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戏偶的介绍

合集下载

方寸江湖 掌上乾坤------论霹雳布袋戏的美学内涵

方寸江湖 掌上乾坤------论霹雳布袋戏的美学内涵

方寸江湖掌上乾坤——————论霹雳布袋戏的美学内涵一、布袋戏简介及缘起布袋戏又称作布袋木偶戏、手操傀儡戏、手袋傀儡戏、掌中戏、小笼、指花戏,表演所用之木偶主要是以木头做成头和手脚,而四肢与躯干则是以布缝制,套在人的手上表演,其名亦由此得之。

台湾的偶戏当中,布袋戏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表演类型。

台湾布袋戏传自福建漳州、泉州与广东潮州。

早期布袋戏依后场音乐又分南管、北管及潮调布袋戏三种。

而后也应用京戏、歌仔戏、日本、西洋音乐。

台湾布袋戏最蓬勃的地区是云林,而布袋戏界最庞大的流派则是“五洲园”系统。

五洲园的开山艺师黄海岱先生堪称为台湾布袋戏的“通天教主”,五洲的弟子遍布全省,其嫡传及再传弟子估计占台湾布袋戏剧团一半以上,是布袋戏界势力最大的派系。

霹雳系列是现今布袋戏中最为风行的一种。

其名乃因每出剧名皆有“霹雳”二字得称。

创立霹雳国际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的黄强华和黄文择兄弟出身布袋戏世家,祖藉福建泉州的黄家由曾祖黄马开始便在家乡拜师学艺,后来把技艺传授儿子黄海岱,成为现今台湾布袋戏界举足轻重的一代宗师,人称”紅岱师”。

黄海岱膝下有八子,真正继承其衣钵的只有黄俊卿和黄俊雄。

黄俊雄的《云州大儒侠史艳文》率先于1970年在电视播放,当时黄强华及黄文择已参与制作,1991年《霹雳布袋戏》面世并以录影带发行,几年间还正式成立制作公司及”霹雳会”,1995年霹雳卫星电视台正式开台,1997年集资开拍电影《圣石传说》,其间与城邦等出版社推出相关周边刊物,2000年《圣石传说》完成,先后在日本、上海等地上映,2005年剧集《九皇座》获“戏剧类导演奖”,2006年《争王记》在美国播出。

迄今为止,从最初的《霹雳金光》到2011年底的《霹雳兵燹之问鼎天下》霹雳布袋戏已经播出52部,两千余集,在台湾本土,中国大陆乃至海外地区都拥有数量众多的戏迷。

布袋戏欣赏重点首推囗白与操偶,剧团主演,一人需说出剧中所有角色声音。

梨园谚语:“布袋戏上棚重讲古”、“一声荫九才,无声不免来”说明了念白的重要性。

布袋戏名词解释

布袋戏名词解释

布袋戏名词解释
布袋戏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木偶戏,也称为布偶戏。

它利用木偶、布料和绳子制作而成,演员通过操纵木偶来表演故事。

1. 布袋:布袋指的是用布料制作的木偶的外套,通常是用红、蓝、绿等鲜艳的颜色来装饰。

布袋有一个开口,演员可以通过这个开口将手伸进木偶内部,操纵木偶的动作。

2. 木偶:木偶是布袋戏的主要角色,通常由木材制作而成。


们的形象栩栩如生,包括头部、身体和四肢。

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外貌和服装。

演员通过操纵木偶的头、手、腿等部位来表演故事。

3. 绳子:绳子是用来操纵木偶的重要工具。

演员通过绳子将木
偶的动作传达到观众面前。

绳子可以连接到木偶的头部、手部、腿部等部位,演员通过拉动绳子来实现木偶的动作。

4. 剧本:剧本是布袋戏表演的脚本和台词。

布袋戏的剧本通常
是根据传统故事、历史事件或神话传说来创作的。

剧本中包括对话和情节,演员根据剧本进行表演。

5. 音乐:音乐在布袋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氛围来增强戏剧效果。

布袋戏的音乐通常由传统乐器如笛子、二胡、锣鼓等演奏,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感官体验。

