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_徐莲

合集下载

芦荟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

芦荟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
o ab dni Mie) 好 望 角 芦 荟 ( o eo l r 或 其 eb raess l r 、 l Ale{rxMie) l 他 同 属 的 近缘 植 物 叶 的 液 汁 浓 缩 干 燥 物 。 库 拉 索 芦 荟 习 称
伯糖 、 鼠李 糖 等 ) 缓 激 肽 酶 、 酸 镁 、 芹 碱 等 。有 些 植 物 中 、 乳 毒
【 关键 词 】 芦 荟 ; 学 成 分 ; 理 作 用 ; 床 应 用 化 药 临
文 章 编 号 :0 3 18 (0 6 0 — 0 5 — 0 10 3 3 2 0 ) 5 5 0 3 中图 分 类 号 : 6 R92 文 献 标识 码 : A
芦 荟 为 常 用 中药 , 来 源 于 百 合 科 植 物 库 拉 索 芦 荟 ( 1 其 A一
18 9 7年 6月成 立 的 国 际 芦 荟 科 学 研 究 会 在 美 国 达 拉 斯 召 开 第一次会议 , 比较 全 面 地 对 芦 荟 药 用 进 行 了 探 讨 。近 年 来 , 我 国对 芦 荟 的 研 究 也 逐 渐 地 增 多 。本 文 就 其 化 学 成 分 、 理 药
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 芦 荟 化 学 成 分 的 研 究 对于芦荟 的化学 成 分 , 外研 究 得 较早 , 比较全 面 。 国 也 研究结果表 明芦 荟主 要成 分包括 有 机 物和 矿 物质 两 大类 。 ① 酚 类 化 合 物 : 荟 中 的 主 要 有 机 成 分 为 羟 基 蒽 醌 类 衍 生 芦 物 , 括 芦 荟 大 黄 素 、 荟 大 黄 素 甙 、 芦 荟 大 黄 素 甙 、 塔 包 芦 异 高 尔 芦荟 素 、 黄 酚 葡 萄 糖 甙 、 荟 皂 草 甙 I、 、 羟 基 甲 蒽 大 芦 Ⅱ 三

芦荟凝胶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芦荟凝胶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芦荟凝胶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徐莲;符旭东;罗梦颖;熊蕊【摘要】目的:研究芦荟凝胶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MTT法测定芦荟凝胶作用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Ⅰ、Ⅲ型胶原mRNA水平,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结果 MTT检测结果表明,芦荟凝胶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且呈现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

芦荟凝胶作用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72 h后,Ⅰ、Ⅲ型胶原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P<0.01)。

结论芦荟凝胶可通过促进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Ⅰ、Ⅲ型胶原mRNA 和蛋白的表达加速创面愈合。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A loe vera Gel on the proliferation in cultured human skin fibro‐blasts .Methods The human skin fibroblasts were cultured and the proliferation was evaluated by MTT assay .The mRNA of colla‐gen Ⅰ and collagen Ⅲ in human skin fibroblasts was detected by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and the protein 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Results A loe vera Gel could promote the proliferation of the fibroblasts in a time‐dependent and dose‐de‐pendent manner .After cultured for 72 h ,the mRNA and protein of collagenⅠand collagen Ⅲ expressed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 .05 ,P<0 .01) .Conclusion A loe vera Gel acceleraing wound healing may be related to promoting the proliferation ,up‐regulating the mRNA and protein of collagen Ⅰ and collagen Ⅲ in human skin fibroblasts .【期刊名称】《西北药学杂志》【年(卷),期】2017(032)001【总页数】5页(P69-73)【关键词】芦荟凝胶;成纤维细胞;细胞增殖;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蛋白印迹【作者】徐莲;符旭东;罗梦颖;熊蕊【作者单位】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药剂科,武汉430070;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武汉430065;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药剂科,武汉 430070;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药剂科,武汉 430070;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武汉430065;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药剂科,武汉 430070;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武汉43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5芦荟(Aloe)起源于南非百合科,种属超过400种,药用历史悠久,仅有库拉索芦荟(Aloe vera)、好望角芦荟(Aloe ferox Miller)以及木立芦荟(Aloe arborescens)等少数品种具有药用价值[1-2]。

