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
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

蚜虫吻刺法
韧皮部汁液
棉子糖、水苏糖、毛蕊花糖,山梨醇、甘 露醇等。 微量的氨基酸、酰胺、植物激素、有机酸
★ 矿质元素(K+最多)
表6-1 烟草和羽扇豆的筛管汁液成分含量
蔗糖 氨基酸
烟 草/mmol L-1 460.0 83.0
羽扇豆/mmol L-1 490.0 115.0
钾
不足:
①运输所需的压力势差要比筛管实际的压力 差大得多 ②很难解释双向运输 ③实际上运输是消耗代谢能量的主动过程
2、P-蛋白收缩学说 (p-protein contractile hypothesis)
①P-蛋白的定义 ②P-蛋白纤丝组成轴索贯穿于筛孔,轴索本 身具有收缩能力,犹如一台蠕动泵,可推动 集流运转。 ③P-蛋白纤丝是真空管状物,成束贯穿于筛 孔,管壁上产生大量的微纤毛。这些微纤毛 可驱动空心管内的脉冲式液流,从而推动筛 管内溶液集体流动。
1、压力流动学说(pressure flow hypothesis)
德国植物学家明希(Münch),1930年提出 学说要点:①同化物在SE—CC复合体内随着 液流的流动而移动; ②液流的流动是由于源库 两端的压力势差而引起的。
源端:物质装入
Ψw
压力势
吸水膨胀
加入溶质 韧
水 移去溶质 库端
源端
支持依据: ①筛管接近源库两端存在压力势差。 ②蚜虫吻刺法证明筛管汁液的确存在正压力
P-蛋白:亦称 韧皮蛋白,是 被子植物筛管 细胞所特有的, 利用ATP释放 的能量进行摆 动或蠕动,推 动筛管内有机 物质的长距离 运输。
成熟筛分子和伴胞(sieve elementcompanion cell,SE-CC)的结构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与分配

环割、放射性同位素实验说明:
1、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途径是韧皮部; 2、叶子的同化产物既可向上运输到正在生长的顶芽、 幼叶或果实,也可向下运输到根部或地下贮藏器官。
3、有机物在韧皮部中主要行纵向同侧运输; 4、木本植物根部贮藏的糖类或形成的有机氮化物是 由木质部向上运输; 5、根部吸收的水、矿质由木质部上运,叶子吸收的 矿质及老叶中撤退出的矿质离子是经韧皮部运输的。
韧皮部运输的几种糖结构
蔗糖运输的优点:
①溶解度很高(0℃时,179g / 100ml水)。
②是非还原性糖,很稳定。 ③运输速率很高。 ④具有较高能量。 适于长距离运输
(二)有机物运输的速度
第一节、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
植物体内有机物合成的场所 和贮藏或消耗场所在空间存在着 一定的距离,因此二者间必然存 在着一个运输过程。
有机物质运输是决定产量的重 要因素,要使较高的生物产量转化 为较高的经济产量,有机物质的运
输和分配是关键。
一、有机物运输的途径
(一)短距离运输——胞内与胞间运输 1. 胞内运输: 指细胞内、细胞器间的物质交换。 有分子扩散 原生质环流 细胞器膜内外物质交换, 囊泡的形成与囊泡内含物的释放等
胞 间 运 输
共质体运输
共质体与质外体间交替运输 ——转移细胞
细胞内运输:细胞质——细胞器间的物质运输
细胞的内膜系统:核膜 内质网 高尔基体 溶酶体
分泌小泡 内吞小泡
高尔基体
溶酶体
运输小泡 内质网
质膜
细胞核
质外体与共质体间的运输--交替运输
植物组织内的有机物运输,多数情况下是两条途径交 替进行。 • 例如:当质外体两端的 扩散梯度平衡时,运输 物质将由质外体进入共 质体;在共质体内,由 于胞质环流促进了物质 在细胞间的转移。当运 输两端再度出现渗透梯 度时,溶质透膜进行质 外体运输。
植物生理学-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二、运输方向
方向:从源向库运输。 代谢源(源) 代谢库(库) 既可横向,也可纵向 运输。(双向运输)
三、运输的速率和形式
1 比集转运率:单位截面积韧皮部或筛管在单 位时间内运输有机物的质量 g/(cm2· h) 例:马铃薯块茎韧皮部横切面为0.002cm2,块茎 在50d内增重240g,块茎含水量为75%,比集转 运率为?
