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教学设计.doc
欣赏《江雪》教学设计

主备人:
课题
欣赏《江雪》
课时
第14周
第1节
教学
目标
1. 听赏乐曲《雪花飞舞》, 感受乐曲的情绪。
2. 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
3. 听赏歌曲《江雪》, 熟读这首古诗, 了解它的意境并跟着录音学唱。
3. 听赏歌曲《江雪》,熟读这首古诗,了解它的意境并跟着录音学唱。
3. 听赏歌曲《江雪》,熟读这首古诗,了解它的意境并跟着录音学唱。
7.最后,全班同学按照以上要求,完整地演唱歌曲《雪花》。
7.最后全班同学按照以上要求,完整地演唱歌曲《雪花》。
板
书
①注意顿音的唱法。注意第一、三乐句第一、二小节中顿音的唱法,应唱得有跳跃感。②注意歌曲情绪的变化。
教学
反思
虽然歌曲是多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但是,歌曲仍然在情绪上有一定变化:从大的方面看,前4个乐句可以为一部分,为一种情绪,后4个乐句为一部分,是另一种情绪。从小的方面看,第一、三乐句应唱得跳跃,而第二、四乐句则应抒情等。
③注意力度的变化。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应注意歌曲强弱力度的走势及顿音记号的作用。第一乐句中第一、二小节,应唱得富有弹性,第三、四小节唱得连贯一些,力度也应由弱渐强;后四小节再由强渐弱;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相仿;第四乐句,力度从强到渐弱;第七乐句力度渐强,表达一种迫切的心情;第八乐句可唱得稍强。
教学
重点
听赏乐曲《雪花飞舞》, 感受乐曲的情绪。
教学
难点
听赏歌曲《江雪》, 熟读这首古诗, 了解它的意境并跟着录音学唱。
教具
准备
课件、磁带、
时间
教学过程
修订
(一)《雪花飞舞》
1.可播放一段雪花飞舞的录像,引入教学主题。
《江雪》教学设计8篇

《江雪》教学设计8篇《江雪》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读懂古诗《江雪》,并能用自己的话语来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2、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何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一、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江雪:江上的雪。
柳宗元(唐代)学生补充作者的简介。
二、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1、千山:周围的群山。
绝:断绝诗意:许多山岭看不到一只飞鸟。
2、万径:数量很多的道路。
踪:脚印。
灭:消灭,消失(没有了)诗意:条条道路上都不见人走动留下的脚印。
3、孤舟:孤单单的一条小船。
蓑笠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
诗意:孤单单的小船上,有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
4、山:寒冷江面上。
诗意:独自一人冒着满天飞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四、说古诗,读古诗,背古诗。
五、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六、整首古诗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学生交流(凄冷、孤傲)七、学生质疑:解决问题八、感情朗读,体会诗境九、作业《江雪》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江雪》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两首》之一。
此诗为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所作。
诗人借描写风雪之中垂钓的渔翁,来衬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其中那位“独钓寒江雪”的渔翁,正是诗人不屈不挠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
【学情分析】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领域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文质兼美,已得到人们的重视。
四年级的学生对读古诗、赏诗境、悟诗情已有一定的基础,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古诗。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讨论,体会古诗的意境2、过程与方法:品读重点词句,理解词句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了解诗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故事的教学,感悟古诗选词精炼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教学时,从文字表面挖掘开来,用朗读、吟诵、议论等形式,深入感受诗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渗透科学自然观和美的教育,是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二年级音乐《江雪》教学设计

二年级音乐《江雪》教学设计(欣赏课)一、作品分析《江雪》是根据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同名诗篇所创作的歌曲。
歌曲为宫调式,4/4拍,由不对称的五个乐句组成。
歌曲第一乐句,音乐在较高的音区展开,显得空灵而静谧,与诗句的意境相吻合;第二乐句在中音区进行,将诗句完整地咏唱一遍,但因乐句结束在角音上,未能产生稳定的终止感;第三乐句变化重复第二乐句,但作者似乎对孤舟独钓的老翁有无限的赞誉,不惜再用笔墨,用衬词“啦”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概,在较低的音区咏唱“独钓寒江雪”。
综观全曲,音乐的走向由高到低,而每句旋律也有这样的走势,音乐的发展暗合诗句意境,词曲结合紧密,似有惆怅之感。
二、教学目标1. 欣赏童声齐唱《江雪》,理解诗词含义。
2. 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跟着录音学唱这首歌曲。
3. 感受古诗歌曲的情绪。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欣赏歌曲,感受理解诗词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理解作品,并演唱表现歌曲。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欣赏歌曲,揭示课题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欣赏一首和雪有关的歌曲。
第一次聆听音乐,后思考问题:歌曲中唱了什么?引导学生聆听,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揭示主题:《江雪》学生齐读古诗。
(二)逐步欣赏歌曲1. 欣赏歌曲,展开想象。
师:发挥想象力,歌曲使你联想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引导学生聆听后,回答问题。
2. 欣赏歌曲,理解情绪。
师:请你再来听听歌曲,此时此刻,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听后,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3. 用动作感受歌曲。
师:让我们再来听听歌曲,一边听一边用动作感受歌曲情绪。
引导学生边听,边用动作感受歌曲情绪。
(三)理解古诗,学唱歌曲。
1. 理解古诗师:谁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首古诗的?引导学生逐句理解,分析古诗。
2. 简介古诗教师简单介绍古诗背景,理解作者情绪。
唐朝大文学家,被流放到边远地区,不被重用,内心失落,伤心,但是没有因此而消沉,也反映了作者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
蓑笠:蓑衣与笠帽,古时候用来挡雨的用具。
《江雪》诗歌教案

