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七道梁公路隧道运营通风效果测试及分析
运营公路隧道病害检测与整治现状

运营公路隧道病害检测与整治现状发布时间:2022-08-11T06:26:35.345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4月第7期作者:王志刚[导读] 在公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涉及到隧道的应用,隧道可以改善公路线形,具备重要的应用意义,因而公路当中隧道的建设规模逐渐扩大。
王志刚甘肃智通科技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摘要:在公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涉及到隧道的应用,隧道可以改善公路线形,具备重要的应用意义,因而公路当中隧道的建设规模逐渐扩大。
然而,隧道也非常容易出现各种病害,包括衬砌厚度不足、衬砌裂缝、衬砌脱空及渗漏水等,严重影响隧道应用的安全性。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针对运营公路的隧道病害进行检测,采取相关的整治措施,降低病害出现的概率。
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公路隧道病害的情况和种类、公路隧道病害的综合检测以及公路隧道病害治理措施等内容,强调病害处理的重要性,旨在构建更为安全的公路使用环境。
关键词:公路工程;隧道;病害检测;整治措施引言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公路工程的隧道施工中涉及到了很多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应用,例如三臂凿岩台车、钢拱架安装机、智能衬砌台车等智能化设备,通过良好的质量控制可以实现工程建设质量水平的提升。
在注重先进技术和设备应用期间也应当重视病害的检测、防治与处理工作,保障隧道的安全性并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维修管理次数。
1.公路隧道病害的情况和种类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公路隧道中比较常见的病害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土建工程结构方面的病害以及附属设施的病害。
土建结构方面主要是渗漏水病害、衬砌裂损病害、冻害和衬砌腐蚀病害等;附属设施病害有通风病害、照明病害等引起的一氧化碳浓度过高、烟雾浓度大、隧道能见度和隧道内亮度不够、监控系统故障等方面。
出现病害之后隧道的安全性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针对运营公路隧道病害检测与整治现状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2.公路隧道病害的综合检测方法为确保隧道使用的安全性,需要在隧道使用阶段开展隧道病号的综合检测,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高速公路隧道通风系统检测与维护指南

高速公路隧道通风系统检测与维护指南随着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速公路隧道的建设已成为现代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隧道用户的安全和舒适,隧道通风系统的检测与维护变得尤为重要。
本指南将介绍高速公路隧道通风系统的检测与维护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便运营方能够有效地管理和维护这些关键设施。
一、概述隧道通风系统是保障隧道内空气流通和排除有毒有害气体的关键设备。
它既能提供舒适的环境条件,又能确保灾害发生时的逃生通道的畅通。
因此,定期的检测与维护对于保障隧道的安全和正常运营至关重要。
二、检测1. 系统功能检测隧道通风系统的功能检测应包括风机运行、风量调节、防火防爆措施等各方面的检验。
相关设备和阀门的工作状态应得到认真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并能在需要时发挥作用。
2. 空气质量检测空气质量是判断隧道通风系统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标。
应对有害气体(如CO、NO2等)进行定期的检测与监测,同时对温度、湿度等参数也要进行测量。
检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并进行分析,确保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3. 火灾及排烟检测隧道通风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起到排烟和防烟的重要作用。
火灾探测器和排烟系统的状态应进行定期的检测,确保其正常工作。
同时,应注意检测与维护防火防爆设备,确保其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起到有效的作用。
三、维护1. 清洁维护隧道通风系统的风机、风道和过滤器等部件应经常进行清洁,以确保其畅通无阻。
同时,灰尘和杂物等随风而来的污染物也需要及时清理,以免影响通风系统的运行效果。
2. 设备维护隧道通风系统的设备包括风机、风量调节器、排烟系统等。
这些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包括润滑、紧固等操作。
在维护过程中,应注意设备的工作性能和运行状态,对有故障的设备及时修复或更换。
3. 应急预案与演练隧道通风系统故障时应有应急预案,包括查找故障原因、紧急处理措施等。
并且,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演练,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公路桥梁隧道存在质量问题及有效试验检测措施_1