2 光照:
光照促进有机物质的运输,白天>晚上 光照促进蔗糖的形成 光合产生较多的ATP,有利于源端的装载。
3 水分:
缺水降低同化物的运输速率,主要原因: 集流变慢 光合生产受到抑制
四、影响有机物运输的环境因素
4 矿质元素: • 主要是N、P、K、B
5 激素 除乙烯外,其它4大类激素都促进物质的 运输和分配。
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内合成的成壁物 质由高尔基体分泌小泡运输至质膜,然后 小泡内含物再释放至细胞壁。
(2) 胞间运输
① 共质体运输 ② 质外体运输 ③ 共质体与质外体之间的交替运输
细胞之间短距离的质外体、共质体 以及质外体与共质体间的运输
质外体运输的特点:
1)阻力小,运输快。 2)质外体没有外围的保 护,物质容易流失。 3)运输速率易受外力影 响。
在蔗糖进入 韧皮部或者由韧皮
部卸出到需要有机
物的器官时作为主 要的有机物跨膜运 输方式。
三、韧皮部装载的特点
• 逆浓度梯度进行
• 需能过程 • 具有选择性
三、有机物运输的机理
•
压力流动学说:有机物在筛管中随液流的流动而移动,
这种液流的流动是由输导系统两端的压力势差异引起的,
资料:第六章 同化产物的运输与分配

第六章:同化产物的运输与分配第一节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一、有机物运输的途径(一)短距离运输:是指细胞内以及细胞间的运输,距离在微米与毫米之间。
1.胞内运输:分子扩散、原生质环流、细胞器膜内外的物质交换、囊泡的形成及囊泡内含物的释放。
2.胞间运输(1)共质体运输:通过胞间连丝的运输。
(2)质外体运输:细胞壁、细胞间隙、导管中运输。
(3)质外体与共质体之间的运输(物质进出质膜的运输)(二)长距离运输是指器官之间、源库之间的运输,需要通过输导组织,距离从几厘米到上百米。
植物体各器官之间的物质需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长距离运输。
输导组织(维管束)中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为物质长距离运输的两条主要通道。
环割法:叶片生成的物质可以通过韧皮部向下输送;根部可以通过木质部向上输送物质。
蒸汽环烘实验同位素示踪法横向运输(侧向运输)物质运输的一般规律盐类等无机物:由木质部上运;由韧皮部下运;糖等有机物:由韧皮部上运或下运;含N有机化合物:由木质部或韧皮部上运;春季树叶展开前,糖等有机物:由木质部上运。
;组织与组织之间:物质通过被动或主动转运侧向运输;也有例外。
二、同化产物运输的主要形式蚜虫吻刺法:筛管直径20-30μm,蚜虫口针可准确地插入筛管吸取韧皮部汁液。
切断口针,韧皮部汁液可源源不断地从切口端流出,流出的速率基本与韧皮部内物质运输的速率相似。
收集汁液分析成分。
主要形式:碳水化合物:蔗糖(主要形式),绵子糖,水苏糖和毛蕊花糖。
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等。
氨基酸和酰胺:特别是Glu、Asp、Gln和Asn。
磷酸核苷酸和蛋白质:如蛋白激酶、硫氧还蛋白、遍在蛋白(与蛋白质周转有关)等。
植物激素:乙烯除外。
糖醇:如甘露醇、山梨醇等。
无机离子:如钾、磷、氯等。
阳离子中K+最多,可能与有机酸共同维持筛管汁液的离子平衡;阴离子中不含NO3-。
ATP:说明运输过程需要能量供应。
为什么蔗糖是韧皮部运输物质的主要形式?蔗糖及其它一些寡聚糖是非还原糖,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具有较还原糖更大的稳定性;蔗糖水解时能产生相对高的自由能。
植物生理学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

化物形成和输出能力,称为“源强”。光和速率 是
度量源强最直观的指标之一。
同化物的分配:
2. 库的竞争能力: 指库(包括根、繁殖器官、贮存器官、光
合能力很低的绿色器官等)对同化物的吸引和 “争调”能力。
库器官接纳和转化同化物的能力,称为 “库强”。表观库强可用库器官干物质积累速 率表示。
When phloem is injured, callose can be synthesized very rapidly (within seconds) and will accumulate in the sieve area.
