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治学导论 绪论
比较政治学导论全套课件 PPT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二章 比较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阅读: 张小劲和景跃进:《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章
比较政治学的历史演进
一、早期的比较研究 二、近代的比较研究 三、第二次大战后的发展
古典时期 经验研究 社会科学化 多元化发展
启蒙时代 理论思辨 行为主义 学科化发展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相对于政治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的 复合性: ➢内容方面的统摄性 ➢方法层次的独特性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价值:独特性质
➢ 比较政治学是政治学的渊源;政 治学本身就是比较的;
➢ 比较政治学是政治学学科领域内 惟一以方法论为依据的分支学科;
➢ 比较政治学是政治学基础知识、 特别是经验知识的主要来源;
CP as Methodology
比较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比较政治学的范式争论 比较政治学的方法论问题
作为理论知识的比较政治学
CP as Theoretical Knowledge
国家理论和系统理论 比较政治文化研究 现代化的比较研究:发展/不发展 社会-政治结构理论
发展中的比较政治学 新发展之一:新理论与新方法
➢ 比较政治学是政治学学科获得社 会科学其他学科理论滋养的主要 渠道;
的基 主础 要性 来知 源识
的 基 本 渠 道
沟 通 其 他 学 科
以方法论为
发展依据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价值:基本功能
比较
➢是从对比和鉴别中认识事物的基本 方法;
➢是从经验事实中提炼理论命题的基 本方法;
➢规范性理解:从应当/就然角度给出的学科界定 ➢经验性理解:从实际/实然角度给出的操作性界定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 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
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暴力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利用法律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调节利益分配,解决社会冲突的活动。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都是某些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直接反映。
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建立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学说,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
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古希腊:城邦,城市国家。
亚里士多德: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主要是统治的意思。
古往今来主要分两种观点:(一)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一)对政治的解释共分五种:(1)道德观点,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2)法律现象,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3)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围绕着上海自考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二)对政治的本质和含义归纳:(1)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3)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4)活动:是科学、艺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研究它。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提示了政治现象的范围,主要有两点:一是时间范围。
二是界定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
比较政治学——精选推荐

⽐较政治学⽐较政治学第⼀章绪论第⼀节⽐较政治学的性质⼀、什么是⽐较和⽐较研究1.什么是⽐较⽐较是⼀种科学研究的⽅法。
具体指:(1)从对⽐和鉴别中认识事物;(2)从经验事实中概括和提炼理论命题;(3)从反复发⽣的现象中作出规律性总结并据以预测未来。
⽐较是确定事物间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认识⽅法。
