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示范性金考卷讲解
金版教程地理习题集-示范性金考卷1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下面经纬网示意图(a、b、c、d、e表示主要的海运要道),完成1~2题。
1.2002年3月3日,我国航空母舰“辽宁舰”的前身“瓦良格号”航母历尽艰险,从黑海出发,经好望角,终于抵达大连。
“瓦良格”号航母移居中国的路线是()A. →c→b→d→a→B.→e→c→b→a→C.→c→b→e→a→D.→e→d→b→a→解析:注意图中0°经线和0°纬线的标注以及图示纬线间隔为45°。
黑海、好望角和大连大致经纬度的掌握是解题的基础。
从乌克兰造船厂向南经土耳其海峡进入地中海,而后向西经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折向南经好望角往东进入印度洋,再向北抵达赤道附近向东南进入马六甲海峡,穿过马六甲海峡后进入南海,而后北行,经过东海、黄海进入渤海,抵达大连。
对经纬网的高度熟悉才能顺利解答该题。
答案:D2.甲、乙是横贯大陆的铁路运输大通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别从某国首都出发到达太平洋沿岸,目的地有相同的自然带类型B.分布在所在国南部,均与南部气候相对温暖、地势相对平坦有关C.沿途经过的世界著名湖泊均由冰川作用为主形成D.均是东端点纬度较低,西端点纬度较高解析:甲、乙分别位于亚欧大陆、北美大陆。
甲铁路从华盛顿出发横穿北美大陆抵达太平洋沿岸。
乙铁路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出发横穿亚欧大陆向东抵达太平洋沿岸的东桥头堡连云港。
答案:A台湾省台东市以东约33千米处的绿岛,是台湾东部的海上乐园。
下图为绿岛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3~4题。
3.岛上夏季水量最大河流的流向为()A.西北-东南B.西南-东北C.东南-西北 D.东北-西南解析:本题该岛位于台湾以东,故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东南迎风坡降水多,根据等高线综合判定选A。
答案:A4.关于该岛的描述正确的是()A.该岛面积约为20 km2B.M地点最适合夏至日观测海上日出C.东南部地势平坦降水少,适宜晒盐D.7月时该岛与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风向相同解析:本题B选项中日出东北,M地东北方向有一高地阻挡视线。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 电磁感应阶段示范性金考卷(含解析)

电磁感应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第1、2、4、5、7、8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在第3、6、9、10、11、12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 [2014·济南高三模拟]如图所示,一轻质横杆两侧各固定一金属环,横杆可绕中心点自由转动,拿一条形磁铁插向其中一个小环,后又取出插向另一个小环,发生的现象是( )A. 磁铁插向左环,横杆发生转动B. 磁铁插向右环,横杆发生转动C. 无论磁铁插向左环还是右环,横杆都不发生转动D. 无论磁铁插向左环还是右环,横杆都发生转动解析:本题考查电磁感应现象、安培力的简单应用.磁铁插向左环,横杆不发生移动,因为左环不闭合,不能产生感应电流,不受安培力的作用;磁铁插向右环,横杆发生移动,因为右环闭合,能产生感应电流,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的作用,选项B正确.本题难度易.答案:B2. 如图所示,在某中学实验室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正方形闭合导体线圈abcd,线圈的ab边沿南北方向,ad边沿东西方向,已知该处地磁场的竖直分量向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使线圈向东平动,则b点的电势比a点的电势低B. 若使线圈向北平动,则a点的电势比d点的电势低C. 若以ab为轴将线圈向上翻转,则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为abcdaD. 若以ab为轴将线圈向上翻转,则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为adcba解析:由右手定则知,若使线圈向东平动,线圈的ab边和cd边切割磁感线,c(b)点电势高于d(a)点电势,故A错误;同理知B错误;若以ab为轴将线圈向上翻转,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将变小,由楞次定律可判定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为abcda,C正确.3.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铜质小闭合线圈静置于粗糙水平桌面上.当一个竖直放置的条形磁铁贴近线圈,沿线圈中线由左至右从线圈正上方等高、快速经过时,线圈始终保持不动.则关于线圈在此过程中受到的支持力F N 和摩擦力F f 的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靠近线圈时,F N 大于mg ,F f 向左B. 靠近线圈时,F N 小于mg ,F f 向右C. 远离线圈时,F N 小于mg ,F f 向左D. 远离线圈时,F N 大于mg ,F f 向右解析:楞次定律从阻碍相对运动角度可以表述为“来拒去留”,磁铁靠近线圈时,磁铁在线圈的左上方,线圈受到磁铁的作用力向右下方,F N 大于mg ,F f 向左,A 项正确,B 项错误;磁铁远离线圈时,磁铁在线圈的右上方,线圈受到磁铁的作用力向右上方,F N 小于mg ,F f 向左,C 项正确,D 项错误.答案:AC4.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金属环,半径为a ,总电阻为R (指拉直时两端的电阻),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垂直穿过环平面,在环的最高点A 用铰链连接长度为2a 、电阻为R2的导体棒AB ,AB 由水平位置紧贴环面摆下,当摆到竖直位置时,B 点的线速度为v ,则这时AB 两端的电压大小为 ()A.Bav3B.Bav6C. 2Bav 3D. Bav解析:摆到竖直位置时,AB 切割磁感线的瞬时感应电动势E =B ·2a ·(12v )=Bav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U AB =ER 2+R 4·R 4=13Bav ,故A 正确.5. 如图所示,E 为电池,L 是电阻可忽略不计、自感系数足够大的线圈,D 1、D 2是两个规格相同且额定电压足够大的灯泡,S 是控制电路的开关.对于这个电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刚闭合开关S 的瞬间,通过D 1、D 2的电流大小相等B. 刚闭合开关S 的瞬间,通过D 1、D 2的电流大小不相等C. 闭合开关S 待电路达到稳定,D 1熄灭,D 2比原来更亮D. 闭合开关S 待电路达到稳定,再将S 断开瞬间,D 2立即熄灭,D 1闪亮一下再熄灭 解析:开关S 闭合的瞬间,线圈L 可看做暂时的断路,故通过两灯泡的电流相等,且同时亮,A 对B 错;电路稳定后,由于线圈直流电阻忽略不计,将灯泡D 1短路,灯泡D 2获得更多电压,会更亮,C 对;若断开开关S ,此时线圈与灯泡D 1构成回路,继续对其供电,灯泡D 1将闪亮一下后再逐渐熄灭,灯泡D 2无法形成回路将立即熄灭,D 对.答案:B6. 一长直导线与闭合金属线框放在同一桌面内,长直导线中的电流i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在0~T2时间内,直导线中电流向上如图中所示.则在0~T 时间内,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始终变小B. 线框中始终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C. 线框先有扩张的趋势后有收缩的趋势D. 线框所受安培力的合力始终向左解析:长直导线中的电流先减小后增大,所以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先减小后增大,A 错误;由楞次定律可以判断在0~T 时间内,线框中始终产生俯视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B 正确;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先减小后增大,由楞次定律知线框先有扩张的趋势后有收缩的趋势,C 正确;由楞次定律、左手定则判断线框受安培力的合力方向先向左后向右,D 错误.答案:BC7. 将一个闭合矩形金属线框abcd 放入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中,图中虚线表示磁场边界,在用力将线框abcd 从磁场中以速度v 匀速拉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拉线框的速度越大,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B. 磁场越强,拉力做的功越多C. 拉力做功多少与线框的宽度bc 无关D. 线框电阻越大,拉力做的功越多 解析:由q =I Δt =E R ·Δt =ΔΦΔtR ·Δt =ΔΦR可知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与线框运动速度无关,A 错误;W =FL 其中F 为拉力,L 为线框长度,而F =F 安,F 安=BId =B 2d 2vR ,其中d 为线框宽度,R 为线框电阻,联立得:W =B 2d 2vRL ,所以B 正确,C 、D 错误.答案:B8. 如图所示,一个边界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固定的正方形金属框,其边长与三角形的直角边相同,每条边的材料均相同.现在让有界匀强磁场向右匀速地通过金属框,金属框的下边与磁场区域的下边在一直线上.在磁场通过金属框的过程中,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E -t 图象、ab 两点的电势差U ab -t 图象正确的是( )解析:由E =BLv 可知导体棒切割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跟切割的有效长度成正比,由于是匀速运动,有效长度跟时间成线性关系,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先线性减小,当磁场右边界与cd 边重合时,感应电动势突变到最大,接着又从最大线性减小,所以A 、B 错误;由楞次定律知,ab 边刚开始切割磁感线时金属框中感应电流方向是逆时针方向,a 点电势低于b 点电势,ab 边相当于电源,ab 两点的电势差U ab =-34BLv ,直到cd 边刚开始切割磁感线的过程,ab 间电阻不变,回路中电动势线性减小,电流线性减小,ab 两点的电势差U ab线性减小,当cd 边刚开始切割磁感线时金属框中感应电流方向是顺时针方向,电势差U ab =-14BLv ,同理分析,可得C 错误,D 正确.答案:D9. 如图所示,电阻为R ,导线电阻均可忽略,ef 是一电阻可不计的水平放置的导体棒,质量为m ,棒的两端分别与ab 、cd 保持良好接触,又能沿足够长的框架无摩擦下滑,整个装置放在与框架垂直的匀强磁场中,当导体棒ef 从静止下滑一段时间后闭合开关S ,则S 闭合后 ( )A. 导体棒ef 的加速度可能大于gB. 导体棒ef 的加速度一定小于gC. 导体棒ef 最终速度随S 闭合时刻的不同而不同D. 导体棒ef 的机械能与回路内产生的电能之和一定守恒解析:开关闭合前,导体棒只受重力而加速下滑,闭合开关时有一定的初速度v 0,若此时F 安>mg ,则F 安-mg =ma .若F 安<mg ,则mg -F 安=ma ,因为F 安的大小不确定,所以导体棒ef 的加速度可能大于g 、小于g 、等于g ,故A 正确,B 错误.无论闭合开关时初速度多大,导体棒最终的安培力应和重力平衡,故C 错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知,D 正确.答案:AD10. 如图所示,在平行于水平地面的匀强磁场上方有三个线圈,从相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释放.三个线圈都是用相同的金属材料制成的边长一样的正方形,A 线圈有一个缺口,B 、C 线圈闭合,但B 线圈的导线比C 线圈的粗,则( )A. 三个线圈同时落地B. A 线圈最先落地C. A 线圈最后落地D. B 、C 线圈同时落地解析:由于A 线圈上有缺口,A 中不产生感应电流,不受安培力的阻碍作用,所以A 线圈先落地,B 正确;B 、C 线圈在进入磁场的过程中,受安培力与重力作用,满足mg -B 2L 2v R=ma ,m =ρ密·4L ·S ,R =ρ电4LS,所以4ρ密LSg -B 2LSv4ρ电=4ρ密LSa,4ρ密g -B 2v4ρ电=4ρ密a ,a =g -B 2v16ρ密ρ电,由于B 、C 线圈材料相同,进入相同的磁场,所以加速度a 相同,又因为起始高度相同,所以B 、C 线圈同时落地,D 选项正确.答案:BD11. [2014·石家庄高中毕业质检一]半径为r =0.5 m 带缺口的刚性金属圆环在纸面上固定放置,在圆环的缺口两端引出两根导线,分别与两块垂直于纸面的平行金属板连接,两板间距离为d =5 cm ,如图甲所示.金属环处在变化的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 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规定向里为正方向).在t =0时刻平板间中心有一电荷量为+q 的微粒由静止释放,运动中粒子不碰板,不计重力作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2 s 内上极板带负电B. 第3 s 内上极板带正电C. 第3 s 末微粒回到了原位置D. 两极板之间的电场强度大小恒为3.14 N/C解析:由B -t 图象可知第1 s 内磁场方向向里且增大,由楞次定律结合安培定则判断可知第1 s 内上极板带负电,同理可知第2 s 内和第3 s 内都是上极板带正电,选项B 正确,选项A 错误;B -t 中图线斜率大小恒定,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感应电动势E ′=ΔB Δt πr 2,场强E =E ′d,联立得选项D 正确;电场力大小恒定,方向周期性变化,分析可知微粒第1 s 内向上加速,第2 s 内向上减速到零,第3 s 内向下加速,第3 s 末走到前段位移的一半,故选项C 错误.答案:BD12. 