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焙烤食品生产技术实验指导讲义

0焙烤食品生产技术实验指导讲义
0焙烤食品生产技术实验指导讲义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

焙烤食品生产技术实验指导讲义

食品加工教研窒编

二○○五年九月

目录

实验一小圆蛋糕的制作 (3)

实验二戚风蛋糕制作 (4)

实验三海绵蛋糕的制作 (5)

实验四裱花蛋糕的制作讲解和实验 (7)

实验五主食面包制作 (11)

实验六土司面包的制作 (13)

实验七花色面包制作 (15)

实验八广式月饼的制作 (21)

实验九苏式月饼制作 (23)

实验十酥性(曲奇)饼干制作 (25)

实验十一韧性饼干制作 (26)

实验十二蛋塔制作 (28)

实验一小圆蛋糕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

了解小圆蛋糕生产的一般过程。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要求

1. 实验进行过程中对每一操作都应作详细记录,如各种原料的使用,成品数量,烘烤温度,时间等等。

2. 掌握烤炉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原料及所用设备器具

原料:鸡蛋、低筋粉、砂糖、蛋糕油、饴糖、泡打粉、添加剂等。

设备器具:小型调粉机、台称、蛋糕烤盘、小排笔、远红外食品烤箱、打蛋搅拌棒、小勺。

每组实验用原料配方:糖500g ;水310-350ml ;面粉700g ;鸡蛋600g ;蛋糕油15-17g ;香兰素1.5g ;泡打粉3.5-4g。

四、操作步骤

1. 打蛋:打蛋后用打蛋机高速搅拌蛋液5-10min,至均匀

2. 加糖:慢慢加入糖和蛋糕油。高速搅拌,3-5min

3. 将筛好的泡打粉、香兰素和面粉一次加入,再加入水,先中速搅打1min,再改为慢速搅打至均匀。

4. 焙烤:生料上小圆蛋糕烤盘,开始上火低,下火高(180-190℃/200-210℃)。依据上色时间,至焙烤后期,选择上火高,下火低(200-210℃/180-190℃),料熟后取出。

五、质量要求

色泽呈淡黄或黄色,均匀,香甜,形状规整。

六、作业

1. 完成实验报告

2. 讨论题

①蛋液的比例较小时对制品有何影响?

②为什么在家面粉时不宜用力搅拌?

③烤箱预热的作用是什么?

实验二、戚风蛋糕制作

一、实验目的

了解戚风蛋糕生产的一般过程。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要求

1. 实验进行过程中对每一操作都应作详细记录,如各种原料的使用,成品数量,烘烤温度,时间等等。

2. 掌握烤炉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原料及所用设备器具

原料:鸡蛋、面粉、砂糖、奶油、饴糖、添加剂等。

设备器具:打蛋机、台称、蛋糕烤盘、小排笔、远红外食品烤箱、小勺等。

四、实验内容

(一)戚风蛋糕配方:

A:细糖150g ;水200g ;沙拉油200g

B:泡打粉10g ;低筋粉425g;香草粉;5g

C:蛋黄325g(1100 g鸡蛋蛋黄)

D:蛋白750g(1100 g鸡蛋蛋白)

E:细糖400g ;盐5g ;塔塔粉10g

(二)工艺过程:

制作:

1. A拌匀,B过筛后加入拌匀,再加入C拌匀

2. D快速打至湿性发泡,加入E,继续打至干性起发;状态:挑起成弯曲鸡尾状。

3. 取1/3蛋白与面糊混合,再加入2/3蛋白中拌匀。

4. 倒入烤盘刮平,入炉以上火180℃,下火150℃烤熟/20-30min。(冷却后可以抹奶油或果浆捲起。)

注意事项:蛋白起发程度要掌握好,打发不足及过度对组织均有影响影响。五、质量要求

成品表面呈宗褐色,质地松软,口味清香,营养丰富。

六、作业

1. 完成实验报告

2. 讨论题

①清蛋糕与油蛋糕在制作工艺中有哪些不同之处?

②蛋黄、蛋白分开打擦有什么好处?

③为什么在制作戚风蛋糕时要添加塔塔粉?

实验三海绵蛋糕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

了解海绵蛋糕生产的一般过程,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要求

1. 实验进行过程中对每一操作都应作详细记录,如各种原料的使用,成品数量,烘烤温度,时间等等。

2. 掌握烤炉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原料及所用设备器具

原料:鸡蛋、低筋粉、砂糖、蛋糕油、饴糖、添加剂等。

设备器具:小型调粉机、台称、蛋糕烤盘、小排笔、远红外食品烤箱、打蛋搅拌棒、小勺。

配方:低筋粉300g ;砂糖300g ;牛奶或者水60-90g(切快的少水,卷起的多水);鸡蛋600g ;植物油60g ;香兰素3g ;蛋糕油30-35g。

四操作步骤

1. 将蛋糕油加热融化备用(加入前融化,否则蛋糕油很容易再凝固)。

2. 鸡蛋高速搅打5分钟以上,改为中速,慢慢加入砂糖,搅打2-3分钟后再改为高速搅打。

3. 将融化过的蛋糕油和牛奶倒入混合。

4. 当体积增加1.5-2倍后,色泽渐渐变白,变浓稠后,将筛好的面粉和香兰素加入(也可以加入其他添加剂以改变风味),此时改为中速搅打,当体积增加3-4倍或当泡沫粘稠得象搅打的鲜奶油,钢丝搅拌器划过留下一条明显痕迹,若停止搅拌该痕迹能保持数秒钟(也可勾起泡沫,泡沫不会很快从手指上流下),此时表明搅打程度已很接近最适点。再搅打几分钟即可。

5. 慢慢加入植物油,慢速搅打几分钟。

6. 将调好的生料倒入模型中,模内垫纸,放进烤箱,上火200℃,下火180℃,15-20分钟。

7. 将蛋糕取出,切块并排放盘内即可。鉴定蛋糕是否成熟的简单方法是用一根细长的竹签或筷子轻插入蛋糕的中心,抽出后看竹签上是否粘有生的面糊。有则表示还没烘熟,应继续烘烤至熟(不粘筷),也可用手指轻压蛋糕表面,如能弹回则表示已烘熟。

五、作业

1. 完成实验报告

2. 讨论题

①海绵类蛋糕的打蛋过程与小园蛋糕和戚风蛋糕的打蛋过程有什么差异?

②比较海绵类蛋糕的组织结构与小园蛋糕和戚风蛋糕不同。

实验四裱花蛋糕的制作讲解和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裱花蛋糕装饰材料的调制原理、方法(鲜奶膏),学习用调制的鲜奶膏进行装饰。

二、实验要求

1. 实验进行过程中对每一操作都应作详细记录,如各种原料的使用,成品数量,膏体的打擦,一般裱花的方法等等。

2. 掌握烤炉和转盘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原料及所用设备器具

(1)蛋糕胚的制备

原料:鸡蛋、低筋粉、砂糖、蛋糕油、饴糖、添加剂等。

设备器具:小型调粉机、台称、蛋糕烤盘、小排笔、远红外食品烤箱、打蛋机、小勺。

配方:低筋粉300g ;砂糖300g ;牛奶或者水60-90g(切快的少水,卷起的多水);鸡蛋600g ;植物油60g ;香兰素3g ;蛋糕油30-35g。

(2)鲜奶膏的制备

原料:植物脂2盒

设备器具:打蛋机、裱花袋、裱花嘴、刀等。

四、操作步骤

1. 将蛋糕油加热融化备用(加入前融化,否则蛋糕油很容易再凝固)。

2. 鸡蛋高速搅打5分钟以上,改为中速,慢慢加入砂糖,搅打2-3分钟后再改为高速搅打。

3. 将融化过的蛋糕油和牛奶倒入混合。

4. 当体积增加1.5-2倍后,色泽渐渐变白,变浓稠后,将筛好的面粉和香兰素加入(也可以加入其他添加剂以改变风味),此时改为中速搅打,当体积增加3-4倍或当泡沫粘稠得象搅打的鲜奶油,钢丝搅拌器划过留下一条明显痕迹,若停止搅拌该痕迹能保持数秒钟(也可勾起泡沫,泡沫不会很快从手指上流下),此时表明搅打程度已很接近最适点。再搅打几分钟即可。

5. 慢慢加入植物油,慢速搅打几分钟。

6. 将调好的生料倒入模型中,模内垫纸,放进烤箱,上火200℃,下火180℃,15-20分钟。

7. 将蛋糕取出,冷却透。

8. 将经过解冻的植物脂倒入打蛋机中用中速搅打,时间10-20min左右。

9. 将冷却后的蛋糕,切成大块,放在裱花转盘上,把打好的适量鲜奶膏涂于蛋糕表层。

10. 在少量的膏体放入少量的红色色素,搅拌均匀,装入已放入裱花嘴的裱花袋中,

进行图案裱花。

五、作业

1. 完成实验报告

2. 讨论题

3. 打鲜奶膏时有什么注意点?

