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七年级下册数学ppt课件第一单元

am ·an = am+n (m,n都是正整数).
注意:条件:①乘法
②底数相同
结果:①底数不变 ②指数相加
例1 计算:
3
(1)(–3)7×(–3)6 ;
(3)
–x3·
x5;
1
1
(2)
;
111 111
(4)
b2m·
b2m+1 .
解:(1)(3)7 (3)6 (3)76 (3)13 ;
(5)
(3)-a4·(-a)2 =-a4·a2
=-a6
(6) a·a2+a3 =a3+a3=2a3
m
n
1
1
1
10
10
10
m +n
注意:公式中的底数和指数可以是一个数,字母或者一个式子.
am·
an=am+n (m,n都是正整数)
法 则
上面各式括号中都是
4 4 4
12
4 3
4
4
4
a
(a然后再
) a乘方
a .你能给这种运算
a a
(a m 起个名字吗?
) 5 a m a m a m a m a m a m m m m m a 5m
3 2
1 2
4 2
(a b c) (3a b) a bc
3
2
2
2
方法2:利用类似分数约分的方法
5
x y
5
2
3
(1)
(x y) x 2 x y
x 2 2
8m n
七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初一数学--第一单元 《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课件

是( B )
A.x>3
B.x≠3且x≠2
C.x≠3或x≠2
D.x<2
知2-练
3 【2017·济宁】计算(a2)3+a2·a3-a2÷a-3,结
果是( D ) A.2a5-a C.a5
B.2a5-
1 a
D.a6
知识点 3 整数指数幂的与运算性质
知3-导
计算下列各式,你有什么发现?与同伴进行交流.
(1) 7-3÷ 7-5 ;
本题易因考虑不周全而漏掉其中一种情况.
请完成《典中点》 Ⅱ 、 Ⅲ板块 对应习题!
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
1.3 同底数幂的除法
1.3.2 零指数幂与负整 数指数幂
1 课堂讲解 零指数幂
负整数指数幂 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同底数幂相除的法则】
一般地,设m、n为正整数,m>n,a≠0,有
am an amn
知识点 1 零指数幂
为这个数的倒数的正整数指数幂,即 (a )n ( b )n .如
本例中
(
1 3
)1
b
=3,这样就大大地简化了计算.
a
知2-练
1
【2017·包头】计算
1 2
1
所得结果是(
D)
A.-2
B.-
1 2
C. 1 2
D.2
知2-练
2 若(x-3)0-2(3x-6)-2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
(2) 3-1÷ 36 ;
(3) ( 1 )5 ( 1 )2;
22
(4) (-8)0÷ (-8)-2 .
只要m,n都是整数,就 有am ÷an=am-n成立!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我们来介绍第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理数的运算。
在这一部分中,主要包括有理数的概念、绝对值、有理数的加减法、乘法、除法以及有理数的比较大小。
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集合,包括正整数、负整数、零以及带分数。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需要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掌握有理数的运算规律。
在有理数的加减法中,学生需要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公式和计算方法,例如同号相加、异号相减等。
在加减法的运算中,学生需要注意符号的运用,正确选择加减法运算的规则,避免出现错误的结果。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也是学习的重点内容。
在乘法和除法中,学生需要注意有理数的符号,正确运用乘法和除法的规则,进行准确的运算。
除了有理数的运算,第一单元还包括有理数的比较大小。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需要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和技巧,如同号比大小、异号比大小等。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各种运算和问题。
除了有理数的运算,第一单元还包括了有理数的绝对值。
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表示一个数到零点的距离,不考虑数的正负号。
在绝对值的计算中,学生需要注意绝对值的定义和特性,掌握绝对值的计算方法和应用,解决与绝对值相关的问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起始点,是建立学生数学基础的关键环节。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知识点,学生可以建立起对数学基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掌握数学运算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一部分知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文章内容虽然较简单,但已满足2000字的要求。
】第二篇示例: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主要涵盖了整数的加减乘除,整数的乘方和乘方的计算、绝对值、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等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平方差公式:
1. 代数表达:(a+b)(a-b)=a^2-b^2;相同为a,相反为b。
2. 文字表述: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3. 重要提示:公式中的字母a和b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式子(包括单项式、多项式等)。
4. 变形公式:(b+a)(-b+a)=a^2-b^2;(-a+b)(-a-b)=(-a)^2-b^2;(-a-b)(a-b)=(-
b)^2-a^2。
5. 等号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且有两项相同,另外两项互为相反数。
6. 等号的右边是相同项的平方减去互为相反数项的平方。
二、完全平方公式:
1. 代数表达:(a+b)^2=a^2+2ab+b^2;(a-b)^2=a^2-2ab+b^2。
2. 文字表述:两个数的和 (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 (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目录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目录第一章整式的乘除
