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比较型诗歌)

合集下载

《诗四首》比较阅读

《诗四首》比较阅读

《诗四首》比较阅读吴素荣《诗四首》中的四首诗分属于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作品,虽然所写的内容不同,表达的情感也各有差异,但四首古代诗歌都能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在特定情景之下微妙而独特的感受。

细读四首诗歌,我们还会发现,每首诗都提到了一个景物——水,虽然它们的表现形态不同,出现的场景也各有差异,但在诗人的笔下,这“水”竟成了他们表露情感的物证和凭借。

《归园田居·其三》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

作者志在田园,但初归时劳动效果并不理想,庄稼长势不好,豆苗甚至还没有草多。

诗人并不因此而气馁,他一大早就赶到地里锄草劳作,直到月亮升起时才扛着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准备回家。

因为“道狭”,更因为“草木长”,以至于“夕露”沾湿了衣服。

这里,“夕露沾我衣”这一日常生活细节,既照应了前文的“草盛”,也暗含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自然引出全诗的主旨。

对于刚刚归隐田园的诗人来说,“荷锄”、“理荒秽”是艰辛而复杂的,但这种艰辛在他看来却又无比快乐而充满情趣。

他早出晚归,直到夜露洒下还守在地头,迟迟不愿归家。

一边是为了劳作,更主要的是想厮守田园,亲近自然。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归耕相当艰难,但衣服打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呢?只要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没有失去自我,只要能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即使再苦再累,归家再迟也心甘情愿。

在这里,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纯美和谐地统一起来。

《使至塞上》是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

这次出塞,王维表面上是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诗人单车问边时见到的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茫茫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荒凉无边;烽火台上升腾着一缕白烟,没有弯曲,没有迟疑,直插云霄,格外醒目。

沙漠的四周,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不见其发端,更不知它要流向何方……这“长河”,这画面,雄浑寥廓,视野开阔,很好地传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对比鉴赏题练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对比鉴赏题练习

一轮复习:古代诗歌对比鉴赏题练习第一题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野菊唐·王建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野人饷菊有感明·张煌言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

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

两首诗歌均写到菊花,但所写内容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野菊》侧重于描写野菊生长的环境和野菊的冷香,展现了菊花超脱世俗、矢志不移的品质。

寄托了作者弃绝名利、超脱世俗的野逸之情。

②《野人饷菊有感》侧重于描写菊花的花茎虽饱经风霜,仍不失挺拔咄咄之势;“铁骨”一词展现出不畏风霜的菊花的伟岸不群的品格。

诗人对不畏风雨的菊花的爱护。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野菊经霜不老的傲岸实为诗人自身凛凛正气的象征。

【解析】本题是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考查。

题干要求分析两首诗歌均写到菊花,但所写内容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回答此题可先分开赏析两首诗歌的内容,然后再比较有哪些不同点。

王建的《野菊》此诗紧扣住“野”字,写出了野菊特有的风貌。

其首句“晚艳出荒篱”,意谓野菊之花在草木凋残,百卉纷谢,连园菊也枯黄萎落的时候,却舒展出她那艳丽的容颜,突出野菊生命力的顽强。

接句“冷香著秋水”,意谓野菊花吐放的缕缕馥香荡漾在湛蓝的秋水之上,突出野菊之造福人间的心志。

转句“忆向山中见”,展现出野菊的出生地和来源处,紧扣题名中的“野”字拓宽诗的境界,从而使诗意得以升华。

其结句“伴蛩石壁里”是野菊在“山中”生活的必然交代,它客观地描绘出一位虽终日只能与低吟浅唱的蟋蟀为伴,但却立根岩缝、咬定青山、忍寂耐寒、矢志不移的强者形象,其孤标独显的高风亮节令人敬佩。

此诗虽短小,野菊之野劲、野香、野趣尽融其中,而作为“在野”的王建,其弃绝名利、超脱世俗的野逸之情,亦因此而得以寄托。

张煌言的《野人饷菊有感》是感事即怀诗,乡居野处的百姓为表达对隐居英雄的敬佩,以菊相赠,诗人对此事有感;事中之物“菊”确是感怀的聚焦,所以又是咏物诗。

2024届高考诗歌双文本对比阅读训练:手法异同(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诗歌双文本对比阅读训练:手法异同(含解析)

