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课程设计41196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基础地基课程设计

基础地基课程设计

基础地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地基的基本概念、类型和设计原则。

知识目标包括:1.理解地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2. 掌握不同类型地基的特点和适用条件;3. 熟悉地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1. 能够分析地基问题;2. 能够选择合适的地基类型和设计方法;3. 能够进行简单的地基设计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对工程安全的重视;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基的基本概念、类型和设计原则。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基的定义和功能;2. 地基的分类及其特点;3. 地基设计的原理和方法;4. 不同类型地基的设计计算;5. 地基问题的分析和处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讨论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地基的基本概念、类型和设计原则;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3. 实验法:进行地基实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基的性质和特点;4.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土力学与地基工程》;2. 参考书:相关学术论文和工程案例;3. 多媒体资料:地基实验视频、工程图片等;4. 实验设备:土壤力学实验装置、地基模型等。

通过这些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基知识。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问和团队协作等情况;作业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试主要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2. 作业:评估学生的完成情况、正确性和创新性;3. 考试: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理解和运用能力。

地基基础的课程设计

地基基础的课程设计

地基基础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包括地基、基础的定义及其在工程中的作用。

2. 使学生了解地基土的性质及分类,能够描述不同类型地基土的特点。

3. 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类型及适用条件,能够分析实际工程中选择合适基础的原因。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工程案例中地基基础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图表、数据等工具,进行地基基础计算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资料搜集、讨论和分析,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基础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在合作中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旨在提高学生对地基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地基基础概念:讲解地基、基础的定义,探讨其在工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基基础概述2. 地基土的性质及分类:介绍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阐述不同类型地基土的特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基土的性质与分类3. 基础的类型及适用条件:讲解不同类型的基础结构,分析其适用条件及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三章 基础的类型与选用4. 地基基础计算: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简单地基基础计算,包括地基承载力、基础底面尺寸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基基础计算5. 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地基基础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 工程案例分析6. 小组合作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搜集相关资料,讨论分析地基基础问题,形成解决方案。

教材章节:第六章 实践与探讨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通过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把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所学的知识与所学的结构课程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对一般地质条件下的混合结构条形基础的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查阅有关资料和应用现行规范的能力。

二、设计题目:混合结构房屋浅基础设计。

三、设计依据⑴建筑平、剖面图及工程做法该建筑为某校四层混合结构家属住宅楼,楼盖与屋盖为C20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墙为双面抹灰的24粘土实心砖墙,外墙为外清水内抹灰的37墙。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厚100mm ,楼梯为现浇板式楼梯,每层均设有240 mm ×240 mm 截面的圈梁。

⑵工程地质条件(可由下表中任选一种)层数指标项目 方案一 方案二 首层土名杂填土 耕土 土工指标 γ=15.7kN/m 3E S =2.6MPaγ=17kN/m 3 E S =3MPa厚度 0.9m 0.6m 二层土名粉质粘土 粉土 土工指标 f k =150kPa γ=19.2kN/m 3 E S =10MPaf k =160kPa γ=19kN/m 3 E S =10MPa厚度 3m 2m 三层土名淤泥质粘土 淤泥质粘土 土工指标 f k =96kPa γ=17.3kN/m 3 E S =2.4MPaf k =90kPa γ=16.5kN/m 3 E S =2.4MPa地下水位1.8m1.5m⑶气象条件该地区标准冻结深度为800mm。

⑷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屋面均布活荷载值:0.7 kN/m2屋面雪荷载值:0.3 kN/m2楼面均布活荷载值:1.5 kN/m2楼梯均布活荷载值:2.0 kN/m2楼梯间恒载:近似为3.5 kN/m2四、任务⑴确定基础埋深;⑵统计上部荷载;⑶验算地基基础强度指标;⑷绘制基础平面图及断面图。

五、要求⑴完成①、⑨、○A轴线的基础计算工程并绘制施工图;⑵计算书一份,既有计算过程且应将有关数据与成果表格化,要求书写工整,含目录与页数。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教案(完整)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教案(完整)

课题: 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这门课的学习意义及主要内容,理解土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二、教学重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难点:地基基础埋深等概念的理解上。

四、教学时数: 2 学时,其中实践性教学 0 学时。

五、习题:六、教学后记:这一章的内容总体上较易理解,基本概念需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具体的实例,如由于基础地基引起的一些破坏。

第一章绪论土力学部分第3-5章本课程的重点地基基础部分第6-10章第1- 2章基本概念的介绍一、基本概念:1、关于土的概念(1)、土的定义:土是地表岩石经长期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逐渐破碎成细小矿物颗粒和岩石碎屑,是各种矿物颗粒的松散集合体。

