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急诊用血管理程序及应急预案
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管理制度(急诊输血管理制度)

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管理制度(急诊输血管理制度)紧急抢救(特殊情况)配合性是指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手术及其他治疗时间而必须施行的紧急输血。
其指征为下列三种情况之一:①患者急性失血达自身血容量的40%以上;②患者已呈失血性休克状态;③突然发生无法控制的快速出血(如胸腹腔大血管破裂、肝脾破裂等)。
为了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抢救患者生命,以最快的速度使血液用到患者身上,制定紧急抢救(特殊情况)配合性输血管理制度。
1尽快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通过该插管采集供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用的血标本。
2紧急抢救输血,经治科室应尽快将《临床输血申请单》及血标本一同送达输血科,并在申请单右上方注明“火急”或“紧急”字样,禁止口头医嘱申请输血。
经治医师应同时向医务处报告。
3输血科在接到《临床输血申请单》及血标本后,病情“火急”未知患者血型的情况下,应在10分钟内发出第一袋未经交叉配血的O型红细胞(O型红细胞必须正反定型相符),并在血袋上标明发血时尚未完成交叉配血试验。
尽快鉴定供、受者血型并根据临床输血需要,发出经交叉配血完全相合的血液。
病情“紧急”应在20分钟内完成正反定型及凝聚胺法主侧配血。
4反复输血或者有孕产史的患者暂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直接进行凝聚胺(或者抗人球蛋白)交叉配血,由经治医生告知患者家属同意签字,并在输血记录单上注明“暂未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抢救结束后记录于病案中。
血液发出后需要用同一标本及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
5患者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时,选择O型悬浮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直接发放。
由经治医生告知患者家属同意签字,抢救结束后记录于病案中。
同时记录在输血科专用的正反定型不符登记本,进一步检测血型。
6患者RhD阴性,不规则抗体筛检阴性时,经主管院长、医务处同意、备案,由经治医生告知患者家属同意签字,执行《Rh(D)阴性患者输血管理制度》,抢救结束后记录于病案中。
7多名医护人员处理多名创伤患者,应指定一名医生负责血液申请并与输血科联络。
急诊用血输血的规定和程序

急诊用血输血的规定和程序
1.需急诊用血输血的患者,由主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送到
输血科,由输血科及时准备血液。
2.输血科收到急诊用血申请单时,应由送检者在输血申请单
上注明标本送到时间。
同时输血科应立即鉴定ABO血型(正反定型),并检查Rh(D)血型,联系供血单位,准备血液。
3.输血科收到用血申请单及急诊标本后(无库存情况时,在
20分钟内鉴定ABO血型并及时联系供血单位,准备血液,收到供血单位血液后),应争取在30分钟内确保60分钟内把血液送出输血科,特殊情况除外(如特殊血型、疑难血型鉴定、急诊用血多时等)。
在急诊用血时,如果没有及时做输血前检查的患者,应在输血前采取患者的血液标本备查。
4.急诊用血患者须输注2000毫升以上血液时,主治医师应
先打电话报告医务科和输血科。
输血科及时与血站联系。
5.急诊用血达到2000毫升以上时,应报医务科或分管院长。
抢救病人可以先输注血液后补办审批手续。
紧急抢救输血反应应急预案

一、编制依据1. 《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办法》2.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3. 《医疗机构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4. 《医疗机构临床输血工作规范》5. 本院实际情况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院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的紧急抢救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紧急抢救输血反应应急指挥部(1)总指挥:院长(2)副总指挥:分管副院长、医务科主任(3)成员:护理部、检验科、输血科、急诊科、药剂科、相关科室负责人2. 紧急抢救输血反应应急小组(1)组长:分管副院长(2)副组长:医务科主任(3)成员:护理部、检验科、输血科、急诊科、药剂科、相关科室负责人3. 各科室职责(1)检验科:负责血液及输血相关检验工作。
(2)输血科:负责血液供应、输血咨询、输血不良反应处理。
(3)急诊科:负责患者抢救、生命体征监测。
(4)药剂科:负责抢救药品的供应。
(5)相关科室:负责患者病情观察、治疗及护理。
四、应急响应程序1. 立即停止输血(1)护士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路,改输生理盐水。
(2)医师评估患者病情,必要时给予紧急抢救措施。
2. 报告(1)护士立即报告医生、护士长及科主任。
(2)医生及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
3. 救治(1)医师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治疗。
(2)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做好护理工作。
4. 采样(1)护士采集患者血样,送检验科进行相关检验。
(2)保留未输完的血袋,送检验科进行相关检验。
5. 上报(1)护士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管理科。
(2)医生将患者病情及抢救情况及时上报医务科、护理部。
6. 转诊(1)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转诊至上级医院。
(2)医师、护士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
五、后期处理1. 分析原因(1)输血科分析血液质量及输血过程。
(2)相关科室分析患者病情及抢救过程。
2. 调查处理(1)医务科、护理部组织调查处理。
(2)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抚。
3. 总结经验(1)医务科、护理部组织总结经验。
(2)各科室加强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输血管理安全制度和处理流程

