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分析_0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评价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骨科60例锁骨骨折患者,根据锁骨外形选择长短适当的重建钢板预弯塑形固定。
结果:全组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合并损伤,肩部功能正常。
按疗效判定标准,本组优47例,良9例,差4例。
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具有固定可靠稳定、骨折愈合快、肩锁部功能恢复早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锁骨骨折;重建钢板;内固定锁骨骨折因受附带肌肉、韧带牵拉发生移位,易发生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
采用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重建钢板易塑形、强度大,可对抗骨折端的弯曲应力和旋转力,起到张力带固定效应[1]。
近年来,我院骨科应用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6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临床资料:选取对象为2006年3月~2009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锁骨骨折病人共60例,其中男44例,女16例,年龄12~71岁,平均37.8岁。
闭合性骨折54例,开放性骨折6例。
新鲜骨折56例,陈旧骨折4例。
骨折部位及类型:中段42例,外段18例;斜形20例,横形16例,粉碎性24例;左侧37例,右侧23例。
致伤原因:交通伤39例,坠跌伤l4例,打击伤5例,其它2例。
本组无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病例。
1.2 临床治疗方法:首先采用颈丛阻滞麻醉,患者仰卧位,以骨折为中心沿锁骨前上做切口,长约8~10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筋膜止血,切开骨膜并稍剥离,显露骨折,清除血肿,骨折复位,根据锁骨外形选择长度适当的重建钢板进行预弯后,置放锁骨上方,锁骨下方置剥离器遮挡,防止钻孔时损伤锁骨下神经、锁骨下动静脉和胸膜,进行钻孔、测深、攻丝,选择适当长度的镙丝钉拧紧固定。
因锁骨承受一定的重量,肩部和同侧上肢的重力,选用的钢板最少应有6个钉孔以上。
粉碎性骨折大的骨块用钢丝捆扎拧紧,骨折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小骨块待骨折复位,内固定后直接嵌入骨折处,钢丝环绕捆扎于钢板上拧紧固定。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分析

【 K e y w o r d s 】P l a t e i x a t i o n ; M i d d l e c l a v i c l e f r a c t u r e
【 关键词 】 钢板 内固定 ; 锁骨 中段骨折
中图分类号 R 2 7 4 . 1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4 — 6 8 0 5 ( 2 O 1 3 ) 1 5 — 0 1 2 2 — 0 2
The Cl i n i c a l Ana l y s i s o f Re c o ns t r uc t i o n Pl a t e Fi xa t i o n i n Tr e a t me n t o f t h e Mi d dl e Cl av i c u l a r Fr a c t u r e s / ZHANG Pi ng J / Ch i n e s e a nd Fo r e i g n
注意微创操作 ,减少 骨膜 剥离 ,对粉碎较重 者给予植骨 ,术后早 期功能锻炼 。结果 :随访 的 1 2 8 例患者均 骨性 愈合 ,平均愈合时 间为 4 . 5 个 月 ,关 节功能恢复 良好 ,无感染 、畸形愈合 发生。结论 :重 建钢板内 固定治疗 锁骨骨折 固定 牢靠 ,并发症少 ,骨愈合率高 ,能最 大限度地减少锁 骨短缩 , 关节功能恢 复 良 好 ,疗效满意。
Me d i c a l R e s e a r c h.2 0 1 3 .1 1 ( 1 5 ) :1 2 2 - 1 2 3
【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 T o d i s c u s s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ic f a c y o f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p l a t e i f x a t i o n o f c l a v i c u l a r f r a c t u r e s . Me t h o d s : 1 3 5 c a s e s f o l r a g e d i s p l a c e m e n t o r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效果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 第18卷 第29期51投稿邮箱:sjzxyx88@ ·临床研究·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效果分析齐岩峰(黑龙江省鸡西鸡矿医院有限公司城子河中心医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0 引言锁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占全身骨折的5%-10%;临床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使骨折功能复位,骨折愈合即可;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治疗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
重建钢板内固定是临床常见的手术方法,重建钢板组织相容性好,和骨质较为接近,从而减少并发症[1]。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采取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34 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X 线明确诊断为锁骨骨折,患者均知情同意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协议通知书。
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7 例,男性9 例,女性8 例;年龄18-65岁,平均(35.2±5.7)岁;骨折类型:横断型骨折6 例、斜断型骨折8 例、粉碎性骨折3 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 例、高处坠落伤5 例、打击伤4 例;受伤到就诊时间1-3 d ,平均时间为(1.8±0.5)d ;对照组患者17 例,男性10 例,女性7 例;年龄18-67岁,平均(35.5±5.9)岁;骨折类型:横断型骨折5 例、斜断型骨折7 例、粉碎性骨折5 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 例、高处坠落伤5 例、打击伤3 例;受伤到就诊时间1-4 d ,平均时间为(1.9±0.7)d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在患侧沿肩峰进行8 cm 左右切口,将两枚克氏针打入在骨折近端皮质钻出,在锁骨骨折近端进行横钻骨孔,将钢丝穿入行“8”字缠绕肩峰和克氏针尾固定;观察组采取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取患者仰卧位,将肩部垫高,将头偏向健侧,以骨折处为中心进行8 cm 长弧形切口,依次切开皮下组织,将骨膜剥离,将瘀血清除,尽量保留碎骨块,对骨折进行复位;根据患者锁骨性状选择合适的重建钢板,放置于锁骨上方,下部放置剥离器,进行钻孔、攻丝、螺钉固定后缝合切口。