外界条件对光合产物运输的分配:
❖ 光强:光强弱,呼吸大于光合; ❖ 水分:水分亏缺降低源强和库强,根系和 功能叶早衰,光合作用受到很大抑制;
阻力很大,溶质流动所需压力比筛管内实 际压力大得多;
2. 难以解释溶质双向流动;
3. 不能解释物质运输与消耗代谢能的 关系,该假说与运输系统的代谢似乎无关。
二. 细胞质泵动学说
三. 收缩蛋白学说
根据筛管腔内有许多具有收缩能力的 韧皮蛋白(P-蛋白),认为是它推动筛 管汁液运行。因此,称该学说为收缩蛋 白学说。
韧皮部装载的机理: 韧皮部装载是一个逆浓度梯度、并且具有
很高速度的主动过程,由载体完成。 主要依据是: (1)对装入的物质有选择性; (2)必须提供能量; (3)具有饱和动力学特性。
光合产物装载途径及其机理
目前公认的观点是: 蔗糖-质子协同运输模型 该模型认为:在筛管或伴胞的质膜
上,H+-ATP酶消耗ATP将细胞质中的H+ 泵到细胞壁(质外体)中,建立了跨质膜 H+梯度,驱动质膜上H+ /蔗糖共转运体, 把蔗糖装载入筛管分子。
有机物运输跟分配资料文档

一、韧皮部装载的途径
1.质外体运输 (apoplastic transport)。
2.共质体运输 (symplastic transport)。
二、蔗糖—质子共运转
韧皮部装载的特点: 1 逆浓度梯度进行
2
需要能量
3
具有选择性
三、多聚体一陷阱模型( polymer – trapping model)
第五节
韧皮部卸出
韧皮部卸出(phloem unloading)是指装 载在韧皮部的同化产物输出到库的接受细胞 (receiver cell)的过程。 蔗糖从筛分子卸出,然后以短距离运输 途径运到接受细胞,最后在接受细胞贮藏或 代谢。
一、同化产物卸出途径
共 质 体 途 径 和 质 外 体 途 径
二、依赖代谢进入库组织
第二节 有机物运输确方法是示踪法。 用14CO2饲喂叶片 进行光合作用之 后,在叶柄或茎 的韧皮部发现含 14C的光合产物。
结论: 有机物在植物体内上行和下 行运输都通过韧皮部。同化产物 也可以横向运输,但正常状态很 少。
获取运输流汁液的方法
蓖麻的蔗糖装载能被外施IAA促进,被外施ABA抑制;
甜菜主根吸收蔗糖被外施ABA促进,而被外施IAA抑制。
复习思考题
讨论高等植物的植物的运输系统 胞间连丝的结构与功能 如何证明同化物的运输部位及运输形式 讨论韧皮部运输的特点 韧皮部运输的动力是什么?简述压力流动学说的要 点及评价。 韧皮部物质如何装入与卸出?其机理是什么? 讨论同化物运输的方向与规律。 名词解释:质外体运输 共质体运输 交替运输 P蛋白 溢泌现象 压力流动学说 胞质泵动学说 韧 皮部装载 韧皮部卸出
二、胞质泵动学说 (cytoplasmic pumping theory) 筛分子内腔的细胞质呈几条长丝状,形成胞纵连 束(transcellular strand),纵跨筛分子,每束直径 为一到几个µm。在束内呈环状的蛋白质丝反复地、有 节奏地收缩和张弛,就产生一种蠕动,把细胞质长距 离泵走,糖分就随之流动。 反对者怀疑筛管里是否存在胞纵连束,胞纵连束 可能是一个赝象。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分配

现在二十五页,总共二十七页。
1.氮素对同化物运输的影响有两个方面 一是在其它元素平衡时,单一增施氮素会抑制
同化物的外运。 二是缺氮也会使叶片运出的同化物减少。
现在二十六页,总共二十七页。
2.磷素磷营养水平也反映在同化物运输上,但只是在磷极缺
或过多时才表现出来,因此设想磷对同化物的影响不是专 一的,而是通过参加广泛的新陈代谢反应实现的,其中包 括韧皮部物质代谢的个别环节。
数量以及运输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 光对同化物由叶子外运也有影响。然而
,光作为形成同化物的因素,只是在叶片中 光合产物含量很低的情况下才对外运产生影 响。
现在二十四页,总共二十七页。
