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 袁宗勇 中国历史第四册 第7课《伟大历史的转折》

合集下载

《伟大的历史转折》PPT

《伟大的历史转折》PPT

第十七页,共29页。
第十七页,编辑(biānjí)于星期五:十五点 十三 分。
三、拨乱反正---加强(jiāqiáng)民主与法制建设
第十八页,共29页。
第十八页,编辑(biānjí)于星期五:十五点 十三 分。
1.平反(píngfǎn)冤假
错案
❖ 1978年12月,中央为彭德怀、陶铸冤案予以平 反;1980年,中共中央撤消了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 (zhǒngzhǒng)罪名,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 的冤案得到平反。
第五页,共29页。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五点 十三分。
材料(cáiliào)二 毛泽东同志说,他自己 也犯过错误。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 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 。
——邓小平
第六页,共29页。
第六页,编辑(biānjí)于星期五:十五点 十三分 。
材料三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shíjiàn)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在理论上根本否定了 “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两种截 然不同的反响。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就这样拉开 了序幕。”
第十页,共29页。
第十页,编辑(biānjí)于星期五:十五点 十三分。
二、伟大(wěidà)转折---十一届三 中全会
第十一页,共29页。
第十一页,编辑(biānjí)于星期五:十五点 十三分。
自主探究二: 角色体验(tǐyàn):做一位
小记者
(假如你是一位记者,并有幸参加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报道(bàodào)工作,请你为大家 做现场采访和报道(bàodào)。可从时间、地点、 大会内容和意义等几方面进行报道(bàodào)。)
第十二页,共29页。
第十二页,编辑(biānjí)于星期五:十五点 十三分。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组织路线
以邓小平为核心 民主集中制 的新的领导集体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两个凡是” 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以阶级斗争 经济建设, 政治路线 为纲 改革开放 个人崇拜
组织路线
民主集中制
3.拨乱反正的表现及指导思想上完成的标志 ?
表现 : 标志 : 平反冤假错案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 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 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后,人民 的要求是什么? 对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纠正文革错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 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你怎么看“两个凡是” ?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 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 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 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
20世纪中国三大历史性巨变? 1.辛亥革命 2.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3.改革开放
课程标准:
重难点:
1.1978年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指的是哪一事 件?结论是什么?
事件 : 地点 :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性质? ——思想大解放运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34页第一段,说一说:
继续推行“两个凡是” 的思想会有什么危害?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 时间: 思想 内 : 容 政治 : 1978年 地点: 北京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 结一致向前看。 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Leabharlann 为核心的党的 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背记要点与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背记要点与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背记要点与分层作业【知识整合】【背记要点】知识点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文化大革命”后,“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召开: 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3、主要内容: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4、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知识点二、拨乱反正1、史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1980 年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结束: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易错易混】(1)遵义会议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中国现代史的四个阶段(1)1949年我国建立起来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一直持续到1956年底;(2)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1956—1966年是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3)1966—1976年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4)1978年以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活学巧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1)从会议前后的转变来说: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PPT课件]

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PPT课件]

学 习 目 标
恢复高考
•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 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 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 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 这是具有转折意义的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高考的招生对 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 高中毕业生。 • 于是,十年中积压下来的570多万二三十岁的青壮年男女,从车间、 从农田,从军营……走进了改变自己和国家命运的考场。 • 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国,全国有1160万人报名参加,这次高考, 无疑是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 • 在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开学典礼上,北京大学原校长马寅初看到这个特 殊的班级,既有叔侄同班,也有夫妻同班,于是笑着对同学们说: “这真是世界奇观!”
解放了 确立了
• 一次具有历史转折的会议:
• 内容:评价、确立、 转移重点、实行、健全、撤销、肯定、纠正 • 意义:形成新的领导集体、揭开序幕、实现伟大转折、进入新时期
•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
欣赏诗歌
(一) 三中全会国策好,方针路线人人夸; 责任制架幸福桥,神洲开遍富贵花。 (二) 政策归心积极高,亩产千斤作指标; 举国同心建四化,移山填海干劲豪。 (三) 斜坡辟作百亩田,喜看今年胜去年; 三中全会春长在,定叫旧貌换新颜。 (四) 劳动竟赛赶帮超,亩产千斤不为高; 喜看今日千元富,明年又是万元豪。 (五) 富贵之花遍城乡,亿万人民喜洋洋; 不愁吃也不愁穿,年年有余上公粮。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了拨乱反正,从 哪些方面进行?指导思想是什么?有什么 影响?

