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教学现状的回顾和思考
中国英语教学现状的回顾和思考

中 国 英 语 教 学 现 状 的 回 顾 禾 口思 考
摘 要 :中 国 英 语 教 学 在 师 资 力 量 建 设 、 教 学方 法的 多 元 化 方 面取 得 了相 当 大的 进 步 。 但 是 在 应 试 教 育 的指 挥 棒 下 . 仍 然存 在 一 些 问题 。 作 者 回顾 了 中 国英 语 的 教 学 现 状 , 就 存 在 的 问题 提 出 了 建议 . 其 中最 重要 的 是 明确 外语 培 养 目标 , 选 择 适合 中 国 国情 的教 学方 法 。 关键 词 :中 国英 语 教 学现 状 教 学 方 法 建议 中 国英 语 教 学 一 般 是 从 幼 儿 园 开 始 的 ,不 少 家 长 每 月 花 数 千元 的学 费把 孩 子送 到 双语 幼 儿 园 .可 见 中 国家 长 们 对 孩 子英 语 学 习 的 重视 程 度 。 在 中小 学 阶段 , 英 语 更 是 各 类考 试 必 考的科 目, 也 是 中考 和 高 考 必 考 的科 目。 大 学 阶 段 , 四六 级 考 试 更 成 了 大 学 生 学 习 英 语 的 风 向 标 。很 多 高 校 甚 至 把 四六 级 成 绩 与 毕 业 证 挂 钩 。 英 语 还 是 中 国 的 莘 莘 学 子 考 研 和考 博 的 敲 门 砖 。 由此 可 见 , 英 语 在 中 国受 到 了普 遍 的 重 视 , 但 是 中 国 学 生 的 英 语 学 习 水 平 却 并 不 让 人 满 意 ,很 多学 生 即 使 是 到 了 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阶段 , 也很 难 与 外 国人 进 行 沟 通 , 真 正 学 成 了“ 哑巴” 英语。 笔 者 将 对 中 国英 语 教 学 现 状进 行 分 析 。 并 提 出关 于 英 语 教 学 的 思 考 与建 议 。 中 国 英 语 教 学现 状 的 回顾 ( 一) 中国 英语 教 学取 得 的 成 就 。 现在 . 我 国 高 校 英 语 的 教 学 点 达 到 了9 0 0 多个 , 全 国 的英 语语 言文学硕 士点已达到2 0 0 多个 , 外 国语言文学 博士点 ( 包 括外 国语 言学 及 应 用语 言 学 ) 已有 4 O 余个 ( 戴炜栋 , 2 0 0 9 ) 。这 为 外语 教 育提 供 了 师资 保 障 。 现在 , 我 国 英 语 教 师 的 学历 层 次 有 了 大 幅 度 的 提 高 。 中 小学 新进 的 外 语 老 师 一 半 具 有 学 士学 位. 甚至具有硕士学位。 绝 大 多 数 大 学 要 求 新 进 外 语 教 师 具有 硕士学位 . 很多 “ 2 1 1 3 2 程” 院 校 要 求 新 进 的外 语 教 师 具有 博 士 学 位 。同 时 , 教 育 部 对 师 资 的继 续 教 育 也极 为 重 视 , 每 年 均举
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引言英语作为一门全球通用的语言,在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当前中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中国人的思维角度出发,对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教学方法的单一当前中小学英语教学普遍以传统的教师主导式为主,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背诵。
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足。
在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提倡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二、教材内容的单一目前中小学英语教材内容过于单一,缺乏足够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教材中的例句和对话常常脱离实际生活,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教材应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结合实际情境,提供更多的实用语言表达和交际技巧。
三、教学资源的不足中小学英语教学资源的不足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许多学校没有足够的英语学习设施和教学用具,学生缺乏接触英语的机会。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有效的教学资源和辅助材料。
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大对英语教学资源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英语学习设施和教学用具,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四、评价方式的单一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导向,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这种评价方式容易造成应试教育的倾向,学生只注重应试技巧,而忽视了对英语实际运用的培养。
教育部门应该改革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英语。
五、师资队伍的不足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部分教师英语水平有限,缺乏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
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和选拔,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学校也应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学习资源,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己。
结语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和解决。
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材内容,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改革评价方式,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我们可以为中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现阶段我国英语教育现状的分析与反思

现阶段我国英语教育现状的分析与反思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已经成为一门全球性的通用语言。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的英语教育一直受到国际间的重视和关注。
然而,我国英语教育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反思。
首先,我国英语教育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大纲与教材的过时性。
目前的英语大纲和教材很多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上,忽视了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这导致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重视形式而忽视实际应用,无法真正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其次,英语教育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缺乏英语学习环境。
相比于许多发达国家,我国的英语口语交流环境相对较弱。
学校教育往往聚焦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学生很难有机会进行真实的英语交流,导致口语表达能力的欠缺。
此外,英语教育中的评价体系也值得反思。
当前的英语考试更加注重记忆和应试,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掌握知识和运用能力。
