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完整版儿童脑电图的基本判读

负相波(阴性波),波顶朝下 的称正相波(阳性波)。
正相波
? 同位相、非同位相、位相倒置。
正常脑电图
背景节律
? 成人以α波为主要背景节律 ? 儿童根据年龄不同,随大脑发育不同阶段,存在
不同脑电活动。 ? 枕区优势节律:清醒状态下在头后部的节律性脑
电波,当闭眼、身体松弛、智力活动相对抑制情 况下,活动最为明显,当注意力集中、睁眼、智 力活动时受抑制。
脑电图基本成分
周期与频率
? 周期:一个单一形态的
正弦波,从一个波底(波 顶)到下一个波底(波顶) 所需要的时间,用ms表示。
? 频率:同一周期的脑波
在1秒钟内重复出现的次 数,用c/sec或Hz表示。
ms
c/sec
脑波频率分类
δ波 ? δ波:0.5-3.5 Hz
? θ波:4-7 Hz
θ波
? α波:8-13 Hz
快速动眼睡眠期:低-中波幅去同步化混合波
入睡前及思睡期α节律解体
NREM I期
NREM II期
NREM III期
NREM IV期
儿童思睡期慢 波爆发
睡眠纺锤
K-Complex
EEG记录中常用诱发试验
睡眠诱发: 生理条件下完成,是任何年龄小儿癫痫 脑电图的主要诱发方法。自然睡眠比药 物睡眠效果好。
α波
? β波:14-30 Hz
β波
波幅
? 波幅:又称振幅或电压,指波顶
到波底间的垂直高度,用微伏( μ
V)表示。
? 波幅分类:
低波幅 < 50 μ V 中波幅 50-100 μ V 高波幅 100-300 μ V 极高波幅 >300 μ V
μV
位相
脑电图正常标准

健康人除个体差异外,在一生不同的年龄阶段,脑电图都各有其特点,但就正常成人脑电图来讲,其波形、波幅、频率和位相等都具有一定的特点。
临床上根据其频率的高低将波形分成以下四种:
显。
大致同步,重复节律地出现δ波称θ节律。
Φ波:频率为4~7C/S,波幅20~40μV,是儿童的正常脑电活动,两侧对称,颞区多见。
率,单个的和非局限性的小于20μV的δ波是正常的,局灶性的δ波则为异常。
δ波和β波统称为慢波。
因小儿的脑组织正在不断发育与成熟之中,因此其正常脑电图也常因年龄增长而没有明确的或严格的界限,具体内容很复杂,一般非专业人员不易掌握。
小儿脑电图简介

• 小儿脑电图与成人不同,正常与异常 的标准有较大的差别,儿童不同年龄 组正常与异常的标准也不相同,即使 年龄相同,个体也有很大差异,要了 解儿童脑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熟悉 儿童脑波的发展变化显得特别重要。
一、儿童脑波发展的特点
• • • • • 小儿脑电图随着年龄增长有以下变化规律: 1.频率由慢逐渐变快 2.由不规则到规则 3.由不对称到对称 4.由低幅逐渐变为高幅,再由高幅降到同正常人 一致 • 5.由从不稳定到稳定 • 6.对光反应从无反应到有反应,从有反应到反应 正常
四、小儿异常脑电图的表现
• 对成人异常脑电图判断标准及其分级现已 较为明确,而对儿童异常脑电图及其分级 判断标准,尚缺乏较为完整的统一,儿童 脑电图与成人脑电图比较,其脑波的频率、 振幅、对称性及稳定性随年龄的变化而异, 因此分析判断小儿脑电图时,应从以下几 个方面入手。
Hale Waihona Puke • 1.背景波异常否,与同龄儿童比较其波率、 波形、波幅、分布、对称性及稳定性及出 现方式。 • 2.睡眠脑电图除依照脑电图背景分析外,还 应该观察实际睡眠程度与脑电图符合情况, 睡眠纺锤(新生儿部分可见,二个月应出 现,三个月100%出现,对缺失者应在三个 月后随访)的发放和觉醒波(无反应者提 示发育延迟)出现情况。
• 慢波波幅3-8岁最高,最高达800µv,以7-8 岁为多见,11-12岁后降至500µv,而脑波频 繁深呼吸前后只有0.5Hz之差。有人认为, HV中这种高波幅慢波反应只作为疑有痉挛 因素,更重要的是观察HV停止半分钟后背 景脑波的反应,是否已经恢复到HV以前的 水平,则更有临床意义。深呼吸中如出现 癫痫波,此为特异性改变,在癫痫失神发 作易诱发。
• 3.学龄前儿童(4-6岁) • θ波周期逐渐缩短,α节律枕部优势逐渐形成,这 个时期是大脑发育的一次飞跃,从θ活动向α节律移 行时期。 • 4.学龄期儿童 • 7-8岁时,枕部α节律为8-9Hz,波幅达到100µv以上, 不稳定,枕部θ波非节律性出现。 • 9岁以后,枕部不再出现θ节律,且α节律以9-10Hz为 主。 • 10岁以后,α节律以10-12Hz之间。 • 13岁以后,基本接近成人脑电图,双侧枕区α波波幅 达稳定在100µv以内,平均波幅在50-80µv左右。
小儿脑电图报告怎么看

