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氟中毒机理研究

合集下载

氟中毒及其相关研究技术

氟中毒及其相关研究技术
亢是一种功能概念 , 骨病变表现为破骨细胞增多、 破 骨性吸收增强和骨髓纤 维化等 , 不宜作为一种单独
最后 , 根据各种技 术手段 的特点 , 述其在 氟 论 中毒病 中的具 体 应 用 , 更进 一 步 的研 究提 为
供 理论 基 础 与技 术 支持 。
的骨病变与其他三类并列。氟能够通过促进骨矿质
和 生化 指 标 , 及 相 关 的 分 子 生 物 学 技 术 。 以
氟中毒 的骨病变 因其复 杂多样 而长期令人 困 惑。17 年 Fa k 99 rn e在总结前 人工作 的基础上 , 把
氟骨症的病变归纳为骨硬化 、 骨软化、 继发性甲状旁 腺功能亢进 ( 甲旁亢) 和骨质疏松 4 2 类[ 。其中甲旁 ]
12 氟对肝脏和 肾脏的损 害 .
氟中毒时引起肝脏发生广泛 的退行性病变 , 主
要 为局部 区域 肝 细胞 坏 死 及 整 个 肝 脏 的 脂 肪 变 性 , 粒 体 的畸形 和增 生 、 内质 网的 减 少 和 破 坏 以及 肝 细
15 氟对脑和神 经 系统的损 害 .
脑是脂质过氧化 容易发生的部位 , 因而是氟中 毒最易受损的靶组织。过量氟可通过发育成熟的血 现发育中的大脑有氟蓄积 , 神经细胞发育迟缓[ 8 _ 。 神经系统的病 理改变 主要表 现在 中枢神经、 外 周神经及听神经 、 尺神经嗍。研究表明, 长期过量的
氟中毒情况。 目 , 前 我国除上海市 和海南省外 , 其他 牙釉质、 牙本质和牙骨质, 主要受累部位是发育期的
省、 、 市 区均有氟 中毒存在 。2 0 0 0年以县为单位统 恒牙牙釉质 , 肉眼观察可见釉面呈 白垩色条纹或斑 计 , 区共有 13 6 , 区 村庄 1 病 0 个 病 5万 多个 , 威 胁 块、 受 釉面着色或缺损 等改变 。釉质结构 改变主要是

氟中毒对动物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氟中毒对动物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 畜牧学 ; 氟中毒 ; 综述 ; 骨骼 ; 牙齿 ; 软组织
中 图分 类 号 :867 .1 ¥ 1. 1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2 8 7 3 ( 0 )3 0 6 — 3 0 5 — 0 32 60 — 0 1 0 0
过量氟是一种全身性毒物 ,可对机体 的各组 织和 器官产生不 良影响。慢性氟 中毒是 由于长 期摄入高水 平的氟引起的 , 以骨骼和牙齿 的变化 为特 征 , 但对非骨 骼组织也具有广泛而复杂的影响 。慢性氟 中毒主要发 生于牛 、 、 羊 猪和马等 。我国是氟 中毒较严 重的 国家之 除 了上海市 ,每个省都有发生地方性 氟 中毒 的区 域。 已有十多个省区报道过家畜的氟 中毒 , 中以青海 其
于 胃氟含量 。 氟可进入机体 的所有组织 , 主要沉 积在 但 骨骼 和牙齿 , 在软组织 中几 乎不累积。 但值得 注意的是 进入骨骼 和牙齿 的氟是 可逆 的 , 消除氟源后 , 骨骼 和牙
齿 的氟就发生迁移 。 同一组织 中 , 主要集 中在钙 浓度 氟
胞, 而不是对单个 细胞 的作用 。F物主要通过 摄食进入体 内 ,5 9 %经 胃肠 7 %~ 0 道 吸收后 随血液 到达 全身。氟的分 布是一个快速 的过 程 ,摄入 氟 1 i ,胃氟含量 为 2 %,小肠 中为 0m n后 0
7 %。10m n 胃氟含量仅 为总量的 1 . 5 2 i后 98 %。因此虽 然 胃是 氟吸收的重要器 官 ,但小肠 中氟含量要远 远大
收稿 日 :0 4 0 - 9 修 回日期 :0 4 1— 2 期 20— 40 ; 20 —02
科版 技
中固南 急 @ 牧系

