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方图的制作方法及过程

合集下载

6 直方图

6 直方图

直方图一、直方图的定义:1、什么是直方图为了容易的看出如长度、重量、硬度、时间等计量值的数据分布情况,所用来表示的图形。

直方图是将所收集的测定值或数据之全距分为几个相等的区间作为横轴,并将各区间内之测定值所出现次数积累而成的面积,用柱子排列起来的图形,故也称为柱状图。

2、使用直方图的目的(1)了解数据分布的形态。

(2)研究和分析过程能力。

(3)过程分析和控制。

(4)判断数据的真实性。

(5)计划产品的不良率。

(6)求分布的平均值与标准差。

(7)确定控制规格界限。

(8)与规格或标准值比较。

(9)调查是否混入两个以上的不同总体。

(10)了解设计、管理是否符合过程管理。

3、术语(1)频数分布。

将许多的复杂数据依其差异的幅度分成若干组,在各组内列入测量值的出现频率,既为频数分布。

(2)相对频数。

各组出线的频数除以全部的频数,即为相对频数。

(3)积累频数(f)。

自频数分布的测定值较小的一端将其频数累积计算,即为累计频数。

(4)全距(R)。

在所有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即为全距。

(5)组距(h)。

全距/组数=组距(6)算术平均数(X)。

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总和为之,通常以X表示。

X = X1+X2+X3+…+X nN(7)中位数(X)。

将数据由小至大依序排列,位居中央的数称为中位数。

若过偶位数时,则取中央两数据的平均值。

(8)众数(MODE)。

频数分布中出现频数最多的组的值。

(9)组中点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平均值。

(上组界+下组界)/2=组中点(11)标准差(S)S = h x Σfu2 -(Σfu)2nn-1二、直方图的制作1、直方图的制作方法步骤1:搜集数据并记录搜集数据时,对于抽样分布必须特别注意,不可取部分样品,应就全部均匀的加以随机抽样。

所搜集样本个数应大于50以上。

步骤2:找出数据中最大值(L)与最小值(S)先从各行(或列)求出最大值、最小值,再予比较。

步骤3:求全距(R)最大值(L)-最小值(S)=全距(R)步骤4:决定组数①组数过少,固然可得到相当简单的表格,但失去频数分布的本质与意义;组数过多,虽然表列详尽,但无法达到简化的目的。

(完整版)直方图

(完整版)直方图

(二)直方图之制作
例:某厂之成品重量规格为130至190, 今按随机抽测方式抽取200个样本, 其重量测定值如表,试制作直方图。
132 162 165 137 145 153 158 127 155 136 144 157 150 136 126 132 127 147 144 152 137 150 133 162 147 150 157 145 156 152 150 167 152 142 147 142 137 148 143 152 145 136 134 160 142 149 167 146 156 163 139 160 153 147 148 140 152 150 142 153 142 152 144 158 143 148 152 147 153 164 126 159 154 156 147 141 170 151 141 150 137 151 147 152 144 147 142 142 150 150 127 162 160 142 140 143 126 152 147 149 139 146 146 151 125 143 140 141 151 148 128 138 127 143 147 151 134 157 148 150 126 144 142 153 130 144 135 156 147 142 132 142 132 145 144 155 141 148 149 151 145 138 143 154 131 156 129 157 146 143 145 143 134 128 140 157 146 146 150 152 138 142 125 146 132 154 130 154 138 145 146 144 135 162 141 160 145 145 151 142 162 124 127 130 126 143 152 150 157 149 126 140 142 168 152 150 153 150 142 146 162 162 165 162 147 156 167 157 157 164 150 167 160 168 152 160 170 157 151 153 126 124 125 130 125 143 129 127 138 136 126 138 127 128 126 132 126 145 141 142

直方图

直方图

直方图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直方图英文名称:Histogram定义:将一个变量的不同等级的相对频数用矩形块标绘的图表(每一矩形的面积对应于频数)。

应用学科: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天气学(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统计直方图直方图(Histogram)又称柱状图、质量分布图。