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3、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 邓小平为核 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二、思考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历史 性的决定? 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举你身边的一个例子说明人们提高法 制观念的重要性,或不遵守法制的危害。
3、搜集资料,写一篇自改革开放以来你 家乡变化的短文。
第七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
同学们整理好笔记熟记
再见
洁心与大熊在进入高中的第一天相识,两人都是大个子,分座位的时候,老师让男女生各排一队,一队一个次第走到座位上,最后一排有六张桌子,洁心谦虚地站到一个比自己矮一点 点的女生前面,与大熊成了同桌
他们一个15岁,一个16岁,花开的季节。初学立体几何,大熊用小纸壳手工助洁心理解立体与平面的迥异,地理考试这对同桌囊括了班里两个第一,大熊94分,第一名,洁心47分, 倒数第一。大熊不知怎么就让无论如何都搞不懂季风洋流方向的洁心尤如神助,醍醐灌顶。洁心盼着上作文课,老师会朗读几篇上榜佳作,每每读到洁心的作文,大熊会看洁心一眼, 好像在说我知道这一篇是你写的,洁心也会漫不经心瞥一眼,故作平淡地回复嗯,是我。不知从何时起,他们走进彼此的心。大学毕业的第二年,他们结了婚,第三年,有了一个可爱 的孩子。洁心的日常开始以大熊小熊为中心,辞去优渥工作,成为家庭主妇,曾经的诗情画意干练要强变成琐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窈窕淑女变成自带三层救生圈的黄脸婆,大熊成为 业内认可的职业经理人,小熊也取得全国乃至世界各大数学竞赛计算机竞赛的各色奖牌。被大熊小熊的光环映着,洁心日复一日忙忙活活庸庸碌碌地快乐着。人和人之间的比较,是丢 失快乐最简单的方式。昔日的同学大多事业有成,成为各自领域的精英,而洁心日渐落伍,好像被抛弃在另一个时代。比较也是客观认识自己最直接的方式。失落带来思考,洁心终于 意识到这十几二十年的岁月她把自己搞丢了。洁心想重回轨道却无力又无助,知识陈旧,书生意气,与社会严重脱节,抱怨,她偏执地认为大熊消耗了她的青春改写了她的命运,而人 到中年的大熊再不会像过去只要听到洁心呼唤,马上放下全世界飞奔而来,事业有成的他也不再对洁心的发号施令全盘言听计从,洁心觉得自己失去了整个世界。洁心没有意识到很多 时候大熊只是在迁就她,不和她计较,也没有意识到一个企业高管若凡事对一个家庭主妇唯命是从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她越来越暴躁,越来越容易愤怒,家庭气氛像一只随时会被引 爆的火药桶,说不定什么琐事就会成为导火索。大熊忙碌粗心,洁心心灰意冷,俩人之间有了罅隙,有了不满,洁心不止一次发怒时大喊分手。洁心最脆弱的时候,大熊没有及时给予 支持和关注,洁心撕心裂肺的难过,大熊忙于工作,浑然不觉,洁心认为大熊不再爱自己,痴心错付,悔不当初,对自己的婚姻感到绝望,她给自己7天的时间思考,要不要走出这曾 欣欣然冲进来的围城。一位生性爱冒险的作家本杰明,无法走出半年前的丧妻之痛,带着一个青春期一个幼儿期的两个孩子,生活一团糟。本杰明放弃了专栏写作,拒绝开始新感情, 欲带着儿女换一个崭新环境开始新生活,于是他买了新房子,未曾想这房子却是一个经济窘迫、难以维系正常运转的动物园……本杰明走投无路之时,发现妻子给留下的“冒险基金”, 妻子自知无法常相陪伴,竭尽所能给丈夫最后的成全,这份爱让人唏嘘汗颜。本杰明给一双儿女讲述他和妻子初次见面,一见钟情,自惭形秽,踌躇不前时,自己骨子里天生的冒险精 神推着自己抓住了这份非你莫属的爱情。看着本杰明和一双儿女对着阴阳相隔的妻子、妈妈,互诉衷肠,洁心百感交集,泣不成声,她想世人听过见过无数美丽的爱情故事,但都是别 人的,现实的生活总会有种种难言的苦楚不如意,“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接受人和事的缺憾不完美,才是真实的生活。发起冷战的第三天,洁心不再继续臆想徒生 闷气,她决定给彼此一个机会,和大熊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长谈,长谈的结果是洁心庆幸失而复得的婚姻和爱情,大熊说洁心没失去过,自己一直都在,从未离开,只是不该忽视了洁 心的内心需求。洁心开始找回自己的人生旅程,列清单,定目标,开始学习、锻炼、尝试,由内而外改变自己,每晚洁心大熊两人瑜伽对望,相伴练习腹肌撕裂。假期里,大熊更多地 陪伴洁心,两人相濡以沫走遍千山万水,洁心开始一展所长,用文字记录下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人到中年,两人相互珍惜,共同成长,生命和爱情焕发出绚丽光彩,照亮了彼 此的人生,很多小伙伴说因为他们,自己又开始相信并渴望爱情了。一日,,麦克是校园篮球明星,他本可以因篮球特长被全额奖学金保送进大学,但因女友怀孕他放弃了关键的冠军 赛而向女友求婚。20年后,麦克穷困潦倒,事业家庭均失意,戏剧性地他重返了17岁,仍是青春闪耀,17岁的他遇到现实中的一对儿女,中年的妻子,一切重来,当他又站在可以延 续辉煌改变人生命运的关键时刻,他意识到妻子和一双儿女才是他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依旧做出了和20年前相同的选择。当麦克和妻子紧紧相拥时,麦克又恢复了中年的模样,妻子说,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第7课_伟大的历史转折ppt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第7课_伟大的历史转折ppt
2020/11/2
【相关知识链接】
中央工作会议的召开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78年11月10日~12月15日)
