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反应器的设计

合集下载

反应器设计课程设计

反应器设计课程设计

反应器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器的设计和分析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化学反应器的基本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2.了解反应器设计的主要参数和计算方法。

3.理解反应器操作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4.能够运用反应器设计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5.能够独立完成反应器设计的相关计算和分析。

6.能够阅读和理解反应器设计的英文文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2.增强学生对化学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反应器类型的介绍和分析。

包括釜式反应器、管式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流动床反应器等。

2.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参数和计算方法。

如反应器的体积、压力、温度、流量等。

3.反应器操作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如温度、压力、搅拌速度等。

4.反应器设计的实例分析。

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掌握反应器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反应器设计的实际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反应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将采用教材《化学反应器设计》为主要教学资源。

同时,还将利用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辅助教学资源。

这些资源将有助于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的反应器设计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考试:定期进行反应器设计相关的考试,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反应器的课程设计

反应器的课程设计

反应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反应器的基本概念,掌握反应器类型及特点;2. 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在反应器中的运行规律,了解影响反应器性能的因素;3. 引导学生掌握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反应器的设计参数。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反应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数据分析、设计方案的技能;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反应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树立科学精神;3.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工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化学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可能对化学反应器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反应器基本概念:反应器的定义、分类及特点,包括间歇式反应器、连续式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等。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2. 化学反应在反应器中的运行规律:反应速率与反应器类型的关系,反应器内浓度、温度、压力等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3. 反应器设计原则: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反应器容积、反应时间、反应器内流动状态等方面的设计方法。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4. 反应器设计参数分析:影响反应器性能的参数,如反应器直径、高度、催化剂性能等,以及如何优化这些参数。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5. 实践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化学反应器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反应器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乙酸乙酯反应器课程设计

乙酸乙酯反应器课程设计

以下是乙酸乙酯反应器课程设计的一个简要概述:
1.课程介绍:介绍乙酸乙酯反应器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重要性。

2.基础知识讲解:
-化学反应动力学:讲解反应速率、反应机理和速率方程等基本概念。

-乙酸乙酯的合成反应:介绍乙酸乙酯的制备方法、反应机理和反应条件等内容。

3. 反应器设计及操作:
-反应器类型:介绍常见的反应器类型,如批式反应器、连续流动反应器和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等,并比较其优缺点。

-反应器设计原理:讲解反应器尺寸和几何形状的选择、热量平衡、传质和混合等设计原理。

-操作技术:包括温度控制、压力控制、物料进出控制、催化剂的选择与再生等相关操作技术。

4.安全与环保:
-安全操作:介绍乙酸乙酯反应器操作中的安全事
项,如防爆措施、防腐蚀措施等。

-废物处理:讲解产生的废物处理和排放控制,以确保环境友好。

5.实验教学:
-实验设计:设计乙酸乙酯反应器实验,包括实验目的、步骤、材料和仪器的准备等。

-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并帮助他们分析和评估实验结果。

6.案例研究:通过案例分析真实的乙酸乙酯反应器项目,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并思考实际工程问题和挑战。

7.课程总结:回顾乙酸乙酯反应器课程的重点内容,并提供学习资源和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这是乙酸乙酯反应器课程设计的一个大致框架,具体的内容和深度可以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水平进行调整。

同时,需要注意教学中的安全性和环保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室操作和环保意识。

关于反应器课程设计

关于反应器课程设计

关于反应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反应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2. 掌握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反应器性能的主要因素;3. 了解不同类型反应器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反应器类型和操作条件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反应器设计和计算的能力;3.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文献,了解反应器研究动态和前沿技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反应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反应器在绿色化工生产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在反应器设计和优化方面的探索精神。

本课程针对高中化学学科,结合学生年级特点,以化学反应原理为基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工程意识。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反应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及创新精神。

通过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反应器基本概念:反应器的定义、分类及特点;2. 反应器工作原理:反应器内流动、混合与反应过程;3. 反应器设计原则:反应器设计的基本要求、影响反应器性能的因素;4. 常见反应器类型:釜式反应器、管式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等;5. 反应器应用实例:分析不同类型反应器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6. 反应器计算:基于反应动力学和物料平衡的反应器计算;7. 反应器优化:反应器操作条件优化、反应器结构优化。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以化学反应工程原理课本为依据,系统性地安排和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以下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反应器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第二课时:反应器工作原理、设计原则;第三课时:常见反应器类型及其应用;第四课时:反应器计算方法;第五课时:反应器优化策略。

