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概论
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概论

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概论引言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是当今国际贸易体系的核心组织,而世界多边贸易体制也是WTO所倡导和推进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概念、历史背景、原则和机构等核心内容,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世界贸易体制的运作。
一、概念和历史背景1.1 概念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是指由各个国家共同组成的、以平等协商为基础的贸易体制。
在世界多边贸易体制中,各个成员国通过互相签订贸易协议,共同维护和发展国际贸易,通过规则和机制来解决贸易争端,促进全球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1.2 历史背景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二战后的国际贸易秩序重建。
1947年,签署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GATT),这是第一个多边贸易协议,旨在推动贸易自由化和贸易规则的制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GATT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WTO。
二、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原则世界多边贸易体制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确保全球贸易公平、自由和可预测的基石。
2.1 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对于任何一个成员国,其他成员国都必须给予同样的待遇。
即一旦某个国家对一个成员国提供了某种特殊的优惠待遇,它就必须向其他所有成员国提供同样的待遇。
2.2 国民待遇国民待遇是指对于国内和国外产品,成员国应一视同仁,不做任何歧视性的差别对待。
也就是说,成员国在国内市场上享受的优惠待遇也应同样适用于其他成员国的产品。
2.3 透明度和可预测性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强调透明度和可预测性,要求成员国及时公布有关贸易和经济政策的信息,并在实施新政策前提前通知其他成员国,确保贸易政策的可预测性。
2.4 公正和可争端解决公正和可争端解决是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核心原则之一。
成员国可以通过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贸易争端,确保贸易规则的公正执行和成员国利益的保护。
三、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机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拥有多个重要机构,这些机构对于贸易体制的运作和决策起到关键作用。
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剖析PPT课件

二、乌拉圭回合的目标和议题
1、乌拉圭回合的目标
2、乌拉圭回合的议题
两部分
货物贸易(14个议题) 服务贸易(1个议题)
三、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特点
1、参加谈判成员的广泛性 2、谈判议题内容的多样性 3、谈判各方矛盾的错综复杂性
4、谈判议题进展的不平等性
5、谈判权限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平等性
10
6、谈判成果的显著性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5
二、历次谈判的特点
1、参加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加,影响越来越大 2、美国在关贸总协定中影响巨大,但作用逐步下降 3、谈判的内容和范围日益扩大,时间逐次拉长 4、发达国家占居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地位不断增强
第四节 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 一、乌拉圭回合发动的背景
美国经济和贸易地位相对削弱,以美元为支柱的布雷顿 森林体系崩溃;世界经济发生持续衰退,新贸易保护主义 迅速蔓延,可能导致多边贸易体制的全面瓦解。
关贸总协定生效(1948年1月)
3
(三)GATT的属性 1、是一个法律文件 2、是一个进行多边贸易谈判的场所 3、是一个“事实上的”国际贸易组织
主要机构: 缔约方大会
理事会
秘书处
委员会 (四)GATT的缔约国 (五)GATT的作用
4