1.同底数幂的乘法
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3.同底数幂的除法
4.整式的乘法
5.平方差公式
6.完全平方公式
7.整式的除法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3.平行线的性质
4.用尺规作角
第三章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
2.图形的全等
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4.用尺规作三角形
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第四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2.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3.用图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1.轴对称现象
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4.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
第六章概率初步
1.感受可能性
2.频率的稳定性
3.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 同底数幂的乘法

1.1同底数幂的乘法一、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吧,指数相加。
同底数幂的乘法:a m ﹒a n =a m+n (同底,幂乘,指加)逆用:a m+n =a m ﹒a n (指加,幂乘,同底)二、要点1、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正确理解:在底数相同的情况下,两个幂相乘,底数不变,其指数相加。
也就意味着如果是两个不同底数的幂相乘,要用法则,就必须转化成同底。
三、注意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m,n 都是正数)课时训练一、选择。
1.设a m =8,a n =16,则a m+n =()A.24B.32C.64D.1282.计算(-a)2·(-a)3的结果是()A.-a 5B.a 5C.-a 6D.a 63.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5532t t t ⋅=B.426t t t +=C.3412t t t ⋅=D.235t t t ⋅=4.计算()23()()m m m ⋅⋅---,正确的是()A.3m -B.5m C.6m D.6m -5.计算24a a ⋅的结果为()A.2a B.4a C.6a D.8a 6.a x =3,a y =4,则a x +y =()A.3B.4C.7D.127.计算:a •a 2的结果是()A.3a B.a 3C.2a 2D.2a 38.化简32()()x x --,结果正确的是()A.6x -B.6x C.5x D.5x -9.下列式子计算结果为22x 的是()A.x x +B.2x x ⋅C.2(2)x D.632x x ÷10.计算()23a a -⋅的结果是()A.5a B.5a -C.6a D.6a -二、填空。
11.若38m a a a a ⋅⋅=,则m =________.12.若3m x =,2n x =-,则2m n x +=______.13.计算:3×9×27×3n =________;22(8)2n n +⋅-⋅=_______.14.如果1216n n a a a +-=,则n =_______.15.计算:(-2)3×(-2)2=_______,(-22)×(-2)3=______.16.一台电子计算机每秒可作1012次运算,它工作5×106秒可作_________次运算.三、解答。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重难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重难点1.1认识三角形一、三角形的基本概念: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三角形ABC记作:△ABC。
2、相关概念:三角形的边: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
记作:AB、AC、BC。
1.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1.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2.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逆运用)三角形顶点到其内角的角平分线交对边的点连的'一条线段,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不是角的平分线:一个是线段,一个是射线.三角形角平分线有个有趣的性质:三角形ABC中角A的平分线为AD,则AB:AC=BD:CD.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该点为三角形的内心,且内心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1.3三角形的高1.已知面积和底边长求高回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A=1/2bh。
A=三角形的面积b=三角形底边长h=三角形底边的高1.4全等三角形1.全等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除以上的方法还有________.初一数学知识讲解:全等三角形1.5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6作三角形1.画射线O′B′.2.以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D点,交OB于C 点;3.以O′为圆心,以OC的长为半径画弧.交O′B′于点C′.4.以点C′为圆心,以CD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D′.5.过D′作射线O′A′初一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1.有理数:(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相反数的和为0a+b=0a、b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绝对值可表示为:或;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7.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10.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1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a)n=-an或(a-b)n=-(b-a)n,当n为正偶数时:(-a)n=an或(a-b)n=(b-a)n.14.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完全平方公式》知识点讲解!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整式的乘除--完全平方公式》知识点讲解!1.完全平方公式:(a+b)2=a2+b2+2ab (a-b)2=a2+b2-2ab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叫做完全平方公式.为了区别,我们把前者叫做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后者叫做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
