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心意拳内功内气

合集下载

胡耀贞的六合心意内功手打编辑版

胡耀贞的六合心意内功手打编辑版

六合心意内功主要是丹田功与四把。

一般在练“静动气功”恢复健康后,或健康的人练好站桩中的三体式之后,再锻炼丹田功与四把。

此功相传由明末清初姬隆风所创,于1959年胡耀贞进行整理。

六合心意内功,又名守洞尘技。

心意是指脑与意念,六合即指内三合与外气合二内三合即心与意合。

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口有意即有气,有气即有力。

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概括地说,就是上与下合,左与右合,前与后合。

六合心意,互为联系,结为一起,以心意支配六合,以六合贯串心意。

三体式姿式身体正立,双足并拢,右足尖向外45度角,左足向前迈步约2尺左右着地。

身体向下坐,使双腿屈曲,要求左膝骸骨与左足跟,右膝与右肩,一百会与会阴穴呈三条直线口双肩下沉,两前臂上伸,两肘下垂夹肋之两侧,左手食指尖与肩平,其余四指屈曲呈弧形。

左手食指尖、左足尖、鼻尖三点呈一平面与背部垂直,亦即使眼观鼻,鼻对脐。

左手指尖在身体之前正中向上与肩平。

当左臂定势之后,右手缓缓下按至小腹前,手心斜向下,拇指尖正对肚脐。

亦可变换为右足右手向前,左足在后。

三体式站桩练法先练开合劲,次练伸缩劲,再练收放劲。

(l)开合劲::站好只体式,放松,人静,气沉丹田,自感丹田吸指肚脐内有气感,意视脐内之气向命门,稍定,以候丹田之气到达命门,在命门与两肾的中间有两个窍位,用意念将命门之气向外开放至两窍,然后两窍之气向命门会合。

这样一开一合多次,约5~10分钟,然后缓缓散步。

(2)伸缩劲::站好三体式,放松,人静,气沉丹田,意念手足之气往回收缩至中丹田(肚脐内),中丹田之气向外呼出,这时用意念将丹田之气,运伸至手指尖与足趾尖。

这样一伸一缩多次,约5~10分钟。

(3)收放劲::站好三体式,放松,入静,气沉丹田,用意念使上丹田与下丹田之气收归人中丹田,再用意念将中丹田之气放至上丹田与下丹田,约5一10分钟。

这三种方法呼吸,用在练意拳中的五行拳(即劈、崩、钻、炮、横五种拳法)的时候,当出手时,由丹田呼气,回手时往丹田吸气,这样一开一合、一伸一缩、一收一放,是六合心意内功中的基本功法。

六合心意拳练气诸法

六合心意拳练气诸法

六合心意拳练气诸法一、引气法目对鼻,鼻对脐,处处行迟不可移,撤开二六连环锁,一点灵光吊在眉。

二、用气法眼上翻属阳,阳气落在枕骨。

鼻一绉属阴,阴气落在腭角。

脾气紧,心气沉,肝气顶,肺气一努落肾经,心沉一气自然成。

三、周天法紧撮谷道内中提,尾闾一起绉骨节,玉枕难过目视鼎,来到丹田存消息。

往前又是雀桥路,十二时中降下池。

锁住心猿拴意马,要立丹田海底基。

一时快乐无穷尽,返本还原心自知,久练自成金刚体,百病皆除如童子。

四、得真法混元一气吾道成,道成莫外如真形。

真形内藏真精神,神藏内气丹道成。

如问真形须求真,要知真形合真象;真象合来有真诀,真诀合道得微灵。

养灵根而动心者,武艺也,固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

五、内外相见合一法震龙兑虎各东西,朱雀玄武南北分,戊己二土中宫位,意为媒引相配成。

眼、耳、口、鼻、舌五行,手足四梢并顶心。

久练内外如一气,迅雷电雨起暴风。

诚心练养精气神,眼前变化此中存,拳无拳来,意无意,无意之中才是真。

六、十六把气功法一阴到中,二阳开,三阴到中,四翻阳回乳,五阳出,六阴到中,七阳开,八阴到鼎,九阳落耳,十阴出十一翻阳十二翻阴,十三阴到中,十四翻阳回乳,十五举起下地三墩,十六跳起回乳三墩。

