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样本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梁板式筏形基础)

梁板式筏形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一、 荷载计算1. 假定不考虑风载与地震作用。
不考虑地下水对基底的上浮力。
2. 基础承受的荷载根据建筑结构每平方米的重量估算。
(1)建筑每平米重量=10.8 kN/㎡ (2)建筑面积计算:地上主体结构:(7.8.2×7.8.0+0.8)×(3×7.8.2.0+0.8)+(3×7.8.0+0.8)×2=97.8.20.7.84㎡ 97.8.20.7.84㎡×11=107.87.8.27.8.2.04㎡ 局部突出屋面的电梯机房,层高3.0m>2.2m , 建筑面积为a×b=7.8.2.0×7.8.0=42.00㎡总建筑面积=107.87.8.27.8.2.04+42.00=107.8.219.04㎡ (3)基础承受荷载=10.8×107.8.219.04=1137.8.288.80kN二、 基础尺寸初步估算1. 基础底板面积确定:用荷载标准值,全反力(包括筏基底板自重),根据地下一层层高及建筑面积,设筏板厚0.7.8m ,基础埋深d=3.9+1.4-0.45=4.85 m ,基础板(7.8.2×7.8.0+0.8)×(3×7.8.2.0+0.8)+(3×7.8.0+0.8)×2=97.8.20.7.84㎡ 2. 基础梁尺寸确定:计算梁高:mm l h 1000666==≥计算梁宽:⎥⎦⎤⎢⎣⎡∈h h b 21,31,h 为梁高。
梁宽取7.800mm ,梁高取1200mm 。
如图1所示:图1 梁截面尺寸示意图(尺寸单位:mm )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对于0.80.850.750.85L e =<=<,I 的粘性土,查承载力修正系数表得:0.3, 1.6b d ηη==,则:2/48.341)5.085.4(186.1)36(183.0200)5.0()3(m kN d b f f m d b ak a =-⨯⨯+-⨯⨯+=-+-+=γηγη4.验算地基承载力 上部荷载总和为:∑=kN Fk80.113788筏基底板自重为:kN G k 00.14310256.000.954=⨯⨯= 基底反力平均值:=k p =+∑AG Fkk970.6414310.0013788.801+=134.282/kN m 2/48.341m kN f a =<所以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1、设计资料1、1上部结构资料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7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底层层高3、4m(局部10m,内有10t桥式吊车,其余层高3、3m,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及柱底荷载如图2所示。
1、2建筑物场地资料(1)拟建建筑物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物平面位置如图1所示图1建筑物平面位置示意图(2)建筑场地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2、1m,根据已有分析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作用。
(3)建筑地基得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表1 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表1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2、1选择桩型根据施工场地、地基条件以及场地周围环境条件,选择桩基础。
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薄壁管桩,这样可以较好得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得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
桩截面尺寸选用:D=500mm ,壁厚t=50mm。
混凝土强度C30。
考虑承台埋深1、5 m,以4层黄褐色粉土夹粉质粘土为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2倍桩径即0、6m,桩顶嵌入承台0、1m。
这时桩端一下持力层厚度大于4倍桩径,满足要求。
3、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初步设计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估算++.3⨯16002=⨯⨯⨯=⨯+14⨯⨯127246.0kN4293.812.325145.0(.0作施工图设计时,根据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得到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4、确定桩数、桩位布置、拟定承台底面尺寸先不计承台及承台上覆土重及偏心荷载估算桩得数量取桩数n=6根为进一步减轻挤土效应,软土中桩距取4倍径,即2m,桩得布置如图,承台尺寸,满足构造要求。
承台及上覆重度取,则现在按偏心受荷,验算桩数取n=6就是合理得5、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该桩属于非端承桩,并n>3,承台底面下并非欠固结土、新填土等,故承台底面不会与土脱离,所以宜考虑桩群土承台得相互作用效应,按复合基桩计算竖向承载力设计值5、1六桩承台承载力计算承台净面积承台底地基土极限阻力标准值6桩顶作用验算荷载取A柱得组合:F =2547,M =25,Q =14承台高度1m等厚,荷载作用于承台顶面。
基础地基课程设计

基础地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地基的基本概念、类型和设计原则。
