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疾病常用诊断方法

合集下载

动物疾病的分子诊断方法

动物疾病的分子诊断方法

动物疾病的分子诊断方法动物疾病的分子诊断方法是一种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技术手段,它通过检测和分析动物体内的分子标志物,例如DNA、RNA、蛋白质等,来识别和鉴定动物身体内发生的疾病变化。

与传统的诊断方法相比,分子诊断方法具有高效、准确、敏感、特异性强的优势,已经在动物健康管理和预防控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一、PCR技术在动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通过体外扩增DNA分子的技术。

在动物疾病的分子诊断中,PCR技术可以快速检测、鉴定和定量动物体内的病原体DNA,如病毒、细菌等。

通过PCR技术,可以有效地诊断动物疾病,例如口蹄疫、禽流感等,并进行病原体的溯源研究。

二、核酸杂交技术在动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核酸杂交技术是一种通过将标记有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标记的探针与待测物的特定序列进行杂交,从而检测和分析目标序列的方法。

在动物疾病分子诊断中,核酸杂交技术可以用来检测和鉴定动物体内的病原体DNA或RNA,并能够定量分析病原体的数量。

例如,通过核酸杂交技术可以检测出乳牛体内是否存在布鲁氏菌,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免疫荧光技术在动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是一种通过标记荧光物质的抗体与待测物进行特异性结合,然后观察荧光信号以识别和检测分子的方法。

在动物疾病的分子诊断中,免疫荧光技术可以用来检测和鉴定动物体内抗原或抗体的存在,从而确定动物是否感染某种病原体或产生了相应的免疫应答。

例如,免疫荧光技术可以检测动物体内的犬瘟热病毒抗原,帮助兽医及早做出诊断和治疗。

四、质谱技术在动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质谱技术是一种通过将待测样品的分子分解为离子,并利用质量-荷质比来分析和鉴定分子的方法。

在动物疾病分子诊断中,质谱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动物体内蛋白质或代谢产物的质谱图谱,来鉴定和确认动物是否患有某种疾病。

例如,质谱技术可以鉴定并定量动物体内的草履虫蛋白质,既能够进行疾病诊断,又可以评估动物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动物疾病的分子诊断方法是一种准确、敏感、快速的诊断手段,可以帮助兽医及时发现和诊断动物体内的病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兽医诊断疾病的步骤和思维方法

兽医诊断疾病的步骤和思维方法

兽医诊断疾病的步骤和思维方法兽医在诊断动物疾病时,通常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诊断,并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

步骤一:收集病史和观察症状兽医首先会仔细询问动物主人关于动物的病史,包括出现问题的时间、症状的性质、病情的变化等。

然后兽医会对患病动物进行详细的观察,包括体温、呼吸、心率、精神状态等。

思维方法一:归纳思维兽医通过收集病史和观察症状,将众多信息整理和归纳,并找出相关的线索和规律。

步骤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兽医会对患病动物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听诊、叩诊和触诊等。

根据需要,兽医还会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尿液分析、影像学检查等。

思维方法二:分析思维兽医通过从整体到细节的分析思维,综合分析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寻找可能的异常和病变。

步骤三:辅助检查如果兽医在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中未能确定诊断,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辅助检查,如细胞学检查、组织活检、内镜检查等。

思维方法三:搜索思维兽医通过运用搜索思维,搜寻相关的疾病知识和诊断方法,以辅助诊断。

步骤四:诊断在收集和分析完所有相关信息后,兽医会进行诊断。

诊断是根据兽医通过观察、检查和辅助检查获得的证据,确定疾病的名称。

思维方法四:判断思维兽医通过判断思维,综合各种证据,形成对动物疾病的合理判断和决策。

步骤五:治疗和监测根据诊断结果,兽医会制定治疗方案,并对治疗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如果治疗效果不佳,兽医可能会重新评估诊断,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思维方法五:解决问题思维兽医通过解决问题思维,制定和实施治疗计划,并不断根据动物的反应和治疗效果进行问题的解决和调整。

总结:兽医在诊断疾病时,通常按照收集病史和观察症状、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诊断以及治疗和监测的步骤进行。