是一种统计报告图,由一系列高度不等的纵向条纹或线段表示数据分布的情况。

一般用横轴表示数据类型,纵轴表示分布情况。

直方图法的涵义在质量管理中,如何预测并监控产品质量状况?如何对质量波动进行分析?直方图就是一目了然地把这些问题图表化处理的工具。

它通过对收集到的貌似无序的数据进行处理,来反映产品质量的分布情况,判断和预测产品质量及不合格率。

直方图又称质量分布图,柱状图,它是表示资料变化情况的一种主要工具。

用直方图可以的资料,解析出规则性,比较直观地看出产品质量特性的分布状态,对於资分布状况一目了然,便於判断其总体质量分布情况。

在制作直方图时,牵涉学的概念,首先要对资料进行分组,因此如何合理分组是其中的关键问题。

按组距相等的原则进行的两个关键数位是分组数和组距。

是一种几何形图表,它是根据从生产过程中收集来的质量数据分布情况,画成以组距为底边、以频数为高度的一系列连接起来的直方型矩形图,如图所示。

作直方图的目的就是通过观察图的形状,判断生产过程是否稳定,预测生产过程的质量。

具体来说,作直方图的目的有:①判断一批已加工完毕的产品;②验证工序的稳定性;③为计算工序能力搜集有关数据。

直方图将数据根据差异进行分类,特点是明察秋毫地掌握差异。

直方图的绘制方法①集中和记录数据,求出其最大值和最小值。

数据的数量应在100个以上,在数量不多的情况下,至少也应在50个以上。

我们把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个组的两个端点的差称为组距。

②将数据分成若干组,并做好记号。

分组的数量在5-12之间较为适宜。

③计算组距的宽度。

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去除组数,求出组距的宽度。

excel中如何制作直方图与正态图教程

excel中如何制作直方图与正态图教程

excel中如何制作直方图与正态图--教程原创文章,by无敌孔子经常性的有在excel中做直方图、正态分布图的需求,今天看了excel home论坛大牛的讲解视频,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分享一下如何制作直方图和正态分布图,大家根据不同的数据照着做就可以了。

有需要视频教案和原数据的,请留言。

、直方图和正态分布图是分不开的,excel中直方图出来了,正态分布图也就差不多了。

先来看如何制作直方图,所有数据放在了A列,然后我们需要统计以下数据:1、我使用的原数据如下(来源于excel home论坛的配套资料)51.750.657.956.956.756.755.356.153.754.556.951.952.155.154.91 / 1654.55.55.54.54.54.55.54.54.53.53.53.53.54.53.53.53.53.53.53.53.52.53.53.53.53.53.54.53.56.54.54.55.54.54.53.53.53.55.55.56.54.53.12 / 1653.52.53.52.53.54.53.52.53.53.53.53.53.53.55.54.54.54.53.53.53.53.54.54.55.55.55.54.55.55.53.54.53.55.55.53.53.53.52.52.52.53.53.93 / 1652.53.53.52.51.52.53.54.55.55.54.53.52.54.53.54.53.54.54.53.53.52.52.52.53.53.54.54.54.54.54.54.53.52.53.53.54.54.54.54.54.52.52.94 / 1653.52.53.53.53.52.52.53.53.52.53.53.54.55.54.55.54.54.53.54.54.54.55.54.54.53.52.55.55.55.55.54.57.54.53.53.53.55.56.53.53.53.53.95 / 1653.54.54.56.55.53.53.53.53.53.53.53.53.52.55.55.54.54.54.54.54.54.55.53.53.54.54.53.54.54.54.53.53.53.52.53.52.53.56.56.55.55.56.96 / 1657.56.55.54.54.55.55.53.52.53.53.53.54.54.54.54.55.55.54.54.54.53.53.53.52.53.53.53.54.54.55.54.54.56.55.53.52.53.54.53.52.52.53.17 / 1653.53.53.53.52.53.55.55.54.53.53.52.53.52.52.53.53.53.53.54.55.54.56.55.56.54.53.7、我们需要统计的数据如下:2最大值数据个数规格中心最小值规格上限最大值区间最小值规格下限直方图柱数平均值直方图组距标准偏差来详细说明一下每个字段如何得到:这个是根据你的产品规格或者你所要统计数据的理论值-规格规格中心:8 / 16的平均值,与原数据无关,如果你要制作与原数据相关的直方图,那么这个就是需要的。