如图所示,平行光滑金属导轨与水平面的倾角为θ,下端与阻值为R 的电阻相连,匀强磁场垂直轨道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 ,现使长为l 、质量为m 的导体棒从ab 位置以平行于斜面的初速度向上运动,滑行到最远位置之后又下滑,已知导体棒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2g sin θ,g 为重力加速度,不计其他电阻,导轨足够长,则( )A. 导体棒下滑的最大速度为mgR sin θB 2l 2B. R 上的最大热功率是m 2g 2R sin 2θB 2l 2C. 导体棒返回ab 位置前已经达到下滑的最大速度D. 导体棒返回ab 位置时刚好达到下滑的最大速度解析:导体棒在下滑的过程中,先做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 安=ma ,当F 安=mg sin θ时,速度达到最大,然后做匀速运动,又F 安=BIl ,I =ER,E =Blv ,联立可得,导体棒下滑的最大速度为v =mgR sin θB 2l2,A 项正确;根据R 上的发热功率P 热=I 2R ,I =BlvR可知,导体棒的速度v 最大时,感应电流最大,R 上的发热功率也最大;由题意可知,导体棒上滑时的初速度v 0为最大速度,导体棒的加速度最大,mg +F 安=2mg sin θ,解得,F安=mg sin θ,v 0=mgR sin θB 2l 2,R 上的最大发热功率P 热=m 2g 2R sin 2θB 2l 2,B 项正确;下滑的最大速度与上滑的初速度相同,考虑到滑动过程中导体棒的机械能不断转化为电能,所以滑动到同一位置时,下滑时的速度小于上滑时的速度,导体棒返回到ab 位置时还没有达到下滑的最大速度,而是小于最大速度,C 、D 两项错误.答案:AB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二、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13. (10分)[山东潍坊高三质量抽样]如图甲所示,平行金属导轨竖直放置,导轨间距为L =1 m ,上端接有电阻R 1=3 Ω,下端接有电阻R 2=6 Ω,虚线OO ′下方是垂直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现将质量m =0.1 kg 、电阻不计的金属杆ab ,从OO ′上方某处垂直导轨由静止释放,杆下落0.2 m 过程中始终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加速度a 与下落距离h 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求:(1)磁感应强度B ;(2)杆下落0.2 m 过程中通过电阻R 2的电荷量q .解析:(1)由图象知,杆自由下落距离是0.05 m ,当地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则杆进入磁场时的速度v =2gh =1 m/s ①由图象知,杆进入磁场时加速度a =-g =-10 m/s 2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安=ma ③ 回路中的电动势E =BLv ④ 杆中的电流I =E R 并⑤ R 并=R 1R 2R 1+R 2⑥F 安=BIL =B 2L 2vR 并⑦得B =2mgR 并L 2v=2 T ⑧ (2)杆在磁场中运动产生的平均感应电动势E =ΔΦΔt⑨杆中的平均电流I =ER 并⑩通过杆的电荷量Q =I ·Δt ⑪ 通过R 2的电量q =13Q =0.05 C ⑫答案:(1)2 T (2)0.05 C14. (12分)一电阻为R 的金属圆环,放在匀强磁场中,磁场与圆环所在平面垂直,如图a 所示,已知通过圆环的磁通量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b 所示,图中的最大磁通量Φ0和变化周期T 都是已知量,求:(1)在t =0到t =T /4的时间内,通过金属圆环横截面的电荷量q ; (2)在t =0到t =2T 的时间内,金属圆环所产生的电热Q .解析:(1)由磁通量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可知在t =0到t =T /4时间内,金属圆环中的感应电动势E 1=Φ0T /4=4Φ0T①在以上时段内,金属圆环中的电流为I 1=E 1R② 则在这段时间内通过金属圆环横截面的电荷量q =I 1t 1③联立求解得q =Φ0R④(2)在t =T /4到t =T /2和t =3T /4到t =T 时间内,金属圆环中的感应电动势E 2=0⑤ 在t =T /2到t =3T /4时间内,金属圆环中的感应电动势E 3=Φ0T /4=4Φ0T⑥ 由欧姆定律可知在以上时段内,金属圆环中的电流为I 3=4Φ0TR⑦在t =0到t =2T 时间内金属圆环所产生的电热Q =2(I 21Rt 1+I 23Rt 3)⑧联立求解得Q =16Φ20RT⑨答案:(1)Φ0R (2)16Φ20RT15. (12分) 如图甲所示,水平面上的两光滑金属导轨平行固定放置,间距d =0.5 m ,电阻不计,左端通过导线与阻值R =2 Ω的电阻连接.右端通过导线与阻值R 1=4 Ω的小灯泡L 连接.在CDFE 矩形区域内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CE 长l =2 m ,有一阻值r =2 Ω的金属棒PQ 放置在靠近磁场边界CD 处.CDFE 区域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在t =0至t =4 s 内,金属棒PQ 保持静止,在t =4 s 时使金属棒PQ 以某一速度进入磁场区域并保持匀速运动.已知从t =0开始到金属棒运动到磁场边界EF 处的整个过程中,小灯泡的亮度没有发生变化,求:(1)通过小灯泡的电流;(2)金属棒PQ 在磁场区域中运动的速度大小.解析:(1)t =0至t =4 s 内,金属棒PQ 保持静止,磁场变化导致电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电路中r 与R 并联,再与R L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R 总=R L +Rr R +r=5 Ω此时感应电动势E =ΔΦΔt =dl ΔBΔt=0.5×2×0.5 V=0.5 V 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I =ER 总=0.1 A (2)当金属棒在磁场区域中运动时,由金属棒切割磁感线产生电动势,电路为R 与R L 并联,再与r 串联,此时电路的总电阻R ′总=r +RR L R +R L =2 Ω+4×24+2 Ω=103Ω由于灯泡中电流不变,所以灯泡的电流I L =0.1 A ,则流过金属棒的电流为I ′=I L +I R =I L +R L I LR=0.3 A电动势E ′=I ′R ′总=Bdv解得金属棒PQ 在磁场区域中运动的速度大小v =1 m/s.答案:(1)0.1 A (2)1 m/s16. (16分) 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 的导体棒ab 垂直放在相距为l 的平行且无限长的金属导轨上,导体棒ab 与平行金属导轨的摩擦因数为μ,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并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R 和R x 分别表示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不计其他电阻.现由静止释放导体棒,当通过R 的电荷量达到q 时,导体棒ab 刚好达到最大速度.重力加速度为g .(1)求从释放导体棒到棒达到最大速度时下滑的距离s 和最大速度v m ;(2)若将左侧的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换为水平放置的电容为C 的平行板电容器,如图乙所示,导体棒ab 由静止释放到达到(1)中的速度v m 需要多少时间(用v m 表示最大速度)?解析:(1)对于闭合回路,在全过程中,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ab 中的平均感应电动势 E =ΔΦΔt =Bls Δt①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通过R 的平均电流I =ER +R x ② 通过R 的电荷量q =I Δt ③联立①②③得:s =R +R x Blq 在ab 加速下滑的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 sin θ-μmg cos θ-F A =ma ④式中安培力F A =BIl ⑤其中I =Blv R +R x⑥ 当④中的加速度为0时,ab 的速度v =v m ⑦联立④⑤⑥⑦得:v m =mg B 2l 2(R +R x )(sin θ-μcos θ) (2)设ab 下滑的速度大小为v 时经历的时间为t ,通过ab 的电流为i ,则: mg sin θ-μmg cos θ-Bil =ma ⑧设在时间间隔Δt 内平行板电容器增加的电荷量为ΔQ ,则:i =ΔQ Δt⑨ 此时平行板电容器两端的电压的增量为ΔU =Bl Δv ⑩根据电容的定义C =ΔQ ΔU⑪ 而Δv =a Δt ⑫联立上面各式得ab 下滑的加速度a =m θ-μcos θm +B l C g上式表明ab 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所以 t =m +B 2l 2C v m mgθ-μcos θ答案:(1)R +R x Bl q mgB 2l 2(R +R x )(sin θ-μcos θ) (2)m +B 2l 2C v m mgθ-μcos θ。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阶段示范性金考卷(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阶段示范性金考卷(含解析)本卷测试内容: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0分.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第1、2、4、5、6、9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在第3、7、8、10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 在物理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微元法B .根据速度定义式v =Δx Δt ,当Δt →0时,ΔxΔt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维法C .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这里运用了假设法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理想模型法解析:用质点代替物体采用的科学方法为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故A 错误;以时间趋向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作为瞬时速度,采用了极限思维法,故B 正确;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和合外力的关系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C 错误;在推导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时,采用微元法将变速运动等效近似为很多小段的匀速运动,故D 错误.答案:B2. 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两条船运动状态是( )A. A 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B. A 船肯定是静止的C. B 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D. B 船可能是静止的解析:图中河岸是静止的,由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可知此时风向向右(相对地球而言).A船上的旗帜向右飘表明,A船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A船不动,风把旗帜吹向右方;二是A船向左运动,风相对A船向右吹,风把旗帜吹向右方;三是A船向右运动,但船速小于风速,风仍能把旗帜吹向右方.对B船,则只有B船向右运动并且速度大于风速,风才能把旗帜吹向左方,所以C正确.答案:C3. [2013·潍坊模拟]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B.路程是精确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C.只要运动物体的初、末位置确定,位移就确定,路程也确定D.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解析: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既可以描述位置变化的大小,也可以描述位置变化的方向,只要初、末位置确定,位移矢量就确定,可以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而路程只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不能表示位置的变化情况.初、末位置确定后,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方式实现位置的变化,每一种运动方式都有相应的路程.物体在沿直线向单一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与路程相等.综上所述A、D正确.答案:AD4. “和平使命2013”联合反恐军演于7月27~8月15日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切巴尔库尔靶场举行,演习第一阶段主要演练组织部队向预定地域投送,若在一次投送任务中空降兵从悬停在高空的直升机中跳下,空降兵从跳离飞机到落地的过程中在空中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对空降兵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0 s做自由落体运动B.10 s末打开降落伞,以后做匀减速运动至15 s末C.10 s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D.10 s末~15 s末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大小在逐渐减小解析:题中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代表加速度,从图中可以看出,0~10 s内,加速度方向向下,图线的斜率越来越小,故不是自由落体运动,10 s末速度达到最大值;10 s 末打开降落伞,加速度方向向上,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15 s末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稳定值,以后将做匀速直线运动.D项正确.