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美术考试平面构成的基本构成方法

教师资格证美术考试平面构成的基本构成方法

教师资格证美术考试:平面构成的全然构成方法一、重复构成相同或近似的形象连续地、有规律地反复排列叫重复。

重复构成的形式确实是把视觉形象秩序化、整齐化,出现出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二、近似构成形象元素之间的关系是彼此相似而又不完全一样,重复的运用,使设计发生统一感,而近似的运用可使设计在统一中具有生动的变更。

三、渐变构成渐变构成指全然形或骨骼逐渐地,有规律地循序变动,它会发生节奏感和韵律感的。

这种表示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如海螺生长的结构,水纹的运动等等,全然上有秩序的渐变过程。

四、发射构成发射是由有规律、有秩序的方向移动而形成的,通常具有多方面的对称和发射中心,是一种引人注目的构成图案,可发生爆炸性动感,具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力。

发射也能够说是一种专门的渐变,它同渐变一样,骨骼和全然形要作有序变更。

五、特异构成特异是在大多数的秩序关系中,部署少数或极少数违反秩序的形态。

目的在于突出焦点,打破单调的画面,造成动感及趣味中心。

特异是相对的,是在保障整体规律的情况下,小局部与整体秩序不和,但又与规律不失联系。

特异的现象在自然形态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如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全然上一种特异现象。

六、比照构成比照是一种自由构成的形式,它不受骨骼线的限制,而是依据形态自身的大小、疏密、虚实、形状、色彩和肌理等方面的比照而构成的。

协调是求近似,而比照是对差别。

七、空间构成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确实是物体的三元次立体空间。

我们在平面构成中谈到的空间形式,是就人的视觉而言的,它具有平面性、幻觉性、矛盾性。

在平面构成中空间感只是一种假象,三维空间是二维空间的一种错觉,事实上质依旧平面的。

八、肌理构成肌理是指物体外表纹理。

肌皮肤;理纹理、质感、质地。

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物理性,因而也就有不同的肌理形态,如干与湿,平滑与粗糙,软与硬等等。

九、重构构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象,依照一定的内在联系与逻辑相互重合,系统合成一个新的形象。

平面构成(平面设计入门基础知识)

平面构成(平面设计入门基础知识)

《平面构成》1、总论2、形态属性3、形态要素4、基本型和骨骼属性5、骨骼关系6、基本形式第一章总论1、构成的起源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佩斯创建了全新的“国立魏玛建筑学校”,这就是著名的“包豪斯"。

包豪斯顺应工业社会的发展,致力于纯美术与应用视觉艺术的共性研究,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建立起现代工业设计的新体系.“构成"是包豪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2、构成的定义构成: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或法则进行组织,建构理想形态的造型活动。

平面构成:在二维平面上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进行组织,构成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训练。

3、平面构成的目的、特点及学习方法(1)目的培养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为专业设计构思提供方法和途径。

研究形态、色彩、质感、构图、表现力和美感等造型因素,这些因素是其他艺术造型的本质和基础。

(2)特点基础性:学习设计入门课,对初学设计有重要的专业引导与指导作用。

趋理性:将繁杂造型关系还原分解成造型要素,再按一定法则综合构成。

设计性:设计是有目的的造型活动,设计方案必须收到有条件的制约。

实践性:体现在课程对材料,工具和工艺的尝试把握以及对现有形态的积累,也有对新形态的发现与创造.(3)学习方法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融会的原则。

努力开拓思路,发挥想象力,丰富构想,培养艺术创造能力.接受严格系统训练,勤思考,勤动手。

4、平面构成所用的材料和工具(1)工具笔:毛笔、钢笔、铅笔、签字笔、马克笔、绘图笔、直线笔、曲线笔、鸭嘴笔等.绘图仪器:直尺、三角尺、曲线板、圆规、分规和小圈圆规及多用小刀、剪刀等工具。

(2)材料纸张:白卡纸、白板织或较光滑的纸张,如果是做肌理还可以用宣纸,毛边纸,水彩纸或质地较粗糙的纸张来达到效果。

颜料:通常用瓶装浓缩黑色水粉颜料填色,也可用中华墨汁代替。

5、平面构成给设计思维带来的思考平面构成是一种开发潜在创造力的训练方法,其思维途径至少可以给我们带来以下几点思考:(1)严谨的逻辑思维构成练习中首先确定构成形态的若干基本要素,然后进行分解,组合,排列,这种方法是一种富于理性的,逻辑性很强的思维方法,这样可以避免先入为主的弊病,又便于在众多的方案中优选出最佳方案。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可编辑全文】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可编辑全文】

