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鉴赏论文正文
公选课历代名瓷鉴赏论文

北宋官窑小论提要: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
相传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附近设立窑场,专烧宫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窑。
南宋顾文荐《负睻杂录》记载:“宋宣政间(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n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南宋叶寘在其《垣斋笔衡》中对北京官窑亦有记载:“政和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
中国地大物博,拥有着灿烂文明的五千年历史,出土的文物数不胜数。
其中北宋官窑瓷器款识多达数种,因为专门为宫廷用瓷而制造的,所以产量很少,因而流传至今的瓷款也极少。
关键词:北宋官窑五大名窑特点造型釉色烧制支钉位置一.揭秘北宋官窑中国陶瓷的发展源远流长,瓷都景德镇更是名扬中外,到了宋代,瓷器的发展到达了黄金鼎盛时期,其中五大名瓷汝、官、哥、钧、定更是争奇斗艳,各领风骚,其中由官窑烧造的贡御瓷器更是工艺先进,制作精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在北宋,瓷器可分为官窑和民窑。
首先简单说下民窑,当时生产者看重的是实用、使用价值,生产者考虑了成本,所以工料就不是很讲究。
但官窑却不同,官窑是为宫廷而制作的,制作时不计成本,精益求精,窑址的地和生产技术也是严格保密,工艺精美绝伦,因而流传下来的瓷器很多都是稀世珍品。
二.北宋官窑瓷款的特点1.造型别致制作精巧以这张图为例子进行简单分析,可以看出,此制品的上下两端都好似喇叭一样,上端略微比下端要大些,中间鼓出且上面有等距离排列的四根齿状的棱角,中间鼓出的地方下面有条凹槽,底部随着四根棱角的地方有淡淡不明显的三角形突起。
这样的造型对于瓷器的制作是一种挑战,像一般的瓷器,我们常见常见的都是类似与家中装饰的花瓶一样,造型上很单一,而北宋官窑瓷器就造型精致,气度不凡,给人眼前一亮,别致新颖的感觉。
2.釉色美丽烧制精湛上图是北宋徽宗朝的官窑汝窑制作的天青无纹椭圆水仙壶,釉色是淡淡的情色,像一面镜子一样,晶莹光亮,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光泽闪亮。
此青色釉彩是天青釉,又被成为雨过天青,是一种幽淡隽永的高温兰色釉。
商代陶瓷鉴赏作文

商代陶瓷鉴赏作文篇⼀《商代陶瓷:沉睡千年的古⼀珍宝》商代陶瓷可是历史的宝啊。
这商代陶瓷吧,就像个隐居在岁月深处的老神仙,神秘得很。
我记得有次去博物馆,那展厅⼀就有⼀件商代陶瓷展览。
刚⼀近,就感觉时光仿佛倒流了。
那些陶瓷的颜⼀啊,灰扑扑的⼀部分,但就在那看似平常的颜色中有⼀种说不出的古⼀⼀息。
造型也是有特⼀着呢,有个像⼀罐⼀的东西,圆滚滚的肚⼀,⼀⼀⼀⼀的,罐⼀上⼀刻着⼀些花纹,可这些花纹不似后来那些精致华丽的,都是粗粗的线条,歪歪扭扭的像⼀孩⼀画的画,不过这种简单反⼀有⼀种原始的美感呢。
它的质地摸起来可不怎么光滑,有点糙⼀,那是因为当时烧制技术有限吧,但是就这么糙糙的手感还让⼀觉得踏实,就好像真的能通过⼀感摸到那个古⼀的商代。
看那陶器的底座,也是厚实得很,感觉稳稳当当的站在那⼀⼀千年都不带倒的。
站在那⼀看这些祖先留下来的智慧结晶,想到当时的⼀们⼀着这些陶瓷⼀活,啥事都离不开它们,煮饭⼀它,装东西⼀它,看着这些觉得特别亲切,就好像看到了那些古代祖先忙碌的场景⼀样。
商代陶瓷可能没有后来唐代陶瓷的那种精美艳丽,但就是这么粗糙⼀简单的东西却有着深厚的历史价值,真⼀觉得特别了不起哟。
商代陶瓷就像⼀本厚厚的史书,在博物馆的展柜⼀静静地讲述着⼀千年前的故事。
篇⼀《趣赏商代陶瓷》商代陶瓷啊,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
我⼀直觉得这商代陶瓷像是从远古⼀森林⼀跑出来的⼀精灵。
记得那次博物馆之旅,就给我留下来深深的印象。
那商代陶瓷,有的⼀⼀的,有的⼀⼀的,⼀的呢,估计当时能装不少东西,⼀的估计就是⼀饰盒之类的吧。
我凑近⼀个⼀的陶瓷器物看的时候,发现它⼀⼀还有些痕迹,不知道是以前盛过啥留下来的,也许是⼀些古⼀的⼀物的痕迹也说不定呢。
它外⼀的图案真是让⼀琢磨不透啊,看起来像是绳⼀的纹路,那纹路弯弯曲曲的,⼀像是⼀树的树根缠绕在⼀起,我就在想啊,当时的⼀为啥要刻这些图案呢,是⼀来标记东西吗?还是单纯觉得好看?这些商代陶瓷的外表有的还有些坑坑洼洼的地⼀,我琢磨这是不是烧制的时候出了啥⼀差错呢,不过这反⼀让它看起来更加真实和可亲。
中国历代名瓷鉴赏论文----宋代钧瓷鉴赏

宋代钧瓷赏析学院:专业:姓名:班级:学号:宋代钧瓷鉴赏摘要:我之前就很喜欢看瓷器类的鉴赏栏目,当看到那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心中由衷的为我国古人创造并的灿烂文化感到骄傲,对于中国来说瓷器出现的意义并不亚于四大发明。
自己一直很想了解瓷器的知识,对它的所吸引。
正好学校开了《中国历代名瓷鉴赏》这门课程,在老师的精心讲解下,让我对中国的历代瓷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更加喜欢瓷器了。
不同的历史时期各地瓷窑生产出的瓷器产品,几乎都有自己代表性釉彩品种。
其中我最欣赏的是宋代的钧瓷,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关键字:钧瓷、烧制工艺、特点。