答案:D5. 根据下面驾驶员安全行驶距离表格,得出的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B. 汽车的刹车时间为2.5 sC. 汽车刹车的平均速度为253 m/sD. 汽车刹车的加速度约为6 m/s 2解析:根据题中表格可知,车速v =60 km/h ,反应距离x 1=15 m ,所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t 1=x 1v =0.9 s ,A 项错误;汽车刹车过程的平均速度为v =v 2=253 m/s ,C 项正确;汽车的刹车时间t 2=x 2v=2.7 s ,B 项错误;汽车刹车的加速度a =v 22x 2=6.2 m/s 2,D 项错误.答案:C6. 在一大雾天,一辆小汽车以3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30 m 处有一辆大卡车以10 m/s 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刹车过程中刹车失灵.如图所示,图线a 、b 分别为小汽车和大卡车的v -t 图象(忽略刹车反应时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因刹车失灵前小汽车已减速,故不会发生追尾事故B .在t =3 s 时发生追尾事故C .在t =5 s 时发生追尾事故D. 若紧急刹车时两车相距40米,则不会发生追尾事故且两车最近时相距10米 解析:根据图象可知,t =5 s 时两车速度相等,若不发生追尾事故,则此时两车相距最近,由图象可以求出两车的位移之差为35米,可见两车早已发生追尾,若紧急刹车时两车相距40米,则小汽车追不上大卡车,但两车最近距离为5米,故A 、C 、D 错;由图象可以求出t =3 s 时两车的位移之差刚好为30米,可见此时刚好发生追尾事故,所以B 对.答案:B7. 中国火箭航天集团专家称,人类能在20年后飞往火星.若一物体从火星表面竖直向上抛出(不计气体阻力)时的x -t 图象如图所示,则( )A. 该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1.6 m/s 2B. 该物体上升的时间为10 sC. 该物体被抛出时的初速度为8 m/sD. 该物体落到火星表面时的速度为16 m/s解析:由图可知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 m ,上升时间为5 s ,由h =12gt 2得g =1.6 m/s 2,A 对B 错.v =gt =8 m/s ,C 对D 错.答案:AC8. [2014·南昌调研]某物体沿水平方向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在0~1 s 内,物体做曲线运动B .在1~2 s 内,物体向左运动,且速度大小在减小C .在1~3 s 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左,大小为4 m/s 2D .在3 s 末,物体处于出发点右方解析:由于运动图象表示的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而不是运动的轨迹,故0~1 s 表示的是变速运动,故A 错误;1~2 s 速度是在减小,但速度为正,表示仍然向右运动,所以B 错误;1~3 s 速度图线为直线表示加速度方向不变,速度减小表示减速,故加速度方向向左,大小为a =Δv Δt =4-02-1 m/s 2=4 m/s 2,所以C 正确;由图象可知1~2 s 与2~3 s速度图象与时间轴所围面积大小相等,相互抵消,故3 s 末的位移就等于0~1 s 的位移,方向向右,故D 正确.答案:CD9. [2014·广东茂名]我国“蛟龙号”在某次试验时,深潜器内的显示屏上显示出了从水面开始下潜到最后返回水面的10 min 内全过程的深度曲线(a)和速度图象(b),则( )A. (a)图中h 4代表本次下潜最大深度为360 mB. 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是0.025 m/s 2C. 在0~4 min 潜水员处于失重状态D. 在8~10 min 潜水员处于超重状态解析:由题(a)图可知,深潜器本次下潜最大深度为h 4,由(b)图可知,深潜器的前4 min 内的位移h 4=360 m ,A 项正确;深潜器在0~1 min 和3~4 min 内的加速度大小a 1=0.033 m/s 2,在6~8 min 和8~10 min 内的加速度大小a 2=0.025 m/s 2,B 项错误;在0~4 min 潜水员在深潜器中随之先向下加速运动,再匀速运动,最后减速运动,即先处于失重状态,再处于平衡状态,最后处于超重状态,同理可知,潜水员在8~10 min 内处于失重状态,C 、D 两项错误.答案:A10. 科技馆中的一个展品如图所示,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水龙头,在一种特殊的间歇闪光灯的照射下,若调节间歇闪光时间间隔正好与水滴从A 下落到B 的时间相同,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下落,而是像固定在图中的A 、B 、C 、D 四个位置不动,对出现的这种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g =10 m/s 2)( )A. 水滴在下落过程中通过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满足t AB <t BC <t CDB. 间歇发光的间隔时间是210s C. 水滴在相邻两点之间的位移满足x AB ∶x BC ∶x CD =1∶3∶5 D. 水滴在各点速度之比满足v B ∶v C ∶v D =1∶4∶9解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间歇闪光灯的发光间隔恰好与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相同,水滴通过AB 、BC 和CD 的时间恰好相等,也就是说这三段位移恰好是匀加速下落的水滴在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所以依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运动特点就可以判断出BC 正确,AD 错误.答案:B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共20分)11.(6分)[2014·昆明一中高三月考]某同学利用数码相机研究竖直上抛小球的运动情况.数码相机每隔0.05 s拍照一次,如图是小球上升过程的照片,图中所标数据为实际距离,则:(1)图中t5时刻小球的速度v5=________m/s.(2)小球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a=________m/s2.(3)t6时刻后小球还能上升的高度h=________m.解析: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即v5=0.1914+0.21660.1m/s=4.08m/s;由Δs=at2解得a=10.04 m/s2;由已知结合速度公式v=v0+at求得t6时刻小球的速度v6=3.58 m/s,根据h=v262a求出h=0.64 m.答案:(1)4.08 (2)10.04 (3)0.6412. (8分)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下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6个计数点A、B、C、D、E、F,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依次是2.0 cm、5.0 cm、9.0 cm、14.0 cm、20.0 cm.(1)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求出小车在B点的速度为v B=________m/s,C、E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2)以打B点为计时起点,建立v-t坐标系如下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小车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3)根据图线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 2. 解析:(1)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 ,所以v B =x AC2×0.1=0.050.2 m/s =0.25 m/s v CE =x CE2×0.1=0.14-0.050.2m/s =0.45 m/s.(2)利用中间时刻点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计算C 、D 、E 三点的瞬时速度,作出v -t 图象,如图所示.(3)在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a =0.55-0.250.3 m/s 2=1 m/s 2.答案:(1)0.25 0.45 (2)见解析图 (3)113. 如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1)所需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________(填字母代号)器材.A .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B .直流电源、毫米刻度尺C .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D .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2)通过作图象的方法可以剔除偶然误差较大的数据,提高实验的准确程度.为使图线的斜率等于重力加速度,除作v -t 图象外,还可作________图象,其纵轴表示的是________,横轴表示的是________.解析:(1)打点计时器需接交流电源.重力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所以不需要天平和砝码.计算速度需要测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需要毫米刻度尺,故D 正确.(2)由公式v 2=2gh ,如绘出v 22-h 图象,其斜率也等于重力加速度.答案:(1)D (2)v 22-h 速度平方的二分之一 重物下落的高度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14. (8分)[2013·儋州市二中、思源高中期中联考]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 s 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1)画出汽车在0~60 s 内的v -t 图线; (2)求在这60 s 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解析:本题考查了运动学图象问题.(1)设t =10,40,60 s 时刻的速度分别为v 1,v 2,v 3.由图知0~10 s 内汽车以加速度2 m·s -2匀加速行驶,由运动学公式得v 1=2×10 m/s=20 m/s ①由图知10~40 s 内汽车匀速行驶,因此v 2=20 m/s ②由图知40~60 s 内汽车以加速度1 m·s -2匀减速行驶,由运动学公式得v 3=(20-1×20)=0 ③根据①②③式,可画出汽车在0~60 s 内的v -t 图线. (2)由速度图线可知,在这60 s 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x =30+602×20 m=900 m ④ 答案:(1)如图所示 (2)x =900 m15. (10分)现从某一水池水面上方h =0.8 m 高处,让一质量为0.1 kg 的硬质小球自由下落,如该水池水深H =0.8 m ,小球从释放到落至水池底部用时t =0.6 s ,不计空气及水的阻力,取g =10 m/s 2.(1)试问小球在水中做什么运动?若为变速运动,加速度为多大?(2)若要使小球落至池底部所用时间最短,必须从水面上方多高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解析:(1)设小球落至水面所用时间为t 1,在水中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为a ,则h =12gt 21v =gt 1H =v (t -t 1)+12a (t -t 1)2解得a =0 m/s 2,则小球在水中匀速运动.(2)设释放点距水面的高度为x ,则小球落至水面所用时间t x =2xg此时速度v x =2gx小球落至池底部所用总时间t =2x g +H 2gx由数学知识可知,当 2xg=H2gx时t 最小 即x =H2=0.4 m.答案:(1)匀速运动 (2)0.4 m16. (10分)[2014·郑州第一次预测]2011年8月10日,改装后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进行出海航行试验,中国成为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之一.已知该航空母舰飞行甲板长度为L =300 m ,某种战斗机在航空母舰上起飞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a =4.5 m/s 2,飞机速度要达到v =60 m/s 才能安全起飞.(1)如果航空母舰静止,战斗机被弹射装置弹出后开始加速,要保证飞机起飞安全,战斗机被弹射装置弹出时的速度至少是多大?(2)如果航空母舰匀速前进,在没有弹射装置的情况下,要保证飞机安全起飞,航空母舰前进的速度至少是多大?解析:(1)设战斗机被弹射出来时的速度为v 0,由v 2-v 20=2ax 得v 0=v 2-2aL =30 m/s(2)设飞机起飞所用时间为t ,在时间t 内航空母舰航行距离为L 1,航空母舰的最小速度为v 1对航空母舰有L 1=v 1t 对飞机有v =v 1+atv 2-v 21=2a (L +L 1)由以上三式联立解得v 1=v -2aL =(60-303) m/s≈8 m/s答案:(1)30 m/s (2) 8 m/s17. (12分)甲车以10 m/s 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乙车以4 m/s 的速度与甲车平行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经过乙车旁边开始以0.5 m/s 2的加速度刹车,从甲车刹车开始计时,求:(1)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 (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解析:(1)当甲车速度减至等于乙车速度时两车的距离最大,设该减速过程经过的时间为t ,则v 乙=v 甲-at解得:t =12 s 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 Δx =x 甲t -12at 2-v 乙t =36 m(2)设甲车减速到零所需时间为t 1,则有:t 1=v 甲a=20 st 1时间内:x 甲=v 甲2t 1=100 mx 乙=v 乙t 1=4×20 m=80 m此后乙车运动时间t 2=x 甲-x 乙v 乙=5 s故乙车追上甲车所需时间为t 1+t 2=25 s.答案:(1)36 m (2)25 s。