这⼀⽅法就是根据⼀定标准对存在某种联系的诸多事物分类,并对不同类型事物进⾏⽐照研究,把握事物特征,实现对所研究事物的理解与解释的过程与⽅法。
2.什么叫⽐较研究将⽐较⽅法系统地运⽤于科学研究⽽形成的⼀种特定的研究活动和研究⽅式。
(教材第3页)⽐较——研究⽅法⽐较研究——研究活动、研究⽅式特定性:研究领域、研究主题、交叉学科⼆、政治与政治学1.什么是政治⼈是政治动物。
政治就是共同体⽣活。
共同体⽣活是最符合⼈的本性的优良的⽣活。
——(古希腊)亚⾥⼠多德,《政治学》政就是众⼈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之事,便是政治。
——孙中⼭,《三民主义》政治就是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伊斯顿,《政治⽣活的系统分析》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
——列宁,《论⼯会、⽬前局势及托洛茨基的错误》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本课教材关于政治的解释:所谓政治,在⽐较宽泛的意义上,是指主要与权⼒、统治和权威有关的⼈类关系样式。
这是⼀个关于政治的⽐较政治学的解释。
政治即社会实践主体围绕公共权⼒⽽展开的活动。
——商红⽇,《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研究》(1991)政治有⾼度政治与低度政治之分。
⾼度政治是以国家权⼒为中⼼⽽展开的活动;低度政治是围绕公民权、公民社会等⽽展开的活动。
——商红⽇,《⾼度政治与低度政治》(2009)2.什么是政治学政治学即研究政治的学问。
(教材,第4页)学问:其⼀,指⼴博的学识,系统的知识体系;其⼆,指按照⼀定学科规范开展学术研究前者通常指称博学的⼈,称为“有学问”;后者通常指称研究活动,称“做学问”。
《比较政治学导论》笔记

比较政治学导论《比较政治学导论》是一门介绍和讨论各国政治制度、政治行为和政治变革的学科。
通过比较各国的政治系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探讨政治科学的核心问题。
一、比较政治学概述比较政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它研究国家的政治制度、政党体系、选举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比较研究来揭示规律和解释现象。
二、比较政治学的方法1. 比较研究方法比较政治学的核心方法是比较研究。
通过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对它们的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等进行详细的比较研究,以寻找共同之处和差异之处。
2. 定性和定量方法比较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有定性和定量两种。
定性方法主要是通过深入的案例研究、历史分析和文本分析来获得详细的描述性数据,对政治现象进行深入理解。
而定量方法则是通过统计分析和模型构建来获得更为精确的数据和三、比较政治学的研究领域1. 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制度比较研究是比较政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
它研究各国政治制度的类型、结构、演变和效果,比较不同制度下的政治稳定性、发展性和责任性等问题。
2. 政治文化比较政治文化比较研究探讨各国政治文化的差异和影响因素。
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对政治行为、政治信任和政治参与产生着重要影响。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因素对政治的影响。
3. 政党体系比较政党体系比较研究研究各国政党体系的类型、组织形式、竞争关系和影响力等问题。
政党是政治制度中重要的力量,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政党体系的运作和影响。
4. 选举制度比较选举制度比较研究研究各国选举制度的类型、效果和改革等问题。
选举制度对政治竞争、政党竞争和政治稳定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选举制度的功能和影响。
《比较政治学导论》是一门重要而广泛的学科,通过比较研究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的政治现象和变革过程。
比较政治学导论概述和研究方法

杜克海姆的比较研究 作为主要手段的“共变法”比 况较,研以究此两确个定社两会者现间象的之共间存有关规系律/因的果共联同系变化状
具体类型的比较研究法
跨层次的
比较研究各种社会现象,证实和证否相互间的逻
社会内部多种因素的比较 辑联系/因果关系
跨时段的 发生学/发展过程比较
比较研究社会现象的起源、发展和结构变迁,以 此理解其中的新内容和原因
不同时代/历史时期的同一国家的比较
“要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全面地进行这样的批判,只知道资本主义的 生产、交换和分配的形式是不够的。对于发生在这些形式之前的 或者在比较不发达的国家内和这些形式同时并存的形式,同样必 须加以研究和比较,所以,到目前为止,总的说来,只有马克思 进行过这种研究和比较,所以,到现在为止在资产阶级以前的理 论经济学方面所确立的一切,我们也差不多完全应当归功于他的 研究”。(恩格斯语)
学科统摄层次
Construct paradigm
比较政治学的范式:层次与分野