七、内功运气法人之周身气滚滚,前任后督血脉通。

任脉起之于承浆,直下阴前至高骨。

督脉尻尾而直上,夹脊再上泥丸宫。

下至印堂人中处,井池双穴劲循循。

浑身三催动一力,节节贯串变化通。

练气技击不离此,得真奥妙叹无穷。

丹田练神龟尾提,真气自然往上升。

气下于海光聚天心,面如童子才是正宗。

(小腹正中为气海,额上正中为天心,光聚天心是练功得法之征)。

蓄劲意守丹田处,能使元神稳于身。

动急则急应缓相随,克敌自然如水中游。

八、调气法吾道之人,凡出入门或旅行客住,每早晚盘膝静坐,闭目钳口细调呼吸,一出一入皆从鼻孔,而少时气定,须吸气一口,但吸气时须默念真气至涌泉发出,升于两肋,自两肋升于前胸,再升于耳后,遂升于泥丸至印堂,由印堂至鼻,再至夹脊遂至于前心,由前心沉至丹田,丹田气足,自然从尾闾再升于夹脊,再上泥丸如是反复循环,随意而调。

太极拳的心意六合内家拳讲明劲、暗劲、化劲,不管什么劲,都必须做到

太极拳的心意六合内家拳讲明劲、暗劲、化劲,不管什么劲,都必须做到

太极拳的心意六合内家拳讲明劲、暗劲、化劲,不管什么劲,都必须做到太极拳的心意六合内家拳讲明劲、暗劲、化劲,不管什么劲,都必须做到心意六合!内三合即心、意、气、力合,外三合即手与脚、肩与胯、肘与膝合!心即意,意即气,气即力,心与意乃一也,气与力一也,意即气,气即力,故心者力也,意者力也,气者亦力也,故涌泉贴地气有根,亦可曰力有根也。

很多人喜欢论气,又把气分为内气、外气,外气者呼吸之气,内气者即心意之气,丹田之气也,无外气则无内气,外气与内气实无法分离也,技击术很强的人,他的内气与外气一定是非常和谐合一,融于一体的。

如果我们紧张,气就会浮起来,意念固定于身体某处僵硬而不自知,所以练武之人是炼心定意,炼气定神,才能心到、意到、气到、力到,心意气力合一。

内家拳是炼心意的控制,以心意去控制筋膜传导内气,控制内气,也就是力,也是我们所谓的劲,当然练心意气力的方法很多,例如练站桩、练出拳、踢腿,皆可炼到心意气力。

内家拳通常何故不说力而讲劲,那何谓劲,简单的说法,就是一种有秩序的力,例如发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成于手,这就是由下往上的一种顺序,也叫由下往上的节节贯串,反之,由手指尖往回走至脚底,这叫由上往下的秩序,由上往下的节节贯串,也可以叫无力技术,借力技术,引进落空合即出的技术!是太极拳的一种阴阳变化和展现!外三合,手与脚,肩与胯、肘与膝,是指身体的结构!太极拳的劲,除了来自心意气力之外,另外是来自于手身步的结构,基本上叫虚领顶颈,沉肩坠肘,涵胸拔背,松腰落胯,但这只是基本。

所谓身体结构,也叫桩形结构,方阵结构,既然是阵,就有各种可能的组合序列,还有方位变化,不是只有手与脚、肩与胯,肘与膝合那么简单,又因方圆是结合在一起的,不走圆和弧怎能和天地阴阳及心意阴阳呼应?而圆阵为可点,可圈,可缠,其序列变化更是多端。

方阵组合加弧圆组合结合心意阴阳变化就叫心意六合!若能体用,可谓有无限可能!以上所述是我目前认知的心意六合。

六合心意拳秘要(引丹田气下沉至两腿内侧以至足心两脚十趾用力如爪地)

六合心意拳秘要(引丹田气下沉至两腿内侧以至足心两脚十趾用力如爪地)

六合心意拳秘要(引丹田气下沉至两腿内侧以至足心两脚十趾用力如爪地)(引丹田气下沉至两腿内侧以至足心两脚十趾用力如爪地)https:///is/eFjXPF8/评论:大道至简,绝招,秘笈就在看似平常的经验之中,本文虽短,精读细品,揣摩领会,必有所得。

六合心意拳是一种著名的内家拳术,相传为宋代名将岳飞所创,以后分为山西李作然(北派,练十二形,名“形意拳”),河南马元礼(南派,练十大形,名“心意拳”)二大流派。

后者有“宁带手传,不带口传,宁可失传,不可乱传”之训,向无拳谱流传。

在一次气功表演中,为了发扬这门拳艺,今将秘而不传的“六合心意拳”加以整理,以献读者。

六合心意举刚柔相济,内外兼练。

所谓“六合”,即“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和“外三合”(肩与静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其中光注重于“以意领气,心与意合”的内气锻炼,故名心意举。