2015高考数学(文)一轮复习题有答案解析阶段示范性金考卷二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i 2=-1,则复数z =i3i -i 2014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A .第一象限C .第三象限解析:z =-i i +1=-i (1-i )(1+i )(1-i )-12).答案:Dsin(π+θ)=3,则cos(π-2θ)=( )B .-1225 D.725cos θ=35,cos(π-2θ)=-cos2θ,由1=2×(35)2-1=-725,所以cos(π-2θ)=-cos2θ=725,故选D.答案:D3.已知向量a =(3,-1),向量b =(sin α,cos α) ,若a ⊥b ,则sin 2α-2cos 2α的值为( )A.710B .-1710C.1710 D .-710解析:由a ⊥b 可得3sin α=cos α,故tan α=13;sin 2α-2cos 2α=sin 2α-2cos 2αsin 2α+cos 2α=tan 2α-2tan 2α+1=-1710. 答案:B4.已知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1,点P 是AB 边上的动点,点Q 是AC 边上的动点,且AP →=λAB →,AQ →=(1-λ)AC →,λ∈R ,则BQ →·CP →的最大值为( )B. -32 D. -38解析:BQ ·CP =(BA +AQ )·(CA +AP →) =[BA →+(1-λ)AC →]·(CA →+λAB →)=[AB →·AC →-λAB 2→+(λ-1)AC 2→+λ(1-λ)AB →·AC →] =(λ-λ2+1)×1×1×cos60°-λ+λ-1=12(-λ2+λ)-12 =-12(λ-12)2-38(λ≤R ).当λ=12时,则BQ →·CP →的最大值为-38.故选D 项. 答案:D5.将函数y =sin2x 位,所得函数图象对应的解析式为(A .y =sin(2x -π4)+1 C .y =2sin 2x解析:函数y =sin2x -π4)1个单位,所得函数图象(1-2sin 2x )+1=2sin 2x ,故选C.)(ω>0,-π2<φ<π2) 的图象关于直线x φ=( ).-π3 B .-π6 C.π6D.π3解析:π3-π12≥14×2πω,解得ω≥2,故当ω取最小值时,f (x )=sin(2x +φ),根据f (π12)=0,得sin(π6+φ)=0,由于-π2<φ<π2,所以φ=-π6.答案:B7.已知向量a ,b 满足a ·(a +b )=3,且|a |=2,|b |=1,则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 )A.π6B.π3C.2π3D.5π6解析:由a ·(a +b )=3得,|a |21.cos 〈a ,b 〉=a ·b |a |·|b |=-12.故向量a 答案:C8.若函数f (x )=sin(2x -π4)+间为( )B .[0,π2] D .[-π2,0]x +3π4)=sin(2x -π4)-cos(2x -π4)=2sin(2cos x 的一个单调递减区间是[0,π],,π2].答案:B9.已知函数f (x )=sin(ωx +φ)(x ∈R )(ω>0,|φ|<π2)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如果x 1,x 2∈(-π6,π3),且f (x 1)=f (x 2),则f (x 1+x 2)=( )A.12 C.32解析:由图象可知T =2[π3-(x +φ),又f (x )过点(-π6,0),|φ|<π2,.∵x 1,x 2∈(-π,π),且f (x 1)=f 212=π6,且满足|3AM →-AB →-AC →|=( )B.14C.13D.12解析:由|3AM →-AB →-AC →|=0得→+AC →).如图,AB →+AC →=AD →,由于=13AD →,所以S △ABM =13S △ABD =13S △ABC .=35,则sin(2x +π6)的值为( ) B.1325 D.725x cos π6-cos x sin π6=35,32sin x -12cos x =35,两边平方得12sin 2x +14-34sin2x =925,∴12·1-cos2x 2+14-34sin2x =925,即sin2x ·32+cos2x ·12=725,∴sin(2x +π6)=725.答案:D12.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3(a cos B+b cos A )=2c sin C ,a +b =4(a ,b 在变化),且△ABC 的面积最大值为3,则此时△ABC 的形状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D .正三角形解析:由正弦定理得3(sin A cos B +cos A sin B )=2sin 2C ,即3sin(A +B )=3sin C =2sin 2C ,即sin C =3,积S =12ab sin C =34ab ≤34(a +b 2)2此时a =b =2,选择C.答案: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在题中的横线上),x=(x,1),其中x >0,若(a -2b )∥(2a +,2a +b =(16+x ,x +1),由题意得(8x 2=16,又∵x >0,∴x =4.,OA →=a -b ,OB →=a +b ,若△OAB 是以O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OAB 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a |=1,又△OAB 是以O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OA →⊥OB →,|OA →|=|OB →|.由OA →⊥OB →得(a -b )·(a +b )=|a |2-|b |2=0,所以|a |=|b |,由|OA →|=|OB →|得|a -b |=|a +b |,所以a ·b =0.所以|a +b |2=|a |2+|b |2=2,所以|OB →|=|OA →|=2,故S △OAB =12×2×2=1.答案:115.[2013·海淀区期末练习]函数f (x )=A sin(2x +φ)(A >0,φ∈R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那么f (0)=________.解析:由图可知,A =2,f (π)=2, )=1,=-π6+2k π(k ∈Z ), π)=2×(-12)=-1. |a |=|b |=|c |=1,则a ·(b +c )=________.解析:依题意得|3a |=3,|4b |=4,|5c |=5,又3a +4b +5c =0,所以向量3a 、4b 、5c 首尾相接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因此有a ·b =0,a ·(b +c )=a ·b +a ·c =a ·c =|a |·|c |cos θ=cos θ=-35(其中θ为向量a 与c 的夹角).答案:-35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2014·河北高三质检]已知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a cos C +32c =b .(1)求角A ;(2)若a =1,且3c -2b =1解:(1)由a cos C +32c =b ,得∵sin B =sin(A +C )=sin A cos C +∴32sin C =cos A sin C ,又sin Cb =a ,即3sin C -2sin B =sin A . ∴B +π6=π3,即B =π6.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 (x )=3sin x cos x +sin 2x -32,将函数f (x )的图象向左平移π6个单位长度后得函数g (x )的图象,设△ABC 的三个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1)若f (C )=0,c =6,2sin A =sin B ,求a ,b 的值.(2)若g (B )=0且m =(cos A ,cos B ),n =(1,sin A -cos A tan B ),求m ·n 的取值范围.解:(1)f (x )=3sin x cos x +sin 2x -32=32sin2x +12(1-cos2x )-32=32sin2x -12cos2x -1=sin(2x -π6)-1.f (C )=sin(2C -π6)-1=0∵2sin A =sin B 由余弦定理知:a 2+b 2-2由①②解得:a =23,b =(2)由题意知g (x )=sin(2x +π6)sin(2B +π6)=1,∴B =π6, -33cos A )=12cos A +32sin A =sin(A +π6)A +π6∈(π6,π). +π6)(0,1].19.(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a +b )cos C +c cos B =0.(1)求角C 的大小;(2)若c =4,求使△ABC 面积取得最大值时的a ,b 的值. 解:(1)由已知及由正弦定理得(2sin A +sin B )cos C +sin C cos B =0,所以2sin A cos C +(sin B cos C +sin C cos B )=0,所以sin(B +C )+2sin A cos C =0,即sin A +2sin A cos C =0.因为0<A <π,sin A >0,所以cos C =-12,所以C =2π3.(2)因为△ABC 的面积为S =12ab sin C =34ab ,若使得S 取得最大值,只需要ab 取得最大值.由余弦定理可得,c 2=a 2+b 2-即16=a 2+b 2+ab ≥3ab ,故ab故使得△ABC 20.(本小题满分12分)-12(的图象上两相邻对称轴间的距离为π4.的图象向右平移π8个单位,再将所得图象上各点的),得到函数y =g (x )的图象,求g (cos 2ωx -12=32sin2ωx +cos2ωx +12-12=sin(2ωx +π6),由题意知f (x )的最小正周期T =π2,T =2π2ω=πω=π2,ω=2,所以f (x )=sin(4x +π6).由2k π+π2≤4x +π6≤2k π+3π2(k ∈Z ),得k π2+π12≤x ≤k π2+π3(k ∈Z ),所以函数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k π2+π12,k π2+π3](k ∈Z ).(2)将f (x )的图象向右平移π8个单位后,得到y =sin[4(x -π8)+π6]=sin(4x -π3)的图象,再将所得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得到y =sin(2x -π3).因为0≤x ≤π2,所以-π3≤2x -π3≤当2x -π3=-π3,即x =0时,g (当2x -π3=π2,即x =5π12时,g (x )21.(本小题满分12分)[2014·长沙一模]风景秀美的凤凰湖畔有四棵高大的银杏树,记作A 、B 、P 、Q ,欲测量P 、Q 两棵树和A 、P 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但湖岸部分地方围有铁丝网不能靠近,现可测得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100 m ,如图,同时也能测量出∠P AB =75°,∠QAB =45°,∠PBA =60°,∠QBA =90°,则P 、Q 两棵树和A 、P 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各为多少?解:在△P AB 中,∠APB =180°-(75°+60°)=45°,由正弦定理得AP sin60°=100sin45°,解得AP =50 6.在△QAB 中,∠ABQ =90°,∴AQ =100 2.又∠P AQ =75°-45°=30°,由余弦定理得PQ 2=AP 2+AQ 2-2AP ·AQ ·cos ∠P AQ =(506)2+(1002)2-2×506×1002×∴PQ =5000=50 2.∴P 、Q 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为为50 6 m.22.(本小题满分12分)设角A 知向量m =(sin A +sin C ,sin B -sin m ⊥n . 2B 2),求|s +t |的取值范围.C )+(sin 2B -sin A sin B )=0, a ,b ,c 为内角A ,B ,C ab ,=12,∵0<C <π,∴C =π3.(2)∵s +t =(cos A,2cos 2B 2-1)=(cos A ,cos B ),∴|s +t |2=cos 2A +cos 2B=cos 2A +cos 2(2π3-A )=1+cos2A 2+1+cos (4π3-2A )2=14cos2A -34sin2A +1 =-12sin(2A -π6)+1,∵0<A <2π3,∴-π6<2A -π6<7π6,∴-12<sin(2A -π6)≤1,∴12≤|s +t |2<54,∴22≤|s +t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
2021年高考(新课标)数学(理)大一轮复习试题:阶段示范性金考卷1

