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蜡切片标本制作法

合集下载

石蜡切片制作流程

石蜡切片制作流程

石蜡切片制作流程以石蜡切片制作流程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石蜡切片制作是一项常见的实验技术,在生物学、医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广泛应用。

石蜡切片可以用于显微镜下的观察和分析,能够提供关于细胞和组织结构的详细信息。

下面将介绍一下石蜡切片的制作流程。

1. 组织固定:首先,需要从感兴趣的样本中取得组织样本,并将其进行固定。

固定是为了保持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常用的固定剂有福尔马林、乙醛等。

固定过程中,需要确保样本完全浸泡在固定液中,通常需要数小时至数天的时间,以确保组织被充分固定。

2. 脱水:固定后的组织样本需要进行脱水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脱水是将样本中的水分逐渐替代为有机溶剂,常用的有乙醇、丙酮等。

通常采用递增浓度的有机溶剂,从低浓度逐渐提高到高浓度。

每个浓度的脱水液中,样本需要浸泡一定的时间,以确保脱水彻底。

3. 渗透:脱水后的组织样本需要进行渗透处理,以使其与石蜡更好地结合。

渗透剂通常为石蜡溶液,可以将样本浸泡在石蜡溶液中,以使其逐渐渗透进入组织内部。

渗透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渗透均匀。

4. 包埋:渗透后的组织样本需要进行包埋处理,即将其嵌入到石蜡中。

首先,将组织样本放置在石蜡模具中,并加入适量的石蜡。

然后,将模具放入石蜡包埋机中,利用加热和真空等处理,使石蜡与组织样本充分结合。

包埋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石蜡固化完全。

5. 切片:包埋后的组织样本需要进行切片处理,以获取薄片供观察。

首先,使用切片机将石蜡块切割成薄片。

然后,将薄片置于载玻片上,并加热使其与载玻片结合。

最后,使用刮片等工具将石蜡薄片修整成所需的形状和大小。

6. 然后,对切片进行染色处理,以增强对组织结构的观察。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血液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

染色后,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切片中的细胞和组织结构。

总结起来,石蜡切片制作流程包括组织固定、脱水、渗透、包埋、切片和染色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条件和时间,以确保制作出高质量的石蜡切片。

石蜡切片制备基本步骤(附HE染色步骤)

石蜡切片制备基本步骤(附HE染色步骤)

石蜡切片制备基本步骤一、准备工作(一)洗涤实验所需器皿:(玻璃器皿的清洗)1、用洗衣粉将玻璃器皿表里擦洗干净反复洗刷2、将器皿在自来水下冲洗干净3、将器皿倒扣在铺有吸水纸或纱布的桌子上控干注:一般情况下,经以上步骤后,用蒸馏水洗过1~3次即可烘干备用,如果做特殊染色还需浸泡在酸性清洁液内12~24小时,再经自来水彻底冲洗,再用蒸馏水过洗1~3次烘干备用。

(二)配制:硫酸洗液的配制清洁液(洗液)的配制:成分强酸液次强酸液弱酸液浓硫酸(ml)1000 200 100重铬酸钾(mg)63 120 100蒸馏水(ml)200 200 1000重铬酸钾1200g蒸馏水2000ml将2000ml浓硫酸缓缓倒入上述溶液中,边倒边用木棒轻轻搅拌(三)载玻片与盖玻片的处理1. 将所需载玻片与盖玻片清洗后,放入硫酸重铬酸钾溶液中浸泡24小时2. 流水冲洗,再用蒸馏水冲洗3遍3. 95%~100%酒精浸泡24小时,用绸布擦干备用注:在将载玻片与盖玻片放入清洁液中时,要一片片地投入,使其不致重叠。