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成人锁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成人锁骨骨折的临床分析目的评价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对成人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本组53例成人锁骨骨折患者中,根据其骨折情况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结果经4~1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固定牢固,愈合良好,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按拟定的评定标准,其中优49例,良4例,优良率100%。
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成人锁骨骨折能够早期活动肩关节,治疗效果满意。
标签:锁骨骨折重建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锁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损伤之一,可以发生于各种年龄组以青壮年及儿童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1]。
我院骨科自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锁骨骨折中远、端1/3骨折53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3例均为中远、端1/3骨折。
其中男37例,女16例。
年龄最小15岁,最大35岁,平均31岁。
左侧30例,右侧20例,双侧3例。
撞击伤13例,车祸伤17例,跌伤20例,其他3例。
以Craig分型第1类锁骨中1/3骨折27例;第2类锁骨远端1/3骨折26例,其中Ⅱ型A类5例;Ⅱ型B类3例;Ⅲ型7例;V型11例。
其中3例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
伤后至手术时间1~2d。
平均1.5d。
1.2临床治疗方法患者术前30min、术中使用抗生素,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后取仰卧位,肩部垫高。
常规消毒、铺巾后,平行Langer线沿锁骨上缘以骨折为中心作6~8cm横型切口;充分暴露骨折端并尽量保留骨膜和附着的肌肉,注意保护好锁骨下血管、神经等组织,清除骨折端血凝块及坏死软组织,直视下将其复位钳固定;然后根据骨折的不同情况将重建钢板预弯塑性,原则上放置于锁骨上缘,使骨折两端至少保持3枚螺钉固定。
粉碎性骨折者,有大的碎骨片分离时需行拉力螺钉固定在锁骨上,再将骨折断端复位利用重建钢板将其固定;小的碎骨块置于骨折缺损处即可。
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将其修复。
C臂透视复位满意后常规冲洗伤口,逐层缝合。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探讨

5 7 。术后用三角巾悬 吊5 -d 周后 ,循序渐进地进行肩部功能锻炼。 恢复的重要 步骤 。 ] 本研 究通 过对湘潭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例锁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 6 观察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1临床疗 效评 价标准 3 参 照Ner e评分 标准 ,Ner e评分为 百分制 ,其 中疼痛3分 ,功能 5
张 志 余
【 要】 目的 探讨 重建钢 板 内固 定治疗锁 骨骨折 患者 的临床 疗 效。方法 采用回顾 性 分析 的方 法 ,分析湘 潭市 中医医院收 治的 7 摘 6例锁骨 骨 折 患者 , 临床资料 ,依据 固定方 式不 同分 为重建钢 板 内 固定 组和 克 氏针 张 力带 固定组 。结 果 重建 钢板 固定 临床 治疗 优 良率明 显 高于克 氏针 张 力带 固定, P< 0 5 同时克 氏针 张 力带 固定术后 有 3 出现 并发症 。 论 重建钢 板 内固定治疗 锁骨 骨折 患者的 临床 疗 效 良好 , 全性 高, . , 0 例 结 安
值得 临床 推广 应 用。
【 关键词 】锁 骨骨折 ;重建钢 板 ;内 固定 中图分类 号 :R 8 . 6 31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7- 14 (0 0 0 3- 2 6 1 8 9 2 1 )1- 14 0 7
锁骨是惟一 的上肢 带骨和躯干连接 的结构 ,当受 到外力 撞击时极 易发生骨折 ,其 发生率 约占全身骨折的5 %【。手术复位后 ,选择 合 . 1 2 ]
1 . 2治疗 方法
对 照组 :采取克 氏针 张力 带 固定治疗 ,在 围绕肩 峰位置 做一个 68m长的弧形切 1,复位锁骨 外侧段骨折 处 ,将2 m  ̄c 2 1 枚2 m交叉克 氏
针从肩 峰钻人 ,自 近骨 折端骨 皮质穿出 ,在锁骨骨折近端穿通一个 接 2 m 左 右的骨 孔,用钢丝成8 . m 5 字围绕肩峰和克氏针尾部抽 紧固定 ,针
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的临床治疗观察

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的临床治疗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显示,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存在术后固定不稳、术后并发症率较高等问题,因此钢板内固定逐渐成为锁骨骨折手术治疗的重要选择。
钢板内固定能够提供更加稳定的固定支撑,减少术后断裂的风险,同时术后康复效果也更为理想。
钢板内固定在锁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尚需进一步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治疗观察,评价钢板内固定在锁骨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应用前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锁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患者康复。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锁骨骨折患者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究术前评估方法的改良对手术治疗结果的影响,比较不同手术技术及固定装置对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探讨预防措施,评估术后患者的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锁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具科学性和可靠性的参考,为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探索钢板内固定在锁骨骨折中的应用前景,最终促进锁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了一定数量患有锁骨骨折且接受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分为两组,一组是使用传统手术技术和固定装置治疗的患者,另一组是使用改良手术技术和固定装置治疗的患者。