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 比例分割 是决定画面
视觉效果最重要的科学 原理之一。但在我国的 设计行业中,比例分割 原理的理论体系还不够 完善。人们对这一基本 原理的运用,并对实施 这一理论的重要 性并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1.3 统一与变化的相互关系
• 变化与统一是构成形式美诸多法则中最基本、也是 最重要的一条法则.变化是指相异的各种要素组合在 一起时形成了一种明显的对比和差异的感觉,变化具 有多样性和运动感的特征,而差异和变化通过相互关 联、呼应、衬托达到整体关系的协调,使相互间的对 立从属于有秩序的关系之中,从而形成了统一,具有同 一性和秩序感.
2.3.1 节奏
• 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 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即节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 要表现手段。节奏不仅限于声音层面,景物的运动和 情感的运动也会形成节奏。 节奏变化为事物发展本原, 艺术美之灵魂。相对论变化的结果。
2.3.2 韵律
• 建筑被誉为“石头的史诗”、“凝固的音乐”等等。 建筑的韵律美表现在重复上:可以是间距不同、形状 相同的重复;也可以是形状不同、间距相同的重复; 还可能是别的方式的单元重复。这种重复的首要条件 是单元的相似性,或间距的规律性;其次是节奏的合 逻辑性。歌德对于斯特拉斯堡的吟叹,雨果对于巴黎 圣母院的讴歌以及黑格尔、谢林、施莱格尔等美学大 师都对建筑的韵味赞美有加。现代建筑中依然保持着 这种特性。如悉尼歌剧院,那种宛如群帆归步的韵致, 堪称绝妙。无怪乎她不到“而立之年”就有了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遗产”地位!
2.2对称与均衡
• 对称与均 是形式美法则之一。对称是指事物(自然、社会及艺
术作品)中相同或相似的 • 形式要素之间, • 相称的组合关系所构成的绝对平衡,对称是均衡法则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近似构成)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近似构成)

同形不同(bù tónɡ)大 小
第十七页,共二十五页。
质感、色彩(sècǎi)类 似
第十八页,共二十五页。
质感(zhìgǎn)、色彩类 似
第十九页,共二十五页。
同外不同(bù tónɡ)内或 同内不同外
பைடு நூலகம்第二十页,共二十五页。
不同方向或位置的空间(kōngjiān)变化组合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五页。
近似的程度可大可小,如果近似的程度大就 产生了重复感。近似程度小就会破坏统一。
第六页,共二十五页。
近似(jìn sì)构成的构成方 式
1、形状 的近似 (xíngzhuàn)
2、同形不同(bù tónɡ) 大3、小质感、色彩类似 4、同外不同内或是同内不同外
5、不同方向或位置的空间变化来组合
第七页,共二十五页。
近似构成形式(有相似之处形体之间的构成, 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是近似构成的特 征,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基本形体之间的相 加或相减来求得近似的基本形)
第八页,共二十五页。
第九页,共二十五页。
《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xuéxiào) 》虽然每个运动员的形态和动
作不尽相同,但相似的形态亦能组织出统一、重复的感
第二步:运用近似(jìn sì)进行构成 组合
第三步:调整各个基本元素,定稿、 上色
第十二页,共二十五页。
知识 归 (zhī shi) 纳
近似的分类:
1.形状的近似:两个形象如果属同一族类,它们的形状均是近似的,如 同人类的形象一样。 2.骨格的近似:骨格可以不是重复而是近似的,也就是说骨格单位的形 状、大小有一定变化,是近似的。 注意:近似与渐变的区别,渐变的变化是规律性很强的,基本形排列 非常严谨,而近似的变化规律性不强,基本和其它视觉(shìjué)要素 的变化较大,也比较活泼。