饲料转化率未受影 响。对 3 龄的 肉仔鸡研究发 现氟 周 中毒可导致其生长减慢 , 饲料转化率降低 , 亡率显著 死 升高[ 高氟 的摄入显著 降低 了母鸡 的饲料消耗量及 日 2 1 。 产蛋量 , 并增加 了蛋 氟的含量。 中毒还使 奶牛泌乳量 氟 降低 以及伴有 腹泻 的发 生 。Marr 3 大 鼠研 究发 ue 等f 】 对 现每天高氟( m /gd组 鼠的体重与对照组 和低氟组 1 g ・) 1 k 相 比显著降低 , 并且其饲料消耗也 显著降低 。 此外高氟不 仅降低了动物的 日增重 ,而且 还明显影 响 了雌 鼠的生 存 率 , 对于雄性大 鼠的生存率无显著影 响。 但

家禽氟中毒的原因及防治

家禽氟中毒的原因及防治

家禽氟中毒的原因及防治党金鼎【摘要】@@ 氟已被证实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适量的氟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繁殖,参与骨骼代谢、防龋齿、影响动物造血功能及神经兴奋性和传导的作用,但过量摄入会引起畜禽中毒.近年来,家禽氟中毒呈上升趋势.本文就家禽氟中毒的原因、机理、症状、病理变化及如何防治做一介绍.【期刊名称】《山西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38)007【总页数】1页(P144-144)【作者】党金鼎【作者单位】276005,山东省临沂师范学院实验与教育技术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8.3氟已被证实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适量的氟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繁殖,参与骨骼代谢、防龋齿、影响动物造血功能及神经兴奋性和传导的作用,但过量摄入会引起畜禽中毒。

近年来,家禽氟中毒呈上升趋势。

本文就家禽氟中毒的原因、机理、症状、病理变化及如何防治做一介绍。

1 发病原因磷酸氢钙生产厂家在生产过程中不脱氟或脱氟不彻底是造成家禽氟中毒的主要原因。

由于磷酸氢钙价格便宜,磷的利用率高,所以其被广泛用于家禽含磷饲料的添加剂中。

我国饲料卫生标准规定,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磷酸氢钙含量不能超过1.8 g/kg。

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生产厂家在加工磷酸氢钙的过程中不脱氟或脱氟不彻底,导致出厂产品的氟含量严重超标,常达9~20 g/kg。

目前饲料的原料市场比较混乱,一些不法中间商受利益驱动进行掺假,在优质磷酸钙盐中加入高氟磷矿石粉或贝壳粉、海沙等,是目前造成氟中毒的又一原因。

在高氟地区,草和水源也会造成家禽氟中毒。

骨粉、肉骨粉是饲料中的高氟原料,高氟地区的动物骨骼含氟量3~4 g/kg,若使用不当,也可导致饲料氟超标,引起慢性氟中毒。

2 氟的营养作用及中毒原理氟是动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机体内直接参与骨骼代谢,维持正常的钙磷平衡。

在一定的pH下,适量的氟有助于钙磷形成羟基磷灰石,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并能使骨骼的强度增加,密度提高。

