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稠剂

合集下载

第七章-增稠剂

第七章-增稠剂
w (carrageenan, 角叉菜胶,角叉胶) w 从海藻中获得的多糖类。含有卡拉胶基本结
构的红藻品种多达80余种,用于商业化生产 的10余种。根据其来源、分子结构和分子连 接方式的差异分有7种类型,常用3种,即κ、 λ、ι -卡拉胶。
w 由硫酸酯化D-半乳糖和3,6-脱水-D-半乳糖 缩合而成的直链分子。
二、分类和种类
1、分类:三种分法 -按来源分:
天然
植物 动物
植物渗出液 植物种子、海藻
微生物
半合成
以淀粉为原料 以纤维素为原料
-按组成分 可分为多肽类和多糖类两大类。我国批准使用的 50多种增稠剂中,仅明胶是多肽蛋白质类。
-根据其主要作用分 分为增稠剂和胶凝剂。
主要用于 增加粘度
主要用于 形成凝胶
1、胶凝条件
每种增稠剂都有它自己的凝胶 形成条件。在保证胶浓度的条件 下,有些增稠剂需先加热后冷却才 可形成凝胶,有些需有离子的存在 才可形成凝胶。 明胶:5%以下不能形成
海藻酸钠:Ca2+等
2、热可逆与热不可逆凝胶
(1)热可逆凝胶:有些增稠剂的凝 胶,加热时熔化成溶液,溶液冷却时 又形成凝胶,这类热熔冷凝的凝胶称 为热可逆凝胶。它具有明显的凝固点 和熔点,且随条件而改变。
五、常用增稠剂的特性与使用
各种食用胶对琼脂凝胶特性的影响
五、常用增稠剂的特性与使用
3、安全性: LD5011g/kg.bw,ADI无需规定, GRAS。
4、使用标准:GB2760-2007,可按需添加在各类 食品中。 可作增稠剂、胶凝剂、稳定剂、乳 化剂、防干燥剂、悬浮剂。
(三)卡拉胶
1. 来源与组成
-适宜pH为3-3.5。 pH过小,胶体粘度下降,不易凝胶; pH值接近7时,粘度增大,凝胶组织不细腻。

原料特性(增稠剂)

原料特性(增稠剂)

培训资料----增稠剂增稠剂的种类很多,目前常用的增稠剂有明胶、CMC、海藻酸钠、卡拉胶、刺槐豆胶、瓜尔豆胶、果胶、微晶纤维、魔芋胶、黄原胶、淀粉、结冷胶等,其各自的特性与作用分述如下:一、特性与作用1、明胶明胶是由动物的皮、骨提取精制而成,为胶原蛋白质,呈白色或淡黄色固体,几乎无臭、无味。

相对密度1.3~1.4。

不溶于冷水,但能吸收5~10倍重量的冷水而膨胀软化。

溶于热水,冷却后形成凝胶,形成凝胶有弹性,常用于生产棉花糖、奶糖和橡皮糖。

2、CMCCMC是用NaOH处理纤维素形成碱纤维素,再与一氯醋酸钠混合,熟化得粗制品再用酸或异丙醇精制而得。

为白色纤维状或颗粒状粉末。

无臭、无味。

它是亲水性高分子增稠剂,水溶性好,黏度较高。

有良好的假塑性赋形作用,可与多数植物胶复配使用,尤其是与卡拉胶、刺槐豆胶或瓜尔豆胶一起使用时,会产生较好效果。

3、瓜尔豆胶它是由瓜尔豆胶(产于印度和巴基斯坦)种子的胚乳提取精制而成。

成白色到浅黄褐色粉末,是天然高分子水溶胶。

其特点是水溶性好,吸水性强,黏度高,与其他胶体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且价格较低,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稳定剂。

4、海藻酸钠它是从海带、海藻中提取精制而得,为灰白色至乳白色粉末。

其特点是水溶性好,吸水性较强,有较高的搅打发泡率,与钙离子能形成热不可逆凝胶,并且可以通过加入钙离子的多少、快慢来控制凝胶形成的时间及强度。

一般与瓜尔豆胶、CMC等复配使用。

5、黄原胶黄原胶又名汉生胶,是由黄单孢菌发酵产生的一种孢外杂多糖。

为浅黄至淡棕色粉末。

其特点是假塑流变性,即黏度随剪切速度增加而降低,随剪切速度的减少又迅速恢复。

易溶于冷、热水,能耐酸碱耐高温,在较低浓度下也能获得较高的黏度,有良好的悬浮稳定性。

与其它稳定剂的协效性较好,与瓜尔豆胶复合使用提高粘性,与刺槐豆胶复合使用可提高弹性。

在食品中有很好的口感和风味释放能力。

6、卡拉胶是由红藻类海藻中提取精制而成,一般为白色至浅黄色粉末。

增稠剂介绍

增稠剂介绍

第20章增稠剂(Thickening agents)20.1 概述20.1.1 食品增稠剂的定义食品增稠剂通常指能溶解于水中,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水化形成黏稠、滑腻溶液的大分子物质,又称食品胶。