瓷器是指以黏土配适量长石,石英为原料制坯体施釉,经1200度到1300度窑温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器皿。
它具有胎质致密坚硬,断面有光,薄层透光,胎色白或浅灰白,吸水率微弱或者不吸水,青釉纯正,釉面光润,敲击声音清脆等特点。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
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上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了“瓷器之国”的盛誉。
瓷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民族独特审美意趣的结晶,是中国古代科技于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
钧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汝窑、官窑、哥窑、定窑并驾齐驱,然钧瓷胎质细腻,坚实致密,扣之有声,清脆动听,圆润悦耳,犹如金属。
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产于河南省禹州市。
位居我国宋代五大名瓷“钧、汝、官、哥、定之首,历经千年而不衰,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它以古朴、端庄、粗犷、雄烈造型,再现了炎黄子孙的豪爽。
历代名瓷鉴赏论文

河南理工大学公选课中国历代名瓷识鉴论文宋代汝瓷赏析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全11-6班段文娅(311101010201)2014年10月24日汝瓷赏析摘要:在选定进行汝瓷赏析之前曾在网络上查了很多关于各个朝代瓷器的资料,直到一首酷我里一曲随机播放的《青花瓷》令我久久不能忘怀,于是在搜索里输入了“青花瓷”三字,相信歌曲中“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动人心魄的歌词一定会令听过的人赞不绝口,然而旋律听来觉得美,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歌词后深切的含义,在了解之后,我决定写下这美轮美奂的歌词背后的瓷器——宋代汝窑天青花色瓷器。
关键词:汝瓷鉴赏、青花瓷、烧制工艺、特点、汝瓷鉴定前言:汝窑是中国宋代五大著名瓷窑之一,始于北宋晚期,因为窑址在汝州境内(今河南汝州、宝丰一带)故名。
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
汝窑的青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釉汁莹若堆脂,有“似玉非玉”之美誉。
与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并称“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兴盛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品亦不多见,流传到至今的真品,已知的仅67件,弥足珍贵。
而在之前提的青花瓷就是汝瓷中的极品。
当时方文山选定宋朝时曾盛极一时的汝窑瓷,主要是因为它的珍稀度。
因为战乱的关系,与釉料配方与烧制过程的窑变等因素,全世界现传世的汝窑珍品竟只有70余件,堪称国之重宝,弥足珍贵。
但问题又来了,因为纯正上品的汝窑,只有一种颜色,就是“天青色”,完全没有任何花俏的纹饰,而且造型简单素雅,在我看来犹如现今极简主义大师的作品,虽有一种朴素的内涵,与经久耐看的质感,但总觉得不足以形容诡谲多变,爱恨兼具的爱情。
虽然最后还是没有用汝窑当歌词名,但我在收集写作资料的过程中,却因为一句“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的词句,触发其灵感而写下副歌的第一句“天青色等烟雨”。
此话据传语出宋徽宗,因当时的汝窑专供宋皇室使用,而窑官将汝窑瓷烧制完成后,请示宋徽宗为其色定名时,徽宗御批:“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古代陶瓷鉴赏与研究

02
古代陶瓷发展历程
石器时代陶瓷
早期陶瓷
01
最早的陶瓷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前的中国,当时人们
开始制造原始陶器。
陶器制作技术
02
石器时代的陶瓷制作技术比较简单,主要采用手捏、泥条盘筑
等方法。
原始陶器的应用
03
早期的陶瓷主要用于煮食、储存和运输,同时也是人们日常生
,而元代青花瓷则多以人物故事为主题。
06
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
研究方法
收集样本
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古代陶瓷器物样本,进 行细致的观察和记录。
考古研究
结合考古发掘资料,深入研究古代陶瓷器 的历史文化背景。
对比分析
将所研究的陶瓷器物与已知的古代陶瓷器 物进行对比分析,寻找特征异同点。
文献资料研究
查阅相关历史文献资料,了解古代陶瓷器 的技术发展历程。
3
本文旨在通过对古代陶瓷的鉴赏与研究,探讨 其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历史背景等。
研究问题和目标
研究问题
如何通过鉴赏古代陶瓷深入了解历史文化?
