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

第2課時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1)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4頁的例3、例4和試一試,完成練一練和練習一的第3~5題。

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2.使學生在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培養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

教學難點:會用等式的這一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教學過程:一、教學例31.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等式和方程,今天這節課,將繼續學習與等式、方程有關的知識。

請同學們看這裡的天平圖,你能根據圖意寫出一個等式嗎?提問:現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將天平的一邊加上一個10克的砝碼,這時天平會怎樣?談話:現在天平恢復平衡了,你能在上面這個等式的基礎上,再寫一個等式表示現在天平兩邊物體品質的關係嗎?2.出示第二組天平圖,說說天平兩邊物體的品質是怎樣變化的,你能分別列出兩個等式嗎?3.出示第3、4組天平圖,提問:你能分別說說這兩組天平兩邊物體的品質各是怎樣變化的嗎?談話:怎樣用等式分別表示天平兩邊物體變化前的關係和變化後的關係?啟發:這兩組等式是怎樣變化的?她們的變化有什麼共同特點?4.提問:剛才我們通過觀察天平圖,得到了兩個結論,你能用一句話合起來說一說嗎?5.做練一練的第1題二、教學例41.出示例4的天平圖,你能根據天平兩邊物體品質相等關係列出方程嗎?2.講解: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數的值,要先寫“解”,要注意把等號對齊。

3.完成試一試4.完成練一練提問:解這裡的方程時,分別怎樣做就可以使方程左邊只剩下x了。

三、鞏固練習1. 做練習一的第3題2.做練習一的第4題3.做練習一的第5題四、全課小結提問: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五、作業完成補充習題。

板書設計:等式性質和解方程等式的性質解方程50=50 50+10=50+10 解: x+10=50x+a=50+a 50+a-a =50+a-a x-10=50-10x=40 檢驗: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兩邊是不是相等。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一.2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一.2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二、合作探究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 质。
二、合作探究
看图列方程,并求出x的值
x 10 50
想:( )+10=50
二、合作探究
看图列方程,并求出x的值
x 10 50(40)+10ຫໍສະໝຸດ 50 x=40五、自主练习
1.解方程,并检验。
75 x 105 x 23 52 x 38 38
五、自主练习
①解方程 75+x=105 解: 75+x-75=105-75
x=30 检验:把x=30代入原方程。 左边=75+30=105 右边=105 左边=右边 所以x=30是正确的。
五、自主练习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二、合作探究
看图列方程,并求出x的值
x 10 50
因为50-10=40, 所以x=40。
二、合作探究
x 10 50 解: x 1010 5010
x 40
二、合作探究
检验:
把 x 40 代入原方程,
左边=40+10=50 右边=50 左边=右边
所以 x 40 是正确的。
四、易错提醒
错误解答:
(1)x+22=78 (x=100,x=56) (2)x-2.5=2.5 (x=0, x=5)
错解分析: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 知数的值才是方程的解,把答案 代入方程,看能不能使得方程两 边相等。
四、易错提醒
正确解答: (1)x+22=78 (x=100,x=56) (2)x-2.5=2.5 (x=0, x=5)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
怎样放砝码,天平会平衡?
这时天平平衡吗?
50 = 50
50+(
)3; 10 = 50 + 10
50+(
) ○ 50+(
)
50 + a = 50 + a
X = 50
X + a = 50 + a
X+a-(a)=50+a-(a )
20 = 20
20 + 10 = 20 + 10 X = 50
X + 20 = 50 + 20
50 + a = 50 + a 50 + a - a = 50 + a - a X + 20 = 70 X +20-20 = 70-20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 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 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看图列方程,并求出x的值。
X + 10 = 50
解:
X + 10 = 50 X+10-10=50 -10 X=40 方程两边都 减去10,左边 只剩下X。
检验: 把X=40代入原方程, 40+10=50 所以X=40是正确的。
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解方程:X-30=80
解方程 X-30=80 解: X-30+30=80+30 X=110 方程两边都 加上30,左边 只剩下X。
3.解方程 75+X=105 X-23=52 X+38=38
你会检验吗?
①解方程 75+X=105 解: 75+X-75=105-75 X=30 检验:把X=30代入原方程。 75+30=105 所以X=30是正确的。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方程式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五年级上册已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

教材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方程的意义,先教学等式,再教学方程的意义。

其实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一直接触着等式,教材通过天平,呈现了两端质量相等与不等的三种情况,引导学生用等式和不等式分别表示两端的质量,并让学生判断这些式子哪些是等式,加深学生对等式的印象,为学生认识方程的意义后辨析方程和等式的关系打下基础。

但教材中只以天平作为方程概念的素材太过单一,所以本设计以9个材料感悟后形成的式子再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分类中辨析材料,聚类命名。

二、说学生分析在学习本内容以前,学生已近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价值,并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另外学生对天平也已经认识,而且能读懂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也是学生用数学方式表达关系的基础。

本课采用分类研究的方法,学生可能之前没有这样研究的经验,所以如何二级分类可能有些困难,要做适当的指导。

方程的概念很容易掌握,但是其内涵和外延的挖掘及理解学生往往会走入误区,以为未知数只能用x表示等,让学牛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从从具体的情境中提炼出数量关系,并用方程表示,逐步从具体走向抽象,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初步体验方程思想。