元理论层次 社会科学统摄层次
学科统摄层次
主流/实证主义 非主流/后实证主义
非主流/批判理论 非主流/建构主义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 马克斯·韦伯:人的行动理论
多元主义/自由民主主义范式 激进主义范式
社会合作主义/保守主义范式
比较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本课的框架
History 学科发展史 主题变迁史
历史
Meth
Theories 国家与体系理论 政治文化理论 现代化理论 社会政治结构理论 新发展
比较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本课的框架
作为方法论的比较政治学
CP as Methodology
共同点:A/B/C
相异处:X/Y/Z
概说:比较政治学
比较政治学导论(知识点整理)

比较政治学导论(知识点整理)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比较政治学的性质一、比较和比较研究二、政治与政治学三、政治学与比较政治学第二节比较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一、规范性理解意义上的比较政治学二、经验性理解意义上的比较政治学第三节比较政治学的基本功用一、比较政治学的优长二、比较研究方法的基本功用第二章比较政治学的历史发展第一节比较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早期的比较政治研究二、近代的比较政治研究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四、比较政治学研究在中国第二节比较政治学主题的变迁一、研究主题的当代状况1.政治制度的分析框架与分类体系2.政治制度的构成及其含义3.政治制度的变迁及其原因4.政治制度的深层次文化结构5.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二、方法论模式的发展1.社会科学化的努力2.可能性的超越:异质比较与同质比较3.从描述走向分析和深度描述4.宏观与微观的融合第三节比较政治学发展的动力一、学科主流的影响二、主流学科的影响1.历史学与比较史学2.人类学与社会学3.经济学与比较经济学三、比较政治学学科内部的张力关系四、社会政治环境所给定的学科发展条件第三章比较政治学的范式争论第一节元理论层次的争论及其启示一、主流范式:实证主义及其主张二、非主流范式: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1.后实证主义2.批判理论3.建构主义三、范式间的争论及其启示第二节作为先驱者的马克思与韦伯一、马克思主义的范式意义二、韦伯理论的范式功能三、马克思与马克斯·韦伯之于比较政治学第三节不同政治取向型范式间的争论一、多元主义/自由—民主主义范式二、激进主义范式三、社会合作主义/保守主义范式第四章比较政治学的方法论问题第一节比较政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操作技术一、比较政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规范研究方法2.结构研究方法3.行为研究方法二、比较政治学研究的基本进路第二节比较政治学研究的操作技术及其缺陷的控制一、比较政治研究的操作技术二、比较政治研究的缺陷及其控制第三节理论建构的基本方法一、比较政治学研究的推论类型和理论层次二、比较政治学研究的模型化形式三、比较政治研究的立论方式第五章比较政治学中的国家理论与体系理论第一节国家理论的历史发展与传统政治学一、国家理论与政体分类法问题二、国家理论与国家概念的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第二节体系理论的兴起及其影响一、传统国家观的困境与体系理论的兴起二、主流体系理论1.伊斯顿的政治系统理论2.阿尔蒙德等人的结构功能主义框架三、对主流体系理论的批评及其替代性理论的产生1.马克思主义的系统理论2.批判和激进取向的系统理论第三节国家理论的复兴与新多元局面的出现一、体系理论的困境与国家理论的兴起二、当代国家理论的不同流派1.多元主义国家理论2.新保守主义国家理论3.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三、有关国家问题研究的再续与创新1.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2.比较革命研究第六章比较政治学文化研究第一节政治文化研究的兴起及其意义一、政治文化研究兴起的学术渊源与社会背景二、政治文化的概念第二节公民文化研究及其传统一、公民文化研究:概念与类型学研究二、政治文化研究的“复兴”与“后物质主义”取向的出现第三节政治文化视野中的权威、革命与政治发展一、政治文化与权威主义二、政治文化与革命和政治冲突三、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四、对中国政治文化的研究第四节政治文化研究的发展:政治社会化与政治文化研究前瞻一、政治社会化研究的基本内涵二、争论中的政治文化研究三、走向多元的政治文化研究第七章现代化的比较研究:发展与欠发展理论的若干理论第一节现代化理论的起源及其发展一、发展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二、社会学领域中的发展问题研究三、历史学领域的现代化与发展研究第二节比较政治学视野下的现代化发展一、政治发展的基本含义二、政治发展诸问题研究1.政治发展的过程与样式2.政执发展与模式选择3.政治发展与政治秩序4.其他有关问题三、对于现代化理论和政治发展理论的批判第三节欠发展论与依附论一、现实的启迪与理论的教益二、相对于发展的欠发展1.中心—边缘的欠发展理论2.不平等的发展3.