研究目标
通过对古代陶瓷的工艺、造型、纹饰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其文化内涵、艺 术价值、历史背景等。
研究限制
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的古代陶瓷 。
研究受到时间、经费、人力等方面的限制,可能 无法涵盖所有古代陶瓷。
活中的重要用具。
唐宋陶瓷发展
唐宋瓷器
唐宋时期,瓷器逐渐成为中国陶瓷的主流,青瓷 、白瓷、黑瓷等品种逐渐出现。
宋代五大名窑
宋代时期,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官窑、哥窑 和钧窑)逐渐成为中国陶瓷的代表。
瓷器外销
古陶瓷鉴赏论文(正文)

中国古代瓷器的鉴赏与分析结课论文中国古代瓷器的鉴赏与分析一、中国古陶瓷的发展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
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
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⑴。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⑵。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
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
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
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後周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
宋代的陶瓷氏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是闻名世界。
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後人仿制也少能匹敌⑶。
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泛青,带动以後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我国的陶艺发展到了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後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产品,而景德镇更成为主要的窑厂,规模最大,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六百年而不衰,描写当时盛况为“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⑷。
古代陶瓷分析与鉴定研究

古代陶瓷分析与鉴定研究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在中国古代,陶瓷作为一种重要的工艺品和艺术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商代陶瓷鉴赏作文

商代陶瓷鉴赏作文《商代陶瓷:穿越时光的土与火之歌》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商代陶瓷,是在一次偶然的博物馆之行。
那是一个看起来有点普普通通的展柜,要是没有认真看旁边的说明牌,我可能就错过了这些神奇的商代陶瓷。
我凑近一看,哇,那些商代陶瓷虽然看起来没有现在的瓷器那么精致,但它们却有一种独特的古朴韵味。
就拿那只小小的陶尊来说吧,它的颜色可不怎么鲜艳,就是那种土里土气的褐色。
可这褐色吧,在展柜灯光的映照下,却好像散发着一种神秘的光芒。
我仔细端详着这陶尊的表面,坑坑洼洼的,像是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岁月的磨砺。
上面的纹饰呢,就像是小孩子信手涂鸦似的,歪歪扭扭的线条。
不过这些线条组合在一起,又有着一种别样的笨拙美。
再看那造型,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圆嘟嘟的肚子,微微张开的口子,也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设计,可是却给人一种敦实的感觉。
我心里就在想啊,几千年前,也不知道是哪个巧手匠人大费周章地把这泥巴捏成这样。
那时候可没有什么精密的工具,做这个陶器肯定全靠一双手和一股子耐心。
也许这个陶匠和我一样,也是个普普通通的人,每天就面对着一堆陶土,想着怎么能把脑子里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捏出来。
商代陶瓷的烧制更是个谜。
没有现代的电炉啥的,完全就是靠着简陋的窑炉和一堆柴火。
可能火候控制得也不是很好,烧出来的陶器颜色不够均匀,有的地方深一点,有的地方浅一点。
但正是这些不完美之处,才让商代陶瓷有了那种真实、淳朴的魅力。
从那以后,我再看商代陶瓷,就像看到了一位老熟人。
每次在博物馆看到,我都会想起我第一次站在那个展柜前,像个好奇宝宝一样,把鼻子都快贴到玻璃上看的情景。
