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心意拳内功

合集下载

传统心意六合拳练习的四种核心功法

传统心意六合拳练习的四种核心功法

传统心意六合拳练习的四种核心功法马胜利心意六合拳是“功夫拳”,讲究“拳功一体,体用合一”,它的每一把拳势都是一种功法(俗称“功架”、“弓架”),每一种功法都要求符合于实战的运用。

但是,在实际训练中,我们不可能将每一种功架都练到家,也不可能将有限的训练时间平均地分配到每一个功架上。

一般来说,每一个拳种内部,都会有几种纲领性的功法来统贯整个训练体系,从而构成该拳种的核心功法。

心意六合拳也不例外,在它的整个训练体系中,同样存在着几种核心功法,它们是:“踩步摇闪把、鹰捉把、虎扑把、猫洗脸”等四个功架。

这四个功架的训练目的是十分明确的,其中:“踩步摇闪把”练的是“整”;“鹰捉把”练的是“活”;“虎扑把”练的是“势”;“猫洗脸”练的是“变”。

其具体意义如下:1、“踩步摇闪把”练习时,下身练的是“踩鸡步”,上身练的是“摇闪把”,通过“裹、践、躜”的身法、步法、手法巧妙调配,将上下左右的“十字开合力”(即起落、束展)与内外呼应的“鼓荡撑决力”融贯一体,锻炼出“上下一体、内外合一”的整体的动力构架来。

所以,对于心意六合拳来说,所谓“整”,并不仅仅是指练出“整劲”来,而是意味着意识、呼吸、动作、发力以及所有动力单元的呼应、联络与相互作用。

这种“整”不是想出来的,必须通过明家指教,掌握正确的方法,下功夫反复锻炼求得的。

我们把“踩步摇闪把”比喻为一部机器的动力系统,这个系统包含若干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正常运行,整个系统的运行就正常,机器的运转也就良好。

而如果这个系统内部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机器就会出现故障。

要保证每一个环节都按照其合理的方式运行,从而构成整体的合理动作,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所以,每一个练习心意六合拳的人,都会感觉到这把拳难练。

而所有练习心意六合拳的人,都必须将这把拳练习终身。

可以这么说,“踩步摇闪把”是心意六合拳“基础的基础、核心的核心”,心意六合拳的全部动作与技术都是这一把拳的延伸。

因此,历代拳师将它称为心意六合拳的“母拳”,实在不是过誉之辞。

胡耀贞的六合心意内功手打编辑版

胡耀贞的六合心意内功手打编辑版

六合心意内功主要是丹田功与四把。

一般在练“静动气功”恢复健康后,或健康的人练好站桩中的三体式之后,再锻炼丹田功与四把。

此功相传由明末清初姬隆风所创,于1959年胡耀贞进行整理。

六合心意内功,又名守洞尘技。

心意是指脑与意念,六合即指内三合与外气合二内三合即心与意合。

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口有意即有气,有气即有力。

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概括地说,就是上与下合,左与右合,前与后合。

六合心意,互为联系,结为一起,以心意支配六合,以六合贯串心意。

三体式姿式身体正立,双足并拢,右足尖向外45度角,左足向前迈步约2尺左右着地。

身体向下坐,使双腿屈曲,要求左膝骸骨与左足跟,右膝与右肩,一百会与会阴穴呈三条直线口双肩下沉,两前臂上伸,两肘下垂夹肋之两侧,左手食指尖与肩平,其余四指屈曲呈弧形。

左手食指尖、左足尖、鼻尖三点呈一平面与背部垂直,亦即使眼观鼻,鼻对脐。

左手指尖在身体之前正中向上与肩平。

当左臂定势之后,右手缓缓下按至小腹前,手心斜向下,拇指尖正对肚脐。

亦可变换为右足右手向前,左足在后。

三体式站桩练法先练开合劲,次练伸缩劲,再练收放劲。

(l)开合劲::站好只体式,放松,人静,气沉丹田,自感丹田吸指肚脐内有气感,意视脐内之气向命门,稍定,以候丹田之气到达命门,在命门与两肾的中间有两个窍位,用意念将命门之气向外开放至两窍,然后两窍之气向命门会合。