6. 表演技巧:布袋戏的表演技巧包括操纵木偶的技巧、声音的
表演技巧和动作的表演技巧等。

演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操控木偶的能力,并通过声音和动作来塑造角色的形象和情感。

布袋戏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也是传递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

“三昧堂”戏偶台湾文创业的奇葩

“三昧堂”戏偶台湾文创业的奇葩

“三昧堂”戏偶台湾文创业的奇葩布袋戏发源于福建泉州,清朝中叶传人台湾,是台湾最有代表性的戏种之一。

因表演时以手控制布偶,将偶戏之身及造型之美尽现于掌中,又称为“掌中戏”。

虽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但因融入鲜明的台湾文化元素,如客家花布与原住民服饰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如今,雕刻精美、逼真传神的戏偶形象频繁出现在漫画、小说、电脑游戏里,并被COSPLJAY 真人饰演,成为诸多影视剧和艺术创作的素材。

台湾“三昧堂”用“创意”为布袋戏这种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由“收偶神人”到自创偶团三昧堂的创立有点机缘巧合的意味。

造型与偶衣设计师刘国安(小安),原是台塑南亚厂员工。

造型师陈志远(小K),原本是台湾某发廊的设计师。

两个人都喜欢观看木偶戏和收藏木偶,曾被台湾人称为电视木偶的“收偶神人”,其收藏吸引《中国时报》等媒体记者前去采访。

后来,他们发现许多收藏者收藏木偶,往往流于对“电视本尊相似度”(木偶收藏品与电视上演的布袋戏偶是否相似)的追逐,失去了收藏的本意,便从2006年开始,毅然卖掉所有电视版本的木偶,投资上百万合力创作台湾的自创布袋戏偶。

期间,他们受到李明、余美娟等业内人士的指点,通过互联网等方式结识了来自不同行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严仁鸿、陈有丰、陈永升、涂建轩、王文志等人,成立了“三昧堂创意木偶工作坊”。

一个自发的民间木偶戏团队由此诞生,亮相木偶舞台。

6年来,三昧堂创作了50多尊精致戏偶。

三昧堂坚持的理念,就是成员们一起努力共同创作,每个成员都要参与木偶的创作过程,每个人都要接受外界与内心的挑战。

因此,每尊戏偶都是这7个团队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彼此深厚情谊的见证。

目前,三昧堂已有属于自己的雕刻师、制衣师、造型师、兵器师、口白师、操偶师,由成员自己撰写木偶戏剧本与营销企划工作等。

自创的才是经典的三昧堂的戏偶,特色在于没有仿造电视木偶角色造型。

从整体设计到制作,包括偶头雕刻、服装设计、头饰造型、饰品配件与兵器道具等以及角色设定、命名等皆是团队自己来创作,且分工明确。

中国木偶戏,民间传统艺术

中国木偶戏,民间传统艺术

中国木偶戏,民间传统艺术木偶戏古称"傀儡戏"、"傀儡子",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

中国的木偶戏兴起于汉代,明代木偶戏已流行全国各地,经济发达的南方各省区木偶戏更为繁荣,故有"南方好傀儡"之说。

清代以后木偶戏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流行范围广,而且演出的声腔也日益增多,出现了漳州布袋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邵阳布袋木偶戏、高州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川北大木偶戏、辽西木偶戏、石阡木偶戏、阳提线木偶戏等分支。

演出形式有提线、布袋、铁枝、杖头、药发五种。

木偶人表演各种舞蹈身段及武打技艺的水准,完全取决于艺人的操作技巧,这是提线木偶表演艺术水平高低的关键。

杖头木偶高于提线木偶,一般偶高一米,装有三条操作线,两条牵动双手,一条支配头部与身躯表演。

布袋木偶造型最小,仅有七寸左右,靠艺人两手托举表演,操作技艺特别,不同于提线和杖头木偶。

泉州提线木偶形象结构完整,制作精美,尤其是木偶头的雕刻独具匠心,轮廓清晰,线条洗练,继承了唐宋雕刻和绘画风格,乃驰名中外的民间工艺珍品。

泉州提线木偶线条繁多,操弄复杂,技巧表演难度最高;还是唯一仍有自己剧种音乐“傀儡调”的戏种,至今仍完整地保存将近三百支曲牌旋律曲调及南鼓、钲锣等古乐器。

高州木偶戏俗称“鬼仔戏”,其风格颇具粤西地方特色,其独特古朴的唱腔,精湛的表演使许多观众流连忘返。

相传,高州木偶最早在明朝万历年间由福建闽南人大量迁移广东而传入,多分布在讲粤语的地方活动,是茂名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最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