南极磷虾中氟的研究进展

南极磷虾中氟的研究进展
Z a -a ,Z A i -u ,‘HO e qn ,Y N B n -hn ,L N a ln ,Z A eg HU In l _ n H Ox a jn Z UD - i c g I a gzo g E G K i i g H O F n -a ( eo e i e e eerhIstt,C ieeA ae yo i eyS i cs iga ,S ad n 6 0 h a Y lw SaFs r sR sac ntu l hi i e h s cdm f s r c ne ,Qndo hn og2 6 7 ,C i ) n Fh e 1 n A s at A t ci ki E p as u eb)i au d n i teSuhr ca,ad i ak yogns ft n rt bt c: n rt rl(uh ui sp ra s b n at n h o te O en n s e rai o e A t ci r a c l a n m h a c
4 南极 磷 虾 中氟 的安 全用后是否会 完全 消化溶 出以及溶 出多少 等问题 目前 尚未有研究 证 实 。评 价 食 品 的安 全 性 通 常 有 2种 方 法 , 即动 物 试 验 和体 外 试 验 。在 动 物试 验 中 ,可 通 过 人 工 饲 喂 动 物 来 研 究 其 剂 量 和 反 应 之 间 的关 系 ,从 而 获 得 对 动 物的毒性 临界值 ,进而通过引入不确定因子 以考 虑可能存在 的种 内和种间差异 ,从而获得人体的毒 性 临界值 ,最终确定人体的最大允 许摄人 量 。动物 试验 的结果通常认为是相当可靠的 ,但 这种方法的 应 用 ,由 于其 相 对 较 长 的 周 期 和 较 高 的 费 用 而 受 到 限制 。与动物试验相 比,体外试 验具有周 期短 、费 用 低 和结 果 重 现 性 好 等 优 点 ,且 二 者 的试 验 结 果 具 有很好的相关性 。孙雷等人f 拟人体肠道的消化吸 3 模 收环境 ,对南极磷虾氟的溶 出率进行 了体 外模 拟试 验 ,试 验 表 明 ,南 极 磷 虾加 工 产 品 中的 大 部 分 氟 可 被人体消化溶 出,水煮肌肉 、油炸肌 肉、水煮整虾 和 油 炸 整 虾 的 溶 出 率 分 别 为 7 .2 , 8 . % , 61 % 28 2

氟中毒奶山羊体内抗氧化功能的研究

氟中毒奶山羊体内抗氧化功能的研究

1 1 实 验 的设 计 . 本 课 题 以 奶 山 羊 为 实 验 对 象 , 购 买 的 健 将 康奶 山羊 1 2只 随机 分 为 两 组 , 照 组 6只 , 对 实 验 组 6只 , 照 组 和实 验 组 均 在 一 起 常 规饲 养 。 对 实 验 组 按 体 重 灌 服 氟化 钠 。 氟 时 间 为 一年 , 投 从 第 1 6 个 月 1 mg k 体 重 ; 7 9个 月 — 5 /g 第 — 3 mg k 0 / g体 重 ; 1 — 1 第 0 2个 月 4 mg k 5 / g体 重 。 在 实 验 前 采 集 血 液 用 于 各 种 指 标 的 测定 ; 实 在 验 的第 1 2个 月 , 实 验 羊 剖 杀 , 别 采 取 血 液 将 分 及组织样品用于各种指标的测定 。
1 2 检 测 指 标 与方 法 .
2 2 血 清 和 组 织 匀 浆 中 MDA 含 量 的 测 定 结 .

血 清 MDA 含 量 在 投 氟 前 两 组 差 异 不 显 著 , 氟 后 氟 病组 MDA 含 量 高 于对 照组 , 投 差异 极 显 著 ; 病 组 奶 山 羊 大 脑 、 脏 、 脏 、 脏 氟 肾 肝 脾 MDA 含 量 高 于 对 照 组 , 统 计 学 分 析 差 异 显 经 著 或极 显 著 , 表 2 见 。 2 3 血 清 和 组 织 匀 浆 中 GS . H— P x活 性 的 测
2 4 血 清 和组 织 匀浆 中 S . OD 活 性 的 规 定 结 果
著; 氟病 组 血 清 、 脏 、 肝 肾脏 、 脑 、 脏 组 织 匀 大 脾
浆 中 S D 活性 低 于 对 照 组 , 统 计 学 分 析 差 异 O 经
显 著 或 极 显 著 , 表 4 见 。