它是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用途的一类重要的食品添加剂,被用于充当胶凝剂,增稠剂,乳化剂,成膜剂,泡沫稳定剂,润滑剂等。

增稠剂在食品中添加量通常为千分之几,但却能有效地改善食品的品质和性能。

其化学成分除明胶、酪朊酸钠等为蛋白质外,其它大多是天然多糖及其衍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20.1.2食品增稠剂的分类迄今世界上用于食品工业的食品增稠剂已有40余种,根据其来源,可分为五大类。

(1)由海藻制取的增稠剂海藻胶是从海藻中提取的一类食品胶,.地球上各海域水温变化及盐含量不同。

海洋中藻品种多达15000多种,分为红藻、褐藻、蓝藻和绿藻四大类。

重要的商品海藻胶主要来自褐藻。

不同的海藻品种所含的亲水胶体其结构,成分各不相同,功能、性质及用途也不尽相同。

(2)由植物种子、植物溶出液制取的增稠剂由植物及其种子制取的增稠剂,在许多情况下,其中的水溶性多糖类似于植物受到刺激后的渗出液。

它们是经过精细的专门技术而制得的,包括选择、种植和布局。

种子收集和处理都具有一套科学方法。

正如动植物渗出液一样,这样增稠剂都是多糖酸的盐。

其分子结构复杂,常用的这类增稠剂有瓜尔胶、卡拉胶、海藻胶等。

(3)由微生物代谢生成的增稠剂真菌或细菌与淀粉类物质作用产生的另一类用途广泛的食品增稠剂,如黄原胶等,这是将淀粉全部分解成单糖,紧接着这些单糖又发生缩聚反应再缩合成新的分子。

这种新分子的大分子链具有以下的特点:每一个葡萄糖残基除了四个碳原子仍保留原有的结构之外,部分或全部地发生羧基部位的部分氧化,大分子或链的交联,羟基上的氧原子被新的化学基取代等反应。

由不同植物表皮损伤的渗出液制得的增稠剂的功能是人工合成产品所达不到的,其成分是一种由葡萄糖和其他单糖缩合的多糖衍生物,在它们的多羟基分子中,穿插一定数量对其性质有一定影响的氧化基团,这些氧化基团,在许多情况下,羟基占很大的比例。

常见的增稠剂

常见的增稠剂

常见的增稠剂与如何选择
常见的增稠剂包括:
1.玉米淀粉:是一种天然的增稠剂,常用于糕点、饼干、汤、酱料等。

2.糖果胶:也称为果胶,是一种来自植物的增稠剂,常用于果酱、果冻、
糖果等。

3.明胶:是一种动物蛋白质,常用于制作果冻、糖果、蛋糕等。

4.卡拉胶:是从印度洋的某种海藻中提取出来的,常用于冰淇淋、饮料、
调味品等。

5.甘油酯:是一种化学合成的增稠剂,常用于沙拉酱、饮料等。

如何避免过多摄入增稠剂:
1.选择天然食材,如新鲜蔬菜、水果等,这些食材本身就含有一定的黏稠
度,不需要额外添加增稠剂。

2.选择不含增稠剂的食品,如新鲜果汁、自制沙拉酱等,可以避免过多摄
入增稠剂。

3.少食用加工食品,尤其是那些含有多种增稠剂的食品,如糖果、冰淇
淋、罐头食品等。

4.阅读产品标签,选择不含或少含增稠剂的食品,可以帮助减少摄入量。

需要注意的是,增稠剂在食品加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增稠剂在适量使用的情况下是安全的,但过多摄入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适量食用,同时坚持多食用新鲜、天然的食材。

增稠剂絮凝剂

增稠剂絮凝剂

增稠剂絮凝剂
增稠剂絮凝剂
1、什么是增稠剂和絮凝剂
增稠剂是一种通过改变溶液的粘度来增加溶液的流变性能的化学物质,其含量很低,可以起到固定溶液稠度的作用,以增加溶液的流动性能,减少溶液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流动性能,常用于各种液体的加工加工作业和其中的混合物。