心意拳的架式是仿效龙、虎、熊、马、猴、猫、鹤(鹰)、鸡、蛇等十种(北派形意十二形即上述十形加龟、鹊二形)动物的动作特点,编成套路,动作淳朴,讲求神似,一般先学基本拳,或先练其中一形,循序增加,贵在持之于恒,日久内劲自出,有健身防病之效。

现举心意拳中起势桩步与基本拳两式为例,谈谈练功要领:一、起势桩步立正式站立,左脚提起,伸向左前方,足跟着地,足尖上翘,左足跟与右足跟相距三寸,身体亦随之侧向于左,右膝胯微曲,呈半马步状站立(高低可据各人体力而定)身体要中正,不能前俯后仰,头如悬顶,两眼平视左前方,含胸松腰,敛臂提肛。

按上述架式站定以后,摒除杂念,意守丹田,舌尖舐住上鹏,牙关微用力作咬牙之状,但要“脸不露形”,全身松静自然,然后作鼻吸口呼的腹式呼吸(应以意识引导,不可强用拙力,方能做到“心意领气”。

吸则少腹微收,呼则引气下沉至丹田),先引丹田气下沉至两腿内侧以至足心,两脚十趾用力如爪地,复提气至丹田静守片刻,再随吸气引气上提,两臂同时上提,高与骼平,左手在前,沉肘垂腕,手心向下,五指张开,手指微屈,右手提至左手肘或腕旁,手掌亦如左手之状,此时,全身内外三合,其外形举诀谓呈“前如瓦楞后如锅”之势。

