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性能与测试方法

合集下载

表面活性剂离子性检测方法

表面活性剂离子性检测方法

表面活性剂离子性测试方法1 方法来源染整专业教科书、《印染试化验》。

2 适用范围适用于表面活性剂离子性的测试。

3 测定方法3.1 亚甲基蓝—氯仿试验法3.1.1 试剂3.1.1.1 亚甲基蓝溶液准确称取0.03g亚甲基蓝(A.R),加入12g 浓硫酸(C.R)及50g无水硫酸钠(C.R),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L。

3.1.1.2 氯仿:分析纯;3.1.1.3 磺化琥珀酸辛酯钠盐溶液(或已知阴离子助剂溶液):0.05%。

3.1.2 试验步骤在25mL具塞试管中加入3mL亚甲基兰溶液和2mL氯仿,然后逐滴加入0.05%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每加一滴均盖上塞子并用力摇晃使之分层,继续滴加直至上下两层呈现出同一色调(约需该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10~12滴)。

然后加入1mL 0.1%〔如现象不明显,可配制更高浓度(如1%)〕的待测溶液,剧烈摇动,静置分层,观察上下层颜色深浅情况。

如氯仿层颜色变深,而水层近乎无色,则表示待测样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反之,若水层颜色变深,则待测样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如果两层颜色近乎相同,且水层呈乳液状,则表示待测样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注:①无机物对本试验无干扰;②由于试剂呈酸性,故对皂类不适用,但可用此法检验是否含皂类。

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如下简便方法a.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检测:在25mL具塞试管中加入2mL亚甲基蓝溶液和2mL氯仿,然后加入1mL 1%待测溶液,上下剧烈摇动,静置分层,观察上下层颜色深浅情况。

如氯仿层颜色呈蓝色,则表示待测样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如水层呈乳浊状,则表示待测样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注:离子性的判断应以明显的颜色为主,如下层仅呈现极浅的蓝色则忽略,不能判断为阴离子,如上层仅呈现极浅的乳浊状也应忽略,不能判断为非离子,如果下层蓝色和上层乳浊状均较明显,则判断为阴、非离子。

b.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检测在25mL具塞试管中加入5mL亚甲基蓝溶液和5mL氯仿,向其中滴加已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数滴,使氯仿层呈蓝色,然后加入1%浓度的待测溶液,边加边剧烈摇晃,如果随着待测液加入量的提高,氯仿层颜色逐渐变淡,则表明待测样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方法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方法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方法摘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它也会造成水体环境的污染,是水质监测的重要项目。

本文总结了几年来比较常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体中含量的检测方法,论述了各种方法的优势与缺点,同时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检测方法;水质监测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一种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它在溶液的表面能够定向排列,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

它的特色鲜明,并且应用非常广泛,因此具有“工业味精”的美誉。

不论在工业生产还是日程生活中我们都会发现它的身影,从石油、金属加工、农药生产再到我们熟悉的洗涤剂和化妆品,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无处不在。

其中阴性表面活性剂在各种表面活性剂中的应用尤其广泛,占表面活性剂使用量的40%以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一旦被排入水体中,会在水体表面以及水体中的其它微粒的表层聚集,进而产生出泡沫以及发生乳化的现象,这些物质会产生阻隔的效果导致水中的氧气不能进行交换。

最终结果会是水质的破坏,水生生物面临巨大的危害。

随着工业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进入水体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数量也在增加。

为了保障良好的自然环境,保障人民生活的健康,对于水体中的阴性表面活性剂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测。

一直以来,我们一般采取亚甲蓝分光光度法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检测,虽然这种检验方法操作相对简单,但是实际选择性方面比较差,进行干扰的物质较多,有机酚类和无机氯化物等都可能对检验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干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检验手段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出现了很多新的、更有效的检测方法。

1 光度法光度法的检验方式就是根据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与阳离子显色剂产生缔合反应的原理进行检测。

