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41-45回导学案
水浒传导学案答案

水浒传导学案答案一、导学目标通过本次学习,希望能够:1. 理解《水浒传》的背景、作者及其创作动机;2. 掌握《水浒传》的主要情节概括;3. 分析《水浒传》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形成原因;4. 探讨《水浒传》的社会意义及文化价值。
二、导学内容1. 《水浒传》简介《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施耐庵。
这部小说描写了北宋末年天下政治腐败、社会不公、民生困苦等现象,通过梁山好汉起义的故事,展现了英雄气概、义薄云天的正义之声。
2. 《水浒传》的主要情节《水浒传》以宋江为主线,描写了108位好汉的故事,包括他们的背景、成长、朝廷军队刺杀等情节。
其中,宋江的曲折成长、晁盖的痛失妻子、林冲的善战、鲁智深的豪气、武松的英勇等都被认为是经典的情节。
3. 《水浒传》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形成原因3.1 宋江:以忠诚、仁义为核心形象,是大部分好汉的领导者。
他的形象造型饱满,塑造了一个英勇正直、为民除害的主角形象。
3.2 晁盖:形象多样化,既有忠肝义胆的一面,也有私心杀人的一面。
形成这样的形象原因是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3.3 鲁智深:形象特点鲜明,善交朋友、爱喝酒,擅使棍棒。
塑造了勇猛、豪爽、喜欢畅饮的好汉形象。
3.4 林冲:形象鲜明,擅长骑术、利用地形作战,勇猛而机智。
这种形象的塑造是为了展示出英雄气概。
4. 《水浒传》的社会意义及文化价值4.1 社会意义:《水浒传》通过描写宋朝末年的腐败、社会不公,展现了人民对不公正待遇的不满和对正义的追求,号召人们反抗腐败,追求公正。
4.2 文化价值:《水浒传》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设置,传递出忠诚、仁义、勇敢等核心价值观,培养了人们的正义感和道德观。
三、导学总结通过本次学习,《水浒传》的背景、作者及其创作动机、主要情节、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形成原因、社会意义及文化价值等方面的内容已经基本了解。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通过这部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现象和人们的价值观念,也能够从中汲取正能量,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境界。
水浒传导学案

水浒传导学案导学案一:水浒传概述《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作家施耐庵所著的章回小说。
小说以北宋末年为背景,描述了一群因为各种原因被逼上梁山的英雄豪杰,他们在梁山泊上建立了一支抗金义军,并最终参与了灭亡金朝的战争。
这部小说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复杂的情节和深刻的社会思考而深受读者喜爱。
导学案二:水浒传的文化价值1. 反映历史风貌:《水浒传》以历史为背景,描绘了北宋末年的社会生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2. 弘扬正义精神:小说中的梁山好汉们,虽然为寻求生存和保护自己的利益而起义,但他们最终都成为了正义的象征,代表了反抗邪恶势力和追求正义的精神。
3. 塑造英雄形象:《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的英雄人物形象,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勇猛无畏,对敌人毫不留情。
这些英雄形象丰满而立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导学案三:水浒传的人物形象1. 李逵:李逵是《水浒传》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形象是强悍、憨厚而又不失幽默。
他不仅力大无穷,还有一颗热爱生活和正义的心。
2. 林冲:林冲是另一个重要的人物,他聪明而机智,擅长使用计谋。
他不仅拥有过人的武艺,而且为人正直、坚守原则。
3. 武松:武松是《水浒传》中的英雄之一,他以勇猛无畏而闻名。
他曾单枪匹马斗过猛虎,被誉为“打虎英雄”。
导学案四:《水浒传》中的主题1. 反抗压迫:《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们都是因为受到压迫和不公正对待才起义的,表达了人们反抗压迫和追求自由的愿望。
2. 义勇为民:梁山好汉们起义后,不仅保护自己,还积极为民除害,为了百姓安居乐业付出了很多努力。
3. 正义战胜邪恶:小说中的主要情节是梁山好汉与邪恶势力的斗争,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揭示了正义必胜的道理。
导学案五:对现实社会的启示1. 正义的力量:《水浒传》通过梁山英雄的形象,告诉我们正义的力量是强大而无穷的,任何邪恶势力都无法永远压制。
2. 个人力量的重要性:小说中的英雄们都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勇气,在特定的环境中逆袭成功。
《水浒传》导学案

