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鉴赏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艺术鉴赏结课论文:浅谈对陶瓷艺术的认识

艺术鉴赏结课论文:浅谈对陶瓷艺术的认识

艺术鉴赏结课论文:浅谈对陶瓷艺术的认

引言
陶瓷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
艺术风格。

本论文旨在探讨陶瓷艺术的认识,介绍其特点和发展历程,并通过实例来阐述其重要性和影响。

陶瓷艺术的特点
陶瓷艺术以其独特的材料和制作工艺而备受瞩目。

陶瓷制品通
常由黏土经过成型、烧制和装饰等工序而成,具有丰富的质感和多
样的形态。

同时,陶瓷艺术还表现出不同文化和地域的风格特点,
展示了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和社会文化背景。

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
陶瓷艺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不同文化和时期的
陶瓷制品展示了人类社会的变迁和文化交流。

从简单的土坯器皿到
精美的瓷器,陶瓷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不同朝代和地域的
陶瓷艺术风格各具特色,例如中国的青花瓷、日本的陶瓷茶道具等,都展示了独特的美学理念和技艺传承。

陶瓷艺术的重要性和影响
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和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艺术品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一种传承文化和审美价值的载体。

陶瓷艺术通过独特的形态、装饰和材料运用,给人带来审美享受和情感共鸣。

同时,陶瓷艺术也对其他艺术领域产生了影响,例如陶瓷设计对建筑和生活用品的创新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结论
通过对陶瓷艺术的认识,我们可以领略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陶瓷艺术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也连接着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保护陶瓷艺术的发展,推动其在当代艺术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商代陶瓷鉴赏作文

商代陶瓷鉴赏作文

商代陶瓷鉴赏作文篇⼀《商代陶瓷:沉睡千年的古⼀珍宝》商代陶瓷可是历史的宝啊。

这商代陶瓷吧,就像个隐居在岁月深处的老神仙,神秘得很。

我记得有次去博物馆,那展厅⼀就有⼀件商代陶瓷展览。

刚⼀近,就感觉时光仿佛倒流了。

那些陶瓷的颜⼀啊,灰扑扑的⼀部分,但就在那看似平常的颜色中有⼀种说不出的古⼀⼀息。

造型也是有特⼀着呢,有个像⼀罐⼀的东西,圆滚滚的肚⼀,⼀⼀⼀⼀的,罐⼀上⼀刻着⼀些花纹,可这些花纹不似后来那些精致华丽的,都是粗粗的线条,歪歪扭扭的像⼀孩⼀画的画,不过这种简单反⼀有⼀种原始的美感呢。

它的质地摸起来可不怎么光滑,有点糙⼀,那是因为当时烧制技术有限吧,但是就这么糙糙的手感还让⼀觉得踏实,就好像真的能通过⼀感摸到那个古⼀的商代。

看那陶器的底座,也是厚实得很,感觉稳稳当当的站在那⼀⼀千年都不带倒的。

站在那⼀看这些祖先留下来的智慧结晶,想到当时的⼀们⼀着这些陶瓷⼀活,啥事都离不开它们,煮饭⼀它,装东西⼀它,看着这些觉得特别亲切,就好像看到了那些古代祖先忙碌的场景⼀样。

