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多酚酸盐活血化瘀作用的多元化药理作用

合集下载

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应用

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应用

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是从单味中药丹参中提取的以丹参乙酸镁为主要成分的丹参多酚酸盐类化合物,具有活血、化瘀、通脉作用和良好的临床耐受性,与传统中药丹参相比,具有有效成分明确、质量容易监控、毒副作用小、疗效稳定等优点,已成功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现复习文献作一综述。

1 治疗冠心病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范畴,其重要的发病机制多为瘀血阻络,心脉痹阻。

西医学认为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循环障碍,血小板粘附、聚集,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多项研究[1~3]证实,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可改善症状、心电图;减少速效扩冠药物用量;降低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增加红细胞变形指数而改善微循环;抑制心肌损伤,保护缺血再灌注细胞。

2 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吉佩忠等[4]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以丹参多酚酸盐30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4 d一疗程。

结果治疗后第8天和第15天NIHSS 评分,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动物实验表明,丹参多酚酸盐对实验性脑缺血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缩小梗死面积,减轻脑组织水肿,改善脑缺血动物神经症状等,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控性[5]。

药理研究[6~8]证明,丹参多酚酸盐可以通过血脑屏障,通过以下多种途径发挥药理作用:①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对正常血液供应区的血流量无影响,不会产生“窃血”现象。

②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但对凝血系统无影响,无出血危险。

③有较强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

④对缺氧引起的线粒体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线粒体损伤的剂量仅为银杏叶提取物EGB761的1/100,具有高效性。

⑤能量调节细胞内Ca2+浓度,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

3 治疗肿瘤既往的研究证实,丹参体外抗肿瘤作用相互矛盾[9,10]。

但是沈云婕等[11]采用MTT比色法测定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细胞、B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4种肿瘤细胞株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对SMMC-7721、SPC-A-1、Raji、HL-60细胞增殖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

丹参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

丹参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

丹参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1)主要化学成分丹参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两大类: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

脂溶性成分属醌、酮型结构的有:丹参酮,隐丹参酮,异丹参酮,异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丹参酸甲酯,亚甲基丹参醌,二氢丹参酮,丹参新醌A、B、C、D,二氢异丹参酮,新隐丹参酮,去羟新隐丹参酮,代号为Ro-090680的2-异丙基-8-甲基菲-3,4-二酮,去甲丹参酮,丹参二醇A、B、C,丹参新酮,1-氢丹参新酮,1-氢丹参酮,1-氧代异隐丹参酮,3α-羟基丹参酮?A,1,2-二氢丹参醌,醛基丹参酮,亚甲二氢丹参酮,7β-羟基-8,13-松香二烯-11,12-二酮,1,2,5,6-四氢丹参酮,4-亚甲丹参新酮,丹参酚醌,鼠尾草呋萘嵌苯酮,丹参内酯,二氢丹参内酯,丹参螺缩酮内酯,表丹参螺缩酮内酯,丹参螺缩酮内酯?,就是丹参隐螺内酯,表丹参螺缩酮内酯?,就是丹参隐螺内酯,鼠尾草酮,鼠尾草酚酮,丹参酮二酚。

丹参环庚三烯酚酮等;属其他类型结构的有:降鼠尾草氧化物,弥罗松酚,鼠尾草酚,柳杉酚等。

水溶性成分酚性酸化合物有:丹参酸A、B、C,丹参酸A又称丹参素,其结构为D(+)-β-(3,4-二羟基苯基)乳酸,丹参酸B是由3分子的丹参素和1分子的咖啡酸缩合形成的,就是丹参酚酸B;丹参酸C是2分子丹参素的缩合物;丹参酚酸A、B、C、D、E、G;迷迭香酸,迷迭香酸甲酯,紫草酸草酸单甲脂,紫草酸二甲酯,紫草酸乙酯,紫草酸 B,原儿茶醛,咖啡酸,异阿魏酸等。