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 前看》的重要讲话。
这篇讲话,实际上成为这次全会的主题,是在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 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 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 宣言书。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 思想。
而不懈地奋斗。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A.实现国家工业化
D 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实行改革开放
D.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
2、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中,
正确的是(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D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组织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 中央领导集体。
2020/11/2
2020/11/2
(3)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何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 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 史新时期。
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 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多少周年? 40周年(1978-201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2020/11/2
2020/1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
思想
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 重束缚,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 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 开放
1978 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并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 邓 展开经济、政治、教育等制度和观念文化的变革,给一度徘徊的 小 社会主义实践注入了新的生机,被激活的生产力向国人、向世界 平 展现了中国现代化的巨大发展潜力,
中国历史进入 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两个凡是”
思想解放运动 奠 定 基 础 中共十一届 作出 改革开放 保障 拨乱反正 三中全会 导致 掀起 两年徘徊 促使 真理标准问题 的大讨论
1、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课本36页第二段)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百姓过
3、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标记在这一段 上幸福生活的转折点,人民的生活从 后)
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3.会议内容
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 思想上:
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 针(课本35页第5行)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
政治上: 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
放的历史性决策(课本35页最后一行)
确立了 毛泽东 的领导地位
是 党的历史上 生死攸关 的转折点
合作探究
拨乱反正
1.拨乱反正在哪些方面展开(表现)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 1982年,经中共中央批准, 平反重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 件。全国共平反纠正了约300 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数以 千万计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 众得到解脱。
1
政治上:
平凡冤假错案(课本36页“拨乱反正”第1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第四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松江六中袁宗勇
【教学主旨】
文化大革命遗留了许多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打开新局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承担了这个艰巨的历史使命。