4. 裱花时有什么技巧?

实验五主食面包制作

一、目的与要求

1. 加深理解面包生产的基本原理及其一般过程和方法。

2. 对于主食面包的制作进行探索性试验,观察成品质量。

二、原料及用具

原料:面包粉、酵母、改良剂、人造奶油、鸡蛋、白砂糖、盐、色拉油、奶粉、辅料等。

用具:调粉机、温度计、台称、天平、不锈钢切刀、烤模、醒发箱、烤箱等。三、实验及步骤

(一)基本配方

面包粉5kg ;酵母60g ;盐30g ;奶粉;200g ;黄油300g ;糖900g ;鸡蛋250g ;水.5kg左右。

(二)生产流程

调粉→发酵→成型→醒发→烘烤→冷却→成品检验

(三)操作要点

1. 调粉

取全部的面粉、改良剂、盐、奶粉、鸡蛋等原料投入调粉机中,开动机器,慢速搅拌,慢慢加水,待形成面团时加糖,均匀后加入酵母,至15分钟左右面筋完全析出时加入奶油或油脂,搅拌成面团后待用。

2. 发酵

面团置于32~34℃、相对湿度为80~95%的醒发箱中发酵,面团中心温度不超过32℃。静止发酵1.5~2.5小时,观察发酵成熟即可取出。

3. 整形

发酵好的面团按要求切成每个70g的面坯,用手搓圆,挤压除去面团内的气体,按产品形状制成不同形式,装入涂有一层油脂的烤模中。

4. 醒发

装有生坯的烤模,置于调温调湿箱内,箱内温度为36~38℃,相对湿度为80~90%,醒发时间为45~60分钟,观察生坯发起的最高点略高出烤模上口即醒发成熟,立即取出。

5. 烘烤

取出的生坯应立即置于烤盘上,推入炉温已预热至200℃左右的烘箱内烘烤,至面包烤熟立即取出。烘烤总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注意烘烤温度在180~200℃之间(面火180℃,底火203℃)。

6. 冷却

出炉的面包待稍冷后脱出烤模,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至室温。

五、成品检验

1. 形态

圆面包外型应圆润饱满完整,表面光滑,不硬皮,无裂缝。

2. 色泽

表面呈有光滑性金黄色或棕黄色,四周底部呈黄色,不焦不浅,不发白。

3. 内部组织

面包的断面呈细密均匀的海绵状组织,掰开面包呈现丝状,无大孔洞,富有弹性。

4. 口味

口感松软,并具有产品的特有风味,鲜美可口无酸味。

5. 卫生

表面清洁,内部无杂质

6. 理化指标

酸度:5度以下。

水分:30~40%

六、思考题

1. 制作面包对面粉原料有何要求?为什么?

2. 糖、乳制品、蛋品等辅料对面包质量有何影响?

3. 通过本实验你认为采用哪种发酵方法较适合制作面包?为什么?

实验六土司面包的制作

一、目的与要求

1. 加深理解面包生产的基本原理及其一般过程和方法。

2. 对于土司面包的制作进行探索性试验,观察成品质量。

二、原料及用具

原料:面包粉、酵母、改良剂、人造奶油、鸡蛋、白砂糖、盐、葡萄干、色拉油、奶粉、辅料等。

用具:调粉机、温度计、台称、天平、不锈钢切刀、烤模、醒发箱、烤箱等。三、内容及步骤

(一)基本配方

面包粉5kg ;酵母80g ;盐50g ;奶粉200g ;黄油300g ;糖1000g ;鸡蛋250g ;葡萄干100g ;水2.5kg左右。

(二)生产流程

调粉→发酵→成型→醒发→烘烤→冷却→成品检验

(三)操作要点

1. 将葡萄干放入清水中浸泡20min,待用。

2. 将配料中除黄油、葡萄干的全部原料投入调粉机中搅打至7成,加黄油继续搅打至面团面筋扩展,投入葡萄干慢速搅拌均匀。

3. 将打好的面团放于涂有油的烤盘上,放入32~34℃、相对湿度为80~95%的醒发箱中发酵,90min。

4. 每组分割成180g面团10个,160 g面团3个。

5. 按下图方法进行成型、装盒。

6. 装有生坯的烤模,置于调温调湿箱内,箱内温度为36~38℃,相对湿度为80~90%,醒发时间为45~60min,观察生坯发起的最高点达到烤模上口90%即醒发成熟,立即取出。

7. 取出烤模,推入炉温已预热至180℃左右的烘箱内烘烤,至面包烤熟立即取出。烘烤总时间一般为30~45min,注意烘烤温度在180~200℃之间。

8.冷却

出炉的面包待稍冷后脱出烤模,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至室温。

四、思考题

为什么土司面包的烘烤温度要比小圆面包的烘烤温度低?

实验七花色面包制作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花色面包制作的原理与一般工艺。

2. 了解花色面包成型工艺方法。

二、材料与用具

1. 材料:面包粉5kg、糖1.2kg、酵母80g、黄油300g、面包改良剂50g、水

2.5kg、豆沙馅:适量、鸡蛋4个、食盐50g。

2. 用具:调粉机、温度计、台称、天平、不锈钢切刀、烤模、醒发箱、烤箱等。

三、工艺流程

调粉→发酵→成型→醒发→烘烤→冷却→成品检验

四、操作要点

1. 调粉

取全部的面粉、改良剂、盐、奶粉、鸡蛋等原料投入调粉机中,开动机器,慢速搅拌,慢慢加水,待形成面团时加糖,均匀后加入酵母,至15分钟左右面筋完全析出时加入奶油或油脂,搅拌成面团后待用。

2. 发酵

面团置于32~34℃、相对湿度为80~95%的醒发箱中发酵,面团中心温度不超过32℃。静止发酵1.5~2.5小时,观察发酵成熟即可取出。

3. 整形

发酵好的面团按要求切成每个100g的面坯,用手搓圆,挤压除去面团内的气体,按产品形状制成不同形式,装入涂有一层油脂的烤模中。

4. 醒发

装有生坯的烤模,置于调温调湿箱内,箱内温度为36~38℃,相对湿度为80~90%,醒发时间为45~60分钟,观察生坯发起的最高点略高出烤模上口即醒发成熟,立即取出。

5. 烘烤

取出的生坯应立即置于烤盘上,推入炉温已预热至200℃左右的烘箱内烘烤,至面包烤熟立即取出。烘烤总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注意烘烤温度在180~200℃之间(面火180℃,底火203℃)。

6. 冷却

出炉的面包待稍冷后脱出烤模,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至室温。

五、质量要求

成品呈金黄色,面包表皮平整,内部孔隙均匀,有面包特有的风味,组织松软有弹性。外形美观,达到设计要求。

六、思考题

花色面包制作与主食面包制作的不同之处?

