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看美国情景喜剧的幽默翻译
从目的论看美国情景喜剧_六人行_中双关语的幽默翻译

[ 3 ]王晓辉. 目的论视角下的幽默语翻译 [ J ]. 东北大学学 报 , 2006, (6).
[ 4 ]段自力. 翻译目的论介评 [ J ]. 渝州大学学报 , 2000, (2) 1 [ 5 ]金敏 ,熊丽娟. 英语幽默的汉译困难 [ J ]. 湘潭师范学院
Joey: This guy says hello, I wanna kill M yself 译文 :罗斯 :嗨 乔伊 :这家伙向我打招呼时 ,我就想自杀 。 例 5: 原文 : Shelley: Do you want a date Saturday?
Chandler: Yes, p lease. Shelley: Okay. He’s cute, he’s funny, he’s…. Chandler: He’s a he? 译文 :雪莉 :周六想要个约会对象吗 ? 钱德 :当然 ,拜托了 。 雪莉 :他人帅而且风趣 ,他 …. . 钱德 :是个男的 ? 在以上两个例子中 ,译者分别采取了直译和归化的方法 对主人公的玩笑话进行了翻译 ,都不同程度地再现了原文的 幽默效果 。
情景喜剧的幽默一般包括了语言类幽默 、文化类幽默和 语用类幽默 。本文将着重探讨其语言方面双关语及俏皮话 的翻译 。情景喜剧的对白经常使用俏皮话及双关语 ,如何翻
收稿日期 : 2008 - 12 - 22 作者简介 :魏 琳 (1978 - ) ,女 ,硕士 ,泉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目的论下《Mom》幽默语的字幕翻译研究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Total.467 August2019(B)总第467期2019年8月(中)摘要美国情景喜剧《Mom》自引入国内后,深受中国观众喜爱。
但对大多数仍无法脱离翻译字幕观看的中国观众来说,仍然无法直接领会到该剧的幽默笑点。
这一切取决于字幕翻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本文通过目的论理论研究如何翻译美国情景喜剧《Mom》的幽默点,通过归纳和分类各种幽默点,针对每一类幽默点,提出目的论指导下的适用的翻译方法和对比其翻译效果。
关键词幽默语目的论字幕翻译Research on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Humorous Lan原guage in"Mom"under the Skopos Theory//Li Zhi'nan Abstract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American sitcom"Mom", it has been well received by Chinese audiences.But for most Chinese viewers who can't understand it without subtitles,they still can't directly understand the humor of the sitcom.It all de-pends on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adopted by the subtitle translators.Through the Skopos Theory,this paper stud-ies how to translate the humor of the American sitcom"Mom".By summarizing and classifying various humor points,this paper proposes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applicable for every type of hu-mor point under the Skopos Theory and contrasts the translation effects of the methods.Key words humorous language;Skopos Theory;subtitle transla-tion自我国大量引进欧美影视剧后,美国情景喜剧越来越受中国观众欢迎。
从关联理论看美剧中言语幽默的翻译-文档资料

从关联理论看美剧中言语幽默的翻译摘 要: 由于受诸多因素限制,美剧中的言语幽默翻译与传统翻译不同。
本文以《老友记》为例,将美剧中的言语幽 默分为四大类,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四类幽默的翻译方法。
过分析得到结论, 关联理论对言语幽默翻译有很强的解释力, 中译者对目标观众认知环境的补充和完善起着关键性作用, 适当有效的认知环境能够帮助目标观众迅速建立起最佳关联, 到语境效果,从而享受幽默。
、引言关联理论是由 Sperber 和 Wilson 于 1986 年在其著作《关联:交际与认知》 中提出来的。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 过程,明示一推理是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从说话人的角度,交 际是一个明确的示意过程, 即交际时说话人通过做出明示刺激行 为,明确表达自己的意图 ; 然而从听话人的角度,交际又是一个 推理过程,说话人借助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 进行认知推理行为, 从而推断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根据关联原则, 任何一个交际行 为都传递着最佳关联性的假设或期待, 听者试图以最小的认知努 力获得最强的语境效果,以此推导出说话者的交际意图。