(2)、土的特点:1)散体性2)多孔性3)多样性4)易变性(3)、土在工程中的应用1)作为建筑物地基2)作为建筑材料3)建筑物周围环境2、土力学:研究土的特性以及土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性状的一门力学分支。

3、地基与基础的概念(1)、基础:1)定义:建筑物的下部结构,将建筑物的荷载传给地基,起着中间的连接作用。

(是建筑物的一部分)2)分类:按埋深可分为:浅基础:采用一般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例如挖槽、排水)施工的基础(埋置深度不大,一般5 m)。

埋深较小,可采用深基础:需借助特殊施工方法的基础(埋置浓度超过5m)。

桩基础、地下连续墙(2)地基1)定义:基底以下的土体中因修建建筑物而引起的应力增加值(变形)所不可忽略的那部分土层。

(承受建筑物荷载而应力状态发生改变的土层。

)(地层)持力层:直接与基础接触,并承受压力的土层下卧层:持力层下受建筑物荷载影响范围内的土层。

2)分类:天然地基:在天然土层上修建,土层要符合修建建筑物的要求(强度条件、变形条件)人工地基:经过人工处理或加固地基才能达到使用要求的地基。

二、重要性: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根本,又位于地面以下,属地下隐蔽工程。

它的勘察、设计以及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一旦发生质量事故,补救与处理都很困难,甚至不可挽救。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总学时数:1周,学分数:1)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性质:本课程设计为配合《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的实践性环节;该课程设计就承担着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任务。

任务:已知某工程的地质勘探报告和上部设计荷载及沉桩方式,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桩基础设计。

目的: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实际工程的设计,并且为毕业设计和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设计内容、要求与进度安排1、设计内容(1)基础设计方案可行性论证及选择;(2)确定桩端持力层,选择桩材、桩长、桩身截面及承台埋深;(3)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4)选择桩数及桩的平面布置,确定承台平面尺寸;(5)群桩中基桩受力验算(单桩竖向荷载均值、最大荷载、最小荷载);(6)群桩承载力验算(按假想实体基础考虑);(7)桩基水平承载力计算(按m法计算弯矩、剪力、位移及桩身配筋);(8)群桩沉降计算;(9)承台设计(受弯、受冲切、受剪切、局部受压及配筋计算)。

(10)地基持力层下存在软弱土层时,需验算软弱下卧层承载力;(11)桩及承台施工图设计(桩位平面布置图、承台配筋图、桩及承台剖面图、桩身配筋图和必要的施工说明等)。

2、设计要求(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基础工程设计内容和过程有了较全面地了解,并熟悉了有关设计规范、规程、手册和工具书的使用。

(2)严格按设计大纲和设计任务书的规定要求进行设计计算。

(3)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应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书所规定的全部设计内容。

设计计算正确无误,算式应注明引用资料的出处,并列出公式及其各符号意义、单位等;文字叙述应简明扼要,表达清晰,文理通顺,课程设计文字总数应超过12000字。

(4)课程设计必须附有一定数量的工程图,见绘制施工图内容要求;所有制图应采用标准图纸图幅(A2)手工绘制,且符合规范要求。

也可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绘图(附有手画草图)。

(5)设计中需引用10个以上参考文献,且按规定格式标注;(6)为加强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可写出300字左右的课程设计摘要,并将其译成英文,译文应准确无误,中、英文摘要装订在课程设计的正文前面。

地基基础处理课程设计

地基基础处理课程设计

地基基础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基基础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地基的特点及其处理方法,如软土地基、黄土地基等。

3. 引导学生掌握地基处理工程中常用的施工工艺和设备。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程中地基基础处理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实地考察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演示等方法验证地基处理效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

3.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认识到地基基础处理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基基础处理的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并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地基基础处理概述:介绍地基基础处理的概念、目的和意义,使学生了解其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

2. 地基类型及特点:分析不同类型地基(如软土地基、黄土地基等)的特点,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3. 地基处理技术:详细讲解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包括预压加固、排水固结、深层搅拌、桩基等,并结合教材章节进行具体案例分析。

4.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及设备:介绍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常用的工艺和设备,使学生掌握施工要点。

5. 地基处理效果检测与评估:讲解地基处理效果的检测方法,如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以及评估标准。

6. 地基基础处理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典型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地基基础处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1. 第1周:地基基础处理概述,地基类型及特点。