制作双辫子面包的步骤

榄仁辫形面包成型过程

花环面包的成型过程

①将面片卷成长条,用刀沿长条的中轴线一剖为二;②绞成绳形

③首尾相连弯曲成圆环,置烤盘中

制作四条辫子面包的步骤

将面团切成4块搓成条如图将一端连在一起。

条4在左边,条2在右边条4和条2向上翻左边明条1和右边的条3向E翻

重复步骤3、4和5直到完成成品

制作三条辫子面包的步骤

如图切割面团搓成条条3放到条2上

条1放到条3上条2放到1条上条3放到条2上条1搭到条3 上

豆沙卷面包成型示意图

①面片表面涂满豆沙,从两端往中间卷成筒形;

②面包坯倒覆在烤盘中;③成品

双结面包成型示意图

实验八广式月饼的制作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广式月饼制作的一般工艺及关键步骤。

二、原料及用具

原料精粉、油、砂糖、大起子、化学稀等。

用具:模具、烤炉等。

三、内容及步骤

(一)配方

精粉1000g ;砂糖350g ;葡萄糖浆90g ;花生油250g ;碱水15g ;小苏打5g ;熬糖浆用水150ml。

成品刷面用鸡蛋2个;豆沙1000g。

(二)生产流程

配料→熬浆、制馅→和面→包馅→成型→烤制→冷却→包装

(三)操作要点

1. 熬浆应提前一、二天把和皮面的浆熬好。和面时所用糖浆应在42度左右,以防成品出现崩顶等现象。

2. 调制面团将冷却了的糖浆和油放入和面机搅拌,至匀。和好的糖浆半小时后应“油不上浮,浆不沉淀”。再加入面粉搅拌均匀,即成浆皮面团。一般面团和制时间应在30分钟内完成,以防面团“走油”上劲。

3. 制馅将糖、油及面粉、饴糖等放入和面机内擦制至匀,再加入各种果料搅匀即可。馅过硬时可用油或饴糖调节,不宜用水,以防成品馅芯硬化。

4. 包馅、磕制:包馅时将面团制成小面剂,将馅切块,揉成圆柱形,甩手包制,再将生坯放入模子内磕制成形。包馅时面团温度宜在22-28℃,面团应随用随调。

5. 烤制、冷却:将生坯按一定间距码入烤盘,入炉烘烤。炉温为220℃左右,经8-10分钟,即可出炉,再经20-30分钟自然冷却,便可包装。

四、成品检验

形态:扁圆形,花纹清细,不崩项,不拔腰,不凹底。

色泽:表面光润,呈深麦黄色,墙呈乳黄色L火色均匀。

组织:细密松软,不偏皮,不空腔,无杂质。

口味:绵酥可口,具有各种果料香味,无异味。

焙烤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焙烤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焙烤食品工艺学 英文名称:Baking Food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焙烤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食品工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重要专业必修课。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焙烤食品加工工艺学的综合基础理论,了解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开发利用,使学生在学习本书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焙烤食品的加工工艺研究。3.适应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4.学时与学分: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实验18学时,学分3分。 5.先修课程:食品化学、食品原料学、食品加工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添加剂学 6.推荐教材:李里特,江正强,卢山编著,焙烤食品工艺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参考书目:李新华,董海州主编,粮油加工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具有设计性、趣味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8.考核方式:该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总成绩为考试成绩、实验成绩与平时表现(作业、考勤等)之和。成绩评定办法为: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考试成绩×70%。 二、教学内容及能力要求 绪论 了解和掌握焙烤食品加工学的范畴,发展历史与现状,焙烤食品的分类,以及其在我国食品工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章焙烤食品原料学 第一节小麦粉 第二节油脂 第三节乳及乳制品 第四节糖 第五节蛋制品 第六节酵母 第七节疏松剂及面团改良剂 了解和熟练掌握焙烤食品加工常用原料的种类、特性及其在焙烤食品中的作用。 第二章饼干生产工艺 第一节饼干的分类及加工工艺 第二节面团的调制 第三节面团的辊轧与成型 第四节饼干的烘烤与冷却 了解饼干的分类,熟练掌握饼干的加工工艺。 第三章面包生产工艺 第一节概述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教学大纲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0052 学时:96学分:6 适用对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基础化学、食品生物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加工单元操作 考核要求:理论考试与实训考核相结合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顾宗珠主编《焙烤食品加工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8月 主要参考书: (1)朱珠、李丽贤主编《焙烤食品加工技能综合实训》,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11月 (2)季鸿崑《面点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8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食品加工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掌握焙烤食品原料的性质、作用及使用方法;掌握面包、饼干的生产及部分糕点制作的基本原理;了解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基本具备对产品质量的分析能力;了解主要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并具有工艺设计的初步能力和一定的操作技能。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比例达到60%,主要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使学生掌握烘焙食品原料的特性和使用方法,掌握面包、饼干及糕点制作的技术,并能对其产品进行品质分析。 三、课时分配表 章节内容讲课实验总时数 2 2 绪论 10 第一章焙烤食品的原料 10 24 20 第二章4 面包的生产.第三章饼干的生产 4 16 20 22 第四章2 20 糕点的生产10 综合实验 10 8 2 6 考核 72 合计 96 24 四、课程内容

绪论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焙烤食品发展概况,明确焙烤食品的概念、特点,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提高学生对本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教学内容] (一)焙烤食品的发展概况 (二)焙烤食品的概念、特点及范围 (三)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第一章焙烤食品的原料 1.基本内容: 第一节小麦粉及其他常用粉 第二节油脂 第三节糖 第四节水 第五节膨松剂 第六节蛋品 第七节乳品 第八节食盐 第九节果料 第十节食品添加剂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原料的性质,以及在生产中的作用;了解

《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使用) 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 本大纲根据食品工艺学教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编制。 二、实验课程简介 食品工艺学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学完《食品工艺学》理论课程基础上的一门专业实践课。本实验课程包括酸奶、乳饮料、果汁饮料、面包、蛋糕、蛋黄酱等产品的加工实验内容。在实验预习中也鼓励学生按组的形式根据基本工艺和基本配方从原料选择、配方制定、工艺优化、理化指标测定及经济核算几方面独立设计实验。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把所学的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食品微生物、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分析等本专业开设的多门课程进行综合运用,强调创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原料到成品食品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不同加工手段或工艺对食品质量和经济技术指标的影响等。 学生通过加工不同类型的食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性认识加强,即熟悉了各种食品的工艺,也能学习和掌握有关食品加工设备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四、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 教学文件:自编实验讲义 教学形式:学生操作 五、本课程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一)主要设备 1、电炉 2、家用多功能粉碎机 3、培养箱 4、水浴锅 5、天平 6、粉筛 7、不锈钢桶8、和面机9、冰箱10、烤炉11、打蛋器12、秤13、不 锈钢盆14、蛋糕烤模15、烤盘16、高压灭菌锅 (二)低质易耗品 1、试管 2、移液管 3、皮筋 4、保鲜膜 5、一次性塑料杯 6、小碗

(三)实验材料 1、鲜奶 2、水果 3、面粉 4、鸡蛋 5、糖 6、食品添加剂 7、油脂 六、考核办法 根据实验进行过程中学生实验操作情况,给予具体的评分;结合预习报告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确定实验的总成绩。最后在学生的课程实习总成绩中,实验课程成绩占总成绩60%。

《焙烤食品工艺学》课程标准

《焙烤食品工艺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焙烤食品工艺学 课程代码:111104 学时数:64(其中课内实验学时数:34;课程综合实训学时数:0) [ 学分数:4 适用专业:食品加工技术 二、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知识目标 (1)获得必要的焙烤制品基础知识和基本加工技能,理解各类焙烤制品制作原理及概念。 " (2)对主要的焙烤制品的加工原理、生产状况、新产品开发和应用情况有具体的认识,并有获取国内外最新生产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在食品开发和生产中能正确选择配方、合理使用主要的食品原辅料2、课程技能目标 通过实践、实训为主导的教学与操作,使学生了解焙烤制品的原辅材料、工艺配方及基本加工理论和加工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其应用能力水平。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制定具体产品的工艺流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能力。 3、职业能力目标 (1)能根据食品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食品原辅材料 (2)掌握面包、饼干、蛋糕、月饼的生产的基本操作技能。根据不同的面包、饼干、蛋糕的品种选择工艺,根据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制作产品。 (3)能收集国内外有关的资料、信息。 ~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由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顶岗实习3部分组成,其中理论教学28学时,占44%,实践(含实验和实训)36学时,占56%,顶岗实习6个月。