在每个步骤中,兽医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如归纳思维、分析思维、搜索思维、判断思维和解决问题思维,来帮助解决问题和做出准确的诊断。

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

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

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动物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是兽医学的重要领域,对于保护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动物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进行探讨,旨在增加人们对动物健康的了解和重视。

一、动物疾病的诊断动物疾病的诊断是基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的,下面将分别从这些方面介绍。

1.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是动物疾病诊断的首要依据之一,通常包括病史、症状和体征。

兽医师通过询问动物主人了解病史,观察动物的症状和体征来判断可能的疾病类型。

例如,病史中频繁的饮水和排尿可能提示糖尿病,体温升高可能与感染有关。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动物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和组织检查等。

通过实验室分析检验样本中的生化指标、血球计数等可以获得更为详细的信息。

例如,血液中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提示感染,肝功能指标异常可能提示肝脏疾病。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可以通过对动物体内结构和功能进行观察来辅助诊断。

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X射线、超声波和核磁共振。

通过影像学检查,我们可以观察到器官的异常形态、病变和功能障碍等。

例如,通过X射线可以观察到骨折,通过超声波检查可以观察到腹部器官的异常形态。

二、动物疾病的治疗动物疾病的治疗根据病情和病因的不同有多种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

下面将分别从这些方面介绍。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最常见也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疾病类型和病情的不同,兽医师会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抗病毒药物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治疗一些结构性的问题,如肿瘤切除、骨折复位等。

手术治疗需要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和手术中的精密操作,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3.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一般用于康复和疼痛管理,包括理疗、针灸和按摩等。

这些方法可以促进组织的修复和恢复,改善动物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动物疾病常用诊断方法

动物疾病常用诊断方法

动物疾病常用诊断方法疾病是致病因素与动物机体相互斗争的过程.临床上主要诊断方法整体检查、器械检查、实验室检查、解剖等,从而查明疾病的发生过程,并得以确诊,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一、整体检查:整体检查主要是对动物的整体精神及健康情况进行检查,主要是用问诊、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方式对动物的精神状况、躯体生长情况进行整体的检查。

1、问诊:问诊主要是兽医与畜主进行交流,对患病动物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并从中了解到患畜有哪些临床症状,饮食方面有何异常,当地有没有有流行病的发生,以前患畜有没有类似的临床症状,饲养管理方面有没有问题,通常饲养管理的好坏对于动物的健康影响甚大,易引起疾病的发生,比如饲料发霉变质,动物食用后易引起中毒,饲料中蛋白质缺乏,易导致动物毛色灰暗、粗糙、无光泽,动物抵抗力降低引起各类疾病的发生,公畜表现在精液品质差,受精率低等。

通过以上交流使兽医从中拣出疾病发生的原因并措施。

2、视诊:主要是对动物的精神状态、躯体各部分及粪尿的变化情况观察,从而对动物的状况给予一定的评定,为疾病的诊断奠定基础。

通常是绕动物躯体转一圈,看动物的精神状态如何,躯体各部分有无异常情况,阴道有无排泄异常的物质,粪便是否正常.一般情况健康的动物精神状态表现在目光有神,两耳灵敏,人一接近就有反应,而有病的动物则表现在精神不正,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目光暗淡,头低耳耷。

健康动物肌肉丰满,皮毛色有光泽,肥瘦适当,骨骼结实,而饲养管理差,营养水平低的动物皮毛色泽淡,肥瘦不适当不均匀,蛋白质过低的动物皮毛色泽淡。

有时动物寄生虫也可引起毛色暗淡.往往有病的羊,鼻镜干燥,提示有肠道疾病,表现在廇胃积食、瘤胃迟缓等.眼结膜正常粉红色,眼结膜苍白,提示有贫血、寄生虫病;潮红提示有酸中毒、炎症发生;眼胞浮肿,多见于水肿病;下陷多见于脱水表现下泻、大出血、大吐等; 一侧突起,可能是肿瘤;瞳孔缩小多见于胆碱类中毒,如有机磷中毒;瞳孔散大常见于垂危病者,是濒死前的一个征象,通常尿素中毒也能引起瞳孔散大。

