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考点总结
管理学总结的必背知识点

一、管理概念和管理学的历史发展1. 管理的概念及其含义2. 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3. 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二、管理者的基本职能和角色1. 管理者的四大职能2. 管理者的角色理论3. 管理者的有效行为三、组织结构和设计1. 组织和组织结构的概念2. 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特点3. 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四、领导与决策1. 领导的概念和特点2. 领导风格和领导能力3. 决策的过程和方法五、沟通与团队管理1. 沟通的定义和作用2. 沟通的原则和技巧3. 团队建设和团队管理六、人力资源管理1.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2. 人力资源规划和招聘3. 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1. 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2. 竞争战略和绩效评估3. 变革管理的过程和方法八、项目管理和风险管理1. 项目管理的定义和特点2. 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组3. 风险管理的概念和方法九、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1. 企业文化的含义和作用2. 建设和传播企业文化3.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实践十、全球化和跨文化管理1. 全球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2. 跨文化管理的挑战和机遇3. 国际化经营的策略和方法以上这些知识点构成了管理学的核心理论内容,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应用这些管理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技能和综合素质。
同时,用心用功,将这些管理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才能真正发挥出管理学知识的价值和社会效应。
管理学重要知识点

管理学重要知识点管理学知识点一:作为决策者的管理者1、决策假设的前提,结合实际论述理性和有限理性的决策观点决策假设前提包含三个观点:理性、有限理性和直觉。
1)理性假设:理性决策是管理者在具体的约束下做出的一致的、价值最大的选择。
2)有限理性假设:有限理性决策是把问题的本质特性抽象为简单的模型,而不是直接处理全部复杂的决策行为。
在组织的信息处理限制和约束下,管理者努力在简单的模型参数下采取理性行为。
其结果是一个满意的决策,而不是最大化的决策。
3)直觉决策假设:直觉决策是一种潜意识的决策过程,它是基于决策者的经验,以及积累的判断,包括基于经验的决策、影响发动的决策、基于认知的决策、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和基于价值观或道德的决策。
2、决策制定的过程决策制定过程包括八个步骤:1) 识别决策问题。
决策制定开始于一个存在的问题,或者说开始于现状和希望的差异。
2) 确定决策标准。
管理者必须决定什么与制定决策有关。
3) 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
管理者必须为每一项标准分配权重,以便正确地规定优先次序。
4) 拟定方案。
这一步要求决策制定者列出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
这些方案要能够解决决策所面对的问题,无需进一步对所列方案进行分析,只需列出即可。
5) 分析方案。
一旦确定了备择方案,决策制定者必须认真分析每种方案,与决策标准进行比较,得出每种方案的优缺点。
6) 选择方案。
根据分析的各种方案的优缺点,选择在上一步中得分最高的方案。
7) 实施方案。
将选定的方案付诸实施。
8) 评估结果。
看看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实施结果是否达到预期要求。
3、决策风格决策风格的一种观点假定人们决策方法上的差异表现为两个不同的维度。
一个是人的思维方式,分为理性和直觉;另一个维度是个人的模糊承受力,模糊承受力分为高和低。
思维方式和模糊承受力的四种组合方式对应四种决策风格:命令型、分析性、概念型和行为型。
1) 命令型风格:具有命令型风格的人往往具有较低的模糊承受力,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上是理性的,并且讲究效率和逻辑性。
管理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一、管理的定义与功能管理是指在组织中对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协调,以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二、管理的层次与技能管理分为三个层次: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
各层次管理者需要具备不同的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和政治技能。
三、管理理论的发展1. 古典管理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法约尔的管理职能理论- 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2. 人本管理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3. 现代管理理论- 系统理论- 决策理论- 质量管理理论四、决策与计划决策是管理的核心,涉及问题识别、方案制定、分析比较和选择实施。
计划是决策的延续,包括目标设定、策略制定和行动计划的编制。
五、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各部分的排列方式,影响组织的运作效率。
组织设计需要考虑环境、战略、技术、规模和文化等因素。
六、领导与激励领导是影响他人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激励理论指导管理者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七、沟通与信息管理沟通是管理的基础,有效的沟通能够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理解。
信息管理涉及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传递。
八、控制与绩效评估控制是确保组织活动按计划进行的手段,包括制定标准、测量绩效和采取纠正措施。
绩效评估是对组织和员工绩效的系统评价。
九、变革与创新管理组织变革是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变化的过程。
创新管理是鼓励和实施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过程。
十、全球化与管理全球化对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包括跨文化管理、国际战略和全球供应链管理。
结语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广泛的理论和实践。
