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养生以调理经络为本
中医调理经络中医帮你调理身体经络

中医调理经络中医帮你调理身体经络中医调理经络:中医帮你调理身体经络导言:在传统中医理论中,经络被认为是人体内部的重要通道,负责输送气血和调节身体机能。
对于经络的调理,中医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方法。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介绍如何通过调理经络来改善身体健康。
一、经络系统的基本概念经络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是指人体内部一套复杂的通道系统,主要包括经脉、络脉、横脉等。
中医认为,经络系统贯穿于全身,通过运送气血,连接脏腑组织,以维持人体健康平衡。
二、经络调理的意义中医认为,经络调理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经络调理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并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因此,经络调理在中医养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三、常用的经络调理方法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经络调理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针刺不同的穴位,可以调节经络的运行,促进气血流通。
针灸疗法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提高免疫力。
2.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以手法施加力量和刺激,调理经络的方法。
通过推拿按摩,可以舒缓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不畅的状况。
此外,推拿按摩还可以促进经络的通畅,提高身体的抵抗能力。
3. 草药调理草药是中医经络调理的重要辅助方法。
中草药具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经络血液循环,调理脏腑功能。
在中医药理,经络调理的草药有着丰富的配方和应用案例。
四、经络调理的注意事项1. 寻找专业中医师经络调理需要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操作和指导,寻找有资质的中医师非常重要。
专业医师可以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经络调理方法,并确保操作安全。
2. 注重生活习惯经络调理不仅需要医师的指导,也需要个体自身的努力。
合理作息、营养均衡的饮食、适量运动等,都是保持经络通畅的重要因素。
3. 定期调理经络调理并非一次性的,而是需要长期坚持。
定期进行经络调理,可以巩固调理效果,并逐步改善身体状况。
结语:通过经络调理,中医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身体健康,维持人体的平衡状态。
经络养生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经络养生的心得体会。
经络养生是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古代的道家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养生体系。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经络养生的基本原理经络养生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是连接脏腑、四肢百骸的重要通道。
经络的通畅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
经络养生就是通过调节经络,使气血运行顺畅,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二、经络养生的具体方法1. 经络按摩: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
例如,按摩足三里、合谷等穴位,可以增强脾胃功能,提高免疫力。
2. 拔罐疗法:拔罐可以通过局部皮肤吸力,刺激经络,促进气血循环。
适用于腰背疼痛、风湿病等疾病。
3. 针灸疗法:针灸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头痛、失眠、颈椎病等疾病。
4. 瑜伽、太极等动静结合的运动:通过练习瑜伽、太极等运动,可以增强体质,调节经络,提高免疫力。
三、经络养生的注意事项1. 顺应自然:遵循季节变化,调整作息时间,使人体与自然和谐相处。
2. 饮食调养:合理搭配膳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食物。
3. 保持心情舒畅:学会调整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保持心情愉悦。
4. 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四、经络养生的实际效果通过经络养生,我们可以感受到身体的变化,如睡眠质量提高、精力充沛、疼痛减轻等。
长期坚持经络养生,可以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经络养生是一种简单、有效、实用的养生方法。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经络养生,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最后,祝愿大家在经络养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健康快乐!谢谢大家!。
中医养生法经络保健的重要性

中医养生法经络保健的重要性中医经络保健,作为中医养生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经络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能量运行的通道,贯穿全身,连接脏腑器官、肌肉骨骼以及皮肤等。
通过合理的养生方法,可以保持经络的畅通,调节气血运行,提升免疫力,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是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之一。
首先,经络保健对身体健康具有直接的影响。
根据中医理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调节经络的畅通,可以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输,充分供应身体各部位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排除废物和有害物质。
经络的畅通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还有助于加快新陈代谢,促进器官的正常功能。
而经络堵塞则可能导致气血不畅,引发各种疾病,比如头痛、失眠、消化不良等。