诗歌双文本对比阅读训练-------手法异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怀故人【宋】寇准清夜月初满,藓庭①吟更幽。

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

旧国②情何极,空江思欲流。

故人今底处,危坐独凝愁。

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①藓庭:郊野。

②旧国:故乡。

1.下列对上面两首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夜怀故人》首联交代时间、地点和自然环境;颈联在前两联基础上,通过“情何极”“思欲流”点题抒怀;尾联通过对故人“今底处”的发问写作者独处“凝愁”。

B.“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两句十分精妙,结合听觉、嗅觉,描写“梧桐疏影”和耳边不时传来的蟋蟀乱鸣声,使诗句画面立体可感。

C.《虞美人》中“朱颜改”可指故国宫殿颜色已旧,也可理解为旧时宫女容貌衰老,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变色。

D.寇准和李煜均用简练自然的语言,表达在月夜的思念之情。

相比寇准对“旧国”的思念之情,李煜更在思“故国”的同时内心燃起亡国之痛。

2.以上两首作品都表现了作者的愁绪,在表达情感的手法上则各有异同。

请结合内容,赏析主要的异同点。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小题。

望江南·闲梦远①(一)李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辊②轻尘。

忙杀③看花人!望江南·闲梦远(二)李煜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注】①这两首词是李煜亡国入宋后的作品。

②辊(gǔn):翻滚,滚动,转动。

③杀:同“煞”,形容极甚。

3.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国正芳春”中着一“芳”字,写出姹紫嫣红、百花争艳、遍地芳香的江南春色,表达了词人的愉悦之情。

B.“满城飞絮辊轻尘”中以“飞絮”来写春景,传神地写出了春情流转、春光如泻、春风扑面而来的迷人春色。

C.“笛在月明楼”一句由景及人,把前面的空景用人来衔接,把眼见的凄凉用耳听的哀惋来充实,韵致无穷。

2023年高考语文考教结合:诗歌比较阅读之教材复习诗歌鉴赏汇编(译文+情感+手法)(选必上+中+下)

2023年高考语文考教结合:诗歌比较阅读之教材复习诗歌鉴赏汇编(译文+情感+手法)(选必上+中+下)

选择性必修上、中册诗歌《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译文】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披同样的战袍。

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戈与矛。

我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敌人!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汗衣。

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矛与戟。

我愿与你一同战斗!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下裳。

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盔甲兵器。

我愿与你一同前进!【情感】①慷慨赴敌、同仇敌忾的豪情;②战士之间深厚的情谊。

③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真实感人,慷慨雄壮,确是一首充满民族精神而又富有艺术魅力的古代军歌。

【手法】①重章叠句。

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是诗人内在情感上的一种递进关系。

②设问的修辞手法,第一句一问一答,鲜明地表达了战士们团结一致,共同对抗外敌强烈的思想感情;③“无衣”两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战斗的紧张气氛,表达了战士们一心为国征战,不计较衣物不全的爱国的思想感情。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古代诗歌四首》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与答案(共6篇)

《古代诗歌四首》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与答案(共6篇)

《古代诗歌四首》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与答案(共6篇)一、(2023·浙江省·同步练习)杂诗三首(其二)(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梅花(清)汪中孤馆寒梅发,春风款款来。

故园花落尽,江上一枝开。

(1) 这两首古诗均用_______(意象)来表达感情的。

(2) 两首诗都用梅花表达思念之情,但抒情的艺术各不相同,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梅花”(2)○1《杂诗三首(其二)》中,梅花象征故乡,诗人借问故乡梅花是否开放,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梅花》借景抒情,以故乡梅花已落,反衬客馆的梅花刚刚开放,突出作者客居他乡的孤苦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2023·浙江省·同步练习)课内外联读,探究诗歌意象与情感之间的关系1.天净沙·春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①,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②。

2.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①帘栊:带帘子的窗户。

②飞红:飞花。

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这里的“小桥流水飞红”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少年行》(比较阅读)

诗歌鉴赏《少年行》(比较阅读)