动物病理学的常见疾病与诊断方法

动物病理学的常见疾病与诊断方法

动物病理学的常见疾病与诊断方法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发生和发展机理的学科,通过对疾病过程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兽医诊断和治疗动物的疾病。

在动物病理学中,常见的疾病包括寄生虫感染、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肿瘤等。

本文将介绍这些常见疾病的病理表现以及相应的诊断方法。

一、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是动物常见的疾病之一。

常见的寄生虫包括蛔虫、钩虫、绦虫和原虫等。

寄生虫感染的病理表现主要包括消化系统病变、营养不良和贫血等。

在病理观察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切片的方式观察虫体、卵或虫道等寄生虫的痕迹,结合动物的临床症状进行诊断。

此外,还可以通过粪便检测和血液检测等方法来确定寄生虫感染的类型和感染程度。

二、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动物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常见的细菌感染包括病原性大肠杆菌感染、布鲁氏菌感染和沙门氏菌感染等。

细菌感染的病理表现主要包括炎症反应、组织坏死和化脓等。

在病理诊断中,可以通过组织切片进行细菌的染色观察,确定细菌的存在和定位,还可以通过培养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确定细菌的种类和数量。

三、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动物病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常见的病毒感染包括犬瘟热病毒感染、禽流感病毒感染和猫病毒感染等。

病毒感染的病理表现主要包括细胞变性、组织坏死和免疫反应等。

在病理检查中,可以通过组织切片观察细胞的典型病变,如核内包涵体或血管内溢血等,结合动物的临床症状进行诊断。

此外,还可以通过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等方法来确定病毒的存在和型别。

四、肿瘤肿瘤是动物病理学中的一大研究领域,常见的肿瘤包括乳腺肿瘤、淋巴肿瘤和皮肤肿瘤等。

肿瘤的病理表现主要包括细胞增生、组织异常和异型性等。

在病理学诊断中,可以通过组织切片的方式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排列方式,结合动物的临床症状和肿瘤部位进行诊断。

此外,还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和基因检测等方法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级。

总结: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重要学科,常见疾病包括寄生虫感染、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肿瘤等。

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动物身上的疾病问题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保护动物健康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疾病以及它们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消化系统疾病1. 胃炎胃炎是动物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临床症状包括食欲不振、呕吐和腹泻。

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体检和胃镜检查。

治疗方法一般包括使用抗生素、改变饮食习惯和提供胃黏膜保护剂。

2. 肠炎肠炎是动物消化系统疾病的另一种常见病。

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和食欲不振。

诊断方法包括粪便检查和血液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使用抗生素、提供适当的液体和营养支持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二、呼吸系统疾病1. 咳嗽咳嗽是许多动物面临的常见问题。

可能的原因包括感染、过敏或气道炎症。

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体检和胸部X光检查。

治疗方法通常包括使用抗生素、止咳药和提供适当的休息。

2. 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动物呼吸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和胸部疼痛。

诊断方法包括听诊和胸部X光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使用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和提供氧气。

三、神经系统疾病1. 癫痫癫痫是一种常见的动物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包括抽搐和意识丧失。

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和脑电图检查。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癫痫药物和改变生活方式。

2. 中风中风是动物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严重问题,症状包括肢体无力和言语困难。

诊断方法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和头部CT扫描。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凝血治疗、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

四、循环系统疾病1. 心脏病心脏病是动物循环系统疾病的主要问题之一,症状包括气短、心悸和水肿。

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心电图检查和心脏超声波检查。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心脏药物、改变饮食习惯和手术治疗。

2. 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一种与血管健康相关的疾病,症状包括血压升高和血管堵塞。

诊断方法包括血液检查和动脉超声波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改变饮食习惯、运动和药物治疗。

五、皮肤疾病1. 皮炎皮炎是动物常见的皮肤问题之一,症状包括皮肤发痒、红肿和脱皮。

动物疾病常用诊断方法

动物疾病常用诊断方法

动物疾病常用诊断方法动物疾病的及时诊断对于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防止疾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动物疾病的诊断方法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和改进。