《水浒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激发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2、初步了解全书内容及重要人物的故事经历。
3、熟悉精彩片断,重点分析小说中个性鲜明人物的性格特点。
《水浒传》内容简介: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水浒传》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课前阅读准备:
1、仔细阅读书p158-166精彩片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和第二十八回《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蒋门神》。
2、阅读书p178-183附录有关资料。
3、熟悉有关鲁达和武松的个人经历以及性格特点。
考一考:
1、鲁达因何原因改名为鲁智深?
2、武松两次发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三拳”分别打在哪里?每拳效果如何,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描写的?
4、《武松醉打蒋门神》中武松主要用什么招式把蒋门神打倒在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水浒传》导学案

名著阅读《水浒传》导学案一、《好汉歌》歌词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咳咳参北斗哇,生死之交一碗酒啊,说走咱就走啊,你有我有全都有啊,咳咳全都有啊,水里火里不回头啊,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啊,风风火火闯九州啊,该出手时就出手啊,风风火火闯九州啊,嗨呀依儿呀唉嗨唉嗨依儿呀,嗨呀依儿呀唉嗨唉嗨依儿呀,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啊,风风火火闯九州啊二、介绍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江苏兴化人,原籍江苏。
施耐庵约于元末明初至顺二年进士,曾在钱塘为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苏州写作《水浒传》。
2、《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3、创作背景:《水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是长期以来民间的集体创作和作家艺术加工的产物。
故事大约发生在北宋年间。
北宋徽宗时,政治黑暗官僚腐败,社会矛盾急剧恶化,我国北方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这就是《水浒传》的创作素材,有关此次起义,史书皆有零星记载。
起义声势浩大,但后来失败,义军因而有传奇色彩,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此背景下,施耐庵罗贯中集其大成,在民间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再创作,终成长篇章回小说。
《水浒传》是中国流传下来的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
故事发生的背景在宋徽宗时代。
故事发生的背景在宋微时代,就是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
当时宋皇室衰颓、腐败。
宋微宗贪图享受,滥用坏人蔡京为宰相,穷奢极侈,对人民又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逼得许多人铤而走险,盗贼四起。
《水浒传》所反映的就是当时的农民起义。
被逼上梁山的起义军聚在梁山泊,打出“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大旗,集了许多好汉,甚至一些小官吏和商人都加入了这个队伍。
这些梁山好汉的事迹为世人津津乐道,编成了剧本,写出了故事。
水浒传37-40章导学案

《水浒传》名著导学案37-40【导学范围】《水浒传》第37一40回【导学目标】1.读懂《水浒传》中有关人物如宋江的故事。
2.从中汲取积极的精神力量。
【导学重难点】精读与略读的引领,阅读名著的兴趣的激发【导入】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
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欢迎进入名著阅读专题!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阅读名著的方法】(一)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精彩部分和难点,则需要像读课文那样精读。
二者结合,收获更多。
(三)做点读书笔记。
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以加深理解,扩展视野。
【解读课标】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学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中考语文命题已经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名著类试题走进了中考。
【资料链接】1.作家简介: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祖籍是泰州海陵县或苏州吴县阊门(今江苏苏州),(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关于其生平,因缺乏史料而众说纷纭,甚至对有无此人都有争议。
其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
有《施氏家薄谱》存世。
2.上回故事回顾:【预习导学】1.自由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解释加点的字词:【合作探究】1.交流预习内容。
公开课《水浒传》复习课导学案

《水浒传》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教学目标:1、明确考纲要求,明确考查重点与基本题型。
2、探究解题思路,训练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水浒传》:情节(内容),核心人物,作品主题,基本写法特点。
2、探讨《水浒传》中人物语言、行为与性格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或活动环境等来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具:PPT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试题导入荆门市2018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第一阶段适应性考试名著阅读题目展示;荆门市2017年语文中考试卷选择题第五题题目展示。
二、考点呈现1、荆门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呈现a.命题原则: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注重体现语文学科与社会实践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b.试卷部分知识点和考点要求提示考查篇目为《朝花夕拾》《傅雷家书》《西游记》《骆驼祥子》《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海底两万里》《简·爱》。
重点考查作品主题、主要情节、主要人物、艺术特色。
2、复习内容:a.整体感知(文学常识、故事梗概、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b.重难点解析(主要人物、主要情节、主要性格等)c.感悟创新三、深入探究(一)整体感知文学常识(书名、作者、国别、朝代、体裁、作品、绰号等)、故事梗概、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1)实战演练1、填空题a.《水浒传》的作者是,(朝代)小说家,它是我国第一部(体裁)小说。
b.《水浒传》描写了末年以为首的108位好汉在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c.《水浒传》写得荡气回肠,全书的高潮部分是;全书的低潮部分是。
2、选择题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
A、《水浒传》以农民起义为题材,深刻揭示了封建制度下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2017,海南)B、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
小说塑造了李逵、鲁智深、武松、吴用、魏延、林冲等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水浒传》导学案