-(3-羟丙基)-7-还含黄芩甙,异欧前胡内酯,熊果酸,β-谷甾醇,胡萝卜甙,5甲氧基-2-(3′-甲氧基-4′-羟苯基)-3-苯并,b,呋喃甲醛,替告皂甙元,豆甾醇等。

(2)药理作用和功效丹参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

现代药理学的研究表明,它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可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对急性心肌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一、总论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操根及根茎,性微寒,味苦,具有活血祛瘀、养血安神、调经止痛、凉血消痛的功效,《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古代广泛用于心血管、血液类的疾病。

丹参为常用中药,《中华人民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x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

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效,其有效成分为脂溶性的二萜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

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水溶性成分丹参素、丹酚酸以及脂溶性成分丹参酮,另含丹参新酮及鼠尾草酚等。

二、丹参的化学成分丹参的有效成分主要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

脂溶性方面,现已得到40余中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分为两类,即丹参酮类和罗列酮类。

丹参酮类化合物多数属于二萜化合物,其部分是二萜醌类化合物,如丹参酮I、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丹参酮Ⅲ、异丹参酮、异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I、丹参新醌甲、左旋二氢丹参酮I、丹参新醌乙、丹参新醌丙等。

另外有新的二萜醌结构的新丹参酮类化合物及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如新隐丹参酮Ⅱ,环酚乳酰胺、油酰新隐形丹参酮和油酰丹参新醌A等。

丹参的水溶性成分均具有酚酸性结构,其中最早发现的丹山素,化学名称为3,4-二羟基苯乳酸。

此后发现了一系列酚酸类化合物,命名为丹酚酸并按照英文字母排序,主要水溶性成分有丹参酚酸A、B、C、D、E、F、H、I、J,四甲基丹参酚酸C,还有迷迭香酸、紫草酸等。

丹参的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都是丹参的有效成分。

脂溶性的丹参酮类以改善血液循环、抗菌和抗炎为主,而水溶性的丹酚类则以抗氧化、抗凝血、抗血栓形成、调血脂和细胞保护作用明显。

三、丹参的药理作用(一)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1抗心肌缺血丹参可以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同时促进侧支循环的开放,改善血液流变性,提高缺氧耐受力,抗脂质过氧化,清除有害的自由基,调节血液在心肌重新分布。

解读丹参的药理作用与剂量

解读丹参的药理作用与剂量

解读丹参的药理作用与剂量丹参是一种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它具有许多药理作用,并且剂量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本文将解读丹参的药理作用与剂量,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丹参的使用。

一、丹参的药理作用丹参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丹参酮、丹参酸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丹参多种药理作用。

1. 活血化瘀丹参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它可以有效改善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引起的症状,如头痛、头晕等。

2. 抗炎作用丹参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并减轻炎症引起的组织损伤。

丹参中的丹参酮等成分能够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缓解炎症。

3. 抗氧化作用丹参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组织的损伤。

这种抗氧化作用能够延缓细胞衰老过程,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二、丹参的剂量选择使用丹参时,剂量的选择非常重要。

不同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都会影响剂量的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剂量选择参考:1. 一般剂量丹参常用的一般剂量是每次15~30克,用水煎服。

一般情况下,一天可服用2~3次。

但具体剂量还需根据病情调整。

2. 心脑血管疾病的剂量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丹参常用剂量为每次15~30克,每日3次。

但剂量的选择还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病情严重程度、年龄、身体状况等。

3. 儿童剂量对于儿童来说,丹参的剂量应该更小。

一般情况下,每次可给予儿童5~10克,每日2次。

但年龄较小或体质较弱的儿童,剂量可适当减少。

4. 高血压的剂量对于高血压患者,丹参的剂量需谨慎选择。

一般建议每次剂量控制在10克左右,每日3次。

但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剂量调整更为妥当。

总之,丹参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但不同剂量的使用对于疗效和安全性都有重要影响。

在使用丹参时,应该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剂量的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也需要注意丹参的贮存条件和用药方法,确保药材的质量和有效性。