商代陶瓷可能没有后来唐代陶瓷的那种精美艳丽,但就是这么粗糙⼀简单的东西却有着深厚的历史价值,真⼀觉得特别了不起哟。

商代陶瓷就像⼀本厚厚的史书,在博物馆的展柜⼀静静地讲述着⼀千年前的故事。

篇⼀《趣赏商代陶瓷》商代陶瓷啊,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

我⼀直觉得这商代陶瓷像是从远古⼀森林⼀跑出来的⼀精灵。

记得那次博物馆之旅,就给我留下来深深的印象。

那商代陶瓷,有的⼀⼀的,有的⼀⼀的,⼀的呢,估计当时能装不少东西,⼀的估计就是⼀饰盒之类的吧。

我凑近⼀个⼀的陶瓷器物看的时候,发现它⼀⼀还有些痕迹,不知道是以前盛过啥留下来的,也许是⼀些古⼀的⼀物的痕迹也说不定呢。

它外⼀的图案真是让⼀琢磨不透啊,看起来像是绳⼀的纹路,那纹路弯弯曲曲的,⼀像是⼀树的树根缠绕在⼀起,我就在想啊,当时的⼀为啥要刻这些图案呢,是⼀来标记东西吗?还是单纯觉得好看?这些商代陶瓷的外表有的还有些坑坑洼洼的地⼀,我琢磨这是不是烧制的时候出了啥⼀差错呢,不过这反⼀让它看起来更加真实和可亲。

陶艺欣赏与制作结业论文

陶艺欣赏与制作结业论文

陶艺欣赏与制作结业论文一、理论欣赏篇总结性的来说我们的理论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中华陶瓷的演变与发展过程1、在80000-9000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彩陶浮出水面。

那时的陶瓷都是在800多度的高温下烧制而成用过渡金属的氧化物作画料,这些画料耐高温,且在高温下易显色,如铁红(氧化铁)。

2、在夏、商、周出现了釉陶,这是“釉”的第一次出现,是陶瓷艺术史的一次飞跃,而在这时的陶瓷上的釉都只有几十微米厚,但却因为有釉的加入而变得很好看;3、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江南越窑便出现了青瓷,这种青瓷是在釉陶的基础之上转变而来的,青瓷的釉变厚;4、隋唐五代,南青北瓷和天马行空的造型设计成为了陶瓷艺术是上的一个鼎盛时期,其广阔的想象力为以后的器型设计奠定了基础,产生了无法超越的巅峰;5、宋代五大名窑的出现导致了瓷器的出现,这是第二次飞跃,使得瓷器到达顶峰状态;6、元明,一枝独店景德镇,清墨再染青花;在明代清幽古镇宜兴(中国陶都)出现了紫砂、有“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7、在清代的景德镇,半透明釉发展为半透明胎,这是陶瓷艺术的第三次飞跃。

二、中国陶瓷的艺术特点:1、风格大多写意,含蓄隽永;2、审美情趣往往反映上层建筑的喜欢;3、有欣赏者、收藏者却没有作者的艺术;4、与时代政治经济面貌和社会风尚联系紧密,历新朝而层出不穷;5、因技而得道,因艺而得传,技艺融合,相得益彰。

三、各个时代的陶瓷简介1.陶的起源人类在制造工具和定居之后,开始需要储存食物和饮用水,容器的概念和容器的发明就同时产生了。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或仰韶文化时期有一个相当长的使用葫芦容器的时期,然后将葫芦容器作为陶器的天然模型,从而制成陶容器。

陶器的烧制和使用,被认为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之一。

2.新石器时代彩陶。

(1)仰韶文化大地湾类型彩陶彩陶的发现和制作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大地湾遗址。

大地湾遗址大致可分为五期文化: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和常山下层文化。

中国历代名瓷鉴赏论文----宋代钧瓷鉴赏

中国历代名瓷鉴赏论文----宋代钧瓷鉴赏

宋代钧瓷赏析学院:专业:姓名:班级:学号:宋代钧瓷鉴赏摘要:我之前就很喜欢看瓷器类的鉴赏栏目,当看到那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心中由衷的为我国古人创造并的灿烂文化感到骄傲,对于中国来说瓷器出现的意义并不亚于四大发明。

自己一直很想了解瓷器的知识,对它的所吸引。

正好学校开了《中国历代名瓷鉴赏》这门课程,在老师的精心讲解下,让我对中国的历代瓷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更加喜欢瓷器了。

不同的历史时期各地瓷窑生产出的瓷器产品,几乎都有自己代表性釉彩品种。

其中我最欣赏的是宋代的钧瓷,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关键字:钧瓷、烧制工艺、特点。

瓷器是指以黏土配适量长石,石英为原料制坯体施釉,经1200度到1300度窑温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器皿。

