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题目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合集下载

生理学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生理学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 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起 易化作用
❖ 排泄作用
三、小肠内消化 (三)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1.胆汁的性质和成分 ❖ 苦味,金黄色,pH约为7.4。 ❖ 胆囊胆汁因在胆囊中被浓缩,颜色变深(深棕色),
成弱酸性(pH约为6.8) ❖ 成分包括:水、无机盐、胆盐、胆色素、胆固醇、
卵磷脂等,不含消化酶。
三、小肠内消化 (三)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胆盐利胆(胆盐的肠肝循 环)
三、小肠内消化 (四)小肠液的分泌
❖ 性质: 小肠液是由十二指肠腺和小肠腺分泌的混合液。 呈弱碱性(pH为7.6),分泌量大,成人每日分 泌量为1.0~3.0L,渗透压接近血浆。
❖ 成分:水分、无机盐、黏蛋白和肠激酶。
四、大肠内消化
大肠的主要功能: ❖吸收水和电解质,参与机体对水、电解质
一、吸收部位及途径
❖吸收途径: ▪ 跨细胞途径 ▪ 细胞旁途径
❖吸收机制: ▪ 被动转运 ▪ 主动转运
二、小肠内营养物质的吸收——糖的吸收
小肠黏膜通常只吸收单糖,及少量的二糖。 单糖的吸收速率:半乳糖,葡萄糖>果糖>甘露糖
❖ 葡萄糖的吸收:继发性主 动转运
❖ 糖消化吸收的任何环节 发生障碍都会引起渗透 性腹泻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消化 第三节 吸收
第一节 概述
❖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到肛门的肌性管道。 (口、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骨骼肌:口、咽、食管上段和肛门外括约肌。 平滑肌:其余的肌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等。
第一节 概述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2.胃排空及其影响因素 食糜由胃入十二指肠的过程。食物入胃后5min开始 ❖ 胃排空的动力:胃运动。 ❖ 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1.盐酸
反映胃的分泌能力(与壁细胞的数量及功 能状态有关)
正常人空腹 0-5 mmol/h
最大排酸量
20-25 mmol/h
作用:
②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适宜环境;
③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④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⑤抑制和杀死细菌。
胃酸分泌机制:质子泵
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意义:为机体新陈代谢提供营养物和能量
消化的方式有:
机械消化: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将食 物粉碎、搅拌和推进的过程。(形变) 化学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 将食物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质
变)
消化腺的分泌 • 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等; • 总量每天分泌相互液6~8L; • 作用 – 稀释食物降低渗透压,以利吸收 – 调节pH 为消化酶发挥作用提供适宜pH 环境 – 分解食物成分; – 润滑保护消化道粘膜防止理化损伤
━━━━━━━━━━━━━━━━━━━━━━━━━ 促 进 抑 制 ───────────────────────── 食物 蛋白质 糖 盐酸 脂肪 高渗溶液 ────────────────────────激素 胃泌素 糖皮质激素 胰泌素 胰高血糖素 ACTH 胰岛素 生长抑素 抑胃肽 PG 缩胆囊素 肠泌酸素 肠抑胃素 球抑胃素 ────────────────────────药物 ACh 组胺 阿托品 甲氰咪呱 咖啡因 乙醇 奥美拉唑(洛赛克) Ca2+ 毛果云香碱 ────────────────────────神经 迷走N+ 壁内N丛反射 交感N+ 肠-胃反射 迷走-迷走反射 情绪 应激状态 恶劣情绪 ━━━━━━━━━━━━━━━━━━━━━━━━━

生理学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练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一、填空题1.消化可分为①消化和②消化两种方式。

2.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有①、②和③等三种形式。

慢波的起步点是④细胞。

3.副交感神经兴奋通常引起胃肠道运动①,腺体分泌② ; 交感神经兴奋主要引起胃肠道运动③ ,腺体分泌④。

另外,消化管壁内还有完整的、可以独立完成反射活动的整合系统,称为⑤。

4.胃肠激索的作用主要有①、②和③。

5.胃肠道共有的运动形式是①,小肠所特有的运动形式是②;最重要的消化液是③ ; 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最主要部位是④。

6.胃的功能是①食物并向十二指肠输送②。

胃的运动形式主要有③、④和⑤。

7.胃液的成分除水以外,主要还有①、②、③和④。

8.内因子是由胃的①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有促进回肠上皮细胞吸收②的作用,缺乏它时将引起③。

