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主要污染事件
中国十大污水事件

中国十大污水事件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
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
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
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
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污染物主要有::(1)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2)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3)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4)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5)水土流失;(6)矿山污水。
据环境部门监测,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1 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
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全国1/3 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 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 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 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 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 — 70% 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
一.淮河水污染事件震惊中外1994年7月,淮河上游因突降暴雨而采取开闸泄洪的方式,将积蓄于上游一个冬春的2亿立方米水放下来。
水经之处河水泛浊,河面上泡沫密布,顿时鱼虾丧失。
下游一些地方的居民饮用了虽经自来水处理但未能达到饮用标准的河水后,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
经取样检验证实,上游来水水质恶化,沿河各自来水厂被迫停止供水达54天之久,百万淮河民众饮水告急。
在经过10年一共投入600亿人民币治污后,到2004年,淮河水质竟又回到10年前的水平,这两年来,淮河水质又进一步加速恶化,整个淮河六成水体已经完全丧失水功能,有的河段取得连蚊绳都绝迹了。
中国大气污染的实例

中国大气污染的实例近年来,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
这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大气污染的实例,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问题。
首先,北京的雾霾问题是中国大气污染的典型案例。
北京不仅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空气质量最糟糕的城市之一。
雾霾天气的出现让人们生活在一片浑浊的空气中,呼吸困难,能见度极低。
这主要是由于工业排放量、交通污染、扬尘等原因造成的。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如加强监管,限制车辆行驶,关闭高污染的工厂等。
然而,治理雾霾问题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其次,大城市周边地区的火电厂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这些火电厂通常使用煤炭作为主要燃料,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
特别是在冬季供暖期间,电力需求增加,火电厂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加。
这导致了大气污染的急剧恶化,带来了严重的健康风险和环境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政府需要加强监管,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并鼓励人们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浪费。
第三,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也是中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许多工厂和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废气和有害物质。
这些废气包括有机化合物、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这些工业排放物对大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也给周边地区的居民健康带来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推动工业升级和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
另外,农业活动也对中国的大气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
化肥的使用和农作物的燃烧都会产生大量的氨和有机气体,这些物质对空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农村地区常见的露天焚烧秸秆等做法也导致了大量有害气体的释放。
为了控制农业活动引起的大气污染,政府应该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指导,鼓励农民采用更环保的耕种方式,减少化肥使用量,推广秸秆利用技术。
综上所述,中国大气污染问题严重,但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
八大公害事件的启示

八大公害事件的启示引言公害事件是指由于生产、运输、消费和废弃物处理等活动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八大公害事件是中国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严重环境污染事件,涉及空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峻挑战。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事件,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宝贵的启示,以此来避免类似公害事件的再次发生。
1. 加强环保意识八大公害事件的发生,部分原因是因为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不足。
对于个体来说,我们应当树立起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比如垃圾分类、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等。
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说,应当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倡导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让每个人都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加强环境监管八大公害事件的背后,也暴露了环境监管不力的问题。