输血管理安全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一)输血安全制度1. 接到输血医嘱后,两名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2. 由医院专门人员将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
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3. 接到输血科通知可以取血后,有医务人员携带专用容器到输血科取血,执行《输血核对核查制度》中发血环节。
4. 血液取回到病房后,经两名医护人员进行再次查对。
5.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持受血者病历、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共同核对:①血型检验报告单上的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②供血者和受血者的交叉配血结果;③血袋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封口是否严密,有无破损;④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的受、供血者血型、血袋号及血量是否相符。
核对无误后,由两人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签全名。
6. 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再次对上述项目进行核对,同时让病人自诉姓名及血型(包括Rh因子),有疑问时应再次查对。
核对无误后,开始输注。
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7. 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用盐水。
不得自行储血。
不得长时间放在温室中或置于无温度监控的冰箱中。
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能退回,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血液离开冰箱超过30分钟,由迹象表明血袋已被打开或有任何现象应当报废。
8.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连续输血时,输血器12小时更换一次。
9.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重新核对病历、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实验记录;(3)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输血科值班人员。
临床用血应急预案

临床用血应急预案标题:临床用血应急预案引言概述:在临床工作中,用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医疗行为。
为了应对突发情况,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用血应急预案,以确保患者在需要输血时能够及时得到合适的血液制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临床用血应急预案的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建立应急用血队伍1.1 确定应急用血队伍成员:包括输血科医生、护士、实验室人员等。
1.2 制定应急用血队伍职责:明确各成员在应急情况下的任务分工和责任。
1.3 进行应急用血队伍培训:定期进行摹拟演练,提高队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二、建立应急用血物资库2.1 确保血液制品充足:定期检查库存,及时补充不足的血液制品。
2.2 确保血液制品质量: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储存和管理,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安全。
2.3 制定应急用血物资库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应急用血物资库的有效运作。
三、建立应急用血流程3.1 确定应急用血流程:包括应急用血申请、审核、发放等各个环节。
3.2 制定应急用血流程标准化操作规范:确保在应急情况下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和流程清晰。
3.3 进行应急用血流程培训: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应急用血流程的熟悉程度。
四、建立应急用血信息系统4.1 确定应急用血信息系统建设需求:根据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确定信息系统的功能和需求。
4.2 选择合适的应急用血信息系统:选择适合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4.3 进行应急用血信息系统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信息系统的操作培训,提高其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
五、建立应急用血监测评估机制5.1 确定应急用血监测评估指标:包括应急用血响应时间、用血效果评估等指标。
5.2 制定应急用血监测评估计划:定期进行应急用血的监测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5.3 进行应急用血监测评估结果分析:对监测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应急用血预案。
结论:建立完善的临床用血应急预案,对于提高医疗机构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和患者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应急用血预案

