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剧技术

合集下载

心理学中的心理剧疗法研究

心理学中的心理剧疗法研究

心理学中的心理剧疗法研究心理剧疗法是一种通过表演和戏剧元素来治疗心理问题的治疗方法。

它结合了心理学和戏剧的理论与技巧,旨在帮助个体通过表演和角色扮演来认识、理解和解决内在的心理问题。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中的心理剧疗法研究,包括其背景、原理与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来说明其疗效和效果。

一、心理剧疗法的背景心理剧疗法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在那个时期,心理疾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对话和行为疗法。

然而,这些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并不完全有效,无法解决一些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因此,一些心理学家开始尝试将戏剧的元素引入到治疗中,以期通过表演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内在冲突。

二、心理剧疗法的原理1. 情感表达:心理剧疗法通过戏剧性的方式,让患者通过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这种情感的表达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释放内在的紧张情绪。

2. 角色扮演:心理剧疗法要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包括自己、他人或一种想象中的形象。

通过角色扮演,患者可以更好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并尝试不同的行为方式。

3. 故事改写:心理剧疗法还可以通过改写故事情节来帮助患者理解和改变自己的心理状况。

这种方法可以让患者将自己的问题投射到虚构的角色身上,从而更客观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心理剧疗法的应用心理剧疗法在临床治疗、教育教学和个人成长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1. 心理障碍的治疗:心理剧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减轻焦虑、忧郁等负面情绪,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 人际关系的改善:心理剧疗法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感表达来改善患者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患者可以在治疗中模拟不同的场景,提高沟通能力和情感交流的技巧。

3. 自我探索和成长:心理剧疗法可以帮助个体发现内在的潜能和资源,并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四、心理剧疗法研究的案例分析一位名叫小明的青少年因为在学校被同学欺凌而导致自卑、压抑和退缩。

如何掌握心理剧技巧的5个方法

如何掌握心理剧技巧的5个方法

如何掌握心理剧技巧的5个方法心理剧是一种通过角色内心的变化和情感体验来表达故事情节和反映社会现象的戏剧形式,正因为其情感表达的强烈性和故事情节的紧凑性,使得心理剧在当前文化市场上备受欢迎。

对于想要掌握心理剧技巧的人来说,以下是5个方法,可以帮助你提高你的写作技能和表演能力,使你更加游刃有余地应对心理剧的创作和呈现。

1. 了解公认的大师作品要想学习心理剧技巧,第一步就是要了解公认的大师作品。

就像学习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和研究这些作品的剧本和剧情来理解心理剧的核心要素,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应用它们。

大师作品不仅能够提供创作的样板,同时还能够启发我们对故事的思考方式和角色之间复杂的情感和心理关系的理解。

2. 研究写作结构和技巧心理剧的创作,首先需要一个好的结构,以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角色的情感和原因更加清晰。

研究心理剧的结构,包括开头、转折点和高潮等共同点,可以帮助你构思出自己作品的线索。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的是人物塑造与角色的心理状态,如何通过语言和动作表现角色情感和心理变化的方法,以及如何在对话中展现角色之间的复杂关系。

3. 观察社会现象和个人经历创作心理剧需要有一个深入洞察社会现象和自我人体的视角。

观察社会现象,包括人际交往、心理变态、政治等方面,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背后的根本原因和情感驱动力的本质。

同时,注意自己身边的人际关系和个人经验的观察,以及体验自己的情感状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展现角色并更加有力地表达故事主题。

4. 培养表演技能表演是心理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表演技能可以帮助演员更好地传达角色内在的情感和心理。

观察其他表演艺术家的技巧,比如戏剧、电影、舞蹈、独角戏等,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表演想象力,并使我们更加灵活地塑造角色,更好地展现角色情感和内心变化。