因此,经络保健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其次,经络保健对于改善体质、延缓衰老也有积极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经络是人体的生命活动之源,经络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养生水平。
通过推拿、按摩、针灸等方法刺激经络,可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提升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此外,经过长期保健,经络的气血运行也会更加顺畅,有助于扶正祛邪,延缓衰老。
科学研究发现,经络保健还能促进胶原蛋白的生成,保持皮肤弹性,减少皱纹的出现,使人焕发青春活力。
再次,经络保健还对心理健康有益。
中医经络理论认为,经络与情绪、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如果经络不通畅,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影响心脑供血,进而引发情绪低落、抑郁等心理问题。
通过经络保健,可以舒缓经络的紧张状态,促进气血循环,从而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中医经络保健法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适合长期积极实施。
与西医疗法相比,中医经络保健注重的是预防和调整,通过经络保持身体平衡,提升自愈能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目的。
在瑜伽、太极拳、按摩等养生方式中,经络保健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无需药物依赖,经络保健方法多样,适用于不同年龄和体质的人群,可以在家中自行进行。
养生经络养生心得体会畅通经络健康一生

养生经络养生心得体会畅通经络健康一生经络是中医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被认为是人体内的能量通道,负责运输和调节气血营养,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保持经络的畅通对于健康至关重要。
多年来,我积累了一些养生经验,现在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络养生心得。
一、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经络的畅通至关重要。
首先,饮食要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确保身体各方面的需要。
其次,要避免食用过多的油炸食品、加工食品和高糖食品,这些食物可能会导致气血瘀滞,从而影响经络的畅通。
另外,多摄入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它们富含抗氧化物质和纤维,对于促进经络的畅通非常有益。
二、适度的运动和按摩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加身体的新陈代谢。
尤其是一些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能够加快血液循环,激活经络。
此外,经常进行按摩也对经络的畅通非常有益。
例如,使用指压按摩或推拿可以直接刺激和放松经络,促进气血的流动。
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调整经络的气血运行节奏。
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以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保持经络的通畅。
其次,尽量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的固定姿势,避免气血的积聚和瘀滞。
此外,可以适当的午休,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放松身心,促进经络的畅通。
四、心理调节和情绪管理心理状态和情绪对经络的畅通有着重要的影响。
长期的紧张、压力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可能导致经络堵塞。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积极应对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寻找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如冥想、音乐、阅读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经络的畅通和健康。
五、中医调养和辅助疗法中医调养和辅助疗法是改善经络畅通的重要方法。
中医养生方法中有许多针对经络的调理方法,如艾灸、拔罐、针灸等,可以刺激经络,调节气血的流动。
同时,一些中草药也被广泛应用于经络调理,如黄芪、当归、川芎等,具有补气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综上所述,要保持经络的畅通和健康,我们需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进行适度的运动和按摩,调整作息时间和心理状态,并结合中医调养和辅助疗法。
中医养生经络调理身体

中医养生经络调理身体中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它通过经络调理身体的方法,帮助人们保持身体健康。
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经络调理身体的原理和方法。
一、经络的概念和作用中医学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类似于血管和神经系统一样重要。
经络是连接全身各个部位的通道,通过这些通道,气血和精气可以畅通无阻地循行。
而经络的调理就是通过刺激经络,调整气血流动,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二、经络调理的原理中医认为,人体经络系统中的气血流动受到情志、饮食、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经络不通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经络调理的原理就是通过刺激经络,激活气血流动,消除堵塞,达到调整身体功能,预防疾病的目的。
三、经络调理的方法1.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经络调理的常见方法,通过按摩经络穴位,可以刺激经络的气血流动,改善身体状况。
比如,常按揉足三里穴即可促进脾胃功能,提高消化吸收能力。
2. 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通过燃烧艾叶产生热量,以热烟熏烤穴位,从而达到刺激经络的疗法。
艾灸可以温通经络、温补阳气,常用于调理寒凉体质和缓解经痛等症状。
3.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最具代表性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针灸可以用于调理全身经络,加强免疫力,缓解疼痛等。