对芦荟的研究进展探析

对芦荟的研究进展探析

对芦荟的研究进展探析随着健康意识的日益加强,人们对于自然界中的药用植物也越来越感兴趣了。

其中,芦荟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它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保健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化妆品等领域。

目前,对芦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本文就对于芦荟的研究进展进行探析。

1.芦荟的化学成分芦荟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主要包括多种有机酸、醛、酮类,其中最为重要的成分是多糖和黄酮类。

多糖是芦荟最具有药理作用的成分之一,可以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等。

黄酮类化合物则具有消炎、抗氧化等作用。

2.芦荟的药理作用芦荟在医学上的药理作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降血糖作用:芦荟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

(2)保护肝脏作用:芦荟中的甙类成分可以促进肝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3)抗炎作用:芦荟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糖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消炎止痛。

(4)抗菌、抗病毒作用:芦荟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抑制病毒的感染,抑制细菌的生长。

3.芦荟在保健领域的应用除了医学上的应用外,芦荟在保健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芦荟保健品种类繁多,主要包括芦荟汁、芦荟胶囊、芦荟口服液等。

芦荟汁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保健品,它具有润肠通便、抗炎止痛等作用。

芦荟胶囊则可以增强免疫力、调节内分泌等。

而芦荟口服液则可以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芦荟对于身体健康有很多好处,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比如,芦荟中含有一种叫做大黄素的成分,如果过量摄入可能会引起腹泻、腹痛等不适反应。

因此,在使用芦荟保健品时一定要遵循用量和方法的要求,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综上所述,芦荟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保健功能。

虽然目前对芦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但是仍然需要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以发掘更多的芦荟成分和药理作用,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于芦荟的介绍与药理研究概况

关于芦荟的介绍与药理研究概况

关于芦荟的介绍与药理研究概况摘要:芦荟是一种多年生百合科肉质草本植物,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种类繁多。

芦荟药性苦寒。

归肝.,胃,大肠经。

具有泻下通便,清肝,杀虫的功效。

关键字:芦荟,临床研究,泻下通便,清肝杀虫。

有关芦荟之概况芦荟是一种多年生百合科肉质草本植物,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外表看来和仙人掌相似,大的像椰子树那样有20多米高,而小的仅有几厘米,种类繁多,据有关资料纪载,多达300余种,也有统计达到500多种。

芦荟有许多别名:象胆、油葱、罗苇、龙角、番蜡、奴会等等。

芦荟的名称是从阿拉伯语“alloeh”这个词演变而来的,其原意为“苦而发亮之物”。

原产于非洲北部和马达加斯加岛,适应于热带、亚热带的气候条件下透气排水性能好,而雨量又较为合适的地区的砂质土壤种植,其生命力强,繁殖能力旺盛,无霜冻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裁培生长,现广种于地中海沿岸、欧洲南部、南美州以及北美州南部地区,在我国也有大量栽培。

现在商业上广泛应用的美国芦荟,在我国海南,云南,福建和广东等地都有大量的栽培,成为斑纹芦荟或中华芦荟。

芦荟药性苦,寒。

归肝,胃,大肠经。

具有泻下通便,清肝,杀虫的功效。

芦荟是一种古老的植物,几千年来由于自然地选择和人工培育的结果,形成了极其丰富的变异类型。

目前被大面积开发利用的有以下一些品种:1.库拉索芦荟:一般称为蕃拉芦荟,蕃拉芦荟为其种名的音译,又称真芦荟。

它是目前应用在食品、药品和美容方面最广泛的品种,原产于非洲,现在美洲裁培最多,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海南岛也都有大面积产业化裁培。