关联理论中提到了“语境”这一概念, 关联理论认为, 话语Wilson , 2001),“‘语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一种心理建因为 的“语境”是“用于理解话语的一系列前提”Sperber &构,是听话者关于这个世界的一系列假定和设想”(Sperber & Wilson ,2001)。
“语境”可以称为认知环境,包含许多外部因素,但是着重点在于说话者提供的信息和听话者能否理解该信息的心理可行性。
一个人的认知环境潜在地包含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易被察觉的外在信息,也可能储存在大脑中而看不见。
从这个意义上讲,“语境”是一个非常广的概念,它包括了由人类大脑所创造的几乎所有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外部信息和正在处理的话语,例如对未来科学的设想、宗教信仰、有关轶事趣闻的记忆,等等,这些“语境”都在理解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目的论视角下情景喜剧《米兰达》的幽默翻译研究》范文

《目的论视角下情景喜剧《米兰达》的幽默翻译研究》篇一目的论视角下的《米兰达》幽默翻译研究一、引言作为一种独具魅力的影视作品,情景喜剧在中国的流行与全球文化的融合与翻译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以目的论视角下的情景喜剧《米兰达》为例,对其幽默翻译进行深入研究。
该剧以其独特的剧情和幽默的对话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其成功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对于中国观众的理解和接受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理论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翻译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在情景喜剧的翻译中,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策略对于保持原剧的幽默感和文化特色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视角出发,探讨《米兰达》的幽默翻译策略。
三、《米兰达》的幽默翻译策略1. 文化适应性翻译在《米兰达》的翻译中,为了使中国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译者采用了文化适应性翻译策略。
通过对原剧文化背景的深入理解,译者将原剧中的幽默元素与中国的文化习惯相结合,使得翻译后的对话更具中国特色,从而实现了文化的有效传递。
2. 语义翻译与意译相结合在《米兰达》的幽默翻译中,语义翻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策略被广泛运用。
译者既保留了原剧的语义信息,又通过意译的方式使对话更具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
这种策略的运用使得原剧的幽默效果得以在翻译中得到充分体现。
3. 口语化表达为了更好地传递原剧的幽默感和人物特点,译者采用了口语化表达的翻译方式。
这种表达方式使得对话更加贴近生活,更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从而提高了观众对《米兰达》的接受度。
四、《米兰达》幽默翻译的实例分析以《米兰达》中的一集为例,该集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充满了幽默感。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采用了上述的翻译策略,使得中国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原剧的幽默。
例如,在处理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幽默元素时,译者通过解释和补充的方式,使中国观众能够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含义。
此外,译者在处理人物之间的互动时,通过口语化表达和夸张的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增强了对话的幽默感。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美剧幽默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美剧幽默翻译摘要:幽默是美剧对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字幕翻译中最难处理的部分,而功能翻译论可以为幽默翻译做理论上的指导。
译者在翻译幽默的过程中可根据功能翻译理论,采取各种方法,再现原文的修辞特点、内涵奥妙和幽默的联想。
关键词:绝望主妇幽默翻译功能翻译论幽默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能否看懂并欣赏英语中的幽默是衡量其英语水平的一个标志(孙艺风,2002)。
幽默是每个民族共有的,但不同民族的幽默感差异较大。
