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课教案《二等分与四等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二等分、四等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二等分、四等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1. 学问点:(1)二等分:将一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大小相等的部分。
(2)四等分:将一个物体分成四部分大小相等的部分。
2. 教学目标:(1)认得二等分、四等分的概念。
(2)能够将一个图形进行二等分、四等分。
(3)培育幼儿的逻辑思维和制造本领。
3. 教学重点:(1)理解二等分、四等分的概念。
(2)把握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
4. 教学难点:(1)从幼儿的生活、实际体验启程引导幼儿理解二等分、四等分的概念。
(2)引导幼儿把握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不干胶纸、彩笔。
2. 教材准备:《数学启蒙》《幼儿数学》等。
3. 布置环境:教室黑板、墨水板。
三、教学流程1. 导入(1)上课前,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相等的菱形,让幼儿看一看这是什么形状。
(2)请一个孩子上来,让他/她把这个菱形割成两个相等的形状。
(3)让其他幼儿看一看,看这两部分大小一样吗?(4)引导幼儿认得“二等分”这个概念。
2. 讲授(1)现在,请看这个正方形,假如要把它分成两个部分大小相等的部分,应当怎么做呢?(2)让幼儿本身想,假如有孩子不知道应当怎么分,可以让他/她跟老师一起用画图来分。
(3)将画图的过程呈现给幼儿,让他/她理解将正方形分成两部分大小相等的方法。
(4)接下来介绍四等分的概念。
(5)请看这个正方形,假如要把它分成四个部分,大小相等的部分,应当如何分呢?(6)同样的方法,让幼儿本身想,假如有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做,可以让他/她跟着老师一起用画图的方式来分。
(7)通过画图呈现的方法,让幼儿理解将正方形分成四部分大小相等的方法。
3. 练习(1)给每个孩子发一张不干胶纸,让他们本身在上面画一个正方形,然后将它分成两个、四个大小相等的部分,并依照这样的方式将其标记出来。
(2)老师逐个调查每个幼儿完成的情况,发觉其中有孩子的分法不正确,就要适时的引导其重新分。
(3)可以让他们用彩笔涂色,使孩子们在实践中把握二等分、四等分的技能。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二等分、四等分》(2篇)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二等分、四等分》教学目标:1. 理解二等分和四等分的概念。
2. 能够使用不同的方法将一个图形平分成两个或四个相等的部分。
3. 发现和探索二等分和四等分的特征和规律。
4.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二等分和四等分的概念。
2. 使用不同的方法将一个图形平分成两个或四个相等的部分。
3. 发现和探索二等分和四等分的特征和规律。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教师准备黑板、彩笔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活动(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图形,问学生如何将其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引导学生使用直线对角线的方法,将正方形分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
然后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图形,同样问学生如何将其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引导学生使用直线平分的方法,将三角形的底边平分,使之与邻边相交。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以上是将一个图形“二等分”的方法,即将一个图形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
Step 2 活动实践(30分钟)教师将学生划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给一组图形,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平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并在黑板上展示。
教师巡回指导,对每个小组的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
其中要求学生至少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二等分,如使用对角线、直线等。
Step 3 发现规律(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图形的二等分方法和特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图形的二等分方法不同,但是二等分的结果都是将图形分成了两个相等的部分。
Step 4 探索四等分(10分钟)教师提问:我们能将一个图形平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吗?如果能,用什么方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对角线和垂直线相交的方法,将一个正方形图形平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
教师出示其他图形,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四等分的方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二等分、四等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二等分、四等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图形的分割与组合》,主要详细内容包括:二等分的概念与实际操作,四等分的概念与实际操作,以及运用二等分、四等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二等分和四等分的概念,能够独立完成二等分和四等分的操作。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二等分和四等分的实际操作。
教学重点:二等分和四等分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二等分、四等分的示范图,彩色笔,剪刀,胶带等。
学具:A4纸,彩泥,安全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小熊分蛋糕”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二等分和四等分,让幼儿初步感知二等分和四等分的概念。
2. 新知识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二等分、四等分的示范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二等分和四等分的特征。
(2)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如何进行二等分和四等分,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二等分和四等分的操作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幼儿运用二等分和四等分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讲解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二等分和四等分的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二等分、四等分2. 板书内容:(1)二等分的概念与操作方法(2)四等分的概念与操作方法(3)二等分、四等分的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在A4纸上画出一个正方形,并尝试进行二等分和四等分。