2. 第2周:地基处理技术(预压加固、排水固结)。

地基基础设计课程设计

地基基础设计课程设计

地基基础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地基基础的概念、分类和作用;(2)掌握地基承载力计算、沉降计算和稳定性分析的方法;(3)熟悉各种基础设计的适用条件和工程实践。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基础设计;(2)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3)学会使用相关设计软件进行基础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工程安全的重视;(2)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地基基础概述:地基的概念、分类、作用和基础的设计流程;2.地基承载力计算: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3.沉降计算:沉降计算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和控制标准;4.稳定性分析:基础稳定性评价方法、加固措施及应用;5.基础设计实例:各种基础设计的特点、适用条件和工程实践。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系统讲解地基基础设计的理论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基础设计的应用;3.实验法:学生进行地基基础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地基基础设计》及相关辅助教材;2.参考书:国内外相关论文、专著及工程案例;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动画等;4.实验设备:地基基础实验装置、计算软件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使用,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考试:设置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4.课程设计:学生进行地基基础设计实践,评估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地基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地基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地基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地基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地基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包括天然地基、人工地基、基础类型等。

2.解释地基基础工程的基本原理,如压力分布、承载力、沉降计算等。

3.应用地基基础工程的设计方法,包括浅基础、深基础、地下室等。

4.分析实际工程案例,提出地基基础问题的解决方案。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地基基础工程概述:介绍天然地基、人工地基、基础类型等基本概念。

2.地基基础工程原理:讲解压力分布、承载力、沉降计算等基本原理。

3.地基基础工程设计:介绍浅基础、深基础、地下室等设计方法。

4.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地基基础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地基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基基础工程的应用。

3.实验法:安排实地考察或实验室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基基础工程的过程。

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地基基础工程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案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4.实验设备:安排实地考察或实验室实验所需的设备,确保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地基基础工程的过程。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进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41196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0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岩土工程综合课程设计专业名称: 岩土工程 年级班级: 1202班 学生姓名: 祝陆彬 指导教师:马东方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二○一五年六月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目录第1章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01.1 设计题目 ........................................................................................................................ 0 1.2设计资料 . 01.2.1 地形 ................................................................................................................... 0 1.2.2工程地质条件 .................................................................................................... 0 1.2.3基础设计技术参数 ............................................................................................ 0 1.2.4水文地质条件 .................................................................................................... 0 1.2.5 上部结构资料 ................................................................................................... 1 1.3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 (2)1.3.1 选择基础材料 ................................................................................................... 2 1.3.2 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 2 1.3.3 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 3 1.3.4 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 3 1.3.5 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 4 1.3.6 计算基底净反力 ............................................................................................... 4 1.3.7基础高度(采用阶梯形基础) ........................................................................ 4 1.3.8 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 6 1.3.9 配筋计算 ........................................................................................................... 6 1.3.10 基础配筋大样图 ............................................................................................. 9 1.3.11 确定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 9 1.3.12 两轴持力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 10 1.4设计图纸 ....................................................................................................................... 10 第2章 桩基础设计 (11)2.1设计题目 ....................................................................................................................... 11 2.2设计资料 .. (11)2.2.1 地形 ................................................................................................................. 11 2.2.2工程地质条件 .................................................................................................. 11 2.2.3 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 11 2.2.4水文地质条件 .................................................................................................. 12 2.2.5上部结构资料 .................................................................................................. 12 2.2.6 上部结构作用 ................................................................................................. 12 2.3 灌注桩基设计 . (13)2.3.1单桩承载力计算 .............................................................................................. 13 2.3.2基桩竖向荷载承载力设计值计算 .................................................................. 14 2.3.3桩基验算 .......................................................................................................... 14 2.3.4承台设计 . (15)2.2.4.1 承台内力计算 .................................................................................... 15 2.3.4.2承台厚度及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 16 2.3.4.3承台受剪承载力计算 ......................................................................... 17 2.3.4.4承台受弯承载力计算 ......................................................................... 18 2.3.5桩身结构设计 .................................................................................................. 19 2.3.5.1桩身轴向承载力验算 . (19)2.3.5.2桩身水平承载力验算 (19)2.3.5.3配筋长度计算 (21)2.3.6 估算轴线柱下桩数 (21)2.3.6.1 桩数估算 (21)2.3.6.2 承台平面尺寸确定 (22)2.4 设计图纸 (23)参考文献 (25)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I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0第1章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1.1 设计题目取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中1题号○B 轴荷载,做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

1.2设计资料1.2.1 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1.2.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0.6m ,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 1.0m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ak f 130KPa =。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1.4m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180ak f KP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