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重点知识点,对于提高管理效率和组织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以引领组织走向成功。
管理学简答题必备考点!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一、管理的含义1.管理的载体-----组织2.管理的本质-----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3.管理的对象-----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调用的资源4.管理的职能活动-----信息、决策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5.管理的目的-----实现既定的目标二、管理的二重性1.管理的二重性指的是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2.管理的自然属性指的是管理跟有效组织社会生产力相关的属性3.管理的社会属性指的是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相联系的属性4.管理的二重属性是相互联系、相互指制约的三、管理职能间的相互关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2.组织、领导、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和生命,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四、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工作定额2.标准化(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3.差别计件工资制4.能力与工作相适应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五、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的贡献1.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六项经营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管理活动、会计活动、安全活动3.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合理的报酬、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六、巴纳德的贡献1.著作【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认为组织中,经理人员最重要。
2.经理人员主要的职能:a.建立并维护一个信息系统;b.使组织中每个成员都能做出贡献;c。
明确组织的目标。
3.一个正式组织存在和发展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良好的沟通。
七、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1.存在明确的分工2.按照等级原则对各种职位或公职进行法定安排,形成自上而下的指挥链或等级原则3.通过正式考核选拔员工,并完全根据职务要求来任用4.职位普遍实行任命制(个别公选除外)5.具有专职的而不是兼职的行政管理人员6.行政管理人员不是企业或组织的所有者7.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8.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八、梅奥人际关系学说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3.生产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九、系统分析步骤1.确定系统的最终目标,同时明确每个特定阶段的目标和任务2.把研究对象视作一个系统,确定每个局部要解决的任务3.寻求完成总体目标及每个局部任务的可供选择的方案4.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选出最优方案5.实施组织所选方案十、全面质量管理的要点1.关注顾客2.注重持续改善3.关注流程(把工作流程是为质量持续改善的着眼点)4.精确测量(运用统计方法)5.授权于员工(质量管理是全体员工的职责和任务)十一、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五个条件1.不是单一的技术或技能,而是一组相关的技术和技能的整合2.不是物理性资产3.必须能创造顾客看重的关键价值4.与对手相比,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5.有开辟新市场的能力(为企业提供通向新市场的通道)第二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一、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1.经济与经营活动的意义,尤其是对终极意义的追求(回报社会)2.造就合理有效的企业组织3.建立企业人文力与企业精神4.影响企业及其产品的价值观二、道德管理的特征(论述)1.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的责任2.以社会整体利益为重3.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4.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5.超越了法律的要求6.具有自律的特征7.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三、影响道德管理的因素1.道德发展阶段2.人的特性3.组织结构4.组织文化5.问题的强度四、道德发展阶段的层次及特征1.前惯例层次:1.遵守规则以规避惩罚。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讲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此概念包含5个观点: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必定产生于社会组织之中。
协调的中心是人.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与实践,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2.管理的职能计划:计划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须的行动。
计划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前提,离开它其他管理职能将无法行使,因此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组织:组织是从事管理活动的载体,组织的目标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和特点,组织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领导:有效的领导领导是组织任务完成的关键因素.控制:控制的实质是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创新: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的核心,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3.管理的二重性错误!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而且管理也是生产力。