(四)矿质营养 几十年来,许多人研究了韧皮部与根系营养的关系,期
望找出控制同化物在株内分配过程的手段。遗憾的是,很难区 别开矿质元素对韧皮部运输的直接影响和它们的间接影响。这
现在二十页,总共二十七页。
三、
同化物运输分配既受内在因素所控制,也受外界因素所 调节。
内在因素:供应能力,竞争能力,运输能力。 另外,植物的生长状况和激素比例等都会影响同化物的运 输分配。
现在二十一页,总共二十七页。
外界因素
(一)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同化物运输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直到最适温度,然后逐渐降低。对于许多植物来说,韧皮部 运输的适宜温度在22~25℃之间。
现在八页,总共二十七页。
现在九页,总共二十七页。
伴胞的作用是维持筛管分子结构和渗透平衡。成熟的筛 管分子无核糖体和核,其蛋白质的合成依赖于伴胞。 筛管分子与它们的伴细胞有很多胞间连丝联系。
P-蛋白(韧皮蛋白)最常见形式是管状。它是在一种特 殊的细胞结构(P-蛋白体)内形成的,它在核和液泡 膜破坏时呈丝状体分散在整个筛管分子腔内。P-蛋 白可能直接涉及运输动力的产生,只存在于被子植物的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及分配

※有机物运输的部位筛管●韧皮部薄壁细胞普通伴胞伴胞转移细胞中间细胞※运输形式:蔗糖※运输方向●方向:从源向库运输。
▲代谢源(源)→成熟展开的叶片(光合产生有机物)▲代谢库(库)→幼嫩、衰老、为展开的叶片▲既可横向,也可纵向运输。
(双向运输)※运输速率●比集转运率:单位截面积韧皮部或筛管在单位时间内运输有机物的质量g/(cm2·h)※韧皮部装载: 同化物从合成部位进入筛管的过程。
→伴胞类型、有机质形式质外体途径:伴胞类型为普通伴胞或转移细胞●装载的途径共质体途径:伴胞类型为居间细胞●装载机理:AH+-A TP胞外H+增加→形成质子动力势→蔗糖质子同向运输器→H+与蔗糖同时装载※韧皮部卸出: 光合同化物从SE-CC复合体进入库细胞的过程。
→是否有胞间连丝共质体途径: SE-CC与周围细胞间有胞间连丝●卸出途径质外体途径: SE-CC与周围细胞间缺少胞间连丝※韧皮部运输的机制●压力流动学说▲源端:水势降低,吸收水分,膨压增加▲库端:水势提高,水分流出,膨压降低。
▲源库间产生压力梯度,光合同化物可源源不断地由源端向库端运输。
▲三个条件:A:源库两端存在溶质的浓度差;B:源库两端存在着压力差;C:源库之间有畅通的运输通道。
▲二个特点:A:在一个筛管中运输是单向进行的;B:运输不直接消耗代谢能量。
※源和库的关系●源与库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源和库的量度▲源强的量度源强: 是指源器官同化物形成和输出的能力。
A.光合速率B.磷酸丙糖的输出速率C. 蔗糖的合成速率:▲库强的量度库强: 是指库器官接纳和转化同化物的能力。
库强=库容*库活力↓↓物理指标生理指标●源库关系▲源是库的供应者,而库对源具有调节作用。
库源两者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
①源限制型源小库大,疏花疏果②库限制型库小源大,保花保果(环割)③源库互作型(共同限制型)同时增大源和库。
※同化物分配规律①按源库单位分配②优先分配生长中心③就近分配④同侧运输※影响有机物运输的因素●内因:伴胞的类型●环境因素:温度光照水分矿质元素激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一、练习题目(一)填空1.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短距离运输的途径是______ 、_____ 、_______。
2.植物体内有机物质长距离运输的途径是______。