心意六合拳功之悟:(一)无极桩

心意六合拳功之悟:(一)无极桩

心意六合拳功之悟:(一)无极桩
心意拳内功第一式,无极式:
晨,面向东方,立正于天朗气清之地,面微仰,目平视。

敛情摄念,心无所想,目无所视,鼻无所嗅,耳无所听,神将守形。

天下地上,身体所系,心意渐渐与天地混沌一体。

息调则心静,息外无心,心外无息。

心静则神宁,神宁则清静无物,无物则气行绝象,绝象则觉明性灵,性灵则神充精凝,精凝则大道成,万象归根。

O,此圆即道之无极符号。

意谓虚空混沌。

此式为练功之预备式。

根据自身调息松体宁神之状况调整时间,或36息,49息,81息皆可,如单练此式,30分钟左右。

我练功之体验,调息,静心,宁神于性宫,(眉心后,枕骨前,两耳间),神意笼罩全身,当感觉身体不复存在时,神意已融化于自然之中,与天地混沌为一体。

心意六合拳功之悟系列功法揭密文章,均为作者自己原创,内容详实,别具一格。

合符道门医家之法理,又为拳武之精妙练法,欢迎关注。

六合心意拳内功内气

六合心意拳内功内气

六合心意拳内功内气一、炼气的阶段和呼吸法练拳术的人,首要的是炼气,其次才练筋骨肌肉和关节韧性的发达。

如果只在拳术形式上追求而不结合炼气的实际,将来拳术恐怕是没有成就的,对祛病、延年益寿的效果甚微,拳技也不能达到上乘。

1.浅呼吸六合心意拳在炼气方面,是以呼吸作用为功、以气与力合为用而进行拳术运动的。

初学六合心意拳,首先用后天自然呼吸,使肺活量和肺容积增大。

气壮力大,勇敢过人,这是第一阶段。

2.中等呼吸当第一阶段有了功夫,然后再练后天返先天的腹式呼吸,使气深而藏,气量更加增大。

鼻吸丹呼,鼻呼丹吸,此谓腹式逆呼吸,呼吸时必须带呼声畅气。

因为逆呼吸所起的是吐故纳新作用,一旦肺气充足肺部扩大,便不能含胸、降气、气沉丹田,而肺细胞的过分膨胀,容易使肺出血,使身体反受其害。

所以炼气必须得法,这是第二阶段。

3.先天呼吸两个阶段呼吸得法,使拳术工、顺、真,再把气故意松开,放至足底涌泉穴,周而复始,循环无端,前任后督,气行滚滚。

庄子云:“真人之息通于踵。

”这是第三阶段的“先天呼吸”,也称“胎呼吸”,是儒道两家追求达到的“大周天”气运全身法。

二、丹田功山西六合心意拳是内功拳,全凭丹田之功。

以丹田之气发动肢体运动,必须在炼内功的基本上练外功即练拳术。

丹田功有七种:竖丹田、搂丹田、坐丹田、闸丹田、开丹田、逞丹田、养丹田等。

这七种丹田功,互为结合,不能严格分开。

开始站立,两足与肩平。

先入静,“心定神宁,神宁心安,心安清静,清静无物,无物气行,气行绝象,绝象则觉明,觉明乃神(即意)气相通,万象归根,合成一气”。

入静以后,进行周身运气(也叫贯气)。

贯气的方法是:两眼闭上,内视祖窍(眼与心合),稍停即向上意视,至囟门与意合一,这叫心与意合。

以意引气,向后往下降气,经玉枕、大椎、大杼、肺俞、气向下行,垂肩,沉肘,塌背,尾闾回收经下丹田顺两腿内侧下行达涌泉,此时两手随之下搂,两膝微屈而稍下蹲。

当气降到不能再降(此乃阴气下降),即由涌泉顺两腿外侧上行,身也随之而起,恢复原状。

心意六合拳内功敛阴功(于化龙传)

心意六合拳内功敛阴功(于化龙传)

于化龙敛阴功(顾端)敛阴功,亦称“马阴藏相”,在武术界流传久矣,其源出于河南嵩山少林寺,相传明末清初,心意六合拳河南派开山鼻祖马学礼先生,青年时途经嵩山少林寺,与寺内武僧较技取胜,而客居寺院,以心意把从高僧中互换而得的一套正宗少林功夫,此后,敛阴功作为心意六合拳门的主要功法之一,一直秘密流传于各代传人之间。

敛阴者,就是指通过特殊的意念和呼吸训练,将男子的睾丸收藏于小腹内,令外人摸不到、打不着而故名。

此功法,只要经一年时间的锻炼,就可功成。

功成之后,不仅可以提高自身薄弱环节——裆部的保护作用,而且能增强实战之人的搏击威力,特别是对那些患有滑精、遗精、阳痿的病者,亦有显著的医疗效果,是融健身、技击、医疗三者为一体的优秀护身功法。

今蒙《精武》编辑部约稿,特将上海著名心意六合拳大师于化龙老先生所传之敛阴功,介绍如下,供广大武术气功爱好者参考、锻炼之用。

一、周天导引功姿势:身体放松自然站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曲下蹲,两足尖内扣成平行。

十趾抓地,重心落在两腿正中,裆部撑圆,头顶颈直,舍胸拔背,沉肩收胯,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掌心相对,十指向下,目视正前方,舌尖抵于上腭。

行功:姿势调正之后,以柔和呼吸,吸长呼短,配合意念。

首先意守百会穴五分钟;吸气时想天地精气徐徐汇集百会穴,并收提睾丸和肛门,十趾着地收紧;呼气时意想体内浊气由百会穴泄出,并放松睾丸、肛门和十趾。

如此收放五分钟,当意注百会穴时,似有气布头顶之感觉时(此气感,即为内家“罡气”)则行下步功法。

姿势不变,意念由百会穴下移至印堂→人中→承浆→膻中→中脘→神阙→气海→中极→会阴→长强→命门→夹脊→玉枕→百会穴。

此式每日早晚行功二次,每次行功不少于六百息(一呼一吸为一息)。

每行功用意念配合呼吸循环上述穴位一圈(即为小周天功),罡气随意念而移至穴位,不管在穴位中有气无气,应照常行之,呼吸如前述。

释义:周天导引功,在心意六合拳门中亦称“虚无含一气”。

它是指无极到有极时所生的一点真一之气,像云烟一样若有若无,忽存忽消,虚虚似又,又似无有。

心意六合拳内功搓丹田(搓把)

心意六合拳内功搓丹田(搓把)

心意六合拳内功搓丹田(搓把)起势轻步站:顺势转腰拧胯,屈膝下蹲双腿裹成一线,两膝内扣,锁着裆部,前足踏实,足趾抓地,足心涵空,后足五指抓地,重心不变,左掌顺着腰胯转动,紧贴左肋向左向后抽动。