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实际生产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反应器相关知识。

反应器结构课程设计

反应器结构课程设计

反应器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反应器的基本结构类型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反应器内流动、传热和质量传递的基本概念;3. 学生能够解释影响反应器性能的主要因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不同反应器结构的优缺点,并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反应器的设计和计算;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模拟等方法,评价反应器性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反应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反应器设计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化学反应工程领域,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和物理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并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反应器基本概念:反应器类型、反应器内流动特性、反应器设计原理;教材章节:第二章“化学反应器类型及其流动特性”。

2. 反应器内的传热和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原理、质量传递原理、影响传质的因素;教材章节:第三章“反应器内的传热与质量传递”。

3. 反应器设计:反应器设计要求、不同类型反应器的设计方法、反应器性能评价;教材章节:第四章“反应器设计”。

4. 反应器实例分析:分析不同反应器在实际工业中的应用,优缺点比较;教材章节:第五章“典型反应器分析”。

5. 实验与模拟:反应器性能实验、反应器模拟软件操作;教材章节:第六章“反应器性能实验与模拟”。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反应器基本概念;第二周:反应器内的传热和质量传递;第三周:反应器设计;第四周:反应器实例分析;第五周:实验与模拟。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反应器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反应器设计-课程设计

反应器设计-课程设计

反应器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任务与内容自选一生产过程或单元操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

主要内容包括总生产流程、关键设备装配图。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设计说明书的内容要求(1)正确地编写化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统一A4纸张书写,按封面、设计任务书、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依次有序装订。

(2)生产工艺流程对设计方案,工艺流程,车间布置,主要设备,技术经济等进行分析比较。

阐述设计选定的生产方法和特点,叙述生产过程,说明其工艺操作条件等,说明原料、产品的贮存方式及特殊要求,说明流程中的控制方案等。

(3)工艺计算。

说明工程设计中进行的物料衡算、能量衡算,设备的计算及选型等。

(4)设计评述重点突出设计的特点和优点,并进行问题的分析讨论,提出有关的技术性建议,设计中有好的心得体会可突出重点写出。

(5)参考文献列出设计中参阅文献资料,引用文献资料按标准格式列出。

2、课程设计应提交设计成果设计结束,应提交:(1)设计说明书(2)关键设备装配图参考资料[1]娄爱娟,吴志泉,吴叙美.化工设计.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2]国家医药管理局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4]绉兰,闫传智.化工工艺设计.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5]魏崇光,郑晓梅.化工工程制图.北京:化学发工业出版社,1994。