加强环境监管是防止公害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当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环境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同时,公众也可以通过舆论监督和参与环保组织,推动环境监管的有效实施。
3. 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八大公害事件中,部分涉及到了传统产业的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我们应当加快推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绿色产业是指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表现出色的产业,能够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
同时,各级政府也应当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从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
4. 倡导资源节约八大公害事件中,也暴露了资源的浪费问题。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当倡导资源节约。
从个人出发,我们应当合理使用水、电等资源,减少浪费。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应当改变传统的“量大利润大”的思维,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政府也应当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5. 加强科学研究八大公害事件的发生,也揭示了科研与技术创新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中国十大污水事件

中国十大污水事件1. 太湖蓝藻事件太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也是上海、江苏等地重要的供水来源。
然而,由于大量工业和农业废水的排放,太湖水质长期遭受污染。
在2007年,太湖爆发了大规模蓝藻事件,致使数百万人的供水遭到威胁。
这一事件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促使政府采取行动加强太湖的环境保护。
2. 海河黑臭事件海河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流经北京及周边地区。
由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和大量的废水排放,海河的水质问题日益严重,出现了“黑臭”现象。
黑臭水体不仅影响居民用水,还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近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投入大量资金治理海河黑臭问题。
3. 三峡大坝水污染三峡大坝是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但其建设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由于大坝拦截了长江上游的水流,河道断流导致了水体污染问题。
大量的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农村污水被蓄积在坝湖中,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
4. 北京地下水污染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的发展,北京地下水面临严重的污染问题。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用水中的农药和化肥等物质,都对地下水质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防止和治理地下水污染,但问题仍然存在。
5. 黄河重金属污染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
然而,由于大量工业废水的排放,黄河长期面临着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重金属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治理黄河重金属污染,但是问题的解决依然困难。
6. 南水北调中线水污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旨在解决北方地区的供水问题。
然而,由于中线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一些水源地的水质出现了严重污染。
尤其是一些城市的工业废水直接进入南水北调渠道,对水质造成了巨大破坏。
7. 长江污染事件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源之一。
然而,由于大量的农业和工业废水排放,长江的水质问题越来越严重。
从一些城市的供水问题到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长江的污染事件层出不穷。
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食品安全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民生问题,而历年来也发生过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威胁,还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以下是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1.2024年中国奶粉事件:这是中国近年来最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之一、数家大型奶粉生产企业被曝充气、掺假、添加有害物质等问题。
事件导致六个月以下儿童数千例肾结石病例,严重影响了国内奶粉市场的信任度。
这一事件揭示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追求利润而忽视产品品质和消费者安全的现象。
2.2024年日本核辐射污染食品事件:福岛核事故造成的辐射泄漏导致日本部分地区食品受到污染。
蔬菜、饲料、水产品等大量出现放射性物质超标情况。
虽然政府及时采取了措施,但此事件仍然引起了广泛的恐慌和质疑。
这一事件再次提醒了人们对核能及其使用安全性的警觉,为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
3.2024年美国马铃薯片事件:此次事件引起了全球对转基因食品的关注。
一项研究发现,在美国销售的马铃薯片中含有转基因生物(GMO)成分,而转基因食品的风险存在争议。
此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忧,推动了全球对食品基因改造的立法和监管。
5.2024年印度塑料稻事件:印度锡尔赫鲁鲁杰邦的农民使用塑料颗粒来制作稻米,使得这种假稻米在市场上被贩卖。
塑料被曝光后,人们对塑料颗粒的使用风险和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不满加深。
此事件引发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关注,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令人震惊,也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深思。
它们揭示了食品供应链的漏洞、监管体系的薄弱以及企业追求利润的短视行为。
这些事件引发了国内外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并对食品行业以及相关政府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的来说,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食品安全是一个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改善食品供应链,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可靠性。