5. 发掘寻找心理剧主题心理剧向我们展示着生活中各种真实和虚构的主题,如对爱情、嫉妒、贪婪、荣誉和无路可走等情感的表达。

心理剧疗法解决抑郁问题

心理剧疗法解决抑郁问题

心理剧疗法解决抑郁问题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负担。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心理学家和临床医生们提出了各种治疗方法,其中心理剧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中。

本文将介绍心理剧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解决抑郁问题中的应用。

一、心理剧疗法的基本原理心理剧疗法是一种通过戏剧表演的手段来达到治疗效果的心理疗法。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角色扮演:借助于角色扮演的方式,患者可以将自己的内心体验投射到角色的身上,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矛盾。

2. 情境重建:通过模拟患者生活中的一些重要情境,可以让患者重新体验到当时的情感和困扰,从而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解决问题。

3. 控制与转化:在戏剧表演中,患者可以自由选择和控制角色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和解决方式,并逐渐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行为。

二、心理剧疗法在抑郁问题中的应用心理剧疗法在解决抑郁问题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案例:1. 患者角色扮演:患者可以选择角色扮演一个与自己相似或有类似经历的角色,他们可以通过角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矛盾,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

2. 情境重建:心理剧疗师可以根据患者的经历和问题,设计并模拟患者生活中的一些重要情境,使患者能够重新体验和面对自己的困扰,并通过戏剧表演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3. 解决问题:在角色扮演和情境重建的过程中,患者可以自由地控制角色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这有助于他们发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和途径,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应对抑郁情绪。

三、心理剧疗法的效果评估和注意事项心理剧疗法在解决抑郁问题中的应用已得到一定的研究和实践验证,但并不意味着适用于所有患者。

在进行心理剧疗治疗之前,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1.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情况和需求都是不同的,心理剧疗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设计和调整。

2. 治疗环境:心理剧疗法需要在合适的治疗环境下进行,通常需要有专业的心理剧疗师进行指导和引导。

波西-心理剧技术解读

波西-心理剧技术解读

作业1、基本要素:舞台;导演、主角、辅角、观众。

主要作用:舞台是载体,是硬件基础。

导演是心理剧的团体领导和治疗师;主角是工作对象,是核心;辅角是协助主角和导演完成行动演出的人;观众是心理剧的见证者,在分享时有很大价值。

2、三个场景处理技术①过去景:通过回到过去的时空,了解问题症结、处理未了议题。

如:洁癖行为、弥留遗愿。

②未来景:通过穿越到未来的时空,实现预演行为、预见后果和探求希望的功能。

如:羞于表白、攻击行为、重夺桂冠。

③死亡景与再生景(这个我从未接触过,就抄书了~):根据主角意愿,让其面对死亡的情境,通过让主角回顾对重要人物的感受,获得一次心灵困扰的宣泄,减少死亡念头。

导演要在考虑设置死亡景之前,弄清主角本身或相关重要他人,以探讨彼此之间的情感关系。

在死亡景中,要询问主角如何死去,感受如何,有谁在旁边,临行前的告白,以及其他有关问题,以了解或澄清主角的某些情感问题。

最后,导演要把死亡景转移到再生景,以让主角体验如何解脱死亡的念头。

如:有轻生念头的主角。

3、七个角色扮演技术①角色交换:请主角与辅角交换身份,让主角告诉辅角该如何演绎。

②替身:请人扮演主角,体察并表达主角内心情感,以唤起主角的自我觉察。

③镜照(按照书上的意思):有确定议题,但主角选不出来时,请人完全重复模仿潜在主角,鼓励主角的参与。

④空椅:使用一张空椅子,让主角想象空椅上是某个人或物,让主角与之对话,以释放情绪。

⑤雕塑:用角色夸大而固化的肢体语言,表达某种特殊姿态。

让大家进一步觉察本质。

⑥双重角色与分离替身(其实就是“天使与恶魔”):表现主角的矛盾冲突,帮助明确初心。

⑦束绳技术(以前都没听过):利用“束绳”来束缚主角的肢体,以象征心理的无形压力,借此引导主角更能真实地进入到情境中,说出心中被压迫之痛苦,最后再鼓励他从束绳中挣脱出来,以表示突破层层压力得到解脱,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校园心理剧概述