布袋戏又称作布袋木偶戏、掌中戏、手袋傀儡戏,是一种起源于17世纪中国福建泉州或漳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广东潮州与台湾等地流传的一种用布偶来表演的地方戏剧。

布偶的头是用木头雕刻成中空的人头,除出偶头、戏偶手掌与人偶足部外,布袋戏偶身之躯干与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装﹔演出时,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进行操偶表演。

霹雳布袋戏简介1

霹雳布袋戏简介1

9
操偶图片
20出场诗 出场诗通常由“四句”五言或七言古诗 出场诗通常由“四句” 所组成的闽语“念白” 所组成的闽语“念白”。 例子:剑君十二恨, 例子:剑君十二恨,南风不竞
2012-1-7
5
幽梦影
清 张潮 一恨书囊易蛀,二恨夏夜有蚊, 一恨书囊易蛀,二恨夏夜有蚊,三恨月 台易漏,四恨菊叶多焦,五恨松多大蚁, 台易漏,四恨菊叶多焦,五恨松多大蚁, 六恨竹多落叶,七恨桂荷易谢, 六恨竹多落叶,七恨桂荷易谢,八恨薜 萝藏虺,九恨架花生刺, 萝藏虺,九恨架花生刺,十恨河豚多 石天外曰: 予另有二恨: 毒……石天外曰:‘予另有二恨:一曰 石天外曰 才人无行,二曰佳人薄命’ 才人无行,二曰佳人薄命’。
2012-1-7 8
神道:如财神,三仙, 神道:如财神,三仙,另外还有其 专门主角类别的东海龙王, 专门主角类别的东海龙王,闻太师等神 明道士等。 明道士等。 精怪:如牛头马面。 精怪:如牛头马面。 杂角:指的是跑龙套的角色。 杂角:指的是跑龙套的角色。如老 和尚,小沙弥。 和尚,小沙弥。
2012-1-7
霹雳经历剧集列表 霹雳经历剧集列表
竞争1985~19901991~19951996~2000霹雳金光 ~ 竞争 ~ ~ 霹雳金光 霹雳眼 霹雳至尊 霹雳孔雀令 霹雳剑魂 霹雳异数 霹雳劫 霹雳天阙霹雳紫脉线 霹雳烽云 霹雳天命 霹雳狂刀 霹雳王朝 霹雳幽灵箭第一部霹雳外传之叶小钗传奇 霹雳幽灵箭第二部 霹雳英雄榜 霹雳烽火录 霹雳风暴 霹雳狂刀之创世狂人 霹雳雷霆 霹雳英雄榜之江湖血路 霹雳英雄榜之风起云涌一 霹雳英雄榜之风起云涌二2001~20052006~2010 霹雳英雄榜之风起云涌二 ~ ~ 2011至今霹雳英雄榜之争王记 至今霹雳英雄榜之争王记 霹雳图腾 霹雳异数之龙图霸业 霹雳封灵岛 霹雳兵燹 霹雳刀锋 霹雳异数之万里征途 霹雳九皇座 霹雳劫之阇城血印 霹雳劫之末世录 霹雳皇朝之龙城圣影 霹雳剑踪 霹雳兵燹之刀戟戡魔录 霹雳兵燹之刀戟戡魔录2霹雳奇象 霹雳兵燹之刀戟戡魔录 霹雳奇象 霹雳谜城 霹雳皇龙纪 霹雳皇朝之铡龑史 霹雳开疆纪 霹雳神州 霹雳神州之苍玄泣 霹雳神州之天罪 霹雳天启 霹雳震寰宇之刀龙传说 霹雳震寰宇之龙战八荒 霹雳震寰宇之兵甲龙痕 霹雳经武纪之枭皇论战 霹雳兵燹之圣魔战印

