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初速度
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 范围

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范围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是指煤在一定条件下释放瓦斯的快慢程度,是评价煤层突出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受到煤的微观结构、煤质、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煤种的瓦斯放散初速度会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范围在0.01至0.50 mm/s之间。
一、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的影响因素1.煤的微观结构:煤的微观结构包括煤的孔隙结构、煤的化学成分、煤的矿物质组成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煤的瓦斯吸附能力和释放速度。
2.煤质:煤质指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煤的密度、硬度、水分、灰分、挥发分等。
煤质的不同会导致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差异。
3.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对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也有影响,例如煤层厚度、煤层埋深、地应力等。
地质条件的变化会影响煤的应力状态和瓦斯释放规律。
二、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的测定方法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实验室测定和现场测定两种。
实验室测定主要包括真空脱气法、气相色谱法、差示法等;现场测定则主要采用矿井瓦斯浓度测定、瓦斯涌出量测定等方法。
三、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与煤层突出危险性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与煤层突出危险性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越大,煤层的突出危险性越高。
因此,对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进行监测和控制是预防和减少煤层突出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
四、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的应用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是评价煤层突出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煤层气开发和利用的重要参数之一。
通过对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的研究,可以为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降低煤层突出事故的风险,提高煤层气的开采效率。
总之,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是评价煤层突出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受到煤的微观结构、煤质、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范围在0.01至0.50 mm/s之间,测定方法主要有实验室测定和现场测定两种。
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与煤层突出危险性密切相关,对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进行监测和控制是预防和减少煤层突出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
瓦斯流量、含量、涌出量、衰减系数

瓦斯含量、涌出量、抽放量、衰减系数(一)1、单孔瓦斯流量(m3/min)(钻孔瓦斯抽放量)Q=K1.S=KπDL K1------瓦斯涌出速度或强度以(m3/min.m2) D----钻孔直径L-----钻孔长度K1值计算方法 K1=q0e-tq0-----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 m3/min.m2- 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t---时间q0计算方法 q0=aX[0.0004V ad2+0.16] m3/min.m2式中a取0.026X为煤层瓦斯含量V ad煤层挥发分或者:q0=0.59/1440 X钻孔瓦斯涌出衰减系数可以通过实测进行计算而得3、 钻孔抽放时间决定因素①采掘布置允许的抽放时间,要达到抽采掘平衡②瓦斯抽放率。
与瓦斯涌出量有关系,国家有相应规定4、计算瓦斯含量两种方法:①直接法采用钻孔取芯的地质钻孔取煤样方法采用解吸仪进行计算。
②间接法。
利用实测某处瓦斯压力用公式反推瓦斯含量X=×n(t s -t) +(二)第一节:瓦斯含量计算1.1 主要原理是利用瓦斯压力计算瓦斯原始含量瓦斯压力利用和深度的关系公式:P=(2.03-10.13) H (开采垂深及压力系数)计算:开采垂深取550m,,压力系数取2.6通过间接法公式计算得在最低水平时:1#煤的瓦斯含量为:12.29m3/min第二节:区域抽采前的瓦斯含量2.1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计算:q采=q1+q2开采层相对瓦斯涌出量q1=K1×K2 ×K3 ×m(W0-W C)/MW0由上式可得;W C残存瓦斯含量由公式计算而得,它与原煤的水分、灰分有直接关系K1和K2和K3由围岩瓦斯涌出、工作面丢煤系数、采区内准备巷道预排瓦斯有关残存瓦斯量为:W C为4.2m3/t (1#);2.25 m3/t(2#);2.37m3/t(3#)q1=9.21m3/t邻近层瓦斯:开采1#煤时 2#煤层涌入吨煤瓦斯量为: 3.26m3/t√√开采1#煤层时,3#煤层涌入吨煤瓦斯量为:4.41m3/t开采1#煤层时,围岩涌入瓦斯量为:9.21×15%=1.38m3/t邻近层总计:q2= 3.26+4.41+1.38=9.05m3/t累计: q采=18.26m3/t另外考虑瓦斯涌出不均匀性取回采工作面涌出系数为1.3总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3×18.26=23.74m3/t(与产量大小无关)折合绝对瓦斯涌出量:23.74×910/1440=15m3/min(与产量大小有直接关系)2.2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1)掘进煤壁瓦斯涌出量q3=D×V×q0 ×2(√L/V-1)=0.95m3/min(2)落煤瓦斯涌出量q4=S.V.r(W0-W c)=0.59m3/min绝对瓦斯涌出量总计q掘=1.54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总计1.54×1440/63.2=35.09m3/t(掘进的产量每天推算按63.2T)2.3采区的瓦斯涌出量计算(工作面和2个掘进面)q区=K’(∑q回Ai+1440∑q掘i)/A0此处 K’ 瓦斯采区涌出不均匀系数1.3q回采面相对瓦斯涌出量Ai为采面平均日产量q掘为掘进面瓦斯相对涌出量A0为采区产量.