关于丹参多酚酸盐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关于丹参多酚酸盐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龙源期刊网 关于丹参多酚酸盐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作者:孙建芳陈艳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7期【摘; 要】目的: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丹参多酚酸盐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一年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共计100例为本次研究的全部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血瘀证,在中医理论当中,适合给予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为5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主要目的是进行对比实验。

实验组患者为5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

结果:加用丹参多酚酸盐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后指标更加乐观。

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是一种活血化瘀的中药,对于血瘀证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满意的治疗效果。

随着老龄化以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变化,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疾病,应用丹参多酚酸盐可以有效的解决血瘀证的问题,进而使心脑血管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

【关键词】丹参多酚酸盐;心脑血管疾病;血瘀证;活血化瘀;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47;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7-0089-02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并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随着临床上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逐渐探索采用多种方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是目前发展较快较快的一种治疗思路。

在使用中药治疗之前,需要先对患者进行辩证,针对患者的具体证型选用适当的药物。

中医学的理论认为,血瘀证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血液粘稠、循环不畅、容易形成血栓等问题,这些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形成和发展息息相关。

我院针对血瘀证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了丹参多酚酸盐进行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发现丹参多酚酸盐对于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具有实际价值。

丹参多酚酸的盐活血化瘀药理机制分析

丹参多酚酸的盐活血化瘀药理机制分析

丹参多酚酸的盐活血化瘀药理机制分析首先,丹参多酚酸盐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它能够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增强血液流动性。

这有助于预防和改善因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病变等。

其次,丹参多酚酸盐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

它通过抑制血小板凝集、粘附和聚集等血小板活性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小板聚集,从而预防和改善血栓形成和血管阻塞等疾病。

第三,丹参多酚酸盐还具有抗炎作用。

它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和溢出,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等。

这有助于控制和减轻因炎症反应引起的疼痛和炎症性疾病。

此外,丹参多酚酸盐还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

它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保护细胞免受损伤,延缓衰老过程。

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和维护血管的健康。

最后,丹参多酚酸盐对心肌和中枢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它能够促进心肌细胞的代谢和养分吸收,增加心肌血流量,减少心肌缺血缺氧,从而保护心肌功能。

此外,它还可以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血液供应,减轻缺血和损伤,改善大脑的功能。

总之,丹参多酚酸盐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抗血小板凝聚、抗炎、抗氧化和保护心肌等多种药理机制,发挥着活血化瘀的作用。

它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血液循环障碍和炎症性疾病等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影响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影响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影响周保祥【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经明确诊断为冠心痛心绞痛(心血瘀阻)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静脉滴注200 mg/次,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20 mL/次,2组均治疗2周观察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有效率87.5%,心电图总有效率56.25%,中医证候总有效率81.25%,均高于对照组的68.75%、33.33%和60.41% (P <0.05).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痛心绞痛(心血瘀阻)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20)010【总页数】3页(P1388-1390)【关键词】丹参多酚酸盐;冠心痛心绞痛;丹参注射液;血液流变学【作者】周保祥【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科,甘肃天水 741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者阻塞、(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功能障碍,引起冠心病。

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

西药能够有效控制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但长期服用副作用较大,导致患者依从性差。

中医治疗主要从活血化瘀角度入手,活血化瘀能降低患者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组织血液供给,改善动脉粥样硬化[1]。

丹参为临床常用活血化瘀中药,提取丹参有效成分制成制剂,不仅制剂质量控制严格,而且能保证其临床疗效的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

某院住院患者丹参多酚酸盐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分析

某院住院患者丹参多酚酸盐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分析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是以丹参乙酸镁为主要成分,其余成分为丹参乙酸二钾、异丹参乙酸二钾、紫草酸镁、紫草酸二钾等。