诗歌鉴赏《少年行》(比较阅读)【原诗1】少年行四首(其一)王维〔唐代〕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注释】1、新丰:在今陕西省临潼区东北,盛产美酒。

斗十千:指美酒名贵,价值万贯。

2、咸阳:本指战国时秦国的都城咸阳,当时著名的勇士盖勒、荆轲、秦舞阳都到过咸阳,这里用来代指唐朝都城长安。

【译文】新丰盛产美酒价值万贯,出没都城长安的游侠多是少年。

相逢时意气相投,痛快豪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

【赏析】这组诗的第一首,写侠少的欢聚痛饮。

“新丰美酒斗十千”。

是说新丰出产的美酒十分名贵,一斗酒价值十千钱。

新丰,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新丰镇,古代那里盛产美酒。

斗酒十千,使用这个数目字,目的在于强调酒的名贵,为下文的“咸阳游侠”作映衬。

“咸阳游侠多少年”。

意思是说:咸阳城里的游侠们多半是青春少年。

咸阳,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市,秦朝时曾作国都,这里实际是以它代指唐朝京都长安。

游侠,古时候称那种重义轻生死、勇于救人危难的人为游侠。

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游侠都是英雄豪杰,倍受尊重和赞扬。

作者在另一首诗中写道:“纵死犹闻侠骨香”,说即便侠客死了,他们的骨头也是香的。

可见侠客的社会地位之尊贵。

作者特别地点出“少年”二字,写出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英雄,这些少年游侠在“新丰美酒”的映衬下,越发显得豪纵不羁,风流倜傥。

“相逢意气为君饮”。

意思是说:这些少年侠客偶然相逢,为彼此的意气所感动,都愿意为对方干上一杯。

“意气”所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仗义疏财,除暴安良,轻生重义,都是侠客们所注重的意气。

这句把饮酒的性质强调出来了,他们不是为了取乐而饮酒,而是为了彼此的侠义行为而庆功;他们不是熟人聚会而饮酒,而是偶然相逢,一见倾心,便不惜花费重金买酒,相互勉励。

这句诗把少年侠客的精神世界揭示得十分鲜明,足以令人敬慕。

“系马高楼垂柳边”。

意思是说:他们把自己的高头大马,拴在那高高酒楼前的垂柳旁边。

这意味着他们已经走上了酒楼,把“为君饮”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部编版八上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对比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八上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对比阅读(含答案)

八上诗歌鉴赏对比阅读一、【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词中两次用典,上片自喻孙权,下片又自比冯唐。

B.从乙词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是记梦之作。

C.甲乙两词都具有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豪迈奔放的特点,充满了豪放之气。

D.甲词用一“狂”字笼罩全篇,乙词一“嗟”字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

2.这两首词分别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3分)二、【甲】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乙】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词中“接”“连”两字,描绘出天幕四垂,云涛汹涌的瑰奇雄伟的境界。

B乙词中“沉醉”一词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意。

C.甲词运用想象描绘丰富多姿的梦幻境界;乙词运用白描手法,回忆少时游玩情形。

D.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豪放词人,两首词都体现了她的洒脱不羁。

2.在《渔家做》和《如梦令》两首词中李清照都提到了“日暮”。

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分析,同样的“日暮”下作者的心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3分)三、【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部编版八上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对比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八上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对比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八上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对比阅读(含答案)八上诗歌鉴赏对比阅读一、【甲】XXX·密州出猎(XXX)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XXX。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XXX?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XXX接云涛连晓雾(XXX)天接XXX连晓雾,XXX欲转千帆舞。

仿佛XXX归帝所。

XXX,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XXX,学XXX有惊人句。

九万里XXX正举。

XXX 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词中两次用典,上片自喻XXX,下片又自比XXX。

B.从乙词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是记梦之作。

C.甲乙两词都具有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豪迈奔放的特点,充满了豪放之气。

D.甲词用一“狂”字笼罩全篇,乙词一“嗟”字传达出作者对XXX的叹息。

2.这两首词分别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3分)二、【甲】XXX接云涛连晓雾(XXX)天接XXX连晓雾,XXX欲转千帆舞。