3、顶岗实习部分: 由学校组织或学生自己联系到糕点厂、饼屋实习。 ] 四、学生学习指南 1、本课程最适合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由教师、企业提出要求或任务,学生进行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要树立责任意识,增强团队的合作精神,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 2、根据课程操作性和工程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现场教学方式课时比较多。要求学生对各类焙烤制品要有整体认识。在学习中应处理好难点与重点、概念与应用、标准与灵活的关系,做到认真听,多练习,在操作中解决问题和难点。 3、在学习和操作中,学生要积极思考,经常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增强对技术的运用能力。 4、学生要提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兴趣和热情,学习中要有主动性、创造性,提高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在项目工程实践中除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外,还要锻炼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培养个人的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焙烤食品概述及其加工原辅料

第一节概述 一、焙烤食品的概念 焙烤食品在我国的制作技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是中国食品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饮食业不可缺少的部分主食。 焙烤食品的制作技术性强、艺术性高,其工艺不仅包括原料的整理加工、制坯、制馅、成型、成熟和美化装饰等操作技能,还涉及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营养卫生及食品机械等现代科学知识。焙烤食品的制作工艺是一项多学科的现代应用技术。 焙烤——Bake,Bakery,习惯上称为烘烤、烘焙、烧烤,包括烤、烧、烙等,又有英文音译之意。 焙烤食品——以谷物或谷物粉为基础原料,加上油、糖、蛋、奶等一种或几种辅料,采用焙烤工艺定型和成熟的一大类固态方便食品。在食品工业上主要指各类面包、饼干、月饼、蛋糕糕点、饼类等食品,焙烤食品的门类和花样越来越多,逐渐发展成为方便食品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焙烤食品的特点 焙烤食品分为许多大类,而每一类中又分为数以百计的不同花色品种,它们之间既存在着同一性,又有各自的特性。焙烤制品一般具有下列特点:(1)所有焙烤制品均以谷类(主要是小麦粉)为基础原料; (2)大多数焙烤制品以油、糖、蛋等或其中1-2种作为主要原料; (3)所有焙烤制品的成熟或定型均采用焙烤工艺; (4)大多数焙烤食品都使用化学或生物疏松剂来蓬松制品的结构; (5)焙烤制品是不需经过调理就能直接食用的食品; (6)所有焙烤制品均属固态食品。 三、焙烤食品的分类 焙烤食品已发展成为品种多样、丰富多彩的食品。例如:仅日本横滨的一家食品厂生产面包就有600种之多,故而分类也很复杂。通常有根据原料的配合、制法、制品的特性、产地等各种分类方法。 1.按生产工艺特点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类: (1)面包类包括主食面包、听型面包、硬质面包、软质面包、果子面包等。(2)饼干类有粗饼干、韧性饼干、酥性饼干、甜酥性饼干和发酵饼干等。(3)糕点类包括蛋糕和点心,蛋糕有海绵蛋糕、油脂蛋糕、水果蛋糕和装饰大蛋糕等类型;点心有中式点心和西式点心。 (4)松饼类包括派类、丹麦式松饼、牛角可松和我国的千层油饼等。 2. 按发酵和膨化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类:

焙烤食品加工工艺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 一概述 1焙烤食品的概念与特点 焙烤食品是指以谷物或谷物粉为基础原料,加上油、糖、蛋、奶等一种或几种辅料,采用焙烤工艺定型和成熟的一大类固态方便食品。 焙烤食品分为许多大类,而每一类中又分为数以百计的不同花色品种,它们之间既存在着同一性,又有各自的特性。焙烤制品一般具有下列特点: 1. 所有焙烤制品均以谷类为基础原料。 2. 大多数焙烤制品以油、糖、蛋等或其中1-2种作为主要原料。 3. 所有焙烤制品的成熟或定型均采用焙烤工艺。 4. 焙烤制品是不需经过调理就能直接食用的食品。 5. 所有焙烤制品均属固态食品。 2焙烤食品的分类 焙烤食品已发展成为品种多样、丰富多彩的食品。例如:仅日本横滨的一家食品厂生产 面包就有600种之多,故而分类也很复杂。通常有根据原料的配合、制法、制品的特性、产地等各种分类方法。 按生产工艺特点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类: (1)面包类包括主食面包、听型面包、硬质面包、软质面包、果子面包等。 (2)饼干类有粗饼干、韧性饼干、酥性饼干、甜酥性饼干和发酵饼干等。 (3)糕点类包括蛋糕和点心,蛋糕有海绵蛋糕、油脂蛋糕、水果蛋糕和装饰大蛋糕等类型;点心有中式点心和西式点心。 (4)松饼类包括派类、丹麦式松饼、牛角可松和我国的千层油饼等。 按发酵和膨化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类: (1)用酵母发酵的制品包括面包、苏打饼干、烧卖等。 (2 )用化学方法膨松的制品指蛋糕、炸面包圈、油条、饼干等。总之是利用化学疏松如小苏打、碳酸氢铵等产生二氧化碳使制品膨松。 (3)利用水分气化进行膨化的制品,指天使蛋糕、海绵蛋糕一类不用化学疏松剂的制品。 二焙烤食品的原辅料及其加工特性 I面粉 面粉是焙烤食品的主要原料,面粉的性质是决定焙烤食品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 要从事焙烤食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必须对面粉的性质进行全面的了解。 一面粉的化学成分 1.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面粉中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约占面粉质量的,75%。面粉中的碳水化合 物主要包括淀粉、低分子糖和少量的糊精。 面粉中的淀粉是以淀粉粒的形式存在。淀粉粒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构成,直链淀粉约 占1/4,支链淀粉约占3 / 4。直链淀粉易溶于热水中,形成的胶体黏性较小,而且不易凝固;支链淀粉溶于热水中形成黏稠的溶液。 除了淀粉之外,面粉中的碳水化合物还包括少量的游离糖、戊聚糖和纤维素。面粉中纤 维素含量很少,仅有 0.1 %?0.2 %,面粉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纤维素有利于胃肠的蠕动,能促进对其他营养成分的吸收,并将体内的有毒物质带出体外。 2. 蛋白质 面粉中蛋白质的含量是产品质量的基础,必须有足够的蛋白质含量才能保证各种焙烤食 品的制作质量。面粉中蛋白质的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不同的蛋白质量可用于生产不同的 焙烤食品。面粉中蛋白质的质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面筋蛋白占面粉总蛋白的比例,比例越高,形成的面团黏弹性越好。二是面筋蛋白中,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的相对含量,两者比例合适,