它具有胎质致密坚硬,断面有光,薄层透光,胎色白或浅灰白,吸水率微弱或者不吸水,青釉纯正,釉面光润,敲击声音清脆等特点。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

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上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了“瓷器之国”的盛誉。

瓷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民族独特审美意趣的结晶,是中国古代科技于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

钧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汝窑、官窑、哥窑、定窑并驾齐驱,然钧瓷胎质细腻,坚实致密,扣之有声,清脆动听,圆润悦耳,犹如金属。

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产于河南省禹州市。

位居我国宋代五大名瓷“钧、汝、官、哥、定之首,历经千年而不衰,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它以古朴、端庄、粗犷、雄烈造型,再现了炎黄子孙的豪爽。

选修论文(青花瓷鉴赏)

选修论文(青花瓷鉴赏)

低调的华丽——明代青花瓷碗的欣赏【摘要】中国瓷器在世界上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而瓷器在中国也是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史。

青花瓷是一种工艺复杂、手艺精湛的一类瓷器,而近些年也被各种物件的设计者们所青睐,不论是在手机、服饰、家居装潢当中,我们都看到青花瓷已经作为一种主流元素融入了我们生活。

我今天介绍的是明代民窑青花瓷碗的独特韵味,从碗壁上青蓝色的纹饰上,我们也能进一步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和他们独特的青花瓷工艺。

【关键字】瓷器青花瓷碗明代【译文】Chinese porcelain in the world has a unique position, and porcelain in China for thousands of years history possible-there ar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is a kind of process complex, craft exquisite class of porcelain, yet in recent years were all sorts of thing designers of consumers, whether in the mobile phone, clothing, household decorate center, we se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has been as a mainstream elements into our life. Today I introduce is Ming dynasty people kiln blue-and-white placing unique flavor, from bowl wall green blue grain, we also can further understand that people's life and their uniqu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processes.青花瓷有着独特的青蓝色纹饰,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有着清新淡雅的一笔,不奢华,但却有人难以忘怀的视觉冲击。

陶瓷鉴赏课程论文

陶瓷鉴赏课程论文

陶瓷鉴赏课程论文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陶瓷鉴赏课程论文陶瓷收藏知识概要姓名:崔田丰学院:理学院专业:地理科学班级:地理121学号:指导教师:李晓生完成日期:2014-03-26陶瓷收藏知识概要崔田丰(齐齐哈尔大学理学院,161006)摘要:古瓷器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收藏者甚多,所以,古瓷器收藏是一门学问,必须了解古瓷收藏的规律、重视古瓷理论的学习,才能收藏到好的瓷器。

陶瓷艺术其实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符号。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这门源自中国的艺术,由先古迄今,传承不断。

关键词:陶瓷;收藏;知识前言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

陶瓷收藏知识概要不少同好经常探讨:如何鉴定和判断陶艺作品的价值?谁都不是天生就知道,但看得多、玩得久之后,就能摸到一些门径。

看一件陶瓷作品,一般要考虑五个方面:造型、纹饰、胎釉彩、烧造工艺、款识。

这五个方面不能盲人摸象,抓住一点不及其余,那一定会犯错。

五方面因素要综合起来看,才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也就是说,判断真仿不能偏颇于任何一个方面,不能说根据一个方面,就来断定这个东西的真伪,或者是它的年代。

一、古代陶瓷作品的特点1.造型各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特点,而且有一些瓷器的造型就这个时代有,别的时代没有。

比如明嘉靖皇帝信道教,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个道君。

这个时候,瓷器不管是造型还是图案纹饰,都出现了大量与道教有关的题材,还出现了大量的葫芦瓶,而葫芦的造型与道教是有关系的。

2.纹饰还以明嘉靖年间为例,出现过不少与道教有关的纹饰,比如八卦、云鹤。

这一时期还出现一些把松树树干盘成一个“福”字的。

像这种东西,其他朝代就几乎见不着,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东西。

陶瓷鉴赏论文

陶瓷鉴赏论文

陶瓷鉴赏论文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青花瓷鉴赏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班级:电气12-09姓名:田福粮学号:3摘要:瓷器是中国重要的文化符号,中国的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瓷器,并赋予它生命,让它高雅而又朴素,全身都焕发着美得光芒。