絮凝剂是一种分散悬浮液中颗粒聚集形成絮体的化学物质,其功效是使分散悬浮液形成固态物料。

2、增稠剂和絮凝剂的作用
(1)增稠剂的作用
增稠剂可以改变液体的流动性能,增加其粘度,使液体中的分子更加紧密,从而提高液体的流动性。

同时,增稠剂还能起到防沉、延迟氧化、防腐、控制结晶等作用,对液体的质量、稳定性均有较大的影响。

(2)絮凝剂的作用
絮凝剂可以使悬浮体的团聚力增强,将类似的分子(粒子)粘在一起形成一个凝胶,从而将悬浮体结成固态。

絮凝剂的用量,取决于浓度,加入的量,温度及搅拌的时间,相应地,絮凝剂可以增加悬浮体的稠度,使悬浮体更容易混合,减少沉淀,可以改变液体的物性及其应用性能。

- 1 -。

增稠剂的主要成分

增稠剂的主要成分

增稠剂的主要成分1. 增稠剂的种类:矿物质增稠剂:硅酸盐、铝酸盐、钙酸盐、磷酸盐、滑石粉、硫酸钙、硫酸铝等;有机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水解木糖醇、淀粉、聚乙二醇、聚氧乙烯醚、聚氨酯、聚氯乙烯、聚丙烯酸酯、聚合物、烷基硅油、烷基氯化铝等;非离子增稠剂:烷基硅油、烷基氯化铝、烷基氯化钠、聚乙二醇、聚氧乙烯醚、聚氨酯、聚氯乙烯、聚丙烯酸酯等;阻垢剂:有机酸、磷酸钙、硫酸钙、硅酸钠、硅酸镁、硅酸铝等。

2. 增稠剂的特性增稠剂的特性主要取决于其主要成分,其中包括纤维素、粘合剂、硅酸盐、油脂、合成类似物质、环氧树脂等。

它们都有不同的特性,如纤维素具有高粘度和抗化学性,粘合剂具有良好的粘结性,硅酸盐具有耐腐蚀性,油脂具有抗水性,合成类似物质具有耐热性,环氧树脂具有耐老化性。

### 3. 常用增稠剂成分矿物粉末:硅藻土、高岭土、石膏、石灰石、白云石、硫酸钙、碳酸钙、碳酸钴、硅酸钠、硅酸钙、硅酸锌、硅酸锰等。

有机物:聚乙烯醇、聚氧乙烯醚、聚氯乙烯、聚氨酯、聚丙烯酸钠、聚合物、羧甲基纤维素、氯乙烯、氯丁橡胶、苯乙烯、丙烯酸乳液、丙烯酸酯、聚磷酸钠等。

其他:纤维素、膨润土、水泥、淀粉、纤维素磷酸钠、纤维素磷酸钙、纤维素磷酸铵、纤维素磷酸钾、纤维素磷酸氢钠、纤维素磷酸锌、纤维素磷酸锰等。

4. 增稠剂的应用:增稠剂主要用于饮料、食品、化妆品、油漆、涂料、农药、肥料等行业,以改善产品的流变性、稳定性、黏度、口感等特性,使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悬浮性、分散性和稳定性。

此外,增稠剂还可以用于改善液体的粘度、抗冻性和热稳定性,以及提高液体的黏度和流动性,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5. 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增稠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是将增稠剂的主要成分,如石蜡、硅油、矿物油、水溶性聚合物等混合搅拌,然后经过加热、冷却、搅拌和过滤等工艺处理,最终得到增稠剂。

增稠剂的定义和分类标准

增稠剂的定义和分类标准

增稠剂的定义和分类标准增稠剂(thickening agents)是指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中使用的一类物质,其主要功能是增加液体或半固体产品的黏度和粘度,从而使其变得更加稠密和坚固。

根据化学组成和稳定性,增稠剂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增稠剂分类标准:1. 天然增稠剂(Natural Thickening Agents):这类增稠剂通常从植物、动物或海洋物质中提取得到,具有天然来源,如琼脂、明胶、卡拉胶等。

2. 合成增稠剂(Synthetic Thickening Agents):这类增稠剂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聚丙烯酸钠(Sodium Polyacrylate)等。

3. 离子型增稠剂(Ion Thickening Agents):这类增稠剂根据分子中所含的离子类型分类,如阳离子型增稠剂(如明胶)、阴离子型增稠剂(如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4. 非离子型增稠剂(Non-Ion Thickening Agents):这类增稠剂在分子中不带电离子,主要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来增加黏度,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等。

5. 复合增稠剂(Compound Thickening Agents):这类增稠剂是由多种增稠物质组合而成,通过相互作用来提高黏度,常见的例子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CMC-HPMC复合)等。