主要用于提取芦荟原汁、芦荟浓缩汁和芦荟结晶粉,也可作家庭盆裁品种。

库拉索芦荟是中药老芦荟的原植物。

后来由于人工选择的结果,在库拉索芦荟中,又培育出不少新品种,如中国芦荟、上农大叶芦荟等。

2.中国芦荟:学名(Haw)Berger,是库拉索芦荟的变种,也称斑纹芦荟。

在中国云南元江地区、福建闽南和广东沿海有一定面积的裁培。

芦荟药理作用以及临床研究进展

芦荟药理作用以及临床研究进展

芦荟药理作用以及临床研究进展摘要】芦荟作为一种传统的常用中药,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都对芦荟的药用价值给予了高度肯定。

本文就以芦荟在现代医学中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两方面加以综述。

【关键词】芦荟;药理作用;临床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3-0006-01芦荟属多年生、常绿肉质的百合科草本植物。

现在具有药用价值的芦荟种类主要有库拉索芦荟(又名翠叶芦荟)、开普芦荟(称好望角芦荟或青鳄芦荟)、中国芦荟(又称斑纹芦荟)等。

《本草汇言》就有关于芦荟药用价值的记载,其大致意思是说芦荟是一种具有凉肝杀虫功能的药物,凡是属于肝脏患病的患者,有发热症状的,使用芦荟治疗是不会出错的。

芦荟的味道很苦,属性寒,其属性是所有中药中最为苦寒的一味中药[1]。

经过对芦荟进行现代药理研究后,研究结果证明芦荟的酚类、糖类以及氨基酸等化合物的含量较大,在降低血糖和血脂、抗病毒、抗肿瘤等方面药理作用明显。

芦荟的现代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药理作用1.1 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科学家经过对从芦荟植物中萃取的活性化学物质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芦荟植物中的活性化学物质能够促进小白鼠的脾脏、胸腺等免疫器官增长,是小白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在吞噬百分数和吞噬指数两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一现象表明芦荟具有提高免疫的能力,芦荟具有通过增加白介素含量的方式改善人和动物全身免疫能力的药理作用。

1.2 对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通过研究对虾的神经肌肉接点模型,我们发现芦荟提取物能够让对虾的趾肌的肌纤膜静止点位去极化、控制兴奋临界点位的震动幅度,对股肢节分离出的兴奋轴突经电刺激进行调整,使潜伏期至开始前的兴奋临界点位值增加。

因此,芦荟具有安神作用。

1.3 抑制溃疡的作用当芦荟多糖剂量在125mg/kg和250mg/kg时,具有明显的抑制水浸应激性溃疡形成作用,其抑制率可以分别达到38.8%和69.7%,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

芦荟的研究进展

芦荟的研究进展

芦荟的研究进展芦荟是连年生草本植物,属百合科(liliaceae),原产非洲南部,被世人熟悉和利用有四千年的历史。

芦荟有300多个品种,至少有140多种化学成份,其中药用成份80多种,主若是蒽醌类物质和多糖。

最近几年来研究发觉,其物质具有杀菌,分解毒素、增进创口愈合、抗衰老、抑制肿瘤细胞和艾滋病毒生长等功能。

芦荟产业的开发和进一步的研究,对拓展绿色产品市场、进展经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超级重要的意义。

一、芦荟的历史芦荟被世人熟悉和利用已有四千年的历史,许多国家药典均有收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芦荟胶具有清肝热、通便之功效。

最近几年来,芦荟产业已在国内外成为新的开发烧,目前以美国的芦荟产业最为发达,年销售量达20亿美元。

国内芦荟产业也日渐升温,国家科委将芦荟初加工项目列为“国家星火打算”,又将“天然芦荟制品深加工”项目列为“国家火炬打算”。

在海南省种植面积已达2000多亩,这说明芦荟在中国已成为一种潜在的绿色产业。

二、芦荟的成份芦荟的化学成份十分复杂,至少有140多种。

各国学者已对其中70多种要紧成份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18种微量元素、11种游离氨基酸、21种有机物和维生素、蒽醌类、苷类、酚类、糖类等。