该药具有活血、化瘀、通脉的功效,主要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1-2]。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在临床应用逐渐增多[3],其合理用药问题也日益突出,超适应证、超疗程等用药现象普遍存在。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对某院2019年丹参多酚酸盐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从HIS系统中随机抽取2019年1月1日– 12月31日使用该药的住院患者病历信息,共计纳入115例患者,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出院诊断、给药剂量、疗程、溶媒选择、药品配伍、不良反应等进行汇总分析,采用Excel表格进行分类整理。

1.2 超说明书用药评价标准 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又称“药品说明书外用法”、“药品未注册用法”,是指用药的适应证、剂量、疗程、给药途径、适用人群不在药物监管部门批准的范围内。

此外还包括禁忌症下用药、注射剂的超溶媒类型用药等[4]。

依照丹参多酚酸盐说明书(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0 mg∶80 mg)、《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相关文献等对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

2 结果2.1 住院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调查的115例患者中,男性72例(62.61%),女性43例(37.39%),年龄最小13岁8个月,最大86岁。

其中小于18岁的患者超说明书使用该药的有2例(1.74%),18 ~ 60岁的患者超说明书使用该药的有61某院住院患者丹参多酚酸盐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分析赵燕菊,张丽虹(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云南大理 671000)[摘要] 目的:分析某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HIS系统中随机抽取2019年使用该药的住院患者病历信息,共计纳入115例患者,依据临床诊断对照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文献对适应证、给药疗程、溶媒选择、用药剂量、药品配伍、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参多酚酸盐活血化瘀作用的多元化药理作用
目的对丹参多酚酸盐的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方法运用文献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临床及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归纳,对丹参酚酸盐活血化瘀作用的多元化药理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关判断。

结果丹参多酚酸盐制剂在临床”活血化瘀”效能上具有潜在的多元化作用药理效果。

结论对丹参多酚酸盐制剂”活血化瘀”作用的多元药理作用机制进行梳理和研究,对中药现代药理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标签:丹参多酚酸盐;活血化瘀;多元化;药理作用
丹参作为一味重要的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心绞痛、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丹参主要以其根与根茎干燥入药,其化学成为为水溶性酚酸类及脂溶性二萜醌类物质。

因此,本文所探讨的丹参多酚酸盐主要是对其水溶性成分的研究。

其中对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有效成分主要是丹酚酸B 镁,并且其”活血化瘀”作用具有多元化的药理机制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丹参的药效成分丹参的水溶性酚酸类成分主要由异阿魏酸、丹酚酸ABCDEFG、铁锈醇、原儿茶醛、鼠尾草列醇、鼠尾草酚、迷迭香酸、紫草酸、甲酯、咖啡酸、替告吉宁和丹参素等组成[1]。

丹参脂溶性成分为二萜醌类,包括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丹参新酮、丹参酸甲酯、次甲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Ⅰ、准丹参酮、丹参二醇、紫丹参甲素、乙素、丙素、丁素、戊素、己素以及红根草邻醌等。

其中,丹参酮ⅡA在丹参的含量达0.15%以上,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此外,丹参中还有丹参新醌甲、乙、丙、丁、7-α-乙氧基罗列酮、异丹参酮Ⅰ、异丹参酮ⅡA、异丹参酮ⅡB、新隐丹参酮、异二氢丹参酮Ⅰ、丹参螺旋内酯、阿罗卡二醇、鼠尾草卡偌醇以及异隐丹参酮等某些含量较低的化合物。

1.1.2丹参多酚酸盐本文所探讨的丹参多酚酸盐主要是对其水溶性成分的研究,其水溶性有效成分中的丹参素系列衍生物质,都是以盐的形式存于丹参中药材中,其主要有效成分为Magnesium Lithospermate B即丹酚酸B镁及迷迭香酸钠、丹参乙酸二钾和紫草酸镁等其同系物质,药理学上将以上物质统称为丹参多酚酸盐[2]。

1.2方法随机调用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相关丹参多酚酸盐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的相关参考文献及临床试验结果,对其进行整合归纳分析。