慢性氟中毒诱发大鼠肾脏损伤机制的研究

慢性氟中毒诱发大鼠肾脏损伤机制的研究

慢性氟中毒诱发大鼠肾脏损伤机制的研究目的探讨慢性氟化钠中毒大鼠肾脏损伤的作用机理。

方法通过给大鼠自由饮用含有不同剂量氟化钠煮沸冷却自来水4个月,制备慢性氟中毒模型,测定其血清中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同时检测各组大鼠肾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谷胱甘肽(GSH)的活力含量。

结果氟化钠慢性中毒各组尿氟和血氟含量均比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并且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BUN、Cr活性增高(P<0.01);氟化钠各剂量组大鼠肾脏MDA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0D和T-AOC活性显著下降(P<0.01),同样中、高剂量组GSH含量活性显著下降(P <0.01)。

结论自由基水平增高诱发脂质过氧化可能是氟致大鼠肾脏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标签:氟化钠;慢性氟中毒;肾脏;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大鼠长期以来,氟中毒主要损害牙齿、骨骼等骨性组织已十分明确,而对内脏的损害却未能引起起临床学和病理学医生的重视。

氟是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但摄入过量能引起广泛的全身性病变,其作用机理至今尚不清楚。

近年来,氟中毒引起的非骨相损害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慢性氟中毒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身性疾病,肾脏是氟排除的主要器官,也是氟中毒的靶器官之一,但氟中毒的病理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无一致的解释。

有研究报道,氟中毒的病理机制可能与其在机体造成自由基堆积、氧化损伤增强,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有关[1,2]。

机体慢性氟中毒时内脏组织病理损伤可能与氟诱导机体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有关[3],但脂质过氧化在氟中毒肾脏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实验通过制备大鼠氟化钠慢性中毒模型,检测氟中毒大鼠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并观察肾脏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变化,进一步探讨肾脏损伤与脂质过氧化或者自由基之间的关系,为深入研究氟中毒肾脏病变提供科学依据。

动物中毒病及毒理学

动物中毒病及毒理学

动物中毒病及毒理学第一章绪论1、动物中毒病及毒理学:是研究中毒病的病因、流行规律、发病机理、病理学转变、诊断、医治、预防及毒物与动物机体之间彼此作用的科学。

2、栎树叶中毒、紫茎泽兰中毒和疯草中毒,是我国的“三大毒草灾害”。

3、药理学着重研究化学物防治疾病的作用和有效剂量,而毒理学着重探讨化学物对生物体的危害和避免发生危害的平安量。

第二章动物毒理学基础1、毒物:在必然条件下,必然量的某种物质进入机体后,由于其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在组织器官内发生化学或物理学化学的作用,引发机体性能性或器质性的病理转变,乃至造成死亡,此种物质称为毒物。

2、适量的维生素A能预防夜盲症,过量那么会引发严峻的胃肠扰乱(神经调剂障碍)。

3、中毒:有毒物质通过皮肤、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进入机体,与机体彼此作用,引发机体组织器官产生一系列病理进程,乃至死亡,称为中毒。

中毒病:由毒物所引发的疾病。

中毒病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4、毒性:即毒力,是指某种毒物对有机体损害的能力,反映毒物剂量与机体反映之间的关系。

引发机体某种有害反映的剂量是衡量毒物毒性的指标。

5、毒作用:是指毒物对动物有机体的生物学损害作用。

即动物中毒时所发生的异样病理现象。

毒作用明确分为效应和反映两种概念。

效应仅对个体而言,但反映那么涉及群体。

效应,指机体在接触必然量的化学物后所引发的生物学转变。

可用测定数值来表示,故也称为量效应。

反映,指在接触必然量化学物的群体中,表现某种效应并达到必然强度的个体所占的比例。

6、致死量(LD),致死浓度(LC)LD100绝对致死量:即能引发全组实验动物全数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LD50 半数致死量:即便全群实验动物的一半死亡的剂量或浓度,由多组动物实验所得的结果(数据)经统计处置而得来,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MLD最小致死量:能引发实验组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LD0 最大耐受量:即便全组实验动物全数存活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在实际工作中,一样均以LD50来表示毒物的毒性。