知识目标包括:1.理解地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2. 掌握不同类型地基的特点和适用条件;3. 熟悉地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1. 能够分析地基问题;2. 能够选择合适的地基类型和设计方法;3. 能够进行简单的地基设计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对工程安全的重视;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基的基本概念、类型和设计原则。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基的定义和功能;2. 地基的分类及其特点;3. 地基设计的原理和方法;4. 不同类型地基的设计计算;5. 地基问题的分析和处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讨论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地基的基本概念、类型和设计原则;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3. 实验法:进行地基实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基的性质和特点;4.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土力学与地基工程》;2. 参考书:相关学术论文和工程案例;3. 多媒体资料:地基实验视频、工程图片等;4. 实验设备:土壤力学实验装置、地基模型等。
通过这些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基知识。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问和团队协作等情况;作业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试主要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2. 作业:评估学生的完成情况、正确性和创新性;3. 考试: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理解和运用能力。
地基基础的课程设计

地基基础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包括地基、基础的定义及其在工程中的作用。
2. 使学生了解地基土的性质及分类,能够描述不同类型地基土的特点。
3. 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类型及适用条件,能够分析实际工程中选择合适基础的原因。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工程案例中地基基础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图表、数据等工具,进行地基基础计算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资料搜集、讨论和分析,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基础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在合作中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旨在提高学生对地基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地基基础概念:讲解地基、基础的定义,探讨其在工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基基础概述2. 地基土的性质及分类:介绍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阐述不同类型地基土的特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基土的性质与分类3. 基础的类型及适用条件:讲解不同类型的基础结构,分析其适用条件及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三章 基础的类型与选用4. 地基基础计算: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简单地基基础计算,包括地基承载力、基础底面尺寸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基基础计算5. 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地基基础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 工程案例分析6. 小组合作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搜集相关资料,讨论分析地基基础问题,形成解决方案。
教材章节:第六章 实践与探讨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Ⅱ
340 400 340
100
700 400 1100 320
Ⅰ
200
340
Ⅰ
400
700 1100 320
320 700 400 1100 320
Ⅱ
图 2.4 a) 柱对承台冲切 承台受柱冲切的承载力应满足下式: Ft≤ 2 β0x (bc + a0y ) + β0y (hc + a0x ) βhp ft h0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一、 设计资料 1. 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地势平坦,局部堆有建筑垃圾。 2. 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依次是 ①号土层:素填土,层厚 1.5m,稍湿,松散,承载力特征值 fak=95kPa。 ②号土层:淤泥质土,层厚 3.3m,流塑,承载力特征值 fak=65kPa。 ③号土层:粉砂,层厚 6.6m,稍密,承载力特征值 fak=110kPa。 ④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 4.2m,湿,可塑,承载力特征值 fak=165kPa。 ⑤号土层:粉砂层,钻孔未穿透,中密—密实,承载力特征值 fak=280kPa。 3. 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土层编号 土的名称 孔隙比 e 含水率 W(%) 液性指数 IL 标准贯入锤击数 压缩模量 ES 5.0 1.04 0.81 0.79 0.58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土层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土的名称 素填土 淤泥质土 粉砂 粉质粘土 粉砂层 桩的侧阻力 22 28 45 60 75 900 2400 桩的端阻力 62.4 27.6 31.2 0.74 31 1.08 14 3.8 7.5 9.2 16.8
4
400
700 1100 320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由于 Fl=F− Ni = 1840kN,则冲垮比为 λ 冲切系数为: β0x = β0y = 0.84 λ