通过对这两组患者的术前人口统计学特征、术前改良的评估方法、手术技术及固定装置选择、术后并发症观察和术后康复情况进行比对分析,来评估钢板内固定在锁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我们还将对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肩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等进行详细观察和评估,以更全面地了解钢板内固定治疗在锁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科学的数据统计和分析,以及临床实验观察,将为锁骨骨折的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和指导。
2. 正文2.1 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是本研究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患者的统计学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规律。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分析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35例移位较大或粉碎性锁骨骨折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注意微创操作,减少骨膜剥离,对粉碎较重者给予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结果:随访的128例患者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5个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感染、畸形愈合发生。
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固定牢靠,并发症少,骨愈合率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锁骨短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标签:钢板内固定;锁骨中段骨折锁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5.98%[1],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多见于青壮年和儿童[2]。
笔者于2006年2月-2011年8月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135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35例患者,男87例,女48例,年龄18~48岁,平均31岁。
骨折原因:车祸伤97例,高处坠落伤13例,其他原因25例;骨折形态:横断20例,斜形72例,粉碎性4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7 d,平均3 d。
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未伴有神经、血管或胸膜损伤。
1.2 手术方法135例患者均采用颈丛加肌间沟阻滞麻醉后,仰卧,患肩垫高,以骨折为中心,沿锁骨长轴作切口约6~8 cm,注意保护锁骨上神经,手指触摸骨折端,并向两侧深处显露锁骨,适度分离骨膜,显露所需锁骨长度,显露骨折端,牵引肩部复位骨折,拉力螺钉或钢丝临时复位并稳定骨折端,粉碎性骨折可结合粗丝线或细钢丝临时捆绑,再复位。
电钻钻孔时可用骨膜剥离子,或限深钻头,防止损失锁骨下血管神经。
模板塑形并选取3.5 cm重建接骨钢板适当长度,预弯钢板固定骨折,骨折两端至少保证两枚螺钉,于预置钢板部位适当剥离骨膜,将骨折复位固定。
有2例因存在额状面劈裂骨折,钢板置于锁骨前侧面。
15例较严重粉碎性骨折取髂骨植骨,依次缝合,临时捆绑的粗丝线或细钢丝与取除。
仔细止血,将骨膜软组织缝合覆盖包裹骨折处,皮下分层缝合,不留死腔,尽量采用5-0可吸收线皮内美容缝合。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e f f e c t o f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p l a t e i n t e r n a l i f x a t i o n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mi d d l e c l a v i c l e
[ 关键 词】 锁 骨 中段 骨 折 ; 重 建钢 板 内固定 ; 疗 效分析
【 中 图分类 号] R 6 8 3
【 文献标 识 码] A
【 文章 编 号】 1 6 7 4 — 4 7 2 1 ( 2 0 1 7 ) 0 4 ( a ) 一 0 0 7 8 — 0 3
Ef fe c t a n a l y s i s 0 f r e c 0 n s t r u c t i 0 n 0 f p l a t e i n t e r n a l i f x a t i o n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h o s p i t a l r f o m J a n u a r y 2 0 1 3 t o D e c e mb e r 2 0 1 5 w e r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 . Ac c o r d i n g t o d i f f e r e n t s u r g i c a l m o d e s , t h e y
学 意义 ( P < O . 0 5 ) 。观察 组 的手术 时 间 、 住 院时 间 、 骨 折愈 合 时间均 显 著短 于对 照组 , 术 中出血量少 于对 照 组 , 差 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锁骨骨折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在治疗锁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52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
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实验组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对比两组的手术疗效。
结果两组均获得12个月的随访,实验组治疗优良率为96.2%,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69.2%,实验组手术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术疗效优于克氏针内固定,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锁骨骨折安全有效的术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锁骨骨折;重建钢板内固定;克氏针内固定