1、对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际贸易秩序 3、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缔约国之间的矛盾 4、为解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提供了良好开端 5、促进了国际经贸合作
第八章 世界多边贸易体制
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概论

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概论什么是多边贸易体制多边贸易体制是基于国际间贸易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国际组织或协定。
其核心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和贸易自由化等,同时也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反倾销、关税壁垒等议题。
目前,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多边贸易体制是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全球性的贸易规则制定机构,WTO的成员国覆盖近百个国家,对全球贸易秩序具有深远影响。
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与作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它的前身是1947年成立的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
GATT的目的是通过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扩大国际贸易,使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更为自由化和公平化。
WTO继承了GATT的职责,成为对涉及到国际贸易的全部领域制定规则和处理贸易争端的机构。
WTO的主要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制定贸易规则。
WTO通过磋商和协调,制定适用于全球贸易的规则和准则,这些规则涵盖贸易自由化、非关税措施、知识产权、反垄断等多个领域,成为国际贸易活动的基本规则。
2.解决贸易争端。
WTO通过争端解决机制,积极的解决成员国之间在贸易领域中出现的争端。
该机制为成员国提供了一种诉讼的途径,使得争端得以及时、公正的得到解决。
3.促进贸易自由化。
WTO倡导全球的贸易自由化和市场开放,要求成员承诺逐步开放市场、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
WTO的工作原理WTO的工作原理分为以下几点:1.最惠国待遇。
WTO规定,在缔约成员之间,所有成员都应享有最惠国待遇,就是任何一方对另外一方产品给予优惠待遇时,这个待遇适用于所有成员。
2.国民待遇。
WTO规定,成员国不得就其产品的进口和本国产品之间的贸易征收更重的税收。
3.公正的贸易规则。
WTO设立了争端解决机制,成员国可以向WTO提起贸易争端并在公正公平的情况下得到解决。
4.多边贸易自由化。
WTO倡导成员国取消或降低关税,承诺开放市场。
同时,WTO还规定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量化措施并对不同领域进行了限制。
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概论

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概论作者章婉考试批次661203学籍批次0909学习中心辽宁本溪奥鹏学习中心层次高起专专业会计学完成时间2012年3月2日中国与美国、欧盟和加拿大关于汽车零件补贴的争端分析2008年12月15日,WTO上诉机构在日内瓦终审裁定:美国、欧盟和加拿大起诉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措施案中,中国违反世贸规则。
WTO专家组认为中国对构成整车特征的进口汽车零部件按照整车税率征收关税构成歧视,支持欧、美、加的观点,认为中国对超过整车价值60%以上的零部件进口按整车标准征税的做法违反了相关贸易规则。
该裁决在一个月内生效,中国必须限期改正这一做法。
这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7年以来,首次在WTO争端诉讼中遭遇不利裁决一、争端的起因“中国影响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案”起因于中国2005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规定,对“构成整车特征”的零部件进口征收与整车相同的关税。
该办法对超过整车60%以上的进口零部件按整车征税,即由此前10%零部件关税升至25%。
而不是中国加入WTO协议中规定的10%到14%的税率。
欧盟、美国和加拿大认为,中国对外国进口汽车配件的税收政策有歧视嫌疑同时违背了中国入世的承诺,意在鼓励中国汽车厂商使用国内汽车配件。
2006年9月15日,欧盟、美国和加拿自2005年11月起,加拿大、欧盟、美国相继就此上诉WTO。
今年7月,WTO争端解决机构专家组裁定,中国此举对进口汽车零部件构成了事实上的歧视,违反了WTO的相关规则。
大正式要求WTO成立专家组,审查中国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征收关税的措施。