国内的环境污染案例

国内的环境污染案例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以下是一些国内的环境污染案例:1.北京雾霾问题:北京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重要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然而,由于能源消耗过多和工业废气排放等原因,北京常年面临着严重的雾霾问题。
雾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并对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2.长江污染: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长江对中国人民的经济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废水的排放,长江遭受到严重的污染。
这不仅对沿江城市的水资源造成了巨大威胁,也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破坏。
3.珠江三角洲污染: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区之一、然而,长期以来,该地区遭受到工业废水、废气和垃圾等多种污染物的困扰。
这导致空气质量下降、水资源短缺、土壤污染严重,并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健康。
4.农药污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之一,但长期以来,由于过度使用农药和不当处理农药废弃物,中国农田遭受严重的农药污染。
这对土壤、水源和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5.电子废物污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和消费国之一、然而,由于电子废物的处理和回收问题,中国临近城市和农村地区面临着巨大的电子废物污染问题。
这些电子废物中的有毒物质对环境和人们的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6.地下水污染: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下水资源遭受了严重污染。
工业和农业活动导致了地下水中出现了大量的重金属、农药和化学物质。
这对饮用水安全和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威胁。
以上是一些国内环境污染的案例。
这些污染问题给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困扰,也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环境监测、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随着这些努力的持续进行,相信中国的环境状况将会逐渐改善。
近年国内重大水污染事件

近年国内重大水污染事件近年重大重金属污染事件:2010年03月22日湖南郴州29名儿童血铅中毒住院事件(新京报)2010年广东北江中上游河段发现铊等重金属超标事件、2010年“7?3”紫金矿业污水泄漏事件导致汀江遭到污染,紫金矿业污水中主要含有重金属铜事件等近年重大藻类污染事件:2007年6月太湖蓝藻水华污染是多因素所致突发事件2009年广东韶关市南水水库蓝藻污染事件1、2010年4月2日,成都水污染事件:位于郫县三道堰的市自来水六厂发现水质异味,怀疑水源被污染。
水压不足,成都市主城区开始陆续报告用水困难。
4月2日都江堰市崇义镇境内柏木河污染,系牌号为川U-23880的江淮牌货车违法倾倒垃圾所致。
倾倒垃圾为约4吨废旧塑料、有机玻璃熔炼残留物,从涉案车辆提取的残留物与事发地现场提取样品化验比对,所有理化指标完全吻合。
2、2010年7月12日下午福建省环保厅通报称:紫金矿业集团公司旗下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发生渗漏,污染了汀江,部分江段出现死鱼。
7月3日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紫金矿业直至12日才发布公告,隐藏事故9天。
3、2010年7月30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发生爆炸事故:监测发现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江,造成水质污染。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向媒体通报,受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吉林、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启动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2005 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车间发生爆炸事故。
事故产生的约100吨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污染物流入松花江。
由于苯类污染物是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有机物,因而导致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
哈尔滨市政府随即决定,于11月23日零时起关闭松花江哈尔滨段取水口停止向市区供水,哈尔滨市的各大超市无一例外地出现了抢购饮用水的场面。
全国十大环境污染事件

全国十大环境污染事件(一)四川沱江特大水污染案,3人被判环境监管失职罪2 004年2—4月,四川川化股份有限公司将工业废水排入沱江干流水域,造成特大水污染事故,给成都、资阳等5市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经济损失。
经农业部长江中上游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评估,仅天然渔业资源损失就达1569万余元。
9月9日,成都市锦江区法院分别对涉及沱江水污染事故的被告人何立光、吴贵鑫、李俭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案和被告人宋世英、张明、张山等环境监管失职案做出一审判决。
相关责任人最高获刑5年,处罚金人民币4万元。
(二)浙江东阳画水镇化工污染,引发恶性群体性事件2005年4月1 0日,浙江省东阳市画水镇爆发大规模冲突。
东阳市政府将数家化工厂、农药厂迁到当地建成“化工工业园”。
据农民投诉,自从化工厂迁入后,环境严重污染,稻田不生,山林被“毒死”。
农民因不满化工厂污染环境,占据化工厂,与入厂警察发生冲突,致数十人被打死,逾千人受伤,遭推翻或破坏的警车多达数百部。
(三)松花江特别重大水污染责任事件,12人受到党纪、政纪处理2 005年11月1 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国务院事故及事件调查组认定: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和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是一起特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和特别重大水污染责任事件。
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一是吉化分公司及双苯厂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会引发松花江水污染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有关应急预案有重大缺失。
二是吉林市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对水污染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未提出防控措施和要求。