锁骨骨折在骨外科临床较为常见,病发率占全身骨折的6%,因锁骨位于皮下,解剖位置表浅,故极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骨折[1]。
以往临床多采取保守外固定与手术复位疗法来治疗锁骨骨折,但治疗效果均不甚理想,且固定不稳定,容易影响肩关节生理功能的恢复[2]。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如重建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
本科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分别治疗锁骨骨折,并对比两者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0月本院骨科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52例。
均经X线检查确诊,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调查,且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36.8±9.8)岁;致伤原因:交通意外伤28例,高处坠落伤17例,打击伤7例;骨折部位:中外1/3处骨折25例,中1/3处骨折19例,外1/3处骨折8例;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22例,斜型骨折18例,横型骨折12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6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实验组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全身麻醉后以骨折端为中心取5~7 cm的切口,分离皮下组织,显露出骨折断端,先将断端淤血与嵌入软组织的小碎骨片清除,较大的碎骨片予以保留,剥离骨膜,先将两骨折端复位后使用复位钳固定。
选择6~10孔的重建钢板,根据患者锁骨外形将钢板预弯,将其放置于锁骨上方给予临时固定处理,然后钻孔、攻丝,并使用螺钉固定。
对照组给予克氏针内固定疗法,具体步骤便不在此复述。
两组术后均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5 d。
1. 3 疗效判定标准[3] 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拟定疗效判定标准:优:骨折达解剖复位,未见畸形现象,局部无疼痛,肩关节活动恢复正常;良:骨折复位在80%左右,局部基本无疼痛,肩关节活动基本正常;可:骨折复位在50%左右,肩关节活动受限,无法剧烈活动或提重物;差:内固定不牢,愈合不稳定,可见骨折移位,需要再次行手术治疗。
优良率=(优+良)/总例
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12个月的随访,实验组治疗优良率为96.2%,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69.2%,实验组的手术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3 讨论
锁骨骨折因解剖位置表浅,临床骨外科临床十分常见,多发生于交通意外、生活意外或运动撞击后。
以往临床多认为锁骨骨折不易出现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现象,即使稍有畸形亦不会对生理功能造成影响,故以往临床多采取手法复位或外固定等非手术方式治疗,并使用“8”字绑带固定[4]。
该治疗方法的患者需要长时间维持强迫体位,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且该方法固定不稳,容易出现移位,且早期生理功能锻炼难度较大,因此容易导致诸多并发症出现,如骨折部位异常增粗、缩短或延长,患侧肩关节活动受限、肩部疼痛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人们对审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患者均希望尽快恢复肢体功能,且不能忍受疼痛不适、外形欠缺美观等缺点,故使得手术内固定逐渐成为治疗锁骨骨折的主要方式。
目前临床常使用的手术内固定方法有重建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克氏针因比较细小,难以保证骨折处得到良好的稳固力学支撑,进而容易出现松动、移位、断裂等并发症导致内固定失败;且对于粉碎性骨折通常需要加用粗钢丝,术后钢丝容易滑入骨折块之间,致使骨折不愈合或愈合畸形[5]。
而且克氏针术后通常需要长时间的三角巾悬吊治疗,患侧肩关节的生理功能恢复速度明显较慢。
重建钢板内固定与锁骨组织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可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进行塑形,故具有固定牢靠、操作简单、可早期进行生理功能锻炼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斜行骨折或粉碎性骨折,同时该方法术后愈合较快,松动、移位、断裂等并发症出现的几率较小,安全性高[6]。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显示,实验组的手术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利于骨折复位,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重建钢板内固定术疗效优于克氏针内固定,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锁骨骨折安全有效的术式,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邑潢.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分析.河南医学研究,2013,22(3):401-403.
[2] 胡金刚.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观察.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0):216-216.
[3] 韩献波.重建钢板内固定在锁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6):98-99.
[4] 俞振华.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65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9):2193.
[5] 崔水堂,张长见,黄永宾.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观察.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155-156.
[6] 万文国,曾文辉,黄武能,等.重建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比较.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20):2490-2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