4. 中药调理:中医养生经络调理常常会配合中药使用。
中药可以通过调理气血,补充营养,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常用的中药如当归、黄耆等,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症状进行搭配使用。
四、经络调理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养生经络调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经络调理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专注,所以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比较适合。
早上和晚上的时间段一般比较适合进行经络调理。
2. 了解自己的体质:经络调理需要有针对性,因此需要了解自己的体质和症状,选择相应的调理方法。
3. 结合生活习惯调理:经络调理不仅仅依赖于特定的疗法,还需要结合饮食、作息、运动等生活习惯进行综合调理。
中医养生与经络调理

中医养生与经络调理为了更好地促进人民健康生活,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医学文化,我院特编写本文,旨在介绍中医养生与经络调理的相关知识,以期提高公众对养生的认识和应用。
中医养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注重预防为主、调理为辅,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
中医养生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畅通以及五脏六腑的协调,从而促进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在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许多人的身体机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如失眠、疲劳、消化不良等。
中医养生的方法可以帮助调整身体功能,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中医的经络理论认为,人体存在着经脉和络脉,它们贯穿全身,联系着脏腑器官和组织肌肉。
经络的畅通与否,对人体的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当经络受到堵塞或阻滞时,会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引起身体各个方面的不适。
因此,经络调理成为了中医保健的重要方式之一。
它通过按摩、针灸、刮痧等手段刺激穴位,达到疏通经络的效果,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消除疾病和不适的症状。
在中医养生与经络调理中,重要的一点是坚持平衡饮食。
中医养生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而经络调理则可以通过饮食来保持经络的畅通。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食物具有不同的性味归经,可以对人体的经络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要合理搭配饮食,避免偏食和暴饮暴食,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此外,适度锻炼是中医养生与经络调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中医的观点,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气血运行,改善经络的通畅。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运动量应当因人而异,适应个体的身体状况,避免过度运动对身体造成伤害。
最后,中医养生与经络调理还强调心理调节的重要性。
情绪不稳定会导致气血不畅,进而影响经络的通畅。
因此,我们要注重心理健康,保持平和的心态,通过学习冥想、放松的方法来调节,以达到舒缓情绪、促进经络健康的目的。
总之,中医养生与经络调理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宝贵经验总结。
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心理调节等多方面的手段,可以实现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目标。
经络养生,畅通气血

经络养生,畅通气血:探寻健康长寿的奥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养生。
经络养生,作为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备受推崇。
经络养生通过畅通气血,调节人体内部环境,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本文将从经络养生的概念、原理、方法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经络养生之道。
一、经络养生的概念与原理经络养生,顾名思义,是指通过各种方法来调理人体经络,达到畅通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
经络遍布全身,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内联脏腑,外络肢体,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经络养生,可以调节人体内部环境,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效果。
经络养生的原理主要在于调节人体气血的运行。
人体的气血运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食、作息、情绪等。
通过经络养生,可以调整这些因素,使气血运行更加顺畅,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此外,经络养生还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均衡的营养供给,从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二、经络养生的方法1.按摩:按摩是经络养生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调节脏腑的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以感到舒适为宜。
2.艾灸: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燃烧艾叶产生温热作用,刺激穴位和经络,达到温通经脉、祛除寒湿、调和气血的效果。
艾灸时要注意温度的控制,避免烫伤。
3.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可以选择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以身体舒适为宜。