这种应试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阻碍了他们真正理解和应用英语。
在分析完我国英语教育的现状后,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首先,应该重新制定英语教育大纲和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大纲和教材应该紧跟国际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实际应用中提高英语水平。
其次,应该重视英语口语的培养,提供更多的英语学习环境。
学校可以组织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进行真实的英语交流,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另外,英语教育中的评价体系也需要进行。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听力测试,可以引入口语考试和写作考试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英语能力。
此外,学校也可以开设英语活动课程,鼓励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
总的来说,我国英语教育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反思。
只有通过从大纲到教材的,提供更多英语学习环境,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提高我国英语教育的质量,培养出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英语人才。
英语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英语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导言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
作为学生的基础学科之一,英语教育在我国备受重视。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英语教育的现状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英语教育的现状及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英语教育的现状1. 教育资源不均衡英语教育的资源在我国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
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好的英语教学资源,包括外教、英语角等;而在农村地区以及一些欠发达地区,许多学生只能依靠教科书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英语。
2. 教学内容单一目前,大部分学校的英语教学仍然以语法和词汇为主,忽视了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过多地进行机械的背诵和填空练习,而缺乏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3. 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许多学生在枯燥的课堂中很难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导致英语学习的效果不佳。
二、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1.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由于教学内容单一和教学方法陈旧,许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动力不足。
这导致了他们的英语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2. 口语表达能力不足传统的英语教育注重阅读和写作,而忽视了口语表达的培养。
许多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往往会出现表达困难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3. 缺乏综合运用能力英语教育过于注重课堂上的基础知识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感到无措,缺乏应对各种场景的能力。
三、解决英语教育问题的建议1.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英语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师资和教学设施。
同时,可以适当增加英语团队教学的比例,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环境。
2. 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教学内容上,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增加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和素材。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引入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到语言交流中,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中国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反思

中国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反思(一)包天仁教授各位老师,大会给我的题目是我国小学外语教学的形势及对策。
我们国家在小学全面开设外语仅仅只有五年的时间,也就是从1999年开始。
当然小学所开的外语在我们国家不是强制性的,不是compulsory education,而属于optional,可选择的。
我国小学开设外语是在无准备的情况下,是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或者说是在之前没有规律可循,没有成功经验,甚至没有教材的情况下全面开设的。
但是由于我们必须要融入这个社会,融入这个世界,必须要适应globalization 以及国际斗争的新形势,因此,外语学习要从小抓起,这一点我本人是非常赞同的。
据教育部有关部门的领导讲,目前全国开设外语课程的城镇小学已经达到70%以上,农村小学已经达到了30%。
全国有一亿三千多万的小学生,那说明,现在已有五六千万的小学生开始学习外语,只是学习时间不一样。
国家要求的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早开设,一般由三年级开始。
但我国现在有许多地方,是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的,也有的是从幼儿园开始,甚至还有进行“bilingual”双语教学的,有的从五、六年级开始开设。
开设的年级目前看来参差不齐,但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英语教学的多一些。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国家的外语教学包括小学的外语教学的形势一片大好,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经过几年的实践,通过我们的课改还有新课程的实验,外语教学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凸显出来了。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反思,最近有一些媒体、舆论在谈论我国的外语教学,包括小学的外语教学应何去何从的问题。
《南方周末》,全国个人阅读比例较高的报纸,在今年9月23日,曾刊出中国人民大学顾海兵教授一篇题为《中国公共外语教育反思》的文章。
文章指出我国的外语教学“与时间成本、费用成本、机会成本相比,外语教育得不偿失。
绝大多数人在学习十几年外语之后,其实外语能力仍很低”。
并提出“废除外语的一票否决是时候了”。
略谈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现状及其分析