食品工艺学实验

食品工艺学实验 实验一糖水桔子罐头的制作 1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加深理解水果类酸性食品的罐藏原理,同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通过实验认识各种不同的去囊衣方法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通过实验观察糖液浓度对成品固形物重量及制品形态的影响,同时观察杀菌时间长短不同与罐头品质的关系。 2 实验仪器设备及原辅材料 2.1 实验仪器设备 不锈钢盘及锅、夹层锅、酸碱处理池、排气箱、封罐机、高压杀菌锅、空气压缩机、电锅炉、阿贝折光仪、电子秤、四旋盖玻璃瓶 2.2 原辅材料 桔子、白砂糖、盐酸、氢氧化钠、羧甲基纤维素(CMC) 3 实验内容与步骤 3.1 基本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原料验收→选果分级→热烫→去皮、去络分瓣→去囊衣→漂洗→整理→配汤装罐→ 排气、密封→杀菌→冷却成品 原料要求:要求桔子形态完整,色泽均一,成熟度在8~9成左右,桔子无畸形无虫斑,不腐烂。 选果分级:按果实横径每隔10mm分成一级 热烫:95℃—100℃水中浸烫25—45s 去皮、去络分瓣:趁热剥去橘皮、橘络,并按大小瓣分放 去囊衣:分全去囊衣及半去囊衣两种,采用酸碱处理法。全去囊衣用0.15~0.2%HCL溶液常温浸泡40—50分钟,再用0.05%的NaOH30℃—58℃浸泡5分钟以后以清水漂洗2小时。全去囊衣用0.09%—0.12%HCL溶液常温浸泡20分钟,再用0.07%~0.09%NaOH 45℃浸泡5分钟以后以清水漂洗30分钟。 整理:全去囊衣:橘片装于带水盒中逐瓣去除残余囊衣、橘络及橘核,并洗涤一次。半去囊衣:橘片用弧形剪心刀去心并去核,按片形分大中小径灯光检核后以流动水洗涤一次。 配汤罐装:四旋盖玻璃瓶净重260克,加桔子160克,加糖水190克;汤汁配比:糖水浓度30%,将水煮沸后加白砂糖过滤,温度不低于75℃。 排气密封:热排气采用罐中心温度65—75℃(全),30—70℃,真空排气对真空度控制在300—400毫米汞柱,封罐后检查封罐质量。 杀菌:采用5—14~15min/100℃(水)冷却。 3.2 去囊衣实验要求: (1)取适量原料按上述工艺流程,加工至去皮这一步,采用酸法去囊衣,以10%的HCL 溶液80℃浸泡40~50min后取出漂洗再转入碳酸钠溶液中和再漂洗后作至成品。 (2)取适量原料按上述工艺流程,加工至去皮这一步,采用家碱法去囊衣,以1%的NaOH之沸腾液中放入橘片浸泡30—40s,至橘瓣凹入部变为白色取出放入流动水漂洗,可先用1%柠檬酸中和,而后以原流程做制成成品。 (3)取适量原料按上述工艺流程加工,但工艺参数用下面所述: ①0.2%HCL45℃溶液浸泡10分钟再用0.14%NaOH45℃处理3min。 ②0.09%—0.12%HCL溶液45℃浸泡20分钟再用0.07%—0.09%NaOH45℃浸泡5min 以上基本工艺流程及(1)(2)(3)分别作成全去及半去囊衣,每种至少三罐,标上记号。

食品工艺学课程标准.

《食品工艺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食品工艺学是一门运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机械学和食品工程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研究食品资源利用、生产和贮运的种种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实现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种类繁多、食用方便的食品的一门学科。 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可归纳为: (1)研究充分利用现有食品资源和开辟食品资源的途径。 (2)探索食品生产、贮运和分配过程中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控制途径。(3)改善食品包装,提高食品保藏质量,以便于输送、贮藏和使用。(4)创造新型、方便和特需食品。 (5)以提高食品质量和劳动生产成本为目标,科学地研究合理的食品生产组织、先进的生产方法及其合理的生产工艺。 (6)研究食品工厂的综合利用问题。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工厂生产的设备操作原理和生产工艺,以达到食品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化培养目标,从而使专业学生进入社会后能为食品生产和管理、产品贮运和营销以及新产品开发等环节服务,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 该课程的学习必须在完成前期课程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微生物、生物化学等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并为后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奠定基础。对本专业学生将来从事食品行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目标 通过《食品工艺学》这门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技能的培养,学生应知道该课程在食品工程专业中的性质、地位、价值、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理解该课程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掌握食品工厂生产的设备操作原理和主要产品的制作技术;学会运用本课程中的基本原理去进行生产管理和新产品开发,并更好地理解现代食品工厂是怎样通过食品工艺原理对各类食品进行合理加工的,为设计符合现代食品生产工艺要求的工厂打好专业基础。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课程标准另行编排。 (一)食品罐藏工艺总理论学时15,总实验学时10

食品毒理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技术 (2013年5月15日) 1.实验目的和要求 毒理学研究需要用实验动物来进行各种实验,通过对动物的实验观察和分析来研究毒作用,获得毒物的毒性、剂量—反应关系、毒作用机制等方面的资料,因此动物实验是毒理学研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 通过本次学习毒理学实验中有关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掌握实验动物的选择、动物抓取等技术。 2.实验原理 做毒理学实验,首先要了解实验动物选择的要求、实验样品的采集方法等。3.实验仪器设备: 小鼠若干,手套,苦味酸酒精饱和液,0.5%中性红或品红溶液,棉签,解剖剪刀10把,感应量为0.1g的天平一台。 4.实验内容步骤: (一)健康动物的选择 无论选择哪种种属品系的动物进行实验,均要求选择健康的实验动物。健康动物检查时要求达到:外观体形丰满,被毛浓密有光泽、紧贴体表,眼睛明亮,行动迅速,反应灵活,食欲及营养状况良好。选择时重点检查以下几项:l.眼睛明亮,瞳孔双侧等圆,无分泌物。 2.耳耳道无分泌物溢出,耳壳无脓疮。 3.鼻无喷嚏,无浆性粘液分泌物。 4.皮肤无创伤、无脓疮、疥癣、湿疹。 5.颈部要求颈项端正,如有歪斜提示可能存在内耳疾患,不应选作实验动物。 6.消化道无呕吐、腹泻,粪便成形,肛门附近被毛洁净。 7.神经系统无震颤、麻痹。若动物(大鼠、小鼠)出现圆圈动作或提尾倒置呈圆圈摆动,应放弃该动物。 8.四肢及尾四肢、趾及尾无红肿及溃疡。 (二)实验动物的性别鉴定

小鼠主要依据肛门与生殖孔间的距离区分,间距大者为雄鼠,小者为雌性。成年雄鼠卧位可见睾丸,雌性在腹部可见乳头。 (三)抓取方法 正确地抓取固定动物,是为了在不损害动物健康、不影响观察指标、并防止被动物咬伤的前提下,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小鼠的抓取方法先用右手抓取鼠尾提起,置于鼠笼或实验台上向后拉,在其向前爬行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的两耳和颈部皮肤,将鼠体置于左手心中,把后肢拉直,以无名指按住鼠尾,小指按住后腿即可。 (四)编号、标记方法 1、称重鼠称的感应量在0.1g以下。o 2、标记方法 染色法:采用染料(苦味酸酒精饱和液)涂擦动物皮毛标记的方法进行编号。用毛笔或棉签蘸取染料涂于动物的不同部位,以苦味酸黄色斑点染料标记来表示不同号码。一般习惯涂在左前腿为1,左腰部为2,左后腿为3,头部为4,背部为5,尾基部为6,右前腿为7,右腰部为8,右后腿为9。如果动物编号超过10,需要10~100号码时,可采用在上述动物的不同部位,再涂染另一种涂料斑点,即表示相应的十位数,即左前腿为10,左腰部为20,以此类推。 5.注意事项: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以免被小鼠咬伤,防止小鼠丢失。同时要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食品工艺学实验讲义2015刘凤茹

《食品工艺学实验》实验指导书

合肥工业大学化工与食品加工系 2015年11月

实验目录 实验一食用胶凝胶条件对果冻品质的影响实验二牛肉干的加工 实验三原料乳的分析与检验 实验四糖水梨罐头制作 实验五蛋糕的制作及质量检验 实验六酥性饼干的制作与质量检验 实验七内酯豆腐的制作