与回采面的日产量相同.经计算二采区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34.03m3/t2.4矿井瓦斯涌出量计算(矿井以一个采区二个掘进面达产)瓦斯除了本身一个采面之外,和两个掘进面之外,另还要考虑其它采区涌入瓦斯q=K’’’’(∑q区Ai)/∑A i矿井相对涌出量为:1.3×(34.3×910)/910=44.24m3/t(考虑其它涌入系数)矿井绝对涌出量:44.24×910/1440=27.96m3/min2.5抽采率的确定:因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7.96m3/min在20-40之间故选择矿井抽采率达到35%为目标。
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的数学模型建立

参考文献:
[1] 王兆丰,刘军. 我国煤矿瓦斯抽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讨[J]. 煤矿安全,2005,36( 3) : 29 - 32.
[2] 李付涛,杨胜强,徐全,等. 瓦斯综合抽放技术的应用 [J]. 煤炭技术,2010,29( 12) : 99 - 101.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井下采掘过程中发生的一 掘进时,可以采用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R 值指标
种极其复杂的动力现象,是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 的自然灾害之一。目前国际上还没有找到有效的防 治煤与瓦斯突出的方法,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地压 的增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呈持续上升趋势,因此做 好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工作成为了重中之重,因此,就 有了突出预测指标。然而从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角 度来看,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指标必须能够反映地应 力、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的大小以及煤层破坏程度。
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檻
掌握了相同或相似瓦斯地质条件下,顶板走向 钻孔抽采效果最优的主要技术参数,做到了顶板走 向钻孔抽采效果最大化,对于瓦斯地质条件类似的 相邻矿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3] 刘文军. 影响顶板走向钻孔抽放效果的因素分析[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04,31( 6) : 48 - 49.
·112·
( 第 43 卷第 2 期)
分析·探讨
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 q 的数学模型建立
凡海东,蔡成功,王 尧,王天泰
( 河南理工大学 瓦斯地质研究所,河南 焦作 454003)
摘 要: 通过对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的影响因素的综合全面理论分析,运用量纲理论和方法分析
RS-1型柔性深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测定装备研制

u r e me n t e q u i p me n t o f me t h a n e d i s c h a r g e i n i t i a l v e l o c i t y w a s d e v e l o p e d . I t s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o p e r a t i n g p r i n c i p l e wa s i n t r o d u c e d . Ho l e s e l— a
第1 8卷 第 4期 ( 总第 1 1 3期 )
2 0 1 3年 8月
煤 矿 开 采
Co a l mi ni n g Te c h no l o g y
V o 1 . 1 8 N o . 4( S e i r e s N o . 1 1 3 )
Au g u s t 2 01 3
2 . Ka i l u a n Gr o u p C o .,L t d .,Ta n g s h a n 06 3 01 8,Ch i n a ;
3 . S a f e t y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c h o o l , H u a b e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 D o n ya g n j i a o 1 0 1 6 0 1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B o r e h o l e me t h a n e d i s c h a r g e i n i t i a l v e l o c i t y i s o n e o f t h e u s u l a p r e d i c t i o n i n d i c e s o f c o a l a n d me t h a n e b u  ̄t i n g,b u t f o r t h i s me t h o d,s h a l l o w p r e d i c t i o n d e p t h s e i r o u s l y d i s t r i c t mi n i n g a n d d r i v i n g s p e e d . I n o r d e r s o l v e t h e p r o b l e m, RS 一 1 l f e x i b l e d e e p — h o l e me a s —
新强煤矿瓦斯放散初速度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e x p e ime r n t a l d a t a w a s a n a l y z e d t o i d e n t i f y t h e i n l f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o f t h e i n i t i a l v e l o c i t y AP o f Xi n q i a n g c o a l g a s e mi s s i o n .T h e
o ut b ur s t .