根据对形成缔合物检测方式的不同,光度法还可以具体分成两个不同的检验方法。

一是萃取光度法,顾名思义,首先要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阳离子显色剂形成的缔合物进行有机化萃取,在对萃取的有机物进行吸光度计量,当然要在特定的波长环境下进行。

表面活性剂离子性测试方法

表面活性剂离子性测试方法

表面活性剂离子性测试方法1 方法来源表面活性剂离子性测试方法染整专业教科书、《印染试化验》。

2 适用范围适用于表面活性剂离子性的测试。

3 测定方法3.1 亚甲基蓝―氯仿试验法 3.1.1 试剂3.1.1.1 亚甲基蓝溶液准确称取0.03g亚甲基蓝(A.R),加入12g浓硫酸(C.R)及50g无水硫酸钠(C.R),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L。

3.1.1.2 氯仿:分析纯;3.1.1.3 磺化琥珀酸辛酯钠盐溶液(或已知阴离子助剂溶液):0.05%。

3.1.2 试验步骤在25mL具塞试管中加入3mL亚甲基兰溶液和2mL氯仿,然后逐滴加入0.05%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每加一滴均盖上塞子并用力摇晃使之分层,继续滴加直至上下两层呈现出同一色调(约需该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10~12滴)。

然后加入1mL 0.1%〔如现象不明显,可配制更高浓度(如1%)〕的待测溶液,剧烈摇动,静置分层,观察上下层颜色深浅情况。

如氯仿层颜色变深,而水层近乎无色,则表示待测样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反之,若水层颜色变深,则待测样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如果两层颜色近乎相同,且水层呈乳液状,则表示待测样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注:①无机物对本试验无干扰;②由于试剂呈酸性,故对皂类不适用,但可用此法检验是否含皂类。

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如下简便方法 a.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检测:在25mL具塞试管中加入2mL亚甲基蓝溶液和2mL氯仿,然后加入1mL 1%待测溶液,上下剧烈摇动,静置分层,观察上下层颜色深浅情况。

如氯仿层颜色呈蓝色,则表示待测样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如水层呈乳浊状,则表示待测样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注:离子性的判断应以明显的颜色为主,如下层仅呈现极浅的蓝色则忽略,不能判断为阴离子,如上层仅呈现极浅的乳浊状也应忽略,不能判断为非离子,如果下层蓝色和上层乳浊状均较明显,则判断为阴、非离子。

b.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检测在25mL具塞试管中加入5mL亚甲基蓝溶液和5mL氯仿,向其中滴加已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数滴,使氯仿层呈蓝色,然后加入1%浓度的待测溶液,边加边剧烈摇晃,如果随着待测液加入量的提高,氯仿层颜色逐渐变淡,则表明待测样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HLB值与浊点的分析测定与计算

表面活性剂HLB值与浊点的分析测定与计算

表面活性剂HLB值与浊点的分析测定与计算表面活性剂之所以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就是因为它的两亲性,其两亲性的相对大小称为HLB 值,是选择和应用表面活性剂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有关表面活性剂HLB 值的分析和计算已有不少报道,但缺乏完整系统的资料,特别是不同方法的适用性尚未见综合分析比较, 不利于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应用, 作者对有关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 并对有关分析测试和相应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范围进行了分析。

1 乳化法乳化法的原理是用表面活性剂来乳化油相介质时, 当表面活性剂的HLB 值与油相介质所需的HLB 值相同时, 生成的乳液稳定性最好。

对于一般的水性表面活性剂, 可以使用松节油( 所需HLB 值为16) 和棉籽油( 所需HLB 值为6) 配制一系列需要不同HLB 值的油相,每15 份油相中加入 5 份待测表面活性剂,然后加入80份水,搅拌乳化,其中稳定性最好的试样中油相所需的HLB值就是表面活性剂的HLB 值。