以下是常用的动物疾病诊断方法。

1.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症状和体征是动物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食欲、呼吸、体温、心率、精神状态等,可以初步了解动物是否患病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是诊断的起点。

2.血液学检查: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等。

血常规可以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帮助发现贫血、感染性疾病等。

血生化可以检测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水平等,用于诊断肝病、肾病、代谢性疾病等。

凝血功能检查可检测出凝血因子缺陷、凝血功能异常等。

3.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关键。

常用的病原学检查方法有细菌培养、病毒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和病理检查等。

细菌培养可以分离和鉴定病原菌,对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和制定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病毒核酸检测可以通过PCR等技术直接检测病毒核酸,快速、敏感地诊断病毒感染。

血清学检测可以通过血清中病原体抗原或抗体的存在来诊断疾病,如ELISA等。

病理检查是通过对死亡动物进行解剖和组织学检查,鉴定病变组织和病理类型,确定病因。

4.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超声检查、CT扫描、MRI 等。

X线检查可以观察骨骼、胸腔、腹腔等部位的病变,对骨折、肿瘤、腹腔积液等病变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超声检查可观察内脏器官的形态、大小和血流情况,常用于检查肝脏、心脏、子宫等部位。

CT扫描和MRI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图像信息,对于复杂的病变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

5.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动物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通过活体或死亡动物的组织标本,经过切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可以确定组织病变的类型和性质,如肿瘤、炎症、结构异常等。

6.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主要用于检测动物体内是否存在免疫反应,如免疫球蛋白水平、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等。

动物疾病常用诊断方法

动物疾病常用诊断方法

动物疾病常用诊断方法动物疾病的常用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和影像诊断三种。

一、临床诊断临床诊断是通过观察病畜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病史与疫情资料,进行初步判断和诊断的方法。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病史调查:了解动物的饲养管理情况、养殖历史、疫情情况等,以帮助判断疾病的起因、发展和传播途径。

2.病畜观察:观察动物的自然行为、饮食情况、精神状态、体温、心率、呼吸、排泄等,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其中一种疾病。

3.临床症状与体征:观察动物出现的疾病症状和临床体征,如发热、消瘦、腹泻、咳嗽、呕吐、舌质颜色等,有助于指导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4.实验室检查:临床医生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检查,如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粪便检查等,获得一些直接的或间接的信息,配合临床表现得出初步的诊断。

二、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是通过实验室检测和分析,从病畜体内获取的样品中,一般包括动物的血液、尿液、粪便、病灶组织、分泌物及排泄物等,以检测病原体或其相关成分,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定提供实验室依据的方法。

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细菌学检查:主要通过细菌培养和鉴定,观察细菌的形态、生理特性、产生的代谢产物等,以确定细菌的类型和数量,并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药物的选择。

2.病毒学检查:通过病毒分离、培养、鉴定、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核酸检测等方法,来鉴定感染动物体内是否存在病毒,同时可以确定病毒的类型和数量。

3.寄生虫学检查:通过寄生虫的诱导拒白试验、盐水浸吻试验、粪便检查、血液检查等方法,来确定感染寄生虫的种类、数量和感染程度。

4.分子生物学检查:主要通过核酸检测,如PCR、RT-PCR、ELISA等方法,来检测病原体的核酸序列,以确定是否感染病原体和其类型。

5.免疫学检查:通过免疫血清学方法,如血清学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电泳、免疫组化等方法,来鉴定抗原和抗体的存在,以辅助诊断疾病。

三、影像诊断影像诊断是通过应用断层成像(CT、MRI)、X线摄影、超声声像图(B超)、核磁共振成像(MRI)、放射性同位素扫描等技术,对动物组织和器官进行断层或连续成像,并进行图像分析和解释,以辅助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疾病常用诊断方法疾病是致病因素与动物机体相互斗争的过程。

临床上主要诊断方法整体检查、器械检查、实验室检查、解剖等,从而查明疾病的发生过程,并得以确诊,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整体检查: 整体检查主要是对动物的整体精神及健康情况进行检查,主要是用问诊、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方式对动物的精神状况、躯体生长情况进行整体的检查。