幽默往往与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社会观念、政治制度、文化习俗等有密切的关系,在一个民族区域内风靡的幽默,往往鲜明地表达出该民族潜在的愿望、关注及冲突,投射出民族整体的印象。
近年来,美剧受到越来越多中国观众的欢迎,观看配有翻译字幕的美剧,既能使观众欣赏到原汁原味的精彩故事,又能了解不同的异域文化。
因此,字幕翻译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字幕翻译研究受到更广泛的重视。
本文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当下广受欢迎的美剧《绝望主妇》中的翻译实例,对美剧幽默的翻译进行积极的探讨。
1.目的论对幽默翻译的启示幽默翻译是字幕翻译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对译者来说是一种挑战,其难点在于“功能对等”。
幽默的效果在翻译之后是应该被保留下来的,但是在实际的翻译过程当中,由于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要实现在译本中保留原文本中的幽默效果是非常困难的,至少难以同等程度地把幽默效果保留下来。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较之传统翻译理论标准,有创新和突破之处,传统的翻译理论更重视语言的表现形式,而奈达更重视目标语接受者的反应。
好的翻译是目标语与源语间产生最自然和接近的对等语,也就是说,目标语接受者的反应应等值于源语接受者的反应。
因此,功能对等理论一直以来被看做是电影字幕翻译的重要理论依据和衡量标准。
功能对等原则的具体含义是:在翻译中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体(Nida 1998)。
从目的论角度谈美剧《老友记》的字幕翻译策略

从目的论角度谈美剧《老友记》的字幕翻译策略【摘要】目前,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彰显本国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当一国影视剧引入另一个异于本族语国家时,字幕翻译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中国,字幕翻译作为一个新兴领域,仍需更加完善的理论体系予以规范。
本文试从翻译目的论角度,以美剧《老友记》为个例,浅谈英文字幕的翻译策略问题。
【关键词】目的论《老友记》字幕翻译策略一、引言作为一部经典的美国幽默情景喜剧,《老友记》自开播起就备受人们的好评与青睐,多次获得艾美奖提名并获奖。
美国《电视剧》杂志于2007年评出史上100大美剧,本剧荣登榜首。
即使现在,剧中轻松搞笑的情节和经典的人物对白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该剧之所以能在中国广受欢迎且经久不衰,离不开对英文字幕的精彩翻译,它不仅成功译出原剧的幽默搞笑风格,且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剧的风俗文化特征。
影视剧字幕翻译本质上就是使用目的语尽可能的保留原语的特色和效果,同时获得目的语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因此,字幕翻译本身就是对翻译目的论的一种体现。
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由汉斯?弗美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
弗美尔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创立了翻译目的论。
该理论认为翻译活动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实践活动,即译文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
翻译必须遵循“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性法则”以及“忠诚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
翻译活动可以有多个目的,对于译者来说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尽可能使译文能达到交际的作用,在读者和原作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为实现这一目的,译者在尊重原文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使译文适应译入语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意识,以获得本地读者的喜爱和认可。
翻译的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
翻译中到底是采取归化还是异化策略,都取决于翻译的目的。
在目的论下看美国情景剧幽默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在目的论下看美国情景剧幽默翻译的归化与异化西华师范大学/李小静【摘要】本文主要在目的论的视角下,以美国情景剧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在目的论三条准则的指导下,如何使用归化和异化策略最大限度的传达原剧的幽默信息,从而满足观众的需要。