这样一开一合多次,约5~10分钟,然后缓缓散步。

(2)伸缩劲::站好三体式,放松,人静,气沉丹田,意念手足之气往回收缩至中丹田(肚脐内),中丹田之气向外呼出,这时用意念将丹田之气,运伸至手指尖与足趾尖。

这样一伸一缩多次,约5~10分钟。

(3)收放劲::站好三体式,放松,入静,气沉丹田,用意念使上丹田与下丹田之气收归人中丹田,再用意念将中丹田之气放至上丹田与下丹田,约5一10分钟。

这三种方法呼吸,用在练意拳中的五行拳(即劈、崩、钻、炮、横五种拳法)的时候,当出手时,由丹田呼气,回手时往丹田吸气,这样一开一合、一伸一缩、一收一放,是六合心意内功中的基本功法。

心意六合拳功之悟(二)太极桩

心意六合拳功之悟(二)太极桩

心意六合拳功之悟(二)太极桩
,,,,,,
心意拳内功第二式,太极:
承无极式,身形不变,两手大指,中指相触呈倒三角形扣于脐,涵胸拨背,沉膀坠肘,自然曲膝,气息绵绵聚于丹田(脐之后,命门之前,会阴穴之上,心之下)。

两手掌捧腹,随绵绵气息自然起伏展束。

坎中水满意生心源,脾为后土肾为先天。

意马心猿坎位中安,心虚实腹身轻体健
百日纯功气足坚凝,得此妙道仙佛有缘。

水火既济性命双修,静极生动一阳来复。

我练功之体验,神意笼罩丹田,渐渐体会胎呼吸,(意观丹田开合,仿佛是丹田一开一合在呼吸而忘却鼻呼吸)。

练习时间约三十分钟左右。

太极图符见上图,意谓虚静至极,一阳初生。

我们常见的阴阳鱼图符实乃是阴阳两仪图,可谓静则为太极,动则生阴阳两仪是也。

六合心意拳秘要(引丹田气下沉至两腿内侧以至足心两脚十趾用力如爪地)

六合心意拳秘要(引丹田气下沉至两腿内侧以至足心两脚十趾用力如爪地)

六合心意拳秘要(引丹田气下沉至两腿内侧以至足心两脚十趾用力如爪地)(引丹田气下沉至两腿内侧以至足心两脚十趾用力如爪地)https:///is/eFjXPF8/评论:大道至简,绝招,秘笈就在看似平常的经验之中,本文虽短,精读细品,揣摩领会,必有所得。

六合心意拳是一种著名的内家拳术,相传为宋代名将岳飞所创,以后分为山西李作然(北派,练十二形,名“形意拳”),河南马元礼(南派,练十大形,名“心意拳”)二大流派。

后者有“宁带手传,不带口传,宁可失传,不可乱传”之训,向无拳谱流传。

在一次气功表演中,为了发扬这门拳艺,今将秘而不传的“六合心意拳”加以整理,以献读者。

六合心意举刚柔相济,内外兼练。

所谓“六合”,即“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和“外三合”(肩与静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其中光注重于“以意领气,心与意合”的内气锻炼,故名心意举。

心意拳的架式是仿效龙、虎、熊、马、猴、猫、鹤(鹰)、鸡、蛇等十种(北派形意十二形即上述十形加龟、鹊二形)动物的动作特点,编成套路,动作淳朴,讲求神似,一般先学基本拳,或先练其中一形,循序增加,贵在持之于恒,日久内劲自出,有健身防病之效。