对于油性表面活性剂,可以固定油相为棉籽油,用另外一种水溶性较大的表面活性剂如司盘60( 所需HLB 值为14.9) 与待测表面活性剂配制成不同比例的系列复合乳化剂, 根据上述相同的方法。

也可测出表面活性剂的HLB 值。

在应用乳化法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LB 值的计算,现在基本上都采用重量加和法,是一种粗略的算法;二是当待测表面活性剂的乳化力较强时,测得的HLB 值是一个范围。

一般的表面活性剂都可以采用乳化法测出HLB 值。

对于特殊新型结构的表面活性剂,采用乳化法也可以得到可靠的结果,此法的缺点是比较繁琐、费时。

2 浊点法/浊数法浊点法的原理是聚氧乙烯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 值与它的水溶液发生混浊的温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通过测定浊点可以得知它的HLB 值。

浊点测定时可将1% 左右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置于大试管中,液面高50mm, 在甘油浴中边搅拌边缓慢加热,当溶液透明度降低而变混浊时,试管内的温度就是表面活性剂的浊点。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田化学-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测定与评价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田化学-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测定与评价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 油田化学 实验报告实验日期:成绩:班级: 学号:姓名: 教师:同组者: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测定与评价一、实验目的1.学会一种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并掌握由表面张力计算临界胶束浓度(CMC )的原理和方法,学习Gibbs 公式及其应用。

2.学会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并掌握超低界面张力在三次采油中的作用原理。

二、实验原理表面活性剂分子是由具有亲水性的极性基团和具有憎水性的非极性基团所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当它们以低浓度存在于某一体系中时,可被吸附在该体系的表面上,采取极性基团向着水,非极性基团脱离水的表面定向,从而使表面自由能明显降低。

1.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及CMC 的测定单位表面具有的表面能叫表面张力。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纯液体的表面张力是定值。

但在纯液体中加入溶质,表面张力就会发生变化。

若溶质使液体的表面张力升高,则溶质在表面相表面层的浓度小于在溶液相内部的浓度;若溶质使液体的表面张力降低,则溶质在溶液相表面层的浓度大于在溶液相内部的浓度。

溶质在溶液相表面的浓度和相内部的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吸附。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溶质的表面吸附量与溶液的浓度、溶液的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可用吉布斯(Gibbs )吸附等温式表示:dcd RT c σ-=Γ(1)式中:Г——吸附量(mol/L )c ——吸附质在溶液内部的浓度(mol/L ) σ——表面张力(N/m )R ——通用气体常数(N ·m/K ·mol ) T ——绝对温度(K )通过实验若能测出表面张力与溶质浓度的关系,则可作出σ-c 曲线,并在此曲线上任取若干个点作曲线的切线,这些曲线的斜率即为浓度对应的d σ/dc ,将此值代入公式(1)可求出在此浓度时的溶质吸附量。