二、常用液体的配制(一)缓冲溶液:1.磷酸盐缓冲液A液:0.1mol/L磷酸二氢钠B液:0.1mol/L磷酸氢二钠A液与B液按比例混合调整到所需的PH值(3:7≈PH7.0)2.枸椽酸缓冲溶液A液:0.1mol/L枸椽酸B液:0.1mol/L枸椽酸钠A液与B液按比例混合调整到所需的PH值(6.2:42.8≈PH6.2)(二)固定剂:1.甲醛:10%甲醛福尔马林100ml蒸馏水900ml注:实际甲醛含量只有3.6~4.0%但习惯上都将其视为10%。

2.10%中性福尔马林钙固定液甲醛液10ml蒸馏水90ml加碳酸钙至过饱和(以容器底部碳酸钙沉淀1~2cm厚为适度)充分振荡混合后,放置24小时取上清液使用。

3.4%多聚甲醛:8%多聚甲醛多聚甲醛8g蒸馏水100ml加温至60℃左右,不时搅拌,成为乳白色溶液。

滴加1N NaOH,并不停搅动至液体清明。

石蜡切片的具体步骤与做法

石蜡切片的具体步骤与做法

石蜡切片的具体步骤与做法?石蜡切片法即用石蜡作为支持剂进行切片的方法。

石蜡切片法是一般组织学、病理学等常规制片方法,因此用得最多,它有很多优点:比较省时间,容易操作,可切成极薄的切片(4um以下),能制作连续切片,组织块可包埋在石蜡中永久保存。

缺点是只能用于较小的组织块,较大的组织块不易切好,容易破碎,组织在脱水透明过程中产生收缩并易变脆。

制片时间太长。

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一)材料与用具1.材料:鱼皮肤、性腺、肠、肝胰脏等。

2.用具:溶蜡箱、蜡杯、不同熔点的石蜡、酒精灯等。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1.取材及固定取动物体上的小块组织成为组织块。

组织块的大小以不超过0.5立方厘米为宜。

切去组织块时动作要轻,切忌用力牵引或挟持,以免组织内部发生变化。

组织块取下后,先用先用0.85%的生理盐水漂洗以戏曲血液与污渍,如果是管状组织则必须把管腔中污物洗净,可用注射器自一端向管腔中注射生理盐水数次,使其管腔冲洗干净,切忌不可用刀或其他器具刮之。

由动物身上切取的组织必须是新鲜的,材料越新鲜越好,一般不应超过死后24小时。

如果是管状器官或是其中有分泌之消化液,则死后应迅速采取,以免组织自溶或上皮剥落。

材料由动物体取下后应当迅速固定,固定的目的是尽快使固定液渗入组织内部,将组织固定,以保持其原有的结构。

不同的组织应选用适当的固定液。

固定液的用量与组织块体积之比一般在20:1。

不应使组织块贴于容器壁上,应记录固定液的名称,材料的种类,动物品种及开始固定的时间。

2.冲洗固定后的组织块在进行脱水前必须用流水洗去固定液。

组织块应用纱布包好,注名,放金属水洗网中用流水冲洗,甲醛固定液固定的组织一般水洗24小时,Bouins固定液固定的组织水洗24小时。

AFA固定液则不需要水洗。

3.脱水和硬化经过固定后的组织在水洗后要进行脱水,脱水的目的将组织内的水分用酒精或其他溶剂置换出来,使组织逐渐变硬,便于油类或其他透明及浸入,为熔化的石蜡浸渗到组织中创造条件。

常用标本制备技术

常用标本制备技术

常用标本制备技术一、常用光镜标本制备技术1.切片标本的制备:常用的切片方法为石蜡切片,其制备程序如下:⑴取材从动物身体割取所需的新鲜组织一小块(厚度约0.5厘米)。

手术愈快愈好,以防组织的死后变化。

⑵固定把切取的小块组织,迅速投入预先配好的固定液[如10%福尔马林、0.5%锇酸、包氏液、岑克氏液、卡氏等固定液]中固定,使组织细胞的蛋白质变性,组织块硬化,以保存组织细胞原有的形态。