实验一食用胶凝胶条件对果冻品质的影响 一、目的与要求 本实验综合了果汁的制作、调配与浓缩;食用胶的凝胶形成机理;果冻的感官评价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果冻的一般加工工艺和操作技能;了解食用胶的凝胶作用;掌握不同凝胶条件对果冻品质的影响。 二、制作原理 水果经洗涤、破碎、加热软化、榨汁后,利用天然增稠剂的凝胶性形成果冻凝胶。 卡拉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由半乳糖及脱水半乳糖组成的多糖类硫酸酯的钙、钠、铵盐。用蔗糖水溶液浸湿,易分散于水中,在加热至沸时融化成溶胶,放冷后则形成凝胶。 三、实验器具与材料 仪器与工具:手持糖量计、pH计、电子天平、台秤、水浴锅、砧板、刀、烧杯、玻棒、纱布、80目不锈钢滤网等。 材料:市售新鲜水果、白砂糖、柠檬酸、卡拉胶等。 四、实验主要内容 1. 果汁的制作 清洗:摘除蒂、柄,充分清洗干净。 破碎:将果实切成碎片,称重并测定果实的糖度。 加热软化:原料放入大烧杯,按果实重量添加0.2%的柠檬酸,然后置于水浴锅中,在80℃下加热15~20 min。 榨汁过滤:用滤布将果汁滤出,将滤渣加入适量水再次加热、过滤,滤液合并。 2. 果冻凝胶

测定滤液的pH值,将滤液煮沸待用; 添加卡拉胶:卡拉胶与白砂糖(果汁量的15~20%)在固态下混合,以防止在溶解时结团。卡拉胶的添加量:建议从果汁量的0.5%~1.2%之间取三个值进行试验。 将混合物料投入等量冷水中,浸泡5~10min,使卡拉胶充分吸水均匀分散,再边搅拌边加热至沸腾,并保持沸腾状态5-10min,除去表面的泡沫; 趁热用80目不锈钢网过滤,以除去杂质并加入经煮沸的果汁(可加0.02%KCL),搅拌均匀; 罐装后进行巴氏杀菌,条件为85-90℃热水浸泡15min,杀菌之后,尽快降至40℃左右即为成品。 五、实验记录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焙烤食品工艺学作业题

化学化工学院食品111 19xx 焙烤食品工艺学作业题: 1.什么叫面筋,它是怎样形成的?面筋含量的多少和性能对不同焙烤食品的品质有什么影响(针对面包、饼干分别阐述)。 面筋就是面粉中的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吸水膨胀后形成的浅灰色柔软的胶状物。 面筋的形成: 将小麦面粉加水调和成面团,面团在水中搓洗时,淀粉、可溶性蛋白质、灰分等成分渐渐离开面团而悬浮或溶解于水中,将调制好的面团用水冲洗,洗去淀粉及水溶性的成分后,剩下的具有粘性、弹性和延伸性的软胶状物质就是湿面筋。 制作面包要求选用含面筋高、弹性和延伸性都好的面粉。高筋面粉因蛋白质含量高、伸展性佳,使得面团在发酵过程中,气体的保存性好,使得面包体积好同时也因高筋面粉中蛋白质含量高,使得面包经焙烤后表皮具有良好的色泽;面筋含量高的面团,所做出的面包韧性大,表皮结构好,面包组织好,内部颜色洁白、有丝状光泽,且面包具有麦香味,口感较佳。而用低筋面粉做出来的面包因蛋白质含量低且性质软,使得面包体积小,表皮色泽不佳,表皮薄、软且凹凸不平,易形成鱼鳞般;低筋面粉伸展性与弹性不佳,造成面包组织粗糙颗粒分布不均匀,口感不好,不但不具香味,而且无弹性、黏牙。 制作饼干则要求弹性、韧性、延伸性都不高,但可塑性良好的面粉,一般选用低筋面粉。 (1)韧性饼干一般采用中筋小麦粉制作,其面筋弹性中等,延伸性好,面筋含量较低,可使得制作出来的韧性饼干表面较光洁,香味淡雅,口感较硬且松脆,饼干的横断面层次较清晰; (2)酥性饼干在生产时的面团是半软性面团,面团弹性小塑性较大,饼干块形厚实而表面无针孔,形态不收缩变形,口感酥松;

(3)苏打饼干选用小麦粉的湿面筋含量高或中等,面筋为宜,弹性强或适中,由于含糖量较少,呈乳白色略带微黄色泽,口感松脆; (4)半发酵饼干既有发酵饼干的性质,又有韧性饼干的脆性特点,选用饼干专用小麦粉或优质精制小麦粉,弹性中等,延伸性25-28cm,如果面筋筋力过强,易造成饼干僵硬,易变形;面筋筋力过小,面团发酵时持气能力较差,成型时易断片,产品易破碎,所以要恰到好处。 2.什么是糖的反水化作用?对面筋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糖的反水化作用: 高浓度的糖液具有很高的渗透压和很强的吸水能力,在和面过程中,由于糖的吸湿性,它不仅吸收蛋白质胶粒之间的游离水,还会造成胶粒外部浓度增加,使胶粒内部的水分产生反渗透作用,从而降低蛋白质胶粒的吸水性,阻止蛋白质水化形成面筋,这就是糖的反水化作用。 糖的反水化作用对面筋的形成的影响: 在酥性饼干盒糕点制作时使用大量的糖,利用糖的反水化作用使得蛋白质胶粒外部浓度增加,胶粒内部的水分产生反渗透作用,降低了蛋白质胶粒的吸水性,从而限制面筋的发展,以降低面团的弹性,增加可塑性,保证产品的疏松度,防止产品变形。在面包面团的调制中,大量的糖同样也会妨碍面筋的形成,降低面团的弹性,同时还会降低面团吸水量。 3.油脂在焙烤食品中的作用有哪些? 油脂在焙烤食品中的作用: (1)起酥作用: 油脂用于焙烤中使产品酥松柔软或产生层次,结构脆弱易碎,因而松软可口,咀嚼方便,入口易化。 (2)充气功能: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 一、名词解释 1、焙烤食品:指用面粉及各种粮食及其半成品与多种辅料相调配,或者经过发酵,或者直接用高温烘焙,或者用油炸而成的一系列香脆可口的食品。 2、弹性:指湿面筋被压缩或拉伸后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 3、可塑性:指湿面筋被压缩或拉伸后不能恢复状态的能力。 4、韧性:指面筋被拉伸时所表现的抵抗力。 5、面粉的吸水量:是调制一定稠度和粘度的面团所需的水量,以面粉质量的百分率表示。 6、面粉熟化:新磨制的面粉经过一段时间后其焙烤性能有所改善,缺点得到一定程度的克服,这种现象就叫做面粉熟化。 7、果葡糖浆:由淀粉经酶法糊化水解成葡萄糖在异构酶作用下部分形成果糖的糖浆,甜度较高。 8、氢化油:是将氢原子加到动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的不饱和键上,生成饱和度和熔点较高的固体油脂,提高了稳定性改变了原来的性质,又称硬化油。 9、起酥油:指精炼的动植物油脂氢化油或这些油脂的经混合、冷却、塑化而加工出来的具有可塑性、乳化性等加工性能的固态或流动性能的油脂产品。 10、人造奶油:是以氢化油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牛乳或乳制品、色素、香料、乳化剂、防腐剂、抗氧剂、食盐和维生素经混合、乳化等工序而制成的。 11、油脂的充气性能:油脂在空气中经高速搅拌起泡时,空气呈细小气泡被油脂吸入,这种性质成为油脂的充气性能。 12、甜炼乳:在原料牛乳中加入15%—16%的蔗糖,然后将其水分加热蒸发浓缩至原体积的40%. 13、淡炼乳:不加糖浓缩至原体积的50%。 14、干酪:是用牛乳酶将原料乳凝聚再加凝块进行加工成形和发酵而制成的一种乳制品。 15、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引起的褐变反应成为美拉德反应。 16、蛋粉:将鲜蛋去壳后经喷雾高温干燥制成的。 17、冰蛋:冰蛋是将鲜蛋去壳后,将蛋液搅拌均匀,放在盘模中经低温冻结而成。 18、面团改良剂:是一类化学物质,用在焙烤食品中改善面团性质加工性能和产品质量的物质。 19、氧化剂:可提高面筋力、弹力、韧性和持气性,可使产品体积增大的物质是氧化剂。 20、还原剂:是指能够调节面筋胀润度,使面团具有良好可塑性和延伸性的一类化学合成物质。 21、增稠稳定剂:是改善或稳定食品的物理性质或组织状态的添加剂。 22、乳化剂:是指一种多功能的表面活性剂,具有多种功能也被称为面团改良剂、保鲜剂、抗老化剂、柔软剂和发泡剂。 23、老化现象:谷物类食品,如面包、馒头、米饭放臵几天后由软变硬组织松散、破碎、粗糙、弹性和风味消失。 24、膨松剂:焙烤食品中能使制品膨松的物质称为膨松剂亦或疏松剂。 25、赋香剂:用以改善或增强香气和香味的香料和香精被称为赋香剂或加香剂。 26、香精:是由数种或数十种香料经稀释剂调和而成的复合香料。 27、淀粉糊化:将淀粉在水中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淀粉粒开始吸收水分而膨胀,温度继续上升,淀粉颗粒继续膨胀,可以达原体积的几倍到几十倍,最后淀粉粒破裂,形成均匀的糊状溶液,这种现象就是淀粉糊化。