闽南布袋戏(转载)

闽南布袋戏(转载)



• 口白——传统的偶师操闽南语来做演出的口白师 傅可谓布袋戏的灵魂人物。在布袋戏的演出中, 后场的口白师傅包办了戏中所有人物的对白与念 白,也常是布袋戏戏剧中唯一的挂牌主演者。类 似职业说书人的口白主演者必须具备有仿男女老 幼不同人物的音质、不同讲话风格甚至不同的地 方口音的技巧。深受欢迎的口白师傅者还必须要 有深厚的文学造诣和音乐素养,且必须能做到各 种不同性格的角色五音分明,加上情绪表达的八 声七情,及其余基本角色口白等等。一般而言, 一位口白师傅最起码要替20几种不同情绪余角色 口白配音的本事。
杖头木偶
木偶童话剧、儿童剧
各国木偶
各国儿童木偶
国内外木偶
绘本儿童木偶的制作
绘本剧木偶
木偶用于儿童教育戏剧
儿童木偶剧
木偶是儿童成长的乐园
•谢谢大家


• 音乐——配乐方面,布袋戏没有自己独特 的戏曲音乐,传统布袋戏的伴奏用北管及 南管两种音乐风格,唱时用京白,口白用 本地话。根据乐器的不同可以分为文场和 武场,武场指只有节奏的打击乐器,如锣、 小锣、小鼓、通鼓、钞、钹、拍板等,文 场指拉弦、弹拨、吹管乐器的演奏,包括 了二胡、唢呐、拍板、月琴及笛子等乐器。
木偶大师杨胜、郑福来
木偶演员(偶师)
• 布袋戏的灵活之处即在于以手指来控制木 偶,主要靠的是食指和拇指,食指放于木 偶头中,拇指和其他三个手指则是放入木 偶的手中。因此操纵师第一个必须练好的 是“劈指”、“抖手”、“腕功”以及 “臂功”等基本功。木偶戏最大的特点就 是,一人操纵两个木偶,做完全不同人物 性格的表演,技艺高超的操偶师两手均可 做出木偶的跑、跳、抛接、武打等武戏表 演。
泉州著名木偶大师黄奕缺
• 黄奕缺大师一九二八年生 于南安,为国家一级演员, 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家学会 名誉会长,世界木偶联合 会会员,福建省木偶艺术 学会常务会长,泉州木偶 剧团艺术指导、名誉团长。 曾荣获福建省“百花文艺 奖”一等奖、文化部“第 十届文华奖”之“文华表 演奖”和“文华舞美奖”、 首届中国老年文艺调演 “金奖”等奖项.

布袋戏

布袋戏

音乐与口白
基本 信息
除了定场诗与操偶演出,与前后场最有关联尚有音乐伴奏与口 白。除了木偶或操偶表演外,后场人员的配乐、口技表演、与前场 文武剧情相配合,作出快板慢板演出,是一个布袋戏团的功力所在, 布袋戏有句行话这么说:“三分前场,七分后场”正说明了后场对 于音乐或口白对于表现布袋戏精髓的重要性。 在后场配乐方面,传统布袋戏的伴奏有北管及南管两种音乐风 格。后场根据乐器的不同可以分为文场和武场,武场指只有节奏而 无音高的打击乐器,文场指有音高变化的拉弦、弹拨、吹管乐器的 演奏。
角色演出
基本 信息
若再就角色方面来论述,布袋戏偶约略可以分为生、旦、 净末、丑、兽、杂.....等七种角色。各种操偶表演要显现 出各类角色的手势、步伐和动作。因为布袋戏可单手操偶, 因此传统布袋戏操偶师,通常可一人操纵两偶,互做对谈动 作的文场表演,更甚者,两手均可做木偶之跑,跳,抛接, 武打等武场表演。事实上,于实际操演上,布袋戏除了武场 大堆头场面,或龙套角色出现串场外,布袋戏戏剧进行中, 通常以两偶两角色之间的互相对话与肢体互动为最多。就此, 跟一般中国传统戏剧相同,若对话较多者称为文戏,武打互 动较多者称为武戏。
语言
基本 信息
操闽南或台湾地方性语言来做演出的口白师傅可谓布袋戏的灵 魂人物。于布袋戏的演出中,后场的口白师傅包办了戏中所有人物 的对白与念白,也常是布袋戏戏剧中唯一的挂牌主演者。就是因为 身系演出成功与否,类似职业说书人的口白主演者必须具备有仿男 女老幼不同人物音质、不同讲话风格甚至不同的地方口音的技巧。 就实例上,深受欢迎的口白师傅者还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学造诣和音 乐素养,且必须能做到各种不同性格的角色五音分明,加上情绪表 达的八声七情,及其余基本角色口白等等。就此来看,一位口白师 傅最起码要替28种不同情绪与角色口白配音的本事。除此,布袋戏 极为特殊的定场诗念唱或剧中进行中不多见的单口念白,也关系一 出戏的好坏。