2021年高考(新课标)数学(理)大一轮复习试题:阶段示范性金考卷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xx·安徽合肥模拟]已知集合A={x∈R||x|≥2},B={x∈R|x2-x-2<0}且R为实数集,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B=RB. A∩B≠∅C. A⊆(∁R B)D. A⊇(∁R B)解析:集合A={x∈R||x|≥2}={x∈R|x≥2或x≤-2},B={x∈R|x2-x-2<0}={x∈R|-1<x<2},所以A∪B={x∈R|x>-1或x≤-2},所以A错误;A∩B=∅,所以B错误;∁R B={x∈R|x≥2或x≤-1},所以A⊆(∁RB),所以C正确,D错误.故选C.答案:C2. [xx·辽宁东北育才学校模拟]若命题p:∃x0∈[-3,3],x20+2x0+1≤0,则对命题p的否定是( )A. ∀x∈[-3,3],x2+2x+1>0B. ∀x∈(-∞,-3)∪(3,+∞),x2+2x+1>0C. ∃x0∈(-∞,-3)∪(3,+∞),x20+2x0+1≤0D. ∃x0∈[-3,3],x20+2x0+1>0解析:把特称命题改为全称命题,否定结论.故选A.答案:A3. 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0,+∞)上单调递增的函数是()A. y=x3B. y=|x|+1C. y=-x2+1D. y=2-|x|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是偶函数则排除A,在(0,+∞)上单调递增则排除C,D.故选B.答案:B4. [xx·湖北高考]设U为全集.A,B是集合,则“存在集合C使得A⊆C,B⊆∁U C”是“A∩B=∅”的()A. 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解析:由韦恩图易知充分性成立.反之,A∩B=∅时,不妨取C =∁U B,此时A⊆C.必要性成立,故选C.答案:C5. 设f(x),g(x)在[a,b]上可导,且f′(x)>g′(x),则当a<x<b时,有()A. f(x)>g(x)B. f(x)<g(x)C. f(x)+g(a)>g(x)+f(a)D. f(x)+g(b)>g(x)+f(b)解析:∵f′(x)-g′(x)>0,∴(f(x)-g(x))′>0,∴f(x)-g(x)在[a,b]上是增函数,∴当a<x<b时f(x)-g(x)>f(a)-g(a),∴f(x)+g(a)>g(x)+f(a).答案:C6. 已知f(x)在R上是奇函数,且满足f(x+4)=f(x),当x∈(0,2)时,f(x)=2x2,则f(xx)等于()A. -2B. 2C. -98D. 98解析:∵f(x+4)=f(x),∴f(x)是以4为周期的周期函数,∴f(xx)=f(503×4+3)=f(3)=f(-1).又f(x)为奇函数,∴f(-1)=-f(1)=-2×12=-2,即f(xx)=-2.答案:A7. [xx·辽宁铁岭模拟]若a=20.5,b=logπ3,c=log222,则有()A. a>b>cB. b>a>cC. c>a>bD. b>c>a解析:∵a=20.5>20=1,b=logπ3∈(0,1),c=log222<log21=0,∴a>b>c.故选A.答案:A8. [xx·广东七校联考]已知函数f (x )=(15)x-log 3x ,若实数x 0是方程f (x )=0的解,且x 0<x 1,则f (x 1)的值( )A. 恒为负B. 等于零C. 恒为正D. 不大于零解析:由于函数f (x )=(15)x -log 3x 在定义域内是减函数,于是,若f (x 0)=0,当x 0<x 1时,一定有f (x 1)<0,故选A.答案:A9. [xx·山东莱芜模拟]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3,6],则函数y =f (2x )log 12(2-x )的定义域为( )A. ⎣⎢⎡⎭⎪⎫32,+∞B. ⎣⎢⎡⎭⎪⎫32,2 C. ⎝ ⎛⎭⎪⎫32,+∞ D. ⎣⎢⎡⎭⎪⎫12,2 解析:要使函数y =f (2x )log 12(2-x )有意义,需满足⎩⎪⎨⎪⎧3≤2x ≤6,log 12(2-x )>0⇒⎩⎪⎨⎪⎧32≤x ≤3,0<2-x <1⇒32≤x <2.故选B. 答案:B10. 函数f (x )=x +2cos x 在⎣⎢⎡⎦⎥⎤0,π2上取得最大值时,x =( )A. 0B. π6C. π3D. π2解析:令f ′(x )=1-2sin x =0,得x =π6,所以f ⎝ ⎛⎭⎪⎫π6=π6+ 3.又f (0)=2,f ⎝ ⎛⎭⎪⎫π2=π2,所以f ⎝ ⎛⎭⎪⎫π6为最大值,故选B. 答案:B11. 某产品的销售收入y 1(万元)是产量x (千台)的函数:y 1=17x 2(x >0),生产成本y 2(万元)是产量x (千台)的函数:y 2=2x 3-x 2(x >0),为使利润最大,应生产( )A. 6千台B. 7千台C. 8千台D. 9千台解析:设利润为y ,则y =y 1-y 2=17x 2-(2x 3-x 2)=-2x 3+18x 2(x >0),∴y ′=-6x 2+36x =-6x (x -6).令y ′=0,解得x =0或x =6,经检验知x =6既是函数的极大值点又是函数的最大值点.答案:A12. [xx·金版创新题]函数f (x )=2x 2ex 的图象大致是( )解析:f ′(x )=4x e x -2x 2e x (e x )2=4x -2x 2e x =2x (2-x )e x ,令f ′(x )=0,得x =0或x =2,所以f (x )=2x 2e x 在(-∞,0],[2,+∞)上单调递减,在[0,2]上单调递增.故选A.答案:A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3. 如图所示,函数y =x 2与y =kx (k >0)的图象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92,则k =________.解析:由⎩⎨⎧y =x 2,y =kx ,得两曲线交点为(0,0),(k ,k 2),则S =⎠⎛0k (kx-x 2)d x =92,即k 3=27,∴k =3.答案:314. [xx·浙江嘉兴模拟]已知函数f(x)=⎩⎪⎨⎪⎧x -2,x ≥2,-2,x<2,则不等式x·f(x -1)<10的解集是________.解析:当x -1≥2,即x ≥3时,f(x -1)=(x -1)-2=x -3,代入得x(x -3)<10,得-2<x<5,所以3≤x<5;当x -1<2,即x<3时,f(x -1)=-2,代入得-2x<10,得x>-5,所以-5<x<3.综上不等式的解集为(-5,5). 答案:(-5,5)15. [xx·郑州一中模考]若函数f(x)=mx 2+ln x -2x 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f ′(x)=2mx +1x -2,函数f(x)在其定义域(0,+∞)内为增函数的充要条件是2mx +1x -2≥0在(0,+∞)内恒成立,即2m ≥-1x 2+2x 在(0,+∞)内恒成立,由于函数φ(x)=-1x 2+2x =-(1x -1)2+1≤1,故只要2m ≥1即可,即m ≥12.答案:[12,+∞)16. [xx·湖南长沙模拟]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当x ≥0时,f (x )=e x -ax ,若函数f (x )在R 上有且仅有4个零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函数的求导与零点的判断. 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所以研究函数零点的个数,只考虑x >0的情况,作出函数y =e x ,y =ax 图象,当两函数有两交点时,满足题意,即求出过原点与函数y =e x相切的直线斜率,y ′=e x,设切点坐标为(x 0,e x 0),e x 0x 0=e x 0⇒x 0=1,切线的斜率为k =e ,故当a >e 时有四个零点.答案:(e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R 为全集,集合A ={x |log 12(3-x )≥-2},B =⎩⎪⎨⎪⎧⎭⎪⎬⎪⎫x ⎪⎪⎪5x +2≥1,求(∁R A )∩B . 解:由已知log 12(3-x )≥log 124,因为y =log 12x 为减函数,则有⎩⎨⎧3-x ≤4,3-x >0,解得-1≤x <3,所以A ={x |-1≤x <3}.于是∁R A ={x |x <-1或x ≥3}.由5x +2≥1,解得-2<x ≤3,所以B ={x |-2<x ≤3}. 故(∁R A )∩B ={x |-2<x <-1或x =3}.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定义域为R 的函数f (x )=-2x +b2x +1+a 是奇函数.(1)求a ,b 的值;(2)若对任意的t ∈R ,不等式f (t 2-2t )+f (2t 2-k )<0恒成立,求k 的取值范围.解:(1)由f (0)=0可知b =1, 从而有f (x )=-2x +12x +1+a.又由f (1)=-f (-1)知-2+14+a =--12+11+a ,解得a =2.经检验符合题意,∴a =2,b =1. (2)由(1)知f (x )=-2x +12x +1+2=-12+12x +1.易知f (x )在(-∞,+∞)上为减函数.又因为f (x )是奇函数,从而不等式f (t 2-2t )+f (2t 2-k )<0等价于f (t 2-2t )<-f (2t 2-k )=f (-2t 2+k ).因为f (x )是减函数,由上式推得t 2-2t >-2t 2+k ,即对一切t ∈R 有3t 2-2t -k >0.从而判别式Δ=4+12k <0,解得k <-13.所以k 的取值范围是(-∞,-13).19.[xx·成都质量检测](本小题满分12分)设有两个命题: 命题p :函数f (x )=-x 2+ax +1在[1,+∞)上是单调递减函数;命题q :已知函数f (x )=mx 3+nx 2的图象在点(-1,2)处的切线恰好与直线2x +y =1平行,且f (x )在[a ,a +1]上单调递减,若命题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由f (x )=-x 2+ax +1在[1,+∞)上是单调递减函数知a2≤1,即a ≤2.由f ′(x )=3mx 2+2nx 得⎩⎨⎧f ′(-1)=3m -2n =-2,f (-1)=-m +n =2,即⎩⎨⎧m =2,n =4.所以f (x )=2x 3+4x 2.令f ′(x )=6x 2+8x ≤0,得x ∈[-43,0]为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依题意知[a ,a +1]⊆[-43,0],所以⎩⎪⎨⎪⎧a ≥-43,a +1≤0得-43≤a ≤-1.因为命题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所以p 和q 一真一假. 当p 真q 假时,-1<a ≤2和a <-43;当p 假q 真时,a 不存在.故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43)∪(-1,2]. 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 (x )=ax -e x (a >0).(1)若a =12,求函数f (x )在x =1处的切线方程; (2)当1≤a ≤e +1时,求证:f (x )≤x .解:(1)当a =12时,f (x )=12x -e x ,f (1)=12-e , f ′(x )=12-e x ,f ′(1)=12-e , 故函数f (x )在x =1处的切线方程为y -12+e =(12-e)(x -1),即(12-e)x -y =0.(2)证明:令g (a )=x -f (x )=-xa +x +e x ,只需证明g (a )≥0在1≤a ≤e +1时恒成立即可.g (1)=-x +x +e x =e x >0,①g (1+e)=-x ·(1+e)+x +e x =e x -e x .设h (x )=e x -e x ,则h ′(x )=e x -e.当x <1时,h ′(x )<0;当x >1时,h ′(x )>0.∴h (x )在(-∞,1)上单调递减;在(1,+∞)上单调递增.∴h (x )≥h (1)=e 1-e·1=0,即g (1+e)≥0.②由①②知,g (a )≥0在1≤a ≤e +1时恒成立.故当1≤a ≤e +1时,f (x )≤x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x)=x3-3ax-1,a≠0.(1)求f(x)的单调区间;(2)若f(x)在x=-1处取得极值,直线y=m与y=f(x)的图象有三个不同的交点,求m的取值范围.解:(1)f′(x)=3x2-3a=3(x2-a),当a<0时,对x∈R,有f′(x)>0,所以当a<0时,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当a>0时,由f′(x)>0,解得x<-a或x>a,由f′(x)<0,解得-a<x<a,所以当a>0时,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a],[a,+∞),f(x)的单调递减区间为[-a,a].(2)因为f(x)在x=-1处取得极值,所以f′(-1)=3×(-1)2-3a=0.所以a=1.所以f(x)=x3-3x-1,f′(x)=3x2-3.由f′(x)=0,解得x1=-1,x2=1.由(1)中f(x)的单调性,可知f(x)在x=-1处取得极大值f(-1)=1,在x=1处取得极小值f(1)=-3.因为直线y=m与函数y=f(x)的图象有三个不同的交点,结合f(x)的单调性,可知m的取值范围是(-3,1).22.[xx·课标全国卷Ⅰ](本小题满分12分)设函数f (x )=a e x ln x +b e x -1x ,曲线y =f (x )在点(1,f (1))处的切线方程为y =e(x -1)+2.(1)求a ,b ;(2)证明:f (x )>1.解:(1)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f ′(x )=a e x ln x +a x e x -b x 2e x -1+b x e x -1.由题意可得f (1)=2,f ′(1)=e.故a =1,b =2.(2)证明:由(1)知,f (x )=e x ln x +2x e x -1,从而f (x )>1等价于x ln x >x e -x -2e. 设函数g (x )=x ln x ,则g ′(x )=1+ln x .所以当x ∈⎝ ⎛⎭⎪⎫0,1e 时,g ′(x )<0;当x ∈⎝ ⎛⎭⎪⎫1e ,+∞时,g ′(x )>0. 故g (x )在⎝ ⎛⎭⎪⎫0,1e 上单调递减,在⎝ ⎛⎭⎪⎫1e ,+∞上单调递增,从而g (x )在(0,+∞)上的最小值为g ⎝ ⎛⎭⎪⎫1e =-1e . 设函数h (x )=x e -x -2e ,则h ′(x )=e -x (1-x ).所以当x ∈(0,1)时,h ′(x )>0;当x ∈(1,+∞)时,h ′(x )<0.故h (x )在(0,1)上单调递增,在(1,+∞)上单调递减,从而h (x )在(0,+∞)上的最大值为h(1)=-1e.综上,当x>0时,g(x)>h(x),即f(x)>1.32527 7F0F 缏28508 6F5C 潜$31272 7A28 稨=E,20218 4EFA 仺29425 72F1 狱21835 554B 啋E24514 5FC2 忂34783 87DF 蟟33806 840E 萎。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 选修3-3阶段示范性金考卷(含解析)