校园心理剧概述

1.暖身2.表演3.分享与讨论其实,演出的过程也是大家分享心理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和非参与者都会有所收益。

台上台下的互动使心理剧更具趣味性,观看的学生也被自觉不自觉地带入剧情去体验角色。

、健康的、积极的和持续的行为改变。

三、校园心理剧的技术校园心理剧作为一种团体心理疗法,有着特殊的表演技术。

恰当地运用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克服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下面是校园心理剧的几种常用技术。

1.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指学生在特定舞台气氛下的即兴表演。

它能使学生过去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情感体验重新回到意识领域,并通过行为再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对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件的焦虑和恐惧得到控制或缓解。

2.角色互换3.替身站在主角的身后,模仿主角的言语行为,或替主角说话,并把主角的思想活动和情绪体验甚至是潜意识中的内容都表达出来,这个配角就是替身。

替身是主角的重现,他辅助主角进行自我心理过程的探索,引导主角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替身辅助主角,并充留神理辅导教师与主角之间的联络人。

4.多重替身多重替身是指由多名配角分别扮演主角人格不同侧面的人。

当主角有多重矛盾的心理感受时,多重替身技术可以被有效地运用。

在校园心理剧中,多重替身可以展现主角的多个侧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和深刻地认识自我。

5.独白6.镜像这一技巧要求配角与主角相似(至少主角认为相似),好似主角面对镜子看自己一样。

因此,这一技术叫做镜像。

配角夸张地模仿主角的某些行为,然后,让主角对这些行为进行评论。

7.录像心理辅导教师录制校园心理剧的全过程,等表演结束以后,再组织剧组学生观看录像,并鼓励他们一边观看一边讨论。

当他们通过屏幕看到自己的行为时,会产生与镜像技术所不同的体验。

这一技术早在1942年就被莫瑞诺引入了心理剧之中。

7.未来投射主角可以把自己对未来的期望融入表演,例如:表演自己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表演自己未来上什么样的大学或从事着什么样的职业,表演自己未来的家庭生活等。

心理剧的基本技术

心理剧的基本技术

心理剧的基本技术有人曾列举10余个使用较多的技巧:角色互换(Rolereversal)、替身(doubling)、重演(replay)、旁白(asides)、雕塑(actionsociometry or “sculpting”)、镜像(mirroring)、空椅子(emptychair)、独白( soliloquy )、角色训练(roletraining)、未来投射(Future project)附加现实(surplusreality)。

(Blatner,2000)。

在此仅介绍5种常用的技巧。

1.角色互换 (Role reversal):最基本的核心技术。

通过说明对主角来说某个重要人物的的行为方式,主角提出对该角色的主观看法,或者先扮演该角色,让辅角采取较接近主角体验的方式来演出情景。

在适当的时候,当主角对辅角的表达的观念和行为有所感受时,主角与辅角互换角色。

暖身和演出阶段,角色交换是很重要的。

莫伦诺(Zerka Moreno,1983)认为,主角需要从自己的主观态度出发,表演出感受的事件。

角色互换中,导演鼓励主角对生活中的重要人物产生同感,导引使辅角演出内容和主角对事件的看法保持一致。

在适当的时候,允许较多的表达冲突情景。

角色互换可以帮助主角增进对重要他人的深入认识。

2.镜照技术 (Mirroring):辅角通过模仿主角的手势、态度、演出中的言语,来反应主角的角色。

导演可以将主角带出场景,使他脱离原有角色,让主角有机会以旁观者的角度去观看整个心灵挣扎的过程、或紊乱的情境,以激发主角重新诠释这个情境,进而产生新的领悟。

主角背对舞台,通过观看现场录像带中的生动画面,帮助主角更自然而客观地评价自己。

通过镜照技术这一回馈过程,有助于帮助主角澄清自我观念和与他人沟通间的差异(Goldman & Morrison,1984)。

布兰特纳(Blatner & Blatner ,1988)认为镜照技术是强有力的面质(confrontation)技术,需慎用,应在关心和同感的氛围中使用,不应使主角成为被别人讥讽的对象。