不平衡的发展三、相对于欠发展的依附性发展1.依附性发展2.依附性结构中的发展3.世界体系中的依附性发展第八章社会—政治结构理论第一节精英主义一、精英主义的基本概念二、精英主义理论的基本命题三、精英理论的特征四、有关精英理论的争论第二节多元主义一、多元主义的概念及其学术渊源二、多元主义的基本观点三、作为经验民主理论的多元主义四、对多元主义的批判与新多元主义的产生第三节法团主义一、法团主义的概念二、法团主义的政治后果三、精英主义、多元主义与法团主义的关系第四节工具主义与结构主义一、工具主义二、结构主义三、各种不同理论观点之间的可能联系第九章比较政治学的新发展:新理论和新方法第一节新政治经济学对比较政治学的影响一、经济学与政治学关系的历史脉络二、理性选择运用的政治研究1.布坎南的立宪研究2.唐斯对投票现象的分析3.奥尔森对利益集团的分析三、理性选择理论对于政治学和比较政治学研究转向的推动第二节新制度经济学对比较政治学的影响一、从制度主义到新制度主义二、新制度主义的主要理论建树三、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在政治学和比较政治学中的扩散第三节从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到比较政治经济学一、国际政治学的困境与突破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三、比较政治经济学的创生与发展第十章比较政治学的新进展:传统主题的深化与发展第一节民主化浪潮的兴起及其对于比较政治学研究的刺激一、第三次民主化浪潮的冲击与震撼二、民主概念的经验内涵第二节民主化转型研究一、民主化研究的理论进路二、民主化转型的经验研究第三节民主巩固问题研究一、民主巩固的概念与标志二、回潮与民主巩固三、民主巩固的若干问题1.合法性、绩效与民主巩固2.市民社会与民主巩固3.制度选择与民主巩固。
比较政治学导论全套剖析

比较 比较研究 比较政治学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于理性思维的其他方法的 基础性: 分类与归类 分析与综合 归纳与演绎 相对于社会科学的其他主流学科的 综合性: 内容方面的通融性 方法层次的通约性 相对于政治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的 复合性: 内容方面的统摄性 方法层次的独特性
跨时段的 发生学/发展过程比较 跨空间的 多民族社会的比较 比较研究社会现象的起源、发展和结构变迁,以 此理解其中的新内容和原因 比较研究不同民族社会的同一现象,追究其起源、 发展和变迁,以理解造成变化的普遍条件
比较政治学的当代发展
主题和题域的变迁: 政治制度的分析框架与分类体系 政治制度的构成及其含义 政治制度的变迁及其原因 政治制度的深层文化结构 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政治制度的社会构成和社会基础
比较政治学的当代发展
比较政治学发展的动力机制 学科主流的影响 mainstream in the discipline 主流学科的影响 mainstream disciplines 比较政治学学科内部的张力关系 within the discipline
社会科学其他主流学科的影响
社 会 环 境 的 变 迁
历史
方法
Methods 理论范式 研究方法 操作技术
学说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本课的框架
比较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比较政治学的范式争论 比较政治学的方法论问题 国家理论和系统理论 比较政治文化研究 现代化的比较研究:发展/不发展 社会-政治结构理论 新发展之一:新理论与新方法 新发展之二:传统主题的深化
梁启超先生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指出:“以今 日论之,中国与欧洲之文明,相去不啻霄壤。然取两域数 千年之历史比较而观之,可以见其异同之故与变迁之途。 而察其原因,可以知今日之现状之所由来。寻其影响,可 以知将来形势之所必至” 。
《比较政治制度绪论》PPT课件

政治文化。所谓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 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 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政治心理学。政治心理学处于政治学和心理学的 部,是探索个性及人际关系如何影响政治活动的研究分支。 它试图利用能够确定行为规律的方式对政治行为者进行分 类,探讨政治家们的行为动机。
霍布斯:世界上的任何事物
都可以精确 地解释为一系列因果关系的机
械运动,人 性也不例外。人性有两个原则:
一是欲 望,二是理性。人首先是一种
动物,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即延续其生物存在或者增 加生命力的欲望。在平等自由的状态下,人们为了保 护自我防止被他人掠夺,就必须增加自己的各种实力。 因而在自然状态下,人对人就是狼。为了避免自相残 杀,人性还需要有第二个原则,理性。理性的作用在 于要把人类的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自我保护的范围之内。
▪ 联邦制国家:指由一些拥有相对主权的政 治实体,依据联邦制的原则,结合而成的 统一的国家。
▪ 邦联制国家:松散的政治联盟
d:国家机关体系()
e:其它具体的政治制度(为了保证国家机器 正常运转和国家政治生活有序进行而规定的一系 列具体的制度、机构及其运行规程。)
2、民主观
阿尔色修斯:人类天生地要结成社会集团。人类社