3.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的最好形式是______。
此外,蔷薇科果树的运输物质还有_______。
4.筛管汁液中,含量最高的有机物质是______,含量最高的无机离子是______。
5.证明有机物质长距离运输途径是韧皮部筛管的最好方法是:______、______。
6.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的方向有______ 、______、______。
7.有机物质总的分配方向是______ 。
8.有机物质被动运输的学说是_____,提出者是______。
9.H.Devries认为,有机物质运输的动力可能是______。
10.载体参与有机物质向韧皮部装载的过程,其依据是______、______ 、______。
11.说明有机物质主动运输的学说有______ 、______ 、______ 。
12.根据源库关系,当源大于库时,产量提高受制于______ ;当库大于源时,产量提高受制于______ ;增源增库均能增产的类型是______。
13.植物体内物质的分配是按______进行的。
14.水稻、小麦抽穗后,剪去部分叶片,穗部增重______;剪去穗后,叶片光合产物输出______,光合速率明显______。
15.源叶内无机磷含量高时,促进光合初产物从____到_____ 的输出,促进细胞内______的合成。
16.同化物从绿色细胞向韧皮部装载的途径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韧皮部筛管。
17.在甜菜块根中,K+/Na+比例调节淀粉与蔗糖的变化。
当比值高时,有利于_______的积累;当比值低时,有利于_____的增加。
18.营养生长期,供N过多时,植物体内______增多,而_________减少,因而容易引起植株徒长。
19.叶片内的蔗糖分为两种状态:______、______。
20.刺激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1.伴细胞与筛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连,伴细胞的作用是为筛细胞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2.影响同化物分配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3.昼夜温差对同化物分配产生明显影响,凡是______,同化物向籽粒分配明显降低。
24.蔗糖在源端装载靠载体完成,有两种模型是:______、______。
25.源一库单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26.C/N比值高时为______代谢,C/N比值低时为______代谢。
27.除蔗糖外,还可作为有机物质运输的糖类尚有______、______ 、______。
28.____细胞的发现,支持了Műnch的压力流动学说。
29.在筛管汁液中存在的内源激素是______。
30.通常,可将植物的产量分为______、______。
31.甜菜叶内蔗糖浓度的阈值是______。
32.要想提高经济产量,必须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1.在筛管汁液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 )(1)葡萄糖、(2)蔗糖(3)果糖(4)苹果酸2.P—蛋白存在于( )(1)导管(2)管胞(3)筛管(4)伴胞3.在蔷薇科果树的筛管汁液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 )(1)山梨醇(2)松柏醇(3)半乳糖(4)葡萄糖4.