【关键词】目的论 美国情景剧 幽默翻译 归化 异化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普遍使用,中国引入了大量的美国情景剧:《六人行》、《摩登家庭》等。
它们通常以搞笑的剧情和幽默的语言在中国好评如潮,拥有大量的粉丝。
对于美国情景剧的幽默翻译,其目的是让观众能像源观众一样理解并欣赏其中的幽默,因此在其幽默翻译过程中,将源语言的幽默原汁原味最大限度的并有效地呈现出来十分重要。
一、翻译目的论20世纪80年代,德国翻译理论家富迷儿弗米尔创立了目的论。
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
翻译目的论主要遵循三大法则:目的准则,连贯准则和忠实准则。
目的准则是指译者根据交际目的和功能选择翻方法—意译,直译或者介于二者之间,并且译语必须满足受众的需要。
连贯性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能够使接受者理解并在使用译文的交际语境中有意义。
忠实性原则(fidelity rule)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
这相当于其他翻译理论所谓的忠实于原文,但与原文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取决于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
二、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归化与异化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
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那样说话,原作者要想和读者直接对话,译作必须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
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而异化是“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
在翻译上就是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
从“目的论”的角度看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的幽默字幕翻译

字幕翻译在电视节目和网络视频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总结目的论角度下的《老友记》幽默字幕翻译
字幕翻译在电视节目和网络视频中的应用
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老友记》的幽默字幕翻译在推动剧情发展、传播文 化和增强社会反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字幕翻译在电视节目和网络视频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幽默字幕的作用及其 实现方式
1、推动剧情发展
1、推动剧情发展
在《老友记》中,幽默字幕通常是通过对白或旁白的解释、补充和修饰,来 推动剧情发展。这些字幕有时提供额外的背景信息,有时则对人物行为进行解释, 甚至有时还会揭示剧情的伏笔和转折。通过这种方式,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 情节,同时也能感受到更多的情感共鸣。
字幕翻译在电视节目和网络视频 中的应用
字幕翻译在电视节目和网络视频中的应用
在电视节目和网络视频中,字幕翻译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辅助工具。对于《老 友记》这类幽默情景喜剧,字幕翻译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剧情。同时, 网络视频平台也为观众提供了多种语言字幕的选项,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 众需求。
从“目的论”的角度看美国情 景喜剧《老友记》的幽默字幕
翻译
01 引言
03 结论
目录
02
字幕翻译与剧本的结 合
引言
引言
《老友记》作为一部备受喜爱的美国情景喜剧,其幽默风趣的故事情节和人 物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对于广大非英语母语观众来说,理解其中的幽默元素并 不容易。因此,字幕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次演示将从“目的论”的角度,探 讨《老友记》中的幽默字幕翻译。
首先,在准确性方面,有些字幕可能存在歧义或误解的情况,需要翻译者进 行进一步的校对和修正。其次,在简洁性和文化敏感性方面,有些字幕可能过于 复杂或缺乏本地化元素,导致观众难以理解和接受。最后,在同步性方面,尽管 已经很努力地做到这一点,但仍有部分字幕出现口型、节奏和情绪不太匹配的情 况,影响了观众的观剧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目的论看美国情景喜剧的幽默翻译
摘要:情景喜剧作为美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频繁的喜剧冲突和幽默的人物对白深受我国观众的喜爱。
由于其喜剧效果多来自剧中的幽默台词,因此字幕的翻译至关重要。
文章以目的论为翻译原则,分析探讨《燃情克利夫兰》中字幕的幽默翻译策略。
关键词:情景喜剧《燃情克利夫兰》目的论幽默翻译策略
一、引言
情景喜剧在美剧中占有重要地位,剧中鲜明的人物性格加上幽默的对白,使其广受观众的青睐。