9.消化期胃液的分泌,按照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可分为①期、②期和③期三个时期。

10.胰液中消化蛋白质的酶有①和②,消化淀粉的酶是③,消化脂肪的酶是④,此外,还有碱性物质⑤。

11.胆汁成分包括①、②、③等,其中与消化活动有关的是④,其主要作用是⑤。

12.糖类和氨基酸的吸收是经过①途径,而大分子脂肪酸的吸收是经过②途径。

糖类吸收的主要分子形式是③,蛋白质吸收的主要形式是④,脂肪吸收的主要形式是甘油、脂肪酸和⑤。

回肠能主动吸收⑥和⑦。

13.肝脏参与体内①、②、③、④和⑤等功能,其中以⑥功能最为重要。

二、选择题[A型题]1.胃肠道平滑肌节律性收缩的频率主要取决于()A.慢波的幅度B.慢波的频率C.动作电位的幅度D.动作电位的频率E.平滑肌本身的节律2.消化道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的起步点为()A. Cajal细胞B.浆膜层C.黏膜层D.纵行肌E.环行肌3.消化道平滑肌的紧张性和自动节律性主要依赖于()A.交感神经支配B.副交感神经支配C.肌间神经丛的作用D.黏膜下神经丛的作用E.平滑肌本身的特性4.胃肠平滑肌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期产生的主要离子基础是()A. K+内流B. Na+内流C. Ca2+内流D. Na+与K+内流E. CI-外流5.消化道平滑肌动作电位发生在()A.慢波的去极化波上B.慢波的复极化波上C.自发复极化发上D.节律性复极化波上E.交感神经兴奋的基础上6.消化道平滑肌对下列刺激不敏感的是()A.化学刺激B.电刺激C.牵拉刺激D.温度刺激E.缺血7.下列哪一项分泌最依赖于副交感神经?()A.唾液B.胃液C.胰液D.胆汁E.胃蛋白酶原8.唾液中除含唾液淀粉酶外,还含有()A.蛋白水解酶B.凝乳酶C.脂肪酶D.溶菌酶E.肽酶9.唾液分泌的调节主要是()A.神经反射B.体液因素C.神经反射和体液因素D.自身调节E.体液因素和自身调节10.下列关于食管-胃括约肌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部位平滑肌增厚B.其内的压力比胃内高5~10mmHgC.食物经过食管时可反射性舒张D.胃泌素可刺激其收缩E.可防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11.胃的容受性舒张的传出神经是()A.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纤维B.交感神经胆碱能纤维C.迷走神经胆碱能纤维D.述走神经肽能纤维E.肌间神经丛12.分泌胃泌素的主要部位是()A.胃体B.空肠C.十二指肠D.回肠E.胃窦和十二指肠13.下列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错误的是()A.壁细胞分泌盐酸B.壁细胞分泌内因子C.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D.黏液细胞分泌糖蛋白E.幽门腺分泌黏液14.下列抑制胃液分泌的是()A. pH值↑B.低张溶液C.氨基酸D.生长抑素E.乙酰胆碱15.胃容受性舒张的主要刺激物是()A.胃中的食物B.小肠中的食物C.促胰液素D.胆囊收缩素E.咽部和食道中的食物16.胃容受性舒张是通过下列哪一途径实现的?()A.交感神经兴奋B.壁内神经丛兴奋C.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D.迷走神经末梢释放某种肽类物质E.迷走神经引起胃黏膜释放前列腺素17.能使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激活物是()A.盐酸B.内因子C. C1-D. Ca2+E. Mg2+18.引起胃泌素释放的主要食物的化学成分是()A.糖类B.脂肪类C.蛋白质消化产物D.维生素类E.无机盐类19.使胰蛋白酶原活化的最主要的物质是()A.盐酸B.促胰液素C.肠致活酶D.胰蛋白酶本身E.糜蛋白酶20.下列能促进胃排空的因素是()A.胃泌素B.肠-胃反射C.促胰液素D.抑胃肽E.生长抑素21.下列关于正常人胰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液的pH值约为8B.胰液中碳酸氢钠含量高C.每日分泌量超过1 000 mLD.胰液中含有羟基肽酶E.胰液的分泌以神经调节为主22.胰液中凝乳作用较强的酶是()A.