心理剧疗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心理剧疗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心理剧疗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心理剧疗法是一种通过戏剧表演来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治疗方法。

它结合了心理学和戏剧艺术的理论与技巧,旨在帮助个体认识和表达内心情感,探索自我身份和角色认同,并促进个体的心理成长与变革。

本文将介绍心理剧疗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原理:1. 情感表达:心理剧疗法鼓励个体通过表演来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个体将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角色扮演、即兴表演等形式展现出来,通过表演来探索和表达内在的情感和冲突。

2. 角色认同:在心理剧疗中,个体可以选择不同的角色扮演,通过与角色的融合与认同来了解和探索自我。

角色扮演可以帮助个体认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并通过表演来探索这些角色之间的关系和冲突。

3. 反映与改变:通过观看和讨论表演,心理剧疗师可以提供反馈和解释,帮助个体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并探索问题的解决方式。

心理剧疗师还可以引导个体在表演中进行改变和实验,以探索新的行为方式和解决策略。

操作方法:1. 剧本编写:在心理剧疗中,剧本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剧本可以根据个体的需求和治疗目标进行编写,通过情节和角色来反映个体的内心体验和冲突。

编写剧本时需要注意情节的连贯性和角色的可行性,以便个体能够真实地投入表演。

2. 角色扮演:在心理剧疗中,个体可以选择和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的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冲突。

心理剧疗师可以作为观众或其他角色参与其中,与个体进行互动和探索。

3. 观看和讨论:在表演结束后,心理剧疗师和个体可以一起观看表演录像,并进行反思和讨论。

心理剧疗师可以提供反馈和解释,帮助个体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表演,并引导个体探索问题的解决方式。

4. 实践与反馈:心理剧疗师可以引导个体在表演中进行实践和改变,尝试新的行为方式和解决策略。

通过表演实践,个体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和角色,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和成长。

心理剧疗法的优势:1. 开放性和灵活性:心理剧疗法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适用于各种治疗场合和人群。

心理治疗技术和实践-心理剧

心理治疗技术和实践-心理剧

心理治疗技术和实践——心理剧意义:大多数的治疗师赞同在助人解决困扰时应该将以全人的眼光来探究身体、心智、情绪和灵性的可能整合作为治疗目标。

有人认为谈话性治疗只是一种幻觉,我们无法靠其达成整合的治疗目标。

话语可以骗人,但是身体却不会撒谎。

我们往往会掩饰真正触及心灵的东西,但那些隐藏在心底的心理症状,却有可能在身体上反映出来。

身体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心理治疗的独特视角。

心理剧治疗是一种在身体层面进行操作的治疗方法,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高度的精神作用。

它可以与谈话性的治疗更好的结合,为我们打开一扇接触身体和心灵的大门。

心理剧治疗在国外已经有八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相关的研究著作颇丰,然而在大陆至今仍无系统介绍心理剧治疗的书籍问世。

只是在最近的三到四年间,大陆的学者才逐渐对其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1.研 究 背景心理剧治疗是心理剧在治疗层面上的应用,是一种戏剧形式的团体心理治疗,在西方已有八十多年的发展历史。

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南美洲、澳大利亚、以色列及其他地区,专业心理剧治疗师约计有五千至一万人。