2006年10月,由于各方就汽车零部件贸易关税纠纷仍无法达成一致,WTO设立了争端解决专家小组,负责调查欧盟、美国和加拿大提出的指称中国汽车零部件关税违反国际贸易规则的申诉。
2008年2月13日,WTO争端解决机构专家组向有关成员方散发了报告书,总体上支持了美国等起诉方的意见。
14秋东财《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概论》在线作业二(随机)

东财《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概论》在线作业二(随机)
一、单选题
1. 《保障措施协议》规定,临时保障措施应采取的形式是()。
A. 禁止进口
B. 采取数量限制
C. 增加关税
D. 协商价格承诺
正确答案:C
7. 《农业协议》由前言、()部分和()附件组成。
A. 12个、5个
B. 13个、5个
C. 12个、9个
D. 13个、9个
正确答案:B
3. 《农业协议》规定成员方无须承担约束和削减义务的措施为()。
A. “绿箱”措施
B. “黄箱”措施
C. “蓝箱”措施
D. “绿箱”措施和“蓝箱”措施
正确答案:D
4.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规定,工业品外观设计的保护期应不少于()。
A. 10年
B. 15年
C. 20年
D. 25年
正确答案:A
5. 进口方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的时间应尽可能短,一般情况下不得超过()。
A. 3个月
B. 4个月
C. 5个月
D. 6个月
正确答案:B
6. 根据《保障措施协议》的要求,所有的灰色区域措施都应被取消的最后期限是()。
A. 1995年底
B. 1999年底
C. 2000年底。
东财《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概论》在线作业一、二、三(随机)题库

东财《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概论》在线作业一、二、三(随机)题库说明:下载后打开试题复制题目的一部分在本文档中搜索(ctrl+F)1. 《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主要条款有()。
A. 12个方面B. 11个方面C. 10个方面D. 20个方面正确答案:A 满分:4 分得分:02. 进口方主管机构可以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的时间应为自反倾销案件正式立案调查之日起()。
A. 30天后B. 60天后C. 120天后D. 180天后正确答案:B 满分:4 分得分:03.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附件1中所规定的被禁止的补贴共有()。
A. 12项B. 14项C. 10项正确答案:B 满分:4 分得分:07. 《民用航空器贸易协议》规定,各签署方关于民用航空器认证要求,以及关于操作和维修程序的规格,应执行()。
A.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B. 《反倾销协议》C.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D. 《保障措施协议》正确答案:A 满分:4 分得分:08.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国民待遇原则()。
A. 不适用B. 适用于所有服务部门C. 适用于成员作出承诺的服务部门D. 适用于成员未作出承诺的服务部门正确答案:C 满分:4 分得分:09. 可诉补贴是那些既不被一律禁止,又不能自动免于质疑的补贴,又被称作()。
A. 红灯补贴B. 黄灯补贴C. 绿灯补贴D. 蓝箱补贴正确答案:B 满分:4 分得分:010. “乌拉圭回合”结束后,发展中成员工业品的加权平均税率降至()。
A. 6.3%B. 3.8%C. 20.5%D. 14.4%正确答案:D 满分:4 分得分:011. 《农业协议》中对那些对生产和贸易产生扭曲作用的国内支持措施,称之为()。
A. 蓝箱措施B. 绿箱措施C. 黄箱措施D. 红箱措施正确答案:C 满分:4 分得分:012. 《农业协议》规定成员方无须承担约束和削减义务的措施为()。
A. “绿箱”措施B. “黄箱”措施C. “蓝箱”措施D. “绿箱”措施和“蓝箱”措施正确答案:D 满分:4 分得分:013. “乌拉圭回合”结束后,发达成员工业品的加权平均税率降至()。
(国际贸易)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概论(优质)

(国际贸易)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概论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概论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谈判中,首次涉及非关税壁垒的是: DA、安纳西回合B、托奎回合C、日内瓦回合D、肯尼迪回合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谈判中,通过了对发展中缔约方的授权条款的是: DA、安纳西回合B、日内瓦回合C、肯尼迪回合D、东京回合3、1947~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共进行了___轮谈判。
