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人教版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人教版生物的特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生物学教材中的“生物的特征”。

本节课是生物学课程的开篇,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物,以及生物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为后续的生物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生物的基本特征。

2. 学生能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3.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的适应性与多样性。

教学时数为2个学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生物的基本特征。

2.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3. 生物的适应性与多样性。

(二)教学难点1. 生物特征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2. 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物的特征和实例。

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化理解。

4. 组织实地观察和实验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提问“什么是生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展示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区分。

(二)讲解新知1. 详细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特征说课稿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特征说课稿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特征说课稿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生物的特征”说课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初二年级的尹晶晶。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本次说课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编排和作用新教材依据新课标的设计理念,打破了以往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等学科的编排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标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同时提高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教材P3-P5的彩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学生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还带着稚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初一新生,他们还不懂什么是生物学,虽然具有一些小学自然课基础,但对生物的特征只具朦胧的认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不强。

三、说教法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的是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拿来做教具,充分设疑,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认识生物,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说课稿(最新4篇)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说课稿(最新4篇)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说课稿(最新4篇)七年级生物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隶属于课程标准确立的“人与生物圈”课程主线中最大的主题之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的二级主题,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共同组成绿色植物三大生理作用,教材在编排上将其安排在两者之前,既充分考虑了学生主体的认知规律,也科学考量了三者的辩证关系。

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对前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适应不同的环境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可以为后面光合作用以及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全章占居举足轻重的地位。

2、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2)、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叶片的各部分结构。

进一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制作临时徒手切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切片标本,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对蒸腾作用知识的拓展迁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

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2)、培养敢于实践、乐于探究的生物科学素养;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说重点与难点重点:练习制作徒手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

难点:练习制作徒手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

4、说学情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充满好奇,乐于动手,对制作临时装片及显微镜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5、说教学准备教师:实验用具、材料及医用消毒棉,酒精和纱布,课件等。

学生:兴趣小组准备关于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的实验资料。

二、说教法1、直观教学法: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实现知识的升华和内化。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发现未知,并在“动脑、动手、动口”状态中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初中生物《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初中生物《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初中生物《生物的特征》说课稿生物的特征一、引入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是《生物的特征》。

生物是地球上最丰富多样的生命体,每种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特性。

通过学习生物的特征,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生物的奇妙世界。

二、生物的共同特征无论是高山上巨大的熊猫,还是深海中的神秘鱼类,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就拿我们人类来说,我们都有头部、四肢和躯干。

这些都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

1.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细胞可以进行生长、分裂、移动和代谢等生命活动。

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的形态和特性的多样性。

2.遗传物质DNA除了细胞,生物还具有另一个重要的共同特征,那就是遗传物质DNA。

DNA携带了生物的遗传信息,它决定了生物的性状和特征。

DNA是由四种不同的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鳞嘧啶)组成的,通过编码的方式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

三、生物的多样性特征生物的种类繁多,形态特征各异。

在这些不同的特征背后,反映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生物的多样性特征。

1.嗅觉和视觉的差异在动物中,嗅觉和视觉是两个重要的感官特征。

嗅觉能力强的动物,如狗、猫等,可以通过嗅闻的方式感知周围环境中的信息。

而视觉能力强的动物,如鹰、豹等,可以通过视觉的方式捕捉猎物。

2.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不同生物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有些生物喜欢单独生活,如独居动物熊猫;而有些生物则喜欢群居生活,如蚁群、鸟群等。

生物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它们的社会行为和生态系统的构建。

3.适应环境的特征生物的特征是为了最好地适应其生存环境。

比如,极地的企鹅具有良好的保暖特性和游泳能力,能够在寒冷的极地环境中生存。

植物也有针对不同环境的适应特征,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具有很厚的刺来减少水分蒸发。

四、生物的进化特征生物在长时间的演化过程中,逐渐改变和适应了各种环境条件,产生了大量的物种,并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初中生物《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初中生物《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初中生物《生物的特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生物《生物的特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生物的特征》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初中生物学的开篇之作,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通过对生物特征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认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为后续学习生物学的其他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生物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身边的生物现象,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对生物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很多生物,但对于生物的概念和特征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喜欢观察和探索,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知道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

(2)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物的共同特征。

(2)能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教学难点(1)理解生物能进行呼吸、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等特征。

(2)对生物特征的综合应用。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物的特征及相关概念,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图片、实物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4、归纳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生物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七年级上生物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七年级上生物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七年级上生物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说课稿临城中学王莲皎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3.教学重点。