4.饮食:合理的饮食也是经络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应注重营养均衡,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5.情绪:情绪对经络养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来调节情绪。
三、实践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将经络养生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在饮食方面,可以多食用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食物,如山楂、丝瓜、黄鳝等;在作息方面,应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在运动方面,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健身功法;在情绪调节方面,可以通过冥想、放松训练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焦虑。
中医养生的经络理论解析如何通过经络调理身体

中医养生的经络理论解析如何通过经络调理身体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对于中医养生而言,经络的调理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本文将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解析经络的理论,并探讨如何通过经络调理身体。
一、经络理论的概述经络是中医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体内部脏器、组织和部位之间,以及体表与体内相互联系的通道系统。
经络理论包括经脉、络脉和穴位,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负责传导气血和营养物质。
根据中医理论,经络的通畅与否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
二、经络调理的重要性经络调理是通过刺激和调整经络,达到平衡阴阳、疏通气血、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
经络调理在中医养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人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改善身体健康。
三、经络调理的方法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独特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整经络的通畅性。
常见的经络调理针灸方法包括刺激经络经脉的穴位,增强气血流通,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
2.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通过按摩经络与穴位来调理身体。
通过推拿按摩可以刺激经络的通畅,促进气血循环,消除疲劳,增强身体抵抗力。
3.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通过服用中药来调整经络的功能。
中药具有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通过合理选用适当的中药,可以达到调理经络的作用。
4. 运动保健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经络的通畅,有助于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输。
常见的经络调理运动包括太极拳、气功、瑜伽等,它们通过舒展肢体、调整呼吸来改善经络的通畅。
5. 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规律的作息、饮食健康、情绪平稳等,也有助于经络的调理。
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导致经络阻塞,影响身体的健康。
四、经络调理的意义经络调理可以起到预防疾病、改善健康的作用。
经络的通畅与否直接影响气血流通和脏腑功能,通过适当的经络调理,可以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提升身体的自愈能力。
五、经络调理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经络调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寻找专业医生的指导和帮助,避免自行操作导致不良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养生以调理经络为本
摘要:养生旨在通过自身的调摄达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寿、身心健康的目的。
在我国传统养生理论中,经络学说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国传统养生家们也十分重视经络对人体的作用。
文章从经络运行气血、经络与脏腑的密切关系、经络畅通等3个方面探讨养生应注重调理经络,以经络畅通为人体健康的根本。
关键词:养生经络
养生,又称摄生、保生,即保养生命之意。
养生就是根据人类生命的发展规律,采取各种方法保养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以达到防病延衰的一种健身益寿活动。
在我国传统养生理论中,经络学说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国传统养生家们也十分重视经络对人体的作用。
《内经》早就指出:“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既然经脉已被提高到能决人死生,调理人体虚实的重要地位,那么它在养生保健上的重要意义当然不言而喻了。
本文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1 经络运行气血是养生之基础
气血是构成人体的两大类基本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
正如《内经》所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
” 气为阳,血为阴,两者不可分离,气血和则百病消,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人因病而衰。
故明代《景岳全书》曰:“人有阴阳,即为血气。
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则形强。
人生所赖,惟斯而已。
” 中医称人有“精气神”三宝,养生,主要养的就是人的“精气神”;而《内经》同时又说“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可见,气血与健康长寿的关系非常密切。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但脾胃所化生的气血必须依靠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才能被输送到人体各部。