(2)运用二等分和四等分的方法,帮助小熊解决分蛋糕的问题。
2. 答案:(1)见附件一(2)见附件二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示范、操作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了二等分和四等分的概念及操作方法。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二等分和四等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二等分和四等分》含反思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能正确说出“二等分”和“四等分”的含义;2.能够用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将一份整形均分为二份和四份;3.能够理解二等分和四等分的关系,并掌握相应的运算规律;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图形教学让学生理解“二等分”和“四等分”的含义;2.帮助学生了解二等分和四等分的规律。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者的关系;2.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运算规律。
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分成二份和四份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2.教师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图形”;3.教师继续问学生,“怎么分的?”学生回答“分成了两份和四份”;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分成两份和四份?”学生回答“为了平均分配”。
2. 正式教学(40分钟)1.教师给学生讲解“二等分”的概念和示例,并通过图形让学生掌握相关技巧;2.教师给学生讲解“四等分”的概念和示例,并通过图形让学生掌握相关技巧;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例子,让学生边跟随教师画,边理解二等分和四等分的规律;4.教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一些简单的练习。
3. 巩固练习(10分钟)教师让学生互相交换练习本,进行简单的自我测试。
4. 反思(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刚才学习的内容,并检查学生的达成目标情况;2.学生就这节课的感受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3.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和方法,并对学生提出下一次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反思这节课我采用了图形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学习。
刚开始的导入环节用的是提问法,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引导了学生进入了教学状态,但是我发现学生在最初的时候有些难以理解,并没有完全弄懂“为什么要分成两份和四份”这个问题。
在正式教学的环节,我讲解了“二等分”和“四等分”的概念,并引入了图形来更加生动形象地诠释,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巩固所学的知识,从中体验到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幼儿园大班数学《二等分、四等分》教案(通用

幼儿园大班数学《二等分、四等分》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分数》第三节《二等分、四等分》。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二等分、四等分的概念;掌握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学会用二等分、四等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理解二等分、四等分的概念,掌握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二等分、四等分的概念,掌握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
教学重点:运用二等分、四等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二等分、四等分的教具模型,图片,卡片。
学具:彩色纸片,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分享水果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如何将水果平均分给朋友们,引出二等分、四等分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教师出示二等分、四等分的教具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理解二等分、四等分的概念。
(3)教师示范如何进行二等分、四等分,并引导幼儿动手操作。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幼儿运用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幼儿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六、板书设计1. 二等分:将一个物品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原来的一半。
2. 四等分:将一个物品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是原来的四分之一。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将一张彩色纸片二等分,然后将其四等分。
(2)请用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将水果图片平均分给四个朋友。
2. 答案:(1)将彩色纸片对折,再对折,即可得到四个相等的四等分。
(2)将水果图片沿中心线剪开,得到两个相等的二等分,再将每个二等分沿中心线剪开,得到四个相等的四等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幼儿对二等分、四等分概念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大班二等分和四等分的教案7篇

大班二等分和四等分的教案7篇大班二等分和四等分的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感知很多物体(图形)可以分成一样的二分,并知道整体大于局部,局部小于整体。
2、尝试用目测,把实物分成一样多的两份,并在活动中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力量。
4、培育幼儿的尝试精神,进展幼儿思维的灵敏性、规律性。
5、体验数学集体嬉戏的欢乐。
活动预备:1、教师示范用的蛋糕一只及幼儿操作材料图形一套。
2、人手一分不同颜色的各种图形。
3、操作材料:红枣、豆子、橡皮泥。
活动过程:1、以两只“小松鼠分蛋糕”的故事,激发幼儿学习二等份的兴趣。
师:“六一”这一天,是小松鼠花花和圆圆的生日,小伙伴们送了他俩一个蛋糕,两只小松鼠很快乐,看了一会儿,花花说:“我们来分蛋糕吃吧,我们两人吃一样多好不好”圆圆说:“好”!可是两之小松鼠的数学学的不好,不知道怎么分才能分得匀称,小朋友说说看,两只小松鼠应当怎样分才能吃到一样大的蛋糕?2、教师这里也有一只蛋糕,想把它分成一样的两份,请小朋友帮教师想一想,应当怎样分?3、幼儿演示分法,教师帮助。
4、蛋糕可以分成一样的两份,那么假如我们用图形,可不行以也把它们分成一样的两份?今日,教师给小朋友预备了好多各种各样的图形,而且,每种图形有两张,请你们把一样图形中的一张先用折的方法,折成一样的两份,然后,用剪刀剪开,看看剪下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在折、剪的时候,你想一想一种图形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都可以把它分成一样的两份?5、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小朋友们相互争论。