1.2.1现代中药药理基础下的丹参多酚酸盐”活血化瘀”作用研究丹参是一种
活血化瘀的中药药剂,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在中药药理学中,丹参多酚酸盐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率,因此,对由血小板聚集率升高诱发动脉血栓而形成的冠状动脉AS具有良好的疗效。

选取11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实证研究,将其划分为观察组的丹参多酚酸低剂量组Ⅰ组、高剂量的Ⅱ组,及对照组丹参注射液的Ⅲ组,三组均选用ADP(二磷酸腺苷)2.5Чmol.L-1和EP300Чmol.L-1。

经过两个星期十四天的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的降低,治疗前后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血小板聚集率Ⅱ组比Ⅰ组显著,Ⅰ组比Ⅲ组显著,观察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两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2.2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作用的抑制效果研究冠状动脉AS的主要致病危險因素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因此,基于冠状动脉AS的逆性病变,可以通过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作用进行抑制对其病变进行延缓。

以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为模型,通过对硫代巴比妥酸应物生成郎及低密度脂蛋白烟花的相对电泳迁移率进行指标确定,丹参多酚酸制剂在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模型上显示出较高的抗氧化活性[3]。

1.2.3有效推动血管的生成丹参多酚酸盐制剂作为心血管的有效治疗药物,对血管的生成具有较强的影响性作用。

通过体外实验,学术界很多学者认同通过显微镜对培养的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结构形成等环节的观察进行丹参多酚酸盐制剂对血管生成作用的影响评价。

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对血浆内素水平发生作用,使其降低,从而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进行改善。

1.2.4抗炎作用机制丹参多酚酸盐制剂对前炎症因子和对内皮素形成的调节作用能够产生一定的影是其药理抗炎作用机制的重要表现。

通过形态学检查,丹参多酚酸盐直接能够减少肾组织的结晶沉淀物,对肾小球及肾小管不会造成严重的损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拖延肾小球基底膜的增厚。

通过减少内皮素含量进行作用机制的释放[4]。

2 结果
2.1丹参多酚酸盐的显性药理作用丹参多酚酸盐在较低血小板聚集率上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使MMP-9含量得到增加,从而促进纤维维帽的降解。

丹参多酚三盐对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作用具有抑制性,而且其比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其能够对清道夫受体的刺激性效能具有调试性作用。

在巨噬细胞形成泡沫细胞的过程中,丹参多酚酸盐能够对SR-A的表达具有抑制性效果,能够有效对泡沫细胞进行减少,从而对AS具有抵抗性作用。

2.2丹参多酚酸盐的潜在药理作用
2.2.1抗肿瘤作用丹参酚酸盐对人肝癌细胞株、人肺腺癌细胞株、淋巴瘤细
胞株以及极性白血病细胞株具有显著的抑制性作用,而且在剂量上与服药时间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关系。

丹参酚酸盐对DNA具有细胞代谢及功能的改变,从而有效地对肿瘤具有抵抗性作用。

2.2.2辐射拮抗作用丹参多酚酸盐中的活性酶对心脑血管具有保护作用,能够对颞肌表达具有持续性的高校抑制性作用。

3 讨论
对丹参多酚酸盐”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理作用进行研究过程中,发现其具有多元化机能效果,对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和抗炎药理作用,并且还具有抗肿瘤及辐射拮抗的潜在药理作用,在心血管临床治疗上被广泛加以运用,并被医学界所关注,而且对丹参多酚酸盐制剂的临床应用具有较高的创造性价值,该制剂的抗炎药理作用及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的作用,使其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发挥更大的医疗效果,促进中药药理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燕青,徐向阳,孙仁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应用概述[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08:404-407.
[2]董衍军.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29:257-259.
[3]张晓雷,陈俊华,郭春霞,等.丹参多酚酸盐的药理作用研究[J].世界临床药物,2013,05:292-297.
[4]倪泓,张雪慧,李红,等.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合理性分析[J].中医学报,2014,08:1180-11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