现举心意拳中起势桩步与基本拳两式为例,谈谈练功要领:一、起势桩步立正式站立,左脚提起,伸向左前方,足跟着地,足尖上翘,左足跟与右足跟相距三寸,身体亦随之侧向于左,右膝胯微曲,呈半马步状站立(高低可据各人体力而定)身体要中正,不能前俯后仰,头如悬顶,两眼平视左前方,含胸松腰,敛臂提肛。

按上述架式站定以后,摒除杂念,意守丹田,舌尖舐住上鹏,牙关微用力作咬牙之状,但要“脸不露形”,全身松静自然,然后作鼻吸口呼的腹式呼吸(应以意识引导,不可强用拙力,方能做到“心意领气”。

吸则少腹微收,呼则引气下沉至丹田),先引丹田气下沉至两腿内侧以至足心,两脚十趾用力如爪地,复提气至丹田静守片刻,再随吸气引气上提,两臂同时上提,高与骼平,左手在前,沉肘垂腕,手心向下,五指张开,手指微屈,右手提至左手肘或腕旁,手掌亦如左手之状,此时,全身内外三合,其外形举诀谓呈“前如瓦楞后如锅”之势。

心意六合拳功之悟:(一)无极桩

心意六合拳功之悟:(一)无极桩

心意六合拳功之悟:(一)无极桩
心意拳内功第一式,无极式:
晨,面向东方,立正于天朗气清之地,面微仰,目平视。

敛情摄念,心无所想,目无所视,鼻无所嗅,耳无所听,神将守形。

天下地上,身体所系,心意渐渐与天地混沌一体。

息调则心静,息外无心,心外无息。

心静则神宁,神宁则清静无物,无物则气行绝象,绝象则觉明性灵,性灵则神充精凝,精凝则大道成,万象归根。

O,此圆即道之无极符号。

意谓虚空混沌。

此式为练功之预备式。

根据自身调息松体宁神之状况调整时间,或36息,49息,81息皆可,如单练此式,30分钟左右。

我练功之体验,调息,静心,宁神于性宫,(眉心后,枕骨前,两耳间),神意笼罩全身,当感觉身体不复存在时,神意已融化于自然之中,与天地混沌为一体。

心意六合拳功之悟系列功法揭密文章,均为作者自己原创,内容详实,别具一格。

合符道门医家之法理,又为拳武之精妙练法,欢迎关注。

六合心意拳内功内气

六合心意拳内功内气

六合心意拳内功内气一、炼气的阶段和呼吸法练拳术的人,首要的是炼气,其次才练筋骨肌肉和关节韧性的发达。

如果只在拳术形式上追求而不结合炼气的实际,将来拳术恐怕是没有成就的,对祛病、延年益寿的效果甚微,拳技也不能达到上乘。

1.浅呼吸六合心意拳在炼气方面,是以呼吸作用为功、以气与力合为用而进行拳术运动的。

初学六合心意拳,首先用后天自然呼吸,使肺活量和肺容积增大。

气壮力大,勇敢过人,这是第一阶段。

2.中等呼吸当第一阶段有了功夫,然后再练后天返先天的腹式呼吸,使气深而藏,气量更加增大。

鼻吸丹呼,鼻呼丹吸,此谓腹式逆呼吸,呼吸时必须带呼声畅气。

因为逆呼吸所起的是吐故纳新作用,一旦肺气充足肺部扩大,便不能含胸、降气、气沉丹田,而肺细胞的过分膨胀,容易使肺出血,使身体反受其害。

所以炼气必须得法,这是第二阶段。

3.先天呼吸两个阶段呼吸得法,使拳术工、顺、真,再把气故意松开,放至足底涌泉穴,周而复始,循环无端,前任后督,气行滚滚。

庄子云:“真人之息通于踵。

”这是第三阶段的“先天呼吸”,也称“胎呼吸”,是儒道两家追求达到的“大周天”气运全身法。

二、丹田功山西六合心意拳是内功拳,全凭丹田之功。

以丹田之气发动肢体运动,必须在炼内功的基本上练外功即练拳术。