[6]戚世岳.化工工程制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7]刘道德等.化工设备的选择与设计(第三版).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8]王静康.化工过程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附件1:分组学号姓名设计题目1111021004何尚卫年产10万吨DOP设计(年产300天)1111021007倪海亮年产10万吨DOP设计(年产300天)1111021008王罕年产10万吨DOP设计(年产300天)1111021012严凯年产10万吨DOP设计(年产300天)1111021013朱凯年产10万吨DOP设计(年产300天)1111021019郭晓芳年产10万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1111021024王羽华年产10万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1111021025闫晖敏年产10万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1111021026张振宇年产10万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1111022001曹强年产10万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1111022002陈隐石有搅拌装置的夹套反应釜1111022003冯延申有搅拌装置的夹套反应釜1111022006刘景龙有搅拌装置的夹套反应釜1111022007陆道峰有搅拌装置的夹套反应釜1111022009武晓飞有搅拌装置的夹套反应釜1111022010刘书培年产8000t乙酸乙酯的工艺设计1111022011谭玲年产8000t乙酸乙酯的工艺设计1111022012王蓉年产8000t乙酸乙酯的工艺设计1113021003刘捷年产8000t乙酸乙酯的工艺设计1113021005王建华年产8000t乙酸乙酯的工艺设计1113021008赵应群年产5000吨柠檬酸发酵生物反应器的设计1113021009周呈年产5000吨柠檬酸发酵生物反应器的设计1113021010周琦年产5000吨柠檬酸发酵生物反应器的设计1113021011朱炫年产5000吨柠檬酸发酵生物反应器的设计1113021012陈宝兰年产5000吨柠檬酸发酵生物反应器的设计1113021013纪月红酸气吸收装置设计1113021017徐惠娟酸气吸收装置设计1113021020许文雅酸气吸收装置设计1113022001李畅宇酸气吸收装置设计1113022003王尚酸气吸收装置设计1113022004张勇发酵罐设计1113022005周洪宇发酵罐设计1113022006郭琳发酵罐设计1113022007刘欢贞发酵罐设计1113022008缪晓娟发酵罐设计附件2:课程设计题目设计题目1.年产10万吨DOP设计(年产300天)设计题目2.年产10万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1)年产成品AES:10万吨(2)成品AES含量:70%(3)硫的纯度:99.8%(4)SO2的转化率:97%(5)SO2的气浓:8%(6)年生产时间:300天设计题目3.有搅拌装置的夹套反应釜设计参数要求容器内夹套内工作压力,Mpa设计压力,Mpa0.70.9工作温度,℃设计温度,℃<110<140介质染料及有机溶剂冷却水或蒸汽全容积,m³3操作容积,m³ 2.4传热面积,m³7腐蚀情况微弱推荐材料Q235-A搅拌器型式浆式搅拌轴转速,r/min50轴功率,KW 1.4设计题目4.年产8000t乙酸乙酯的工艺设计(1)设计任务及条件乙酸乙酯酯化反应的化学式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A B R S原料中反应组分的质量比为:A:B:S=1:2:1.35,反应液的密度为1020Kg/m3,并假定在反应过程中不变。

盘管反应器课程设计

盘管反应器课程设计

盘管反应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盘管反应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2. 掌握盘管反应器内流体的流动特性、热量传递及反应过程;3. 学会盘管反应器的设计参数和操作条件对反应效果的影响。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化工生产中盘管反应器相关问题;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盘管反应器模拟和优化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盘管反应器的实验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化学工程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3. 增强学生对化工生产中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盘管反应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化学工程人才。

二、教学内容1. 盘管反应器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盘管反应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分类,对应教材第3章第1节;2. 盘管反应器内的流体流动与传热:分析盘管反应器内流体的流动特性、热量传递过程,对应教材第3章第2节;3. 盘管反应器的设计与优化:讲解盘管反应器设计参数的选取、操作条件对反应效果的影响,以及计算机模拟与优化方法,对应教材第3章第3节;4. 盘管反应器的实验操作:介绍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对应教材第3章第4节;5. 盘管反应器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分析实际生产案例,了解盘管反应器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及优化,对应教材第3章第5节。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共计10课时,第1-2课时学习盘管反应器的基本概念与分类;第3-4课时学习盘管反应器内的流体流动与传热;第5-6课时学习盘管反应器的设计与优化;第7-8课时进行盘管反应器的实验操作;第9-10课时分析盘管反应器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反应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反应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反应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反应器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如反应器类型、反应动力学和反应器设计等。

2. 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反应器的特点、适用范围及操作原理。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模型和方程描述反应器内的物料平衡、能量平衡和反应动力学过程。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反应器化工原理分析实际化工生产过程中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实验数据和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反应器化工原理在科研和工程应用中的最新进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反应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化学反应工程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中化学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反应器化工原理的基本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反应器基本概念:反应器类型、反应动力学、反应器设计原理。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 内容安排:反应器分类及特点,反应动力学方程,反应器设计基本原理。

2. 常见反应器类型及其应用:釜式反应器、管式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 内容安排:各类反应器的结构、操作原理、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3. 反应器数学模型与方程:物料平衡、能量平衡、反应动力学方程。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内容安排:建立反应器数学模型,推导物料平衡、能量平衡方程,探讨反应动力学在反应器设计中的应用。

4. 反应器设计与优化:反应器设计方法、优化策略。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 内容安排:介绍反应器设计方法,分析影响反应器性能的因素,探讨优化策略。