3、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基础构成骨格、重复、近似、渐变、发射

3、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基础构成骨格、重复、近似、渐变、发射

(五).发射构成
一、发射构成的形式和构成方法
发射就是中心对称,指围绕着一个中 心,形态均匀向四周扩展或向中心收缩。
发射是自然界常见的形式,表示各个 方向的均衡的力的作用的形态,有时发 射象征着圆满的结构。圆是最典型的中 心对称,雨伞、雪花、车轮等也都是中 心对称。
自然物体的发射形态是为了生存的需要. 图案设计用发射的形或获得视觉上的圆满, 景观设计中的发射形态有助于组织空间, 形成视觉中心。
2.集结的编排方式
集结有潜在的引力“场”控制自由散布的单元 形,从而建立起聚的秩序。可分为点集结,线 集结,面集结,自由集结等几个方面点向四周扩 散。若有两个以上集结同时存在,则应有主次 之分。
•线集结
单元形趋向线形聚集或由此向两侧扩散, 此线可以是任何线形。
2、重复的骨骼没有形的变化,只有疏密的变化。一 般说来,密集的骨骼容易使人注意画面的总体黑白肌 理效果,而忽视单元形本身的特点;而宽大的骨骼, 使人更加注意重复后产生的黑白空间的轮廓和变化, 更加注意到形态本身。
3 、单元形的应用形式主要是指单元形的 排列方向和黑白关系。
二、重复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 1 、重复是设计的重要手段,在海报和 室内设计中利用重复的骨骼进行设计。 能强调主题,使人们印象深刻 。
平面构成
第二章 基础构成
第二节 逻辑构成
逻辑构成
逻辑构成是一种以有限的要素创造无限 结合的造型方法。其构成的要素由单元 形和骨骼组成。构成规律包括:重复, 近似,渐变,发射,特异等。
(一).单元形与骨格
1.单元形
是平面构成中作为母形的基本单元。单元形有 形状,大小,方向,色彩,肌理等基本要素, 这些要素的变化使单元形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 从而获得新的形态特征。这些特征是逻辑构成 的基本造型依据。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

不规则形:自由随意的形象
有机形:符合自然造型规律的形。如:树叶、花草、蝴蝶
二、点的构成形式 (1) 点的自由构成:不同大小、形状、疏密的点混合排列,
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
二、点的构成形式
(1)点的线化 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 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
• • • • •
(1)方向对比 (2)位置对比 (3)空间对比 (4)疏密对比 (5)大小对比
点的构型
三、点的平面构成欣赏:
四、点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1)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2)、点在封面设计和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点在版面中常可以活跃气氛
(3)、点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点的错视:
是指点在不同的环境下产生错误的视觉现象。 1.明亮的点有处于前面感觉并且 感觉大,黑色的点有后退并且 有点小的感觉。 2.本来有两个一样大小的点,由于一个点的周围是小点,一个点的周围 是大点,这时产生的错视现象是原本两个相同的点产生大小不同的感觉。
3.相同的点由于受到夹角的影响, 会产生大小不同的感觉。
点的外形与分类
点的外形: 点并无大小和形状之分,主要与周围其他造型元素共同比 较时,具有凝聚视觉的作用,都可以称为点,因此点的形 状范围是无限的。 点的分类: 1.规则几何形:圆形、方形、三角形。。。 2.不规则形:自由随意的形象 3.有机形:符合自然造型规律的形。如:树叶、花草、蝴蝶 4.偶然形:不以人的意志而形成的。如:所以泼洒墨水形成 的点。
点与点的间隔距离相等的排列方式,是形成维度空间规律 和秩序化的方式之一,具有数学美和很强的逻辑性,构成 效果平静安详。
(5)点的自由构成
它不受形与形之间的间隔构架的制约,而是依照点的基本形态的大小、 虚实、显隐、形状、色彩、质地等方面产生对比,在对比中取得视觉 的统一来表达,构成效果个性强烈,也可进行有规律间隔与无规律间 隔构成手法的综合使用。 自由构成可采用的对比统一方法:

中职院校《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中职院校《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属于专业技能基础课,主要运用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技法,以平面造型的创作训练为主线,了解抽象形态的视觉意义,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设计制作。