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是表面活性剂溶液非常重要的性质。

若使液体的表面扩大。

需对体系做功,增加单位面积时,对体系做的可逆功称为表面张力或表面自由能。

柠檬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测试

柠檬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测试
酯 、 酯 和三 酯 ; 二 间接 酯 化法 又 名 两 步法 , 品 的单酯 产 含 量高 , 基本 不含二 酯 和三酯 。作者 用 Na OH 将 直接
体 系粘度 。所选 用 的常 用表 面活 性剂 是脂肪 醇 聚氧 乙
烯醚硫 酸 钠 ( S 、 油 酰 胺 丙 基 氧 化 胺 ( A0) 复 AE ) 椰 C ,
均 高 于 5 5mL, 沫稳 定性 均 大 于 0 9 5 用 Na 1 复 配体 系 增稠 , 系 的 粘 度 变化 是 一 个 突 变过 程 , a l M A 6 泡 .5 ; C 对 体 NC 对 E E _ a复 配体 系粘 度 的 影 响 最 大 。 CN
关 键 词 : 檬 酸单 酯二 钠 盐 ; 檬 酸 酯 钠 盐 ; 面 张 力 ; 沫 性 能 ; 度 ; 配体 系 柠 柠 表 泡 粘 复 中 图分 类 号 : 2 TQ 4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2 5 2 ( 0 2 O — 0 8 -0 1 7 — 4 52 1 ) 7 o 6 3
MAEG・ EC- AEG・ Na EC- MAEO, E Na Na - C- AEO,EC- - Na
位 面积分子 数 量 增 多 , 致 C 导 MC增 大 ;2 由于 柠 檬 ()
酸单 酯二钠 盐带 二价 正 电 , 子 间 的排斥 力 大 于 带 一 分 价正 电的二 酯和 不 带 电荷 的三 酯 , 单 位 面积 内排 列 故
积表示 泡 沫 的稳 定性 。
醇 醚糖苷柠 檬 酸 单酯 二 钠 盐 ( MAE - C NaE GE - ) "、 醇 醚糖苷 柠檬 酸酯钠 盐 ( G- C Na [ 醇醚 柠 檬 酸 AE - - ) E 引、
基 金项 目 : 国家 科 技 部科 研 院 所技 术 开 发 专 项 资 金 资 助 项 目( O 1 G 12 O 21E 113) 收 稿 日期 :0 2 0 — 1 21- 4 3

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测试实验报告篇一:表面活性剂性能与测试方法表面活性剂性能与测试方法1表面活性剂主要包括三方面的性能表征:产物结垢表征(或叫产品分析,用来验证合成的是否为目的产物)、产品表面化学性能测定(用以了解产物的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产品应用性能测定(实际应用效果)1.1产物结构表征:红外、质谱(分析相对分子质量)、x射线衍射光谱、扫描电镜、固体核磁共振、差示扫描量热法、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元素分析)、酸碱滴定;1.2产品表面化学性能测定: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胶束聚集数、c20(表面张力作图可得)、krafft点、胶束尺寸及分布、胶束形态、电导率、分散力、增溶能力、耐硬水能力、亲水和亲油的平均值、润湿作用测定(接触角法)、溶液的流变性(和粘度有关系)和动态变频扫描测定;1.2.1性能测试方法1.2.1.1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的测试方法包括:吊环法、拉起液模法、最大气泡法、线圈法、滴体积法;采用bZY-A型自动表面张力仪,用拉起液膜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温度为(20〒0.2)℃,溶液配制后静置30min,使表面活性剂溶液达到平衡,测量时铂金板应充分被溶液润湿。

表面张力数据为测量3次的平均值。

1.2.1.2电导率的测量用二次蒸馏水配置一系列不同浓度的gemini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于超级恒温槽恒温(25℃)静置分散均匀,用DDs-11A型电导率仪分别测量其电导率,以电导率对浓度作图,曲线的转折点所对应的浓度即为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

1.2.1.3临界胶束浓度(可通过电导率或者表面张力,均是采用作图法)作表面张力(γ)-浓度对数(lgc)曲线,曲线上转折点的相应浓度即是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