在筛管中蔗糖运输速率最快的植物是( )(1)南瓜(2)葡萄(3)莱豆(4)甘蔗5.对有机物质运输贡献最大的细胞是( )(1)通道细胞(2)保卫细胞(3)转运细胞(4)分泌细胞6.哪种实验表明筛管具有正压力,为压力流动学说提供证据( )(1)伤流(2)环割(3)蚜虫吻针(4)蒸腾7.筛管细胞内外的H+浓度是( )(1)外高内低(2)外低内高(3)相等(4)不一定8.筛管细胞内外的pH水平是( )(1)外高内低(2)外低内高(3)相等(4)不一定9.筛管细胞内外的K+浓度是( )(1)外高内低(2)外低内高(3)相等(4)不一定10.属于代谢源的器官是( )(1)根系(2)果实(3)嫩叶(4)成叶11.在筛管汁液中,含量最高的金属离子是( )(1)Mg2+(2)Ca2+(3)K+ (4)Zn2+12.生长阶段的大豆叶片,相当于全叶的l/3—2/3之间,有机物质的运输方向是( )(1)向内(2)向外(3)不动(4)既向内又向外13.温度影响同化物运输的方向,当气温高于土温时(1)利于向茎顶运输(2)利于向根运输(3)平均分配(4)不一定14.在绿色细胞内,与同化物输出有直接关系的酶类是( )(1)蔗糖酶(2)蔗糖合成酶(3)丙糖磷酸异构酶(4)蔗糖—6—磷酸合成酶(5)磷酸蔗糖磷酸酯酶15小麦具有源、库双重特性的器官或部位是( )(1)幼穗(2)幼叶(3)绿茎(4)老茎(5)绿色叶鞘16.一年生植物在全部生命活动过程中,具源库双重特性的器官有( )(1)根(2)种子(2)花(4)叶片(5)果实17.压力流动学说不能很好解释的问题是( )(1)双向运输(2)能量供应(3)植物体内实际压力势差(4)高速率运输(5)长距离运输18.促进同化物运输分配的元素是( )(1)K (2)B (3)P (4)Ca (5)Mg19.秋季瓜果的品质风味好于夏季的原因是( )(1)养分充足(2)水分充足(3)阳光充足(4)昼夜温差较大(5)湿度适宜20.韧皮部汁液中含有( )(1)糖类(2)有机酸(3)氨基酸和酰胺(4)多肽和蛋白质(5)核苷酸和核酸21.绝大多数有机物质在韧皮部,的运输方向是( )(1)从源到库(2)从库到源(3)纵向、双向运输(4)横向运输(5)无极性运输22.解释有机物主动运输机理的学说有( )(1)压力流动学说(2)电渗学说(3)细胞质泵动学说(4)P—蛋白收缩学说(5)淀粉—糖互变学说23.水稻抽穗后,与穗组成源—库单位的叶片是( )(1)剑叶(2)倒2叶(3)倒3叶(4)倒4叶(5)倒5叶24.能促进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的激素是( )(1)IAA (2)GA (3)CTK (4)ABA (5)ETH25.有机物在韧皮部的装载受载体调节的依据有( )(1)被装载物无选择性(2)被装载物有选择性(3)需能量供应(4)无饱和效应(5)具饱和效应26.植物体内有机物质分配的特点是( )(1)按源-库单位(2)就近供应(3)同侧运输(4)优先分配生长中心(5)成熟叶片之间无供应关系(三)判断l,单位时间内被运输溶质的总重量叫溶质运输速度。
2.木质部中的无机物只向上运输,韧皮部中的有机物质只向下运输。
3.叶片中的同化物所以能向筛管中转移,因为叶细胞蔗糖浓度比筛管内高。
4,早春未展叶之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部是有机物质输出的源。
5.小麦去穗后,旗叶光合速率明显提高。
6.硼能促进蔗糖的合成,提高可运态蔗糖所占比例。
7.植物体内的同化物只能进行极性运输。
8.如将黄瓜的茎从地上部切去,从切口处流出很多汁液,这说明筛管内有很大的正压力。
9.山梨糖是蔷薇科果树有机物质运输的最好形式。
10,最早进行环割实验的科学家是意大利的Malpighi。
11.K能促进糖类转化成淀粉,因此有利于同化物的运输。
·12.由于蔗糖是有机物质运输的最佳形式,所以叶内蔗糖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运输的多少与快慢。
