要找出比喻的地方,然后从相似性(本体和喻体之间)角度对比喻句内容进行分析。

对这一句话的理解,要结合前一句子。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

”紧随此句的是题目中的比喻句。

“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

”这一比喻句是用以形容”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

比喻句的本体是路,不是车;喻体是”河“。

那么”路“为什么像”河“呢?这二者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细想起来,相似点还不止一处。

一是路和河的形状相似,曲折着向前延伸;二是路上的车流和河中的水流相似,都是流动的,不是静态的;三是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杂质多而黏稠流动缓慢相似;第三点的相似最为重要,也是这一比喻句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塞车的路像黏稠的河——强调路上车多行进缓慢。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用试题专练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用试题专练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含解析)

语用试题专练------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纵观历史,我们这个民族在每一个关键之处、每一个挫折时刻,都深深地刻着“道德”二字。

近代以来,中国曾陷入的危困之局。

尤其是抗日战争,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悲壮、大苦难,更是民族精神的大觉醒、大挣扎、大振作。

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有节操的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

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撑起了的旧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雷锋、焦裕禄等在新中国的道德星空图上,他们是德之,国之栋梁。

人是社会的基本元素,而道德是为人之本,处世之基。

汉代崔寔在《政论》里说:“夫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粱肉也。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今日之中国,欲民族复兴,首在立人。

立人之道,首在立德。

这个“德”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理想追求;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信仰;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是舍我其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担当;是修齐治平的道德实践和人生磨砺。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无与伦比风起云涌闪耀模范B.旷古未有风起云涌闪动楷模C.旷古未有风雨飘摇闪耀楷模D.无与伦比风雨飘摇闪动模范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有节操的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的历史洪流中。

B.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

C.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有节操的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的战斗中。

D.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的历史洪流中。

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解决就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办学效果的直接体现。

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经济向各个行业领域渗透,互联网营销师、人工智能分析师等新职业就如雨后的春笋一般,不断涌现。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阶段测试——修辞手法与语句表达效果(附答案解析)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阶段测试——修辞手法与语句表达效果(附答案解析)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阶段测试——修辞手法与语句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工匠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仁东……这些大国工匠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植树娘子军纪念馆”徜徉,我心疼于陶凤娇们二十多年肩挑手提超乎常人的辛苦。

们不停地在沙地上行走,沙子就会与她们的汗水混在一起,进入衣服内,攻击皮肤。

要不了多久,她们的身体就会因沙子的摩擦破皮,继而引起红肿、发炎……为了对付沙子,她们经常在无人的地方集体赤身裸体,直到快回到近人烟处才再把衣服穿上。

我无端地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言辞: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这样的言辞,带有明显的启蒙气质革命意味,似乎并不适合她们。

可是,没有什么言辞,比这两句话更适合她们的了。

2.文中画框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人体的免疫系统由数百种细胞和信号分子组成,由大约8000个基因控制,错综复杂得令人难以置信,是我们身上仅次于大脑的第二复杂系统。

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也逐渐衰老。

这正是感染新冠病毒之后,老人的死亡率更高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会发生免疫衰老?这与一个事实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免疫细胞开始出现不良反应。

问题最严重的是一类称为“中性粒细胞”的免疫细胞。

它们构成了先天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是人体抵御感染的一道重要防线。

中性粒细胞不知疲倦地在血流中巡逻,寻找有害的病原体。

当它们发现入侵者,就用以下三种办法将其清除:将病原体吞下;向病原体喷的士兵一样横冲直撞,胡乱开火。

这导致降低了防御的速度和效率使入侵者有更多的时间站稳脚跟以及胡乱开火造成误伤引发蔓延全身的慢性炎症的后果。

修辞手法与高考试题

修辞手法与高考试题

总结
涉及的题型:①扩写题 ②仿写题 ③诗歌鉴赏题 ④句式变换题 ⑤现代文阅读理解与鉴赏题。
应对办法: ①掌握修辞知识 ②学会辨析 ③按照要求,能够正确运用。
一、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范围: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 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二、正确辨析几种易混的修辞手法
1、带比喻词的非比喻句的辨别 2、借代和借喻 3、比喻和比拟 4、衬托与对比 5、排比和对偶 6、设问和反问
②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 租人家一橼破屋来住着,早晨走来,泡一碗浓茶,向 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 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郁达夫《故都的秋》)
以秋天坐在院子里能听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来 衬托出周围环境的宁静及作者悲凉的心境。
此外,衬托的方法还可以举出一些,如以小衬大、 以美衬美、以反衬正、以虚衬实、以宾衬主、以恶衬 善、以正衬正等。
①从甲乙两者的地位来讲,甲乙对比,一般说 来,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通过对比,相得益 彰,两者都更加鲜明突出。甲乙衬托,并不是 所谓一半对一半,而是有主次之分,乙衬甲, 甲为主体,乙为衬体,勇过衬托,使主体更加 鲜明、突出。这是对比与陪衬的主要区别。
②从甲乙两者的隐现来说,凡甲乙对比,两者 必须都要出现,否则便达不到黑白分明的表达 效果;而甲乙衬托,衬体必须出现,而主体则 允许隐藏,可以明写此而暗指彼,特别是像以 动衬静、以明衬暗等反衬,常常不出现主体
二、扩写题
为了使扩写的内容生动、形象,我们 经常要求按指定的修辞来写。
例;以下面的词语为诱发点,扩展为不少 于30字的比喻句。
诱发点:父亲
一棵树
三、诗歌鉴赏题
诗歌鉴赏的内容有三大方面: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其中语言和表达技巧都 牵涉到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诗专题训练——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诗专题训练——修辞手法

现代诗专题训练----修辞手法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型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影容鸟儿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又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2.诗歌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一无所求泰戈尔我一无所求,只站在林边树后。

倦意还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润在空气里。

湿草的懒味悬垂在地面的薄雾中。

在榕树下你用乳油般柔嫩的手挤着牛奶。

我沉静地站立着。

我没有说出一个字。

那是藏起的鸟儿在密叶中歌唱。

芒果树在村径上撒着繁花,蜜蜂一只一只地嗡嗡飞来。

池塘边湿婆天的庙门开了,朝拜者开始诵经。

你把罐儿放在膝上挤着牛奶。

我提着空桶站立着。

我没有走近你。

天空和庙里的锣声一同醒起。

街尘在驱走的牛蹄下飞扬。

把汩汩发响的水瓶接在腰上,女人们从河边走来。

你的钏镯丁当,乳沫溢出罐沿。

晨光渐逝而我没有走近你。

1.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用优美的语言写乡间的生活小景,诗中呈现着各种美丽而恬静的画面。

B.本诗是一首田园牧歌式的抒情诗,富有画面感和色彩感是它的一大特点。

C.本诗以激情澎湃的笔调抒写了诗人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关注。

D.诗人善于选择小景小物,如鸟儿、蜜蜂,挤牛奶的女人等,来展现纯真、和谐的乡间爱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