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

合集下载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材内容解析
• • 相关链接: (三)1917年,陈独秀在《新青年》 上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公开打出了 “文学革命”的旗号,主张变革文学内容, 倡导通俗易懂、反映现实、抒发真情的新 文学,摆脱八股文的桎梏。从1918年起, 《新青年》全部改用白话文发表文章,将 书面语和口语统一起来。在它的带动下, 越来越多的报刊和文学创作都是用白话文。
教材内容解析
• 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尊孔 复古。 • 3.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从 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 李大钊、胡适以及鲁迅等,通过对辛 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进行认真思考,认 为要建立名副其实的民主共和国,必 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
课堂合作探究
• 1915年,中国时局变化使陈独秀深感 “(欲)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 想革命”。为此,陈独秀所做的努力是 ( ) A创办《青年杂志》 B建立中国同盟会 C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D倡导“自强保种”
• • • •
课堂合作探究
• 1915年,中国时局变化使陈独秀深感 “(欲)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 想革命”。为此,陈独秀所做的努力是 ( A ) A创办《青年杂志》 B建立中国同盟会 C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D倡导“自强保种”
• • • •
人物简介
鲁迅是中国近代伟大 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 家。《狂人日记》是中国 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对封建统治和封建道德进 行了深刻的批判。这部小 说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 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 鲁迅(1881-1936) 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显 示了文学革命的成果,推 (教材P67) 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单元综合解说
•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 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 中,工人阶级展现了强大力量,马克 思主义广为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相 继成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背景
时至民国初年,旧中国政治动荡不安,社会风气陈旧落后,文化习俗刻板僵化,国力日益衰弱。

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成为一场革命与变革的思想浪潮,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运动主旨
新文化运动主张“实践出真知”,主张革新,主张民主与科学。

该运动呼吁弃旧迎新,推崇自由平等,倡导思想解放,提倡现代教育,探求民族复兴之路。

文化批判
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传统文化持批判态度,指出其思想糜烂、滞留,呼吁将其改
良或推翻。

运动积极追求与国际接轨,提倡吸收西方科学技术、进步思想,以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

文艺驱动
新文化运动在文学、艺术等领域也起到推动作用。

各类新潮文学、新型戏剧、音乐等形式的出现,开启了现代文艺发展的新篇章,为文化潮流注入了新的活力。

影响深远
新文化运动为之后的政治革命、思想启蒙、文化复兴奠定了基础。

启迪了一批年轻知识分子,形成了孜孜不倦的学者群体,启发了后继文化运动与社会变革。

经典代表
陈独秀、鲁迅、梁启超等知名知识分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他们以批判精神和开明思想,引领并影响了当时的文化界,为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留下了浓墨重墨的一笔。

结语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改变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洪流,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文化人不断追求进步与创新。

虽然运动中由于种种原因存在争议,但它作为我国近现代文化启蒙的一部分,将长久镌刻在历史长河中,永不凋零。

名词解释新文化运动

名词解释新文化运动

名词解释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指发生在中国早期现代史上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主要出现于20世纪初的上海,其影响力逐渐扩展到全国范围。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对封建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倡导的一次重要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两方面:一是中国在近代多次遭遇列强侵略和战乱,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举步维艰,封建制度极度腐朽,为了寻求国家振兴的出路,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反思和批判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二是中国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世界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传入,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触到西方现代文化和思想,产生了对传统文化的怀疑和对现代文化的向往。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特征是:“反”和“启蒙”。

它反对封建主义和儒学教育的束缚,批判封建社会和政治制度的腐朽,追求科学文化和民主法治的现代社会;它倡导人的独立解放和个性发展,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婚姻和家庭的束缚,提倡新的伦理观念;它痛苦地感受到国家仍旧处于危机之中,呼吁国家振兴和民族复兴。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鲁迅、胡适、陈独秀等,他们积极投身于社会和政治改革,倡导科学思维,主张实用主义,反对传统文化和观念的残害。