略谈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现状及其分析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地位愈发突显。
作为中国人,学习英语已经成为必备的技能之一。
然而,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现状与挑战也不容忽视。
本文将对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现状进行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一、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现状1. 教育体制的影响:中国的教育体系注重应试,学生更多地关注文化课的学习,而英语只是其中的一个科目,导致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难以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动力。
2. 环境的限制:英语非母语的环境使得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较难接触到真正的英语环境,无法进行实践和交流。
而且,中式英语等语言变体的存在也影响了中国人的英语学习。
3. 学习方法的问题:中国人在学习英语时往往注重课堂记忆和死记硬背,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
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对英语的真正理解和掌握。
4. 资源的不平衡:中国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英语教育条件较为匮乏,学生很难获得良好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二、分析中国人学习英语的问题1. 学习动机不足: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初衷往往是为了应对考试和升学,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
这导致他们很难全心全意地去学习英语,只追求外在的成绩。
2. 口语表达不流利: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弱项往往是口语表达能力。
由于环境和教育方式的限制,很少有机会进行英语口语的实践,导致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弱。
3. 学习方法不当:许多中国人在学习英语时过分依赖教师和课本,而忽视了自主学习和实践。
他们过分注重词汇和语法的记忆,而忽略了语言的实际运用。
4. 文化差异问题:英语是一种体现西方文化的语言,而中国的文化背景与之有所不同。
这种文化差异可能导致中国人在学习英语时遇到一些难题,比如习惯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5. 缺乏学习资源: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使得一些地区的学生缺乏优质的学习资源,比如英语教材、外籍教师和语言实践环境等。
这也限制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进步。
三、解决中国人学习英语问题的途径1. 增加学习动机: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和内容,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试论英语教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2019年教育文档

试论英语教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一、英语教学发展的现状分析我国英语教学发展起步较晚,发展制度和发展基础都不是很完善,但是由于近些年来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因此英语教学在我国教学内容中占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也发挥着重要价值,推动着我国教育产业的发展,对我国青少年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提升了青少年的学习拓展性,也改善了青少年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英语语言带来的影响力巨大,对传统文化形成了挑战,也对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动力。
我国英语教学在高校中主要有职业教学的实际性偏向和大学教学的理论性偏向,针对不同的偏向性教学发挥的价值非常特别,在各大高等院校中大学英语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着重在于教授英语应试技能的培养,对英语语言文学和语言价值以及英语历史文化的学习,而高职院校更注重于实际锻炼,重点要求学生提高自身的英语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发挥英语语言在社会实际运用价值,保证自身的英语学习的技能型操作。
两种教育模式对我国的青少年选择来说都是有利有弊,但是两者之间的界限又非常模糊,少有学生能在进入高校的短时间内就很好的把握好英语理论与实际价值的关系。
现阶段我国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内容的评价还只是停留在语言教学的质量评价上,针对语言教学的价值应该着重提升语言价值的质量,未来改善学生对英语畏惧和犯难的心理,转变学习态度是非常关键的。
二、英语教学发展的阶段分析第一阶段从建国到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以俄语为主。
直到1962年,我国才颁布第一部公共英语教学大纲,并逐渐推广英语学习,目标是“为学生今后阅读本专业英语书刊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阅读是当时唯一的教学要求。
这份大纲既没有听、说、写方面的要求,也没有教学理论的支持,对教学的指导性和帮助性显然不足。
20世纪60年代后期,“文化大革命”开始,刚刚开始公共英语教学也就此折腰,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70年代末。
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批归国学者从国外引进了二语习得、语言共核、功能意念、语言技能等当时的先进理论,并以此为根据,设计并编写《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其中包括文理科两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中国英语教学现状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英语教学现状的回顾与思考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语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本文从英语教学理念,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评述,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就英语教学改革提了一些参考性的意见及想法,旨在促进我国英语教育进一步发展,有助于提高英语教育的整体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
关键词:英语教学,现状,问题随着近些年来,英语教学改革不断地深入,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国内教育界的关注,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i.国内英语教学现状回顾总体来说,我国英语教学处于转型的时代,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处于改变。
笔者主要从英语教学理念,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来说明。