BA、5B、8C、10D、12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最后一轮谈判叫做: CA、东京回合B、狄龙回合C、乌拉圭回合D、肯尼迪回合5、“乌拉圭回合”谈判的三项新议题是:CDEA、农产品B、纺织品与服装C、服务贸易D、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E、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6、1986年“乌拉圭回合”启动时确定的谈判议题包括传统议题和新议题。
其中,建立世界贸易组织是一项新议题。
上述说法: BA、正确B、不正确7、“乌拉圭回合”《最后文件》的生效时间是: cA、1993年12月15日B、1994年4月15日C、1995年1月1日D、2001年12月11日8、“乌拉圭回合”结束后,发达成员工业品的加权平均税率降至:BA、6.3%B、3.8%C、20.5%D、14.4%9、“乌拉圭回合”结束后,发展中成员工业品的加权平均税率降至: DA、6.3%B、3.8%C、20.5%D、14.4%10、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 CA、联合国B、世界银行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1、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 CA、1947年B、1986年C、1995年D、2001年12、世界贸易组织管辖的范围包括: DA、货物领域B、服务贸易领域C、知识产权领域D、以上三项都是13、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相比,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增加了: ABDA、扩大服务的生产与贸易B、可持续发展目标C、保证充分就业D、保证发展中国家利益14、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有: ABCDA、解决成员间可能产生的贸易争端B、为多边贸易谈判提供场所,并提供实施谈判结果的框架C、定期审议成员的贸易政策D、对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及培训15、世界贸易组织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区别表现在: ABCDA、组织机构的正式性B、管辖范围的广泛性C、成员承担义务的统一性D、争端解决机制的有效性16、世界贸易组织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机构性质不同,前者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后者则以“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议形式存在,不具有法人地位。
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概论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论文(案例)考核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概论作者来玲玲考试批次东财2011年3月课程考试学籍批次0903学习中心陕西咸阳奥鹏学习中心1[20]A 层次高起专专业会计学完成时间 2011年3月7日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发展趋势与对策一、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一)贸易保护主义成为各国赖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其频率之高、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力度之强是在美国近100年以来的历史上少见的。
许多国家的央行相继采取了一系列稳定金融市场的举措。
在此阶段,美国等其他受美国次债危机严重影响的国家着力于采取金融稳定措施,防止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应对危机的贸易保护主义态度始显端倪。
随着危机的不断加深,许多国家为减少进口产品对国内企业产品的竞争,缓解经济衰退带来的国内就业压力,纷纷重拾曾备受诟病的贸易保护措施。
据世界银行统计,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国集团中17国推出或拟推出的保护主义措施大约有78项,其中47项已付诸实施。
这些贸易保护措施主要包括提高关税、实施贸易禁令、出口补贴、滥用贸易救济措施以及多种形式的非关税贸易壁垒。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基本上都采取补贴等较隐蔽的方式,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多采取提高关税、实施贸易禁令等传统做法。
一些国家在应对危机中还不断推出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如在财政刺激计划中加入了歧视性采购条款、向运转不良的国内企业提供补贴等。