会议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次会议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在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党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时间、背景、内容及意义;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会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拨乱反正的内容结果,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

是如何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掀起思想解放运动,培养历史分析的思维能力;综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

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还有其召开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师讲述:有一位命运多劫的母亲,长期的灾难让她一贫如洗,周围的人都看不起她,地痞流氓也不断地欺负、凌辱她,母亲每日以泪洗面,忍辱负重。

后来她有了两个令她骄傲自豪的儿子。

大儿子智慧骁勇,赶走了地痞流氓,母亲过上了安定舒心的日子。

小儿子聪明善
于经营,几年时间他们就脱贫致富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周围的人对他们也刮目相看,原来门可罗雀的家变得门庭若市,母亲的脸上终于绽放出花一般灿烂的笑容。

提问:这位母亲是谁?大儿子和小儿子又是谁?学生思考并试着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导入,在引导学生回顾历史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教师讲述:出示《人民日报》中“两个凡是”的材料内容,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引导学生讨论:对“两个凡是”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你觉得材料中的两个“凡是”有道理吗?生讨论后回答,觉得没有道理,认为“凡是”有问题。

师追问:为什么当时依旧要提出这样的观点?学生思考。

教师提示并总结: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遇见很多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总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

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教师: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场大讨论的本质是什么?到底事情是非的判断应该以什么为标准呢?
请学生阅读书本p35页相关史事。

学生归纳总结:有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这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师过渡:没错,有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非常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设计意图:借由两个凡是的方针,结合上节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认识到当时的中国个人崇拜之风盛行,通过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得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充分认识到该场讨论的本质是一场思想解放。

环节二:伟大的历史转折
师:播放视频《国家记忆·抉择一九七八》,播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逃港潮”盛行以及大陆与香港的对比。

设问:为什么大陆与香港存在如此大的差距?
生:结合上节课的内容回答在文革期间国民经济水平衰退。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直观展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大陆与香港的巨大经济差距,结
合上节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中“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内容,认识到当时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并没有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而香港则以开放的姿态成为全球性的贸易中心。

根据香港发展的经验,党和国家应该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

进一步设问当时中央政府采取何种措施来缩小这种差距?出示《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现场图片,请学生根据教材归纳会议召开时间、地点和主要领导人。

并引导学生思考:请从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三个方面找出会议的主要内容。

师在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总结提问:伟大的历史转折体现在哪里?出示图片:
师:历史学家胡绳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都是中共党史上的伟大转折?
教师提示:可从会议的背景、内容、领导核心的形成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进而说明两者都是党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环节三:拨乱反正
教师出示:《刘少奇火葬申请单》以及《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上致悼词》
设问:问题1:为什么在材料一把刘少奇的职业定为“无业”?问题2:在材料二中刘少奇的身份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师:结合学生回答,介绍拨乱反正工作的主要内容。

“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师:引导学生看课本,简介:拨乱反正的结果。

教师总结: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消除了“文化大革命”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设计意图: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拨乱反正的内容结果,进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转折的意义,提高历史感悟能力。

【板书设计】
资料附录(部分):
1.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

——《学好文件抓住纲》,《人民日报》《红旗》《解放军报》
1977年2月7日社论
2. 视频取自《国家记忆·抉择一九七八》
3. 刘少奇火葬申请单
——吴志菲:《刘少奇囚禁开封的最后日子》对本课选材与设问的说明
设问一:
材料: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

——《学好文件抓住纲》,《人民日报》《红旗》《解放军报》
1977年2月7日社论问题1:你觉得材料中的两个“凡是”有道理吗?
问题2:当时已经意识到存在问题,为什么依旧要提出这样的观点?
问题3:事情是非的判断应该以什么为标准?
问题4:这场大讨论的本质是什么?
说明:借由两个凡是的方针,结合上节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认识到当时的中国个人崇拜之风盛行,通过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得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充分认识到该场讨论的本质是一场思想解放。

设问二:
视频《国家记忆·抉择一九七八》,播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逃港潮”盛行以及大陆与香港的对比。

问题1:为什么大陆与香港存在如此大的差距?
问题2:当时中央政府采取何种措施来缩小这种差距?
说明:通过视频直观展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大陆与香港的巨大经济差距,结合上节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中“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内容,认识到当时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并没有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而香港则以开放的姿态成为全球性的贸易中心。

根据香港发展的经验,党和国家应该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

设问三:
材料一:刘少奇火葬申请单
——吴志菲:《刘少奇囚禁开封的最后日子》材料二: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

刘少奇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战斗了一生。

他是受到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爱戴的、久经考验的、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十二日,刘少奇同志在河南开封不幸病故。

这是我党和我国人民巨大的损失。

党中央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根据确凿的证据,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彻底推倒了强加在刘少奇同志身上的种种罪名,郑重地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上致悼词》问题1:为什么在材料一把刘少奇的职业定为“无业”?
问题2:在材料二中刘少奇的身份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说明: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拨乱反正的内容结果,知道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纠正“文革”的错误,为“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进而使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学生历史感悟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