1、问诊:问诊主要是兽医与畜主进行交流,对患病动物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并从中了解到患畜有哪些临床症状,饮食方面有何异常,当地有没有有流行病的发生,以前患畜有没有类似的临床症状,饲养管理方面有没有问题,通常饲养管理的好坏对于动物的健康影响甚大,易引起疾病的发生,比如饲料发霉变质,动物食用后易引起中毒,饲料中蛋白质缺乏,易导致动物毛色灰暗、粗糙、无光泽,动物抵抗力降低引起各类疾病的发生,公畜表现在精液品质差,受精率低等。

通过以上交流使兽医从中拣出疾病发生的原因并措施。

2、视诊:主要是对动物的精神状态、躯体各部分及粪尿的变化情况观察,从而对动物的状况给予一定的评定,为疾病的诊断奠定基础。

通常是绕动物躯体转一圈,看动物的精神状态如何,躯体各部分有无异常情况,阴道有无排泄异常的物质,粪便是否正常。

一般情况健康的动物精神状态表现在目光有神,两耳灵敏,人一接近就有反应,而有病的动物则表现在精神不正,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目光暗淡,头低耳耷。

健康动物肌肉丰满,皮毛色有光泽,肥瘦适当,骨骼结实,而饲养管理差,营养水平低的动物皮毛色泽淡,肥瘦不适当不均匀,蛋白质过低的动物皮毛色泽淡。

有时动物寄生虫也可引起毛色暗淡。

往往有病的羊,鼻镜干燥,提示有肠道疾病,表现在廇胃积食、瘤胃迟缓等。

眼结膜正常粉红色,眼结膜苍白,提示有贫血、寄生虫病;潮红提示有酸中毒、炎症发生;眼胞浮肿,多见于水肿病;下陷多见于脱水表现下泻、大出血、大吐等; 一侧突起,可能是肿瘤;瞳孔缩小多见于胆碱类中毒,如有机磷中毒;瞳孔散大常见于垂危病者,是濒死前的一个征象,通常尿素中毒也能引起瞳孔散大。

正常口色淡红色,口色黄色多为肝胆代谢障碍;黄色鲜明如橘黄色为阳黄,多见于肝炎等;黄色晦暗如熏者为阴黄,见于慢性肝炎;口唇生疮提示动物积食;口禁难开,牙关紧闭则为破伤风、嘴唇歪斜;口唇下垂及咀嚼障碍为歪嘴风。

正常动物口腔唾液清亮不黏,动物积食比较黏。

用手将舌拉出,正常舌质淡红明润,大小适中,活动自如,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舌苔很薄,白色或稍黄,舌苔的厚薄表示病邪的深浅,由厚变薄表示病邪渐退,病情好转,反之病情加重,常见于积食。

让动物站立或运动,观察其姿态和步态,以及四肢各部分的形态变化,通常四肢出现点头运动及臀部升降运动;“点对行,前肢痛,低在健,抬在患”,“臀升降,后肢痛,降在健,升在患”。

动物患传染病时,淋巴结肿大,如下颌淋巴结肿胀时可能动物患某些寄生虫病。

观察颈部,创伤性网胃炎--心包炎及心力衰竭时颈静脉鼓起。

观察饮食,饮欲、采食动作、吞咽动作,咀嚼及反刍情况。

观察粪便颜色、形状,正常动物粪便不软不硬,如粪便表面有脓液或血液,提示肠道有炎症,肠道后端出血;如粪便里面有脓液或血液,提示肠道前端出血。

观察尿液颜色,正常尿液清亮无色,尿液变黄是肝胆代谢所致,尿液中带血可能是尿道破损或膀胱出血。

3、触诊:摸寒热,主要是摸口、鼻、耳、角、体表、四肢等部位的寒热。

口温在健康动物比较恒定,除口腔疾患时口温较高外,一般温和而湿润,若口温偏凉,则多属虚寒证;口温增高,属实热证;口内冰凉多属阳气衰竭或寒极;口温高而干燥则为里热化火;口舌燥热,干裂津枯,多属热极;鼻温是用手掌遮于患畜鼻头或鼻镜下方,感觉鼻端和呼出气的温度,正常情况下为温和而有湿润感。