胰脂肪酶B.胰淀粉酶C.肽酶D.胰蛋白酶E. 糜蛋白酶23.促胰液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使()A.胃运动增强B.胃液分泌减少C.胆汁分泌减少D.胰腺分泌大量消化酶E.胰腺分泌大量水分和碳酸氨盐24.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A.水分少,碳酸氨盐和酶的含量丰富B.水分和碳酸氢盐的合量少,酶含量丰富C.水分多,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少D.水分、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均多E.水分和碳酸氨盐的含量多,酶的含量少25下列关于促胰液素作用的措述,错误的是()A.促进肝胆汁分泌B.促进胰液分泌C.促进小肠液分泌D.促进胃运动E.促进胰液分泌HCO3-26.下列关于于胆汁生理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胆盐、胆固醇都可乳化脂肪B.胆盐可促进脂肪的吸收C.胆盐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D.肝胆汁在十二指肠可中和一部分胃酸E.胆囊胆汁在十二指肠可中和一部分胃酸27.胆汁成分中,促进脂肪消化作用最为重要的是()A.胆色素B.胆固醇C.胆盐D.卵磷脂E.碳酸氢盐28.胆汁的主要作用是()A.分解淀粉为麦芽糖B.分解纤维素为葡萄糖C.分解脂肪为甘油和脂肪酸D.分解蛋白质为氨基酸E.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29.人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是()A.消化道B.下丘脑C.腺垂体D.神经垂体E.肾上球30.胃运动的起步点位于()A.胃贲门部B.胃大弯上部C.胃底部D.胃大弯中部E.胃幽门部31.实现胃容受性舒张的途径是()A.交感神经B.迷走神经C.抑胃肽D.促胰液素E.生长抑素32.三大营养物质排空速度由快到慢的正确顺序是()A.糖类、蛋白质、脂肪B.糖类、脂肪、蛋白质C.脂肪、蛋白质、糖类D.脂肪、糖类、蛋白质E.蛋白质、脂肪、糖类33.肠胃反射可()A.促进胃排空,抑制胃酸分泌B.抑制胃排空,促进胃酸分泌C.促进胃排空,促进胃酸分泌D.抑制胃排空,抑制胃酸分泌E.促进胃排空,对胃酸分泌不影响34.促进胃排空的动力是()A.胃的运动B.十二指肠的运动C.小肠的运动D.胃内容物的体积增加E. 十二指肠酸性食糜的刺激35.下列哪一种运动可以出现在结肠而不在小肠?()A.分节运动B.集团蠕动D.0.5~2.0 cm/s的蠕动E.蠕动冲36.引起胆囊收缩的一个重要体液因子是()A.胆盐B.盐酸C.促胰酶素D. 生长抑素E. 胰泌素(促胰液素)37.大肠内的细菌可利用肠内简单的物质合成()A.维生素AB.维生素KC.维生素CD.维生素DE.维生素E38.排便反射和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A.下丘脑B.中脑C.延髓D.脊髓胸段E.脊髓腰骶段39.在胃中能被吸收的物质是()A.糖的消化产物B.脂肪的消化产物C.水和酒精D.蛋白质的消化产物E.无机盐40.能促进铁吸收的是()A.维生素AB.维生素C和盐酸C.内因子D.维生素DE.维生素E41.维生素B12是许多代谢过程所必需的,下列哪一种情况不会引起其缺乏?()A.胃全切除B.外科切除回肠C.外科切除空肠D.慢性胃炎引起的胃酸缺乏E.胃壁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破坏42.胃肠内容物通过消化道时,停留时间最长的是()A.胃B.空肠C.回肠D.结肠E.直肠43.下列胃肠道内的物质对胃液分泌有促进作用的是()A.盐酸B.脂肪及其消化产物C.蛋白质消化产物D.高张溶液E.淀粉44.下列可防治胃黏膜损伤,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的物质是()A.前列腺素B.胆盐C.肾上腺素D.阿司匹林E.耐酸的幽门螺旋杆菌45.下列对正常时胃酸和胃蛋白酶不会消化胃黏膜本身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胃黏膜有黏液-碳酸氢盐屏障保护B.胃上皮细胞的顶端膜及细胞之间存在的紧密连接对H+相对不通透C.