三、芦荟的功能及作用一、芦荟的药理作用。

(1)致泻作用。

芦荟可引发腹泻,要紧由于芦荟含有大黄素等多种蒽醌衍生物。

此物质能够引发大肠内水分增加,增进肠粘膜分泌肠粘液,是致泻的重要活性物质。

(2)对免疫系统的阻碍。

从芦荟中分离取得的多糖能够增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同时对巨噬细胞增殖也有增进作用,能增进特异性抗体产生,诱导变态反映发生。

另外,芦荟中某种成份能提高艾滋病患者的免疫能力,阻断HIV的扩散。

(3)抗肿瘤作用。

斑纹芦荟醇提取物灌胃或腹腔注射对ESC实体瘤、S180实体瘤、B16黑色素瘤等有抑制作用。

实验说明,腹腔注射芦荟苦素50mg/kg,持续7—8日,对小鼠S180实体瘤的抑瘤率为%,对ESC实体瘤的抑瘤率达%,同时对小鼠的生存期限有显著延长作用。

芦荟

芦荟

1. 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中的芦荟酊、 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中的芦荟酊、芦荟大黄 素甙、 素甙、芦荟苦素等成分在抗菌消炎过程中有促进 伤口愈合的作用。 伤口愈合的作用。 另外在新鲜的芦荟叶汁中含有人体必需的且 不能被人体合成的8 种必需氨基酸, 不能被人体合成的8 种必需氨基酸, 能促进伤口的 愈合[3]。 愈合 。 芦荟外用用于治疗烧伤,药理药效实验证实 芦荟外用用于治疗烧伤 药理药效实验证实 其具有消肿、止痛和生肌作用,用于各种轻度烧 其具有消肿、止痛和生肌作用 用于各种轻度烧 灼伤治疗效果较好。 烫、灼伤治疗效果较好
3. 缓泻作用
缓泻作用芦荟甙在人体内氧化为芦荟大黄素 (Aloe- emodin)时, 不但其苦味增加,而且止泻功能 也明显增强。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蒽醌泻素( 芦荟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蒽醌泻素(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蒽醌泻素 甙和芦荟大黄素) 抑制肠黏膜Na+ Na+甙和芦荟大黄素) 抑制肠黏膜Na+- K+ 泵和氯化 物通道, 使肠腔内水份大量增加, 物通道, 使肠腔内水份大量增加, 同时刺激肠肌 丛内神经节, 促进大肠蠕动, 有通便泻下作用[8] [8]。 丛内神经节, 促进大肠蠕动, 有通便泻下作用[8]。 这种刺激泻下作用对便秘和痔疮有特殊疗效, 特别 是对老年性便秘, 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芦荟的化学成分: 1.蒽醌及其甙类、苷、萘酮、树脂、有机酸。
其中蒽醌及蒽醌甙在芦荟渗出液的干物质中大约占9.0%~30.0%, 它 们是具有高度活性的酚类化合物, 是芦荟入药的主要活性成分。
2.糖类(单糖、多糖及聚合体)、蛋白质、草 酸钙、纤维、微量元素等[2]。
一· 药理作用 二·临床应用 三·保健作用 四·应用前景
芦荟煎剂对酒精性脂肪肝病理变化的影响

芦荟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功效的研究进展

芦荟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功效的研究进展

芦荟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功效的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芦荟的化学成分及功效,并从化学成分类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阐述了该研究的进展情况。

芦荟主要含有蒽醌类、糖类、氨基酸、有机酸、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活性酶、维生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蒽醌类化合物为主要活性成分。

芦荟具有美容、保健、抑茵、降血脂、抗肿瘤、防老化等作用。

其有进一步开发的药用价值。

关键词:芦荟;化学成分;功效文献标识码:A芦荟(aloe)又名奴会、讷会、象胆,属百合科多年生植物。

原产于非洲南部干旱地区,其种类繁多,已知的植物约有360种,大部分生长在地中海、中东和中美洲,现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福建、四川、贵州等地都有种植。

芦荟集医疗、医药、美容、保健、食用和观赏为一身,主要利用部位是肉质叶片,且利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其中,库拉索芦荟A.vera(叶大而厚,在食品、医药和美容方面应用最广泛)、中华芦荟A.vera var chinensis(叶片较库拉索细长,也具重要的美容、药用和食用价值)、木立芦荟A.ewboresesens(叶片小而薄但宜于加T利用)和好望角芦荟A.ferox等为我国主要栽培品种。