Ke y wo r d s :I n i t i a l v e l o c i t y g a s e mi s s i o n i n d e x e s ;i n l f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c o l a a n d g a s o u t b u r s t p r e d i c t i o n
对于某一煤体 , 吸附常数 a 、 b值 在不 同温 度环境 下有
相对应 的数值 , 随温度而改变。许 多学者 分析认 为 : a值随
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在 测定 瓦斯放 散初速 度 △ P过 程 中,
煤 体突然解 吸瓦斯放散到 真空空 间里 , 这 是一个 环境压力
方法 , 有利于准确进行煤与瓦斯突出鉴定工作 , 保 障煤矿 正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t h e i n i t i a l v e l o c i t y A P o f g a s e mi s s i o n a n d t h e i mp o r t a n t f a c t o r s wa s s t u d i e d a n d v e i r i f e d t o p r e d i c t c o a l a n d g a s
瓦斯流量、含量、涌出量、衰减系数

瓦斯含量、涌出量、抽放量、衰减系数(一)1、单孔瓦斯流量(m 3/min )(钻孔瓦斯抽放量)Q=K 1.S=K πDL K 1------瓦斯涌出速度或强度以(m 3/min.m 2)D----钻孔直径L-----钻孔长度K 1值计算方法 K 1=q 0e -αtq 0-----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 m 3/min.m 2α- 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t---时间q 0计算方法 q 0=aX[0.0004V ad 2+0.16] m 3/min.m 2式中a 取0.026X 为煤层瓦斯含量V ad 煤层挥发分或者:q 0=0.59/1440 X钻孔瓦斯涌出衰减系数可以通过实测进行计算而得3、钻孔抽放时间决定因素①采掘布置允许的抽放时间,要达到抽采掘平衡②瓦斯抽放率。
与瓦斯涌出量有关系,国家有相应规定4、计算瓦斯含量两种方法:①直接法 采用钻孔取芯的地质钻孔取煤样方法采用解 吸仪进行计算。
②间接法。
利用实测某处瓦斯压力用公式反推瓦斯含量X=bp 1abp +×e 31.011W+n(t s -t) +k 10KP(二)第一节:瓦斯含量计算1.1 主要原理是利用瓦斯压力计算瓦斯原始含量瓦斯压力利用和深度的关系公式:P=(2.03-10.13) H (开采垂深及压力系数) 计算: 开采垂深取550m,,压力系数取2.6通过间接法公式计算得在最低水平时:1#煤的瓦斯含量为:12.29m 3/min第二节:区域抽采前的瓦斯含量2.1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计算:q 采=q 1+q 2开采层相对瓦斯涌出量q 1=K 1 ×K 2 ×K 3 ×m(W 0-W C )/MW0由上式可得;W C残存瓦斯含量由公式计算而得,它与原煤的水分、灰分有直接关系K1和K2和K3由围岩瓦斯涌出、工作面丢煤系数、采区内准备巷道预排瓦斯有关残存瓦斯量为:W C为4.2m3/t (1#);2.25 m3/t(2#);2.37 m3/t(3#)q1=9.21m3/t邻近层瓦斯:开采1#煤时2#煤层涌入吨煤瓦斯量为: 3.26m3/t√√开采1#煤层时,3#煤层涌入吨煤瓦斯量为:4.41m3/t开采1#煤层时,围岩涌入瓦斯量为:9.21×15%=1.38m3/t邻近层总计:q2= 3.26+4.41+1.38=9.05m3/t累计:q采=18.26m3/t另外考虑瓦斯涌出不均匀性取回采工作面涌出系数为1.3总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3×18.26=23.74m3/t(与产量大小无关)折合绝对瓦斯涌出量:23.74×910/1440=15m3/min(与产量大小有直接关系)2.2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1)掘进煤壁瓦斯涌出量q3=D×V×q0 ×2(√L/V-1)=0.95m3/min(2)落煤瓦斯涌出量q4=S.V.r(W0-W c)=0.59m3/min绝对瓦斯涌出量总计q掘=1.54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总计1.54×1440/63.2=35.09m3/t(掘进的产量每天推算按63.2T)2.3采区的瓦斯涌出量计算(工作面和2个掘进面)q区=K’(∑q回Ai+1440∑q掘i)/A0此处K’瓦斯采区涌出不均匀系数1.3q回采面相对瓦斯涌出量Ai为采面平均日产量q掘为掘进面瓦斯相对涌出量A0为采区产量.与回采面的日产量相同.经计算二采区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4.03m3/t2.4矿井瓦斯涌出量计算(矿井以一个采区二个掘进面达产)瓦斯除了本身一个采面之外,和两个掘进面之外,另还要考虑其它采区涌入瓦斯q=K’’’’(∑q区Ai)/∑A i矿井相对涌出量为:1.3×(34.3×910)/910=44.24m3/t(考虑其它涌入系数)矿井绝对涌出量:44.24×910/1440=27.96m3/min2.5抽采率的确定:因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7.96m3/min在20-40之间故选择矿井抽采率达到35%为目标。