公路桥梁隧道存在质量问题及有效试验检测措施发布时间:2021-08-19T15:44:35.930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月11期作者:段和和[导读] 文章展开了相关的分析,从实验检测视角出发探讨了相关的具体措施,希望此次研究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段和和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20摘要:这些年,在桥梁隧道方面经常会发生一些质量问题,这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而对施工质量展开有效把控,能够促使工程的使用性能得以提升,且会延长相应的使用周期,并确保车辆行人的安全。
所以,怎样高效的把控项目质量便极为关键。
基于此,文章展开了相关的分析,从实验检测视角出发探讨了相关的具体措施,希望此次研究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中图分类号:U879.17 文献标识码:A1绪论在路桥施工之前,借助相应的科学设计能够极好的促使施工质量问题的降低,如若要确保施工的有效进行,必须要构建科学的施工图并且在施工单位方面还应该强化对工程品质的关注,借助科学的管控对策以及试验检测措施,由此对项目理质量方面的问题进行检验,展开多频次的试验检测作业,由此能够极好的减少施工经过里出现的质量问题,从而把质量问题在源头进行消除。
所以,施工单位质量检测人员应该对相应的措施予以补充,还应该应用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方法,从而对设计技术方案展开相应的优化,以促使后期的工程交付验收作业能够有效的展开[1]。
2公路桥梁隧道存的质量问题分析2.1裂缝在桥梁隧道施工经过里,往往会发生裂缝病害,裂缝的出现会使得整体结构美观下降,并会由此导致一些安全问题的出现。
通常而言,造成桥梁隧道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为下列:材料的质量问题,混凝土抗拉强度低,还有就是在对大体积混凝土展开浇筑作业时所表现出来的温度应力等。
在施工技术方面,如果存在拆模过早的情况,也会造成裂缝的出现。
如若结构出现裂缝之后,便会造成混凝土里的钢筋外露,如此便会出现锈蚀的问题。
裂缝问题的出现会使得项目使用周期缩短,情况严重的话还会造成结构性方面问题的出现,并由此造成桥梁的坍塌,从而对行车安全造成威胁。
隧道质量检测的方案及措施

隧道质量检测的方案及措施1.1质量检测的目的隧道进行检测的目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公路隧道工程出现的种种质量问题,大部分都是在施工过程埋下的质量隐患,如初支脱空、衬砌开裂、渗漏水和界限受侵等,因此必须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检测,对可能存在的隐患做及时处理,确保隧道施工质量。
(2) 检测数据让隧道施工方及设计方可以及时了解隧道结构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工作状态,判定隧道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条件,检验设计施工质量;(3) 检测数据让业主可以客观真实地了解工程质量程度和安全状态,掌握主体工程部分的关键性安全和质量指标,确保隧道工程按照设计要求顺利完成;(4) 检测结果是处理工程合同纠纷的重要依据,它可以防止工程承包方提供虚假的资料和数据隐瞒工程安全和质量真相,并为业主进行设计、施工变更预案编制时提供确凿的证据;(5) 对于新型隧道及运用新材料、新工艺等的复杂隧道结构,通过系统的荷载试验,可以了解和掌握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受力状态,验证结构计算图式,并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为充实和发展隧道结构的计算理论和施工工艺累积科学资料。
1.2质量检测的内容施工过程中隧道安全质量检测项目严格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1-2017)中相关要求进行,本项目我司检测项目及参数主要包括喷射混凝土支护(喷层厚度、喷层与围岩接触状况)、锚杆(锚杆长度、锚杆砂浆饱满度、锚杆拔力)、钢架(钢架数量、安装间距)、混凝土衬砌(衬砌厚度、衬砌背部密实状况)等,本项目检测工作重要侧重点如下:1、锚杆检测(1)锚杆长度及锚杆砂浆饱满度检测;(3)锚杆拉拔力测试。
2、喷射混凝土支护检测(1)喷层厚度;(2)喷层与围岩接触状况。
3、混凝土衬砌(1)衬砌厚度;(2)衬砌背部密实状况。
1.3工作方法及手段采用探地雷达技术和声波测试技术对隧道衬砌结构进行检测,特别是在建设施工中进行实时质量监控,将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隐患排除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对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道路工程检测技术》课件——隧道运营环境检测

柴油车排放的气体中,除SO2等物质外还有大 量的游离碳素(煤炭)
煤烟对空气的污染程度用烟雾浓度表示 烟雾浓度可通过测定光线在烟雾中的透过率来
确定
第二部分 烟雾浓度检测
主要内容
烟雾浓度检测主 要采用光透过率
仪进行
烟雾浓度检测纵向的测点 布置与隧道的通风方式有 关,靠近进出口测点应布 置距洞口10m, 检测各通风
04
照度检测
第四部分 照度检测
照度检测要点
01
一般采用将光检测仪器和电流表连
接起来,并且表头以勒克斯(lx)
为单位进行分度构成的照度计
02
检测时将光检测仪器放到要测量
地方,当它的全部表面被光照射时,
由表头可以直接读出照度的数值
第四部分 照度检测
照度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4.硒光电池受强光照射时会逐渐损坏 为了测量较大的光强度,硒光电池 前应带有几块已知减光倍率的中性减光片
1.入口段照明
第二部分 隧道运营照明方式
2.过渡段照明
第二部分 隧道运营照明方式
2.过渡段照明
01
长度不大于 300m隧道
可不设置过渡 段加强照明
02
长度大于300m但是 不超过500m隧道
当在过渡段1能完全 看到隧道出口时
可不设置过渡段2和 3加强照明
03
过渡段3亮度不大于 中间段照明的2倍时
先把断面划分成若干个面积大致相等 的小块
在逐块在其中心测量各点风速v1,v2 v3…… vn
最后取得平均风速v
课程思政
01
真实地记录过去!