1.1 1.1英语教学理念长久以来,中国的英语教育以语法,机构教学为纲,但近年来,英语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明确提出了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的理念,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是否喜欢学习、是否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放在英语教育的首要地位。
新的教学理念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教学理念的转变,影响着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教学环节的变化,例如教学方法,由传统教学法到交际教学法到建构主义教学法的转变等等。
传统教学理念,教师重视将所学的知识教授给学生,然后经过大量的习题练习,更重视最后的结果。
而渐渐地,教育学家们发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现在的教师更要注意教授学生学习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的教学观念是他教学活动的思想基础,是他日常教学活动的原则,对他的教学效果有着重大的影响。
1.2 1.2课程目标以前的课程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比较难以保证课程标准内部结构之间的系统关联,在确保课程标准与实际一线教学一致性与可行性方面遇到了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英语教学现状的回顾和思考摘要:中国英语教学在师资力量建设、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作者回顾了中国英语的教学现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外语培养目标,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国英语教学现状教学方法建议中国英语教学一般是从幼儿园开始的,不少家长每月花数千元的学费把孩子送到双语幼儿园,可见中国家长们对孩子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
在中小学阶段,英语更是各类考试必考的科目,也是中考和高考必考的科目。
大学阶段,四六级考试更成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风向标,很多高校甚至把四六级成绩与毕业证挂钩。
英语还是中国的莘莘学子考研和考博的敲门砖。
由此可见,英语在中国受到了普遍的重视,但是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却并不让人满意,很多学生即使是到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阶段,也很难与外国人进行沟通,真正学成了“哑巴”英语。
笔者将对中国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关于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一、中国英语教学现状的回顾(一)中国英语教学取得的成就。
现在,我国高校英语的教学点达到了900多个,全国的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已达到200多个,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点(包括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已有40余个(戴炜栋,2009)。
这为外语教育提供了师资保障。
现在,我国英语教师的学历层次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中小学新进的外语老师一半具有学士学位,甚至具有硕士学位。
绝大多数大学要求新进外语教师具有硕士学位,很多“211工程”院校要求新进的外语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同时,教育部对师资的继续教育也极为重视,每年均举办外语师资培训。
教育部组织师资培训的重点不是单一地传授专业理论,而是选拔一部分骨干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探讨。
(二)教学方法。
从20世纪50年代到改革开放前,受前苏联的影响,我国的外语教育主要采用“语法翻译法”。
这种教学以语法为基础,以母语教授目标语,强调目标语的形式,要求学生读懂目标语形式的文学作品。
以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的人才,阅读能力较强,交际能力较为薄弱,因为这种方法忽略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语法学习中,忽略对听力和口语的学习,这是导致“哑巴”英语在学生中较为普遍的原因。
20世纪80年代至今,大量的外国教学法被引入中国,包括视听法、全语言法、功能意念法、多元智能法、词汇法、能力导向型教学法、交际法、自然法、合作学习语言法、内容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局限,如视听法过于重视语言的形式,忽略对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各种教学法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
但是,由于升学考试一直是英语教育的指挥棒,而升学考试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写能力,而忽略培养学生口语和听力的技能。
因此,很多优秀的教学法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原因如下:1.交际法需要模拟真实的语言情境,而这一点很难实现。
一是由于很多学生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认为交际能力不是学习的重点,不愿意花时间在课堂上配合老师做语言情境的模拟;二是一些同学的口语水平较差,加之中国学生性格相对内向,不愿意在课堂上发言;三是课堂上需要提供真实的语言,而很多教师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很难完全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
笔者认为学习真实的口语的最佳方式是模拟学习欧美的电影和电视剧中的语言,并及时向外教请教,但很少有英文老师有这样的学习习惯。
因此教师的真实的语言输入不足,输出就更成问题。
2.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一些普通院校很难真正意义地展开执行。
西方人接受的是实践式、研讨式、探索式教学方式,教师往往给学习者留下许多思考问题、实践任务与联想空间,诱导学习者在实践与思考中认识、发现并掌握科学规律。
而多数中国人在思维方式上缺少发散性,存在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
在教学法上比较习惯于灌输式、记录式、定论试教学方式,对西方教学方式感到不适应。
3.任务型教学由于教师的认知意识不足而很难进行。
“学习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语言课堂中起到中介者的作用,两者通过学习任务这个纽带连接起来,而学习过程又受到学习所发生的情景的影响”(marison & robert 2000)。
但是现在不少老师没有正确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把自己当成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采用填鸭式教学,导致任务型教学很难进行。
二、关于外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一)确定科学人性化的外语培养目标。
只有培养目标明确,外语老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针对中小学生及大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制定科学可行的完整的教学大纲势在必行。
教学大纲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课程教学的目的、培养的能力、教学的具体内容和顺序、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戴炜栋,2009)。