最近几十年.作为一种天然药用植物,芦荟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水平提高很快。

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功效的研究表明,芦荟鲜叶中含有16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药用成分达70余种]1[。

其应用范围已从美容护肤和保健食品扩展到了医学领域,对人体免疫力、各种溃疡、便秘、妇科病、皮肤病、糖尿病及一些疑难病症均有明显疗效,甚至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等也有一定的疗效]2[。

1 芦荟的化学成分及功效芦荟化学成分复杂,有效物质普遍高于其它植物。

目前已确定芦荟中含有丰富的蒽醌类化合物、糖类、氨基酸、有机酸、酶类、纤维素、活性物质、多种微量元素等有效化学成分]3[。

此外,芦荟鲜叶中还含有在美容保健、医疗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的天然生物水——“黏液”(滑水)。

1.1 蒽醌类化合物]4[蒽醌类是具有高度活性的酚类化合物,在芦荟有机活性成分中占主要位置,在芦荟渗出液的干物质中约占9%~30%,包括芦荟素、芦荟泻素、芦荟苦素、芦荟乌鲁辛、芦荟酊、芦荟熊果甙、芦荟咪酊、芦荟甙、异芦荟甙、B-芦荟甙、芦荟大黄甙、芦荟大黄素等20多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芦荟中的抗氧化成分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 这有助于防止各种生化途径形成的自由基损伤机体,也可以 减少潜在的糖基化酶的作用。Haritha K 等[28]研究了芦荟凝胶 提取物对链脲霉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反应的 影 响 。 结 果 表 明 ,芦 荟 凝 胶 组 大 鼠 体 内 SOD、过 氧 化 氢 酶 (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等抗氧化酶的含量增加, 说明芦荟凝胶提取物对 STZ 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有氧化应激保 护作用,可考虑将其用于预防和治疗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的糖 尿病并发症。
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是芦荟发挥抗癌作用的主要活性成 分。芦荟苷可以抑制癌细胞中 VEGF 的分泌,VEGF 是重要的
促血管新生因子之一,能够诱导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而肿瘤 新生血管可为肿瘤代谢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体外实验表 明,芦荟苷可以阻断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血管内皮 生 长 因 子 受 体 2(VEGFR2)和 信 号 传 导 与 转 录 激 活 因 子 3 (STAT3)的磷酸化,从而显著抑制 HUVEC 细胞的增殖、迁移 和血管生成[23]。Suboj P 等[24]研究发现,芦荟大黄素通过激活半 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6 介导的细胞信号传导途径 使癌细胞增殖阻滞在 G2/M 期,并抑制细胞周期蛋白 B1 的表达 来诱导结肠癌细胞的凋亡。芦荟大黄素能够抑制乳腺 MDA-MB-231 细胞侵袭重组基底膜能力,降低纤维连接蛋白 和层连蛋白的黏附能力,抑制 MDA-MB-231 细胞的侵袭和迁 移过程,该研究提示芦荟大黄素在抗乳腺癌转移方面有极大 的潜能[25]。 1.6 抗病毒作用
文章编号 1001-0408(2016)10-1418-04
摘 要 目的:为芦荟的深入研究以及开发芦荟新药提供参考。 方法:以“芦荟”“药理作用”“临床应用”“Aloe”“Pharmacological effects”“Mechanism”“Clinical application”为关键词,组合检索 2004 年 1 月-2015 年 10 月在 PubMed、Elsevier、中国知网等数据库 中有关芦荟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的文献,归纳总结后进行综述。 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 566 篇,其中有效文献 37 篇。芦荟 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免疫力、抗炎作用;对消化系统具有改善肠道吸收、抗溃疡以及抗菌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具有降血糖、降血脂 和保肝作用;此外还有抗癌、抗病毒以及抗氧化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伤口愈合、口腔溃疡、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 结论:芦荟 的药理作用广泛,但关于芦荟在糖尿病、癌症以及艾滋病等重大疾病治疗领域的应用还缺乏深入研究;在确保安全剂量的基础上, 应加大芦荟各种新剂型的开发力度,以满足临床多样化的需求。 关键词 芦荟;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