直方图的制作步骤图表ppt课件

直方图的制作步骤图表ppt课件

个数 2 4 7 8 13 6 7 3
14
直方图的制作步骤
⑧绘制直方图
图表-6 周转轴间隙直方图
部门:高压开关部 绘图:
车间:装配车间
时间:2010年9月2日
工程:FFJ装配线
样本数:n=50
数据收集时间:2010年8月 收集者:
14
规格值
12
10
8
6
4
2
0
15
22 27 32 37 42 47 52 57
直方图解决问题。 某公司QC小组在解决产品检验过程周转轴运转异响
问题,想研究是否因为周转轴间隙过大而导致,于是着手 调查该周转轴间隙的数据,看其分布是否在规格值之内。 ② 设计检查表收集数据 为了使数据分析的结果更可靠,需要尽量多的数据。一般 情况下,需要收集至少50个以上的数据。
QC小组设计了一张检查表,让车间的检验人员对轴 的尺寸进行了测量,得到了50个数据,如图表-1所示。
①下组界、上组界、中心点
一个组的起始点成为下组界;一个组的末点称为上组界,;
而中心点则是本组最小值与最大值的平均值的地方,即最
大值到最小值的中心。
6
直方图的制作步骤
2.直方图的制作流程
下面以一个具体案例来介绍其制作流程 ① 确定制作直方图的目的 在制作直方图之前,目标必须清晰,才能够恰当的运用
13
直方图的制作步骤
⑦制作次数分配表
图表-5 次数分配表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第6组 第7组 第8组
下组界 19.5 24.5 29.5 34.5 39.5 44.5 49.5 54.5
中心值 22 27 32 37 42 47 52 57

柏拉图直方图控制图制作方法

柏拉图直方图控制图制作方法

目录第一章柏拉图制作方法 (2)1.1、制作方法 (2)1.2、举例说明 (2)第二章直方图制作方法 (6)2.1、直方图的制作步骤 (6)2.2、举例说明 (6)第三章管制图制作说明 (10)3.1、各个管制图界限一览表 (10)3.2、符号说明 (10)3.3、绘制管制图的步骤 (11)3.4、管制图使用时之注意事项 (11)3.5、举例说明 (12)第一章柏拉图制作方法1.1、制作方法1、收集制作柏拉图需要的数据,分类输入表格。

2、将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3、以此计算出这些数据的累积数目和累积百分率。

4、选择需要的数据生成柱状图。

5、选择累积百分比,将图表类型变为折线形式。

6、更改两个纵坐标值将累积百分比的的最大值改为1;将发生数据的最大值改为发生数据的累计最大值,或大于等于累计最大值。

7、调整图之间的间隙,美化图形生成柏拉图。

1.2、举例说明第一步:收集整理数据。

收集不良数量,以此计算累计不良数,百分比,累计百分比。

第三步:在图上选择累计百分比图形,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改图标类型,以此选择带标记的折线图。

将累计百分比的柱状图变为折线图。

第四步:更改成折线图后,选中折线图,在右键里面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随后选择“次坐标轴”得到如下图像。

第五步:选择累积百分比的坐标轴,点击右键选择“设置坐标轴格式”。

在里面将最大值改为1,最小值为0,其他可按照需求或选择默认设置。

选择数量坐标轴,点击右键选择“设置坐标轴格式”在里面将最大值设置为大于或等于累计不良数的最大值。

最小值和间隔可按照需要选择。

得到如下图形。

第六步:选中图形点击右键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在里面将“分类间隔”调整为零。

双击每个柱子选择不同的颜色可以改变每个柱子的颜色。

最后调整后得到如下图形。

第七步:如果要清晰的表达数据,可点击右键在图形上面添加数据标签。

第二章直方图制作方法直方图主要用来统计一组数据在某个范围内出现的次数,显示数据在各个区间的分布。

折线图与直方图的制作与分析

折线图与直方图的制作与分析

折线图与直方图的制作与分析在数学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数据,如何将这些数据以直观、清晰的方式呈现给他人,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

而折线图和直方图正是两种常用的数据图表,它们能够有效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分布规律。

本文将重点介绍折线图和直方图的制作与分析方法,帮助中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种图表。