管理的这些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错误!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
管理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服务的,管理不能不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社会属性具有剥削性和资本的独裁性。
4.十大角色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5.三种技能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在行使五种管理职能和扮演三类角色时,必须具备以下三类技能:技术技能: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及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概念技能: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6.研究方法:归纳法、演绎法、试验法7.研究对象广义研究对象:生产力方面:主要研究生产力的合理组织问题.生产关系方面:主要研究如何处理各类组织之间、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协作关系和分配关系,以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第一节管理1.管理:(美国,里基·W·格里芬)在特定的组织环境条件下,管理者为了有效率与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采用(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地分配和协调的过程。
2.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管理的主体——管理者管理的客体——所有资源管理的本质——资源配置活动或过程(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管理的职能——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管理的载体——组织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组织成员共同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管理活动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3.管理的职能: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孔茨和奥唐内尔: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
周三多: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本书: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4.管理职能及之间的相互关系a.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b.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c.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5.管理角色亨利˙明茨伯格:十种角色a.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礼仪性质的职责,如参加社会活动)、领导者角色(和员工一起工作并通过员工的努力来确保目标的实现)和联络者角色(与外界建立联系)b.信息角色:监督者角色(获取信息)、传播者(把监督获取的大量信息分配出去,传递给有关员工)、发言人(把信息传递给外界)c.决策角色:企业家(对发现的机会进行投资)、冲突管理者(处理冲突,解决问题)、资源分配者(决定组织资源用于哪些项目)、谈判者(对员工、供应商、客户和其他组织进行谈判工作)6.管理技能:罗伯特·卡茨认为,有效的管理者应当具备三种基本技能:技术性技能、人际性技能和概念性(conceptual)技能。
1.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来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如工程师、会计、技术员等。
管理学所有重点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所有重点知识点总结一、管理学概论1.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中的人员和资源,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2. 管理的特征管理的特征包括目的性、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灵活性和科学性。
3. 管理的作用管理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以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和壮大。
4. 管理技术管理技术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要素。
计划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而确定行动方案、组织是指将资源配置到适当位置以达成目标、领导是指发挥影响力,促使员工努力工作、控制是指对组织进行监督、引导和调整,确保实现预定目标。
二、管理学基本原理1. 公司管理原则公司管理原则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要素。
2. 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
3. 管理的原则管理的原则包括透明、公正、公平、高效和创新等。
4. 管理的技术管理的技术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要素。
三、管理学的基本理论1. 经济学管理理论经济学管理理论主要是以经济学为基础,通过全面比较、分析和研究,使企业与经济的管理活动能够进行顺利、有序的进行和组织。
2. 社会学管理理论社会学管理理论主要是以社会学为基础,通过社会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帮助各种企业及与社会的管理者完成对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应用和研究。
3.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主要是以人力资源管理学为基础,通过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企业各种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工作环境的创造。
四、管理学的基本方法1. 计划方法计划方法是指在正式及非正式计划中考虑到小集团、中集团、大集团、公司及其他社会经济活动实体在个别和集体方面遵循相关的政策、目标、原则、方法和指导方针。
