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
熊彼特理论介绍及相关模型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3)
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 熊彼特认为,先有发明,后有创新;发明是 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而创新是新工具或新 方法的应用。“只要发明还没有得到实际上的 应用,那么在经济上就是不起作用的。”因为 新工具或新方法的使用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作用, 最重要的含义就是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把发 明与创新割裂开来,有其理论自身的缺陷;但 强调创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必须产生 出新的经济价值,这对于创新理论的研究具有 重要的意义。所以,这个思想为此后诸多研究 创新理论的学者所继承。
磁盘驱动器产业的发展史也是一个快速 成长、市场动荡和技术驱动的“创造性破坏” 的历史。19 76 年该产业内的17家企业都是 规模庞大的多元化企业,到19 9 0 年全部失 败、退出或被收购。在此期间,12 4 家新企 业进入该产,其中10 0 家都失败了。1989 年 存活下来的企业中,6 0% 都是19 76 年以后 进入产业的新企业。
早期内生的熊彼特增长模型:
Romer(1990)的模型,进而对这类增长模型的特点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 识。Romer(1990)给出了如下的知识积累方程:
半内生的经济增长模型
半内生熊彼特增长模型主要是针对早期内生熊彼特 增长模型中的规模效应以及刻画知识溢出效应的指 数为1的批判而提出的,代表性著作有 Jones(1995a)、Kortum (1997)、Segerstrom (1998)。这类模型的核心思想是,知识生产过程中 面临着递减的技术机会(diminishing technology opportunity),即随着知识存量的增加,知识存量的 边际生产率越来越低。为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研 发投入(主要是劳动)也必须持续增加。当经济处于 平衡增长路径上时,劳动力中用于研发部门的比例 为常数, 因而人口增长率必须为正。
浅谈熊彼特 “创新理论”的经济思想

浅谈熊彼特“创新理论”的经济思想摘要在西方经济学中,熊彼特第一个系统地、完整地阐释“创新理论”,有特殊的历史背景、丰富的内容和理论意义。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自问世以来,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已经成为当代最重要的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综合性理论思想。
熊彼特为经济思想史及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丰厚的思想遗产。
关键词熊彼特创新理论企业家评价自19世纪70、80年代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趋尖锐,阶级对立与冲突更加激化。
特别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和世界大战的爆发给资本主义生存与发展造成很大危机。
许多思想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过程进行认识、思考、批评或批判。
马克思主义、社会民主主义、资本主义等理论和思潮于此过程中相互争论、相互斗争发展起来。
熊彼特创新理论正是在此背景下,为了解释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特征、运行,并推断资本主义前途而发展而来。
一、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熊彼特在1912年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到了一套解释经济变迁和社会演进的演进经济学框架。
他认为企业家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系统向前演进的直接原因。
这里熊彼特给“创新”定义的概念是一个经济范畴而非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而更是指把已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企业之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
这里定义的“企业家”也不是指一种职业或工作,而是指创造性的运用资源组合的独创性能力。
所以对“企业家创新”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把过去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和“新模式”引入经济系统。
熊彼特把他的创新理论与达尔文的进化论联系起来。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演化也是根植于过去的经验、传统和习惯模式,通过企业家对有效技术的选择(这种选择根植于日常生活),从而带动人类的新价值体系和理念的形成,进而推动社会的向前演化。
这种技术的创新过程内生于人类的演化发展过程之中。
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引起经济周期的一个内生因素,创新类似于生物学的“突变”,经济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破坏旧结构、创造新结构的经济发展过程。
重温熊彼特的创新驱动经济周期理论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JINAN ( So56 Science Edition )第30卷第4期2020 年Vol. 30 No. 42020-名家论坛-重温熊彼特的创新驱动经济周期理论孙梁,韦森(大连外国语大学商学院,辽宁大连116044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海200433)[摘 要]自18世#下半叶英国纺织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地经历了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的周期性波动。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和机制已成了经济学界一个Y 久常新的研究课题。