若感觉热多为热证;若鼻冷气凉,则属虚寒,阳气衰微。

健康动物的耳根较温,耳尖较凉;若耳根、耳尖均热,属热证,反之属于寒证;若时热时凉,属半表半里之证;耳根耳尖俱冷,表阳气败绝。

健康有角动物角根热,角尖凉,牛正常的角温在根部四指范围内是温的,四指以上较凉。

健康动物除受气候、阳光影响外,体表和四肢不热不凉,温润无汗。

若热多属热证;若凉,多属寒证。

四肢末端偏凉,但触诊时间较长时,也有温润感;若冰凉,属阳气将竭。

4、叩诊:利用叩诊锤或用手指叩敲动物躯体各部分,正常情况实质性组织器官叩诊时呈浊音,如肌肉、骨骼;非实质性组织器官叩诊时呈清音或鼓音,如肺、腹腔、瘤胃。

正常情况下肺叩诊呈鼓音,若部分区域呈浊音,则可能出现肺实质变化;瘤胃正常情况上1/3叩诊呈鼓音,下2/3呈浊音,叩诊时整个区域呈浊音,说明动物可能积食;若大区域出现鼓音,动物可能瘤胃鼓气。

5、听诊:是借助听诊器对动物机体各组织器官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

通常结合叩诊对动物做出诊断。

正常情况下心率值:牛:50-80次/min,羊:70-80次/min,心率增高常与代偿性反应有关。

瘤胃听诊时呈雷鸣声,若前胃迟缓、瘤胃积食、瘤胃鼓气时,瘤胃蠕动音降低,叩击左肷部听诊时,若有明显的钢管音,常与皱胃变位、瘤胃酸中毒、瘤胃内异物等有关。

右肷部叩击听诊时可听到流水声,即肠音,动物腹泻时肠音高亢,若听到钢管音,常提示皱胃右方变位,即扭转。

二、体温人类属于“恒温动物”类,恒温动物还包括所有温血动物、哺乳动物、家畜和鸟类。

但是有些动物的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这类动物被称为冷血动物。

它们包括昆虫、蛇类、青蛙、鱼、蜥蜴和龟等。

冷血动物的体温,会比周围环境低一点。

人类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但体温也会发生很多属于正常范围内的变化。

比方说:人的体温在上午4点时最低;皮肤的温度比内部温度低;进食后的一两小时内体温会增高;劳动会使体温升高;酒精则会降低体内温度。

动物的体温有很大的差距,大象的体温最低,是35.5℃;小鸟的体温最高,可达42.5℃。

35.5—38.5℃:人类、猴子、骡、驴、马、老鼠、大象。

37.5—39.5℃:牛、羊、狗、猫、兔子、猪。

40—41℃:龟、鹅、鸭、猫头鹰、鹈鹕、秃鹰。

41—42.5℃:鸽子、鸡和其他常见的小鸟。

动物为了维持一定的体温必须排除体内多余的热,人能借流汗排热。

不会流汗的动物则必须用喘息的方法排热,因此天气很热时,常会看到狗喘息不已体温与疾病家畜为恒温动物,其正常体温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变化。

家畜体温的异常变化是确定疾病性质、病情程度的重要依据。

体温过低常见于体弱、老龄动物及患大出血、生产瘫痪、酮血症、某些饲料中毒、马流行性脑脊髓炎时。

体温过低多为死亡之前兆。

体温高于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发热程度与家畜年龄、营养状况、疾病性质、病程及神经状态有一定关系。

发热分期发热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因致病因素和疾病类型的不同,各期的长短往往不一。