2. 组织方法组织方法是通过实际的过程和系统组织来保证最有效的对企业各种活动的控制。
3. 领导方法领导方法是运用领导者全面、周到、热忱的关怀,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同时使员工的绩效更好达成公司的目标。
大学《管理学》考点、要点提纲总结及思维导图

管理学管拜:管理就是组织为『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资源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L管理的我体是组织2.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工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4.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理工管理的实质是协调基木卷件(特能“L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作业活动、管理活动)正业近生是ii成组织目标的基木活动:管理活动确保作业活动ff效进行《2.管理工作既具行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科学是客观规律(理论性),艺术是I观创造(实践性)3.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作用。
管理的职傩:1.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力的彼先筹划和安fll2.组织是为r完成计划加对分,协作关系所做的整体安抖3.领导是只会和影响下屈为实现纣织II标血努力工作的过程4.苦削是为了保证纣织按预定要求运作血进口的系列监督依杳工作管理有效性的衡母:L效率:指投入与产出凶比值,沃为资源ff限,组织要用比较经济的方法达到II标,意味者正确地做事,比如劳动生产率. 2.效果:指II标达成度,犷及活动的结果,意味着做止确的事,比如利洵薇,管理的产牛.:1产生F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12.是人类怦体活动的产物,管理的必要件:有纽织就羔要管理,协调群体活动,以实现目标-L管理是社会进步叮发展的物质力量,组织的强用伴随行光进的管理:2.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茕要条修:3.管理具仃普遍性,任何组织以及组织的任何层次都行必要进行管理,管理者:管理者是指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管过协调他人的活动实现组级目标的人。
管理者是管理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管理者的分类(所处层次)Lι⅛层管理者:对整个组织负有全部赤仃的管理人员例如:在小阿、苜席执行仃,总,或名经理等2.中层管理者:对某一部门或某一方面负有贡任的管理人员例如:部门主任,科室主任.项H人理、地区经郑、产品经理等3.基层管理若:管珪作业人员的管理名管理者的角色:角色就是处于组织中某一位.置的人庆需要做的一系列特定的任务.L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企业家.混乱驾双片、资源分配方、谈判者)管理者的技能:1 ,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高层管理者:概念>人标》技术基层管理替:技能>人际>概念对任何一个乂次的管理者都同等承要的是人际技能,仃效的管理外:「作多、质左好•门成满意.其大部分时间用于沟通和人力资源,成功的管理者:晋开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考点总结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管理学考点总结
第一章
1管理的定义(3页)
指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合理地分配、协调以人为中心的各种资源,以便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特点(5页)
一般性综合性模糊性实践性
3管理性质(6页)
管理工作不同于作业工作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4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细节ppt71页开始)
角色:人际关系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技能:专业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5效益原理(15页)
第二章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ppt32页)
①科学管理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手段:用科学的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③科学管理的实质:劳资双方开展一场心理革命
2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ppt35页,书42页)
1工作定额 2人员配备 3标准化原理 4薪酬体制—差别计件工资制 5组织管理3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书44页,ppt45页)
法约尔是一般管理学之父
内容
1区别了经营与管理 2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 3提出了管理的一般原则
优点:一般管理理论的创始人;弥补了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不足
缺陷:职能与原则不够精炼、也认为工人是经济人
4霍桑实验的内容(书47页ppt56页开始)
1工作场所照明实验
2继电器装配实验
3大规模调查
4接线实验
5霍桑实验的结论(即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48页)
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②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③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及其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企业领导者应通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来激发士气,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第三章
管理环境分析方法主要是swort分析和波特模型(73页)
第四章
1为什么在决策标准上,要令人满意的准则替代最优化准则
书96页最后一段
2管理决策在管理中的作用(决策重要性ppt59页,书101页)
4决策是管理者从事管理工作的基础,是衡量管理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始终
–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组织生存与发展
–决策能力是衡量管理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3管理决策的类型和特征(102页,ppt53页开始)