焙烤食品生产技术—饼干生产工艺

第四章饼干生产工艺 【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饼干的分类;掌握韧性饼干的加工工艺及操作要点;了解其他饼干的加工工艺。 【重点】饼干的成型;韧性饼干面团的调制;酥性饼干面团的调制。 【难点】不同种类的饼干面团的调制。 【教学内容】 饼干是以小麦粉(或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加入(或不加入)糖、油及其他辅料,经调粉、成型、烘烤制成的水分低于6.5%的松脆食品。 饼干口感酥松,水分含量少,体积轻,块形完整,易于保藏,便于包装和携带,食用方便。 第一节饼干的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饼干通用技术条件》(QB1253-91),饼干可分为如下几类: 第二节韧性饼干生产工艺 韧性饼干在国际上被称为硬质饼干,一般采用中筋小麦粉制作,而面团中油脂与砂糖的比率较低,为使面筋充分形成,需要较长时间调粉,以形成韧性极强的面团。这种饼干表面较光洁,花纹呈平面凹纹型,通常带有针孔。 一、韧性饼干的配方 韧性饼干配方中油、糖比一般为1:2.5 左右,油、?糖与小麦粉之比为1:2.5 左右。 表4-1 几种韧性饼干的配方 原料基本配方普通韧性牛奶饼干动物饼干钙质饼干 小麦面粉/kg 94 94 94 94 94 淀粉/kg 6 6 6 6 6

1、小麦面粉、淀粉 过筛:控制粒度,使面粉中混入一定量的空气,有利于饼干的酥松。 磁选:除去金属杂质。 根据季节的不同,对面粉的温度应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调节。 2、糖、油 一般用糖粉或将砂糖溶化为糖浆,过滤后使用。 普通液体植物油脂、猪油等可以直接使用;奶油、人造奶油、椰子油等油脂在低温时硬度较高,可以用搅拌机搅拌使其软化或放在暖气管旁加热软化。 3、磷脂 磷脂是一种很理想的食用天然乳化剂,配比量一般为油脂用量的5%~15%,用量过多会使制品产生异味。 4、疏松剂 韧性饼干生产中一般都采用混合疏松剂(小苏打和碳酸氢铵两者配合),总配比量约为面粉的1%。 5、风味料 乳品和食盐等作为风味料,能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改善口感,可以适量配入。有些产品还可以加入鸡蛋等辅料作为风味料。 6、香料 在饼干生产中都采用耐高温的香精油,如香蕉、桔子、菠萝、椰子等香精油,香料的用量应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

焙烤食品工艺学

绪论 烘烤食品——以小麦等谷物粉料为基本原料,通过发酵,高温焙烤过程而熟化的一大类食品叫烘烤食品。 焙烤食品的历史:国外最早在古埃及,国内:三国,北魏,元代,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饼法》 第一章(重点) 小麦分类:按生长条件1.冬小麦(温带)2.春小麦(寒带) 白色(硬质粒,软质粒)红色(硬,软质粒),混合色(硬,软质粒) 硬质粒与软质粒区别: 硬质粒又叫角质粒,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品质好,筋力强,细胞排列整齐有序。 软质粒又叫粉质粒,筋力弱,排列无序。 为什么面粉中的水分不能太高? 小麦籽粒的形态特征 皮层:9%,主要是纤维素 糊粉层:3-4%,主成分色素和蛋白质 胚乳淀粉层:80-86%,薄壁细胞组成,主要成分是淀粉和蛋白质 籽粒 胚(胚芽):脂肪,维生素,蛋白质 物理与化学性质:千粒重,容积重都是越大,小麦越好。(看期中试卷) 小麦的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 小麦粉的化学性质:1. 淀粉(支链多于直链) 2. 蛋白质:a.面筋蛋白: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 b. 非面筋蛋白:球蛋白和麦白蛋白 面筋蛋白:不溶于水,可形成面筋,麦胶蛋白:伸展性、粘性好,但无弹性 麦谷蛋白:弹性好,但无延展性 3. 脂质:胚芽,糊粉层,2-4%,不饱和脂肪酸,加工时要除去 面筋定义:面团在水中搓洗时,淀粉、可溶性蛋白质、灰分等成分渐渐离开面团而悬浮于水中,最后剩下一块具有粘性、弹性和延伸性的柔软性的胶状物就是面筋。 可将面筋分为以下三类:(重点) 优良面筋:弹性好,延伸性大或适中; 中等面筋:弹性好,延伸性小,或弹性中等,延伸性适中; 劣质面筋:弹性小,韧性差,由于自身重力而自然延伸和断裂,还会完全没有弹性,或冲洗面筋时不黏结而冲散。 简答:形成面筋的蛋白是哪两种?各自有何特性?如果麦胶蛋白或麦谷蛋白太多,各自会导致什么后果?(重点) 答:面筋蛋白: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 麦胶蛋白:伸展性、粘性好,但无弹性 麦谷蛋白:弹性好,但无延展性 面粉内所含蛋白质越高,制作出的面包体积越大,反之越小。 如果麦谷蛋白过多,势必造成面团弹性、韧性太强,无法膨胀,导致产品体积小,或因面团韧性和持气性太强,面团内气压大而造成产品表面开裂现象。 如果麦胶蛋白含量过多,则造成面团太软弱,面筋网络结构不牢固,持气性差,面团过度膨胀,导致产品出现顶部坍塌、变形等不良结果。

焙烤食品工艺学简答题

简答题 1.焙烤制品的特点: (1)凡是焙烤食品都是以谷物为基本原料; (2)凡是焙烤食品都以油、糖、蛋或其中1-2种为基本辅料;(3)凡是焙烤食品的成熟或定型工艺都采用焙烤工艺;(4)凡是焙烤食品是不经调理就可直接食用;(5)凡是焙烤食品的状态为固态。 2.面筋的物理特性: 面筋的物理特性包括弹性、韧性、延伸性、可塑性四方面:(1)弹性是指面团被拉伸和压缩时能够恢复其原有状态的性质。(2)韧性是指阻止面团拉伸或压缩的力。 (3)延伸性是指面团被拉长到一定程度而不断裂的性质 (4)可塑性指面团被拉伸和压缩后不能够恢复其原有状态的性质 3.糖在焙烤制品中的作用⑴增加制品的甜味⑵是酵母的能源 ⑶增加制品的表面颜色⑷增加制品的风味⑸增加制品的营养⑹调整面团的胀润度 ⑺抗氧化作用⑻抑制细菌增殖 4.油在焙烤制品中的作用:(1)油脂的可塑性(2)油脂的溶合性(3)油脂的起酥性(4)油脂的风味和营养(5)调整面团的胀润作用 5.乳制品在焙烤制品中的作(1)增加制品的风味及滋味(2)增加制品的营养(3)有利于发酵(4)增加外表颜色 (5)改善面团的加工性能 6.疏松剂的作用 (1)使制品易于咀嚼(2)增加美味(3)有利于消化 7.面包能成为人们主食的特点有哪些(1)营养价值高(2)消化吸收率好(3)耐储存(4)食用方便 (5)适合大批量生产8.面团调制的目的 (1)使各种原料充分分散和混合均匀(2)加速面粉吸水而形成面筋(3)促进面筋网络的形成(4)拌入空气有利于发酵 9.面包面团发酵适度的判断方法有哪些 (1)手撕法用手撕开面团看内部的状态内部程丝瓜瓤子状时为发酵适度,丝状不明显为发酵不足,丝状发粘为发酵过度 (2)手插法用手指插入面团迅速抽出,看留下孔洞的变化,如立即回弹则发酵不足,如无大变化则发酵适度,如孔洞继续下限则发酵过度 (3)手拍法用手拍打面团当感觉含气丰富时为发酵适度,感觉弹性很大则发酵不足,感觉发粘则发酵过度 (4)观察法当面团体积升到最高点刚刚下落为发酵最佳 10.面包醒发适度的判断方法 (1)观察体积法当醒发后的面包坯的体积达到成品面包体积80%,有些特殊制法还要达到95%,为醒发适度;(2)观察膨胀倍数法当醒发后的面包坯的体积达到醒发前3-4倍为醒发适度 (3)观察透明度和手感法面团由不透明的发硬,逐渐随膨胀,面团变得柔软,由于气泡膜的胀大和变薄有半透明的感觉,用手指轻摸有轻柔感为醒发适度 2.简述韧性饼干面团的调制过程。 (1)韧性面团的要求韧性面团韧性面团要求具有较强的延伸性,适度的弹性柔软而光滑,并且要求有一定程度.可塑性,成品饼干有一定的账发率