小儿脑电图报告怎么看脑电图是一种检测神经系统功能的方法,通过测量脑细胞电活动的变化,反映出脑电信号的频率、幅度以及波形等信息。
在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脑电图也是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
那么,在看小儿脑电图报告时,我们应该如何读懂它?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脑电图波形和频率概念。
常见的脑电波形有α波、β波、θ波和δ波等,其中α波具有相对规律、幅度较大、频率较慢的特点,通常在放松静息状态下出现;β波比较不规律、频率明显增快,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思考和注意力活动;θ波比较规律,频率比α波稍慢,通常在儿童发育过程中较为常见,在睡眠和注意力转移时也会出现;δ波的频率最慢,幅度最高,通常在深度睡眠中出现。
其次,我们需要根据脑电图的特点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常见的异常有以下几种:1. 癫痫活动:在正常脑电的基础上出现的癫痫放电,可以表现为尖锐波和慢波复合体,具有较强的放电特异性。
2. 异常脑电放电:主要是指持续时间较长、出现频率较高的低幅度静息态异常慢活动。
3. 灰质病变:灰质结构的病变不仅可以表现为明显的病理讯号,也可以引起脑电变化,出现波形异常、频率改变等现象。
4. 意识紊乱:反映在脑电图上主要表现为一些波形的突然丢失或持续重复出现,如尖头放电、慢波复合体等。
最后,我们需要进行分类筛查和诊断。
根据脑电图的检测结果,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体征等综合分析,以确定具体疾病和病变的性质及程度;并制定治疗计划,评估治疗效果。
总之,对于小儿脑电图报告的理解,需要了解基本的波形和频率变化,判断是否存在异常脑电放电和病变,最终确定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同时,我们还应该充分听取专业医生的分析和建议,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正常儿童脑电图标准

正常儿童脑电图标准脑电图(EEG)是一种记录脑部电活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来记录大脑皮层的电活动。
正常儿童脑电图标准是指在正常儿童群体中,脑电图所呈现的正常特征和波形模式。
了解正常儿童脑电图标准对于判断儿童脑部功能发育是否正常以及诊断某些脑部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正常儿童脑电图的频率特征是指在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中,脑电图所呈现的频率范围和频率分布。
在新生儿期,脑电图的频率主要集中在1-4Hz的Δ波和4-8Hz的θ波,这是由于婴儿大脑皮层的未成熟所导致的。
随着年龄增长,α波(8-13Hz)和β波(13-30Hz)逐渐出现,而δ波和θ波的频率范围逐渐减少。
在青春期后,脑电图的频率范围逐渐趋于成人水平。
因此,正常儿童脑电图的频率特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的。
其次,正常儿童脑电图的形态特征是指在正常儿童脑电图中所呈现的波形模式和波形特征。
在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中,脑电图的形态特征也会有所不同。
在新生儿期,脑电图呈现出较大的振幅和不规则的波形,随着年龄增长,脑电图的波形逐渐趋向成熟,波形变得更加规则和稳定。
在儿童期,脑电图中还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波形,如K-复合波和P300波,这些波形在正常儿童脑电图中是常见的。
此外,正常儿童脑电图的侧化特征是指在脑电图中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电活动的对称性和不对称性。
在正常儿童脑电图中,两侧大脑半球的电活动应该是对称的,即在同一时间点上,两侧大脑半球的脑电图波形应该是一致的。
如果出现明显的侧化不对称性,可能提示存在某些脑部疾病或异常。
最后,正常儿童脑电图的激发特征是指在脑电图中对于不同刺激的反应。
正常儿童在接受不同的感觉刺激时,脑电图会呈现出相应的激发反应,如闪光刺激后出现的闪光诱发电位、听觉刺激后出现的听觉诱发电位等。
这些激发特征对于评估儿童的感觉功能和脑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了解正常儿童脑电图标准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正常儿童脑电图的认识,可以更好地判断儿童脑部功能的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和诊断一些脑部疾病,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小儿脑电图简介ppt课件