5. 反应器实例分析:结合实际化工生产过程,分析反应器设计和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宇部兴产公司是采用HSO工艺技术的最大己内酰胺生产商,现生产能力为365kt·a -1,占世界己内酰胺总生产能力的6.84%,生产装置分布在日本、西班牙和泰国。

该工艺技术成熟,投资小,操作简单,催化剂价廉易得,安全性好。

但主要缺点是:(1)原料液NH3·H2O和H2SO4消耗量大,在羟胺制备、环己酮肟化反应和贝克曼重排反应过程中均副产大量经济价值较低的(NH4)2SO4,每生产1t己内酰胺大约会副产4.5t(NH4)2SO4,副产(NH4)2SO4最多;(2)能耗(水、电、蒸汽)高,环境污染大,设备腐蚀严重,三废排放量大。

特别是(NH4)2SO4副产高限制了HSO工艺的发展。

1.3.2 SNIA工艺(甲苯法)意大利SNIA公司开发的SNIA工艺是唯一以甲苯为主要原料的己内酰胺生产工艺。

该工艺又称为甲苯法,是将甲苯氧化制得苯甲酸,加氢制得苯甲酸,接着与亚硝酰硫酸反应生成己内酰胺硫酸盐,己内酰胺硫酸盐再经水解得到己内酰胺。

在SNIA工艺制备己内酰胺中,含己内酰胺60%左右的酰胺油先经NH3·H2O苛化,然后经甲苯萃取、水萃取制成30%的己内酰胺水溶液。

己内酰胺水溶液经KMnO4氧化和过滤、三效蒸发、脱水浓缩、预蒸馏、NaOH处理和蒸馏、轻副产物蒸馏和精馏、重副产物蒸馏和精馏等精制过程,才能得到符合标准的纤维级己内酰胺成品。

1999年,中国石化石家庄化纤责任有限公司采用意大利SNIA公司甲苯法生产技术,耗资35亿元,建成一套生产能力为50kt·a -1的己内酰胺生产装置,2002年与中国石化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发并应用非晶态镍催化剂引入苯甲酸加氢反应系统部分取代Pd/C催化剂以及己内酰胺水溶液加氢取代KMnO4工艺技术,将生产能力扩建到70kt·a -1。

尽管SNIA工艺为己内酰胺生产提供了新的原料路线,采用甲苯为原料,不经过环己酮肟直接生产己内酰胺,但酰胺化反应过程条件苛刻,收率较低,生成的副产物成分复杂,每生产1t己内酰胺副产3.8t(NH4)2SO4。

而且工艺精制过程存在流程长、工艺控制复杂、能耗大、产品质量不稳定、优级品率低的问题,投资大,生产设备高度专业化,难以转换用途。

基于生产成本高、(NH4)2SO4副产品量大、影响己内酰胺质量的副产物多的问题,加之受SNIA公司规模及发展战略影响,目前国外已无采用SNIA工艺的己内酰胺生产装置。

1.3.3 BASF/Polimex-NO还原工艺(苯法)德国BASF公司和波兰Polimex公司开发了BASF/Polimex-NO还原工艺,对硫酸羟胺制备进行了工艺改进:采用NH3与纯O2催化氧化制得NO,NO在搅拌釜式反应器中,反应温度40℃、压力1.5MPa、H2SO4介质和Pt催化剂作用下被H2还原来制备硫酸羟胺。

环己酮肟生产采用二段逆流肟化流程,进料环己酮萃取肟化硫铵中的有机物后再进入肟化反应系统。

在肟化过程中每生产1t环己酮肟(中间产品)会副产0.64t(NH4)2SO4,(NH4)2SO4溶液中的环己酮用蒸汽气提回收后返回反应系统。

反应生成的环己酮肟经过饱和浓度的硫铵母液干燥脱水。

环己酮肟在发烟H2SO4催化作用下经两级串联贝克曼重排器制得己内酰胺,用气氨在真空条件下进行中和反应,并利用反应热蒸发部分水分,同时(NH4)2SO4结晶从母液中分离出来。

己内酰胺精制过程有萃取、蒸馏,流程较短。

该工艺可以避免羟胺制备过程中生成(NH4)2SO4,因而该工艺技术被迅速推广,BASF公司也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商,现生产能力为1015kt·a -1,占世界己内酰胺总生产能力的19.00%,生产装置分布在美国、德国和比利时。