02
准确地分析现在!
03
合理地规划未来!
谢谢观看
隧道工程试验检测技术
公路隧道运营通风效果现场实测与分析

分 析 。 同时 对 隧 道 噪 声 进 行 了测 试 。
西 安
— — — — ● — — 一
园
园
蛹
懿
园
园
蛹
, 】 -
园
园
。 茧
蛹
园
园
蛹
强
园
园
蛹
。 茧
园 彬 县
- — —— — — — ・ +
园 单 位 : m
2 0 p m ; 尘 允 许 浓 度 , 常 行 驶 时 为 0 0 75 5 p 烟 正 . 0
Cl E N an XUl I Ji — ' I
( hoolofH i Sc ghway,C han n ve st g an U i r iy.X ia 71 64, Chi a) n 00 n
.
Abs r c t a t:Ba e n CO s de e to r n i t um e f CO一 A y sdo ga t c i n wa ni g ns r nto 1 t pe,CO o e r i n a r c nc nt aton i i was s ve d ur ye on om e unne . T hi e t fe t ho s s t 1 s t s e f c s w CO onc n r ton a ue n i out he c e t a i v l i a r ab t t nne s f r s ale han de i u li a m l r t s gne al n nor a o ki g o d v ue i m lw r n c ndii f v ntl i ys e ,a ton o e iaton s t m sa r su t,a r qu iy i oo n t un 1 I ddii e l i alt s g d i he t ne . n a ton,t unne i e r e t d t oug ound he t lno s s we e t s e hr hs l e e e 4 ev lm t r of SI~ 001 ype t . Ke r y wo ds:hi hw a unne ;ope a i e iato fe t;fe d s ve g yt l r ton v ntl i n e f c i l ur y;ana ys s l i
公路桥梁隧道存在质量问题及有效的试验检测措施李君

公路桥梁隧道存在质量问题及有效的试验检测措施李君发布时间:2021-03-11T09:43:33.960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作者:李君[导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越来越重视交通业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交通的便利性与舒适性。
襄阳华昇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湖北襄阳 441000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越来越重视交通业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交通的便利性与舒适性。
如今,各种机动车等被经常使用,让公路桥梁隧道不堪重负,出现了众多问题。
因此,为了延长公路桥梁隧道的使用寿命,保证人们的交通安全,需要重视公路桥梁隧道的施工,在公路桥梁隧道的整个施工过程中,把控好可能出现危险的各个环节及要点,尤其是对施工技术的严格要求。
施工技术包括很多,如对于公路桥梁隧道加固方面,当前比较先进的技术为预应力加固技术;使用非常多的现浇箱梁施工技术;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桩基加固技术;养护桥梁的技术;高墩施工的关键技术,文章还介绍了公路桥梁隧道施工中伸缩缝的施工技术类型等等,对于这些技术,研究人员在实践中仔细推敲,并不断创新,希望此文对我国公路桥梁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公路桥梁隧道;质量问题;试验检测;措施引言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工程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对于公路桥梁隧道而言,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提高公路桥梁隧道建设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带动城市的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虽然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公路桥梁隧道工程的规模逐渐扩大,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加防治,对施工的质量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或者没有进行良好的养护工作,会给公路桥梁隧道工程造成不利影响。