师:小朋友在操作的时候。
可以相互争论一下,应当怎样分?6、幼儿反应尝试的结果。
(1)提问内刚刚小朋友都动手把各种图形分成了一样的两份,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分的?(2)请几个有不同分法的小朋友叙述,并用教师的操作卡演示给小朋友们看。
活动反思:在活动中通过操作、探究、观看、比拟,把握二等分的方法,在学习和探究中引导幼儿由浅入深,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索问题,能通过观看、比拟、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洁的数学问题,培育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二等分与四等分》大班数学教案

《二等分与四等分》大班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图形的等分》第三节《二等分与四等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二等分与四等分的概念;掌握将一个图形二等分和四等分的方法;学会运用二等分与四等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二等分与四等分的概念,掌握等分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二等分与四等分的概念,掌握等分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运用二等分与四等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等分示范图、剪刀、彩纸等。
学具:学生用剪刀、彩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二等分与四等分的例子,如切蛋糕、剪贴画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例子中有哪些是二等分?哪些是四等分?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二等分与四等分。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操作,体验二等分与四等分的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如何将一个正方形二等分,引导学生发现两种不同的方法。
(2)讲解如何将一个正方形四等分,引导学生发现四种不同的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将一张正方形纸二等分。
(2)将一张正方形纸四等分。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二等分与四等分》2. 内容:(1)二等分与四等分的概念(2)二等分与四等分的方法(3)二等分与四等分的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将一张长方形纸二等分。
(2)将一张长方形纸四等分。
2. 答案:(1)将长方形沿长边或短边对折,得到两个大小相等的部分,即二等分。
(2)将长方形沿长边和短边分别对折两次,得到四个大小相等的部分,即四等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了二等分与四等分的概念和方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二等分、四等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二等分、四等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几何图形》,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二等分、四等分,掌握二等分、四等分的概念,学会将图形进行二等分、四等分操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并掌握二等分、四等分的概念,能够识别常见的二等分、四等分图形。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二等分、四等分的概念及操作。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识别和操作二等分、四等分图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二等分、四等分教具各一个,展示图卡。
学具:白纸、剪刀、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2. 新课导入(1)教师出示二等分、四等分教具,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2)教师通过图卡展示,讲解二等分、四等分的概念。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展示例题,讲解如何进行二等分、四等分操作,引导幼儿跟随操作。
4.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白纸、剪刀,让幼儿动手进行二等分、四等分操作。
(2)幼儿完成操作后,教师进行点评,给予鼓励。
5. 小结六、板书设计1. 二等分:将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
2. 四等分:将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
3. 示例图卡:展示二等分、四等分图形。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用白纸剪出二等分、四等分的图形,并涂上喜欢的颜色。
2. 答案:无固定答案,只要幼儿能剪出正确的二等分、四等分图形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二等分、四等分现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二等分、四等分的概念,能识别常见图形的二等分、四等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课教案《二等分与四等分》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剪刀、图形纸(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二等分和四等分
难点: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探索等分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复习图形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形,我们小朋友看看都有什么?
二、幼儿学习二等分(幼儿演示操作)
1、启发幼儿想办法将圆形的纸片进行二等分并验证分出的两份一
样大,理解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一半。
师:今天老师想考考小朋友,动脑筋把圆形分成两份,分出来的
两份要一样大,你们愿意试试吗?你们是怎么分的?分出的两份
一样大吗?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多少?分出来的两份合起来会
怎么样?
教师小结: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一半。
二等分就是把一个物体
分成相等的二份。
把分开的两份合起来会变成原来的图形。
教师小结课件演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叫二等分。
2、幼儿尝试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进行二等分。
三、幼儿学习将图形进行四等分一个图形不仅可以进行二等分,
还可以进行四等分,就是是一个图形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小朋友
拿一个圆形试一试
1、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小朋友们相互讨论。
2、幼儿反馈尝试的结果。
提问刚才小朋友都动手把各种图形分成了相同的四份,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四、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们今天很厉害,学会了二等分和四等分,我们以后还可以进行更难的等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