⑶冲洗(洗涤)组织块自固定液取出后,须经流水冲洗或乙醇洗涤,使组织中含有的固定液全部除去,直至洗净为止。

⑷脱水脱水的目的在于除去组织中的水分。

因为组织中的水分和石蜡是不相溶的,为不使组织块在脱水时产生收缩,所以一定要经过各级浓度的脱水剂(如乙醇等)将水分脱净。

⑸透明组织块脱水后,须经既可和乙醇相混,亦可作石蜡溶剂的透明剂(如二甲苯)透明,使组织中的乙醇被透明剂所替代,才能浸蜡包埋。

⑹浸蜡浸蜡是将包埋剂(石蜡)透入整个组织的过程。

石蜡透入组织需要一定的温度(石蜡熔点)。

所以浸蜡都在恒温箱中进行。

⑺包埋制备一定形状的容器(如纸盒等),倒入熔化的石蜡,迅速夹取浸透石蜡的组织块放入盒内,待表面石蜡凝固后立即将容器投入水中,使它凝固成蜡块。

⑻切片组织块经上述处理后,不仅变硬,且有石蜡支撑,可用切片机将包埋组织的蜡块切成薄片,一般厚度是5~8微米。

⑼贴片把由切片机切下的蜡条,分割成小段,分别排放于滴有蒸馏水的载玻片上,在展片台上微热,使皱褶的蜡片伸展平正。

⑽烘片把贴有蜡片的载玻片置于45℃恒温箱中,烘烤3~4小时,使切片干燥。

⑾脱蜡与复水组织切片的脱蜡等过程是在染色缸中进行的,因此须预先准备洁净的染色缸,并分别放入二甲苯、各级浓度的乙醇及染料溶液,按顺序贴好标签。

染色前须先进行脱蜡和复水,即用二甲苯溶去切片上的石蜡后再经各级浓度乙醇(自高浓度到低浓度)下行到水的过程。

因为没有经过复水处理的切片不能用水溶性染料染色,所以在染色前必须再度复水。

生物显微技术 第一章 石蜡切片制作技术

生物显微技术  第一章 石蜡切片制作技术
材料自二甲苯中取出后,先移入二甲苯和石 蜡等量的 混合液中约30分钟,然后进入纯石蜡中约40—60分 钟,再换纯石蜡一次约40—60分钟。
三、包埋
是把被石蜡浸透的材料连同熔化的石蜡一起 倒入一定形状的容器内,并立即投入冷水中, 使它凝固成含材料的蜡块,以备切片。
从温箱中取出盛放纯石蜡的蜡杯,倒入包埋 用的纸盒中,取出存放材料的蜡杯,用温镊 子夹取材料平放于纸盒底部,使之排列整齐。 将纸盒两侧的把手提起,慢慢地平放在面盆 的水面,待石蜡的表面凝固,将 纸盒慢慢 浸入水中,待石蜡完全凝固(约30分钟) 后即可取出备用。
包埋前应先把必需的用具(恒温箱、温台、纸盒) 准备好。 包埋用的镊子要先放在温箱中预热。
第五节 切片、展片和贴片
一、切 片 是把包埋好的材料块用切片机切成所需厚度的切片带。 实验程序 1. 切片前的准备工作 (1)整修:用单面刀片将蜡块四周修整平行。 (2 )石蜡块的固着:先将蜡块用刀片切成方形或长
四、注意事项
1 透明的注意事项
使用透明剂时,要随时盖紧盖子,以免空气中水 分进入; 更换透明剂,动作要迅速; 材料周围 出现白色雾状,应退回纯酒精中重新脱水。
2 透蜡的注意事项
动物材料常用的石蜡熔点为52-56ºC;植物材料 为54-60ºC。 透蜡温度要恒定,不可忽高忽低;
3 包埋的注意事项
第一节 动物的选择、杀死和取材
一、动物的选择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动物和组织 如:健康状况的选择 观察不同组织、器官选择不同的动物(如:
肥大细胞、肝小叶、环层小体等)
二、动物致死法 根据动物的大小、种类和观察目的不同,进
行适当的选择。 1、麻醉法 2、空气栓塞法 3、断头法 4、击头法 5、股动脉放血法 要求动作迅速、及时取材、迅速固定

