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好数学情景图

合集下载

情境图

情境图

借助情境图寻求数学课堂实效数学课本中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情境图,最易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

这些富有情趣的情境图为数学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单调枯燥的数学学习增添了无穷的活力。

在实际教学中,着眼情境图,挖掘画面内涵,发挥图画效应,能提高数学课堂实效。

一、借助情境图,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

”学生对所学内容一旦产生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

在新授课导入环节,如果教师利用生动有趣的主题图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学生很容易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低年级小朋友对图画非常感兴趣。

一年级教学“识数”时,教材呈现了一幅动物园的主题图。

教师可让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上面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各有多少。

这样,学生在看中说,在说中思,在练说的过程中,轻松地学习,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富于直观性。

如果将静止的情境图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一年级“认识整时”时,课本上的情境图上只是呈现了一些钟表,在备课时,我精心地制作了Flash课件,这些鲜活富于动感的小闹钟带领学生走进钟表王国,伴着钟表的滴答声,学生很快地认识了时针、分针,并学会了认识整时,学习目标达程度很高。

二、借助情境图,诱发学生问题探究欲望小学生都是有好胜心的,他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都希望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尤其希望在探究性学习中张扬自我,体会成功的愉悦,从而诱发问题探究欲望。

数学课上,教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从图中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再根据条件提出问题,进而探究答案。

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得到了满足,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主题图呈现了一幅充满古代气息的图画:一位先生手执书卷,身穿宽袖满襟衣衫,缠着腰带,可以看出他在念道: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而他面前的学生呢,似乎被这问题难住了,都在握笔凝思……孩子们都被眼前的古装画面吸引住了,看着图中孩子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情景,注意力高度集中,他们的思绪仿佛飞到了那远古时代,与老先生面前的孩子一道在感受源远流长的数学文化,探究的欲望高涨起来,很快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情境图”的运用

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情境图”的运用

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情境图”的运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智慧,合理运用小学低年级数学“情境图”辅助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教师应做到有智慧地引导学生明白问题情境中的数学内涵,注重学生良好读图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终学会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实现趣味盎然而高效的数学课堂生成。

标签:数学教学低年级情境图运用现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编入了大量的精美主题图,这些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的图片,体现了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的基本理念。

其有以下几个特点:画面色彩鲜艳,主题鲜明,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體;人物形象,情节朴实;贴近生活,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味;情境图不仅富有浓浓的生活情境,并且包含了要学习的内容以及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下面谈谈利用情境图教学的几点感悟:一、适时点拨,让学生明白情境图中蕴含的数学问题面对美丽的“情境图”,学生会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议论声,但是课堂也极易出现不可控制的情况。

例如,当教师提出“同学们能从情境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时,学生便会纷纷举起小手各抒己见。

有的说鸟儿在飞;有的说花有红的,也有黄的;更有想象力极其丰富的学生能编出一篇童话故事。

他们五花八门的答案,使得数学课俨然变成了语文课。

那么,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当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思考时,我们会发现,其实低年级的学生对于“信息”这个词并不理解,什么是数学信息也知之甚少,至于怎样才能依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更是无从下手。

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归纳与整理。

教师的点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图中给出的数量就是数学信息,我们需要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就是数学问题。

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点拨,如当学生看到图中有红花也有黄花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花的数量有什么关系,比如,同种颜色的花分别有多少?如果情境图中有类似于鸟儿在飞的情境,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小鸟的头的朝向是不是一样的。

给力“情景图”凸显“数学味”——小学数学教材“情景图”使用的现状与策..

给力“情景图”凸显“数学味”——小学数学教材“情景图”使用的现状与策..

给力“情景图”凸显“数学味” ——小学数学教材“情景图”使用的现状与策略探询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实验小学吴存明观察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流行一种做法,即无论什么课,开始大都要“创设情境”。

这种“流行”与近几十年来的教育理论发展有关,更与新课程的价值导向有关。

阅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简称《标准》,下文同)可以发现:无论是2001版课标实验稿还是2011版课标修订稿,都特别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

为了体现这一理念,“情景图”就成了新课标数学实验教材中出现的新鲜元素。

以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为例,“情景图”以特有的“场景”和“情境”有机融合的方式涵盖了许许多多的教学信息资源,且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于科学的数学理趣和浓厚的儿童情趣,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深受老师们的欢迎和学生们的喜爱。

“情景图”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很多教师就通过“情景图”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供攀爬支架,课堂因此有了生气,有了效率。