同时右掌从右胯斜着穿过小腹前,向左胯际移动成右肩领前势。

然后翻掌,掌心向外,五指张开,掌心内涵带扣劲,左手掌五指张开掌指紧贴右掌根,整个左手臂以肘贴肋,连肩带背和左手掌一齐往下用力搓去同时呼气,以左肩下沉,顺势前拧连接腰胯开合,周身一体为要点,直至搓过右掌指尖时,两掌同时左翻,左掌心向上,右掌心向下,轻贴于左腕小臂上,然后左肩后动,左胸与肋由合而开,左掌轻轻的朝左上方回抽,两掌柔擦而过,以左掌指尖抵着右腕为止。

(吸气)。

如此来回起落为一次,以上是左式,右式同左式相同。

修练本丹田功要求敛裆提肛,身折向前,双膀松沉,劲力要沉。

上下要有立之意,前撑后顶,左右相承,做好松腰塌胯,气宜下,劲宜沉,根宜固。

全身要有束裹之劲,内含展绝之意,收如拧绳,放如提决,搓时两眼注视掌心意在下丹田固力,同时百会上提,总之手臂和身腰一气开合,以丹田吃劲为恰到好处,千万不可徒重于手臂动作,不然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也。

初作36次为宜,后72次,108次,直至360次合周天之数。

切忌饱腹后锻炼,或便溺未清,以至于损坏内脏,练时应戒房事,则收效奇宏,其次亦应适当节欲以保精神。

学拳推荐丹田功秘法课程介绍丹田功是传统武术尤其内家拳的核心训练功法。

在过去一直都是秘而不传的,只有少数人才能得到传承。

一些拳谱中也有“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的说法。

所以导致了很多武术爱好者虽然听说过丹田但并没有正确的认知,或者没有得到系统的传承,甚至曲解了丹田。

本课程讲解的丹田功源自山西戴家心意拳,丹田功的练法是科学完整且朴实无华的,而拳法和器械皆是由丹田功衍生出来的。

本课程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一步步的把丹田功的基础练习方法教给大家。

课程目录一、浅释内家拳丹田功之秘二、身法是丹田功入手的第一步三、丹田贯气法——丹田功的核心机密,拳谱曰:混元一气吾道成四、丹田运转法——如何发动丹田气,内家拳产生的根源五、养丹田——如何高效的提升丹田功夫,丹田养就长命宝六、检验丹田功正确与否的十个身体特征七、丹田功练习中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合心意拳内功内气
一、炼气的阶段和呼吸法
练拳术的人,首要的是炼气,其次才练筋骨肌肉和关节韧性的发达。