鲁迅以其深刻洞察力和批判精神,发表了一系列的文学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对社会封建制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陈独秀则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提出了在中国推进社会主义革命的思路。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推动了科学思维和实用主义的兴起,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其次,它引入和传播了西方现代文化和思想,为中国知识分子开阔了视野,促进了国际交流和文化融合。

再次,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为后来的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启示。

总的来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次重要运动,它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国家建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名词解释 新文化运动

名词解释 新文化运动

名词解释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一场反对封建道德观念和传统文化观念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主要集中于北京,由一群年轻的知识分子发起。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是反对封建主义和传统的儒家道德观念,主张现代化、科学化和民主化。

它要求人们从传统的观念框架中解放出来,积极探索新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新文化运动首先影响了文学领域。

运动中的学者们提倡用白话文写作,以取代传统的文言文,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作品。

同时,他们还提倡写实主义文学,关注社会问题和现实生活。

运动中的著名作家如胡适、鲁迅等,通过他们的作品宣传了运动的理念。

除了文学领域,新文化运动还对其他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主张取消旧的教育制度,推崇自由思想和进步教育。

运动中的学者还运用科学方法和理性思维分析社会问题,推动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掀起了女权主义的浪潮。

运动中的女性知识分子积极参与运动,提出了平等的权利要求,主张男女平等。

运动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如陈独秀等,通过女性解放运动的组织和倡导,推动了中国的女性解放进程。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封建社会的桎梏,推动了思想的解放和价值观念的变革。

后来的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都与新文化运动有着密切的
联系。

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也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文化革命运动。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反对封建旧文学和文言文。

初期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解放思想的启蒙运动,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在客观上准备了思想条件,但是,它并未超出旧民主主义的范畴,没有给中国人民指出彻底解放的道路。

十月革命后,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成长起来,赋予了新文化运动以新的方向,把宣传马克思主义提到首要地位,因此,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发展成为一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波澜壮阔的文化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

这次运动表明,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好人政府:1922年9月,在吴佩孚的支持下,王宠惠出任国务院总理,阁员罗文干、汤尔等属英美派,但是被称为无党派的“好人”,因而这个政府被称为“好人政府”。

直隶军阀曹锟和吴佩孚之间有裂痕。

这个政府仅存3个月就垮台了,成了历史的陈迹币制改革:1935年国民政府废止银本位制﹐实行纸币制的一次币制改革。

国民政府为谋求稳定币值﹐摆脱财政经济危机﹐采纳英国财政专家李滋罗斯的建议﹐决定放弃银本位制﹐实施法币政策。

实现了自清末以来,历届政府为克服币制紊乱,屡经拟议而没有实现的币制改革。

‘对缓和当时金融危机,稳定经济,保存国家抗日战争经济实力起了积极作用,也为以后的通货膨胀开了方便之门。

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立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

军校的宗旨是培植军事与政治人才,建立一支革命的武装力量。

什么是新文化运动

什么是新文化运动

一.什么是新文化运动?答: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

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

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有哪些?答: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民主和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三.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答:1、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充分体现了反帝反封建性质。

在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孙中山还不敢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承认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换取列强的承认。

在临时政府中还任用了一批旧官僚和立宪派,但在五四运动中提出要惩办卖国贼。

2、参加的人员广泛。

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发挥主力军作用;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指导和推动了运动的发展,并起到了领导作用。

四.马克思论何时开始在中国传播?其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答: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从十月革命后开始的。

五.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在中国得以传播?答:首先,是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

第二,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觉醒。

第三,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第四,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六.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思想基础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