但是,有的教师对“情景图”的功能认识不足,只把它当作点缀,或机械照搬,或生硬处理,造成“情景图”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数学课的“数学味”正变得越来越淡,甚至影响了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如果把“生活味”和“数学味”看作是“数学教学”这道菜肴的两种调料的话,过去的“数学味”显然放得太多,吃起来咸得发涩、发苦,而现在我们加入了大量的“生活味”,冲淡了应有的“数学味”,使得这道菜肴索然无味。

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到底什么是“情景图”?我们为什么没有用好“情景图”?我们应该如何再认“情景图”、挖掘“情景图”、给力“情景图”,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凸显数学课的数学味道?一、课堂点击——“情景图”教学的低效使用1.本末倒置,耗时低效。

这是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一课,教师在课始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情境,出示了精彩的动画“动物园的一角”。

浅析小学低年级数学情景图的合理利用

浅析小学低年级数学情景图的合理利用

浅析小学低年级数学情景图的合理利用数学情景图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常见且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

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示,情景图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浅析数学情景图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利用,以期为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指导。

一、数学情景图的定义及特点数学情景图是一种以图示形式展示数学问题、概念和解法的教学工具。

它可以通过与学生共同经历和实践,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抽象出数学概念。

数学情景图主要由图形和相关信息组成,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

图形可以模拟真实的情境,信息则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和指导。

二、数学情景图的合理利用方法1.引发学生的兴趣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数学可能存在抵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情景图可以通过形象的图示方式和有趣的情境设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的概念时,可以利用情景图设计一个“寻找蜜蜂蜂巢”的任务,让学生在图示中观察不同形状的蜂巢,并找到相应的几何图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而数学情景图可以提供大量的观察对象。

在使用情景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形状、大小、数量等信息,并提出一些导向性的问题。

例如,在教授加法时,可以通过情景图中的物品数量让学生发现相同的物体可以通过加法合并,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而数学情景图可以通过具体形象的图示,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学生可见、可感知的对象。

例如,在教授时间概念时,可以利用情景图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场景,如钟表、日历,让学生在观察中理解时间的变化和计算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情景图中的问题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图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

例如,在教授数的序数时,可以设计情景图中的比赛场景,让学生观察比赛结果并推理出名次,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巧用情景图 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巧用情景图 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的体 验 与 理解 。 例 如 , 年 级 下册 “ 三 认识 分 数 ” 单元 , 材 是 从 学 习 教

巧借 图“ , 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 趣 是最 好 的老 师 , 是 学 生主 动 学 习 , 它 积极 思 维 ,
勇于探索 的强大 内驱力。 由于教材提供 的每幅情景图
的数不够用 了, 要另想办法表示 “ 一半” 另一方面鼓励 ;
学 生发 挥 想 像 , 大胆 创 造 表 示 “ 半” 一 的方 法 。 此 基础 在
上再引入 “ 一半可以用来表示 1 ” 并在多种表示方式 / , 2
的对 比 中 , 会 用 1 表 示 “ 半 ” 体 / 2 一 的优越 性 , 受 学 习 感 分 数 的必 要 性 和 数 学 符 号 的优 越 性 。这 实 际 上 是 让学
化 的学 习需 求 。 开 北 师 大数 学 教 材 , 打 首先 映入 我 们 眼 帘 的是 生动 有 趣 的 、 图文 并茂 丰 富多 彩 的与 学 生 生活 息 息相 关 的 情 景 图 。 不 仅仅 给 枯 燥 的 数学 赋 予 了生 命 , 这 融入 了生活 气 息 , 抽象 枯 燥 的数 学 学 习为 富 有儿 童 情 变


2 0年 第 5 ( 09 期 总第 15 ) 0期
巧 用情景 图 让 数学课 堂更精彩
潘孝 月
永安 市 第二 实验 小 学 ,福 建
《 学课 程 标准 》 数 明确 指 出: 学 学 习 内容应 当是 现 数 实 的 、 意义 的 、 有 富有 挑 战性 的 , 些 内容 要 有 利用 学 生 这
张饼 ?让学生用 3 圆片代替 3张饼 , 个 动手剪一剪, 分

生经历 了从 问题情景 到建立模型的过程 。 进而 , 我让学

小学数学主题情景图使用浅谈

小学数学主题情景图使用浅谈

小学数学主题情景图使用浅谈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教育不断地改革,教材也在不断地更新。

现在的小学教材都设计了很多生动形象、色彩鲜明的主题情境图,内容十分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符合小学生的特点,特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成为小学数学教材里的一大亮点,使单调乏味的数学充满活力,变得有趣,减小学生和数学的距离感,更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主题情景图的合理使用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讲课。

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对主题情景图的使用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问题。