土力学课程设计(浅基础和桩基础)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浅基础和桩基础)浅基础设计资料(1)上部构造:30m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计算跨径29.7m 。
行车道9m ,无人行道。
上部构造恒重所产生的支座反力R=4.65×26×30+0.09×9×24×30+0.10×9×30×25+2×0.35×30×25 =5410.2(kN )其中沥青砼1γ=24kN/m 3,预应力钢筋砼2γ=26kN/m 3,普通钢筋砼=3γ25kN/m 3。
(2)支座:活动支座采用摆动支座,摩擦系数为0.05; (3)设计荷载:公路-I 级;(4)桥墩形式:采用双柱式加悬挑盖梁墩帽; (5)设计基准风压:0.45kN/m 2(6)其他:第一层:粉质粘土,sat γ=20.80kN/m 3;第二层:碎石土,sat γ=22.10kN/m 3;第三层:强风化砂岩,sat γ=25.20kN/m 3;第四层:中风化砂岩,sat γ=27.00kN/m 3。
桩基础设计资料1、地质与水文资料地基土第一层为粉质粘土,地基土水平向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 1=15000N/m 4;第二层为碎石土,m 2=55000 N/m 4 ;第三、四层分别为强风化砂岩、中风化砂岩,m 3=120000N/m 494500120000)3.01(350003.0)1(21=⨯-+⨯=-+=m m m γγ (N/m 4)2、桩、墩尺寸与材料墩帽顶标高为2616.8m ,桩顶标高为2606.5m ,墩柱顶标高为2614.78m 。
墩柱直径1.6m ,桩直径1.75m 。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其抗压弹性模量E c =3.0×104 MPa 3、作用效应情况桥墩为单排双柱式,桥面宽9m ,设计荷载公路-Ⅰ级,标准跨径30m ,无人行道。
(1)永久作用上部为30m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每一根柱承受的荷载: 两跨恒载反力N 1=2705.10kN 盖梁自重反力N 2=362.90KN 系梁自重反力N 3=118.20KN一根墩柱(直径1.6m )自重N 4=416.00KN 桩(直径1.75m )每米自重)/(10.6025475.114.32m kN q =⨯⨯=(2)可变作用对于桥墩基础的设计,汽车荷载采用车道荷载,车道荷载包括均布荷载q k 和集中荷载p k 。
地基基础处理课程设计

地基基础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基基础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地基的特点及其处理方法,如软土地基、黄土地基等。
3. 引导学生掌握地基处理工程中常用的施工工艺和设备。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程中地基基础处理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实地考察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演示等方法验证地基处理效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
3.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认识到地基基础处理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基基础处理的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并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地基基础处理概述:介绍地基基础处理的概念、目的和意义,使学生了解其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
2. 地基类型及特点:分析不同类型地基(如软土地基、黄土地基等)的特点,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3. 地基处理技术:详细讲解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包括预压加固、排水固结、深层搅拌、桩基等,并结合教材章节进行具体案例分析。
4.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及设备:介绍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常用的工艺和设备,使学生掌握施工要点。
5. 地基处理效果检测与评估:讲解地基处理效果的检测方法,如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以及评估标准。
6. 地基基础处理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典型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地基基础处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1. 第1周:地基基础处理概述,地基类型及特点。
2. 第2周:地基处理技术(预压加固、排水固结)。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学生姓名:何昕桐学号:20122023017指导教师:刘少东专业班级:14土木升本所在学院:工程学院中国·大庆2015年11月目录1、设计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设计要求 (3)3、确定持力层基础埋深 (3)4、确定基础尺寸 (5)5、下卧层强度验算 (6)6、柱基础沉降计算 (7)7、调整基底尺寸 (8)8、基础高度验算 (8)9、配筋计算 (10)10、绘制施工图 (12)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资料某多层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柱截面尺寸为500×600mm,室外地坪标高同天然地面,室内外地面高差为0.45m。
建筑场地地质条件见表A,作用于基础顶面的荷载见表B。