1.2.1.4胶束聚集数以芘(py)为荧光探针物质(p),二苯甲酮(DpK)为猝灭剂(Q),对样品在浓度为10倍的cmc胶束聚集数(nm)进行测定。

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测定与评价

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测定与评价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温度较低时溶解度很小,但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当 到达某特定温度时,溶解度急剧陡升,把该温度称为临界溶解温度又称克拉夫特 点。
浊点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一个特性参数,其受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和共 存物质的影响。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当温度升到一定值时,溶液中出现浑浊, 而不完全溶解的现象,此时的温度称为浊点温度。 3、 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及 CMC 的测定
0, 1.0101 , 1.0102 , 1.0103 , 1.0104 , 1.0105 mol / L 的 SDBS 溶液各 10ml,分别用滴管准确加入原油(或煤油)10ml,盖上试管塞子,每支试管 上下震荡 30 次。 (2)将震荡后的试管立即垂直放在试管架上,同时开始计时,并每隔 3min 记录一次试管中分出水的体积(若分出水的速度较快,可每 1min 记录一次),共
力与溶质浓度的关系,则可作出 -c 曲线,并在此曲线上任取若干个点作曲线
的切线,这些曲线的斜率即为浓度对应的 d /dc,将此值代入公式可求出此浓度
时的溶质吸附量。 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是表面活性剂非常重要的性质。若使溶液的表面
扩大,需对体系作功,增加单位表面积,对体系做的可逆功称为表面张力或表面
亚甲基蓝属阳离子型有色物,在容量分析中可作指示剂使用,当它遇阴离子 表面活性剂时,生成不溶于水而溶于氯仿的产物,使氯仿层色泽变深;如果实验 液中含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由于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合,使亚甲基蓝脱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而从氯仿中重新回到水中,使氯仿色泽变浅。 2、 表面活性剂克拉夫特点和浊点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溶质的表面吸附量与溶液的浓度、溶液的表面张力之 间的关系,可用吉布斯吸附等温式表示:
Γ= 式中 Γ-吸附量(mol/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面活性剂性能与测试方法
表面活性剂性能与测试方法
1表面活性剂主要包括三方面的性能表征:产物结构表征(或叫产品分析,用来验证合成的是否为目的产物)、产品表面化学性能测定(用以了解产物的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产品应用性能测定(实际应用效果)
1.1产物结构表征:红外、质谱(分析相对分子质量)、x射线衍射光谱、扫描电镜、固体核磁共振、差示扫描量热法、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元素分析)、酸碱滴定;
1.2产品表面化学性能测定: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胶束聚集数、C20(表面张力作图可得)、krafft(克拉夫特)点、胶束尺寸及分布、胶束形态、电导率、分散力、增溶能力、耐硬水能力、亲水和亲油的平均值、润湿作用测定(接触角法)、溶液的流变性(和粘度有关系)和动态变频扫描测定;
1.2.1性能测试方法
1.2.1.1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的测试方法包括:吊环法、拉起液模法、最大气泡法、线圈法、滴体积法;
采用BZY-A型自动表面张力仪,用拉起液膜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④将烘干后的样品瓶用丙酮蒸汽循环冲洗 0.5h,取出后干燥,然后用铝箔封口倒置备用。

样品的除尘:把 800nm 亲水性 Millipore 膜用二次蒸馏水清洗 3 次,用铝箔封好,备用;将 1mL 左右不同浓度的 Gemini 表面活性剂的溶液经 800nm 亲水性 Millipore 膜过滤到干净的散射池中,密封后在 25℃的恒温下进行光散射测定。

1.3产品应用性能测定:泡沫性能测定、乳化性能和润湿性能测定、白度测定、去污力测定、铺展性;
1.3.1不同性能测试方法
1.3.1.1泡沫性能测定
振荡法测泡沫性能:将所配混合水溶液10 mL置于具塞量筒中(量筒上部刻度延伸标定至140 mL处,下部刻度延伸至5mL处)。

以2次/s 速率用力振荡溶液30次,记录泡沫最大高度H0。

每组溶液测5次,取平均值。

发泡倍数按式(2)计算。

发泡倍数=泡沫最大体积/液体体积 (2)
显然,H0值越大,说明溶液的发泡能力越大;
按GB/T13173.6-91标准的罗氏泡沫仪法测定
1.3.1.2乳化性能和润湿性能测定(来自百度文库-某些两性表面活
性剂结垢与性能的研究)
乳化能力测定:在100mL具塞量筒中加入40mL0.1%的两性表面活性剂溶液和40mL液体石蜡油(化学纯),盖上塞子,上下猛烈振动30次后静置,记录从静置开始到水相分出10mL时间。