家禽氟中毒及其防治措施

家禽氟中毒及其防治措施
生 氟中毒。
常 见 的氟 中毒 , 般 多 为慢 性 氟 中毒 , 要 一 主 表 现 如 下 症 状 : 禽 食 欲 减 退 . 长 迟 缓 , 毛 患 生 羽 粗 乱 无 光 , 体瘦 弱 , 部 无 力 , 鸡 站 立 不 稳 , 身 腿 病
行 走 时 双脚 向 外 叉 开 , 八 字 脚 ; 关 节 肿 大 , 呈 跗
动物 对 氟 的 耐受 性 因 动物 的种 类 和 日龄 而 异 。总 的 来说 , 禽 对 氟 的耐 受 性 比家 畜 高 。 家 雏 鸡 较 中 、 鸡 敏感 , 蛋 鸡 比 肉鸡 耐 受 性 较 强 。 大 产
中 间 商 在 高 利润 的驱 动 下 , 行 掺 假 , 致 鸡 发 进 导
1 1 磷 酸 氢 钙 生 产 厂 家 在 生 产过 程 中 不 脱 氟 .
或 脱 氟 不 彻 底 是 造 成 目前 家 禽 氟 中毒 的 主 要 原

因。 酸氢钙 , 磷 由于 其 价 格 便 宜 , 的 利 用 率 高 , 磷 被 广 泛 应 用 于 家 禽 的 饲 料 添 加 剂 中 , 为 磷 的 作 补 充 。 国 国家 饲料 卫 生 标 准 中规 定 , 为 饲 料 我 作
维普资讯
动物毒物学
20 年 第 】 卷 02 7
第1 期
家 禽 氟 中 毒 及 其 防 治 措 施
张 国 士
( 北 农 林 科 技 大 学 兽 医院 。 西 ・杨 凌 , 1 1 0 西 陕 720 ) 近 年 来 . 禽 的 氟 中 毒 发 病 频 繁 . 成 蛋 鸡 家 造 加 , 度 提 高 , 饲 料 中 氟过 量 也会 对 家 禽 的生 密 但 长 带 来 不 利 的 影 响 , 氟 中 毒 是 一 个 累 积 的 过 而 程 , 时 间 的轻 度 过 量 可 以 累 积 于 家 禽 的 骨骼 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氟中毒机理研究李卫芬余东游浙江农业大学饲料科学研究所氟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9。

在所有元素中,氟的电负性最大,为3.98。

所以氟的化学性质极为活泼,能与所有的元素发生反应(惰性气体除外),因此,在自然界里找不到单质氟。

大多数的金属化合物难溶于水,但钠、钾、银、铝和汞的氟化物易溶于水。

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空气、水源、土壤和动、植物内都含有氟。

氟是一种亲矿元素,含氟的矿石很多,目前已知的就有86种,最主要的氟矿石是萤石(CaF2)、冰晶石(Na3AiF6)和氟磷灰石[Ca7F(PO4)3]。

虽然氟已被科学家们证实是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

适量的氟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参与骨骼代谢防龋齿、影响动物造血功能及神经内兴奋性和传导的作用。

但科学家们感兴趣研究氟的最初原因不是动物缺乏氟,而是在饲料中添加了未加工的磷矿石后,这些磷矿石作为动物钙、磷源,动物产生氟中毒(JacobandRugnoll,1928)。