图1 柱网布置图表A(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2.2m)表B B-1 柱底荷载标准组合表B B-2 柱底荷载准永久组合2.选择持力层、确定基础埋深根据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要求:本持力层选用Ⅱ土层,故初定基础埋置深度取d=1.6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根据工程地质资料和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可知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67ak f Kpa =3.确定基础尺寸3.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建筑地基规范》规定:当基础宽度大于3m 或埋置深度大于0.5m 时从荷载试验或其他原则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 (3)(0.5)a ak b d m f f b d ηγηγ=+-+- 由于基础高度尚未确定,假定b <3m ,首先进行深度修正。
根据粉土10%ρ≤, 查表7.10得b η=0.5 ,d η=2.0,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a f (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进行修正):3117.8/m kN m γ=1(0.5)167 2.017.8(1.60.5)206.2a ak d m f f d kPaηγ=+-=+⨯⨯-=初步选择基底尺寸计算基础和回填土k G 时的基础埋深d=1.62.051.8252m += 由ka G F A f dγ≥-得:B 柱 2010256.04206.220 1.825A m ==-⨯C 柱 208254.86206.220 1.825A m ==-⨯ 由于偏心不大,基础底面积按20%增大,即:B 柱 201.2 1.2 6.047.248A A m ==⨯=C 柱 201.2 1.2 4.86 5.832A A m ==⨯= 初步选择基础底面积:B 柱 ()223 2.47.27.248A l b m m =⋅=⨯=≈ 2.43b m m =≤,不需要对a f 进行修正;C 柱 ()222.82 5.6 5.832A l b m m =⋅=⨯=≈23b m m =≤,不需要对a f 进行修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岩土工程综合课程设计专业名称:岩土工程年级班级:1202班学生姓名:祝陆彬指引教师:马东方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二○一五年六月目录第1章柱下独立基本设计 01.1 设计题目 01.2设计资料 01.2.1 地形 01.2.2工程地质条件 01.2.3基本设计技术参数 (1)1.2.4水文地质条件 (1)1.2.5 上部构造资料 (1)1.3 柱下独立基本设计 (2)1.3.1 选取基本材料 (2)1.3.2 选取基本埋置深度 (3)1.3.3 求地基承载力特性值 (3)1.3.4 初步选取基底尺寸 (4)1.3.5 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4)1.3.6 计算基底净反力 (5)1.3.7基本高度(采用阶梯形基本) (5)1.3.8 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6)1.3.9 配筋计算 (7)1.3.10 基本配筋大样图 (10)1.3.11 拟定○A○C两轴柱子基本底面尺寸 (10)1.3.12○A○C两轴持力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11)1.4设计图纸 (12)第2章桩基本设计 (13)2.1设计题目 (13)2.2设计资料 (13)2.2.1 地形 (13)2.2.2工程地质条件 (13)2.2.3 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14)2.2.4水文地质条件 (14)2.2.5上部构造资料 (15)2.2.6 上部构造作用 (15)2.3 灌注桩基设计 (16)2.3.1单桩承载力计算 (16)2.3.2基桩竖向荷载承载力设计值计算 (16)2.3.3桩基验算 (17)2.3.4承台设计 (18)2.2.4.1 承台内力计算 (18)2.3.4.2承台厚度及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19)2.3.4.3承台受剪承载力计算 (21)2.3.4.4承台受弯承载力计算 (22)2.3.5桩身构造设计 (22)2.3.5.1桩身轴向承载力验算 (23)2.3.5.2桩身水平承载力验算 (23)2.3.5.3配筋长度计算 (25)2.3.6 估算○A○C轴线柱下桩数 (26)2.3.6.1 桩数估算 (26)2.3.6.2 承台平面尺寸拟定 (27)2.4 设计图纸 (28)参照文献 (30)第1章 柱下独立基本设计1.1 设计题目取柱下独立基本课程设计任务书中1题号○B 轴荷载,做柱下独立基本设计。
1.2设计资料1.2.1 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1.2.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0.6m ,含某些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1.0m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性值ak f 130KPa =。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1.4m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性值180ak f KPa =。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5m ,中密,承载力特性值k 240Kpa a f =。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性值300ak f KPa =。
1.2.3基本设计技术参数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1所示。
1.2.4水文地质条件(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构造无侵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标下2.0m。
表1-1: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1.2.5 上部构造资料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构造,框架柱截面尺寸为mmmm500500⨯。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如图1.1所示。