《灵枢·本藏》篇中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灵枢·营卫生会》篇也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
《灵枢·营气》篇更明确地指出了十二经脉是气血流注的主干,它们内溉脏腑,外濡腠理,循环往复,如环无端。
经别则协助经脉将气血渗灌到脏腑、五官九窍。
络脉、经筋、皮部则将气血分流到肌肉、骨骼、皮肤。
奇经八脉对气血运行起着溢蓄和调节作用,从而使得气血周流上下内外而营养全身。
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在气血的温养濡润后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使人体处于“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
经络通过运行气血,实现其协调阴阳的作用,保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活动的有序进行,为人体的健康长寿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2 经络与脏腑的密切关系是养生之关键
《内经》把人体看做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使人体的功能活动保持相对的稳定,并与外部环境保持统一和平衡。
而脏腑之间和人体各部位之间的功能联系及其动态平衡的保持则是通过经络实现的。
《素问·调经论》曰:“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
”《灵枢·玉版》说“经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
”王冰注:“隧,潜道也。
经脉伏行而不见,故谓之经隧焉。
”强调经络是脏腑协调的主要通道。
《灵枢·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
”《类经》七卷第三中有“经脉者,脏腑之枝叶;脏腑者,经脉之根本”。
经络把人体脏腑、形体诸窍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灵枢·经脉》中则详细论述了十二经分别属、络相应脏腑,以及其它脏腑和五官之间的联系,强调了经络与脏腑间的密切相关性。
以心为例,心为人体的最高司令官,主神明,心神如君主一样至高无上,人体的一切生命现象都围绕它进行活动。
如同《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
”《灵枢·邪客》篇:“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
从养生方面来说,可以说心为养生之大主,“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但从经络系统的角度而言,心发挥君主之官的作用、体现养生之大主的作用则是通过经络与其它脏腑器官的联系体现出来的。
据《灵枢·经脉》篇记载,手少阴心经“复从心系却上肺”;手太阳小肠经“络心,抵胃属小肠”;足太阴脾经“其之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足少阴肾经“从肺出络心”。
另外,心包乃心之外卫,代君行令,代心受邪,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手少阳三焦经“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
通过经脉的沟通联络,使得心与脾、胃、肾、膀胱、小肠、肺、三焦等脏腑发生了联系。
此外,手少阴心经还“起于心中,出属心系”,通过心系加强与其它脏腑的联系。
心系[1]是指心与肺、脾、肝、肾相联系的脉络。
《类经》七卷第二注:“心当五椎之下,其系有五,上系连肺,肺下系心,心下三系连脾、肝、肾,故心通五脏之气而为之主也。
”心的君主地位还通过经别的联系体现出来,足三阳经别进入体内后,均联系同名经脉属络的脏腑,然后上行到心。
其中,足阳明经别“上通于心”;足少阳经别“上贯心”;足太阳经别“当心入散”。
足三阴经别中,足太阴合足阳明,足厥阴合足少阳,足少阴合于足太阳经别,也上达于心。
此外,手少阴经别“入于心中”,手太阳经别“内注于手少阴心经”。
心通过经脉、心系、经别,联系其它脏腑,从而为脏腑之主,行君主之令,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发挥养生之大主的作用。
由于经络和脏腑密切相关,协同合一,共同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通过调理经络可以达到调理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3 经络畅通是养生之根本
经络是脏腑相互联系的重要通道, 经络不通畅,脏腑失去正常联络,脏腑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则气血阴阳失调失和,便会影响健康、伤害形体,这是疾病产生的常见原因和内在依据。
故《医论三十篇》强调:“人之经络不通,则转输不捷。
”《素问·灵兰秘典论》则说:“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
”这里所说的十二脏相使的“使道”就是经络。
经络运行气血,《素问·生气通天论》谓:“气血以流,腠理以密,……长有天命。
” 强调气血运行流畅对人体健康长寿的重要性。
“气”作为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具有活力强劲且不断运动的特性。
循经络运行之气,简称经气, 是一身之气分布于经络的部分,是经络自身的生命活动。
《素问·离合真邪论》谓:“真气者,经气也”,指出真气即是经气。
真气的组成,在《灵枢·刺节真邪论》中作了解释:“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
”这里的“天”即指先天之气;“谷气”即指后天饮食水谷所化生的精微之气。
两气合并而能充养身体则是真气,也就是经气。
经气在体内呈双向运行[2]。
众所周知,经络有4大功能:网络周身,联通整体;运行气血,协调阴阳;抗御病邪,反映病症;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这4大功能的发挥,离不开经气的正常运行, 如果经络不畅,则经气运行紊乱, 严重者甚至达到《素问·示从容论》所说:“经气不为使,真脏坏决”的程度,导致生命危殆。
疏通人体经络,使全身气血运行流畅,阴阳协调平衡,则“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中医治病历来重视通调经络,《素问·调经论》曰:“以通其经,神气乃平”,唐大烈《吴医汇讲》曰:“用针通其外,由外及内,以和气血;用药通其里,由内及外,以和气血。
其理一而已矣”。
《医论三十篇》:“庶络通而病解。
”临床实践中,中医针灸用药选穴、气功运气,推拿按摩均非常重视保持经络畅通。
在养生实践中,中医总结出养生防病要顺应自然界四时阴阳气候变化规律、保持乐观开朗心情、注意饮食和生活起居、适当进行劳动和体育锻炼,其中特别强调动静结合、劳逸结合,其原因就在于促进和保持气机通畅,经络通达,这是养生防病、延年益寿的根本。
【参考文献】
[1]河北医学院校释.灵枢经校释,第一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3.
[2]赵娴,张卫华.经气运行方向探析[J].陕西中医,2006,27(7):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