丹田功有七种:竖丹田、搂丹田、坐丹田、闸丹田、开丹田、逞丹田、养丹田等。

这七种丹田功,互为结合,不能严格分开。

开始站立,两足与肩平。

先入静,“心定神宁,神宁心安,心安清静,清静无物,无物气行,气行绝象,绝象则觉明,觉明乃神(即意)气相通,万象归根,合成一气”。

入静以后,进行周身运气(也叫贯气)。

贯气的方法是:两眼闭上,内视祖窍(眼与心合),稍停即向上意视,至囟门与意合一,这叫心与意合。

以意引气,向后往下降气,经玉枕、大椎、大杼、肺俞、气向下行,垂肩,沉肘,塌背,尾闾回收经下丹田顺两腿内侧下行达涌泉,此时两手随之下搂,两膝微屈而稍下蹲。

当气降到不能再降(此乃阴气下降),即由涌泉顺两腿外侧上行,身也随之而起,恢复原状。

《心意六合拳内功秘传方药》

《心意六合拳内功秘传方药》

《心意六合拳内功秘传方药》一九九九年秋,我在洛阳地下防空洞闭关,随藏密金刚上师旺求扎巴的掌门弟子们修炼藏密噶玛噶举观音法二十多天。

期间认识了武汉的吴天明大居士。

他是武汉心意六合拳买金魁系的传人。

出关后他将心意拳内功丹等方药传授给我。

此方原是南方武林素有"江南第一妙手"之誉的心意拳大家解铁夫老先生据其师传,武、道、医相结合形成的内服方药,为的是更好地修炼内功、增进功力,其组方对调节五脏六腑亦有佳效。

吴天明得之于解老后人,然后常施药予体弱多病者,效果极佳。

吾尝运用于临床,确有独到之处!今传出,愿武林秘技造福更多有缘人…黄芪100克,枸杞、人参各45克,黄精、核桃仁、熟地、去核红枣、蒲公英各30克,柴胡、桃仁、红花、川芎、三七、元胡、生白术、炙附片各20克,全当归、川断、干姜、阿胶、防风、葛根、仙鹤草、灵芝草、上肉桂、白荳蔻、麻黄、甘草、冬虫夏草各10克。

注:以上为原方,经师兄们验证,现在多以三十克西洋参代替人参,而避免了温补太过的弊端。

身体很弱者加紫河车50克。

(又:经实践,若用15克金蝉花代替冬虫夏草,其效堪比10克真品冬虫夏草!价廉效卓)。

晒干,粉碎成细末,或散剂或蜜丸。

每天服三次,每次九克(大蜜丸即9克)。

饭前一小时,淡盐水送服。

一到二个月为度。

该方配伍主要是调节五脏,补肾阳滋肾阴,补脾益中,温里散寒,调补先天后天,理顺中焦。

补心养血调肝,益肺培壮真气。

五行通调,阴阳平衡,元阳旺气血通,百脉畅身体壮!上方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绞痛、冠心病、中风偏瘫、失眠、气虚、手脚麻木、关节疼痛、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老寒腿、妇科病、前列腺炎、男科及亚健康等,无论内科、外科、骨伤科的慢性疾病均有很好的疗效!如能练习李少波的真气运行法或浑圆桩功则健身强身效果极其明显!练心意拳内功或丹道或易筋经或其他门派内功者,结合服此药精进神速妙用更多(过去很多的武功高手往往都精通骨伤科及中医药,他们的内功往往是结合了此类方药)…往昔有因练武功而落下一身伤病,或半途而废者极多!大都是因为或求速效或无内功技法或无方药调理肢体内腑而致气滞血瘀,劳命伤财,诚可叹可惜哉。

心意六合拳内功敛阴功(于化龙传)

心意六合拳内功敛阴功(于化龙传)