图1.1 柱网平面图1.2.6 上部构造作用本设计取 1号题○B 轴柱底荷载:1.柱底荷载效应原则组合值:F 1548KN k =,M 100N m k k =,48k V KN =。
2.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F 2012KN =,M 130kN m =,KN V 62=。
持力层选用○4号土层,承载力特性值 f 240ak kPa =1.3 柱下独立基本设计 1.3.1 选取基本材料基本采用25C 混凝土,钢筋采用235HRB ,预估基本高度m 8.0。
1.3.2 选取基本埋置深度依照柱下独立基本课程设计任务书规定和工程地质资料选用。
本设计取○4号土层为持力层,基本地面高取至持力层下m 0.5。
因此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本底面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m 5.35.04.10.16.0=+++。
由此得基本剖面示意图如下:图1-2:基本剖面示意图1.3.3 求地基承载力特性值a f依照细沙土,查表1-1得 0.2=b η,0.3=d η。
基底以上土加权平均重度。
F KM KV K()3/13.105.35.0110.1104.194.04.190.1206.018m kN m =⨯+⨯-+⨯+⨯+⨯=γ持力层承载力特性值a f (先不考虑对基本宽度修正)()()kPa d f f m d ak a 17.3315.05.313.100.32405.0=-⨯⨯+=-+=γη(上式d 按室外地面算起)1.3.4 初步选取基底尺寸取柱底荷载原则值:F 1548N k k =,M 100N m,k k =⋅.V 48k kN =..计算基本和回填土重k G 时基本埋深:725.3)95.35.3(21=+=d基本底面积:2070.520225.2105.117.3311548m d f F A G a k =⨯-⨯-=-=γ由于偏心不大,基本底面积按20%增大,即:2084.670.52.12.1m A A =⨯==初步选定基本底面面积204.72.22.3m b l A =⨯=⨯=,且m m b 32.2<=不需要再对a f 进行修正。
1.3.5 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回填土和基本重为:kN dA G G k 88.41804.7)20225.2105.1(=⨯⨯+⨯==γ偏心距为: m lm G F M e k k k k 6.1607.088.41815488.048100=<=+⨯+=+=0min >k P ,满足规定。
基底最大压力: )2.307.061(04.788.4181548)61(max ⨯+⨯+=++=l e A G F P k k k k )40.397(2.106.316kPa f a =<= 因此,最后拟定基本底面面积长m 3.2,宽m 2.2。
1.3.6 计算基底净反力取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F 2012N,k = M 130N m,k = V 62kN =。
净偏心距为: m N M e n 09.020128.0621300=⨯+==基本边沿处最大和最小净反力:kPa kPa l e lb F P n n n 334.0266.277)2.309.061(2.22.32012)61(0maxmin =⨯±⨯⨯=±=1.3.7基本高度(采用阶梯形基本) 柱边基本截面抗冲切验算(见图1-3))a ( )b (图1-3 冲切验算简图)a ( 柱下冲切 )b (变阶处冲切3.2lm =,m b 2.2=,m b a c t 5.0==,m a c 5.0=初步选定基本高度mm h 800=,分两个台阶,每阶高度均为400mm 。
mm h 750)1040(8000=+-=(有垫层),则m b m h a a t b 2.2275.025.020=<=⨯+=+=,取m a b 2= 5002000125022t b m a a a mm ++=== 因偏心受压,n p 取kPap n 02.334max =冲切力:⎥⎥⎦⎤⎢⎢⎣⎡⎪⎭⎫ ⎝⎛---⎪⎭⎫ ⎝⎛--=200max ,2222h b b b h a l P F c c n l=⎥⎥⎦⎤⎢⎢⎣⎡⎪⎭⎫ ⎝⎛---⨯⎪⎭⎫⎝⎛--⨯275.025.022.22.275.025.022.3334.02 kN 437.57=抗冲切力:75.025.11027.10.17.00.730⨯⨯⨯⨯⨯=b a f m t hp βkN kN 57.43744.833>=满足规定1.3.8 变阶处抗冲切验算如图1-3,m b a t 4.11==,m a 8.11=,0140050350h mm =-=m b m h a a b 2.21.235.024.12011=<=⨯+=+=取m a b 1.2=,因而,可得m a a a b t m 75.121.24.12=+=+=冲切力:⎥⎥⎦⎤⎢⎢⎣⎡⎪⎭⎫ ⎝⎛---⎪⎭⎫ ⎝⎛--=2011011max ,2222h b b b h a l P F n l =⎥⎥⎦⎤⎢⎢⎣⎡⎪⎭⎫ ⎝⎛---⨯⎪⎭⎫⎝⎛--⨯235.024.122.22.235.028.122.3334.02 kN 36.256=抗冲切力:35.075.11027.10.17.00.7301⨯⨯⨯⨯⨯=h a f m t hp β=kN kN 36.256544.5>,满足规定。
1.3.9 配筋计算选用HPB235 级钢筋,2/210mm N f y =(1)基本长边方向如图1-4和1-5所示,图1-4 配筋截面图 图1-5 偏心受压基底受力分布图 І-І截面(柱边),柱边净反力:(),I min ,max ,min 2cn n n n l a P P P P l+=+- ()66.27702.3342.325.02.3277.66-⨯⨯++=kPa 24.310=悬臂某些净反力平均值:()()kPa p p n n 13.32224.31002.3342121max =+⨯=+I 弯矩: ()()2,max ,12242n n I c c P P M l a b b +⎛⎫=-+ ⎪⎝⎭Ⅰ()()5.02.225.02.313.3222412+⨯⨯-⨯⨯=m kN ⋅=5.47927.33827502109.0mm M A s =⨯⨯=II对于Ⅲ-Ⅲ 截面(变阶处),有()1,min ,max ,min 2n n n n l a P P P P l+=+-Ⅲ kN 69.321)66.27702.334(2.328.12.366.277=-⨯++=2240.06a KP =()()2,max ,1112242n n P P M l a b b +⎛⎫=-+ ⎪⎝⎭ⅢⅢ ()()4.12.228.12.3269.3212.33402412+⨯⨯-⨯+⨯=m kN ⋅=3.15526017.23473502109.0103.1550.2mm h f M A y s =⨯⨯⨯==IIII I I比较,1S A 和,S A Ⅲ,应按1,S A 配筋,实际配140@16Φ 则钢筋根数:1711402200=+=n ,227.33827.3418171.201mm mm A s >=⨯= (2)基本短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