选修3-3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第1、2、3、5、6、9、10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在第4、7、8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 [2014·上海市十校高三联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B. 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C. 温度低的物体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小D. 做加速运动的物体,由于速度越来越大,因此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来越大解析:物体的内能跟物体所含的分子数、物体的温度和体积等因素有关,所以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小,选项A错误;做功和热传递均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外界对物体做功,而物体放热时,物体的内能可能减小,选项B错误;物体的温度低表示物体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小,选项C正确;物体做机械运动时的动能与物体分子做热运动时的动能不同,显然,选项D错误.答案:C2. 在冬季,装有半瓶热水的暖水瓶经过一个夜晚后,第二天拔瓶口的软木塞时觉得很紧,不易拔出来,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软木塞受潮膨胀B. 瓶口因温度降低而收缩变小C. 白天气温升高,大气压强变大D. 瓶内气体因温度降低而压强减小解析:冬季气温较低,瓶中的气体V不变,因T减小而使p减小,这样瓶外的大气压力将瓶塞向下推使瓶塞塞紧,所以拔起来就感到很吃力,故D正确.答案:D3. 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于坐标原点O,乙分子从无穷远处由静止释放,在分子力的作用下靠近甲.图中b点是引力最大处,d点是分子靠得最近处,则乙分子速度最大处是( )A. a点B. b点C. c 点D. d 点解析:由分子力与分子之间距离的图象可以看出,乙分子从无穷远处到c 点过程中,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大,从c 到d 过程中,分子力做负功,动能减小,所以经过位置c 时速度最大.答案:C4. [2013·广州模拟]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气体的压强随热力学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则此过程( )A. 气体的密度增大B. 外界对气体做功C. 气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解析: 由图象可得:从状态A 到状态B ,该理想气体做等温变化,而压强变大,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T =C ,气体的体积V 减小,由密度公式ρ=m V,故气体的密度增大,选项A 正确;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不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选项D 错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内能不变,而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该气体要放热,故选项B 正确,选项C 错误.答案:AB5. 关于永动机和热力学定律的讨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第二类永动机违反能量守恒定律B. 如果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C. 外界对物体做功,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D.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从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观点来看这两种改变方式是有区别的解析: 第二类永动机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并不是违反能量守恒定律,故A 错.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知,内能的变化由做功W 和热传递Q 两个方面共同决定,只知道做功情况或只知道传热情况无法确定内能的变化情况,故B 、C 项错误.做功和热传递都可改变物体内能,但做功是不同形式能的转化,而热传递是同种形式能间的转移,这两种方式是有区别的,故D 正确.答案:D6. [2014·浙江杭州]如图所示为中学物理课上一种演示气体定律的有趣仪器——哈勃瓶,它是一个底部开有圆孔,瓶颈很短的平底大烧瓶.在瓶内塞有一气球,气球的吹气口反扣在瓶口上,瓶底的圆孔上配有一个橡皮塞.在一次实验中,瓶内由气球和橡皮塞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对气球缓慢吹气的过程中,瓶内气体体积减小了ΔV时,压强增大了20%.若使瓶内气体体积减小2ΔV,则其压强增大( )A. 20%B. 30%C. 40%D. 50%解析:瓶内气体做等温变化,设初始状态,气体压强为p,体积为V,当瓶内气体体积减小2ΔV时,气体压强大小为xp,根据气体定律可得,pV=1.2p(V-ΔV)=xp(V-2ΔV),解得,x=1.5,所以,其压强增大50%,D项正确.答案:D7. 一定质量的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过程,ab、bc、cd和da这四个过程在p-T 图上都是直线段,其中ab的延长线通过坐标原点O,bc垂直于ab,而cd平行于ab,由图可以判断( )A. ab过程中气体体积不断减小B. bc过程中气体体积不断减小C. cd过程中气体体积不断增大D. da过程中气体体积不断增大解析:分析图象时要注意,在p-T图象中,若图线为过原点的直线,则该过程是等容变化,并且图线斜率越大,气体体积越小.四条直线段只有ab段是等容过程,即ab过程中气体体积不变,选项A是错误的,其他三个过程并不是等容变化过程.Ob、Oc、Od都是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等容线,依据p-T图中等容线的特点,比较这几条图线的斜率即可得出V a=V b>V d>V c,故选项B、C、D正确.答案:BCD8. [2014·江苏淮安高三期末调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晶体一定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B. 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C. 当液晶中电场强度不同时,液晶对不同颜色光的吸收强度不同D. 当氢气和氧气的温度相同时,它们分子的平均速率相同解析:晶体有单晶体和多晶体之分,整个物体就是一个晶体的叫作单晶体,单晶体一定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如雪花、食盐小颗粒、单晶硅等;如果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地排列着的小晶体组成的,这样的物体就叫作多晶体,多晶体没有确定的几何外形,如大块的食盐、黏在一起的蔗糖、各种金属材料等.选项A错误;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具体来说,叶面上的小露珠与气体接触的表面层中的分子分布比内部稀疏,分子间距大于分子力平衡时的距离r0,所以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从而使小露珠表面各部分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即表面张力,小露珠表面层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呈球形,选项B正确;由液晶的性质可知,当液晶中电场强度不同时,液晶对不同颜色光的吸收强度不同,选项C正确;当氢气和氧气的温度相同时,它们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相同,但分子的平均速率不同,选项D错误.答案:BC9. 如图所示为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的等压线,等压线上的a、b两个状态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相同时间内撞在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b状态较多B. 在相同时间内撞在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a状态较多C. 在相同时间内撞在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两状态一样多D. 单位体积的分子数两状态一样多解析:由题图可知一定质量的气体a、b两个状态压强相等,而a状态温度低,分子的平均动能小,平均每个分子对器壁的撞击力小,而压强不变,则相同时间内撞在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a状态一定较多,故A、C错,B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分子总数不变,V b>V a,单位体积的分子数a状态较多,故D错.答案:B10. [2013·成都二诊]A、B为两个相同的固定在地面上的气缸,内部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气体,且温度相同,C、D为两重物,质量m C>m D,按如图所示方式连接并保持平衡.现使A、B的温度都升高10℃,不计活塞及滑轮系统的质量和摩擦,则系统重新平衡后( )A. C 下降的高度比D 下降的高度大B. C 下降的高度比D 下降的高度小C. C 、D 下降的高度一样大D. A 、B 气缸内气体的最终压强与初始压强不相同解析:系统平衡时,密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且p A =p 0-m C g S ,p B =p 0-m D g S,其中p 0为大气压强,S 为活塞的横截面积,因为m C >m D ,所以p A <p B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T =C (常量)可知,当p 不变时,ΔV =ΔTC p,又因为p A <p B ,所以ΔV A >ΔV B ,即A 气缸内气体体积的增加量大于B 气缸内气体体积的增加量,C 下降的高度比D 下降的高度大,选项A 正确.答案:A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二、实验题(8分)11. (8分)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1)某同学操作步骤如下:①取一定量的无水酒精和油酸,制成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②在量筒中滴入一滴该溶液,测出它的体积③在蒸发皿内盛一定量的水,再滴入一滴溶液,待其散开稳定④在蒸发皿上覆盖玻璃板,描出油膜形状,用透明方格纸测量油膜面积请指出错误或有遗漏的步骤,并改正其错误:错误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遗漏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用a mL 纯油酸配制成b mL 的油酸酒精溶液,现已测得一滴溶液c mL ,将一滴溶液滴入水中,油膜充分展开后面积为S cm 2,估算油酸分子的直径大小为________cm.(3)用油膜法测出油酸分子直径后,要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还需知道油滴的________.A. 摩尔质量B. 摩尔体积C. 质量D. 体积 解析:(1)②由于一滴溶液的体积太小,直接测量时,相对误差太大,应用微小量累积法减小测量误差;③液面上不撒痱子粉时,滴入的油酸酒精溶液挥发后剩余的油膜不能形成一块完整的油膜,油膜间的缝隙会造成测量误差增大甚至实验失败.(2)由油膜的体积等于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内纯油酸的体积可得d =V S =a b c S =ac bS. (3)由油酸分子的直径易得油酸分子的体积为43π(d 2)3=16πd 3.欲求阿伏加德罗常数,由题中选项知,B 正确.答案:(1)②在量筒中滴入N 滴溶液,测出它的体积 ③在水面上先撒上痱子粉 (2)ac bS(3)B三、计算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12. (8分)[2014·洛阳五校联考]如图所示p -V 图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 经过ACB 过程至状态B ,气体对外做功280 J ,放出热量410 J ;气体又从状态B 经BDA 过程回到状态A ,这一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200 J.(1)ACB 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2)BDA 过程中气体吸收还是放出多少热量?解析:(1)ACB 过程中W 1=-280 J ,Q 1=-410 J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U B -U A =W 1+Q 1=-690 J气体内能的减少量为690 J(2)因为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BDA 过程中气体内能变化量U A -U B =690 J由题知W 2=200 J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 A -U B =W 2+Q 2解得Q 2=490 J即吸收热量490 J气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答案:(1)减少了690 J (2)吸收490 J13. (8分)[2014·河北唐山]如图所示,封闭有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汽缸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开口向右放置,活塞的横截面积为S .活塞通过轻绳连接了一个质量为m 的小物体,轻绳跨在定滑轮上.开始时汽缸内外压强相同,均为大气压p 0(mg <p 0S ).汽缸内气体的温度为T 0,轻绳处在自然伸直状态.不计摩擦,缓慢降低汽缸内温度,最终使得气体体积减半,求:(1)气体体积减半时的温度T 1;(2)建立p -V 坐标系并在该坐标系中画出气体变化的整个过程.解析:(1)设初始气体体积为V ,在气体体积减半时,缸内气体压强为p 0-mg S. 根据气体定律可得,p 0V T 0=p 0-mg S V 2T 1. 解得,T 1=p 0-mg S 2p 0T 0. (2)刚开始缓慢降温时,缸内气体的体积不变,压强减小,气体做等容变化;当缸内气体压强降为p 0-mg S时,气体的压强不变,体积减小,气体做等压变化.