三是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和股份公司对环保保护工作重视不够,对吉化公司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失察,对水污染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未能及时督促采取措施。
四是吉林市环保局没有及时向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建议采取措施。
五是吉林省环保局对水污染问题重视不够,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全面、准确地报告水污染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关于松花江水污染事件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一车间发生爆炸。
截至同年11月14日,共造成5人死亡、1人失踪,近70人受伤。
爆炸发生后,约100吨苯类物质(苯、硝基苯等)流入松花江,造成了江水严重污染,沿岸数百万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
2005年11月21日,哈尔滨市政府向社会发布公告称全市停水4天,“要对市政供水管网进行检修”。
此后市民怀疑停水与地震有关出现抢购。
同年11月22日,哈尔滨市政府连续发布2个公告,证实上游化工厂爆炸导致了松花江水污染,动员居民储水。
同年11月23日,国家环保总局向媒体通报,受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
俄罗斯对松花江水污染对中俄界河黑龙江(俄方称阿穆尔河)造成的影响表示关注。
中国向俄道歉,并提供援助以帮助其应对污染。
新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2006年1月7日要求,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要规划到省、任务到省、目标到省、资金到省、责任到省,确保沿江群众吃上干净水。
2005年11月底,国家环保总局称,这次污染事故负主要责任的是吉化公司双苯厂。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因这起事件提出辞职,2005年12月初,国务院同意他辞去局长职务,任命周生贤为局长。
吉化公司双苯厂厂长申东明、苯胺二车间主任王芳、吉林石化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于力,先后于2005年11月底~同年12月初被责令停职,接受事故调查。
新华网北京11月24日电日前,国务院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及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作出处理,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及吉林石化分公司责任人员,对吉林省有关方面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党纪、行政处分。
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国务院事故及事件调查组经过深入调查、取证和分析,认定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和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是一起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特别重大水污染责任事件。
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硝基苯精制岗位外操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在停止粗硝基苯进料后,未关闭预热器蒸气阀门,导致预热器内物料气化;恢复硝基苯精制单元生产时,再次违反操作规程,先打开了预热器蒸气阀门加热,后启动粗硝基苯进料泵进料,引起进入预热器的物料突沸并发生剧烈振动,使预热器及管线的法兰松动、密封失效,空气吸入系统,由于摩擦、静电等原因,导致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并引发其它装置、设施连续爆炸。
爆炸事故发生也暴露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及双苯厂对安全生产管理重视不够、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整改不力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劳动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
污染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双苯厂没有事故状态下防止受污染的“清净下水”流入松花江的措施,爆炸事故发生后,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漏出来的部分物料和循环水及抢救事故现场消防水与残余物料的混合物流入松花江。
污染事件的间接原因是,吉化分公司及双苯厂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会引发松花江水污染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有关应急预案有重大缺失;吉林市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对水污染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未提出防控措施和要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对吉化分公司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失察,对水污染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未能及时督促采取措施;吉林市环保局没有及时向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建议采取措施;吉林省环保局对水污染问题重视不够,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全面、准确地报告水污染程度;环保总局在事件初期对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没有及时提出妥善处置意见。
按照事故调查“四不放过”的原则,国务院同意给予中石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中石油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段文德行政记过处分,给予吉化分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于力、吉化分公司双苯厂厂长申东明等9名企业责任人员行政撤职、行政降级、行政记大过、撤销党内职务、党内严重警告等党纪政纪处分;同意给予吉林省环保局局长、党组书记王立英行政记大过、党内警告处分,给予吉林市环保局局长吴扬行政警告处分。
为了吸取事故教训,国务院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要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以及事故引发环境污染的认识,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督管理和环境监测监管工作。
要求有关部门尽快组织研究并修订石油和化工企业设计规范,限期落实事故状态下“清净下水”不得排放的措施,防止和减少事故状态下的环境污染。