自创始人莫雷诺去世之后,国外人士开始积极地进行心理剧治疗研究,然而研究大都倾向于聚焦于结果的研究,以及正向的案例上。

在国内,基本是台湾的治疗师在着手研究。

然而形式贫乏、数量有限。

2.心理剧的基本结构心理剧与心理剧治疗心理剧的组成元素心理剧阶段2.1 心理剧与心理剧治疗心理剧是由雅各·李维·莫雷诺(Jacob Levy Moreno)(1889-1974)创立、发展起来的一种探索心理和社会问题的方法。

它的参与者不使用简单的叙述,而以表演日常生活中相关事件来进行探索。

其应用范围不只是在心理治疗的层面上,也可涉及教育、商业、宗教等其他的情境。

心理剧治疗是由莫雷诺创立、发展起来的一种基本团体治疗方法,它是心理剧在治疗层面上的应用。

2.2 心理剧的组成元素舞台主 角导演辅 角观众2.3 心 理 剧 阶段暖身阶段演出阶段分享阶段审视阶段3.心理剧治疗的理论创始人莫雷诺的人性观心理剧治疗的基本概念心理剧治疗的理论延伸3.1 创始人莫雷诺的人性观莫雷诺强调,个人应对自身的行为、自己的现状和未来负全面的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剧技术
1、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指暂时脱离当前角色,承担他人的角色或扮演另一个自我。

角色扮演可用于重新演出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形(“未来投射”,future projection)——尤其是人际关系和处事技巧方面的问题——进而有机会检视和评估在该情景中的行为和角色表现。

由此,特定的问题可以得到深入处理,或通过未来情景尝试不同的表达和回应。

2、角色训练
角色训练是运用心理剧的技术,来指导他人在困难情景中如何更为有效地表现,或者给予他们某种(在真实生活中很难感受的)角色体验,使当事人习得面向未来的新的行为方式。

在社会剧情景中,通过讨论、示范、镜观技术和角色互换,团体所有成员都能参与进来,探索在各种情形下的自发性和角色灵活性、拓展自己的“角色库”,学会特定情形下有效的角色表达。

3、角色交换
角色交换是心理剧角色扮演理论的核心,是指主角和舞台上的其他人互换角色。

在这一技术中,主角通过扮演与他有冲突的其他人的角色,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情况和对方的感受,增加人际关系的敏感程度;同时,对方的人际关系的歪曲信念也可以得到解释、探究和进行行为矫正。

通过角色互换,主角可以重新整合、消化和超越束缚他们的情景。

角色互换可以充分表达他们对现实的理解,从团体中的其他人那里获得关于他们的主观态度的反馈。

4、替身
让一个辅角站在主角的身后与主角同台表演,或替主角说话,这个辅角即是替身。

替身可以模仿主角的内心思想和感受,并时常表达出潜意识内容。

替身帮助主角觉察到内部心理过程,引导主角表达出非语言思想和感受。

替身可以发挥整合作用,加强主角与辅角的相互影响,从而帮助主角更清楚地觉察到他们自己。

5、独白
独白是指主角直接面对观众说话,表达一些未觉察的感受和思想。

独白使主角有机会表达他自己或他人正在思考和体验而未直接表达的感受。

这让主角可以总结概括他的思想,表达他的情绪,更密切地检验情感。

6、镜观
镜观技术是指让辅角通过模仿主角的手势、姿势、表演中的语言,来反映主角的状态。

在辅角的模仿过程中,主角观察由他人反映出来的自己的行为,像别人一样来看待自己。

这个过程有助于主角形成更加准确、客观的自我形象。

7、重复
在剧情发展过程中,对那些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以及体现当事人强烈内心冲突的关键场景、动作、语言、道具、细节乃至音响做重要处理,强化作品感染力。

在重复中要有发展、变化、层次,在量变中孕育着质变。

8、魔幻商店
是把魔幻商店技术用于户外的活动中,魔幻商店的交易在郊游,爬山和穿越中边走边进行或小息时,也可多个商店同时进行。

还可以在魔幻商店过程中穿插家庭雕塑,以非惯用的手写字,瞎子走路,仪式性活动等.
该技术的基本思想在于主角和扮演店主的配角进行讨价还价的表演,店主可以决定主角是否能拥有那些被压抑的愿望。