瓦斯膨胀能与瓦斯压力及瓦斯放散初速度的相互关系

试验·研究
( 2012 - 11)
·57·
瓦斯膨胀能与瓦斯压力及瓦斯放散初速度的 相互关系
杜振宇1,2 ,杨胜强1,2 ,赵 波1,2
( 1.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徐州 221116; 2. 中国矿业大学 安全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摘 要: 选取 2 个煤矿,分别在不同标高测定煤层瓦斯压力,在实验室对各点煤样进行初始释放
1 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的测定
1. 1 测定系统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资助项目( SKLCRSM11X01) ; 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 5083400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项目( 51174198)
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测定系统由初始释放瓦斯 膨胀能测定装置、2XZ - 1 型旋片真空泵、KF - 5 型 低温浴槽、甲烷气瓶、温度计、计算机采集系统构成。 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测定装置简图如图 1。 1. 2 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的测定方法
DU Zhen - yu1,2 ,YANG Sheng - qiang1,2 ,ZHAO Bo1,2 (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Resources and Safe Mining,Xuzhou 221116,China; 2. School of Safety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新型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测定装备

( 第 43 卷第 3 期)
设计·开发
新型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测定装备
齐黎明,梁 为,程根银
( 华北科技学院 安全工程学院,河北 三河 065200)
摘 要: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是常用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指标之一,但是,随着钻孔深度增大,预
测结果的准确性逐渐降低。这导致预测深度较浅,严重制约着采掘速度的提高。通过对钻孔瓦
·57·
图 1 钻杆垂直方向上的受力分析图
矩,N·m; l 为钻杆长度,m。则,平衡方程如下,
F1 + F2 = ql
( 1)
M1
+ F2l
=
1 2
ql2
( 2)
再截取其中 1 段钻杆进行受力分析,如图 2。
在图 2 中,x 为所截取钻杆的长度,m; Fx 为钻杆的 剪力,N; Mx 为钻杆的弯矩,N·m。
钻孔瓦斯涌出速度是预测煤层突出危险性的重 要指标之一[1 - 5]。它指的是在打钻结束后,马上进 行封孔,测定封闭段中涌出的最大瓦斯量,其原理基 于突出煤和非突出煤在瓦斯解吸量和解吸速度上的 差异,突出煤瓦斯解吸量大,初始瓦斯解吸速度快, 解吸量随时间的衰减速度也快[6]。
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的大小取决于煤层瓦斯含 量、煤层瓦斯压力、煤的破坏程度、物理力学性质等 因素,即它几乎反映了决定煤层突出危险性的全部 因素。因此,理论上讲,该指标反映了煤与瓦斯突出 的危险性[7]。
在垂直方向上,钻杆一方面要受自身重力,另一 方面,要受到钻杆前端煤体的支撑力和后端钻机的 支撑力; 因此,可将它简化成普通的材料力学问题, 具体受力情况如图 1。
在图 1 中,q 为钻杆重力均布载荷,N / m; F1 为 钻机的支撑力,N; F2 为煤体支撑力,N; M1 为钻机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瓦斯涌出初速度的指标和国标中的规定
<<防突规定>>第七十六条采用复合指标法预测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时,在近水平、缓倾斜煤层工作面应当向前方煤体至少施工3个、在倾斜或急倾斜煤层至少施工2个直径42mm、孔深8~10m 的钻孔,测定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和钻屑量指标。
钻孔应当尽量布置在软分层中,一个钻孔位于掘进巷道断面中部,并平行于掘进方向,其他钻孔开孔口靠近巷道两帮0.5m处,终孔点应位于巷道断面两侧轮廓线外2~4m处。