于化龙敛阴功(顾端)敛阴功,亦称“马阴藏相”,在武术界流传久矣,其源出于河南嵩山少林寺,相传明末清初,心意六合拳河南派开山鼻祖马学礼先生,青年时途经嵩山少林寺,与寺内武僧较技取胜,而客居寺院,以心意把从高僧中互换而得的一套正宗少林功夫,此后,敛阴功作为心意六合拳门的主要功法之一,一直秘密流传于各代传人之间。

敛阴者,就是指通过特殊的意念和呼吸训练,将男子的睾丸收藏于小腹内,令外人摸不到、打不着而故名。

此功法,只要经一年时间的锻炼,就可功成。

功成之后,不仅可以提高自身薄弱环节——裆部的保护作用,而且能增强实战之人的搏击威力,特别是对那些患有滑精、遗精、阳痿的病者,亦有显著的医疗效果,是融健身、技击、医疗三者为一体的优秀护身功法。

今蒙《精武》编辑部约稿,特将上海著名心意六合拳大师于化龙老先生所传之敛阴功,介绍如下,供广大武术气功爱好者参考、锻炼之用。

一、周天导引功姿势:身体放松自然站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曲下蹲,两足尖内扣成平行。

十趾抓地,重心落在两腿正中,裆部撑圆,头顶颈直,舍胸拔背,沉肩收胯,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掌心相对,十指向下,目视正前方,舌尖抵于上腭。

行功:姿势调正之后,以柔和呼吸,吸长呼短,配合意念。

首先意守百会穴五分钟;吸气时想天地精气徐徐汇集百会穴,并收提睾丸和肛门,十趾着地收紧;呼气时意想体内浊气由百会穴泄出,并放松睾丸、肛门和十趾。

如此收放五分钟,当意注百会穴时,似有气布头顶之感觉时(此气感,即为内家“罡气”)则行下步功法。

姿势不变,意念由百会穴下移至印堂→人中→承浆→膻中→中脘→神阙→气海→中极→会阴→长强→命门→夹脊→玉枕→百会穴。

此式每日早晚行功二次,每次行功不少于六百息(一呼一吸为一息)。

每行功用意念配合呼吸循环上述穴位一圈(即为小周天功),罡气随意念而移至穴位,不管在穴位中有气无气,应照常行之,呼吸如前述。

释义:周天导引功,在心意六合拳门中亦称“虚无含一气”。

它是指无极到有极时所生的一点真一之气,像云烟一样若有若无,忽存忽消,虚虚似又,又似无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合心意拳,乃内家拳之鼻祖,传系南宋岳飞首创.此六合心意拳内功系根据山西省戴文俊家传拳谱纂编而成。

若能日积月累,则智无不备,勇无不生,
能进能退,能刚能柔,充实如太仓,浩渺似沧海。

习此艺者,必温文儒
雅,肃穆端庄。

六合,即内三合与外三合。

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与心
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是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心意六合,
就是以心意指导行动,行动贯穿心意,心意支配六合,六合寓有心意。

功法如下,
一、练丹田:
此为六合心意拳内功之精髓,即以丹田之气发动肢体运动。

练丹田分为竖丹田、搂丹田、坐丹田、闸丹田、逞丹田五步,彼此互为靖合,不可绝然分开。

练功开始,先练运气。

两脚分开站立与肩宽,入静,两眼轻闭,视力集中于祖窃(眼与心合)片刻,向上意视卤门,以意引气,向后猛下
降气,经玉枕、大椎下行,同时垂肩沉肘,塌背,尾闾内收,两手随之
下按,两膝微屈下蹲,气经下丹田顺两腿内侧下达涌泉。

当气降到不能再降时,由涌泉顺两腿外侧上行,身体随起,意气行至两胯环跳时,两胯内缩,意气直抵会阴、稍停,由前身上行至中丹田,分两肋上行至璇玑,再经两耳至高骨处,上行至泥丸,下降至祖窍。