BASF/Polimex-NO还原工艺技术生产的缺点:投资大、工艺路线长、工艺控制过程复杂、生产成本高,而且随后的肟化和重排反应中仍会生产(NH4)2SO4。

1.3.4 DSM-HPO工艺(苯法)荷兰DSM公司开发的HPO工艺以羟胺磷酸盐替代羟胺硫酸盐与环己酮在甲苯体系中进行肟化反应生成环己酮肟,通过无机工艺液和有机工艺液两大物料循环系统的分合,将羟胺制备和环己酮肟化及相关的物料分离净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物料平衡性能良好的闭路循环体系。

无机工艺液将HNO3的合成、羟胺的合成和环己酮肟的合成构成了一个无机回路。

有机工艺液则构成了环己酮进一步转化、肟分离和无机工艺液净化的有机回路。

环己酮肟在含SO3,浓度10%的发烟H2SO4催化作用下发生贝克曼重排反应制得己内酰胺。

精制过程有萃取、离子交换、加氢、三效蒸发、蒸馏等。

目前,DSM公司总生产能力为615 kt·a -1,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11.52%,分别在荷兰、美国和中国大陆建有2家独资企业和1家合资企业。

尽管HPO工艺在传统液相烟酸贝克曼过程中仍会生产(NH4)2SO4,但在羟胺制备、环己酮肟化反应中不副产(NH4)2SO4。

1.3.5 H2O2氨肟化工艺(苯法)H2O2氨肟化-气相重排工艺意大利Enichem公司开发了环己酮与NH3、H2O2在新型钛硅分子筛(TS-1)催化作用下高选择性直接反应制备环己酮肟氨肟化工艺。

该工艺实现工业应用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催化剂和相应工艺形式的优化和确定、碱性反应介质中分子筛骨架硅流失的抑制、昂贵分子筛的高效再生技术以及新工艺过程的工程放大问题等。

日本住友化学公司工业化了环己酮肟气相贝克曼重排反应的新工艺,通过一种专有的高效SiO2沸石催化剂代替H2SO4,避免了(NH4)2SO4生成。

在气相下,0.1MPa和380℃在流化床中进行贝克曼重排反应,把甲醇与环己酮肟以1:1(质量比)混合,以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甲醇可循环使用,环己酮肟的转化率达到99%,己内酰胺的转化率达95%以上。

2003年4月,住友化学公司结合EniChem公司技术在日本爱媛县建成了60kt·a -1环己酮氨肟化制备己内酰胺工业装置,并采用多步重结晶-加氢的精制工艺。

住友公司在中国申请了气相重排工艺专利,由于环己酮肟气相重排与现有的液相重排反应原理与工艺条件不同,反应产物的杂质种类及数量也大相径庭,是一种全新气相重排产物精制工艺路线。

二、搅拌釜式反应器叙述1、搅拌釜式反应器1.1搅拌釜式反应器的分类(按操作方式)按操作方式分类为间歇(分批)式、半连续(半间歇)式和连续式操作。

(1)间歇式操作:一次加入反应物料,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经过一定的反应时间,当达到所要求的转化率时取出全部产物的生产过程。

间歇式操作设备利用率不高、劳动强度大,只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在染料及制药工业中广泛采用这种操作。

(2)连续操作:连续加入反应物和取出产物。

连续操作设备利用率高、产品质量稳定、易于自动控制,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3)半间歇操作:一种物料分批加入,而另一种物料连续加入的生产过程;或者是一批加入物料,用蒸馏的方法连续移走部分产品的生产过程。

半间歇操作特别适用于要求一种反应物的浓度高而另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低的化学反应,适用于可以通过调节加料速度来控制反应温度的反应。

1.2搅拌釜式反应器的应用装有搅拌器的釜式设备是化学工业中广泛采用的反应器之一,它可用来进行液液均相反应,也可用于非均相反应。

普遍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等工业,用来完成磺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等工艺过程,以及有机染料和医药中间体的许多其他工艺过程的反应设备。

釜式反应器的应用范围之所以广泛,是因为这类反应器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传质效率高,温度分布均匀,操作条件(如温度、浓度、停留时间)的可控范围较广,操作灵活性大,便于更换品种,能适应多样化的生产。