如图所示.答案:(1)T 1=p 0-mg S 2p 0T 0 (2)见解析图 14. (10分)如图(a)所示,一导热性能良好、内壁光滑的气缸水平放置,横截面积为S =2×10-3 m 2、质量为m =4 kg 厚度不计的活塞与气缸底部之间封闭了一部分气体,此时活塞与气缸底部之间的距离为24 cm ,在活塞的右侧12 cm 处有一对与气缸固定连接的卡环,气体的温度为300 K ,大气压强p 0=1.0×105 Pa.现将气缸竖直放置,如图(b)所示,取g =10 m/s 2.求:(1)活塞与气缸底部之间的距离;(2)加热到675 K 时封闭气体的压强.解析:(1)当气缸水平放置时,有p 1=1.0×105Pa ,V 1=24S当气缸竖直放置时,有 p 2=p 0+mg S =(1.0×105+402×10-3)Pa =1.2×105 Pa V 2=L 2S由等温变化可得p 1V 1=p 2V 2解得L 2=p 1V 1p 2S =1.0×105×24S 1.2×105Scm =20 cm (2)设活塞到卡环时温度为T 3,此时V 3=36S由等压变化可得V 2T 2=V 3T 3解得T 3=V 3V 2T 2=36S 20S×300 K=540 K 由540 K 到675 K 等容变化有p 3T 3=p 4T 4解得p 4=T 4T 3p 3=675540×1.2×105 Pa =1.5×105 Pa 答案:(1)20 cm (2)1.5×105Pa15. (1)(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 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C. 不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一定不是晶体D. 氢气和氮气的温度相同时,它们的分子平均速率不相同E. 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2)(8分)如图所示为一简易火灾报警装置.其原理是:竖直放置的试管中装有水银,当温度升高时,水银柱上升,使电路导通,蜂鸣器发出报警的响声.27℃时,空气柱长度L 1为20 cm ,水银上表面与导线下端的距离L 2为10 cm ,管内水银柱的高度h 为8 cm ,大气压强为75 cm 水银柱高.求:①当温度达到多少时,报警器会报警?②如果要使该装置在87℃时报警,求再往玻璃管内注入的水银的高度.解析:(1)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A 项错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B 项正确;多晶体不具有规则几何形状,C 项错误;氢气和氮气的温度相同时,它们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由于它们的分子质量不同,所以它们分子的平均速率不相同,D 项正确;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之间的距离小于r 0,当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都增大,E 项正确.(2)①对水银封闭的气体,初状态:V 1=L 1S ,T 1=273+27 K =300 K.末状态:V 2=(L 1+L 2)S ,T 2=273+t 2根据气体定律得:V 1T 1=V 2T 2解得,t 2=177℃.②设应该再往玻璃管内注入水银的高度为x ,对水银封闭的气体,初状态:p 1=p 0+h ,V 1=L 1S ,T 1=300 K.末状态:p 3=p 0+h +x ,V 3=(L 1+L 2-x )S ,T 3=360 K根据气体定律得,p 1V 1T 1=p 3V 3T 3解得,x =8.14 cm.答案:(1)BDE (2)①177℃ ②8.14 cm16. (1)(5分)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可能增加B. 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体积增大,则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减少C. 压强减小,体积减小,分子的平均动能不一定减小D. 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加热,其内能不一定增加E. 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不变时,温度越低,气体的压强就越小(2)(8分)[2013·山西太原期末]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一种测温装置,玻璃泡A 内封有一定质量的气体,与A 相连的细管B 插在水银槽中,管内和槽内水银面的高度差x 即可反映出泡内气体的温度,即环境温度,并可由管上的刻度直接读出.(B 管的体积与A 泡的体积相比可忽略)①在标准大气压下(p 0=76 cmHg),对B 管进行温度刻线.已知温度t 1=27℃,管内与槽中水银面的高度差x 1=16 cm ,此高度即为27℃的刻度线.求当t =0℃时,刻度线与槽中水银面的高度差x 0.②若大气压变为p 1=75 cmHg ,利用该装置测量温度时所得读数仍为27℃,则此时实际温度是多少?解析:(1)外界对气体做功,若气体吸收热量,则气体内能增加,A 项正确;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时,若气体的体积增大,则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B 项错误;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T=C 可知,若气体压强减小,体积减小,则气体温度降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减少,C 项错误;气体吸收热量有可能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不一定增加,D 项正确;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不变时,温度越低,单位体积气体分子的个数不变但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故气体的压强减小,E 项正确.(2)①由于B 管的体积与A 的体积相比可忽略,所以气体做等容变化,p 1=p 0-p x =60 cmHg ,T 1=300 K由查理定律,p /p 1=T /T 1解得p =54.6 cmHg.当t =0℃时,刻度线与槽中水银面的高度差x 0=76 cm -54.6 cm =21.4 cm.②此时A 内气体压强p ′=(75-16) cmHg =59 cmHg ,由查理定律,p ′/p 1=T ′/T 1,解得T ′=295 K即实际温度是22℃.答案:(1)ADE (2)①21.4 cm ②22℃。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6(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6(含解析) (测试范围: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温馨提示:本套题做题时间为60分钟,分值100分,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20个小题,共40分)1. [xx·北京东城期末]“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A. 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B. 尊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C. 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D. 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解析:本题实际要求回答百家争鸣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思想多元,故A项正确;黄老学说被尊崇一般在朝代建立之初,故B项错误;儒、释、道并存开始于汉,而不是战国,故C项错误;拜金逐利盛行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应该是在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A2. [xx·河北保定模拟]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
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
这一现象表明( )A. 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B. 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C.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D. 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解析:本题以孔子在历代王朝的地位为切入点,考查儒家思想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材料反映了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是因为儒家思想是官方统治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答案:C3. [xx·江苏徐州一模]《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金版教程 2016 高三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4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四本卷测试内容:第二部分第一、二章(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我国沿海某市2011年人口金字塔(黑色部分表示外来人口)图,回答1~2题。
1. 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年代是20世纪()A. 40年代B. 60年代C. 80年代D. 90年代解析:由图可以看出,40~45岁的人口占比重最大,说明距2011年40~45年以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即20世纪60年代。
答案:B2. 该市人口增长模式最有可能是()A. 高-低-高B. 高-高-低C. 高-高-高D. 低-低-低解析:由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0~5岁人口的比例较低,再结合该城市分布在我国沿海地区,可知该城市是“低-低-低”的人口增长模式。
答案:D某地区2012年人口总量2 443万,城镇人口1 452万(外来人口有520万),农村人口991万。
下图为该地区部分人口资料图。
读图完成3~5题。
3. 目前,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特点为()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B.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C.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解析:该地区人口出生率在1%左右,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答案:D4. 影响该地区城镇与乡村人口老龄化差异的直接因素是()A. 人口政策B. 医疗条件C. 人口迁移D. 经济水平解析:该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高于城镇,原因是农村人口迁入城镇,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答案:C5. 上题直接因素对该市的影响有()A. 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B. 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C. 减少了该市被抚养人口的数量D. 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解析:人口迁入在提供劳动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答案:D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数为133 972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390万人,年均增长0.5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试卷(测试范围必修三1-3 章)(90分100 分)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 .酶促反应速率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 .细胞代谢紊乱D .成年人患肌无力2.不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A .乳酸+碳酸氢钠-乳酸钠+碳酸B.碳酸钠+碳酸-碳酸氢钠C .抗毒素中和外毒素D .丙酮酸+水—二氧化碳+ [H] +能量3.“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利用胰岛素促进葡萄糖代谢的能力下降。