在经济学 家提出的各种理论解释中,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有其独特的理论见解。
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看,熊彼特首先提 出了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朱格拉中周期和基钦短周期的经济周期三分法,同时在其诸多著作中构建了纯模式经 济周期分析、四阶段经济周期分析以及技术长波论,并独到地提出企业家的成批出现和创新驱动才是资本主义市 场经济周期产生的根本原因。
另外,尽管熊彼特认识到货币和信贷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但他并不同意奥地利学 派的主张,即货币增加和信用扩张是现代市场经济周期的根本原因,而是提出货币和资本市场是给企业家的创新 提供信贷,由此将生产要素托付给企业家去支配并进行创新发展,进而才成为经济发展要素的一种。
[关键词]熊彼特;创新驱动;经济周期分析;货币;信贷;资本[中图分类号]F1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3842(2020)04 -0005 -17一、前言自18世纪下半叶英国纺织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地经历了繁荣、衰退、萧条和 复苏的周期性波动,而这种经济波动又被经济学家们称作为"商业周期"(business cycles)、"贸易周 期"(trade cycles ),或“经济周期"(economic cycles)。
经济发展理论-熊彼特

1983年是马克思逝世100周年,也是凯恩斯和熊彼特诞辰100周年。
熊彼特著作:《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周期:资本主义过程的理论、历史和统计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十大经济学家》《经济分析史》哈耶克说:“倘若你问我,最爱与哪些有趣的人再共度一个黄昏,我的答复是熊彼特与凯恩斯。
他们都让世人震撼。
熊彼特是一位比凯恩斯伟大的学者,也是更优秀的知识分子。
”熊彼特的理论创新理论主要包括:1、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2、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3、创新是创造性的毁灭4、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5、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6、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如果对现实经济生活仔细观察,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物品离消费者越远、位次越高,它的专门性就越小。
所谓的专门性,是指物品只能做某种用途而不能做其他用途的特征推荐阅读J.B.克拉克《财富的分配》经济发展的本质是采取不同的方式对现存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利用在任何时候都有一定数量的金属货币存在,但不能保证对货币量的需求增长恰好出现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由此,如果排除掉信用交易和信用工具在创造贷款和信用工具时不发挥作用的情况,不考虑以前发展的成果,那么贷款和信用工具的创造必然具有一致性我们得出了信贷现象的核心:信贷在本质上是为了给予企业家购买力而进行的购买力创造,不是单纯的现有购买力的转移在正常的循环流转中,产品和生产手段不一定存在差距,同时假定生产者的购买均以现金交易来完成,或者说购买者只有先出售同样价值的产品才能买进生产所需的货物,在这种情况下,信贷不是至关重要的。
但在实现新的生产组合时,肯定会出现一个购买力缺口。
弥补这个缺口就是贷款者的职能之一,即特意把创造出来的购买力交给企业家支配。
企业的资本也不是服务于企业目的的所有商品的简单加总。
因为资本不是商品,而是投入于商品的购买和生产的一种要素。
商品是为生产服务的,而资本是企业家用以获取生产资料的手段。
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

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卡罗尔·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1、定义:卡罗尔·熊彼特(Carroll Cedric Cox)经济学家首先将经济的波动性以英国的经济行为数据实证,他提出的经济周期理论指出,经济波动性有其规律性,它主要由计划部、投资、信贷以及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等四个因素的协同作用而引起的各种经济现象的四个阶段组成,分别为衰退期、放缓期、复苏期以及繁荣期,这也逐渐形成了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
2、组成部分:①计划部:有关政府部门研究和发布经济和金融政策,使得经济周期产生变化,因此计划部对于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能够做出重要贡献。
②投资:企业对于投资的选择将会影响经济周期,企业投资增强将有利于削减衰退期的时间。
③信贷:信贷政策是一种重要的财政政策,它能够影响资金的流动,从而减轻经济的不良因素,从而促进经济的繁荣。
④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会直接影响经济周期,政府以提高财政支出,降低税收和货币供应等方式,来改变经济的总需求,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使经济处于复苏期和繁荣期。
3、实证数据:通过采集英国1850-1920年的数据,熊彼特将这些经济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这70年的经济波动期间,英国的经济从繁荣转换到衰退如同一条非常光滑或可复制的曲线,因此,经过该研究,熊彼特得出了经济周期理论,并用英国的实证数据进行了证明。