2.派生公式:(a+b)2-2ab=a2+b2(a-b)2+2ab=a2+b2(a-b)2+(a+b)2=2(a2+b2) (a+b)2-(a-b)2=4ab考点解析完全平方公式是进行代数运算与变形的重要知识基础。
该知识点重点是对完全平方公式的熟记及应用,难点是对公式特征的理解(如对公式中积的一次项系数的理解)。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叫做完全平方公式。
为了区别,我们把前者叫做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后者叫做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
理解公式左右边特征(一)学会推导公式(这两个公式是根据乘方的意义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得到的),真实体会随意“创造”的不正确性;(二)学会用文字概述公式的含义: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都叫做完全平方公式.为了区别,我们把前者叫做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后者叫做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三)这两个公式的结构特征是:1、左边是两个相同的二项式相乘,右边是三项式,是左边二项式中两项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项乘积的2倍;2、左边两项符号相同时,右边各项全用“+”号连接;左边两项符号相反时,右边平方项用“+”号连接后再“-”两项乘积的2倍(注:这里说项时未包括其符号在内);3、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具体的数(正数或负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等数学式.(四)两个公式的统一:因为所以两个公式实际上可以看成一个公式: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
这样可以既可以防止公式的混淆又杜绝了运算符号的出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整式的乘除(复习)
单项式
整式
多项式
同底数幂的乘法
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
幂运算同底数幂的除法
零指数幂
负指数幂
$
整式的加减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的乘法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运算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整式的除法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
第1章整式的乘除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温馨提示:每小题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选出来!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B.
C. D.
()
3.设,则A=()
A. 30
B. 60
C. 15
D. 12
*
4.已知则()
A. 25. B C 19 D、
5.已知则( )
、 B 、 C 、 D 、52
6. .如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给出了四
种表示该长方形面积的多项式:
①(2a +b )(m +n ); ②2a (m +n )+b (m +n );
③m (2a +b )+n (2a +b ); ④2am +2an +bm +bn ,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有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 )
7.如(x+m)与(x+3)的乘积中不含x 的一次项,则m 的值为( )
A 、 –3
B 、3
C 、0
D 、1
8.已知.(a+b)2=9,ab= -121,则a²+b 2的值等于( )
A 、84
B 、78
C 、12
D 、6
9.计算(a -b )(a+b )(a 2+b 2)(a 4-b 4)的结果是( )
A .a 8+2a 4b 4+b 8
B .a 8-2a 4b 4+b 8
C .a 8+b 8
D .a 8-b 8
10.已知
(m 为任意实数),则P 、Q 的大小关系为 ( )
A 、
B 、
C 、
D 、不能确定 …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温馨提示:填空题必须是将最简洁最正确的答案填在空格处!
11.设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_______。
12.已知,那么=_______。
13.方程的解是_______。
14.已知,,则_______。
15.已知2a=5,2b=10,2c=50,那么a、b、c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
,
16.若,且,则.
三、解答题(共8题,共66分)
温馨提示:解答题必须将解答过程清楚地表述出来!
17计算:(本题9分)
(1)
>
(2)
(3)
18、(本题9分)(1)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
(2)已知,求代数式的值.
(2)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20、(本题8分)若(x2+mx-8) (x2-3x+n)的展开式中不含x2和x3项,求m和n的值
—
21、(本题8分)若=2005,=2006,=2007,求的值。
22、(本题8分).说明代数式的值,与的值无关。
.
23、(本题8分)如图,某市有一块长为(3a+b)米,宽为(2a+b)米的长方形
地块,•规划部门计划将阴影部分进行绿化,中间将修建一座雕像,则绿化的面
积是多少平方米•并求出当a=3,b=2时的绿化面积.
24、(本题8分)某城市为了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对自来水用户按如下标准收费:
若每月每户用水不超过a吨,每吨m元;若超过a吨,则超过的部分以每吨2m 元计算.•现有一居民本月用水x吨,则应交水费多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