石蜡切片制作过程的脱水、透明、浸蜡最佳时间和方法的探讨

石蜡切片制作过程的脱水、透明、浸蜡最佳时间和方法的探讨

脱水
脱水是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它旨在去除组织内的水分,为后 续的透明和浸蜡步骤创造条件。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脱水方法及其原理和注意事 项:
1、真空干燥:将组织置于密封的容器内,在一定的负压下进行干燥。此方法 可有效去除组织内的水分,但需要严格控制负压大小和干燥时间,以避免组织 过度干燥或受到损伤。
准备工作
在制作石蜡切片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材料和设备的选择: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包埋剂、切片 刀、染色剂等材料,同时准备好烘箱、水浴锅、注射器等设备。
2、实验前的准备:对实验动物进行麻醉、处死、解剖等操作,获取所需的组 织器官,并按照要求进行处理。
3、实验方案的制定:根据实验目的和操作流程,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以便 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
在制作过程中,每个步骤都有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和事项。例如,在涂布石蜡时, 需保证石蜡的均匀性和厚度;在制作切片时,应根据组织类型和观察需求选择 合适的切片厚度;在盖印时,应保证切片的平整度和无气泡。此外,为了获得 更好的观察效果,还需注意显微镜的调整和光源的选择。
四、注意事项
在制作石蜡切片标本时,需注意以下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1、石蜡的纯度:选用纯度较高的石蜡,避免影响切片的制作和观察效果。
鼠组织采集主要采用处死法,常用的有颈椎脱臼法和吸入麻醉法。采集的组织 应尽可能保持完整,避免机械性损伤。采集后,将组织块置于预冷的0.9%生理 盐水中清洗,去除血渍和杂质,再放入4%多聚甲醛固定液中固定,以保持组织 形态和结构。
二、切片方法
石蜡切片是最常用的组织切片方法,其制作过程包括取材、固定、脱水、包埋、 切片和染色等步骤。另外,冷冻切片也是一种常用的切片方法,主要适用于新 鲜组织的观察和研究。

石蜡切片制作超详细步骤

石蜡切片制作超详细步骤

石蜡切片制作超详细步骤1.取材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打开腹腔,剪取肝组织(或其他组织)。

切取的组织块不宜太大,以利于固定剂穿透,通常以5mm×5mm×2mm或10 mm×10 mm×2 mm为宜。

取下所需要的肝组织,切成一小块2-3mm厚。

注意事项:(1)取材动作要迅速,不宜拖太久,以免组织细胞的成分、结构等发生变化。

(2)切片材料应根据需要观察的部位进行选择,尽可能不要损伤所需要的部分。

2.固定将切好的肝组织用生理盐水洗一下,立即投入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中固定30-50min。

注意事项:(1)一般固定液,都以新配为好,配好后应贮存在阴凉处,不宜放在日光下,以免引起化学变化,失去固定作用。

(2)有些混合固定液的成分之间会发生氧化还原作用,一定要在使用前混合,如果混合太早,固定时就没有作用了。

(3)固定材料时,固定液必须充足,一般为材料块的20~30倍,有些水分多的材料,中间应更换1-2次新液。

(4)材料固定完毕后,保存于严密紧塞或加盖的容器里,同时在容器外贴上标签,并随同材料在溶液中投入相应的标签,以免混淆。

标签上注明固定液、材料来源、日期等。

标签上的文字,用黑色铅笔写。

3.洗涤材料经固定后,流水冲洗,数小时或过夜。

4.脱水材料依次经70%、80%、90%各级乙醇溶液脱水,各30min,再放入95%、100%各2次,每次20min。

注意事项:(1)脱水必须在有盖的玻璃瓶中进行,防止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2)在更换高一级的脱水剂时,最好不要移动材料以免损坏,可用吸管吸出器皿中的脱水剂,再用吸水吸尽器皿内剩余液,然后于皿中加入高一级脱水剂。