随后,许多科学家对氟中毒进行了大量研究。

1932年,HVelu在摩洛哥确诊,它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中毒病。

我国属高氟区之一,60年代我国已确诊有该病存在,据调查黑龙江、河南、甘肃、青海、云南、四川、贵州等地都有地方性氟中毒发生。

目前,由于氟污染,动物氟中毒更为严重(蚕)。

在畜牧生产上,主要由于高氟劣质磷酸氢钙流入市场,致使畜禽中毒发生频率较高。

1氟在动物体内的代谢1.1氟的吸收动物可通过呼吸、饮水、饲料而摄入氟。

氟的吸收部位主要在胃和小肠,氟几乎是唯一在胃中吸收的元素,大肠则很少吸收氟。

氟不但吸收率高,而且吸收速度很快。

经口摄入的氟随即进入胃和小肠,几分钟内便开始吸收,10min进入血液,30min约吸收50%,60min血液中氟达到高峰,90min氟可全部被吸收。

影响氟吸收的因素很多:(1)氟化物的溶解度。

氟化钠、氟化氢、氟硅酸钠易吸收,氟化钙、磷灰石、冰晶石等吸收率低。

(2)胃酸能增加某些难溶性氟化物的溶解度,从而提高吸收率。

(3)日粮中有些养分对氟吸收有明显影响,如钙、镁、铝、蛋白质,Vc对氟吸收有一定阻止作用,而脂肪促进氟的吸收。

1.2氟的运输国、内外对氟的跨膜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氟离子本身不能通过细胞膜。

由于细胞内、外存在着pH梯度,氟的跨膜是以氟化氢形式被动扩散的。

氟→肠道浓度梯率扩散肠道细胞跨膜HF血液→血氟升高→骨、肾双重作用→血氟恢复正常水平在胃液pH=1条件下,胃中的氟有99%以氟化氢形式存有,这是氟在胃中易于吸收的重要条件。

1.3氟的排泄动物体内氟可通过尿液、粪便、汗液等途径排出。

尿液排出为总量的75%,粪便排出占12.6%~19.5%,汗排出占7%~10%。

只有微量的氟可通过毛发指甲和乳腺排出,产蛋家禽可将氟排入蛋中。

另外,氟可顺利通过胎盘向胎儿转移。

2动物氟中毒的临床症状氟中毒主要为无机氟中毒,少数由有机氟引起(主要有氟乙酰胺、氟乙酸钠等一类药效高、残效期长的剧毒农药)。

无机氟中毒又可分急性氟中毒和慢性氟中毒。

2 1急性氟中毒症状多在食入过量氟化物半小时后出现临床症状。

一般表观为碱厌食、流涎、恶心呕吐、胃肠炎、腹泻、呼吸困难、肌肉震颤、阵发性强直痉挛、虚脱而死。

如1995年6月在广东省河源市、南海市、惠州市等23个养鸭场都先后发生了蛋鸭氟中毒,表现为5%~10%蛋鸭出现软脚、死亡现象,受精率和孵化率随之下降10%左右。

剖检发现,肝表面、心肌、小肠粘膜有轻度出血,肾有点出血稍为肿胀。

镜检可见肝细胞脂肪变性、局剖出血、脑小血管扩张,瘀血、部分神细细胞变性坏死,肾小球肿用血。

事发后检测饲料和磷酸氢钙中氟的含量分别为631×10 6和18966×10 6。

2.2慢性氟中毒症状在氟少量、长期进入机体的情况下,一开始并不表现出任何不良影响,在此潜伏阶段中,动物受到两个很重要的生理机制的保护,骨组织积集氟和肾脏排泄部分摄入的氟。