三、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性质,并能用语言叙述。

会用等式的性质变形等式,并能对变形说明理由。

2.通过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并熟练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为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好准备。

3.通过学习等式的性质,体会由旧等式变为新等式的解题思想,并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检查和验算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性质并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难点:利用等式的性质变形等式,提高解方程的正确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第2课时)》精品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第2课时)》精品教案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第2课时)》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2.根据等式的性质(二)学会解决简单的方程。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重点: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难点:根据等式的性质(而)学会解决简单的方程。

教学流程:一、知识回顾1.说一说,我们知道了等式的什么性质呢?(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解方程。

二、探究11.探究教师导入语:左边是两个完全一样的小天平,如果把他们左右两边的物体都放在右边大天平上,你会发现什么呢?问题:请根据图,列出等式或者方程。

答案:x=20 2x=20×2 2x=40问题:左边是大天平,如果把他们左右两边的物体各自平均分成3份,放在右边的3个小天平上,你会发现什么呢?请根据图,列出等式或者方程。

说一说,第一个方程是如何变成第三个方程的呢?答案:3x=60 3x÷3=60÷3 x=20问题:你还能再写几组这样的方程或者等式吗?答案:x=5 →3x=5×3 →3x=158x=40 →8x÷4=40÷4 →x=5问题: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呢?说一说,第一个方程是如何变成第三个方程的呢?x=20 →2x=20×2 →2x=403x=60 →3x÷3=60÷3 →x=202.总结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问题:为什么等式两边不能乘或者除以0呢?3.活动1:(1) 1、根据等式的性质在 里填运算符号,在 里填数。

x ÷2=18 0.7x=3.5x ÷2×2=130×2 0.7x ÷0.7=3.5 答案:x ÷2=18 0.7x=3.5x ÷2×2=130×2 0.7x ÷0.7=3.5÷0.7(2) 1、根据等式的性质在 里填运算符号,在 里填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等式的概念,以及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解方程的方法,能够熟练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等式的概念和等式的性质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可能会对每一步的操作和思路不够清晰,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解简单的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理解每一步操作的意义。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等式的概念和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的性质。

2.自主探究:学生自主尝试解一个简单的方程,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并总结解方程的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方程的方法和经验,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4.课堂讲解:老师对学生的解题方法进行讲解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5.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6.课堂小结: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教案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在具体情境中,根据图意列出方程,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2.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通过天平的平衡来探究等式的性质的过程,明确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列方程,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答:什么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2.写出几个方程,在小组里交流。

指名说说自己写的方程,并说出它为什么是方程。

3.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与方程,今天我们再让“天平”这个好朋友来帮助我们继续学习与方程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3。

(1)出示教材第2页例3第一幅天平图。

谈话:怎样在天平的两边增加砝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

集体汇报。

(天平两边增加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出示左边的例题图,提问:如果左右两边都加上10克的砝码,等式可以怎样写?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0+10=50+10。

出示右边的例题图,提问:如果左右两边都加上同样重a克的砝码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0+a=50+a。

谈话:观察这两组图及等式,分析、比较等式两边及结果发生的变化。

引导学生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出示例3下面两幅天平图。

谈话:仔细观察这两幅图,先完成填空,再比较你所写出的等式,和同桌交流你的发现。

指名说说填写的等式。

板书:x+a=50+a→x+a-(a)=50+a-(a)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3)出示刚才的两个结论,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表述等式的性质。

教师小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丨苏教版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等式的基本解法,并通过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2)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等式的性质积极探索解方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推理与演绎找出等式的规律。

(3)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2)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2.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观察找出等式的规律。

(2)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道简单的方程题目,引发学生对等式的兴趣和思考,并启发学生注意等式的特点和规律。

2. 学习新知识(1)探索等式的基本性质:分为变量相等、等式两边加减相等性质。

通过图示和具体实例,让学生发现并总结等式的性质。

(2)解一元一次方程:从解释方程的含义开始,引导学生通过逆运算解方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3. 巩固练习通过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等式性质和解方程的掌握。

既有简单的计算,也有应用题。

4. 拓展延伸通过一些拓展题目,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5. 实际应用通过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将解方程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探索和发现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 有哪些收获?
说明:第10张幻灯片最后为了比较 “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两个概 念,做了链接。点击箭头所对的概 念名称,概念中的关键词就会闪动。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 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 是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 方程。
2、在观察、分析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 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 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怎样在天平两边增加砝码,使天平 仍然保持平衡?
例4 看图列方程,并求出x的值。
X+10=50 解:X+10-10=50-10
一、解: 二、消
X=40
三、算
检x=验40:是把不x是=正40确代答入案原呢方?程怎么,检验四呢、?检验
左边=40+10 =50,左边=右边。
所以x=40是原方程的解。
例4 看图列方程,并求出x的值。
X+10=50 解:X+10-10=50-10
10
10
=
= 通过这上面两个例子,你发现了什么?
=
α=
α
通过这个例子,你又发现了什么?
你能把这些发现合起来说一说吗?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 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 25
- 18
例4 看图列方程,并求出x的值。
X+10=50
怎样才能求出方程中未知数 x的值? 你有什么办法?
X=40
解方程 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 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练一练
解方程 X-30=80 解:x-30+30=80+30
x=110
想一想: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 该怎么做?
练习一
4.解方程,并检验。
76+x=105
x-46=90

x+3.5=3.5
x-6.4=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