钻孔每钻进1m测定该1m段的全部钻屑量S,并在暂停钻进后2min内测定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
测定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时,测量室的长度为1.0m。
各煤层采用复合指标法预测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指标临界值应根据试验考察确定,在确定前可暂按表6的临界值进行预测。
如果实测得到的指标q、S的所有测定值均小于临界值,并且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则该工作面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否则,为突出危险工作面。
表6 复合指标法预测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参考临界值
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
(L/min)
钻屑量 S (kg/m
)
(L/m)
5 6 5.4
第七十七条采用R值指标法预测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时,在近水平、缓倾斜煤层工作面应向前方煤体至少施工3个、在倾斜或急倾斜煤层至少施工2个直径42mm、孔深8~10m的钻孔,测定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和钻屑量指标。
钻孔应当尽可能布置在软分层中,一个钻孔位于掘进巷道断面中部,并平行于掘进方向,其他钻孔的终孔点应位于巷道断面两侧轮廓线外2~4m处。
钻孔每钻进1m收集并测定该1m段的全部钻屑量S,并在暂停钻进后2min内测定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
测定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时,测量室的长度为1.0m。
根据每个钻孔的最大钻屑量S max和最大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 max 按式(3)计算各孔的R值:
R= (S max-1.8) (q max-4) (3)
式中 S max—每个钻孔沿孔长的最大钻屑量,L/m;
q max—每个钻孔的最大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L/min。
判定各煤层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临界值应根据试验考察确定,在确定前可暂按以下指标进行预测:
当所有钻孔的R值有R﹤6且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时,该工作面可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否则,判定为突出危险工作面。
第七十八条对采煤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预测,可参照本规定第七十四条所列的煤巷掘进工作面预测方法进行。
但应沿采煤工作面每隔10~15m布置一个预测钻孔,深度5~10m,除此之外的各项操作
等均与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相同。
判定采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各指标临界值应根据试验考察确定,在确定前可参照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的临界值。
瓦斯初速度测定的标准方法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井下最严重的灾害之一。
对新建矿井和原来非突出的生产矿井中所发生的煤与瓦斯动力现象进行科学的定性,准确地鉴定煤层和矿井是否具有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是对矿井按突出危险实施管理,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
制定突出矿井鉴定方法的行业标准,对规范突出矿井的鉴定方法与鉴定程序,保证对突出矿井给予及时、准确的定性,提高行业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突出矿井鉴定规范的编制主要是依据能源部92年颁发的《煤矿安全规程》及其执行说明和煤炭工业部95年颁发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鉴定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鉴定方法及审批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井工开采煤矿进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鉴定。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煤与瓦斯突出 coal and gas out burst
在地应力和瓦斯压力的共同作用下,破碎的煤和瓦斯由煤体内突然喷出到采掘空间的动力现象。