对那些不明确自己的价值所在、不明确目标,或者是在赋予自我价值的优先权方面存在困难的成员该技术特别有效。

魔幻商店是假想出来的,商店里面陈列的商品就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品质,这些品质就好比可以获得的魔幻愿望,但是主角必须用一些自己所拥有的品质去交换。

比如说,对杰克而言,他可能会希望能够以他所具有的竞争性品质交换一种关爱女儿的品质。

该技术可以帮助杰克评价自己的优点,弄清楚是什么阻碍了他获得那些他想要的品质。


9、未来投射
非现实的,根据主人公当前的状况以预见其未来,或是对于未来的期望。

通过对未来的演绎,使主人公能够直观形象地觉察到自己的问题,或者使主人公更积极地面对现实。

10、附加现实
附加现实是主角内心体验的延伸和涌现,个体主观感受被当做真实存在来对待。

有了与主角的内心体验连接这样我们的幻想、期待欲望、幻觉都是可以演出来。

附加现实演出来的可以是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也可以是未来也不可能发生的。

A
几种附加现实:
1. 与一位已经神奇地转变或者开放意识的重要他人,一起审视,讨论一段关系;
2.能对一个被堕胎掉的胎儿道歉,并得到原谅;
3.和某位圣贤、耶稣基督、神、佛陀或者其它神灵对话。

4. 一场补偿景:让一个过去未受充分关心、滋养与保护的人在场景中获得相反的(被关爱保护与良好对待)经验。

5.让个人得以去除或者改变某些让他或她觉得罪恶感的行为的场景。

6. 想象个人死后进入天堂或在下一世中,得以遇见谋位重要他人,审视个人的生命,被赞扬或审判。

7. 扮演某个有权力的广为人知的角色,或做出某些远超过现实所能达成的事。

8.体会飞翔释放负担或超越人类限制的能力。

未来投射也是附加现实的一种, 附加现实就不仅仅是未来投射了. 未来投射是心理剧的一个技术,假设心理剧的剧情发展到五年十年之后,主角可正向和积极地体验,一起来讨论和审视之间的关系.
一个成员说自己一直想跳舞,开始不会跳,后来由另一个会跳舞的成员带领一起跳。

当己学会在团体的鼓励下,导演引导出主角在上海大剧院里展现出优美的舞姿时,主角完全沉浸在优美的舞里时,封存了多年的情绪涌现出来,主角突然想到十二岁时看到同学跳舞跳非常好,回家和父母说也想学跳舞,而父母却说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舞跳只好被压抑下去。

在禁止跳舞可以是心理剧的开始,可能演出一原生家庭的一幕。

(主角后来在以后心理剧里演出了父母的强烈冲突下的脆弱的幼小心灵)
11、雕塑技巧(Sculpture):
这是从社会计量技巧中发展出来的。

通常,这技巧是让主角将他与家庭中成员之关系以雕塑的方法表现出来。

例如,某成员可能将他放在父母之间,然后将其它成员排在他的后面、或背向父母等,而这些成员彼此之间的距离皆不同,或许他大哥与家人之间的距离最远,每个成员的姿势亦由主角摆布,一切完成后,即可让主角陈述整个雕塑的意义,以及对每位成员的感受、甚或与成员对话,由此即可演出一出心理剧。

12、空椅子技巧(Empty chair):
有时可以利用一张空椅子放在舞台中间,让每位成员将其空椅子想象为一位他想诉说的对象,而展开对话,如此空椅子即是一个辅角。

例如,治疗师希望每一位成员都有机会上来对他生命中的某个人说几句感恩的话时,这空椅子即可代表每位成员心中的那位人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