2.幼儿
1-3个月幼儿,以2-3.5Hz,中等波幅为背景,波 形不规则,中央区有4-6Hz节律,三个月后,枕部 可见4Hz优势活动,但无节律性。
6月-1岁:以3.5-6Hzθ波为主,后头部可见α活动, 但不规则(3个月后4-5Hz),6个月后枕部节律开 始变明显,1岁后有较稳定的5-8Hz高幅节律。
2.重度异常
背景脑波有明显抑制,呈低电压波幅,恒 定在10-15µv,特别缺乏频率变化
出现爆发抑制现象,抑制期在20秒以上, 足月新生儿的爆发抑制特征是抑制波幅< 5µv,被紊乱的爆发波打断,具有这种波形 的新生儿往往预后不良,尸检证明与严重 的神经元坏死有关。
惊厥性放电,惊厥性放电具有重复性和 节律性,节律性是惊厥放电与正常偶发 尖波明显区别的一个特征,大多惊厥放 电开始是局灶性的,放电一般有三种图 型,慢波:5或5Hz以下慢波局部或一侧 非对称性发放;单节律:不一定是尖波, 为θ或α单节律出现;重复的尖棘波发放。
声、光刺激:闪光刺激除了肌阵挛发作外, 诱发癫痫波的阳性率并不高,睡眠时对光 的刺激敏感性降低,所以必须在清醒下进 行,节律同化是正常反应,如果节律同化 左右不对称,尤其一侧缺如,常预示该侧 为病变侧,可作为潜在性脑损害侧判断的 依据。声刺激可有效诱发颞叶癫痫波,对 睡眠中儿童可观察睡眠波(K综合波)反应。
觉醒反应:2个月以前的婴幼儿不明显,3个 月以后出现大慢波觉醒反应,1-2岁时觉醒反 应为高幅慢波后有连续3-4Hz的正弦样波波群 出现,随年龄的增加,慢波后的连续波率逐渐 加快,真正的成人K综合波的出现要到10岁以 后。
四、小儿异常脑电图的表现
对成人异常脑电图判断标准及其分级现已 较为明确,而对儿童异常脑电图及其分级 判断标准,尚缺乏较为完整的统一,儿童 脑电图与成人脑电图比较,其脑波的频率、 振幅、对称性及稳定性随年龄的变化而异, 因此分析判断小儿脑电图时,应从以下几 个方面入手。
儿童正常脑电图的标准

儿童正常脑电图的标准儿童正常脑电图的标准是由医生综合各项诊断指标以及病史等因素推断而出的一种概念。
它主要用来诊断儿童是否存在各种神经系统疾病。
脑电图是一种常用的神经元活动测试,它可以检测到全脑神经元的活动。
脑电图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儿童是否有可能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或者可能出现什么情况。
首先,什么是正常的儿童脑电图标准?儿童正常脑电图的标准是指适用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儿童的标准。
要达到正常的儿童脑电图标准,儿童脑电图的振幅和频率都必须处于正常的范围内,持续时间必须合乎规律,图像的定位和清晰度也必须合乎要求。
其次,儿童正常脑电图的标准主要有哪些?根据儿童脑电图的详细情况,可以按照不同年龄段,将儿童正常脑电图标准分为三个主要类别:一是出生至7岁,二是7至19岁,三是19岁以上。
第一类,出生至7岁,在此期间脑电图的频率以4-7 Hz为主,振幅为1-6μV,持续时间可以在几秒钟到几分钟之间不等。
如果孩子没有持续时间的变化,振幅和频率也在正常范围内,那么这个孩子的脑电图就符合正常范围。
第二类,7至19岁,脑电图的频率以4-10 Hz为主,振幅为4-20μV,持续时间介于一秒和一分钟之间。
同样,若孩子没有持续时间的变化,振幅和频率也没有出现异常或超出正常范围,脑电图就符合正常范围。
最后是19岁以上的正常脑电图标准。
根据年龄的不同,此类脑电图的频率介于4-15 Hz之间,振幅介于4-25μV之间,持续时间从短至长也不一定。
此类脑电图的振幅和频率都应该在正常范围内,否则可能表示孩子患有神经系统疾病。
此外,儿童正常脑电图的标准还可能包括儿童接受脑电图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如检查脑电图测试室,检查仪器是否合格,确保仪器能正常运行,以及确保测试条件最为舒适,等等。
总而言之,儿童正常脑电图的标准是指合适每一个年龄段的儿童的正常脑电图结果的一种概念,包括脑电图的振幅,频率,持续时间,图像定位等内容。
儿童正常脑电图的标准主要根据年龄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儿童是否有可能患有神经系统疾病。
正常儿童脑电图标准