润湿性能测定:将一定尺寸的布块平放在含表面活性剂的被测溶液表面,记录从布块放上去至布块沉入溶液底部的时间【需要的测量仪器和药品:仪器,100mL量筒;样品:直径为5mm的32支纯棉布(经洗涤并干燥】。

1.3.1.3白度和去污力测定
去污力的测定按GB/T13174-91标准进行,分别用250、350、450mg/L 自配硬水配制2 g/L的试样洗涤液,对污布进行洗涤试验,并用白度仪测量白度,计算去污值。

1.3.1.4铺展性能
直径12.4 cm的培养皿中放置100 mL环己烷、90#车用汽油,用滴管吸取2.5 mL质量分数为0.1%的阴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滴于培养皿的中央,观察是否铺展。

溶液的铺展系数按式(3)计算。

S w/o=γο-γw+γw/o (3)
式中:S w/o为铺展系数,mN/m;γο为环己烷的表面张力,mN/m;γw为溶液的表面张力,mN/m;γw/o为溶液与环己烷之间的界面张力,mN/m。

扩展
1表面活性剂产率的研究
①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②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
③反应物料配比对产率的影响。

2临界胶束浓度研究
①连接基长度对 cmc 的影响
原理:通过测量连接不同长度基团的cmc(临界胶束浓度),研究基长对盐cmc的影响;
②连接基性质对 cmc 的影响
原理同上,只是改变不同的基团,来测量它们的cmc,从而确定哪种基团更有利于发挥相应表面活性剂的性能。

3胶束聚集数研究
①连接基长度对胶束聚集数的影响;
②连接基团性质对胶束聚集数的影响;
③表面活性剂浓度对胶束聚集数的影响。

备注:
1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是由两种截然不同的粒子形成的分子,一种粒子具有极强的亲油性,另一种则具有极强的亲水性。

溶解于水中以后,表面活性剂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并提高有机化合物的可溶性。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山梨坦(司盘),聚山梨酯(吐温)
2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在界面富集吸附一般的单分子层,当表面吸附达到饱和时,表面活性剂分子不能在表面继续富集,而憎水基的疏水作用仍竭力促使基分子逃离水环境,于是表面活性剂分子则在浓液内部自聚,即疏水基*在一起形成内核,亲水基朝外与水接触,形成最简单的胶团。

而开始形成胶团时的表面
活性剂的浓度称之为临界胶束浓度,简称cmc。

开始形成胶束时表面活性剂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在浓度接近CMC的缔合胶体中,胶束有相近的缔合数并呈球形结构。

当浓度不断增加时,由于胶束的大小或缔合数增多,不再持球形而成为圆柱形乃至板形。

临界胶束浓度是表面活性剂溶液的一种特性浓度。

大于此浓度时溶解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与聚集成胶束的分子或离子有一个动态平衡。

在临界胶束浓度附近的狭窄范围内,浓度与物化性能之间(如表面张力、去污力、润湿性能等)有一突然变化,表现出表面活性剂最佳表面活性。

所以临界胶束浓度常用来表征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

3胶束聚集数:胶束聚集数是胶束大小的量度,即缔合成胶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单体数,也就是组成一个胶束需要多少个单体,胶束聚集数一般在30到数百个分子。

常用光散射法测量胶束聚集数。

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之后才有聚集数的概念,他们没有直接的关系?√
表面活性剂的胶束聚集数是胶束最重要、最基本的结构参数之一,它对表面活性剂
浓度依赖关系的研究,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上都有重要意义。

4 C
:(使溶剂的表面张力降低20mN/m所需的20
表面活性剂浓度)是表征一种表面活性剂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效率的量度。

C20越小,则表示这种表面活性剂的效率越高
5 krafft点: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等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当温度升高至某一点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t点。

krafft点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它表示表面活性剂应用时的温度下限,只有当温度高于krafft点时,表面活性剂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