下列叙述能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是( )①胰岛 B 细胞受损②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③胰岛素与其特定受体识别发生障碍④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A .①②B.②③C .③④D .②④4.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保护性功能,下列各项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A .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C .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D .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5.人们在紧张恐惧时,会大汗淋漓,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 .这一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该过程中有“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的转化C .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汗腺D .这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6.人类“渐冻症”是由于突变的基因使神经元合成了某种毒蛋白,从而阻碍了轴突内营养物质的流动。
针对上述病因,研究人员寻找相关治疗方法。
以下设想不可能对“渐冻症”起到治疗作用的是()A .将控制合成破坏运动神经元的毒蛋白基因替换B.植入神经干细胞,使受损的运动功能得到恢复C .寻找能够与毒蛋白基因转录产物结合的药物D .大量注射药物,刺激运动神经元向肌肉传递信号7.胚芽鞘是否生长取决于( )A .尖端的有无B.是否有光照C .生长素的有无D .是否有单侧光照射8.某人发高烧到39C,虽然病情稳定下来,但他还是感到浑身发冷,不停地打寒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降低B.打寒战受运动神经中枢支配C .高烧时应多盖被捂汗,增加散热D .浑身发冷的原因是冷觉感受器兴奋9.如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A .①效应T细胞,②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A抗体B.①传出神经元,②传入神经元,A神经递质C .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②垂体细胞,A促甲状腺激素D .①甲状腺细胞,②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A甲状腺激素10 .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和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尿量减少B.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C .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D .水和无机盐平衡是体液调节的结果11.用小鼠做实验,研究一种疫苗对于预防感染的有效性。
如图为该实验的某些步骤,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病毒一-一屮组小鼠A. a过程表示将病毒脱毒处理制成疫苗B.b 表示将疫苗注射给乙组小鼠,和d 属于对照实验C. c 表示乙组小鼠再次感染该病毒D. c 和d 属于对照实验 12. 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
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 A .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B .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C .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D .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13.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网站 2013年4月27日报道,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发现了一种名为 “ betatrophin 的激素能够 迅速增加老鼠体内产生胰岛素的细胞数量,这一成果未来有可能帮助 糖尿病人摆脱每天都要注射胰岛素的苦恼。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betatrophin 的靶细胞是胰岛 A 细胞B. betatrophin 可反复作用于靶细胞C. betatrophin 对血糖的调节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D. betatrophin 的合成不受基因控制14. 下图是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促进牛长A .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f小于2fB.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生长素浓度大于h时抑制生长C .若植物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表现出根向地性,测得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fD .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15.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贝S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D.丁中。
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16.下表是萝卜下胚轴向光生长实验的相关数据(表中相对数据为平均值),根据实验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单侧光处理黑暗处理向光侧背光侧下胚轴生长索萝卜宁生长索萝卜宁生长索萝卜宁514349365040. 5A.本实验中的“黑暗处理”组属空白对照组B.萝卜下胚轴的向光生长与萝卜宁有关C .单侧光可能引起萝卜宁由背光侧向向光侧横向运输D .实验过程应保持萝卜下胚轴正常的生理状态17.[2014 山东实验中学]如图实验,甲、乙、丙切去顶芽,丁的顶芽不切除。
将切下的乙顶芽放回原位置;将切下的丙顶芽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将琼脂块置于丙原顶芽位置。
四组枝条均给予图示单侧光照。
顶端优势解除的是()18.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由两个神经元组成C .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前膜而传递兴奋D .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19.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一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
正确的治疗措施是()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B .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C .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D .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20.如图为神经一肌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21. 2011年9月10日凌晨,在东非桑给巴尔发生了沉船海难事 件,遇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发生了脱水,这些人 () 血浆渗透压升高,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血浆渗透压降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血浆渗透压降低,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22. 下图中甲表示植物的生长速度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乙表示 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植物幼苗的生长状况。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B . 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A .刺激M 点可以引起肌肉收缩,电流表指针偏转A .图中可直立生长的是①④⑥,向光弯曲的是②③⑤B .若探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C .若探究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应设置①⑥或②③进行对照D .若探究植物具有向光性,应设置①③进行对照24. [2014揭阳一模]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0 生长素浓度 甲 A .若乙图中I 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素浓度可能在BD 段B .若乙图中I 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素浓度可能在AB 段乙 DE 段,则H 处的生长 BD 段,则H 处的生长C .生长素对I 、W 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H 、皿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D .若乙图中皿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 AB 段,则W 处的生长 素浓度可能在BD 段23. 如图是探究生长素作用机理的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生氏速度是()A .人体内兴奋可以在④处双向传导B.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C .在②所在的神经元上,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D .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25.[2014琼海模拟]用不同浓度乙烯处理在黑暗环境下生长的豌豆幼苗,幼苗生长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对乙烯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O.(M) ().10 0,20 040 0.80乙烯质量浓度/mol • rA.促进幼苗的成熟B.抑制幼苗伸长生长C .促进幼苗横向加粗D .使茎生长失去背地性第H 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26. [2014南京模拟](14分)请回答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一些问题。
\ C (i,O ) °((W ) 生长素浓度(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对茎促进最合适的生长素浓度, 对根表现 为 ________ ,说明生长素的作用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从图乙中可以读到的信息,在生产实践中有什么应用请举一例:(3) 从图丙中可以读到以下信息:曲线中 H 点表示促进生长最适促进作用 H(g.h) A(mji)浓度为g,在OH段随生长素浓度增高,____________ , HC段随生长素浓度增高, _______ 。
(4)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若植物水平放置, 表现出茎的背地性, 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 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6)若植物水平放置, 如果图丙表示作用于根的生长素浓度, 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_ 。
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________ 。
答案:(1)抑制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不同植物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2)可以在水稻田里使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 促进水稻的生长,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3)促进作用增强促进作用减弱(4)大于m 且小于2m(5)小于m(6)大于i 小于i27. [2014芜湖模拟](8分)如图4只小鼠中,A i、A2的基因型完全相同,B i、B2的基因型完全相同,但A i与B i的基因型不同。
用它们进行皮肤移植,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⑴将A i 的皮肤移植到A 2上,皮肤 ______________ 填“会”或“不 会”)脱落,因为它们的基因型相同,表达的 _________________ 目同, A 2将移植来的皮肤当成“自己”的皮肤。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A i 的皮肤移植到B i 上, 10天后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而 脱落,这种反应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疫,主要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 田胞引起的。
(3)将A 2的皮肤移植到经图示过程处理过的B 2上,皮肤脱落的速度将 _____________ ,因为 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