稍停,由祖窍至喉后,从体内直抵夹脊,走心窝至绛宫,经中丹田至下丹田。

稍停,提尾闾、提肛,
经夹脊、玉枕至泥丸,再下降至上
丹田。

稍停,由上丹田经口内气管
至中丹田,达下丹田,复提肛;经
夹脊、玉枕、泥丸到上丹田。

稍停,往中丹田回吸,将气集中于中丹田伏气(不是闭气),静守丹田,准备练丹田功。

1 .竖丹田:气伏丹田后,以意导气至上丹田,双手随之升起,五指并拢,手背向前(图1),至不能再升时,随意气由上丹田下降中丹田用抓劲下抓(图
2 ),身体也随之下蹲,如骑马势。

先练单手,后练双手,反复练习,次数不限。

2.搂丹田:当意气回至中丹田时,手随之而回,同时钩手用搂劲,或从上往下搂,身随下蹲,成骑马势(图3 ),或从左右直搂,或两臂外伸转圈回搂(图4 ),或从前往回搂(图5 )均可,身皆取骑马势,交替反复多练。

3.坐丹田,心坐中丹田,身为骑马势,意气经下丹田顺两腿下涌泉,双手随之由正前或两侧向下按,身体下蹲.气至不能再降、手按到不能再下按时,意气与身、手即起,意气升至中丹田,双手抓力提起,身体还原为骑马势。

一上一下以备导气带劲,反复多练。

4.闸丹田、开丹田,为内功,运气完毕,意气回收丹田,只收不放,如关水闸;再将闸伏之气,意向四肢百骸散发。

这样以意运气充满全身,即会产生自发劲。

5.5.逞丹田:练上述功夫后,丹田气越足,周身气力也越大.内功发动起来,如同
生龙活虎,体力日増,体魄自健。

6.二、四把式:此为六合心意拳内功的基本姿势.凡出手如鹰抓,
迈步如鸡行,膀力如熊膀。

1.鹰抓:分上下势,上势为出手势,下势为四平势,皆用内功。

练上势,双掌齐出或单掌独上,脚踏实地,脚尖虚悬,身下坐而手上、
面微仰视,意气由中丹田上升至上丹田,似上有一“环”欲抓之势(图
6 )。

当手似抓住“环”时即紧握而下,双拳并靠胸前,双肘并力下收,头顶向前,身背前倾,欲使督脉上升,且左(右)脚前进一步,脚尖用劲攒踩,膝前弓,后脚用力蹬地(图
7 ),同时意气由上丹田、下丹田至涌泉。

2.鸡行:全部六合心意拳中,无论何式,凡属进步,须前弓后蹬之势,前后脚对成一线,如鸡行路步伐。

3.熊膀:熊善用膀力,故名。

练左膀束缩势,右腿着力,脚踏实地,左腿稍向前虚立,脚尖点地;
左手随肩里扣,下插于档,右臂屈肘,手护胸前。

目前平视,(图7)中
丹田吸气,此为伏势(图8 )。

定势后即发势,随左肩之前射,呼气充
实,左腿前逃,脚尖躜踩,膝前弓劲,右腿在后蹬直,同时左手抬起,
护于胸前,右手下至裆前伸出(图9 )。

发出动作时须敏捷、爽利,身势要定,步伐要稳。

练右膀法同左膀,
交替多练。

4.双把:练单双
手掌功,为心意拳之
根本拳。

开始束身缩势,双手伏于乳际,作伏势(图10 )。

外推如射箭之势,猛而速,为出势。

伏势有熊劲,出势有鹰劲。

单手右推,右脚着力蹬地,左脚向前虚立,脚尖翘起,左手护于右腕,随右手推出,手掌直立,掌心向前,左手之劲也传送于右手(图11 )o左推反之。

如练双掌,伏势如前,发势时两手掌同时推出,或向左右,或向前方推出均可。

一伏一出,交替演练。

5.练毕,意气回收中丹田,静守片刻,缓缓散步收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