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征表现在哪几方面?答: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八.简答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答:1、国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1840年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这里的“德先——生陈”独和秀《“敬赛告青年》 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呢?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民主
Democracy
德先 生
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 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科学
Science
赛先 生
自然科学法则、科 学精神、科学方法
新文化运动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容
获有35个博士学位的 “中国自由主义之父”
胡适
(3)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促使人们追求民主 和科学,为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创造了条件
(3)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2.新文化运动意义
材料一:《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 新欢文迎化,运被动誉是为我“国青历年史界上之一金次针空”前和的青思年想的大“解良放师运益动友。”。 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 虽中然国存的在法对子东,西绝方对文是化两绝样对,否断定不和可绝调对和肯迁定就的。偏”向。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各地离婚成为潮流
徐志摩喜欢上了才貌双全的 林徽因,与发妻张幼仪解除婚姻,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中古近代第一
桩西动式摇离了婚,传打统击礼了教中思国想封的建婚统治 姻制度地。位,促进了人的觉醒。
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性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积极性: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 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 运动做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材料三:《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 新欢文迎化,运被动誉仍为是“我青国年历界史之上金一针次”空和前青的年思的想“大良解师放益运友动”。。 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延续,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4)阶级方面: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2.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3.内容
新文化运动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即: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5.局限性
1.没有广泛的发动人民群众。新文化运动只是在知识分子中间发起的运动,没有发动群众及广大的工农阶级。
2.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回避对军阀政府的政治斗争。新文化运动的目标定位不对。发动新文化运动的人们,把实行民主政治,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定为目标。但后期社会的发展事实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初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上仍是先前的“资产阶级新文化”斗争的继续和发展。这场启蒙运动依然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 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 如 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盲目搬 何 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 对 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 待 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 传 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 统 文 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进 化 中国的新文化。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对传统文化应该是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求得发展
2、经济
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⑵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3、思想 ⑴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逐步深入人心 ⑵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二、新文化运动兴起概况 1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 创办
2 、代表 人物: 3 、指导思想(前期): 4 、活动基地: 5 、思想阵地:
当时有人攻击北大教 师胡适等人“覆孔孟,铲 伦常”,“尽废古书,行 用土语为文字”,是“叛 亲蔑伦”,要求北大校长 蔡元培予以裁断。 蔡元培说:“对于学 说,信世界各大学通例, 循思想自由原则,采兼容 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学 派,苟其言之成理,虽彼 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 展。”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代表人物:
陈独秀
鲁迅
胡适
钱玄同
刘半农
李大钊
为什么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主要活动 基地)?
1917年8月 蔡元培请鲁 迅为北大设 计的校徽
“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 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 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 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 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 “以人为本”。大学,因大师而 大,更因大学生而大。也有人说, 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是老师, 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 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 胜于蓝。北大的许智宏校长说, 真正的“大”学,学术之大,责 任之大,精神之大,尽在其中。
蔡 元 培
蔡元培的办学方针是什么?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陈 独 秀
胡 适
蔡 元 培
李 大 钊
鲁 迅
辜鸿铭 陈独秀: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 动的兴起,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 北大: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李大钊:新文化运动干将,在中国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 蔡元培:北大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方针
——许华茨(哈佛大学史学教授)
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新文化运动前后关于“全盘西化”的言论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 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 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 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 捣乱”。 ——陈独秀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百事不如人,不但物 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 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 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肯认错了,方肯 死心塌地去学人家。 ——胡适
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
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
《北大红楼——新文 化运动纪念馆》
蔡元培
为了塑造新北大,蔡元 培不辞辛苦地聘请众多学术 精英来北大任教。例如在聘 请陈独秀主持北大文科时, 就曾多次拜访陈独秀,因陈 习惯晚睡晚起,他就耐心地 坐在门口小板凳上,等待着 年龄小他一轮的陈独秀睡觉 醒来。
知识结构
一、《新青年》与新觉醒 (新文化运动背景、概况) 二、 高扬科学民主大旗 (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政治:
选举总统那天,袁世凯雇用了三四千个流氓, 手持大棒把会场围了个水泄不通。议员准两次投 票,都没有达到法定人数,总统迟迟选不出来, 选举从早晨到夜间十点,很多议员饿得肚子辘辘 叫。在第三次投票时,袁世凯才勉强当选。达到 目的以后,他立即解散国会。1915年12月,袁世 凯当上“中华帝国”的皇帝,宣布改1916年为洪 宪元年,准备元年,准备元旦登极。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
三纲 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父为子纲:子女一切得听从长辈的安排 夫为妻纲:嫁鸡随鸡
五常: 仁、义、礼、智、信
新道德:资产阶级的新道德, 即提倡人权、个性解放、男女平等。
反对旧道德的斗士 ——鲁迅
《狂人日记》——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20世纪初的政治危机
袁世凯:皇帝之宝
《二十一条》的签订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1 、政治 ⑴国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⑵国内:中华民国成立,北洋军阀反 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
20世纪初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20世纪初期的政治危机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2 、经济 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⑵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1、性质
后期: 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文化运动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2、进步性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我们结婚吧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女子无才便是德
材料三 《新青年》大力宣传民主和 科学,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 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 益友”,他们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 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更加迫 切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从而为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 五四运动的发生。
(1)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封建专 制思想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 了道路。 (2)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醒了人们对国 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为五四运动起了宣传动 员作用。
(3)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找到拯救中 国、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4)是一场全面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 政治、文化等产生深刻影响,如白话文的使 用。
政治:
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政府提出的,企图把 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 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无理要求。袁世凯怕得罪日 本,皇帝做不成,便以中国无力抵御外侮为理由, 于5月9日递交复文表示除第五项各条容日后协商 外,全部接受日本的要求。“二十一条”签订后, 中国人民闻之无比愤怒,全国反对“二十一条”、 反对日本侵略的浪潮风起云涌。
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2、进步性 3、局限性:全盘否定中国文化 全盘肯定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的精华与缺陷
精华 • 先进的科学技术 • 人文主义思想 • 自由、平等的意识 • 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 法治的原则 • 先进的管理理念 缺陷 • 极端的个人主义 • 金钱至上的拜金主 义 • 腐朽的享乐主义 ……
鲁迅:新文化运动干将,批判封建礼教最激烈的斗士
胡适:新文化运动干将,最早在中国提倡白话文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 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 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精通九 国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 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 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 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 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 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 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 托 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 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 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⑵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觉醒;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化学实验室
有的同学把《新青年》 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 这使我们文风一变,再也 不写堆砌词藻、空疏无物 之古文了。
——北京女子高师学生程俊英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排球活动
⑶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2、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重铸中华 思 想 解 放 运 动 波 涛 汹 涌
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和专制
西方的资产阶 级民主政治。
自然科学法则、 科学精神和看待 客观事物的科学 观点。
民主
(德先生)
科学
(赛先生)
新文化运动前期指导思想(核心内容、旗帜)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
新道德
以“三纲五常”为 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资产 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 阶级倡导的人权、平等思想。
民 主 科 学 精 神 光 芒 四 射
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2、进步性 3、局限性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 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 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 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 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 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 生活》
靠不住的人
以陈独秀于1915年创办的《新青 年》为其最突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 ……是对全部文化遗产彻底的——全 面的抨击,这是整个运动的特点。
袁世凯(左三)穿起祭祀服在北京天坛祭天 (1914.12.23)
思想: 实质: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3、思想
①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②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逐步深入人心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1、政治
⑴国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⑵国内: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复辟帝制破坏共和
北大“三兔”
老兔蔡元培 (1868—1940年)
中兔陈独)
三、高扬科学民主大旗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0世纪初国民之灵魂
镜头一: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专制 思想 仍旧 根深 蒂固
20世纪初国民之灵魂
镜头二: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 华老栓是市镇市民,夫妻辛勤操持着一个小 茶馆,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他的儿子华小栓患有 严重的痨病,他不去求医,却相信别人说的人血 馒头可以治病。于是他千方百计去找人血,他拼 命积攒铜钱,只想着尽快把人血馒头取到手,好 医治他儿子的痨病。至于流血的是谁?为什么被 杀以及人血馒头到底能不能治病?他不用也根本 没有去想过这些问题。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及特点




思想主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