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中控制、消除环境污染的应急措施,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1日表示,环保部门要充分认识环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坚决遏制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多发势头,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松花江水污染事故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成为国内外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据介绍,目前污染团已处于密切监控状态,由于沿程的沉降和吸附作用,加之呼兰河水汇入松花江的稀释作用,巴彦港镇断面污染物的浓度已明显低于污染带通过哈尔滨时的浓度,峰值有了明显下降。
对一些地方相继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并引发了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王玉庆认为,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没有高度重视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防范工件,应对突发重特大环境事件的处置能力明显不足,应急信息的报告和反馈工作不力,环境应急监测能力不足。
1日举行的全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电视电话会议上,环保总局提出四点具体要求:一要立即开展各类环境污染隐患的全面排查工作。
对各类重点污染源及危险化学品和放射源生产使用单位进行全面检查,加大对居民集中区、江河流域沿岸及水源地上游污染事故隐患企业的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杜绝各类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二要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敏锐性和责任感。
各地要制定并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健全环境应急指挥系统,配备应急装备和监测仪器;一旦发现苗头性问题,要尽快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策措施;事故发生后,应保持沉着冷静,及时科学决策,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环境危害。
三要加强防范污染事故的宣传工作。
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企业防范和处置污染事件的能力;对污染源周围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科普宣传;加强对环保部门的培训,使其了解和掌握应对重大污染事故的要求,增强危机感和应对意识。
四要及时做好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的报告工作。
发生重、特大污染事件后,当地环保部门必须按照规定程序,及时、如实向总局报告污染状况;要建立信息报送责任制;加强环境监测,严密监控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2、广西镉污染事件∙镉污染是如何危害健康的?∙进入人体的镉,在体内形成镉硫蛋白,通过血液到达全身,并有选择性地蓄积于肾、肝中。
慢性镉中毒主要影响肾脏,还可引起贫血。
大剂量含镉气体通过呼吸道会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出现肺炎、肺水肿、呼吸困难等。
镉从消化道进入人体,严重者可因肝肾综合症死亡。
2012年1月15日,广西龙江河拉浪水电站网箱养鱼出现少量死鱼现象被网络曝光,龙江河宜州拉浪码头前200米水质重金属超标80倍。
时间正值农历龙年春节,龙江河段检测出重金属镉含量超标,使得沿岸及下游居民饮水安全遭到严重威胁。
当地政府积极展开治污工作,以求尽量减少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
这是自2011年8月云南曲靖重金属污染水库水体被曝光以来,第二起由网络民意全程关注并推动解决的水源污染事件,是网络监督以腐败官员为目标向以腐败行政为重点成功转移的又一范例。
广西河池龙江河段发生重金属镉严重超标的水污染事件,直接危及下游沿岸群众饮水安全。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柳州市委、市政府发出了“打响柳江保卫战”的号召,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全力应对此次突发事件、保障这座中国西南重要城市的饮水安全。
“过了这个水电站下游就是一马平川,这里是唯一一个能打‘柳江保卫战’的地方了,柳州的饮用水源安全的关键就是这里!”大量应急处置物资已运达柳城县糯米滩水电站,对污染水体进行降解稀释。
1月27日,在广西柳州市柳城县糯米滩水力发电厂,武警消防战士将袋装碱投入水池,准备引入江中稀释污染水体。
在电站的大坝旁,身着迷彩服的武警战士来回奔忙搬运物料,身着防化服的消防队员一刻不停地向处理池投放絮凝剂,絮凝剂在处理池中溶解后通过管道源源不断输送到大坝上、流入受污染的龙江河中……1月25日从广西河池市应急处置中心获悉,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故已锁定两个违法排污嫌疑对象,分别是广西金河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和金城江鸿泉立德粉厂。
污水直接排放到地下溶洞31日记者从广西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了解到据参与事故处置的专家估算,此次镉污染事件镉泄漏量约20吨。
专家称,由于泄露量之大在国内历次重金属环境污染事件中都是罕见的,此次污染事件波及河段将达到约300公里。
广西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专家组组长、国家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许振成说:“所谓波及,就是事发地往下游,一直到能监测到水体镉浓度明显上升但不超标的水域”,按照现行的处置方式和处置效果,此次污染会波及柳江柳州市区下游的红花水电站以下的水域,但红花水电站以下的水域镉浓度不会超标,也不会对柳江下游的黔江、浔江、西江造成影响。
矿厂排高浓镉废液经检察机关审查查明,广西金河公司冶化厂未依法建设渣场,致使堆放的浸出渣、压滤渣的渗滤液以及厂区内收集的初期雨水均为严重超出国家排放标准的高浓度镉废液,这些废液汇集后通过天然岩溶落水洞进入龙江河,而且冶化厂水汽车间回用水处理站还将未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污水,通过管道排入龙江河,与此次龙江河镉污染事件有直接因果关系,是责任污染源之一。
广西金河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余阳先,副总经理兼冶化厂厂长覃乃义,安环部部长罗传兴等3人作为企业主要管理者,不重视安全环保工作,对处理冶化厂渣场存在的污染问题未作出积极有效的整治措施,对存在污水泄漏的情况不掌握,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疏于管理,应承担法律责任。
粉厂偷排含镉废水1月12至15日,鸿泉立德粉厂将清洗厂内设备、地板及水池所产生的污水都通过排水沟、暗道排到竖井流至龙江河内,与此次龙江河镉污染事件有直接因果关系,也是责任污染源之一。
广西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新闻发言人、自治区环保厅巡视员冯振年在此间介绍,污染事件发生后,广西启动了突发环境事件Ⅱ级响应预案,成立了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邀请相关专家成立应急指挥部专家组,统一协调指挥处置工作。
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自治区主席马飚等领导多次批示,要求各方全力以赴做好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处置工作,确保柳州市取水口水质达标,确保不停水,确保供水达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