在骨积集氟达正常量30~40倍之前,骨骼都起着缓冲物的作用。

随后过量的氟从业已饱和的骨中溢出进入循环血液,转而进入软组织中,此时为氟代谢分解阶段,开始出现如下症状。

2.2 1采食量下降、生长减慢、繁殖率下降。

2.2.2产蛋率下降(30%~70%和蛋品质下降、蛋壳变软、变薄、易破的软壳蛋、沙皮蛋和畸形蛋增多),蛋重减小。

2 2 3跛行、骨骼矿化不良或骨质硬化、骨变厚、外生骨庞。

2 2 4膜、韧带、腱钙化,使骨膜增厚、骨变厚、关节肿大。

2 2 5氟斑牙。

先为白垩型,随着病情加重,可继发生着色型和缺损型。

3氟中毒病因3 1长期使用未经脱氟处理的磷酸钙作畜禽的矿物质补剂,可引起氟病。

目前,畜禽的氟病主要由这个原因引起。

3 2工业污染致病。

氟病常发生在(炼铝、磷肥、氟化盐)多种金属治炼厂以及大型砖瓦窑等周围地区。

从这些工厂排出的废气,如HF、SiF4及一部分含氟粉尘,在邻近地区散落,以致使该地区的植被,土壤和水被污染。

当牧草的污染达40×10-6以上时,对放牧动物即有潜在危险。

3 3自然条件致病。

主要是一些干旱、风大、降雨量小、蒸发量大、地面多盐碱、地表土壤或盐碱中含氟量高,致使牧草、饮水含氟量也随之增高,达到中毒水平。

其次是荧石矿区及附近等地的溪水、泉水和土壤中氟含量过高,引起人、畜共患的氟病(Fluorosis)。

3 4家畜的急性无机氟中毒,偶见于奶牛因食大量过磷酸盐以及猪用氟化钠驱虫而用量过大时。

4氟中毒机理4 1影响钙、磷代谢钙是一种亲氟元素,过量的氟会破坏动物正常的钙、磷代谢。

首先过量氟会影响动物对钙离子的吸收,这是因为氟与钙离子在肠道中能形成难溶性的氟化钙而影响动物对钙离子的吸收。

其次,氟离子被吸收进入血液后也能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形成氟化钙,当动物饲粮缺钙或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时(泌乳、产蛋),动物的血钙会降低,低血钙刺激甲状旁腺素分泌,使钙又从骨组织中游离出来,因此血钙可保持正常。

钙代谢的紊乱,又会影响磷酸盐离子的沉积,低血钙所引起的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多会抑制肾上小管对磷的再吸收使尿磷上升。

另外,过量氟使肾脏受到损害,从而影响钙、磷的再吸收。

4 2影响骨骼和牙齿的正常矿化由于过量氟对钙、磷代谢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而且体内90%的氟沉积在骨骼和牙齿中,所以氟首先影响动物骨骼和牙齿组织的正常矿化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血中形成的氟化钙绝大部分沉积在骨组织中,使骨质硬化,密度增加,少量沉积于软组织内,也可使骨膜、肌腱和韧带等钙化。

低血钙刺激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多,可使破骨细胞活性增加,促进溶骨现象,加速骨的吸收,从而引起骨质疏松。

(2)过量氟刺激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动,骨膜和骨内膜增生,在骨表面产生各种形状的、白色粗糙致密坚硬的外生骨,还可引起皮质肥育、硬化、髓腔变窄,使神经受压,从而出现疼痛,感觉障碍,瘫痪等一系列神经症状。

(3)氟对骨胶原组织的正常代谢可产生不利影响。

Monsoer等用家兔进行了实验研究,当给兔2mg/kg氟化钠时,动物体内脯氨酸的正常羟基化发生障碍,从而产生多量羟基不完全的胶原。

(4)高氟对骨骼强度的影响较复杂,有时骨骼强度增加,产生骨硬化,有时产生骨质疏松。

Faccini认为,骨质疏松是由于氟刺激甲状旁腺素腺产生甲旁腺素增加骨再吸收而引起的。

而骨硬化的原因是甲状腺素分泌量不足引起含氟骨的再吸收。

潘照惠研究了氟化物对鸡骨骼强度的影响,发现鸡在生长期饮用高剂量氟化物,不论是负重骨(胫骨、股骨)还是非负重骨(肱骨),其骨骼弯曲的最大负荷明显降低,骨骼的弯曲强度也显著降低。