会联合体有五类:家庭、自愿联合体、地方村镇、省市和 国家,都通过口头的、书面的或者默许的契约而形成。国 家是由不同省市通过契约结合而成为至高无上的社会联合 体。 国家的至高无上性在于它拥有为了人民的共同利益而建立 起来的主权。主权属于组成联合体的人民,可以通过法律 授权的形式赋予行政官员来行使。行政官员只是人民的代 理人,其合法性就在于绝对服从人民通过的法律。如果行 政官员为私利而违反法律,那么权力就必须回到权力所有 者——人民的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性的理性方法 系统化的科学研究方法 学科领域强调独特方法的分支学科
Hale Waihona Puke 比较 比较研究 比较政治学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价值:特殊优势
广泛 普遍 的适用性 的基础性
研究视域 理论创新 的复合 的进路
相对于理性思维的其他方法的 基础性: ➢分类与归类 ➢分析与综合 ➢归纳与演绎 相对于社会科学的其他主流学科的 综合性: ➢内容方面的通融性 ➢方法层次的通约性
作为理论知识的比较政治学
CP as Theoretical Knowledge
国家理论和系统理论 比较政治文化研究 现代化的比较研究:发展/不发展 社会-政治结构理论
发展中的比较政治学 新发展之一:新理论与新方法
CP in Development
新发展之二:传统主题的深化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相对于政治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的 复合性: ➢内容方面的统摄性 ➢方法层次的独特性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价值:独特性质
➢ 比较政治学是政治学的渊源;政 治学本身就是比较的;
➢ 比较政治学是政治学学科领域内 惟一以方法论为依据的分支学科;
➢ 比较政治学是政治学基础知识、 特别是经验知识的主要来源;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导论
(第二版)
张小劲 景跃进 著
概说: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 Comparative Study ➢是确定事物间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认识方法; ➢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之间有着某种联系的多个事物加以对 照,从而确定其间的相同与相异之处,由此对事物作出初步的分 类; ➢是根据比较分类的方式,去认知和把握不同事物的共同或相异 的表象特征和本质特征,从而达到对特定事物的理解和解释;
➢是依据更多的比较案例而检验理论 假说的基本方法;
➢是从反复发生的现象中做出规律性 总结并据以预测未来的方法;
提供背景 知识
理 论检 假验 说
改善
做 预出 测前
景
知识分类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理解
➢规范性理解:从应当/就然角度给出的学科界定 ➢经验性理解:从实际/实然角度给出的操作性界定
共同点:A/B/C
相异处:X/Y/Z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概说:比较政治学
比较政治学: Comparative Politics ➢是比较研究方法系统地应用于政治学学科的结果; ➢是在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定的研究活动和研究方式,有 着特定课题和研究侧重的政治学分支学科;
思考题
➢比较、比较研究以及学科化比较研究 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政治学与比较政治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比较政治学的学科特点是什么? ➢比较政治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 比较政治学是政治学学科获得社 会科学其他学科理论滋养的主要 渠道;
的基 主础 要性 来知 源识
的 基 本 渠 道
沟 通 其 他 学 科
以方法论为
发展依据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价值:基本功能
比较
➢是从对比和鉴别中认识事物的基本 方法;
➢是从经验事实中提炼理论命题的基 本方法;
地缘特征
制度构成 制度环境下 及其类型 的政治行为
方法论特征
理论建树
方法论思考:
如何研究制度 与行为
➢比较政治学是外国问题研究; ➢比较政治学是比较方法的模式化和理论化; ➢比较政治学是重大理论知识的集成;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本课的框架
History 学科发展史 主题变迁史
历史
方法
学说
Theories 国家与体系理论 政治文化理论 现代化理论 社会政治结构理论 新发展
Methods 理论范式 研究方法 操作技术
比较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比较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本课的框架
作为方法论的比较政治学
CP as Methodology
比较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比较政治学的范式争论 比较政治学的方法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