1.3釜式反应器的设计(1)确定反应釜的操作方式根据工艺流程的特点,确定反应釜是连续操作还是间歇操作(即分批式操作)(2)汇总设计基础数据设计基础数据包括物料流量,反应时间,操作压力,操作温度,投料比,转化率,收率,物料的物性数据等。

(3)计算反应釜的体积(4)确定反应釜的台数和连接方式(5)确定反应釜的直径和筒体高度如按非标准设备设计反应釜,需要确定长径比,长径比一般取1~3,长径比较小时,现状矮胖,这类反应器单位体积内消耗的钢材量少,液体表面大;长径比趋于3时属瘦长型,瘦长型的反应釜,单位体积内可安排较大的换热面,对反应热效应大的体系很适用,但材料耗量大。

长径比确定后,设备的直径和筒体高度就可以根据釜的体积确定。

(6)确定反应釜的传热装置的型式和换热面积反应釜的传热可在釜外加夹套实现,但夹套的换热面积有限,当需要大的传热面积时,可在釜内设置盘管、列管或回形管等。

(7)选择反应釜的搅拌器2、搅拌装置的选择搅拌器是搅拌釜式反应器的一个关键部件,其根本目的是加强釜式反应器内物料的均匀混合,以强化传质和传热。

2.1常用搅拌器的类型(1)浆式搅拌器转速较低,一般为20~80r/min,圆周速度在1.5~3m/s范围内比较合适。

浆式搅拌器直径取反应釜内径的1/3~2/3,桨叶不宜过长,因为搅拌器消耗的功率与桨叶直径的五次方成正比。

浆式搅拌器已有标准系列HG5-220-65。

当反应釜直径很大时采用两个或多个桨叶。

浆式搅拌器适用于流动性大、黏度小的液体物料,也适用于纤维状和结晶状的溶解液,如果液体物料层很深时可在轴上装置数排桨叶。

(2)涡轮式搅拌器按照有无圆盘可分为圆盘涡轮搅拌器和开启涡轮搅拌器;按照叶轮又可分为平直叶和弯曲叶两种。

涡轮搅拌器速度较大,线速度约为3~8m/s,转速范围为300~600r/min。

开启式平直叶涡轮搅拌器的标准系列见HG5-221-65。

涡轮搅拌器的主要优点是当能量消耗不大时搅拌效率较高,搅拌产生很强的径向流。

因此它适用于乳浊液、悬乳液等。

(3)推进式搅拌器直径约取反应釜内径的1/4~1/3,线速度可达5~15m/s,转速范围为300~ 600r/min,搅拌器的材料常用铸铁和铸钢。

推进式搅拌器的标准系列见HG5-222-65。

2.2搅拌器的选型对于气液分散过程,要求得到高分散度的“气泡”。

从这一点来说,控制作用为剪切作用,其次是循环流量。

所以可优先选择涡轮式搅拌器。

但气体的密度远远小于液体,一般情况下气体由液体的底部导入,如何使导入的气体均匀分散,不出现短路跑空现象,就显得非常重要。

开启式涡轮搅拌器由于无中间圆盘,极易使气体分散不均,导入的气体容易从涡轮中心沿轴向跑空。

而圆盘式涡轮搅拌器由于圆盘的阻碍作用,圆盘下面可以积存一些气体,使气体分散很均匀,也不会出现气体跑空现象。

因此,平直叶圆盘涡轮搅拌器最适合气液分散过程。

三、环己酮氨肟化工艺设计基础2.1环己酮氨肟化反应本征动力学环己酮氨肟化主反应的反应速率方程:γβαCB A A catAO A C C C k dtdx W N dtdCA r 1=⋅=-=)exp(1101RTE k k -=过氧化氢分解副反应的反应速率方程:νB B catBO B B C k dtdx W N dtdCr 2222=⋅=-=)exp(2202RTE k k -=式中,R 为气体常数(11--⋅⋅KmolJ );T 为反应温度(K );21E 、E 分别为主反应和过氧化氢分解副反应的活化能()1mol J -⋅;21k k 、分别为主、副反应的速率常数;2010k k 、分别为主、副反应的指前因子;νγβα和、、为相应组分的反应级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