商代陶瓷就像是一本古老的故事书,尽管书页已经有些破旧磨损,但是上面的每个字每个画,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几千年前的生活气息呢。
《商代陶瓷:隐藏在历史尘埃中的艺术瑰宝》我们家有个亲戚,是个古玩爱好者。
有一次去他家做客,他神秘兮兮地拿出了一块碎掉的商代陶瓷片给我看。
我当时还想呢,这破瓷片有啥好看的啊,可他那一脸骄傲的样子,好像这瓷片是稀世珍宝似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陶瓷鉴赏论文正文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中国古代瓷器的鉴赏与分析
结课论文
中国古代瓷器的鉴赏与分析
一、中国古陶瓷的发展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
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
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⑴。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⑵。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
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
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
唐代最着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後周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
宋代的陶瓷氏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是闻名世界。
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後人仿制也少能匹敌⑶。
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泛青,带动以後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我国的陶艺发展到了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後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产品,而景德镇更成为主要的窑厂,规模最大,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六百年而不衰,描写当时盛况为“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⑷。
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
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
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
清代陶瓷生产,除以景德镇的官窑为中心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并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风渐进,陶瓷外销,西洋原料及技术的传入,受到外来影响,使陶瓷业更为丰富而多采多姿,也由於量产及仿制成风,画院追求工细纤巧,虽有惊人之作,但少创意而流於匠气。
福建省德化白瓷,莹白而带透明感,生产佛像相当有名。
清代中期,外销陶瓷发展出来的广彩,艳丽照人
(二)古陶瓷欣赏
1.红绿彩瓷器
历史发展到宋代,中国的手工业出现了新的繁荣,特别是陶瓷制造业达到了高峰。
为了满足出口和国内之需,全国各地瓷窑林立,广为分布。
据统计,宋代设窑烧瓷者达130多个县。
从事陶瓷业者众多,数以万计。
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为皇室官府所青睐和垄断;着名的民窑也一个个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耀州窑、磁州窑、建窑、龙泉窑、吉州窑、景德镇窑、淄博窑等等各自生产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
可以说是花色品种,不断创新;器型装饰,光彩纷呈,形成了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
在这些民窑新品中,我以为特别值得重视和研究的是河北磁州窑所创烧成功的红绿彩瓷器⑻。
磁州窑之所以值得重视,是因为红绿彩瓷的出现,意义十分重大。
这种宋和金时代新创烧的瓷中珍品,开创了在瓷釉上进行彩绘
装饰的新方法,直接影响到明清五彩、斗彩、粉彩乃至珐琅彩的创制,为之开创了先河,打下了基础。
红绿彩瓷属于釉上彩。
方法是在已烧好的白釉成品瓷器上,用笔蘸红、绿彩料,进行描绘。
纹饰一般有花卉、鱼藻、鸟雀、诗文等。
然后,置于炉中,用800℃左右的低温进行烘烤,使彩料与瓷釉慢慢烧结,在白釉上显现鲜艳的红绿彩。