生物的共同特征。

4.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5.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可以播放以下多媒体:植物的光合作用,猎豹捕获食物,鲸呼气时产生的雾状水柱,人在体育比赛后大量出汗,秋天植物的叶子落了,狮子追捕斑马,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蘑菇的生长花的开放,种子的萌发,破壳而出的小鸡。

通过播放这些多媒体,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因此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人教版生物七上全套说课稿

人教版生物七上全套说课稿

“生物的特征”说课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生物的特征》,采用的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本次说课包括五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做为初中生物课的开篇之作,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标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3.教学重点。

生物的共同特征。

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4.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5.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由于学生刚升入初中,一切都有陌生感,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融入生物课之中,让其产生一种归属感,找到一种家的感觉。

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从学生熟悉的知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走入新知识,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教师不要把这节课引的过难,要从感性入手。

第一课的教法要以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为基点。

我个人认为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在本课都应围绕“兴趣”做文章。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通用9篇)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通用9篇)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生物的特征说课稿(通用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物的特征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篇1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生物的特征》,采用的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本次说课包括五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3、教学重点。

生物的共同特征。

4、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5、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可以播放以下多媒体课件:(1)植物的光合作用,(2)猎豹捕获食物,(3)鲸呼气时产生的雾状水柱,(4)人在体育比赛后大量出汗,(5)秋天植物的叶子落了,(6)狮子追捕斑马,(7)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8)蘑菇的生长(9)花的开放,(10)种子的萌发,(11)破壳而出的小鸡。

通过播放这些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的特征”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初二年级的尹晶晶。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本次说课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编排和作用
新教材依据新课标的设计理念,打破了以往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等学科的编排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标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同时提高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教材P3-P5的彩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学生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还带着稚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初一新生,他们还不懂什么是生物学,虽然具有一些小学自然课基础,但对生物的特征只具朦胧的认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不强。

三、说教法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的是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拿来做教具,充分设疑,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认识生物,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说学法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资料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五、说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大量的生物和非生物实物,以及一些图片。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实物,如蘑菇,含羞草,瓢虫,水瓶等。

六、说教学过程
1、小组竞赛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开始上课,先进行一个小组竞赛,教师把师生课前准备的实物放在一起,要求各小组把它们分成生物和非生物两类写在纸条上,看哪组正确率最高,然后排列名次。

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抓住了初一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增长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能提高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2、充分质疑分析讨论畅所欲言
从上面的竞赛内容,顺理成章地提出本节课要讨论的重点问题:
(1)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全班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问题,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真正体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的宗旨。

通过这一过程,教师收集学生的正确观点,纠正学生错误的观点,使生物的共同特征在学生头脑中渐渐清晰,以利于接下来的教学顺利进行。

3、举例和讨论突破重难点
通过以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从而突破本节的重难点。

(1)小组讨论:如人为什么要吃饭动物都要吃东西吗植物也“吃饭”吗它们吃什么这些都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一出,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亮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还争得面红耳赤。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了知识,最后在教师适当的讲解下各小组达成共识,得出结论: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小组讨论:人为什么要大小便动物都要排出体内的废物吗动物还有哪些排出废物的途径植物是怎样排出废物的这说明生物都有什么现象通过学生的讨论,最后得出:生物都要排出体内的废物。

(3)小游戏、小讨论:拿东西在小组成员眼前晃一下,他会怎样或拿东西想打他的头,他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植物会对刺激做出反应吗怎样证明你的说法
对这些现象的原因,学生能解释的很少,而且解释的也不够到位,特别象植物对刺激有明显反映的例子少。

这时教师做适当的解释得出结论即可。

更多的疑问作为质疑留给学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最后总结出:生物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4)小竞赛:举例说出生物繁殖的方式,看哪组举的多。

谁能说出生物体是由什么组成的生物都能由小长大吗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回答这些问题,比谁的知识丰富,谁为小组作出的贡献大。

由此启迪学生,平时要多用功学习,将来才有胜过别人的希望。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舞”,在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由学生总结出: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什么样的,学生并不清楚,由此设疑,为以后的学习设下伏笔。

(5)学生讨论:小猫掉到水里,长时间出不来会淹死,死亡原因是什么植物也要进行呼吸吗由此你得到什么结论
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让学生把所知道的告诉给其他同学。

通过表达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得出: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因学生知识有限,只要求知道什么是呼吸,而不能对呼吸进行深入地探究。

4、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通过以上的学习,让学生总结出生物的特征,教师进行板书。

同时提示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如果你对课本中提出的生物的特征有什么不同意见而需要补充和建议的话,课后可以进一步观察生物,查阅相关资料。

5、课堂练习
根据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当堂练习,当堂检测。

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落实。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呈现出生物的六个特征
附:板书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