出于对瓷器的喜爱,我选择了中国历代名瓷识鉴选修课,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对中国古瓷器有了更多的了解,其中我最喜爱的是青花瓷,我觉得它是最美的。

我通过对青花瓷的工艺制作,历史发展,艺术价值的了解,对青花瓷进行初步的鉴赏。

关键词:青花瓷寓意、制作及其特点、发展演变、鉴赏1、青花瓷寓意青花瓷是我国古代陶瓷中产量最大,绘画题材最广泛的品种,也是人民最喜闻乐见的品种之一。

清丽、雅致的青花瓷,是我国传统名瓷。

古人说:“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

”青花瓷虽然色泽单一,但看来并不觉得单调。

在绘瓷艺人的生花妙笔下,浓抹淡施、粗细有致;或刻意求工,层次分明;或寥寥数笔,都感到美不可言。

青花瓷器里属瓶类最经典:梅瓶提气于胸,是体态圆润的妇;柳叶瓶纤柔沉静,是尚且待字闺中的少女;玉壶春瓶雍容富态,肚腹微显,似风韵犹存的徐娘;直颈瓶纹饰大多淡雅清扬,秀拙相蕴,恰恰是纯粹的文人气质。

2、青花瓷的制作及特点青花瓷器,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钻的钻矿为原料,在瓷器胎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在1300℃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出蓝色图案。

青花瓷是应用颜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花面呈蓝色花纹,幽倩美观,明净素雅,呈色稳定,不易磨损,而且没有铅溶出等弊病。

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青花瓷始于唐代。

唐代青花:大多以中锋用笔,少有侧锋,运笔速度较缓,提按有力,线条厚重、不浮,有些图案似以秃笔所为。

画面安排突出装饰性,多用连续纹样,目前尚未见人物、花乌、山水纹样出现,一般为较简单的花叶图。

商代陶瓷鉴赏作文

商代陶瓷鉴赏作文

商代陶瓷鉴赏作文《商代陶瓷:穿越时光的土与火之歌》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商代陶瓷,是在一次偶然的博物馆之行。

那是一个看起来有点普普通通的展柜,要是没有认真看旁边的说明牌,我可能就错过了这些神奇的商代陶瓷。

我凑近一看,哇,那些商代陶瓷虽然看起来没有现在的瓷器那么精致,但它们却有一种独特的古朴韵味。

就拿那只小小的陶尊来说吧,它的颜色可不怎么鲜艳,就是那种土里土气的褐色。

可这褐色吧,在展柜灯光的映照下,却好像散发着一种神秘的光芒。

我仔细端详着这陶尊的表面,坑坑洼洼的,像是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岁月的磨砺。

上面的纹饰呢,就像是小孩子信手涂鸦似的,歪歪扭扭的线条。

不过这些线条组合在一起,又有着一种别样的笨拙美。

再看那造型,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圆嘟嘟的肚子,微微张开的口子,也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设计,可是却给人一种敦实的感觉。

我心里就在想啊,几千年前,也不知道是哪个巧手匠人大费周章地把这泥巴捏成这样。

那时候可没有什么精密的工具,做这个陶器肯定全靠一双手和一股子耐心。

也许这个陶匠和我一样,也是个普普通通的人,每天就面对着一堆陶土,想着怎么能把脑子里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捏出来。

商代陶瓷的烧制更是个谜。

没有现代的电炉啥的,完全就是靠着简陋的窑炉和一堆柴火。

可能火候控制得也不是很好,烧出来的陶器颜色不够均匀,有的地方深一点,有的地方浅一点。

但正是这些不完美之处,才让商代陶瓷有了那种真实、淳朴的魅力。

从那以后,我再看商代陶瓷,就像看到了一位老熟人。

每次在博物馆看到,我都会想起我第一次站在那个展柜前,像个好奇宝宝一样,把鼻子都快贴到玻璃上看的情景。

商代陶瓷就像是一本古老的故事书,尽管书页已经有些破旧磨损,但是上面的每个字每个画,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几千年前的生活气息呢。