因此,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认真分析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主题情景图,如何将主题图发挥出最大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题情景图问题策略1.小学数学教材主题情景图使用存在的问题随着教材的不断更新,主题图出现在教材上的频率越来越高,教师也慢慢地接受了主题情景图的使用。

但是,教师没有充分的理解透主题情景图,没有将主题图的价值发挥出来,只将表面的知识进行讲解,没有对其进行深度解析。

导致主题图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以下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1.教师使用的方式比较单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里,很多教师对于主题图基本都是一笔带过,或者当作课前导课来使用,没有进行详细的讲解,没能用其他的方式将主题图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1.呈现出来的方式比较单一随着教育模式的更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走进了课堂里,教师为了更方便教学,现在基本上都是使用多媒体教学。

在数学课堂里,教师总是习惯于应用多媒体或者书写的方式展示主题情境图,然后引出疑惑或者直接给学生抛出问题:通过观察看出了什么?获取到了什么有用的信息?这个图片想告诉我们什么?教师在给出问题后,学生就通过图片里的已知信息得出答案,学生虽然知道了答案,但是并没有通过观察和思考,只是经过教师给出的问题来得出答案,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很大,没有完全发挥出主题图的作用,相对而言,这个过程就相当于看图说话。

小学数学情景图的教与学

小学数学情景图的教与学

小学数学情景图的教与学摘要】:以“情景图” 的形式呈现数学信息,是现行各套课标教材的共同做法。

如何用好“情景图”,对数学教师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读懂图中的故事,读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等是教学中尝试探索的好方法。

让学生“用生活的眼睛”去观察,了解图中的情节,感受图中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促进健康的成长,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情景图数学信息数学问题观察和思维能力“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拓展应用”是小学数学课标教材编写结构上的三大板块,以“情景图” 的形式呈现数学信息,是现行各套课标教材的共同做法。

尤其是低年级的数学教材,打开教材就好似打开了一本故事书,翻开了一本连环画,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过程,数学教材俨然成了一个百科全书。

如在山东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中随处可见的小小运动会、走进花果山、三峡工程、扬帆奥运、绿色行动、黄河掠影、我换牙了、小小存钱罐、新千年的阳光、农田里的数学……。

这样的教材对学生来说是他们所钟爱和喜欢的,但对老师是一个挑战,尤其是“情景图”的教学成为数学教学的第一道门槛,是课堂上师生面对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用好情景图呢?我认为对于“情景图”的教与学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读懂图中的故事一幅情景图必然有一个数学之外的生活和情感主题,数学课不要一开始就直奔知识,学生的第一直觉也不可能关注数学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用生活的眼睛”去观察,了解图中的情节,感受图中的故事,即要知道图中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同时,这一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很好时机。

如山东版三(上)第二单元“富饶的大海——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信息窗1,通过读图要让学生知道情境图表达的是渔民们出海打鱼归来的热闹场面。

码头上停泊着许多渔船,渔民们正在卸货并用秤称鱼、虾、蟹等海产品,一辆汽车正在等待外运。

从而让孩子感受收获的喜悦,感受大海的富饶,感受人们劳动的快乐。

如何用好小学数学情境图

如何用好小学数学情境图

如何用好小学数学情境图李海英小学数学最吸引学生的是一幅幅色彩鲜艳的情境图,同时为我们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熟悉的情境进行数学探究,从而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但不能合理利用情境图辅助教学,根本调动不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发不了学生的数学思考,使情境题图失去应有的数学价值,课堂也失去应有的数学味。

如何有效地用好情境图呢?我认真地认识和审视教材中的情境图,同时反思自己的实践教学。

我认为要用好情境图,用心地领会情境图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行灵活地使用,才能真正发挥情境图的最大价值,使它真正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要用好主题图,教师不仅要正确认识情境图,领会它的内涵,也要考虑怎样灵活使用,才能达到优化情境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下面几点有效的做法。

1. 合理把握情境图的呈现方式“情境图”蕴含的数学理念,并不仅仅在于“情境图”的表现形式,更在于情景的呈现过程。

教材情境图作为一个包含丰富的数学信息场景,教师的呈现方式对“情境图”的教育教学价值的体现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情境图的呈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分层展示。

挖掘出情境图中的隐含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如果将学生一下子置于非常复杂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会让他们东拉一句西扯一句,无所适从。

如二年级下册第2页“解决问题”情境图包含了“看戏、跷跷板、丢沙包、买面包”四个情景问题。

教师可以按各个场景分批出示,每出示一个场景,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老师的合理安排,主题图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探索过程提供思维表象,激励学生探究的热情,促使学生生活经验不断数学化。