通过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平面构成意识。

正确的理解平面构成中各种要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空间感表现和意象的构图,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1.平面构成的概念2.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3.平面构成基本形与骨骼第二章、平面构成三要素1.点、线、面的特性和表现力2.对抽象形在二维空间中的视觉感知力第三章形态构成中的平衡法则1.几何纹样的特点与社会作用2.单位、复形、正形、负形、正负形之间的定式3.构成三要素中的对称与平衡第四章骨骼与基本形1.基本形与骨骼2.形式美的法则3.作为切割二维空间的骨骼中的几种定式和应用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1.骨骼构成种类间的异同2.规律性骨骼构成与非规律骨骼构成在设计中的运用及方法第六章平面构成的肌理训练及平面空间技法1.传统手工技法的应用2.数字电脑技法的开阔3.平面空间表达方法三、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采取理论讲授与技法传授相结合的方式授课。

教师应遵照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运用启发式、诱导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重点、难点之处进行示范教学。

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建立正确的分解组合重构的基本方法的前提下,继承和发扬传统艺术的优秀技法和知识,了解本课程内容的前沿动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四、学时分配建议五、成绩考核方式考查,采用百分制。

六、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教材:《平面构成》王伟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参考书:《色彩构成》中国高等院校美术、设计教材王磊、卢嘉编辽宁美术出版社。

【平面基础构成教程】之平面构成的形式(重复、近似)

【平面基础构成教程】之平面构成的形式(重复、近似)
2、 重复骨格种类: 最常见的就是方格组织
实用文档
方向的改变 行列的改变 骨格单位的联合
实用文档
骨格线变折 骨格单位的分细
实用文档
重复中的基本型
实用文档
重复中的基本型
实用文档
重复中的基本型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重复骨格
实用文档
重复骨格
实用文档
重复骨格
实用文档
重复骨格
实用文档
重复构成作品范例
实用文档
重复是设计的重 要手段,在海报 和版面设计中利 用重复的骨骼进 行设计,能强调 主题,使人们印 象深刻。
实用文档
重复也是构成标志和VI设计的重要方法,使对象特 征突出,形式统一
实用文档
“重复”这种构成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重复可分为绝对重复和相对重复.
重 复
实用文档
一、重复构成形式
(一)重复的基本形