(四)名词转运细胞压力流动学说代谢源生物产量出胞现象电渗学说代谢库经济产量环割或环剥细胞质泵动学说源一库关系经济系数比集运量P蛋白收缩学说源库单位协同转移三元复合体生长中心(五)问题1.有机物质运输在植物生活中有何意义?2. 为什么说蔗糖是有机物质运输的最好形式?3.试列举山梨醇是木本蔷薇科果树有机物质运输形式的证据。
4.试评价说明有机物质运输动力的几种学说。
5.简述有机物质分配的基本规律。
6.简述作物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
7.什么是经济产量?其物质来源于何处?从光合产物分配的观点分析如何提高作物的经济产量。
8.简述对有机物质运输影响最大的营养元素的作用。
9.简述植物激素对有机物质运输分配的影响及其可能机理。
10.有人研究干旱对灌浆期小麦旗叶同化物分配的影响,测定结果列于表6-1中所给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表6—1 14C—同化物在供水与缺水小麦植株中的分配状况(旗叶引入14CO2后24h 测定)┌────┬────────┬────────┐│器官│供水植株(%) │缺水值株(%) │├────┼────────┼────────┤│旗叶│26.4±3.8 │57.4±4.3 ││穗│34.7±3.9 │33.7±3.5 ││上部节间│ 5.2±0.9 │ 3.0±0.9 ││下部节间│17.5±2.1 │ 2.9±1.2 ││根│16.3±2.7 │ 3.1±0.6 │└────┴────────┴────────┘11.一株马铃薯在100d内块茎增重250g,其中有机物质占24%。
据估算,地下茎韧皮部横截面积为0.004cm2,试求同化物运输的比集运量。
12.用14C测得同化物运输速度为0.6m/h,已知被运汁液中同化物的浓度为10%(w/v),并测得韧皮部横截面积为0.004cm2,试问80d内马铃薯块茎可增重至多少g(假定马铃薯块茎含水量为70%)?13.假定甘薯完全以蔗糖形式向块根输入同化物,已知筛管中蔗糖浓度为0.25mol/L,运输速度为0.63m/h,试计算甘薯同化物运输的比集运量(蔗糖分子量为342.3),二、参考答案(一)填空1.质外体途径、共质体途径、交替途径13.源→库单位2.筛管14.缓慢、减少、降低3.蔗糖、山梨醉15.叶绿体、细胞质、蔗糖4.蔗糖、K+、16.共质体、质外体、共质体5.环割法、同位索示踪法17.淀粉、蔗糖6.单向、双向、横向18. 蛋白质、糖类7.源→库19.可运态、非可运态8.压力流动学说、Műnch 20.IAA、GA、CTK、ABA9.原生质环流21.提供蛋白质、提供RNA、维持筛细10.对被装载物(如蔗糖)的选择、供能胞间渗透平衡、调节同化物向筛管(ATP)、饱和效应的装载与卸出11.电渗学说、细胞质泵动学说、P蛋22.温度、光照、水分、矿质白收缩学说23.温差小12. 库容、供源、源库互作型24.电中性载体模型、电负性载体膜型25.源、库、输导系统29.IAA26.贮藏型、扩大型30.生物产量、经济产量27.棉子糖、水苏糖、毛蕊花糖31.15mg·cm-228.转运32.源的推力、库的拉力、输导组织的运输能力(二)选择1.(2) 8,(2) 14.(4,5) 21.(1,3,4,5)2.(3) 9.(2) 15.(1,3,5) 22.(2,3,4)3.(1) 10.(4) 16.(2,4) 23.(1,2,3)4.(4) 11.(3) 17.(1,3) 24.(1,2,3,4)5.(3) 12.(4) 18.(1,2,3) 25.(2,3,5)6.(3) 13.(1) 19.(3,4) 26.(1,2,3.4,5)7.(1) 20.(1,2,3,4,5)(三)判断l.×4.√7.×10.√2.×5.×8.×11.√3.×6.√9.×12.√(四)名词转运细胞:也叫转移细胞,是一种特化的薄壁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