如果只在拳术形式上追求而不结合炼气的实际,将来拳术恐怕是没有成就的,对祛病、延年益寿的效果甚微,拳技也不能达到上乘。

1.浅呼吸
六合心意拳在炼气方面,是以呼吸作用为功、以气与力合为用而进行拳术运动的。

初学六合心意拳,首先用后天自然呼吸,使肺活量和肺容积增大。

气壮力大,勇敢过人,这是第一阶段。

2.中等呼吸
当第一阶段有了功夫,然后再练后天返先天的腹式呼吸,使气深而藏,气量更加增大。

鼻吸丹呼,鼻呼丹吸,此谓腹式逆呼吸,呼吸时必须带呼声畅气。

因为逆呼吸所起的是吐故纳新作用,一旦肺气充足肺部扩大,便不能含胸、降气、气沉丹田,而肺细胞的过分膨胀,容易使肺出血,使身体反受其害。

所以炼气必须得法,这是第二阶段。

3.先天呼吸
两个阶段呼吸得法,使拳术工、顺、真,再把气
故意松开,放至足底涌泉穴,周而复始,循环无端,前任后督,气行滚滚。

庄子云:“真人之息通于踵。

”这是第三阶段的“先天呼吸”,也称“胎呼吸”,是儒道两家追求达到的“大周天”气运全身法。

二、丹田功
山西六合心意拳是内功拳,全凭丹田之功。

以丹田之气发动肢体运动,必须在炼内功的基本上练外功即练拳术。

丹田功有七种:竖丹田、搂丹田、坐丹田、闸丹田、开丹田、逞丹田、养丹田等。

这七种丹田功,互为结合,不能严格分开。

开始站立,两足与肩平。

先入静,“心定神宁,神宁心安,心安清静,清静无物,无物气行,气行绝象,绝象则觉明,觉明乃神(即意)气相通,万象归根,合成一气”。

入静以后,进行周身运气(也叫贯气)。

贯气的方法是:两眼闭上,内视祖窍(眼与心合),稍停即向上意视,至囟门与意合一,这叫心与意合。

以意引气,向后往下降气,经玉枕、大椎、大杼、肺俞、气向下行,垂肩,沉肘,塌背,尾闾回收经下丹田顺两腿内侧下行达涌泉,此时两手随之下搂,两膝微屈而稍下蹲。

当气降到不能再降(此乃阴气下降),即由涌泉顺两腿外侧上行,身也随之而起,恢复原状。


气到两胯环跳穴时,两胯内缩,意气由此而直抵会阴穴。

稍停,由前身上行,至中丹田分由两肋上行,到璇玑穴再分由两耳后高骨处上行至泥丸,下降祖窍。

稍停,由祖窍至喉头,从体内直抵夹脊,再直通心窝至降宫,经中丹田至下丹田。

稍停,提过尾闾(并提肛),经夹脊、玉枕至泥丸,下降至上丹田。

稍停,由上丹田经口内入气管至中丹田而达下丹田,复提尾闾,经夹脊、玉枕、泥丸到上丹田。

稍停,由上丹田往中丹田收,下丹田也往中丹田收,将气都集中在中丹田,只收气,不出气,这叫伏气(指的是丹田之气不是呼吸闭气)。

然后静守丹田,准备进行练习丹田功。

1.竖丹田
按上法贯气,气伏丹田后,以意导气,由中丹田起至上丹田,手随气之上行而升起,五指并扰,手背向前。

升到不能再升时,手随意气由上丹田下降中丹田而下落,降时手用抓劲。

单双手升降或先练单手后练双手均可,练单手时左右手替换升降。

无论练单手或双手,当升起时身体直立,当降落时身稍下蹲,如骑马势。

丹田与手之起落升降,反复练之不拘次数。

2.搂丹田
当意气回到中丹田时,手也随之而回。

回时勾手指如拳状用搂劲。

其搂法是:从上往下搂、从左右直
搂和两臂外伸转圈回搂或从前面向回搂均可。

练从上往下楼,可与竖丹田结合而练。

意气与手升起时为竖,降落为搂,身也下蹲。

与练竖丹田不同的地方是手要搂至中丹田前,左右直搂,转圈搂,从前面往回搂,身体皆下蹲为骑马势,气伏于中丹田不动,出手如刀枪(直而硬),回手似勾杆。

练时上下、左右、前后可随意变化,不受次序限制,不拘次数。

3.坐丹田
心坐中丹田不动,身为骑马势,以意导气降到下丹田和涌泉,身不蹲,手掌向下随之而下按,当气降到不能再降时复升至中丹田,手也随之抓力而上起,身复原。

单手单脚练和双手双脚练均可。

单手单脚的练法:以意引气经下丹田顺左腿达涌泉,身下蹲,左手随之向下按劲,左脚踏实,为阴;右手虚放胸前,右腿虚立,为阳。

气降到不能再降,手按到不能再按,意、气与身、手、脚即升起。

左右互换练习,方法相同。

双手脚练法:以意引气经下丹田顺两腿下达涌泉,双手随之由正前方或左侧、右侧而下按均可,身皆下蹲,气降到不能再降,手按到不能再按,意气与身、手即升起,意气上升至中丹田时,双手似抓力提起,身体上升为骑马势,一上一下全以意气带动,如此反
复练习。