4、优缺点:①优点: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描述了经济活动的变化,能够提供对经济周期变化的有效解释,更好地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从而减少经济的波动性,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②缺点: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只适用于英国经济,仅能概括英国经济行为,因此其普世性很有限,不易从中提炼出可供他国引用的经济管理经验。
5、结论: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是一个有效的经济管理理论,它解释了经济波动的规律性、指导了政府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但同时也有其局限性,即仅能概括英国经济行为,因此其他国家在引用时需要考虑本国状况,否则可能造成经济走势的否定。
约瑟夫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与实证研究

约瑟夫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与实证研究约瑟夫·熊彼特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经济周期理论对于解释经济波动和预测经济走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对其进行的实证研究。
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关键要素:创新、投资和周期。
他认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来自于新的产业、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创新。
这种创新会导致投资行为的增加,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然而,一段时间后创新的效果会逐渐减弱,投资的增长也会趋于饱和,从而引发经济的衰退。
这一周期性的波动在经济中反复出现,形成了经济周期。
根据熊彼特的理论,经济周期分为繁荣期和衰退期两个阶段。
繁荣期是指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创新活动充分发挥作用,投资增长快速,就业机会增多,收入水平提高等。
而衰退期则是指经济发展逐渐减缓的时期,创新效果减弱,投资下降,失业率上升等。
熊彼特的理论还提出了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他认为,在经济的初始阶段,创新活动和投资增长会比较快,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会比较大。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发展逐渐趋于稳定,波动幅度也会减小。
虽然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实证研究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经济周期的波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政府政策、国际经济环境、金融市场波动等,熊彼特模型对这些因素的解释相对较少。
另一方面,经济周期的周期长度和波动幅度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间段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导致了将熊彼特模型应用于实证研究时的一定困难。
然而,尽管存在这些挑战,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仍然对于我们理解和预测经济走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熊彼特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经济周期和波动的框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同时,熊彼特的理论也为经济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些参考,以期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和有效调控。
总结一下,约瑟夫·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提供了一个解释经济波动和预测经济走势的重要框架。
约瑟夫熊彼特的社会经济学理论及其实证研究

约瑟夫熊彼特的社会经济学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约瑟夫·熊彼特的社会经济学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以其独特的社会经济学理论而闻名。
熊彼特的理论主张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并对传统经济学的平衡观点提出了挑战。
本文将探讨熊彼特的社会经济学理论以及相关的实证研究。
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他提出了创新冲击理论,认为创新的引入会打破现有的经济平衡,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推动经济的演进。
熊彼特强调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以及创新家(创业者)对于创新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那些有创造性的创新家才能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并推动经济的进步。
二、创新与经济周期熊彼特进一步将创新与经济周期相联系。
他认为,创新的引入会导致经济的繁荣与衰退循环。
在繁荣期,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利润,推动着经济增长。
然而,随着创新的普及和市场饱和,竞争加强,利润逐渐减少,经济进入衰退期。
在衰退期,经济出现萧条,但也为新的创新和重组创造了机会,从而重新引领经济回到繁荣期。
三、实证研究熊彼特的理论对于经济学研究和政策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得到了广泛的实证研究支持。