焙烤食品的发展史与发展趋势

《焙烤食品工艺学》课程论文 焙烤食品的发展史与发展趋势 学生姓名:左智勇 学号:20094061306 任课教师:刘远洋 所在学院:食品学院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各项得分 格式、内 摘要、关键词 有否自己观点趋势与发展文献格式数量可读性容 成绩:

焙烤食品的发展史与发展趋势 摘要:焙烤食品是以面粉、蔗糖、油脂为主要原料,经过焙烤工艺制作的一类方便食品。焙 烤食品从广义上讲,泛指用面粉及各种粮食及其半成品与多种辅料相调配,经过发酵或直接用高温焙烤、油炸作为熟制方法的一系列食品,如饼干、面包、蛋糕、糕点、月饼、方便面、膨化食品等。焙烤食品从狭义上讲,多数焙烤食品亦属于西式糕点,如饼干、面包、蛋糕、小西点等。本文先从烘焙食品行业的发展史入手,接着揭示这一行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焙烤食品、发展史、发展趋势、全谷物、功能性 一、焙烤食品发展史简介 焙烤食品的种类繁多,主要有月饼、面包、饼干、蛋糕、及糕点等。世界上每个国家都以多种方式生产各式各样的焙烤制品。我国和古埃及是最早使用和生产焙烤食品的国家。在古埃及的坟墓中以及古罗马的庞贝古迹中都曾发现木乃伊化的酵母发面面包。《圣经》中记载了有关食用发面的和不发面的面包的法律,说明希伯来人已懂得发面技术。中国发面技术的历史也较早。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饼法》中记载了以小麦粉(酵或不酵)、油脂、蜜、乳等原料制成的“髓饼”。元代天历三年(1330)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中就详细记载了用酵面和碱发面的蒸饼方法。这是利用野生微生物产酸产气发面的方法。 1.月饼 月饼,原本是祭月时供品的一种,以后成为民间互相馈赠的礼品。《西湖游览志》称:“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东坡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来赞誉月饼。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月饼配料讲究,皮薄馅多,美味可口,花色繁多,不易破碎,便地携带,也易于保藏,因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食品生物技术专业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一、前言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焙烤食品加工技术 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3.课程编码: 4.学时:90学时 5.适用专业:食品生物技术类 (二)课程性质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是食品生物技术类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主要讲述面包、饼干、蛋糕以及各类糕点等焙烤食品的加工原理及加工技术,属于粮油食品深加工范畴之一。本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焙烤食品加工技术人才,为打造合格的焙烤工高级技师做好预备和基础学习,课程学习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要求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机械设备知识、生化知识和食品分析知识,体现了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设置的依据 通过对食品生物技术行业的广泛调研,根据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性质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设置本课程及本课程相关内容。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第一,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第三,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第四,着眼于未来,注重能力培养; 第五,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六,强调国际意识的培训。 3.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 课程目标按照2012级食品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针对该专业的就业需求,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之上编写的。

4.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 课程目标通过完成项目的形式进行,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理论辅助实践。课时安排上要求重实践、轻理论,把过程学习贯穿到整个目标的实现中,整体理念是重过程考核、轻最终考核。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主要的焙烤食品加工原理和加工技术,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 ②掌握各种焙烤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具有对产品进行感官鉴定检测的技术能力和产品品保能力,有较强的操作技能; ③具有编写产品生产方案和利用产品方案指导生产的能力; ④具有使用焙烤食品机械、仪器和维护设备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各种原辅材料加工特性的基本知识,包括原辅料的理化性质、原辅材料的品质检验和预处理、原辅料的贮藏、原辅料的使用方法等。 ②掌握各种焙烤食品加工原理、工艺流程,包括面包、饼干、蛋糕等焙烤食品的生产方案设计、各种焙烤食品的品质保证体系的建设。 ③掌握各种焙烤食品设备的机械原理和运转维护的基本知识。 ④掌握焙烤食品工厂的设计和建设的相关知识。 ⑤掌握焙烤食品资料阅读和检索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 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掌握原辅材料使用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各种焙烤食品加工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具有评价和鉴定各种焙烤食品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具有分析和处理焙烤食品质量问题的能力;具有对焙烤食品加工行业软硬件的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3.素质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焙烤食品

焙烤食品生产技术—面包的生产工艺

第三章面包的生产工艺(习题) 一、填空 1.面包配方中的基本原料是、和,辅助材料有油脂、砂糖、蛋品、乳品、食盐等。 2.当面粉面筋含量较高而且筋力较强时,酵母用量应适当;如果面粉面筋含量低而筋力弱时,酵母用量则应适当。 3.根据面包种类和口味的不同,一般情况下加糖量不超过,加盐量不超过。 4.面团发酵方法有,,。 5.面团加水量要根据面粉的吸水率而定,一般在面粉量的的范围内 6水的pH和矿物质含量对面团调制有密切关系。最适pH为。pH为以下或以上的水影响蛋白质的等电点,会使蛋白质的吸水性、延伸性和面团的形成受到影响。.7.发酵面团一般要求在之间,这个温度不仅适于酵母的生长繁殖,而且也有利于面团中面筋的形成。 8.糖会使面粉的吸水率。食盐与糖一样会面粉的吸水率。在面团中加入脱脂乳粉会吸水率。 9.酵母的发酵力一般在以上,活性干酵母的发酵力一般在以上。 10.在一般情况下用标准粉生产面包时,酵母的用量约为面粉用量的左右;用特制粉生产面包时,酵母的用量约为面粉用量的。 11.面粉中蛋白质含量高则吸水率,反之,则吸水率。 12.整型室要求的适宜条件为:温度,相对湿度为。 13.中间饧发所需要的工艺条件是:温度为。 14.一般成型室采用的温度范围为,最高不超过。 15.成型室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以为最佳,不能低于。 二、判断(请在题前括号能划“√”或“?”) 1.()新鲜酵母使用在软式面包,而干酵母使用在硬式面包,不可互换使用。 2.()美式与欧式丹麦面包是在于面团配方不同,前者糖油用量较多,后者较少。 3.()面包制作时,添加奶粉的量增加表皮颜色加深。 4.()生乳用于面包时,必须先经加热处理后再予使用,否则搅拌后的面团会减少吸水性、产生黏手及影响面包体积。 5.()制作面包添加乳化剂,有助于产品品质之改善。 6.()水为面包原料中最廉价的一种,在不影响面包品质下,面包应尽量在配方中增加水的用量。 7.()做面包的面粉最好采用低筋面粉,其蛋白质含量应为7~9%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