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通过故事情节认识主要人物的形象。
3.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4.把握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体会小说的链式结构和巧妙构思。
【重点难点】1.通过故事情节认识主要人物的形象。
2.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3.把握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体会小说的链式结构和巧妙构思。
【学法指导】朗读、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水浒传》传统说法多为施耐庵所作,但亦有人说是罗贯中、施耐庵二人合作,至今尚无定论。
施耐庵(约1296---1370),元末明初作家,一说名耳,江苏兴化人,原籍江苏,有关他的生平很少。
施耐庵约于元末明初至顺二年进士,曾在钱塘为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苏州写作《水浒传》。
二、写作背景《水浒传》写的是北宋末年(宋徽宗在位)宋江等108将聚众起义的故事。
事在《宋史》和宋人笔记里有多种记载,虽不一致,但都说到力量强大,威胁朝廷,在民间影响深广。
施耐庵把宋元以来史书、传说、话本和杂剧等“水浒”故事加以汇集、选择、加工、创作而写成《水浒传》。
三、主要内容该书记泊述了以宋江为首的108好汉从聚义梁山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
四、小说主题《水浒传》以艺术的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小说的结局充满着悲剧气氛,把作品“自古权奸害忠良,不容忠义立家邦”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艺术成就1.人物形象塑栩栩如生。
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富有特征的细节、进口人物的身份合遭遇,来刻画他们的性格.2.结构独特,具有相对独立与整体一致相结合的特点.。
书中人物与情节的安排,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各个相对独立的人物故事根据聚义这条主线连结在一起。
一个人物故事,就是一个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如武松的故事、林冲的故事、宋江的故事、卢俊义的故事等都具有这个特点。
【配套K12】名著推荐与阅读 《水浒传》导学案及答案