仿佛XXX归帝所。

XXX,殷勤问我归那边。

我报XXX,学XXX有惊人句。

九万里XXX正举。

XXX 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乙】如梦令(XXX)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词中“接”“连”两字,描画出天幕四垂,云涛汹涌的瑰奇雄伟的境界。

B乙词中“沉醉”一词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意。

C.甲词运用想象描绘丰富多姿的梦幻境界;乙词运用白描手法,回忆少时游玩情形。

D.XXX是我国宋代著名的豪放词人,两首词都体现了她的洒脱不羁。

2.在《渔家做》和《如梦令》两首词中XXX都提到了“日暮”。

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分析,同样的“日暮”下作者的心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3分)三、【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XXX)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阅读(比较型诗歌)
一、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8~9题。

水仙子·渡瓜洲①
赵善庆
渚莲花脱锦衣收,风蓼青雕红穗秋,堤柳绿减长条瘦。

系行人来去愁,别离情今古悠悠。

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

小梁州·九日渡江②
汤式
秋风江上棹孤舟,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

山容瘦,老树替人愁。

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

乐可酬,人非旧。

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

【注】①瓜洲,长江岸边渡口。

②九日,指重阳。

江,指长江。

8.《水仙子·渡瓜洲》前三句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5分)
9.两首元曲中“愁”的内涵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风筝
曹雪芹①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风筝
孔尚任②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注】①《石头记》中曹雪芹托探春作。

探春,宝玉同父异母妹,庶出,有才干,被迫远嫁后。

②孔尚任,少时岁考不中,后破格授为国子监博士、户部主事等。

创作《桃花扇》,后获罪,被免职。

回乡隐居,穷困潦倒至辞世。

8.请简要描述两首诗描写的情景的异同。

(5分)
9.两首诗使用了相同的手法表达情感,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蝶恋花
谢逸
豆蔻梢头春色浅,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

红日三竿帘幕卷,画楼影里双飞燕。

拢鬓步摇青玉碾。

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

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

8.“红日三竿帘幕卷,画楼影里双飞燕”两句描写了什么情景?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5分)
9.与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比,两首词结尾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伤愚溪【注】刘禹锡
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

隔帘惟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注】愚溪,在湖南省永州市西南,本名冉溪。

唐柳宗元谪居于此,改其名为愚溪,并结茅树蔬,筑堂而居。

此诗作于柳宗元去世三年后。

8.本诗和晏殊《浣溪沙》词中都有“燕”这一意象,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请具体说明。

(6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5分)
五、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8、9题。

孤雁儿①
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孤雁儿》写于李清照晚年,赵明诚去世之后。

鹧鸪天﹒暮春
黄升
沈水香销梦半醒。

斜阳恰照竹间亭,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

莺宛转,燕丁宁。

晴波不动晚山青。

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

8.你认为《鹧鸪天﹒暮春》上片的“自拣残花插净瓶”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5分)。

9.两词中的女主人公都充满了愁思,但心境不同,请结合语句进行分析(6分)。

六、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问题。

百字令·德祐乙亥①
褚生
半堤花雨,对芳辰、消遣无奈情绪。

春色尚堪描画在,万紫千红尘土。

鹃促归期,莺收佞舌,燕作留人语。

绕栏红药,韶华留此孤主。

真个恨杀东风,几番过了,不似今番苦。

乐事赏心磨灭尽,忽见飞书传羽②。

湖水湖烟,峰南峰北,总是堪伤处。

新塘杨柳,小腰犹自歌舞。

【注】①德祜,宋恭帝赵罴年号,德祐乙亥,1275年。

次年,元兵攻入临安,南宋灭亡。

②飞书传羽,指元兵将至的军情报告,有人曾作诗句“羽书莫报樊城急”。

10.从上阕到下阕,词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简要分析。

11.有人说,本词下阕所写“新塘杨柳,小腰犹自歌舞”和杜牧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异曲同工之妙,你是否赞同?请简要分析。

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董颖是宋代一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1)两首诗的第二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4分)
(2)两首诗寓情理于景物之中,请结合诗歌的后两句简析其中蕴含的情或理。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