培养目标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是否全体学习者都有必要学习英语,比如美术专业的学生,在考研究生的时候仍需要参加英语考试,而英语考试让很多有极强艺术天赋的学生无法继续深造。
二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学习外语,外语在总的学习中的比重到底应该是多少。
三是英语应该学到什么样的程度,是否过了国内的四六级考试英语学习就算真正意义地过关了呢?(二)选择合理的教学法。
在培养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教师应当选择合理的教学法。
笔者认为最好的教学法一定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并且指定教学法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学习者的能力、接受水平,且教学法还需要在实践中做出调整。
(三)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国教育多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在学习中成了被动的接受者,也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元认知是指“认知主体关于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及相关活动的知识,既包括对当前正在进行的认知过程和自我认知能力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又包括对这些过程的积极监控和调节”(flavell 1976)。
元认知意识包括内在动机、合作精神和自我反思。
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目标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内在动机(van lier 2001)。
因此,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责任感。
hart (2002)指出,学生不可能在孤立的状态下掌握自主学习能力,他们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具体帮助,包括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模板。
在课堂环境下倡导学习者自主学习不是要求学生独自封闭学习,一味排斥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帮助;相反,他要求学生“与教师和同学一起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benson 2001)。
因此,合作精神对掌握学习策略十分重要。
而自我反思可以帮助学生确定学习方向,提高独立学习能力,包括“自主制定学习目标,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学习过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lee 1998)。
由此可见,元认知意识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新学期的开始就会自觉地制订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并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教师在要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学生做出适当的调整,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
(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胡文仲,1999)。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育的最终目的”(贾玉新,1997)。
要想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师需要提高对英语跨文化教学的认识,掌握跨文化教材编选、教法应用等方面的技能。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结合语言和文化讲授课文,用文化阐释语言,克服学生单纯学习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等的不足,此时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同步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于强调英美文化,忽视母语文化,导致“文化失语症”和文化比较的缺失(肖龙福等,2010)。
教师需要克服教学大纲的局限,寻求文化共性,发现文化差异。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比较中西文化,关注中西文化的联系,克服跨文化障碍。
例如,当讲到西方的圣诞节时,应该与中国的春节进行比较,因为这两个节日是西方国家和中国最大的节日,也是家人团聚、亲朋好友聚会的日子。
当讲到西方的感恩节的时候,虽然中国没有这个节日,但是感恩之心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情怀,教师应教育学生应时常怀着一颗感恩之心。
三、结语回顾中国英语的教学现状,我国英语教育在师资力量的建设、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方面取得的成就值得肯定,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在填鸭式教育仍然是中小学教学的主要模式的现状下,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差,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跨文化交际能力薄弱的问题仍需要我们及时解决。
这需要教育部和广大的英语教师共同努力,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法,进一步推动我国的英语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1]benson p.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m].london:longman,2001.[2]flavell j h.metacognitive aspects of problemsolving[a].in resnick l b(ed.).the nature of intelligence[c].hillsdale,nj:erlbaum,1976:231-236.[3]hart n.intra-group autonomy and authentic materials:a different approach to efl in japa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system,2002,30(1):33-46.[4]jack c r & theodore s r.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5]lee i.supporting greater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j].elt journal,1998,52(4):282-290.[6] marion w & robert l b.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7]van lier l.constraints and resources in classroom talk[a].in candlin c n & mercer n(eds.).english teaching in its social context[c].london:routledge,2001.[8]戴炜栋.中国高校外语教育30年[j]外语界,2009,(1):2.[9]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0]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1]肖龙福,肖笛,李岚,宋伊雯.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