(3)在低浓度酒精中,每级停留不宜太长,否则易使组织变软,助长材料的解体。

(4)在高浓度或纯酒精中,每级停留的时间也不宜太长,否则会使组织变脆,影响切片。

(5)如需过夜,应停留在70%酒精中。

(6)脱水必须彻底,否则不易透明,甚至使透明剂内出现白色混浊现象5.透明纯酒精、二甲苯等量混合液15min,二甲苯Ⅰ15min、Ⅱ15min (至透明为止)。

山西中学组织学石蜡切片制作过程

山西中学组织学石蜡切片制作过程

山西中学组织学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一、前期准备工作1.2保存组织标本:取得组织标本后,应及时将其放入含有固定剂(如福尔马林)的容器中。

目的是阻止组织中的生物活动,保持组织的完整性,并且避免其腐烂。

1.3固定组织标本:将标本浸泡在福尔马林等固定剂中,时间根据组织的大小和性质而定,一般为24-48小时。

固定后,将固定剂倒掉,并用80%乙醇代替,以除去固定剂残留。

二、石蜡包埋2.1脱水处理:为了去除组织中的水分,使其逐渐转变为可以被石蜡所取代的有机物质,需要使用一系列递增浓度的酒精溶液浸泡标本。

一般步骤为70%酒精浸泡2小时,85%酒精浸泡2小时,95%酒精浸泡1小时,绝对酒精浸泡1小时,每次浸泡30分钟。

2.2渗透处理:将标本放入石蜡浸泡器中,利用负压吸取空气,将石蜡通过负压使其渗透到组织内部。

首先使用浓度为70%的石蜡浸泡1小时,然后逐渐转移到90%、100%的石蜡浸泡器中,每次浸泡时间为30分钟。

2.3包埋处理:取出石蜡浸泡器中的标本,将其放入石蜡中央的切底模具中。

使用石蜡将标本完全覆盖,并且与切底模具紧密贴合。

然后将模具放入冷却器中,待石蜡冷却凝固。

三、切片制作3.1准备切片机:将切片机的刀刃和刀脊擦拭干净,然后固定标本架在切片机上。

调整刀刃角度和切片厚度,一般切片厚度为3-5微米。

3.2开始切片:启动切片机,使刀刃快速向下移动,与固定的石蜡标本接触。

切割完毕后,将得到的石蜡切片放入温水中,使其浮起来。

3.3过片处理:使用刷子将切片从水中捞出,并悬挂在热面层上。

用热力将切片展平,然后放入烘箱中进行烘干。

四、切片染色4.1染料溶液准备:准备需要的染色溶液,常用的染色剂有伊红、苏木精、淡甲酸溶液等。

根据实验需求和组织特性选择合适的染料。

4.2开始染色:将石蜡切片依次放入每种染料溶液中,染色时间根据组织特性和染料浓度来确定。

一般染色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染色质量。

4.3染色过程控制:对于希望获得不同颜色的组织结构,可以通过控制染色时间来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蜡切片标本制作法:
这是最常用的组织学标本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取材、固定、脱
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和封固
(一)取材、固定
所取材的组织在动物死后或离体后会很快解体,这可能是由于细菌或是组织本身所含酶的分解所致。

所以,动物在乙醚麻醉下或以不同方法杀死后,应立即进行取材和固定,以停止其分解作用。

尽可能保存细胞组织生前结构和成分。

1.取材:
即从动物体内取下器官或组织材料的过程。

以取肝脏为例,取材的步骤为:将动物麻醉或杀死后,腹部向上固着在蜡盘上,打开腹部,暴露肝脏,用锋锐的解剖剪或手术刀细致而又迅速地取下一块大小适宜(0.5cm3)的肝脏组织块,立即投入固定液内。