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导学案及答案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一、目标导学1.激发学生阅读全书的兴趣,初步学会读整本书,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2.了解小说作者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理解小说主题。
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厮聒噪腌臜臊子.....眼棱磐儿钹儿铙儿....赊趱行嗔怒恁地....怨怅逞辩罗唣...解释下列词语。
文书:懦弱:苦楚:高抬贵手:唱喏:诈死: 2. 阅读“附录有关资料”。
《水浒传》的作者_______,朝代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小说。
《水浒传》是以________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__________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暴露了____________,歌颂了____________。
郑振铎先生在他的《中国文学研究》中曾以一条弧线表示《水浒传》的结构。
这条弧线以____________为起点,步步上升,至梁山英雄排座次到达顶点,此后便逐渐下降,至____________降至终点。
3.三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速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理出小说故事情节。
故事的起因:故事的发展: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局:速读《智取生辰纲》,理出小说故事情节。
总揽全文故事情节:从人物活动看,可分为和两部分;从人物矛盾看,第一部分主要写的矛盾,而第二部分主要写的矛盾。
如果从杨志一方的角度编拟提纲,讲讲杨志的故事,你可以这样编写:杨志慎押生辰纲→→→→杨志误失生辰纲三、互动探究交流讨论“自主预学”部分的知识点。
合作探究。
1.感知全书。
补全回目。
第 1 页共 7 页①史大郎夜走华阴县,_____拳打镇关西②梁山泊______落草,汴京城______卖刀③赵员外重修文殊院,_____大闹五台山④___倒拔垂杨柳, _____误入白虎堂⑤___押送金银担,__智取生辰纲堂馆⑥神行太保,展浪里白条请以“人物绰号”、“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为核心,以4人小组为单位,出一份小练习,考察一下同学们对这本书的了解有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浒传》名著导学案41-45
【导学范围】《水浒传》第41一45回
【导学目标】
1.读懂《水浒传》中有关人物如李逵的故事。
2.从中汲取积极的精神力量。
【导学重难点】
精读与略读的引领,阅读名著的兴趣的激发
【导入】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
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欢迎进入名著阅读专题!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阅读名著的方法】
(一)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精彩部分和难点,则需要像读课文那样精读。
二者结合,收获更多。
(三)做点读书笔记。
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以加深理解,扩展视野。
【解读课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学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中考语文命题已经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名著类试题走进了中考。
【资料链接】
1.作家简介: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祖籍是泰州海陵县或苏州吴县阊门(今江苏苏州),(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关于其生平,因缺乏史料而众说纷纭,甚至对有无此人都有争议。
其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
有《施氏家薄谱》存世。
2.上回故事回顾:
【预习导学】
1.自由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解释加点的字词:
【合作探究】
1.交流预习内容。
小组合作进行质疑交流、解决疑难。
2.思考下列问题(判断题)
1)提议“晁盖做大皇帝,宋江做小皇帝,吴用做丞相,公孙胜做国师,其他梁山好汉都做将军,杀去东京”的是杨志。
()2)曾受过御赐宝马之殊遇的梁山好汉是呼延灼。
()3)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吴用。
他武艺高强、足智多谋,在黄泥冈上与一伙儿好汉“智取生辰纲”。
()4)《水浒传》中鲁智深和李逵都是脾气火暴的形象,他们在性格特点上没有什么分别。
()5)宋江虽然坐的是梁山的头把交椅,但他并不是真正愿意造反的。
()3.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概述
1)真李逵遇假李逵
一天,李逵回家要接母亲来享福。
路上遇见一自称李逵的人拦路打劫,被李逵一刀砍翻在地。
因假李逵谎称家有90岁老母而放过他。
凑巧李逵又借宿在他家,听见夫妻俩密谋要害他,一怒之下,就将两人都杀了。
2)黑旋风沂(yí)岭杀四虎
李逵回到家中,要将老娘接至梁山。
母子两人行至沂岭时,老娘感到口干,李逵便将老娘放至一块大青石上,便去找水。
可是等到李逵盛水回来时,发现大青石上的老娘没了。
李逵赶紧四处找寻,终于在老虎洞内发现老娘的残躯。
李逵便怒杀洞中两只小虎,再戳伤母虎。
而后又一大虎向他猛扑过来,李逵顺势刺破大虎气管,大虎轰然倒下。
然后将老娘的残躯包裹好,直到泗州大圣庵后掘土坑葬了。
3)李逵砍倒杏黄旗
一天,李逵和燕青听说宋江抢走了别人的女子,李逵便怒气冲冲地赶回梁山,将杏黄旗砍倒,将“替天行道”四字扯碎,还拿着板斧要砍宋江。
后来弄清那人是假冒的,而冤枉了宋江,之后,李逵负荆请罪,要让宋江砍头。
在众人的劝说下,宋江才饶了他。
4)汴京城杨志卖刀
杨志来到东京,想补个殿司府制使职役,可高俅从中作梗,未能如愿。
又因盘缠使尽,便忍痛卖祖上留下的宝刀,换些盘缠投往他处。
却偏偏又惹上破落户毛大虫牛二这个泼皮,牛二三番五次刁难,又是拿刀剁铜钱,又是拔了自己的头发做实验,还蛮不讲理地要求杨志剁个人试试,杨志说剁狗,可牛二就是不肯,硬跟杨志扛上,目的就是白要这把宝刀。
杨志大怒,两人打了起来,杨志杀了牛二。
杨志请求街坊作证,到开封府自首,结果被充军,宝刀也被没入官府。
4.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李逵
率真、耿直,不虚伪,对不公的事满腔怒火,作战勇敢,不畏生死,冲锋在前,但脾气火爆,生性鲁莽,易冲动,有时头脑简单,是非不分,全凭意气用事。
5.读后感悟
【课堂总结】
【达标测试】
绰号连线。
A.及时雨 a.史进
B.花和尚 b.鲁智深
C.九纹龙 c.宋江
D.豹子头 d.薛永
E.花项虎 e.龚旺
F.病大虫 f.林冲
G.青面兽 g.时迁
H.鼓上蚤 h.杨志
【阅读能力训练】
(一)对联
上联:花和尚一条禅杖丧敌胆,
下联:
(二)选择题
1.“赤日炎炎似炎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
”这首诗发生的故事情节是()A.大闹野猪林 B.智取生辰纲 C.夜走蜈蚣岭 D.江州劫法场
2.“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这是一首写鲁智深的诗,此诗出现的时期是在目()A.拳打镇关西 B.大闹五台山 C.火烧瓦罐寺 D.浙江坐化
3.“去时三十六,回来十八双。
内中有四个,谈笑又还乡。
”这首诗写的是宋江等人被朝廷招安出战征讨,凯旋班师还朝时的赞词,他们征讨的是()A.田虎 B.王庆 C.方腊 D.大辽
4.下列事件与鲁智深有关的是()A.火并王伦 B.斗杀西门庆 C.单打二虎山 D.智取生辰纲
5.下列事件都涉及射箭,与花荣有关的是()A.梁山射雁 B.秋林渡射雁 C.水厅施号箭 D.放冷箭救主
6.在很多事件中梁山好汉都是靠智慧取胜的,下列事件由吴用主办的是()
A.智取润州城 B.智取清溪洞 C.智取宁海军 D.智取文安县
7.梁山好汉破城后开仓放粮,这个城池是()A.江州 B.青州 C.大名府 D.高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