(2)变静态为动态过程。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是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之一,教材中的“情境图”表现在课本上都是静止的,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处理,使原本静态的情境图变成了动态过程式的演示,在紧紧把握学生思维的前提下,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用好数学情景图
作者:孙安
来源:《神州》2012年第21期
摘要: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每一节课都会安排一个主题情境图, 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课程资源。

本文通过利用数学情景图,贯穿新课教学;灵活使用情景图——合理把握情景图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情景图中隐含的数学问题,激发探究欲望;结合“情景图”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四个方面的阐述,对如何用好数学情景图进行了相关思考,以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数学情景图的作用发挥到更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景图
前言
打开青岛版数学教材,一幅幅色彩鲜艳的情景图最吸引学生的眼球,逼真的生活情境,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使枯燥、单调的数学知识变得与自己生活贴得那么近。

数学情境图的设计来自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熟悉的情境进行数学探究,从而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课程资源。

另外,融入生活气息的情境图,给数学赋予了生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如何有效地用好情景图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浅谈自己几点体会:
一、利用数学情景图,贯穿新课教学
利用数学情景图,贯穿新课教学,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情景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理解认识情境图,挖掘教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充分利用好情景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中的情境图都是以场景的形式呈现,富有儿童情趣的主题情景并与生活紧密相连,有丰富的现实意义。

在教四年级下册>一课时,教学的开始,充分利用“挖掘机铲土”的生活画面的情境图,结合当地新区的建设发展,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适时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铲斗臂在工作中可以形成什么样的角”。

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有“锐角、直角和钝角”并回顾什么是锐角、直角和钝角”,同时学生还发现了有一种角是“平平的”,引发了学生的争论和思考,此时我通过学具转动角的一边,观察思考在转的过程都出现了哪些角。

这样,利用主题情境图,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同时也节省了教学时间。

2.理解认识情境图,挖掘教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在理解认识情景图后,结合教学目标,深挖教材,根据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借助“活动角”,激起他们的联想与创意,根据“学生在转动活动角的过程中出现了‘平角’‘周角’”的情况,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这些角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平角与直线、周角与射线的区别?”这样,既层层递进,综合运用主题情境图,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 ,将导入与新授为一体,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大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灵活使用情景图——合理把握情景图的呈现方式
要使情境图真正用好,服务于教学,教师除理解其内涵外,也要考虑怎样灵活使用,才能达到优化情景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一,情景图的使用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分层展示情景图,挖掘情景图中的隐含数学问题,从而架构新的知识网络。

如四年级下册第86页“小数的加减法”情景图包含了克隆牛“健健”与“壮壮”出生情况的三个情景问题。

我在处理时将三个场景分别出示,并引导学生整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分层处理情景图,层层递进,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一步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促使学生生活经验不断数学化。

其二,利用情境图,拓展学生的思维,理解和深化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四年
级下册第91页“小明家今年订阅报刊情况表” 爸爸《电子与电脑》117.60元《中华散文》36.00元;妈妈《家庭》45.60元《演讲与口才》33.60元;小明《少年文艺》42.00元《当代小学生》26.40元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通过经历分析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了小数的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的加减法算理是一样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三、引导学生发现情景图中隐含的数学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一个情景图往往隐含着一个或多个数学问题,教师在利用情景图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存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经历活动的过程,把材料的选择权还给学生,把发现数学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

如四年级下册“信息窗5”出示了小华和小明测量绿毛龟蛋直径的情景图,小华说“绿毛龟长径约3.9厘米”,小明说“绿毛龟长径约4厘米”。

使学生产生思维碰撞,其实他们说的都有道理,在这个情景图中隐含的数学知识就是“近似数的问题”。

也就是3.9和4他们保留的小数位数不同,使用方法学生很快就想到了四舍五入,理解了并掌握了方法。

四、结合“情景图”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利用“情景图”进行教学不仅仅是思维的锻炼和数学技能的传授,还要结合图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如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加减法(二)”所呈现的情景图是一幅“堆积如山的垃圾”的画面,通过情景图提供的生活场景和数据,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个个争当环保小卫士,为我市“创模”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情景图为学生学习开创了思维的空间,一幅幅炫丽多彩的情景图,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数学知识走向生活化。

同时,它还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课程资源。

我相信,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情景图,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洪根凤.巧用情境,高低有别——浅谈如何用好小学数学主题情境图[J].小学教学参
考.2009,(29).
[2]王雪飞.如何用好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08).
[3]林海燕.浅谈情景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2009,(07).
[4]柳伟.小学数学情境图再加工的思考[J].教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