例如,研究者通过对企业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创新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同时,研究还揭示了创新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的重要性,进一步验证了熊彼特的观点。
此外,熊彼特的理论还给政府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些建议。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创新政策和支持创新活动的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
研究表明,在创新环境良好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率更高,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
总结约瑟夫·熊彼特的社会经济学理论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为核心观点,并将创新与经济周期相联系。
他的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实证研究支持,并对经济学研究和政策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经济发展理论熊彼特

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美]约瑟夫·熊彼特著目录第一章由一定环境所制约的经济生活的循环流转 (7)第二章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 (29)第三章信贷与资本信贷的性质及其作用 (44)第四章企业家利润 (57)第五章资本的利息 (70)第六章经济周期——初步评述 (94)附录经济变动的分析 (112)中译本序言——对本书的介绍和评论(一)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1883-1950年),美籍奥地利人,是当代西方著名经济学家。
《经济发展理论》一书是他早期成名之作。
熊彼特在这本著作里首先提出的“创新理论”(Innovation Theory),当时曾轰动西方经济学界,并且一直享有盛名。
此书最先以德文发表于1912年,修订再版于1926年,越数年又重印了德文第三版。
1934年,以德文修订本为依据的英译本,由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被列为(哈佛经济丛书)第46卷。
现在的中译本,据此英译本译出。
1883年,熊彼特出生于奥匈帝国摩拉维亚省(今捷克境内,故有人又把熊彼特看作美籍捷克人)特利希镇的一个织布厂主的家庭。
他幼年就学于维也纳的一个贵族中学;1901-1906年肄业于维也纳大学,攻读法律和经济,乃奥地利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庞巴维克的及门弟子。
当时他的同学好友中有后来成为奥地利社会民主党领导人物的奥托·鲍威尔,以及后来成为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第二国际首领之一的希法亭。
迨后他游学伦敦,就教于马歇尔;终生他高度推崇洛桑学派瓦尔拉。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熊彼特曾执教于奥国的几个大学。
1918年,他曾一度出任考茨基、希法亭等人领导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社会化委员会”的顾问;1919年,他又短期出任由奥托·鲍威尔等人为首的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参加组成的奥国混合内阁的财政部长。
1921年,他弃仕从商,任私营比德曼银行行长,1924年银行破产,他的私人积蓄不得不受牵连而用于偿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
1939年美籍奥国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在《经济周期》一书中提出。
熊彼特认为分析经济周期可分为“二阶段模式”(或“纯模式”)分析和“四阶段模式”分析两个步骤,前者是排除了外来因素干扰的纯理论分析,后者是以现实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为基础。
在“纯模式”分析中,熊彼特假定:在“创新”之前经济处于静态均衡,企业的支出等于收入,没有利息和利润。
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中生产要素的重组,企业家为获得超额利润(新产品价格与生产要素价格之间的价值差额)而努力创新,当创新浪潮出现时,社会上对银行信用和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扩大,从而引起经济高涨。
当创新扩展时,竞争使商品价格趋于下跌,盈利机会减少,银行信用收缩,于是经济从繁荣转入衰退。
如此循环往复。
在“四阶段模式”分析中,熊彼特认为,现实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存在着“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创新浪潮不止一次,“第一次浪潮”中“创新”引起对生产资料需求和银行信贷的扩张,同时引起新工厂的建立和新设备的增产。
这时一般又会伴随着对消费品需求的增长,在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下,社会出现许多投资机会,出现了投机。
此即,第二次浪潮”。
“第二次浪潮”中许多投资机会与本部门的“创新”无关,信用扩张只是为一般企业和投机活动提供资金。
因此,“第二次浪潮”中就已包含了失误和过度投资行为,并且它不可能有自动调整走向新均衡的能力,当经济中出现收缩而引起“衰退”时,不能直接导致新的均衡阶段——“萧条”,这个阶段不仅投资活动趋于消失,而且还会引起破坏。
“萧条”发生后,第二次浪潮的反应逐渐消除,进入恢复调整阶段——“复苏”。
从“复苏”进入“繁荣”又需有一次“创新”浪潮。
熊彼特认为,由于创新并不是平稳进行的,同时各种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一样,因而经济周期的长短也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