《商代陶瓷:隐藏在历史尘埃中的艺术瑰宝》我们家有个亲戚,是个古玩爱好者。

有一次去他家做客,他神秘兮兮地拿出了一块碎掉的商代陶瓷片给我看。

我当时还想呢,这破瓷片有啥好看的啊,可他那一脸骄傲的样子,好像这瓷片是稀世珍宝似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瓷鉴赏课程论文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陶瓷鉴赏课程论文
陶瓷收藏知识概要
姓名:崔田丰
学院:理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地理121
学号:06
指导教师:李晓生
完成日期:2014-03-26
陶瓷收藏知识概要
崔田丰
(齐齐哈尔大学理学院,161006)
摘要:古瓷器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收藏者甚多,所以,古瓷器收藏是一门学问,必须了解古瓷收藏的规律、重视古瓷理论的学习,才能收藏到好的瓷器。

陶瓷艺术其实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符号。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这门源自中国的艺术,由先古迄今,传承不断。

关键词:陶瓷;收藏;知识
前言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

陶瓷收藏知识概要
不少同好经常探讨:如何鉴定和判断陶艺作品的价值谁都不是天生就知道,但看得多、玩得久之后,就能摸到一些门径。

看一件陶瓷作品,一般要考虑五个方面:造型、纹饰、胎釉彩、烧造工艺、款识。

这五个方面不能盲人摸象,抓住一点不及其余,那一定会犯错。

五方面因素要综合起来看,才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也就是说,判断真仿不能偏颇于任何一个方面,不能说根据一个方面,就来断定这个东西的真伪,或者是它的年代。

一、古代陶瓷作品的特点
1.造型
各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特点,而且有一些瓷器的造型就这个时代有,别的时代没有。

比如明嘉靖皇帝信道教,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个道君。

这个时候,瓷器不管是造型还是图案纹饰,都出现了大量与道教有关的题材,还出现了大量的葫芦瓶,而葫芦的造型与道教是有关系的。

2.纹饰
还以明嘉靖年间为例,出现过不少与道教有关的纹饰,比如八卦、云鹤。

这一时期还出现一些把松树树干盘成一个“福”字的。

像这种东西,其他朝代就几乎见不着,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东西。

3.胎釉彩
釉彩与时代也有关系,现在搞仿古的有些彩就配不出来。

比如成化斗彩当中,有一种叫“差紫”,这种彩到今天为止也是仿不出来的。

为什么因为它本身就是当时烧坏后才出现的一种色瓷。

故宫的老专家孙瀛洲曾总结过一个口诀:“鲜红淡抹绿闪黄,差紫浓厚确无光”,说的就是成化斗彩。

4.款式
明清官窑瓷器,从永乐年间开始有款。

虽然洪武二年设了官窑,但是洪武的官窑瓷器没有一件带款的,所以如果见到写“大明洪武年制”或者“大明洪武年造”这种款的瓷器,那肯定是仿品,这就是一个规律。

现在见到的永乐瓷器,虽然开始写款,但是写款的并不是很多,而且它只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没有楷体的,也没有“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款,所以如果见到有瓷器上写“大明永乐年制”六字,你可以大胆地判定,它就是一件仿品。

说学瓷器,不看,不摸,肯定不行。

那么这里我们不能摸,就只能看看了。

先看一个款,叫必定如意款。

大家可要记住名字和来源哦。

必定如意就是分三部分,最当中,一根长长的、竖条的是笔,代表“必”,那么那个横过来的,大家一猜就知道,是银子、银元宝,代表”定“(银定),而元宝左边两个蘑菇样的东西,是灵芝,代表如意。