2.固定:
固定是将组织用化学试剂浸泡,使其蛋白质等成分迅速凝固,尽量保持其生前形态结构而不发生死后的变化。

固定时所使用的化学溶液,称为固定液。

常用的固定液配方:
⑴Susa液:
使用时取等量的I液和U液混合后,将组织块投入,固定24小时
(2)Helly干液:
重铬酸钾 2.5g
氯化汞 5.0g
硫酸钠 1.0g
(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
这几个步骤是为了将组织包埋在较硬的物质即石蜡中,以便制备较薄的石蜡切片。

1.脱水:
普通固定液大多是水溶液,必须先脱去组织内的水分,为浸蜡创造条件。

脱水剂通常使用酒精。

脱水的步骤是逐步升高酒精溶液的浓度,以去净组织块内的水分,最后完全由纯酒取代。

Susa液固定的组织块,须先入含碘的95%酒精,脱水并脱去组织内的汞沉淀,然后入
无水酒精。

10%甲醛液固定后的组织块,脱水时应依次经过70%、80%、90%、95%酒精和无水
酒精。

2.透明:
因石蜡不溶于酒精而溶于二甲苯,因而组织块经脱水后须再用二甲苯置换出酒精。

组织
块浸入二甲苯后逐渐变得透明,故此步骤称为透明。

透明时间根据组织块的大小及性质而定。

3.浸蜡:
将透明好的组织块置入已在温箱(58〜60C)内熔化的石蜡内,放置适当时间,使石蜡
浸入组织并替换出二甲苯。

4.包埋:
在包埋器的内壁涂一层甘油,倾入熔化的石蜡,将浸透蜡的组织块放入包埋器,摆好间距和方位,俟蜡液表面凝固后,将包埋器投入冷水浴中,使石蜡冷却凝固。

包埋后的组织蜡块,经过修整即可用于切片。

(四)染色、封固
染色的目的是使组织内的不同结构染上不同颜色以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

染色的方法很多,可根据研究目的选用。

组织学和病理学教学标本的基本染色方法是苏木精-伊红染色。

该方法可将细胞核染成蓝紫色,细胞质染成粉红色, 使细胞结构对比分明。

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至于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其它特殊染色法,将分别介绍于首次出现之处。

苏木精-伊红染色(简称H・E染色):
1.染液的配制:
(1) Erlich 氏苏木精染液:
2.染色步骤:
(1)脱蜡:将裱好的干燥切片放入二甲苯内2次,每次放置2分钟,以便将石蜡脱净。

(2) 精下行到水:脱蜡后,切片入无水酒精2 次,每次2 分钟,以洗去二甲苯;
然后经95%、90%、80%和70%酒精,每级2 分钟;随后入蒸馏水浸洗。

若组织是用含汞的固定液(如Susa液、Helly液)固定,切片还须经含碘的70% 酒精脱汞后再入70%酒精及蒸馏水。

(3) 苏木精染色:将蒸馏水浸洗后的切片放入Ehrlich 苏木精染液中,浸染5〜10分钟。

(4) 蓝化和分色:切片由染液取出以后,用自来水冲洗,俟切片变成蓝色后,再用含0.5〜1%盐酸的70%酒精溶液进行分色,脱去多余的染料(因为苏木精染色后,细胞核着色较深,细胞质及结缔组织纤维等亦稍着色,影响下步染色及观察)。

然后再用自来水冲洗,使之蓝化,需5〜10分钟。

(5) 伊红染色:切片用蒸馏水浸洗后,放入1%伊红水溶液,浸染5〜10分钟。

(6) 上行酒精脱水:将切片用蒸馏水洗去附在载玻片上的染液后,经70%、80%、90%酒精分色及脱水,再经95%酒精和2次无水酒精脱水,每级一般为2 分钟。

(7) 透明:切片入二甲苯2 次,每级2 分钟。

(8) 封固:从二甲苯中取出切片,在切片的组织上滴加适量树胶,上面再加一盖玻片,使树胶布满于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的间隙,封固即告完成。

将封好的切片标本放入烤箱,待盖玻片粘着牢固后,即获得可供长期观察和保存的H・E 染色标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