这种新品种首先在磁州窑出现,然后是磁州窑系的河南禹县扒村窑、新安县城关窑,山西长治东村窑、临汾窑,山东淄博窑等普遍效法试浇。
所烧成器,既有共性,又各自具有不同的地方特色⑼。
红绿彩瓷在磁州窑首创不是偶然的,有一个发展的必然性。
在技术上,绿彩继承了东汉以来的低温釉烧制方法,吸取了唐代长沙窑白釉绿斑纹的装饰技巧,磁州窑在北宋时已烧出了低温孔雀绿釉瓷器。
宋金时期,低温绿釉开始用于装饰白釉瓷,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红彩虽然是定窑在北宋时创烧,但其技术首先为磁州窑借鉴,获得白釉矾红鲜丽的效果。
然而,将红彩与绿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对白釉瓷器进行装饰,低温二次烧成,则成了磁州窑的创新。
红绿彩瓷的装饰风格,吸取了民间年画的养分,以民间喜庆活动大红大绿的色彩为其基本色,画法则直接来自磁州窑自己所创造的白釉黑彩、褐彩和铁锈花工艺,故深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缺点是瓷胎粗而不白,修饰不精,彩色易于脱落。
也正因为如此,与皇室、官宦和文人当时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
他
们所追求的是润如美玉的汝窑、官窑器,金丝铁线、开片天成的哥釉器,印花、划花装饰,花样精致的定窑白瓷,美如云霞的钧釉窑变器以及适于斗茶之用的兔毫盏之类的黑釉茶具。
这大约也就是在宋墓的发掘中,尚未见到红绿彩瓷的缘故。
然而倒是金人更喜欢这种被红红绿绿色彩描绘的瓷器,故在金人的墓葬中偶尔可见红绿彩瓷陪葬品⑽。
由于宋、金之战连年不断,磁州地区正处于拉锯战的前沿。
女真族奴隶主贵族又嗜大肆抢掠汉人为奴,所以磁州窑工匠纷纷南逃,窑场不能正常生产,甚至断烧。
因此,这种本来就难烧的红绿彩瓷器就更加稀少。
元代统一中国后,蒙古人似乎对磁州窑的红绿彩瓷也颇为喜爱。
但依然是战争频发的原因,幸存下来的窑工为生计,断断续续地恢复生产。
烧制的红绿彩瓷除碗、盘外,又出现了瓶、罐、高足杯等器型和瓷塑品。
较之宋金时期写意与图案相结合的绘画手法更熟练,胎釉、纹饰、色彩也更可观,但产品极少,多流失于国外,国内流传下来者弥足珍贵⑾。
磁州窑工的南迁,为景德镇瓷窑日后的崛起提供了人才和技术力量。
所以从元代起,景德镇也开始烧制红绿彩瓷。
由于当地原料更为优越,其胎釉更洁白、精致和细腻,画法更生动活泼,面目为之一新。
明以后的红绿彩瓷主要出自景德镇,除白釉红绿彩外,又生产出枢府釉红绿彩瓷器,当然数量更少。
在此基础上,明、清时
期又创烧出了五彩、斗彩、粉彩和珐琅彩,以至新品迭出,五彩缤纷,把釉上彩装饰推到极致。
三、中国古陶瓷的价值
(一)古陶瓷的艺术价值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古陶瓷是中华文明传承中最为灿烂的文化之一,它历史悠久、窑口众多、丰富多彩、工艺精湛,反映了历代各族人民的生活面貌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古陶瓷在中国手工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承载着历史,传承着文化,标志着人类文明和进步⑿。
由于陶瓷界官窑瓷研究权威的舆论引导,再加上拍卖会上热火的炒作,一批原也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民窑陶瓷,被人遗忘了,价格也相对无法攀升。
(当然出土文物目前不能拍卖,这也是部分颇有艺术收藏价值的民窑陶瓷在古玩市场难以与官窑瓷同步快速升值的原因)。
不过在清末民国及此后流散去海外的唐三彩及宋龙泉窑、宋磁州窑、宋建窑等民窑瓷器,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苏富比、佳士得拍卖会上,依然创造过数万至数百万美元一件的骄人纪录
再回头看,真正有艺术收藏价值,却目前没有受到古陶瓷拍卖收藏界追逐的部分民窑陶瓷,如以马家窑为代表的彩陶,其深邃的历史文物价值,使其他任何陶瓷器都望而却步。
商朝白陶印纹陶的庄严、汉釉陶的气势、晋瓷青釉的深厚、宋建窑黑釉的深邃、宋龙泉窑的青翠、宋磁州窑的书卷气、明清民窑青花瓷画的自由奔放的
艺术性,都独步中国古陶瓷史。
从某种艺术意义上来说,严谨、精美但又呆板的明清官窑瓷是无法与其相媲美的⒆。
也就是说,民窑有民窑的艺术特征,官窑有官窑的艺术风格。
凡文人艺术家出身的陶瓷收藏家,通常都偏爱民窑陶瓷;凡商人出身的富翁陶瓷收藏家,大都喜欢角逐明清官窑瓷。
这里除了经济原因以外,文化人的艺术欣赏品味总是高于商人的,这是无可争议的。
在中国古陶瓷收藏界,尤其是明清以来,明清官窑瓷的声誉远远胜过着名的民窑瓷及明清民窑青花瓷画,这里除了部分民窑精品外,其他民窑器的确制作工艺粗糙,且大量粗制滥烧
1、工艺美术价值高
2、2、历史研究价值高
3、3、品相好质地好以及稀缺度高
4、4、藏家喜闻乐见趣味性强的。
5、凡是具备以上特点的古玩艺术品都具备投资价值!当我们遇到此类古玩艺术品的时候一定不要错过投资机会,可以根据此类相似物品年内的成交行情以及同时期国内经济状况以及小区域(地方)收藏趋向,当然最重要的是个人的投资热度和经济状况来做决定。
经济宽裕的投资者不妨放开手脚大胆投资。
依据市场规律及同行业经验,相信回报丰厚。
班级:车辆工程12-5班
学号:
姓名: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