1概述公路桥梁隧道作为交通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现其在不同城市的全面覆盖,可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隧道通风系统运行检测施工方法及运行检测设备选型与质量控制

隧道通风系统运行检测施工方法及运行检测设备选型与质量控制隧道通风系统是隧道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确保隧道内空气的流通,保证隧道内的安全使用。
为了确保通风系统的有效运行,需要进行运行检测施工和选用适当的运行检测设备,同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隧道通风系统运行检测施工方法以及运行检测设备的选型与质量控制。
一、运行检测施工方法1.施工前准备工作在进行通风系统的运行检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的步骤和内容。
其次,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还需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并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组织。
2.风机安装隧道通风系统中的风机是核心设备,其安装质量将直接影响通风系统的运行效果。
在风机安装过程中,需要保证风机与管道之间的连接紧密可靠,以免发生漏风现象。
同时,风机安装位置要合理选择,以确保通风运行的效果最佳。
3.风道布置通风系统的风道布置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进行风道布置时,需要考虑隧道的结构特点和通风需求。
合理的风道布置能够确保通风系统的顺畅运行,并减少能耗。
4.检测仪器安装为了对通风系统进行运行检测,需要安装适当的检测仪器。
检测仪器能够测量通风系统的各项关键参数,如风速、风量等。
在安装检测仪器时,需要保证其位置合理,能够准确测量到所需的参数。
5.系统调试和调整在施工完成后,需要对通风系统进行调试和调整。
通过对系统的调试和调整,可以确保通风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满足规定的设计要求。
二、运行检测设备选型1.风速仪风速仪是一种常用的运行检测设备,能够准确测量空气流动的速度。
在选择风速仪时,需要考虑其测量范围、精度和灵敏度等参数,确保其能够满足实际的检测需求。
2.风量仪风量仪是用于测量通风系统的风量的设备。
在选择风量仪时,需要注意其测量范围和精度,并确保其适应于不同类型的通风系统。
3.温湿度计温湿度计能够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对于评估通风系统的效果十分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七道梁公路隧道运营通风效果测试及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新七道梁公路隧道内外气温、风速等气象条件进行现场测试,研究了在隧道区域范围内风速和气温等因素影响下,隧道内风速及洞内气温变化规律,为新-b道梁公路隧道营运过程中的通风控制以及西北高海拔地区公路隧道通风、消防、救援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公路隧道气象测试通风控制隧道风速气温1 隧道概况新七道梁公路隧道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以南17km处,是兰临高速公路的控制工程,为双洞单向行车,隧道设计行车速度为60km/h。
隧道上、下行线基本平行,且位于同一海拔高度;上行线(右线)隧道长4003.19m,纵坡为+ 2.05%,桩号为K17+440-K21+443.19,平均设计标高为2216.68;下行线(左线)隧道长4070m,纵坡+2.11%,桩号为K17+370-K21+440,平均设计标高为2219.75,两洞轴线相距约45m。
隧道北坡山势陡峭,冬季易积雪,南坡地势较缓,向阳较暖。
该地区属温带半干旱气候,最大冻土深度1.03m,年降水量400-500mm,年平均气温6cC左右,属温带半干旱气候,隧道区域内夏季平均温度为20~C。