体温上升期指疾病初期体温不断上升的阶段。

此期物质代谢加强,产热增加,同时末梢血管痉挛,汗分泌停止,散热减少。

高温持续期是体温升高后的持续阶段。

此时机体的末梢血管扩张,产热和散热同时增强,动物的皮肤潮红。

体温下降期是体温恢复到正常的阶段。

由于致热原作用的解除,家畜皮肤血管扩张,散热加强,排汗、排尿恢复正常,体温随之下降。

体温在数小时内降为常温的称骤退,经数日降至常温的称渐退。

三、实验室检查(一)采取病料,进行微生物培养,通过对细菌的培养、分离、化学反应、镜检,进而通过药敏实验选择一种抗菌能力强的抗生素,有效的控制细菌的繁殖。

(二)解剖将动物的躯体解剖,根据内脏组织器官的病理性变化,结合临床症状表现,综合的对疾病确诊,提出有效的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以上诊断方法外,新一代的诊断方法有B超、X 射线等。

羊与牛一样属反刍兽复胃动物,大体疾病分为常见疾病和疫病。

常见疾病分为肠道疾病和产科疾病;疫病分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羊常见肠道疾病有瘤胃积食、瘤胃鼓气、瘤胃酸中毒、前胃迟缓、瓣胃积食、瓣胃为、皱胃积食、皱胃炎、皱胃变位、腹泻、感冒等;产科疾病有阴道炎、产后瘫痪、子宫炎、卵巢囊肿、不育等;传染病有口蹄疫、布氏杆菌病、羊痘、蓝舌病、羊口疮、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羊黑疫、羔羊痢疾、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寄生虫病常见的有羊蚧螨、牛羊肝片吸虫病。

四、收集症状—综合分析——确诊动物疾病。

附:正常生理指标1、绵羊的体温 38.0~39.5℃,脉搏 60~80次/分,呼吸 12~30次/分,绵羊临界温度为10-20℃,奶山羊为12~24C左右。

2、山羊体温38.5~39.7,山羊脉搏60~80,山羊呼吸;10~20。

3、猪体温(℃)38.0~39.5 ,脉搏(次/分)60~80,呼吸(次/分)10~30。

4、牛体温(℃)38.0~39.2,脉搏(次/分):成牛60~80,犊牛72~100;瘤胃蠕动(次/分) 1~3次,呼吸(次/分)成牛18~30,犊牛20~40,每口咀嚼次数 20多次,瘤胃内容物pH值 5.0~8.1,一般为6~6.8,每分钟嗳气次数 17~20次,每昼夜反刍6~8次,每次约40~50分钟;奶牛产奶所需临界温度:10-15℃,奶牛的临界温度上限 39度;5、兔体温 38.0~39.5℃,脉搏 120~140次/分,呼吸 50~60次/分。

一般家兔的适宜温度为15-25℃最低临界温度为5℃。

如超过临界温度,能耗加大,饲料利用率降低。

一般兔舍温度控制在10℃以上便可实现繁殖。

6、鸡的体温40一42°C,心跳每分钟150一200次,呼吸每分钟22一25次。

平均每百毫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公鸡11.76克,母鸡9.11克。

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红细胞数,公鸡3.23百万个,母鸡2.72百万个。

7、犬:小型犬体温幼犬38.5-39 成犬38-39。

大型犬体温幼犬38.2-39,成犬37.5-38,心跳成犬70-130次/分钟,幼犬200次/分钟,呼吸数:10-40次/分钟,发情:一年两次发情,每次持续12天左右,换牙约3-4月龄开始至6月龄换完8、猫:平均体温:摄氏39度 (正常范围:38-39.5℃) ,呼吸次数:25次/分钟(正常范围:20-30次)。

心跳:130次/分(正常范围:120-140),最适环境温度:18-21度(正常范围:15-25度),成年猫每千克体重每天需要水分60毫升= 60ml/kg,幼年猫每千克体重每天需水60~80毫升, 而夏天需水量更大=100ml/kg。

9、马:体温37.2~38.1,呼吸8~16次/分;心跳28~42次/分。

10、骆驼:体温34.2~40.7,呼吸5~12次/分;心跳25~40次/分。

11、水牛:体温36.1~38.1,呼吸9~18次/分;心跳40~60次/分。

12、牦牛:体温36.7~39.7,呼吸10~30次/分;心跳40~80次/分。

13、鸭体温41.0~42.5;鹅体温40.0~41.3;驴体温36.4~37.4。

14、鸽的体温:40.5~42.5(平均41.8℃);呼吸次数:30~40次/分钟;心跳次数:140~240次/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