基本形:构成图案的最基本单位。一个圆点、一个方块或 一条线段等,都可以作为基本形。
复 还可以在基本形内加以适当变化。注意:基本形的设计宜
简忌繁。
在设计中连续不断的使用同一元素,成为重复基本形。可 使设计产生绝对和谐统一的效果。
大的基本形重复,产生整体构成的力度;细小密集的基本 形的重复,产生形态肌理的效果。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近 似ຫໍສະໝຸດ 实用文档㈠、近似的基本形:
1、 概念: 基本形的近似主要指形状、大小等方面的近似, 基本形的近似是相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界中的非秩序构成
人类社会中的非秩序构成
艺术作品中的非秩序构成
艺术作品中的非秩序构成
[思]
世界上的美可谓异彩纷呈、千变万化,但概括起来无外乎两种:一种为秩序美; 另一种为非秩序美。平面构成作为一门专门研究形式美的课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如何通过学习秩序美与非秩序美的构成方法,较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秩序美与非秩序 美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学习本章必须要思考和掌握的问题。
利用渐变和发射构成方法制作的有秩序构成作业
秩序性及非秩序性构成的设计与表现作业
秩序性及非秩序性构成的设计与表现作业
学生作业展示
· 基本形形状不变的渐变(在空间中运动的渐变)
方向渐变
位置渐变
前后大小渐变
正侧渐变
· 基本形形状变化的渐变
利用增加或减少某种形状产生渐变
利用增加产生渐变
利用减少产生渐变
利用形状分裂产生渐变
利用内压外拉产生渐变
利用内压产生渐变
利用外拉产生渐变
从一种形状完全变成另一种形状的渐变
利用加法产生渐变
利用减法产生渐变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 [望]
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艺术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秩序美的存在。例如,自然界 中的蜂巢构成、国庆盛典上排列整齐的受阅部队、稻田里有序的秧苗以及建筑装饰设计
中的图案等。
自然界中的有秩序构成
人类社会中的有秩序构成
自然界中的有秩序构成
建筑装饰设计中的有秩序构成
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艺术作品中我们同样也能感受到非秩序构成的 存在。例如,广袤草原上散布的牛羊、熙熙攘攘的人群等。在当代著名画 家吴冠中先生和俄裔法国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的作品中,我们同样能感 受到非秩序形式的存在。这些作品以不同的视觉要素呈现出无秩序的穿插 构成,通过线条、色彩、空间和运动来传达感性意识,使画面充满生命的 律动感。
按主要形式特征可分为:秩序性构成方法和非秩序性构成方法两大类。其中秩序性构 成方法以重复构成、近似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为代表;非秩序性构成以变异构 成与对比构成为代表。本章通过对这两类构成方法的讲述,使学生系统掌握平面构成 的主要方法。 一、秩序性构成的方法 1.重复构成 重复构成,就是把相同的(是指视觉形象的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因素的相 同)视觉形象进行反复排列的一种构成形式,重复构成具有连续性、规则性、条理性 的视觉特征。 ①重复基本形的变化方式
· 利用空间变化、透视产生的相似形式
· 利用增减方法产生相似形式
· 利用消长方法产生相似形式
利用消减法产生相似
利用增长法产生相似
· 利用分裂方法产生相似
3. 渐变构成 渐变构成,是指基本形或骨骼逐渐、规律性顺序运动的一种构成形式。 渐变构成具有节奏感、韵律感、空间和层次感等视觉特征。 ①基本形的渐变
▪同心式:发射点从中心开始逐渐向四周发展 。
· 移心式及多心式:是指中心点具有秩序性的移动特征,
在一幅作品中有多个中心点。
二、非秩序性构成的方法 1. 变异构成 变异构成,就是规律性的突破,是在大同之中求小异的一种构成形式。 变异构成的基本形式:
· 大小变异:
· 位置变异:
· 方向变异
· 破坏变异
②骨骼的渐变
· 宽窄的渐变
· 方向的渐变
· 分条的渐变
4. 发射构成 发射构成,是指基本形或骨骼围绕一个中心,向外散开或向内集中。 它是一种特殊的渐变形式。由于发射的闪光效果,发射构成往往具有引人 注目的视觉效果。 发射构成的基本形式:
· 离心式:骨骼线由中心向外发射,发射点在中央。
· 向心式:骨骼线迫向中心而组成,发射点在四周。
2. 对比构成 对比构成是强调对立变化,突出形象特征的一种构成形式。 对比构成的基本形式:
· 空间对比:
· 曲直对比:
· 大小对比
[做]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是我们学习平面构成的主要目标,每一个设计课题的训
练,都要体现出对所讲述知识的把握与理解。在本环节的课题训练中,我们一方面要学 会运用基本的构成方法,更要细心体会这两种构成方法带给人的不同视觉感受,以及抽 象作品表达出的人的具体情感。要努力尝试结合相应的媒介,使方法的基础训练能真正 和设计的最终效果相结合,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使基础训练具有切实的意义。
· 基本形对称或旋转放射式排列
· 基本型多方向自由排列
2. 近似构成 近似构成,是指重复的轻度变异,没有严格规律,但仍不失规律感。它 是在相同中寻求不同,在近似中寻找统一的一种构成形式。 ①相似基本形的形式: · 同类型的相似形式
· 形状相同,由大小、色彩、肌理变化产生相似形式
· 利用完整和不完整产生相似形式
[述]平面构成的方法是我们掌握平面设计方法的基础,平面构成的方法有很多,
· 基本形绝对不变
· 基本形位置变化
有规律的位置变化
无规律的位置变化
· 基本形正负形变化
· 基本形方向变化
②重复基本形的群化 群化是将相同因素通过一定的构成方法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图形的构形方法。 形成群化的方式:
· 基本形平行对称排列
1.课题内容: 秩序性及非秩序性构成的设计与表现。 2.课题要求: (1)找寻、发现、感受生活中的秩序美,尝试用所学的构成方法表现秩序感; (2)找寻、发现、感受生活中的变化美,尝试用不同的构成方法表现非秩序 感。
学生作业评析:
图1
图2
图1:采用变异构成方法,突破基本形位置与方向的秩序性,将变异的基本形放在画面的明显位 置,强调对立变化,突出形象特征。 图2:采用渐变构成方法,将基本形按照大小变化的顺序排列, 构成具有节奏、韵律、空间、层次感的视觉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