正常儿童脑电图标准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一种记录大脑电活动的方法,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来捕捉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
正常儿童的脑电图标准是指在没有任何异常情况下,儿童脑电图的正常表现。
脑电图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儿科领域,对于诊断癫痫、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评估儿童的大脑功能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了解正常儿童脑电图的标准对于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正常儿童脑电图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脑电图波形。
正常儿童脑电图的波形主要包括α波、β波、θ波和δ波。
α波是一种频率较低的波形,通常在闭眼放松状态下出现;β波是一种频率较高的波形,通常在思考、注意力集中时出现;θ波和δ波则是频率较低的波形,通常在婴儿和幼儿时期较为明显。
正常儿童的脑电图波形应该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和对称性。
2. 脑电图频率。
正常儿童脑电图的频率范围是指脑电图波形的频率范围。
一般来说,婴儿时期的脑电图频率范围较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
正常儿童脑电图的频率范围应该符合相应年龄段的标准。
3. 脑电图节律。
正常儿童脑电图的节律是指脑电图波形的规律性。
正常儿童的脑电图应该呈现出一定的节律性和规律性,不应该出现明显的异常波形或节律。
4. 脑电图异常放电。
正常儿童脑电图中也可能出现一些生理性异常放电,如儿童睡眠时期的睡眠放电、儿童活动状态下的动态放电等。
这些异常放电在特定状态下是正常的,但在其他情况下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异常。
总结来说,正常儿童脑电图的标准是指在儿童没有任何神经系统疾病或异常情况下,其脑电图应该呈现出一定的波形、频率、节律和异常放电。
了解这些标准对于正确评估儿童大脑功能发育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了解正常儿童脑电图的标准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儿童脑电图的采集过程需要在安静、放松的状态下进行,以减少外界干扰对脑电图结果的影响。
此外,对于特定年龄段的儿童,还需要考虑其生理发育特点对脑电图结果的影响,以避免误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脑脑电图基本特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儿童脑电图基本特点
儿童脑电图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化:频率由慢变快,由不规则变规则,由不对称变对称。
波幅由低变高,再由高至成人型,由不稳定逐渐稳定。
对光反应从无反应到有反应,直至正常反应。
一 1-3月婴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转为连续性活动
清醒与动态睡眠时相为对称的,中低波幅,连续性节律,期间混有散在的波。
静态睡眠以为主的混合波背景活动。
足月2月开始,部分婴儿出现睡眠纺锤波。
足月3月时,所有婴儿睡眠记录均应出现睡眠纺锤波。
二 3-12月婴儿脑电图:
清醒睁眼,以和混合的慢波活动为主;闭眼记录以活动为主。
出生3-4月,枕区出现特征的成熟性变化,优势节律形成。
3-4月为4Hz节律,5月为5Hz节律,12月时为6-8Hz节律,波幅一般在50-100。
睡眠分期基本成熟,半岁后可出现特征性3-5Hz同步性高幅节律活动,枕区明显,3岁后减少。
NREM睡眠期特征性先后出现顶部尖波、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
REM睡眠期主要表现为和的混合性慢波节律。
三 13-36月幼儿脑电图:
背景活动
于清醒闭眼记录中,枕区优势节律明显。
2岁时6-7Hz节律性活动,2-3岁时7-8Hz节律性活动,3岁时
8Hz波活动,尚有散在波分布于枕区。
思睡期可见4-6Hz高波幅活动,睡眠中顶尖波波幅较成人高,时限短,同时可见梳形纺锤波。
四 3-5岁学龄前期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记录,以8-9Hz波为主要节律。
但波调幅发育不良、波幅较高,可达100以上。
枕顶区常有2-4Hz慢波插入,睁眼减少,过度换气明显。
思睡和觉醒期易见高波幅活动爆发,过度换气有明显波或波慢活动,可把或波重叠其上,误为棘-慢波或尖-慢波。
五 6-14岁学龄期儿童脑电图
背景活动
清醒闭目中,枕区可见8-13Hz节律,调幅发育良好。
6岁可见8-9Hz节律。
7岁为9Hz节律。
10-14岁为10-12Hz。
12岁时枕区节律成人化,慢波明显减少。
思睡期和觉醒期的慢波爆发,于7岁后明显减少,少数持续到11岁,仍属正常。
慢波爆发消失后,思睡波形与成人相似,为低波幅慢波与快波的混合节律,过度换气时慢波爆发仍十分常见。
总结:
1 儿童脑电波节律是逐渐的、连续的、不等速的、随年龄增长而增快。
2 总的趋势是斜线上升,与指数成正比,与、指数成反比,但
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3 一般来说,3岁时两侧枕区出现8Hz波活动,6岁时出现8-9Hz 节律,12岁时枕区节律成人化。
4 波调幅随着年龄的的增长而增多,波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二者成为衡量儿童脑发育程度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