(二)多边贸易发展趋势会向更复杂化的方向发展根据WTO秘书处的统计,自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诸多成员采取了新的限制或扭曲贸易的措施以应对危机,如在进口许可、进口关税、贸易救济方面采取措施以保护在金融危机中面临困难的国内企业;影响贸易的各种非关税措施均呈上升趋势;旨在保护国内生产企业,特别是钢铁和汽车产业的一系列潜在扭曲贸易的政府援助及补贴等措施,包括直接注资、特别贷款和担保等亦频频出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概论
多哈回合农业谈判述评
在多边贸易体制下,各个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政策受到多边贸易规则的约束和限制。
对此,各国都积极利用参与制订国际贸易规则的权利,在多边贸易谈判中维护和实现本国利益。
缘于历史的巧合,2001年我国加入WTO时适逢多哈发展议程的多边贸易谈判成功启动。
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中农业谈判是核心,也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谈判冲突的焦点。
本文主要对多哈回合农业谈判的发展进程、成果、困境和未来前景进行述评。
一、多哈回合农业谈判的发展进程
(一)从西雅图到多哈:缓慢启动
1999年12月西雅图会议因非政府组织抗议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一些重要议题上(如农业、纺织品、反倾销、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贸易与环境、贸易与投资、贸易与社会条款等问题)分歧太大而未能成功启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但会后93个WTO成员单独或联合向农业委员会(COA)提交了46份提案,经农业委员会特别会议整理确定为谈判的框架建议。
2001年11月多哈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通过了《多哈宣言》,被誉为“多哈发展议程”的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成功启动。
农业、非农产品市场准入、服务、知识产权等8个议题被确定为“多哈”回合谈判领域论文下载。
(二)从多哈到坎昆:陷入僵局
从2001年11月的多哈会议到2003年9月的坎昆会议间,尽管各方进行了多次磋商,但谈判进展缓慢。
农业问题特殊而敏感,受到各成员方普遍重视,是冲突的焦点。
在多哈回合农业问题谈判上,冲突激烈,利益难以调和,直接导致在坎昆举行的WTO第五次部长级会议无果而终,也大大拖延多哈回合的进程。
(三)从坎昆到日内瓦:构建框架
坎昆会议后,农业谈判一度陷于低谷,经WTO和各成员的共同努力,2004年3月WTO总理事会组织5次农业谈判会议,各谈判方最终于2004年8月1日达成农业谈判模式框架,即“多哈框架协议”,确定了发达成员取消所有形式的农业出口补贴、对扭曲农业贸易的国内支持进行实质性削减,发展中成员降低工业品的进口关税和其它壁垒、进一步开放非农产品市场的原则。
多哈框架协议的达成标志着多哈回合谈判重返正轨,发展中国家在农业补贴方面取得突破,是发展中国家在谈判过程中团结一致、据理力争的结果。
改进框架协议中的不公平条款,是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切身利益和国际正义取得的可贵的成就。
(四)从日内瓦到香港:小步前进
框架协议达成后,多次小型部长级会议推动了多哈回合的进展。
2005年1月底,瑞士达沃斯举行的WTO小型部长级会议确定WTO第六次部长级会议于2005年12月在中国香港举行。
2005年3月,肯尼亚小型部长级会议广大贫穷国家纷纷呼吁富裕国家采取具体措施削减农产品补贴。
巴西要求美国削减对棉花补贴的呼吁引起了广大贫穷国家的共鸣。
2005年5月4日,WTO30多个主要成员在巴黎举行的小型部长级会议上就农产品关税由从量税(如税额为每吨500美元)等非从价税转换成按照价格百分比表示的从价税(如税额为产品价格的20%)达成协议。
由于农业谈判中提出的关税削减公式是针对从价税而言,非从价税只有转换成从价税后才可以按照公式进行减让,因此农产品由非从价税向从价税转换问题的解决,意味着农业谈判打破僵局闯过第一关,进而进入关税削减的实质性谈判阶段。
但此后在大连、苏黎士、日内瓦举行的一系列小型部长级会议却都未能就农业补贴、关税削减和非农业产品市场准入等关键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五)从《香港宣言》至今:进入“休眠”
根据2005年12月香港部长级会议确定的目标,WTO成员应在2006年4月30日前就相关
模式达成协议未能实现。
在WTO总干事拉米的敦促下,2006年6月22日,WTO公布了多哈回合谈判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即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的协议草案,主要包括削减农业补贴和农产品进口关税及降低工业品进口关税3个主要部分,旨在就关税和补贴的削减模式达成协议。
2006年6月29日,约60名WTO成员的贸易和农业部长出席了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小型部长级会议,各方坚持先前立场互不相让,谈判再次破裂,致使6月底前达成协议的计划又一次成为泡影。
2006年7月以来,为挽救陷于僵局的多哈回合,各方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WTO总干事拉米指出,多哈回合无法达成协议已经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并希望各国首脑能够考虑多哈回合失败可能带来的政治风险。
二、多哈回合农业谈判的阶段性成果