按管理的层次来划分: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
按照决策的重复性划分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按决策的标准不同最优决策满意决策
按所处环境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来划分确定型决策(没有任何不确定性因素的决策)险性决策不确定型决策
按照决策方式划分定性决策定量决策
按决策主体划分个人决策群体决策
4决策应遵循的原则(书103页,ppt40页)
经济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预测性原则信息原则满意原则
5决策的过程(书106页,ppt17页)
诊断问题(识别机会)
确定决策目标
确定决策准则,给每个决策准则分配权重
拟定方案
分析筛选方案
执行方案
评价效果
6管理决策方法(细节书122页,ppt69页开始)
(一)定性决策方法
1、集体决策的优缺点及其改善集体决策的方法
2、有关活动方向的经营决策方法
(二)定量决策方法
1、确定型决策方法
2、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3、风险型决策方法
7群体决策的优缺点(书131页)
8群体决策方法(掌握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书134页,ppt73页开
始)
第五章
1计划的内容,五个w一个h。
(书155页)
2计划的特征(157页)
⏹目的性:总目标明确,分目标具体
⏹首要性、基础性: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普遍性、秩序性:任何人,任何事
⏹效率性:既快又好
⏹创造性:新问题-新变化-新机会-创新计划(靠经验和知识)
3计划的种类(可能是简答,书157页ppt19页开始)
按时间跨度: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
按职能: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
层次高度:战略计划和战术性计划战略计划:长期性、整体性;战术性计划:部门、职能的短期行动方案
明确性程度:具体性计划、指导性计划
程序化程度: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
根据计划的表现形式: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方案、预算
4计划工作编制的方法(主要掌握滚动和甘特图法书160页)
滚动计划法(在ppt97页)甘特图发(在ppt91页)网络计划法投入生产法5战略选择(书166页,ppt69页开始)
⏹战略选择:是指根据长期目标制定恰当的总体战略和竞争战略,即从多种
战略决策方案中选择最优的方案。
⏹常见的战略类型
基本战略:
⏹成本领先、特色优势、目标集聚
成长战略:
⏹一体化战略、多元化战略、加强型战略战略联盟、虚拟运作、出售核心产
品
防御战略:
⏹收缩战略、剥离战略、清算战略
第六章
1什么是组织(172页)
组织就是人们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形成的系统集合
2组织结构的三个核心内容(177页)
复杂性规范性集权与分权性
3组织结构的权变因素(即影响组织结构的设计因素179)
组织战略组织规模技术组织环境生命周期
4组织设计的原则(181页)
1因事设职与因职选人相结合的原则
2统分相结合的原则
3权责对等原则
4有效性原则
5控制幅度原则
6弹性原则
5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182页)
数量上的反比关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管理幅度起主导作用,决定着管理层次
6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简答182页)
1工作能力强弱
2职权的性质
3计划的明确性
4信息沟通的有效性
5组织变革的速度
7组织结构的类型(189页)
集权组织结构:直线型组织结构,职能性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
分权型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结构
(主要掌握职能与矩阵)
职能型优点:1突出企业业务活动的重点 2确保高层权威能有效的管理组织活动 3可充分发挥员工的专业技能 4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简化培训,利用避免重复浪费,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缺点:1资源过于集中,难以开拓远区市场和按目标顾客需求进行组织分工 2助长部门主义作风,部门间难以协调配合,都不对最终的生产经营结果负责
矩阵型优点:灵活性和适应性强2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新技术的开发
缺点:1组织结构稳定性差 2双重职权关系容易引起冲突 3导致项目经理过多,机制臃肿的弊端 4互相争功,互相推卸责任
8职权(198页)
由组织的规章制度和正式程序所确定的某个职位所拥有的决策,使用资源等权利9授权的含义(200页)
是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利,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行动权。
10组织变革的动因(203页)
分为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具体见书203页
第七章
1领导的内涵(222页)
所谓领导就是指挥影响引导和鼓励组织成员或群体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2领导和管理的关系(223页)
3领导权力的来源(226页)
1法定性权力
2奖赏性权力
3惩罚性权力
4感召性权力
5专长性权力
4管理方格理论(235页)
掌握那几个特殊坐标点的类型
5菲德勒的环境决定论(权变理论239页)
掌握基本观点与结论
6激励的的概念
激励是指通过外部刺激(例如,设立适当的奖酬机制),借助于必要的信息沟通,激发人的需求或动机,以便引导、维持、同化或使之出现有利于组织目标的行为。
7激励的作用
书243页
8激励理论(书246页ppt19页开始)
1内容型激励理论
2过程型激励理论
3综合激励理论(激励的调整理论)
9沟通的含义和过程(257页)
含义:人们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方式传递并理解信息,知识的过程,是人们了解他人思想感情见解和价值观的一种双向途径
过程:形成思想编码媒体接受反馈
10沟通的类型(261页)
1按沟通方式分类
2按沟通的组织系统分类
3按组织内信息沟通的流向分类
4按沟通中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的地方是否变化分类
5按沟通时信息涉及的态度和价值观领域的程度深浅分类
11有效沟通的障碍(影响沟通的因素)
第八章
1控制的概念(书282页ppt14页)
控制:是指监控组织各方面的活动,使组织实际运行状况与组织计划要求保持动态适应的工作过程。
由管理人员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开展的控制工作,通常称之为“管理控制”。
2控制的基本过程(书282页ppt28页)
1确定控制标准
2衡量实际业绩
3进行偏差分析
4采取纠偏措施
3常见的控制类型(书287页ppt16页)
1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2反馈控制现场控制前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