芦荟作为一种传统中草药,在伤口愈合领域应用广泛。 Tarameshloo M 等[19]将芦荟凝胶用于大鼠术后切口愈合的治疗 发现,与甲状腺激素乳膏和 1%磺胺嘧啶银乳膏比较,芦荟凝 胶更能促进大鼠伤口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缩 短伤口愈合周期,可作为术后切口愈合的首选药物。芦荟多 糖不仅能减少烫伤早期创面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减轻炎 性反应,还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分泌羟脯氨酸,这对于伤口愈合 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的重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芦荟多糖也 能调控 MMP-3 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2(TIMP-2)的表达 来加速伤口愈合过程[21]。乙酰化甘露聚糖通过激活蛋白激酶/ 雷帕霉素靶蛋白(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蛋白质的翻译过 程,为伤口愈合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22]。 1.5 抗癌作用
1 芦荟的药理作用
1.1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1.1.1 调节机体免疫力 郭向华等[4]的研究结果表明,芦荟大 黄素可以抑制脂多糖(LPS)介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增殖 和吞噬作用,降低小鼠机体免疫力。进一步研究发现,芦荟大 黄素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炎症介质高迁移率族蛋白
* 硕 士 研 究 生 。 研 究 方 向 :药 物 新 剂 型 与 新 技 术 。 E-mail: 493584953@
芦荟具有抗病毒作用,可以阻止病毒的吸附、传播或进入 宿主细胞。芦荟中提取的芦荟大黄素有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 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调控半乳糖凝集素 3(Galectin-3)的表 达,而重组的 Galectin-3 能增强抗病毒基因干扰素(IFN)-β、 IFN-γ和双链 RNA 依赖性蛋白激酶(PKR)的表达来抵抗病毒 入侵机体。另外,芦荟大黄素也能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的复制 从而发挥双重作用[26]。IFN-α2 是一种分泌型细胞因子,在调节 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方面有重要作用。有学者以人肺腺癌 细胞(A549)进行抗病毒药物试验,将芦荟全叶提取物作用于 A549 细胞,随后将 A549 细胞感染溶菌性脑心肌炎病毒,结果 表明,芦荟产生的药理活性物质即 TFN-α2,具有表达人类蛋白 质的能力[27]。 1.7 抗氧化作用
芦荟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徐 莲 1,2*,符旭东 1 #,熊 蕊 1,2,罗梦颖 1,(2 1.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药剂科,武汉 430070;2.湖北中医药大学药 学院,武汉 430065)
中图分类号 R285.5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16.10.37
# 通信作者: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药物新剂 型与新技术。电话:027-50772872。E-mail:fuxudong2013@
B1(HMGB1)的转位释放有关。芦荟凝胶中的乙酰化甘露聚 糖(Acemannan)是芦荟多糖的一种,它只有到达靶细胞才能被 代谢。Acemannan 能够增强艾滋病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阻断人 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发展。芦荟凝胶也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渗透 增强剂,使抗艾滋病药更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提高抗艾滋 病药的治疗效果[5]。 1.1.2 抗炎作用 炎症反应是机体受损时的一个自我防御过 程,但反应过度则会引发免疫系统疾病。芦荟能够直接抑制 环氧酶通路,减少前列腺素 E2的产生,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 作用。