4.闸丹田与开丹田
这两种练法前后是连接的,全是炼内气的功夫。

贯气以后,以心意将气收回丹田,只能往里收不能放出,如同关住水闸一样,将水蓄住不动,如古书上说:“内气不出,外气不入”。

这就叫闸丹田,也是聚气和伏气。

将闸伏于丹田之气,用意向四肢和周身散发,这就是开丹田;即将丹田之气发散于全身(不是发散于体外),也叫运气。

静守一会,以意将气贯满全身,它就会自动运行起来。

5.逞丹田
这不是一种单练功夫。

由于按以上功法久练,丹田之气越来越足,周身气力也就越大,练功发动以后,如同生龙活虎。

6.养丹田
练功达到动静自如的程度以后,静守丹田以养气,也不是单练方法。

古人云:“气为力之本,有形者为姿势,无形者为气功,二者必备,否则无用。

”要真正练好六合心意拳功,必炼内功,否则,单以体力和后天之气真正练好拳术的,几乎没有。

因此,养丹田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真功夫。

戴氏心意拳的桩功劲力对应
作者:佚名转贴自:Internet点击数:57
混元势:浑圆桩,蹲猴猴)是拳法母架,刚为猝,内劲猝为刚,内劲实为刚,劲力深沉则刚。

柔为绵,内劲绵为柔,内劲灵为柔,劲力轻灵则柔。

劲源于内,力发于外,动作快慢是刚柔的外象表现。

内劲刚柔是质的反应,内劲是精气神的衍化物,精气神是心,灵意念的六合劲,!心动似火焰,必然产生内劲之刚,心静如平水则生发劲力之柔,刚柔对立统一体拳法之灵魂。

纯刚易折,纯柔不力,刚柔相济力是发化衍变的正道。

劲是精气神聚化的一种能流,意念指挥可瞬间爆发,力度大,速度快,穿透力强,转瞬急逝,发之于无形,化之于不觉,劲力故为拳法之魂。

在练精气神的原则下,将浑圆桩分五种功法:叫做蹲丹田,抱丹田,(搬丹田)射丹田,砸丹田,养丹田。

五种功有静养和动养两个过程,原地不动为静养,带步为动养,行拳走势中涵养,故有无桩不养功,无势不含桩,桩功总架势,头微仰,胸微涵,
腿微曲,三元聚一,通体呈圆,蹲丹田就是曲蹲不展,旨在滋养丹田,深沉下肢功能,下肢是人体三节之根节,根节稳固乃拳法之本,采用三尖对齐,(鼻尖,膝尖,足尖)自然呼吸演练此桩是养丹之基础,抱丹田是有束有展,束吸展呼,外加手随声落,手随身起,手抱丹田的演练方法。

此为拳法出手之母型构架,一切手法出自丹田,收自丹田射丹田则是随着来展势式的起伏,单手从丹田处向前发射,意在根节催,中节随,捎节追。

砸丹田是依附于束展势式,腰轴侧转的根节演变,旨在横排斜拨。

养丹田则是身落而手起,身起而手落的对立反射,旨在劲达四指,收劲往势。

桩功是拳势田型,田型内含拳法趋向,它就是束.钻.抖.擞.刹,束是束身,束为起势之源,无束而无进,无展而无法,束是进法之母,束是展的伊始。

钻是进也,也是拳法变化之始,不管前进后退,高去低就,一切从身法的转换反映出来。

抖是顺也,这是拳法的顺势是向。

擞是横也,以横破顺,如同火柱投炉灰之理。

刹是住也,这是劲达四捎之终也。

桩动对应着拳法去向,而拳法走向又对应着母型劲力,这就是踩.扑.舒.裹.绝。

踩者如踩毒物也,扑者如虎猫扑物也,舒者舒展其力也,裹者包裹而不露也,绝者无所不绝也,踩劲出至蹲丹田,久蹲脚力深沉,出步之
后必有踩劲,扑劲来自抱(搬)丹田,无抱而无扑,抱为扑之始,。

舒劲源于射丹田,射必劲发,舒展达意。

裹劲取于砸丹田,侧转砸击,砸必含裹,裹而不露。

绝劲生于养丹田,起落反射有蹬有顶,劲达四捎,势完劲止。

按照阴阳相合,五行相变之理,势向劲互为依存,相互对应,内在有着本质之联系,并且都有束展开合,拳法变化和劲力运用之对应体系,也就是蹲为势,束为向,踩为劲,抱为势,钻为向,扑为劲。

射为势,抖为向,舒为劲。

砸为势,擞为向,裹为劲。

养为势,刹为向,绝为劲。

以上是势向务对应公式。

另外还有五劲量化目标,这就是踩要毒,扑要勇,裹要滚,绝要短,这就是拳经所云:踩.扑.裹.舒.绝.毒.勇.猛.滚.短.毒是心灵反应,毒则手法奏效。

勇为劲气之帅,勇必不惧,猛是神形俱至,猛烈无敌。

滚是用劲之法,滚必利裹,裹则能排,。

短是快捷之义,根节取人谓之手法短,快速取人谓之时间短,一招制胜谓之拳法短,宁短勿长,越短越好,能在一寸前,莫在一寸后,就是其理也。

势向劲本是你精蓄气养神的统一体,势为拳法是构势,向为拳法之趋向,劲为拳法之灵魂,此乃拳法三大要素,缺一不可,实是演练心意拳桩功之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