南坡区域内有数处泉眼,地下水常年出流,水量较小,水温7℃左右,弱碱性。
北坡植被较好,径流畅通,地表水下渗量小。
常风向为北偏东,北洞口处于顺直主沟纵深带,在小地形作用下常风向转为北风。
北坡冬季易积雪,南坡向阳较暖。
2 测试概况现场测试选在隧道通车后40天,测试主要为验证隧道运营后通风效果。
新七道梁公路隧道2005年设计小时交通量及其组成见表1,隧道通风系统平面图见图1,测试沿隧道上下行线共布置有14个测点图2。
2.1 测试内容现场测试内容包括南北洞口、洞内全长不同位置处的空气温度、湿度和自然风向、风速。
测试沿隧道全长分布7个测点(上下行线共计14个测点),相邻测点间距约600m,测点布置见图2和图3。
图2中实心圆圈为测点位置,各个测点同时同步进行连续观测。
2.2 测试时间安排测试定在2005年1月8号,连续测试2Ah,共分成8个时间段(白天车辆较多,时间段长;车辆较少,时间段短)。
具体测试时间如下:10:30-12:00,13:30-14:30,16:00-18:00,20:00-20:30,晚上23:00-23:30,第二天凌晨2:00-2:30,5:00 -5:30,8:00-9:20。
在每个测试时间段内每5min记录一次读数。
2.3 测试仪器风速风向仪(智能热球式风速计ZRQF—B,热球式电风速计QDF—2A);轻便三杯风向风速表(DEM6型);空盒气压表DYM—3;气压计DYJ—1;温度湿度表(温度湿度表WHM5;温湿度计ZJ—1)。
2.4 测试要求在每次测试时间段之前,必须提前30min到达测试现场,布置好人员,调整好仪器,待仪器稳定后再读测试数据。
2.5 测试隧道基本条件a. 隧道下行线24组(48台)、上行线35组(70台)射流风机已经安装完毕,且均具备手启运、停机的基本条件。
b.隧道已经开通运营40余天。
c.隧道内车行横洞和人形横洞未封闭。
3 隧道内风场及气象条件测试分析3.1 隧道内外日气温变化外界近地层气温日变化一般有如下特征:在一日内有一个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14点左右;一个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气温日较差),大致反映气温日变化的程度。
新七道梁隧道位于高纬度地区,南北走向,1月8号现场测试时,隧道南北两端外界日气温变化差异很大,南洞口洞外气温日较差高达30%,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14点到15点之间,温度高达22~C,而最低气温出现在早晨5点,温度低达-1O℃;北洞口外气温日较差达到14℃,最高气温出现在14点,温度为2℃;而最低气温出现在早晨5点,温度低达-12℃。
南北两洞口端气温日较差较大,同一时刻,北洞口温度比南洞口温度低出IO℃左右。
上、下行线隧道内外日气温变化见图4。
隧道中部气温变化较少。
从图中测点看出隧道南北洞口气温变化幅度很大,而隧道中部变化很少。
以测点3和测点8为例,最高气温均为1.5℃,最低气温均为- 3℃,昼夜温差4.5℃。
且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点出现时间具有不稳定性,与隧道内行驶车辆所引起的交通风速有关。
测试期间,隧道中间几个测点昼夜温差变化范围基本在4.5℃内,而南北洞口变化相对洞内变化大得多。
因此距离洞口超过0.6km的测点昼夜变化很小,上、下行线隧道洞口及中部昼夜温度变化对比见表2。
3.2 隧道内外湿度变化相对湿度的高低主要受到气温高低和地面潮湿程度(水源)两个因素的影响。
相对湿度日变化比较特殊,由于新七道梁隧道两端洞口处于高纬度中,南北洞口植被、气候环境不同,故两端洞口的相对湿度具有较大的差异。
总体来看,隧道整个区域内的相对湿度变化:同一时间段隧道两端洞口大,中间小;早上大,中午小。
整个隧道区域内的相对湿度介于50%-85%之间,上下行隧道内外日相对湿度变化情况见图5。
测试期间温度和湿度的相互影响变化较明显,当气温变化增高时,虽然蒸发加快,水汽气压增大,但是饱和水气压增大的较快更多,反使相对湿度减少。
温度降低时相反,相对湿度增大。
因此在新七道梁隧道测试过程中,隧道的相对湿度日变化和温度的日变化规律恰好相反,其最高值基本上出现在温度较低的时候,而湿度最低时候是温度较高的时候。
3.3 洞内风速变化本次测试期间,由于隧道开始运营,车辆较少,但是车辆还是影响测试自然风速和风向,当隧道内车辆通过测试点时风速较无车辆通过时要大近一倍。
下行线南洞口的风速平均值少于lm/s,测点1平均风速处于0.5-2.3m/s,测点2风速较大,介于1.7-3.3m/s;处于隧道中间的测点3风速较低,介于0.2-1.6m/s;测点4和测点5隧道内同一时刻风速较测点3大0.3m/s。
上行线北洞口和下行线测点5风向基本一致,风向从洞外向里,洞外自然风速0.6—3.0m/s,测点6和测点7风速较大,风速介于1.5-3.0m/s,测点8和下行线测点3处于同一个车行横洞旁边,两者风速比较接近,也介于0.2-2.0m/s之间,测点9和测点10风速平均值接近0.3~2.5m/s。