应急用血预案
标题:应急用血预案
引言概述:
应急用血预案是指在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下,为了满足急需输血的患者需求而制定的一套应急措施和程序。
预案的制定可以有效提高急救效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从应急用血预案的重要性、制定原则、应急用血流程、应急用血品种和应急用血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应急用血预案的重要性
1.1 提高急救效率
1.2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1.3 预防因输血延误而导致的并发症
二、应急用血预案的制定原则
2.1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2.2 与相关单位进行协调合作
2.3 定期进行演练和评估
三、应急用血流程
3.1 急救人员接到求助电话后立即启动应急用血预案
3.2 快速调配血液资源
3.3 严格按照输血程序进行输血
四、应急用血品种
4.1 红细胞悬液
4.2 血小板悬液
4.3 新鲜冷冻血浆
五、应急用血管理
5.1 建立完善的血液管理制度
5.2 加强血液库存管理
5.3 定期进行应急用血预案演练和培训
结语:
应急用血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各医疗机构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用血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评估,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输血救治,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损失。
输血科应急用血工作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确保医疗机构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安全地提供临床用血,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编制。
二、预案目的1. 建立健全应急用血工作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临床用血供应的及时性和安全性。
2. 提高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少因用血紧张导致的医疗风险。
3. 规范应急用血流程,提高临床用血效率。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疗机构在以下紧急情况下开展临床用血: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 大型手术、突发事件导致的患者大量失血;3. 特殊患者(如稀有血型患者)急需用血;4. 其他需要紧急用血的情况。
四、应急用血组织机构1. 成立应急用血领导小组,负责应急用血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设立应急用血工作组,负责具体实施应急用血工作。
五、应急用血工作流程1. 接诊患者- 临床科室接诊患者后,立即评估患者病情,如需用血,及时向输血科提出用血申请。
- 输血科接到用血申请后,立即进行审核,确认用血需求。
2. 血液采集- 对于有血源的患者,输血科根据患者血型、血型配对原则,迅速采集血液。
- 对于无血源的患者,输血科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协调血站或其他医疗机构提供血液。
3. 血液检验- 输血科对采集到的血液进行检验,确保血液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 检验结果合格后,输血科将血液输送到临床科室。
4. 输血治疗- 临床科室根据患者病情和输血科提供的血液,进行输血治疗。
- 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输血安全。
5. 应急用血信息反馈- 输血科将应急用血情况及时向应急用血领导小组汇报。
- 应急用血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急用血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
六、应急用血措施1. 建立血液储备制度- 输血科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建立充足的血液储备。
- 定期对储备血液进行质量检查,确保血液质量。
2. 加强与血站的合作- 与血站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获取血液。
输血科紧急用血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保障医疗机构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安全、高效地提供血液,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疗机构内输血科在遇到紧急用血需求时的应急处理。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或授权副院长- 副组长:输血科主任、医务科主任- 成员:护理部、检验科、急诊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负责人2. 输血科紧急用血应急小组:- 组长:输血科主任- 副组长:输血科副主任- 成员:输血科医护人员、检验科、急诊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人员3. 职责:-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紧急用血工作,制定紧急用血方案,并对应急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和指导。
- 输血科紧急用血应急小组负责具体实施紧急用血工作,包括血液采集、制备、储存、配送等。
四、应急预案1. 紧急用血信号:- 医院内发生重大手术、严重创伤、大量失血等紧急情况,需大量血液支持。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地震、洪水等,导致大量患者需要输血。
2. 应急响应流程:- 发现紧急用血信号:相关部门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 启动应急预案:应急领导小组根据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并向输血科紧急用血应急小组下达指令。
- 血液采集:输血科紧急用血应急小组立即启动血液采集程序,包括动员献血者、血液采集、血液检测等。
- 血液制备:对采集到的血液进行检测、制备,确保血液质量符合要求。
- 血液储存:将制备好的血液储存于专用冰箱,确保血液质量。
- 血液配送:根据临床需求,将血液配送至手术室、急诊科等相关科室。
3. 应急物资准备:- 血液采集器材、血液检测设备、血液储存设备、血液配送车辆等。
4. 应急人员培训:- 定期对输血科、检验科、急诊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应急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应急保障1. 血液保障:- 建立完善的血液储备制度,确保紧急情况下血液供应。
- 与血液中心、献血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血液供应。
2. 物资保障:- 配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如血液采集器材、血液检测设备、血液储存设备、血液配送车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科急诊用血管理程序及应急预案
一. 目的
急诊科建立重症患者应急快速输血通道,确保临床得到安全及时的输血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
二. 适用范围
适用于急诊科一切急诊大出血需要用血的申请及发放过程中。
三. 职责
急诊科、输血科值班及工作人员应熟知本预案并遵守本程序。
四. 工作程序
4.1急诊科需要急诊输血救治患者时,立即向输血科提交输血申请单及交叉配血和输血前免疫检查的标本,并在申请单上注明紧急程度。
未知血型也可以立即申请。
4.2输血科值班人员收到紧急申请单要优先处理,注明接收时间(具体到分钟)送血人员同时签字确认。
立即鉴定血型并复查确认。
4.3输血科人员立即填写血站送血单,注明紧急程度,立即传真或电话。
同时电话通知科主任和医务科或总值班。
4.4 输血科值班人员立即将库存血取出,交叉配血,登记复核后立即发出。
并做好下一次配血的准备工作。
4.5输血科主任接到通知后,立即到科室,组织其他人员加班,并分工明确,高年资人员专人负责鉴定与配血,低年资负责入库验收,复核登记与发放血液。
主任负责协调临床需求与血站的沟通,并随时报告医务科和分管院长。
4.6 医务科通知驾驶班到血库取血,根据患者情况组织一定数量的临床专家协同抢救,并根据情况向分管院长汇报。
4.7 输血科鉴定血型中如发现RH(D)阴性的患者,RH(D)红细胞解冻需要6小时)需立即向科主任和医务科汇报,医务科须立即向分管院长汇报。
4.8 分管院长负责统一协调应急状态下的输血工作。
根据情况向上级领导和卫生主管部门汇报,请求技术支持或者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决定转上级医院治疗。
五.当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或者输血恢复正常工作状态时,终止应急状态,输血科主任组织调查报告,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