《江雪》诗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江雪》一诗,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感知能力。
2.培养学生欣赏和理解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和分析《江雪》一诗,领悟诗歌的意境。
2.学会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自然景物的感受。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利用图片或实际到户外欣赏雪景,引发学生对雪的兴趣。
2.请学生描述自己对雪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思考。
第二步:课文学习(25分钟)1.教师朗读《江雪》一诗,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提取诗歌的主题。
第三步:合作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江雪》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第四步:个人创作(25分钟)1.学生根据自己对雪的感受和理解,尝试写一首自己的诗歌。
2.鼓励学生用生动、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第五步:展示与分享(15分钟)1.学生将自己的诗歌作品展示给同学们。
2.各组选择一两首优秀的作品进行分享,并进行互动与交流。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2.收集学生个人创作的诗歌,评价其表达能力和诗歌的意境。
五、教学延伸1.在学校或户外进行一次诗歌朗诵比赛,展示学生的诗歌才华。
2.组织学生参观诗词相关的展览或活动,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备注:以上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
《江雪》教案设计

《江雪》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江雪》这首诗的作者背景、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分析并欣赏《江雪》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能够默写《江雪》全诗。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习如何通过诗歌表达情感和描绘景象。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江雪》全诗。
2.2 教学重点:《江雪》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3 教学难点:理解《江雪》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
欣赏和分析《江雪》的文学价值。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展示《江雪》的图片或播放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江雪》,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江雪》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学生默写《江雪》的能力。
学生对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能力。
4.2 评价内容:学生对《江雪》的默写准确性。
学生对《江雪》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理解深度。
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清晰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江雪》的文本。
与《江雪》相关的背景资料或注释。
5.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图片和文本。
音频播放设备,用于播放相关的音乐。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教学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情感去演绎《江雪》。
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结合《江雪》的内容,创作一幅相关的绘画或手工艺品。
6.2 教学实践:学生准备诗歌朗诵,并在课堂上展示。
学生合作完成绘画或手工艺品,并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第七章:作业与延伸7.1 作业设计: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江雪》的作文,可以是抒发自己对诗歌的感受,或者是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想象和创作。
小学《江雪》教案

小学《江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雪》。
(2)理解《江雪》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学会关注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江雪》。
(2)理解《江雪》的内容和意境。
(3)学习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理解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江雪》的文本。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江雪》。
(2)准备好笔记本,用于记录生字词和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欣赏雪景,激发学生对《江雪》的兴趣。
(2)简介诗人柳宗元,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背景。
2. 朗读课文(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
(3)分组朗读,比赛谁读得更有感情。
3. 理解课文(1)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记录。
(2)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词。
(3)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培养学生关注自然。
4. 背诵课文(1)学生自主背诵,教师指导。
(2)分组比赛背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家庭作业:背诵《江雪》。
3. 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色,写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生字词掌握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江雪》内容的理解程度。
(完整版)《江雪》教案.doc