需要注意的是,增稠剂的选择和使用要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合理搭配,以达到所需的稠度、粘度和流动性。

同时,在使用增稠剂时,也需要考虑其对产品口感、质地和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食品安全和合规性的要求。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会根据产品的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

食品添加剂之食品增稠剂

食品添加剂之食品增稠剂
胶体凝结状态。
02
食品增稠剂的种类
天然增稠剂
01
明胶
明胶是从动物骨、皮等部位提取的天然高分子多糖类物质,广泛用于食
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在食品中,明胶主要用于制作软糖、果冻、
奶冻等甜品,提供良好的口感和稳定性。
02
果胶
果胶是从柑橘类水果等植物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多糖类物质,广泛用于
制作果酱、果汁和果冻等食品。果胶能够提高食品的粘稠度和稳定性,
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可以提高食品增稠剂的生产效率,通过 优化反应条件和工艺参数,实现大规模、连续化的生产。
食品增稠剂的未来展望
功能性食品增稠剂
随着人们对食品需求的多样化,功能性食品增稠剂将成为未来的研 究重点,如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等功能的增稠剂。
环保化生产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食品增稠剂的环保化生产也将成为未来的发 展趋势,如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等。
食品添加剂之食品增 稠剂
目录
• 引言 • 食品增稠剂的种类 • 食品增稠剂的应用 • 食品增稠剂的安全性 • 食品增稠剂的发展趋势 • 结论
01
引言
食品增稠剂的定义
01
食品增稠剂是一类能够显著改变 食品体系流变特性的食品添加剂 ,通常为天然或合成的聚合物。
02
它们在食品中起到增稠、稳定、 乳化和胶凝等作用,从而提高食 品的口感、质地和稳定性。
PVP
PVP是一种由乙烯和吡咯烷酮反应生成的合成增稠剂,广泛 用于制作饮料、口香糖、医药等领域。PVP具有较好的稳定 性、粘性和成膜性,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 的影响。
半天然增稠剂
半天然增稠剂是指结合天然和合成材料制备的增稠剂,如黄 原胶、瓜尔胶等。这些增稠剂在食品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 增稠效果,同时避免了天然增稠剂的缺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增稠剂的分子质量 高相对分子质量增稠剂大分子聚集体的存在,大分子链 间的交链与螯合,大分子链的强烈溶剂化,都有利于体系 三维网络结构的形成,有利于形成凝胶。比如琼脂是高分 子物质,即使低于1%也能形成凝胶,是典型的凝胶剂,而 卡拉胶、果胶在K+、Ca2+、存在下也能形成凝胶。
(七)增稠剂凝胶的触变 在增稠剂凝胶中,增稠剂的大分子间的键合只形成松弛的 三维网络结构,在交联剂存在下,大分子与大分子之间的 螯合,或者螺旋形分子由于氢键和分子间力的作用,都易 于形成松弛的三维结构。在切变力的作用下,凝胶的切变 稀化、摇溶或者触变现象,都证明了凝胶松弛三维网络结 构的存在。这种现象特别有利于食用涂抹酱。这是因为切 变力可以破坏松弛的三维网络结构,使酱变稀,但只要外 力一停止,经过一段时间,已经摇溶或变稀的凝胶又可以 冻结成凝胶。
二、影响增稠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一)增稠剂的分子结构和PH 在溶液中容易形成网状结构或具有较多亲水基团的增稠 剂都具有较高的黏度。另外,离子性增稠剂的黏度性质受 体系电解质、PH的影响比非离子增稠剂要大。 比如:海藻酸钠在PH5—10时黏度稳定,在PH<4.5 时,初始黏度显著增加,同时海藻酸钠分子也发生酸催化 降解,黏度逐渐下降,PH进一步下降至2—3时,海藻酸 钠沉淀析出。
(四)增稠剂的协同效应 特点:混合溶液经过一定的时间后,体系的黏度大于 体系中各组分黏度的总和,或者在形成凝胶之后成为高强 度的凝胶。 利用各种增稠剂之间的协同效应,采用复合配制的方法, 可产生无数种复合胶,以满足食品生产的不同需要,并可 达到最低用量水平。 另外,与协同效应相反,增稠剂还有一种叠加减效的效 应。
(六)成膜、保鲜作用 增稠剂可以在食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薄膜,这层膜 可以保护食品不受氧气、微生物的氧化、破坏作用。它与 食用表面活性剂并用,可用于水果、蔬菜的保鲜。