20150329台湾木偶戏

20150329台湾木偶戏

当今风靡台湾—霹雳布袋戏
霹雳布袋戏于1980年代被开发出来,因其每部戏都以“霹 雳”二字打头而成名,如早期《霹雳金光》《霹雳紫脉 线》,至如今的《霹雳兵燹》《霹雳皇龙记》。自其上演 后就一发不可收,连续播出十多年,迄今一千多集,剧中 仅有名有姓的主要人物不下数百。剧情亦真亦幻,既环环 相扣,又可独立成章。
台湾布布袋戏源于明末清初,起于泉州。又称作布 袋木偶戏、手操傀儡戏、手袋傀儡戏、掌中戏、小笼、指花 戏,是一种起源于17世纪中国福建泉州或漳州。主要在福建 泉州、漳州、广东潮州与台湾等地流传的一种用布偶来表演 的地方戏剧。布偶的头是用木头雕刻成中空的人头,除出偶 头、戏偶手掌与人偶足部外,布袋戏偶身之躯干与四肢都是 用布料做出的服装;演出时,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进行操 偶表演。而正因为早期此类型演出的戏偶,偶身极像“用布 料所做的袋子”,因此有了布袋戏之通称。
霹雳布袋戏的成功,可以说 是完美地结合了传统与现 代,传统戏剧样式与现代 故事的结合(新武侠小说 本身是现代的),传统文 化由电脑特效表现、传统 器乐和西方乐器(现代音 乐也是霹雳配乐的重头戏) 的组合,再加上现代商业 模式的运作,这一份现代 传统文化大餐使人欲罢不 能。
布袋戏的角色
• 台湾布袋戏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 丑。在故事内容上,台湾布袋戏多取材于 我国古老的,尤其是汉、唐、宋、元、明、 清等朝代的汗青故事和民间传说,著名的 剧目有《西游记》、《廖添丁传奇》等。
传统木偶戏的造型
台 湾 现 代 木 偶 戏 造 型
台 湾 现 代 木 偶 戏
造 型
• 除戏偶外,布袋戏表演尚需各类道具、刀兵及动物偶。一 般道具有桌椅、案牍、扇子、葫芦、杯、壶、盘及拂尘等。 刀兵有大刀、排带刀、剑、金钱枪、月牙刀(沙僧用)、 锤、青龙偃月刀(关羽用)、判官笔、雌雄剑等。动物偶 则视剧情而定,以龙、马、老虎等最为常见。 布袋戏表演艺术除欣赏戏曲与音乐之美,传统工艺亦 为欣赏重点之一,举凡戏棚、戏偶雕镂、脸谱彩绘与服饰, 均为艺术之表示。布袋戏头盔制作融合剪、糊、塑作等多 项风俗手工艺。至于布袋戏服饰,则具刺绣之美,根基上 是融合汉、唐、宋、元、明历朝服饰之风格,虽不需因剧 情所属时代之分歧而作分歧选择,但一般有男女、文武及 贵贱之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