《江雪》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七册24 课《古诗两首〈江雪〉》教学目标:1、理解“千山、绝、万径、踪、灭、蓑笠翁”等词意思。
2、理解诗句,熟读古诗;背诵、默写《江雪》。
3、在学习古人用词准确、深刻的同时,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2、体会《江雪》的语言美及意境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直入课题,了解诗人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的《江雪》。
2、板书:《江雪》,学生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江上雪景)。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课题。
使学生在课始时,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二、检查预习,读准诗句1、出示全诗。
2、指名朗读,齐读。
3、解疑:你们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词了吗?4、送词入诗说诗意。
5、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
6、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整首诗。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学会课外预习,课堂上通过指名学生朗读、齐读,及时表扬、肯定的方法进行激励,让学生树立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与自信。
再通过质疑,为学生排除字词方面的拦路虎,以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诗句,为想象诗的意境,扫清障碍。
】三、了解背景,体会感情1、体会环境的寒冷寂静①诗句去除“绝、灭”想画面,说体会;并与原诗句进行对比。
②出示插图,指导学生观察图上远景。
这样的环境给你怎样的感觉?(板书:冷寂)③师范读,指名学生读,齐读1、 2 句诗。
【设计意图:诗的题目是《江雪》,但是诗句中没有一个雪字,读来却让人感到寒气逼人。
教学中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绝、灭”,引导学生想象漫天大雪覆盖一切,人鸟绝迹的画面,从而体会自然环境的寒冷寂静。
】2、体会人的孤独寂寞①指察近画面。
一位翁,独自一人,在江上默默垂⋯⋯你能体会出位翁此的心情?板:孤独指写:孤②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孤独寂寞? (孤舟、独)指名有感情句。
③ 是一份怎的孤独啊?大家自由地全,你了什么?④同学,是一首藏,我一每一句开始第一个字:会一下,是一般的孤独?是非常非常的孤独啊!学生“千、万、孤、独“千万孤独”。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江雪》教学设计.doc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江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3.会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诗的方法步骤。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冬天来到了,慈祥的冬爷爷又快给咱们送礼物来了。
他的礼物十分神奇,会使光秃秃的枝条一夜间开满美丽的白花,会使绿油油的麦苗一夜间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同学们说这礼物是什么呢?咱们是中原的孩子,见惯了平原的雪景,那么江上的雪景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江上雪景的古诗--《江雪》。
二、初读课文,正音辨字。
1.学生轻声自由读全诗,再指名读,齐读全诗。
2.出示投影片。
让学生举例加点字与何字相似。
三、学生析题,教师简介作者。
1.《江雪》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认为这首诗该写什么内容?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柳宗元,这是他被贬官之后所写的一封来信。
他对江上雪景的描绘是不是和我们谈的一致呢?下面我们就学习这首诗。
四、精读,理解诗句。
出示诗句卡片边贴边读。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学生齐读此句,逐句理解,试译全句,可自学可讨论。
检查自学效果,学生订正补充。
千山是什么意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鸟飞绝的意思是什么?指名意译此句的前半句。
径是什么意思?你是从何处知道这个字的意思的?万字是否就是一万呢?人踪什么意思?灭什么意思?查字典选义项。
指名意译此句的后半句。
让学生思考品味:该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让学生读、思、议,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品味。
指导朗读。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过渡到第二句。
大自然中可以作为描写对象的景物有千千万万,作者只是抓住了两个典型的环境进行描写,因为山林是平日鸟儿聚集的地方,小路是平日行人最多的地方。
然而,现在连山林中都没飞鸟,连路上都没有行人,你说这天气怎么样?这样的天气环境给人一种寂静、冷清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雪》教学设计-
3. 猜猜课文大概写了些什么?(用一个猜字能减轻学生的心里压力,发言的同学就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
三、教给方法,自主学习。
1. 仔细观察,今天学的古诗与以往学的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何不同?
2. 板书注释。
利用注释帮助理解古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今天就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己去学懂古诗。
(五年级的课文中第一次对古诗作出注释,让学生根据注释学习古诗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方法。
)
3. 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四、集体交流,适时点拨。
(一)理解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 千山、万径难道不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
2. 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
千和万在数学上都是很大的数,在文学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用千()万()说几个成语?(既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又进行了词语的积累。
)
(二)理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 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情?读读后两句。
2. 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 老渔翁独对寒意袭人的江流,冒着风雪垂钓。
你感受到了什么?
4. 这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诗人难言的孤独。
找出表示数量的4个词。
师板书:千万孤独。
(三)了解背景,体会意境。
1. 读到这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诗人要在如此寒冷的大雪天,独自一人在江面上钓鱼?)
2. 了解诗作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
唐顺宗永贞年间,柳宗元协同王叔文进行积极的政治革新,惨遭失败。
王叔文被杀,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边远地区的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案。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在永州整整度过了十个颠沛流离的春秋。
政治上,他处处遭到黑暗腐败朝廷的打击、排斥;生活上,昔日好友沦落天涯,杳无音讯。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写成了千古绝唱《江雪》。
3. 了解了这些,你认为老渔翁真的在钓鱼吗?
五、课外延伸。
唐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诗人常常借助景物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立体侧面。
我们再来欣赏几首唐诗。
(一)《渔歌子》
1. 这首诗是作者厌恶了官场污浊的生活,而宁愿过那种不须归的隐居生活。
2. 自己根据注释,读懂这首诗。
3. 背诵古诗。
(二)《枫桥夜泊》
1. 根据注释自己读读这首诗。
2. 猜猜看,写这首诗时,作者的心情如何?
3. 背诵古诗。
六、总结。
【教后感悟】
优秀的古诗文不仅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笔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
之所以绵延数千年而不绝,正是因为她们凝结着作者个人的魅力、气质、灵魂,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因此,在教学古诗时,除了让学生理解诗文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关注背后的人文因素,这样,短短的几十个字,才会有血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