Park MY 等[6]将芦荟作为膳食补充剂喂食溃疡性结肠炎 大鼠,2 周后发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芦荟组大鼠结肠髓过氧 化物酶(MPO)活性下降了 32.2%,结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 1β(IL-1β)的 mRNA 表达显著降低,说 明芦荟可以减轻大鼠肠道炎症反应。此外,芦荟也可以下调 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 的表达来发挥抗 炎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7]。 1.2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2.1 改善肠道吸收 芦荟苷经结肠新陈代谢作用转化为芦 荟大黄素,芦荟大黄素通过下调 MMP-2/9 的表达抑制结肠癌 细胞的迁移,也可以减少核因子κB(NF-κB)体系的 DNA 键合 来调控巨噬细胞小 G 蛋白 RhoB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的表达[8]。给予大肠杆菌基因缺乏型的多发性肠瘤小鼠高脂 肪饮食,发现其脂联素的水平极高。体外研究进一步证实,芦 荟凝胶和全叶提取物能够显著减少人结肠癌细胞 Caco-2 单分 子 层 的 跨 膜 电 阻 值 ,从 而 增 加 相 邻 细 胞 之 间 的 紧 密 连 接 能 力。可考虑将芦荟作为口服生物利用度差的药物吸收增强 剂,提高胰岛素通过 Caco-2 细胞单分子层的能力[9]。 1.2.2 抗溃疡作用 芦荟提取物可以保护胃黏膜,修复溃疡 面。黄碧兰等[10]研究了芦荟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的疗效 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同溃疡模型组比较,芦荟处理组大鼠 的胃溃疡指数(UI)、胃蛋白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显 著降低,而胃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说明芦荟 对胃溃疡大鼠的保护机制可能与提高 SOD 活性、清除自由基
· 1418 · China Pharmacy 2016 Vol. 27 No. 10
中国药房 2016 年第 27 卷第 10 期
以及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1.2.3 抗菌作用 芦荟中的蒽醌类是一种抗菌活性化合物, 其结构类似于四环素的结构,作用机制同四环素一样特异性 地与核糖体亚基的 A 位点结合,阻止氨基酰-tRNA 在该位点上 的连接,从而抑制肽链的增长和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因此, 细菌在含有芦荟提取物的溶剂中不能生长[11]。有学者用芦荟 凝胶来进行抗菌敏感性试验,结果发现芦荟凝胶对幽门螺杆 菌不仅特别敏感,而且不产生耐药性,说明芦荟凝胶可作为一 种天然有效药物结合抗生素来治疗胃幽门螺杆菌感染[12]。 1.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3.1 降血糖作用 芦荟提取物中某些成分可以上调小鼠胚 胎 成 纤 维 细 胞(NIH-3T3)中 葡 萄 糖 转 运 蛋 白 4(GLUT-4)的 mRNA 合成,使小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13]。Shin E 等[14]研究发 现,含芦荟的饮食会降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耐量。 由于白色脂肪组织和肝脏是产生胰岛素抵抗的两个重要的外 围组织,而芦荟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以及诱导白色脂肪组织 和肝脏中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来发挥降血糖作用。 1.3.2 降血脂作用 芦荟凝胶对高脂肪饮食诱导的高血脂小 鼠有显著的降血脂效应,可以明显降低肝脏和血浆中三酰甘 油水平,减小脂肪细胞尺寸,防止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小鼠 病情恶化[15]。有报道指出,芦荟凝胶用于治疗大鼠的多囊卵巢 综合征(PCOS),作用机制主要是降低大鼠血浆三酰甘油和低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芦 荟凝胶的治疗也能逆转葡萄糖耐受不良以及脂质代谢酶的活 性,使其恢复正常。芦荟凝胶的降血脂作用提示它可以调控 PCOS 及其代谢并发症的发展[16]。 1.3.3 保肝作用 芦荟中提取的植物甾醇可减少脂肪酸合成, 增加肝脏中脂肪酸的氧化反应,这对于减少腹部脂肪及改善 高脂血症是极其有利的。此外,甾醇可以调控元件结合转录 因子 1/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α(PPAR-α)的比例,使之下 降,经过芦荟治疗的糖尿病大鼠的新陈代谢紊乱和脂肪肝均 得到改善[17]。Kumar M 等[18]研究表明,芦荟凝胶提取物通过抑 制肝脏中脂肪生成基因的 mRNA 表达而对乙醇诱发的脂肪肝 起预防作用,从而降低胆固醇水平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1.4 促进伤口愈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