《燃情克利夫兰》剧中人物性格鲜明,语言极具特色,不时出现的幽默台词经常让观众捧腹。
目的论对于影视字幕的翻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情景喜剧的翻译亦然。
二、情景喜剧字幕翻译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情景喜剧较一般影视剧而言更注重语言的幽默化倾向,但是也具有一般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
(一)特点
1.瞬时性。
影视剧中字幕转瞬即逝,所以字幕翻译应力求简洁,在信息丢失最小的情况下将人物的会话内容表达出来。
2.空间限制。
“屏幕的大小有限,而字幕一般只占屏幕下方两行,占的空间太多会影响画面,字号的大小及每行的字数也有严格的规定”。
字幕存在的前提是不能对画面的整体视觉效果造成较大的破坏。
3.通俗性。
字幕的瞬时性特点要求字幕翻译必须通俗化,让人一看即懂。
“影视翻译语言的通俗性对译者在词汇的选择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译者应该选择大众化的语言,简单、直白、口语化的语言而切忌华而不实的辞藻”。
(二)存在问题
1.情景喜剧中的幽默效果主要来自剧中的人物对白。
因此,根据功能主义目的论,译者应适当发挥创造性,使目的语观众获得与源语观众相近或相同的幽默效果。
2.由于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如何翻译剧中的文化词汇,同时兼顾字幕翻译的种种限制因素便成为译者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三、《燃情克利夫兰》中的幽默翻译
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由翻译理论家弗米尔提出。
翻译目的论有三大法则,即目的性、连贯性和忠实性法则,其中目的性法则为最高准则。
对于情景喜剧的幽默翻译而言,其目的是吸引观众并力求他们与源语观众一样有效地理解并欣赏其中的幽默。
“中国观众若是听到笑声而觉得对白并不可笑时,这翻译就失败了”。
因此,译者往往以目的论为原则,从译语接受者即观众的角度出发,对字幕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翻译。
《燃情克利夫兰》就是网络字幕翻译工作者共同努力,成功达到译语交际目的的范例之一。
笔者通过对《燃情克利夫兰》中中英字幕的对比分析,以目的论为原则,试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分析总结出本剧中精彩的台词译
文及其常用的翻译策略。
(一)译文引入流行语
例1:americans are such saps.
译文:老美可真够二的。
“sap”有“笨蛋、傻瓜”的意思,但是译者却用了“二”这个近年十分流行的字来翻译,比使用“笨蛋、傻瓜”更胜一筹,幽默效果更佳。
(二)译文根据剧情加以创新增译
有时剧中台词并不十分搞笑,但是在特定情境的烘托之下又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译者通过增译法或减译法进行改良后,往往会达到更好的幽默效果。
例2:victoria:now,remember what elka said.cleveland never gets hit by tornadoes.
elka:well,nice knowing you.
译文:维多利亚:别忘了爱尔卡说过,飓风从未光临过克利夫兰。
爱尔卡:很高兴认识你这个乌鸦嘴。
维多利亚说克利夫兰从没有飓风光临过,结果话音刚落就断电了。
爱尔卡的这句话如果直接译成“很高兴认识你”,则没有诙谐幽默的效果,所以此处译者增译了“你这个乌鸦嘴”,加之当时的场景,观众定然会会心一笑。
(三)译文根据原台词创新意译
例3:victoria: but you have max.
elka:just because i’m chained to the fence,it doesn’t mean i can’t bark at the cars.
译文:维多利亚:可你已经有迈克斯了。
爱尔卡:虽说我已经被套牢了,隔空抛几个媚眼不算有罪吧?
本例情景中,爱尔卡要去葬礼上物色好男人,可是她已经订婚了,所以维多利亚表示不理解,爱尔卡这个“老顽童”就说了这么一句话。
译者的意译版本妙笔生花,很好地达到了台词的幽默效果。
(四)恰当使用注释法
例4:you are the one who went all don rickles on cleveland. 译文:唐·里克斯上身,毒舌乱喷的可是你(唐·里克斯是美国的郭德纲,损人笑话的宗师)。
例4中,对于唐·里克斯的注释过长,影响观众的正常观看,也不符合字幕的瞬时性特点,所以此处注释为“美国版郭德纲”比较合适。
四、结语
情景喜剧字幕翻译的目的是吸引观众并力求使他们与源语观众
一样有效地理解并欣赏其中的幽默。
因此,情景喜剧的字幕翻译者除了具备一般字幕翻译者的作用外,还应有对幽默元素的捕捉和传达能力及深厚的文化娱乐背景,更好地为这一目的服务,翻译出更多、更精彩的字幕。
参考文献:
[1]邓薇,孟庆升.目的论视角下的影视字幕翻译—以情景喜剧
《成长的烦恼》为例[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10.
[2]董海雅.情景喜剧幽默翻译的多元视角[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3]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
[4]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1).
[5]张清宏.翻译目的论与影视字幕翻译[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