一、折线图的制作与分析折线图是一种以线段表示数据变化的图表,通常用于展示随时间变化的数据。

制作折线图的步骤如下:1. 收集数据:首先,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某个时间段内的销售额、气温变化等等。

2. 绘制坐标轴:在纸上或电脑上绘制坐标轴,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数据的变化范围。

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纵轴的刻度。

3. 绘制折线: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在坐标轴上标出相应的点,并用直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形成折线。

4. 添加标签:为坐标轴和折线添加标签,使图表更加清晰易懂。

例如,给横轴加上时间单位,给纵轴加上数据单位,给折线加上说明标签。

折线图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趋势分析:观察折线的走势,可以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

如果折线呈上升趋势,说明数据逐渐增加;如果折线呈下降趋势,说明数据逐渐减少;如果折线呈波动趋势,说明数据有周期性的变化。

2. 极值分析:观察折线的高点和低点,可以找出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这对于分析数据的波动范围和极端情况非常有帮助。

3. 比较分析:可以将不同时间段的折线图进行比较,找出数据的差异和变化原因。

例如,比较两个季度的销售额折线图,可以看出哪个季度的销售额更高,从而判断销售情况的好坏。

二、直方图的制作与分析直方图是一种以矩形表示数据分布的图表,通常用于展示不同类别或区间的数据频数或频率。

制作直方图的步骤如下:1. 收集数据:同样,我们需要先收集相关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某个班级学生的身高、某个地区的人口分布等等。

2. 确定分组区间:根据数据的范围和数量,确定合适的分组区间。

统计调查-直方图

统计调查-直方图

数据预测
通过对直方图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对 未来的数据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为决 策提供依据。
直方图的局限性
对数据量要求较高
直方图适用于数据量较大的情况,对于少量数据,直方图的分布 可能不够稳定,难以准确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
对数据的处理方式较为简单
直方图只是一种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对于一些复杂的数据分布情 况可能无法准确描述。
颜色区分
使用不同的颜色或标记来区分不同的数据系列或类别,以便更直观地比较。
强调异常值
对于异常值或关键点,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或标记来突出显示,以便引起关注。
05
直方图与其他统计图的比较
柱状图与直方图的区别
柱状图主要用于展示分类数据的频数分布,而直 方图则主要用于展示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
柱状图的柱子是互相独立的,而直方图中的柱子 是连续的,表示数据在某个范围内的频数分布。
考虑数据量
对于大量数据,应选择较小的分组间 距,以便更好地观察数据分布;对于 少量数据,则可以适当增大分组间距 。
合理设置坐标轴和刻度
刻度设置
坐标轴的刻度应与分组间距相匹配,以便准确反映数据分布 情况。
标签和标题
在直方图上添加适当的标签和标题,以清晰地说明数据的含 义和比较的基准。
使用适当的颜色和标记
直方图的绘制方法
确定数据范围和分组
将数据分成若干个组,每组的 数据范围称为组距。
计算每组的频数
统计每个组内数据的数量。
计算每组的组中值
组中值是该组中间位置的数值 ,用于代表该组的平均水平。
绘制条形图
根据频数和组中值绘制条形图 ,条形的高度代表该组的频数 ,条形的长度代表该组的组距

直方图的应用场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频数的பைடு நூலகம்成方法
• 利用FREQUENCY函数生成直方图的 频数,在data-array中选择原始数 据,在bins-array中选择分组数据。
• 生成第一个频数 后,选择分组数 据所对应的频数, 按Ctrl+Shift,然 后按回车键,就 可以生成所以频 数。
2.3 直方图的生成
• 选择频数所有数据,然后在图 标向导中选择柱形图。
直方图的制作方法及过程
地球化学专业 蒙 勇
1、直方图的概念
• 直方图是将某搜集的计量 数据经分组整理成次数统 计表,并使用柱形予以图 形化,反映分组数据频数 的柱形图。
2 数据统计和整理
2.1 分组数据的生成方法
• 分组数据中,第一 个数值一般为原始 数据中的最小值, 第二个数值等于最 小值+组距,按F4 绝对引用,生成分 组数据。
Rb元素直方图
最后将频数的第一个数加到第二个频
数,然后整体往上移,于是可以得到如图 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