所以合起来,就是必定如意。

粉彩瓷
据史称,粉彩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之说,是在五彩基础上汲取珐琅彩的工艺技法,由景德镇创绘的釉上装饰瓷。

即把含有氧化砷的玻璃料掺入含铅的彩料中产生乳化作用,使料色粉化为不同深浅的色调,达到“颜色明亮、粉润柔和、色阶丰富、
绚丽雅致”的效果,装饰形式或工笔重彩,或逸笔写意,尽展中国画表现技巧魅力。

《陶雅》盛赞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娇夺目、工致殊常”。

景泰蓝作为一种美术工艺品,其制法即于铜器表面上以各色珐琅质涂成花纹,花纹的四周嵌以铜丝或金银丝,再用高火度烧即成。

这项工艺始于明代景泰,而且初创时只有蓝色,所以叫景泰蓝。

现在虽然各色具备,然而仍然使用以前的名字。

因为景泰蓝已是一种工艺的名称,而不是颜色的名称.
二、宋瓷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窑
1.汝窑
河南省宝封县,汝窑是受越窑影响较大的青瓷窑。

胎骨一般都为灰色但有深浅之分,胎有厚有薄,非常坚密,瓷釉光润,一般是天青色和蓝灰色,都布满极为细碎开片纹,施釉薄而均匀,造型大多仿青铜器形式,古朴,一般都是支钉烧法,传世器物极其少见。

2.官窑
官窑是为统治政权烧制瓷器的“御制窑”,分北宋官窑(河南省开封市)和南宋官窑(浙江省杭州)。

北宋官窑和汝窑一样,创建宋徽宗元年创建,胎制精细而坚密,胎骨一般是灰色,有深浅之分,釉面光润,有天青色、粉青色、翠青色等,支钉烧法,器物裹足釉,瓶类器物底足比其他窑要高一点,传世极少。

南宋官窑有两座,“内窑”和“郊坛下官窑”,南宋官窑是统称。

胎壁比北宋官窑稍薄一些,胎质比较差,杂质较多,釉天青色、粉青色、翠青色,釉面大都有浅黄色开片纹,紫口铁足是特点,造型仿青铜器形式,不如北宋古朴浑厚。

3.哥窑
浙江省龙泉窑,浙江省龙泉县有章氏2兄弟,哥哥主持的瓷窑叫哥窑,弟弟主持的瓷窑称弟窑,又称龙泉窑。

哥窑遗址尚未发现,胎骨颜色为深紫灰色,釉比较厚,且细腻,有油光感,釉面上布满细碎开片纹,金丝铁线特征,继续仿青铜器形式,还有一些新品种4.定窑
河北省曲阳县,曲阳宋代称定州,故得名。

瓷胎坚密,胎骨比较薄,常见釉色为白色,也有少量黑色釉、酱色、紫色釉等。

釉质坚密、光润。

造型精细规整常有大尺寸产品,采用覆烧法
5.钧窑
河南省禹县,着名青瓷窑,大部分供民间使用。

瓷胎坚密、精细,颜色为灰色,胎骨比较厚,釉以天青色为主,其次还有白色等,施釉一般比较厚,一般用正烧法烧造,圈足无釉,器物造型繁多
结论
瓷器收藏与钱币、邮票收藏投资一样,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特别是初入瓷器收藏领域者,除了注意辨别真伪外,还要把握好几个尺度。

新手藏家应该更多的了解瓷器收藏的专业知识,《中国陶瓷史》和《明清瓷器鉴定》是瓷器收藏的必备读本。

多看收藏类电视节目和报纸专栏,多听专家的分析和点评,也是提高收藏知识的有效途径。

那关于瓷器收藏的重点是瓷器收藏重点要“古稀俏美”。

参考文献:
[1]杨晓娟,远宏.介入与融合—现代陶艺的公共艺术观.雕塑.
[2]黄焕义,冯薇娜.环境陶艺审美的环境观.装饰.
[3] 孙康宁,尹衍升,李爱民.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复合材料[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陈历明.澄海隆都宋代佛寺遗址调查.潮汕考古文集.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