上、下行线内各个时间段风速平均值变化见图6和图7。
本次测试时还加测了竖井口风速。
由于新七道梁隧道初期交通量较小,隧道内竖井施工只有半幅开通,所以竖井对隧道内自然风和交通风速影响较小。
上行线隧道内竖井口风速不超过0.8m/s,下行线隧道内竖井口风速不超过0.6m/s。
3.4 风机启动后隧道内风速传播本次测试过程中也测试了不同时刻风机开启时,洞内风速传播情况。
整个隧道运营期间,隧道内风机全部安装完毕,并且具备手动启动控制风机的条件,风机启动顺序从下行线(从南洞口至北洞口)开始,依次启动每组风机(1组2台),然后沿隧道方向直到下行线风机全部启动;在依次启动上行线(从北洞口至南洞口)风机(1组2台),经过一段时间稳定后,风速达到稳态值,可以测试隧道内风机开启时风速传播情况。
风机开启时间从16:45开始,至18:30结束,这期间风速测试时间段从16:55—18:00,期间风速变化关系见表3和表4:下行线各组风机依次启动后,待洞内气流稳定,风速达到稳态值。
从上述测试的数据表格中看出,风机开启后,风速较没有开启风机后风速值要大,并且相对较稳定。
由于在本次测试过程中,车行横洞和人行横洞未封闭,给上行线和下行线隧道内的通风量将会造成交叉影响。
新七道梁隧道气象条件观测与风速观测是同步进行,测试的气象变化见前图。
可见在射流风机关闭的情况下,隧道内自然风速只有0.2-1.8m/s,待射流风机开通后隧道内自然风速平均值可达1.5— 2.8m/s;同时测试期间,当机动车辆群经过测点时风速高达4.0m/s。
说明在单向隧道中,机动车辆群行驶经过测试点时,测点自然风速急剧增大,具有明显的“活塞效应”。
3.5 车行横洞风速变化测试期间加测了车行横洞内风速,变化范围为0.5-2.7m/s。
其风向由风压高的上行线隧道吹向风压低的下行线隧道。
4 结论a.由于地形缘故,洞口风向沿着山谷走向。
测试期间,隧道上下行线风向由北向南,风向较稳定,隧道内风速变化幅度在1.5-3.5m/s之间,隧道内日平均风速在之2.5m/s内,日均风速标准差为0.4m/s,说明隧道内风速起伏较大。
隧道内风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新七道梁隧道海拔高和过往隧道内车流分布不均匀。
b.隧道为双洞单向行车,机动车行驶过程中形成的“诱导风”效应十分显著。
测试期间上行线隧道内车流方向和自然风一致,交通风较大,平均风速达到2.8m/s。
下行线隧道内风流方向不稳定,射流风机开启时自然风与机械风相互抵消一部分,风速平均值为1.8m/s。
c.隧道车行横洞内风速较小,其风向由风压较高上行线吹向风压较低的下行线,风速值在1.5m/s内。
由于竖井未投入使用,并且在竖井内存有大量施工弃物,测试期间竖井口风速不超过0.8m/s。
d.隧道内的风速受外界环境气象条件影响较大,说明在初步勘测设计中仅用隧道两洞口的高程差或者气压差来计算隧道内风速的方法,并不能完全反映隧道内的实际风场状态。
e.隧道位于高纬度地区,南北两端外界日气温变化很大,南洞口洞外气温日较差达30℃,最高气温为22℃,最低气温为-10℃。
北洞口外气温日较差达到14℃,最高气温为2℃,最低气温为-12℃。
南北洞口气温相差较大,同一时刻,北洞口温度比南洞口温度低10℃左右。
f.测试期间隧道内相对湿度变化范围较小,表现为同一时间段隧道两端洞口大,中间小;早晨大,中午小。
整个隧道区域内的相对湿度介于50%-80%之间。
s.隧道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相互影响变化较明显,隧道的相对湿度日变化和温度的日变化规律恰好相反,其最高值基本上出现在温度较低的时候;而最低时候是温度较高的时候。
h.通过测试数据分析,隧道在冬季必须注意防寒保温,防止隧道洞口积雪、挂冰。
本次测试可作为将来新七道梁公路隧道通风、消防、救援系统以及根据隧道通风量来划分通风控制分档依据。
同时也可作为西北中高海拔地区公路隧道通风、消防、救援系统设计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 026—99).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2 长安大学课题组.西北中高海拔地区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消防、救援系统研究报告[R].2004.53 AllanH.Murphy.大气科学中的概率统计和决策[M].气象出版社,19914 周淑贞.气象学与气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5 张霭琛.现代气象观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全文良李宁军章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