2.2煤与瓦斯突出煤层 coal and gas out burst seam
在采掘过程中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的煤层
2.3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coal and gas out burst mine
开采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的矿井
3 煤与瓦斯突出的基本特征
煤与瓦斯突出分为煤与瓦斯突然喷出(简称突出)、煤的压出伴随瓦斯涌出(简称压出)和煤的倾出伴随瓦斯涌出(简称倾出)三种类型,其基本特征如下。
3.1突出的基本特征
a)突出的煤向外抛出距离较远,具有分选现象;
b)抛出的煤堆积角小于煤的自然安息角;
c)抛出的煤破碎程度较高,含有大量碎煤和一定数量手捻无粒感的煤粉;
d)有明显的动力效应,破坏支架,推倒矿车,损坏和抛出安装在巷道内的设施;
e)有大量的瓦斯涌出,瓦斯涌出量远远超过突出煤的瓦斯含量,有时会使风流逆转;
f)突出孔洞呈口小腔大的梨形、舌形、倒瓶形、分岔形以及其他形状。
3.2压出的基本特征
a)压出有两种形式,即煤的整体位移和煤有一定距离的抛出,但位移和抛出的距离都较小;
b)压出后,在煤层与顶板之间的裂隙中常留有细煤粉,整体位移的煤体上有大量的裂隙;
c)压出的煤呈块状,无分选现象;
d)巷道瓦斯涌出量增大;
e)压出可能无孔洞或呈口大腔小的楔形,半圆形孔洞。
3.3倾出的基本特征
a)倾出的煤就地按自然安息角堆积,无分选现象;
b)倾出的孔洞多为口大腔小,孔洞轴线沿煤层倾斜或铅垂(厚煤层)方向发展;
c)无明显动力效应;
d)倾出常发生在煤质松软的急倾斜煤层中;
e)巷道瓦斯涌出量明显增加。
4 判定煤层突出危险性的指标
判定煤层是否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指标可用煤的破坏类型、瓦斯放散初速度指标(Δp)、煤的坚固性系数(f)和煤层瓦斯压力(p)。
其临界值应根据相邻突出矿井实测资料确定。
如无实测资料时,可参考表1所列数据划分。
只有全部指标值达到或超过临界值时,方可划为突出煤层。
5 确定突出矿井的判定规则
5.1矿井实际发生的动力现象
确定矿井是否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主要以实际发生的动力现象为依据。
矿井在采掘过程中只要发生过一次经鉴定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的动力现象(符合第3章的特征),该煤层定为突出煤层,该矿井即定为突出矿井。
5.2煤层突出危险性指标
当动力现象的特征不明显时,要在现场考察和实验室中进行有关煤层突出危险性参数的测定后,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最后鉴定结论,在符合第4章规定的条件下,将发生动力现象的煤层定为突出煤层,矿井定为突出矿井。
6 申请鉴定报告的内容
凡初次发生煤与瓦斯动力现象的矿井,应由所在矿务局及时向煤炭部授权的鉴定单位提出书面申请鉴定的报告,并提供以下资料:
6.1矿井概况
矿井概况包括:
a)矿井地质概况:所属煤田,成煤时代,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等;b)矿井生产概况:开拓方式,采煤方法,顶板管理方法,生产水平和开拓水平的标高及垂深;
c)矿井通风瓦斯概况:通风方式,风量,瓦斯涌出量,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瓦斯抽放方法及抽放量等。
6.2发生动力现象地点的情况
a)发生动力现象采区的地质资料:断层和褶曲的分布,煤层厚度及倾角的变化;
b)该地点的巷道名称、类别、标高及距地表的垂深;
c)发生动力现象地点与邻近层开采的相对位置;
d)该采区的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煤的坚固性系数和破坏类型。
6.3动力现象发生前后的实况描述和动力现象的主要特征
按附录A内容详细填写、绘制矿井动力现象卡片。
7 鉴定报告的内容
主持鉴定单位根据申请鉴定矿井提交的有关资料,分析、核实、研究,必要时进行现场考察和实验室测定后,提出对矿井突出危险性质的鉴定报告。
鉴定报告的主要内容:
a)矿井基本情况;
b)经审核后的动力现象发生情况;
c)确定动力现象所属类型的依据;
d)作出是否属于突出矿井的结论;
e)应采取的防治突出措施及管理意见。
8 鉴定报告的审批程序
矿务局(或矿)根据煤炭部授权单位提出的鉴定报告,正式向省(区)煤炭局申报,经省(区)煤炭局批准后报部备案。
批准后的文件应抄送原鉴定单位存档。
9 改定突出矿井性质的程序及报告内容
9.1改定突出矿井性质的申报及审批程序
原定的突出矿井,在生产建设过程中未采取任何防突措施,连续5年以上再未发生过突出,应由所在矿务局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分析研究,要对以往所发生的动力现象作进一步核实和对原突出煤层的突出危
险指标进行定性分析验证,特别要在对新区的瓦斯地质和突出危险指标有可靠的预测资料,并充分考虑开采活动的影响和瓦斯排放的情况,在确认无突出危险后,由所在矿务局提出申请改定突出矿井性质的报告。
经原突出矿井鉴定单位确认和原审批单位批准后,方可改定突出矿井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