(5)氟离子引起牙齿斑釉症的机理主要是它能影响牙齿釉核晶的形成。

因为氟离子与珐琅质中的磷灰石羟基离子相交换,在饱和的磷酸钙溶液中矿物质沉淀的改变,以及酸活性受到抑制等因素引起牙质结构的异常,所以容易磨损,碎裂和脱落。

4 3影响蛋的品质氟的排泄主要是通过肾从尿中排出,而蛋禽可以从蛋壳中排出。

蛋壳中少量氟与钙结合可使蛋壳增厚,但氟过量反而使钙沉积受阻,使蛋壳变薄、造成蛋壳品质变差、畸形蛋多。

Change等(1977)报道了饲喂2×10 4氟的小鼠其尿中钙的排泄量增加,导致可用于形成骨骼的钙下降。

W.guentier等研究了氟中毒与蛋鸡表现,分别用(0、1、4、7、10、13)×10 4的氟饲喂SingleCombwhiteleghorn(SCWL)蛋鸡。

结果表明,高剂量氟〔(10、13)×10-4〕可明显降低采食量、体增重、产蛋日、饲料效率和蛋品质。

4 4影响动物内分泌氟中毒会对分泌和激素含量产生明显影响。

低血钙引起甲状旁腺素机能亢进,血液中PTH升高。

Feotia等报道氟中毒患者循环血中IPTH含量升高,降钙素升高,而Sivrumm报道降钙素降低。

Hillman(1978,1979)发现在严重慢性氟中毒时,有甲状腺素功能抑制现象,T3和T4浓度下降。

氟中毒还会引起肾上腺素功能紊乱。

4 5影响酶的活性许多学者认为进入机体的氟可作用于酶系统。

凡是需要钙、镁、锰、铁、铜、锌等金属的酶,因其可形成氟—金属复合体,氟都可以对它们发生影响。

氟也可与磷酸蛋白的辅基相结合,形成氟—磷酸蛋白,从而抑制其活性。

少数酶如丙酮酸激酶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在体内由氟化物激活。

氟中毒时最常见的血清变化是碱性磷酸酶活性上升,但在骨质疏松型氟中毒患者血清中并不出现此酶活性上升。

磷性磷酸酶活性升高是成骨活跃的表示。

碱性磷酸酶可水解焦磷酸酶,焦磷酸酶是骨骼自然钙化的抑制剂。

所以碱性磷酸酶升高使钙化有利进行,促进成骨过程。

氟化物可抑制动物中Ca2+—ATPase和(Ca2+,Mg2+)—ATPase的活性。

(Ca2+,Mg2+)—ATPase是一种内在的细胞膜酶,穿越细胞膜的磷脂双层,负责钙离子的传递。

该酶有两种存在方式E1和E2,E1方式具有两个高度亲合钙离子,E2形态时对钙离子的亲和能力低。

氟的高负性可能与酶离子E1形态亲水部位上的正电荷相互作用,引起E1形态结构变化,失去键合钙离子或镁ATP的能力。

另一方面,某些(Ca2+,Mg2+)—ATPase分子的E1形态可能把氟化钙当作游离的钙离子来识别,使得酶的E1形态结构发生变化。

从而引起酶活性降低。

4 6影响蛋白质、糖和脂肪代谢大量研究结果发现,过量氟对蛋白质和DNA的合成有抑制作用。

Holland等用14C标记Leu(亮氨酸)和3H标记T(胸腺嘧啶)掺入法研究了氟对LS细胞蛋白质和DNA合成作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培养液中氟化钠含量达1 3mmol/L时,蛋白质和DNA的合成开始受到抑制,达3mmol/L和6mmol/L时,在30min内,蛋白质和DNA的合成率分别下降80%和85%,6h后,DNA的合成几乎等于零,另一些学者发现高浓度的氟可使DNA聚合酶的活性抑制率达90%,使DNA的切除修复功能明显受损,DNA前体的磷酸化过程受到明显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