(七)矫味作用 增稠剂对一些不良的气味有掩蔽作用。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环糊精 效果比较好,但决不能用于腐败变质的食品。
(八)用于保健、低热食品的生产 增稠剂是大分子物质,许多来自于天然胶质,在人体 内几乎不消化而被排泄掉,所以增稠剂代替部分糖浆、蛋 白质溶液等原料,很容易降低食品的热量,在果酱、果冻、 点心、饼干、布丁中已被采用。
第一节 食品增稠剂的分类与作用
一、食品增稠剂的分类 (一)动物胶:由含有蛋白质的动物原料制取得到 的,主要品种有食用明胶、酪蛋白酸钠等。 (二)植物胶:由含有多糖类黏质物的植物和海藻 类中制取得到的,主要品种有阿拉伯胶、琼脂、 海藻酸钠等。 (三)微生物胶:由微生物作用得到的,主要品种 有黄原胶、β -环状糊精等。 (四)其他增稠剂:主要品种有羧甲基淀粉、海藻 酸丙二醇酯、魔芋胶等。
(四)保水作用 持水性增稠剂都是亲水性高分子,本身有较强的吸水性, 将它们加入食品后,可以使食品保持一定的水分含量。这 个特性可改善面团的吸水量,使产品的质量增大,在肉制 品、面制品中起到改良品质作用。
(五)控制结晶 增稠剂可以赋予食品比较高的黏度,从而使食品体系不容 易结晶或者即使结晶,结晶也比较小。
(五)切变力 由于增稠剂分子的高分子质量和分子的刚性,使得 在较低的浓度时就具有较高的黏度。切变力的作用是降低 分散相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在一定条件下,这种作用力 愈大,结构黏度降低也就愈多。具有假塑性的液体饮料或 食品调味料,在挤压、搅拌等切变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切变 稀化现象,有利于这些产品的管道运送和分散包装。
表7—1 增稠剂在食品中的作用
功效特征 用途 常用增稠剂
胶粘、包胶、成 糕点糖衣、香肠 琼脂、果胶、海 膜作用 藻酸钠 粉末固定香料及 调味料、糖衣 膨松、膨化作用 疗效食品、加工 阿拉伯胶、瓜尔 肉制品 豆胶 冰制品、糖浆 CMC、海藻酸 结晶控制 钠 啤酒、果酒 琼脂、海藻酸钠 澄清作用 果汁、饮料 CMC 、鹿角藻 浑浊作用 胶
增稠剂(Thickening Agents)
食品增稠剂——是可以提高食品的黏稠度或形成 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物理性状,赋予食品黏润、适宜 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作用的物 质。 指能溶于水中,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水化形成黏稠 或胶冻的大分子物质,又称为食品胶或糊料。食品增 稠剂在食品加工中起到提供稠性、粘度、黏附力、凝 胶形成能力、硬度、脆性、紧密度、稳定乳化悬浊体 等作用。因此,它在保持食品的色、香、味、结构和 食品的相对稳定性等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是在 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用途的一类重要的食品添加剂。
(二)温度 增稠剂在溶液温度升高时,黏度下降,温度下降时黏度 上升。很多高分子物质在高温下发生降解,特别是在酸性 条件下,降解更容易发生,这时黏度发生永久性下降。 (三)浓度 食品增稠剂在极低浓度或较低浓度时,符合牛顿液体的 流变特性;而在较高浓度时呈现假塑性。随着食品增稠剂 浓度的增加,含有食品增稠剂的溶液的黏度也增加。
(二)胶凝作用 明胶、琼脂在温热条件下为黏稠流体。当温度降低时, 溶液分子就连接成网状结构,溶剂和其他分散介质全部被 包含在网状结构之中,整个体系就形成了没有流动性的半 固体,也就是凝胶。
果冻
(三)凝聚澄清作用 增稠剂是高分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同时吸附于 多个分散介质上使其凝集,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如在啤酒中加入少量的聚乙烯吡咯 烷酮,就可以使啤酒 澄清。明胶可澄清果汁。
(八)其他因素 当在极性有机溶剂中或极性有机溶剂的水溶液中加入某 些增稠剂时,由于体系中的氢键和分子间力的作用,可以 形成一定的结构黏度,使体系的黏度高于体系中任一组分 的黏度。这种有机溶剂,可以选作增稠剂薄膜的增塑剂。
三、增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
(一)增稠、分散和稳定作用 增稠剂都是水溶性高分子,溶于水中后有很大的黏度, 使食品体系具有稠厚感。体系黏度增加后,体系中的分散 相不容易聚集和凝集,因此可以使分散体系稳定。另外, 增稠剂大多具有表面活性,可以吸附在分散相的表面,使 它具有一定的亲水性而容易在水体系中分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