(一)发展议题的确立
2001年WTO第四次部长级会议,非洲国家提出的将发展问题纳入世贸组织发展重要阶段议题的建议,获得一致通过。
多哈《部长宣言》明确将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要作为多哈回合的核心。
新一轮谈判具有明显的“发展导向”。
虽然谈判经常偏离“发展导向”,但经过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努力从多哈到香港的谈判,在原则理念上多次强调发展问题的重要性。
《框架协议》重申了将发展中成员和最不发达成员利益及需求作为多哈发展议程谈判所有工作中心的基本原则;协议确认在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谈判中,应特殊关照发展中成员的特殊发展和贸易关切。
同时协议主张应考虑发展中成员关于粮食安全、农村发展、纯粮食进口、依赖优惠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并以适当方式加以解决。
香港会议上,在难以就关键议题实现突破的情况下,各成员就发展议题形成了共识。
检验多哈发展议程是否成功,关键要看:多哈回合的主题——发展问题解决的程度。
(二)香港《部长宣言》的成果
香港会议的主要成果包括:⑴发达成员和部分发展中成员同意2008年前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免关税和免配额市场准入。
各成员还将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提供市场准入,包括制定简化和透明的原产地规则,以促进最不发达国家的出口。
这一措施可以为50个最不发达国家(人均年收入低于750美元)每年带来80亿美元利益。
⑵发达国家2006年取消棉花出口补贴。
在刺激棉花生产的扭曲贸易的国内补贴方面,削减速度和幅度要比将要达成一致的一般公式更迅速。
削减国内支持的模式实施时间将短于普遍适用的模式。
在市场准入方面,从这一措施实施开始,发达国家将给予来自最不发达国家的棉花免关税和免配额市场准入。
三、多哈新一轮农业谈判面临的困境
(一)农业议题的困境
多哈回合谈判的关键是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主要包括削减农业补贴、削减农产品进口关税以及降低工业品进口关税3个部分。
在农业方面,市场准入壁垒是关键,大幅削减农业关税获得的利益,是废除出口补贴和对农业扭曲贸易的国内支持带来的好处的12倍。
因此,农业市场准入是多哈回合农业谈判的最为关键的问题。
2006年6月22日,WTO公布了多哈回合谈判中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的协议草案,但协议草案历经6月、7月两次部长级会议谈判破裂,2006年7月24日,WTO总干事拉米决定中止多哈回合全球贸易谈判。
拉米认为谈判的主要障碍是农业问题,美国提出的削减农业国内补贴的建议与欧盟提出的削减农产品进口关税的建议等无法满足对方要求,这是谈判破裂的主要原因。
(二)谈判模式的困境
从谈判的模式看,由于《多哈部长宣言》的规定,新一轮农业谈判采取了“一揽子”谈判方式。
一揽子谈判最不利的一面,就是一揽子谈判包含着各种议题,不可能就某一议题率先达成协议需要统筹考虑,全盘筹划。
在一揽子谈判中,各种议题的谈判非但不会同步进展,反而有可能相互掣肘。
在农业谈判中,虽然已就取消农业出口补贴的原则达成了共识,但自从
4年前启动谈判以来,除此之外的其他方面几乎毫无进展。
在关键的服务行业,几乎没提出过什么重要建议,更别提解决任何问题了。
在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的谈判模式等方面也未达成共识,而现在距离设定的谈判结束时间只剩下不到一年了。
由于各成员的利益冲突严重,在短期内很难出现突破性的进展。
(三)谈判主体利益的困境
世贸组织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贸易体系,多哈回合谈判涉及的149个成员的利益和期待各不相同,各成员的利益冲突和碰撞也决定了新一轮农业谈判难以顺利达成协议。
四、新一轮农业谈判的前景展望
新一轮农业谈判目前已经进入“休眠”期,但这并不意味着“复苏”没有可能,更不等于新一轮农业谈判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
事实上,左右和影响新一轮农业谈判的变数很多,因此,新一轮农业谈判如何落幕,仍然会悬念重生。
多哈回合谈判前景如何?目前多哈回合谈判陷入了一个红色危险区,尽管程序性、技术性层面的谈判仍然在进行,但是作为最大障碍的实质性问题的谈判几乎停滞。
多哈回合谈判一旦失败将对各方面产生诸多重大的影响。
首先,谈判失败将对全球化进程产生影响。
世贸组织实施的是多边贸易体制,从经济学上而言,多边贸易体制下成本最低。
一旦多边贸易体制失败,一个国家就不得不参与双边或者区域性的贸易,这样成本会相对较高。
其次,如果多哈回合谈判不能成功,那么受害最大的将是发展中国家。
在目前不平衡的竞争中,发展中国家需要一种机制调整,保障其经济利益。
多哈回合谈判的正式名称为“多哈发展议程”,也被称为发展回合。
其主旨也是希望通过更公平的贸易环境,来促进较贫穷国家的经济发展。
最后,多哈回合谈判的失败还将对未来的世界经济乃至国际政治的格局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一些成员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会抬头,出现一些贸易壁垒、贸易战等等,带来一些新的政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