胃黏膜合成和释放促胰液素,从而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D.胃黏膜上皮细胞处于不断生长、迁移和脱落状态E.胃表面黏液细胞在受到食物的化学和机械刺激时,可分泌大量黏液46当结肠黏膜受到强烈刺激如肠炎时,常引起的运动是()A袋状收缩B.袋快往返运动C.持续的集团运动D.持续的紧张性收缩E.无明显的运动47.下列对大肠内细菌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酵未消化或不消化的糖类和脂类B.合成维生素A、D、E、KC.将胆红素转化为尿胆素原,胆汁酸初级转化为次级胆汁酸D.分解胆固醇、药物和某些食物添加剂E.使某些氨基酸脱羧生成胺48.刺激支配唾液分泌的交感神经引起的反应是()A.分泌黏液多、酶成分少的唾液B.分泌黏液少、酶成分多的唾液C.分泌黏液少、酶成分也少的唾液D.唾液的血管先收缩后舒张E.唾液分泌量变化不大49.以下关于脂肪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把脂肪加水在37 0C下振摇,即使有胆盐存在,其脂滴也是较大的B.小肠腔里所见到的脂肪小滴即为乳糜微粒C.大部分胆盐在十二指肠内吸收D.在肠上皮细胞内,脂类消化产物在滑面内质网中再发生酯化,形成甘油三酯E.脂肪吸收不良可导致B族维生素吸收减少50.在肠梗阻或肠道感染时,可引起小肠发生()A.强烈的节律性收缩B.蠕动C.蠕动冲D.强烈的紧张性收缩E.移行复合运动[B型题]A.壁细胞B.黏液细胞C.主细胞D.胃幽门黏膜G细胞E.胃黏膜表面上皮细胞1.分泌内因子的是()2.分泌盐酸的是()3.分泌胃泌素的是()4.分泌HCO3-的是()5.分泌胃蛋白酶的是()A.渗透和滤过B.单纯扩散C.易化扩散D.主动转运E.入胞作用6.水分在小肠中被吸收的机制为()7.氨基酸和葡萄糖在小肠中被吸收的机制为()8.水溶性维生素在小肠中被吸收的机制为()9.胆盐在回肠中被吸收的的机制为()A.胆固醇B.胆红素C.胆盐D.胆绿素10.胆汁中有利胆作用的成分是()11.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中主要是()A.胃B.小肠上段C.空肠D.回肠E.结肠12.铁被吸收最快的部位是()13.主动吸收胆盐的部位是()14.主动吸收维生素B12的都位是()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混合性碱中毒D.呼吸性酸中毒E.呼吸性碳中毒15.幽门梗阻病人出现严重呕吐,可导致()16.严重腹泻病人可导致()A.胃底部B.胃窦部C.小肠上部D.回肠E.结肠17.分泌胃泌素的主要部位是()18.吸收钙的主要部位是()A.胃泌素B.促胰液素C.胆囊收缩素D.乙酰胆碱E.血管活性肠肽19.引起胰腺分泌大量水分和碳酸氢盐的是()20.主要刺激胃酸分泌的激素是()[C型题]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两者都有D.两者都无1.进食引起的唾液分泌属于()2.进食引起的胃液分泌属于()3.进食引起的胰液分泌属于()4.进食引起的胆汁分泌属于()A.通过毛细血管吸收B.通过毛细淋巴管吸收C.两者都有5.葡萄糖在肠道内吸收的途径是()6.氨基酸在肠道内吸收的途径是()7.脂肪分解产物在肠道内吸收的途径是8.胆固醇在肠道内吸收的途径是()A.高脂肪食物B.高蛋白食物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9.能引起胃液分泌的是()10.能引起胆汁分泌的是()A.正反馈机制B.负反馈机制C.两者都有D.两者都无11.胰蛋白酶原激活的过程有()12.雌激素对促性腺激素的调节中有()A.迷走-迷走反射B.肠-胃反射C.两者都有D.两者都无I3.参与胃容受性舒张的有()14.参与胃排空调控的有()A.胃液分泌B.胰液分泌C.两者都有D.两者都无15.胆囊收缩素能刺激()16.盐酸能刺激()[X型题]1.消化道的生理功能有()A.消化功能B.吸收功能C.免疫功能D.内分泌功能E.排泄功能2.用肠激素的生理作用有()A.调节消化腺的分泌B.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C.调节消化道的运动D.营养作用E.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3.消化液的生理功能有()A.稀释食物B.改变消化道内的pH值C.保护消化道D.水解食物E.促进某些营养物质的吸收4.机械性消化的作用有()A.磨碎食物B.使食物与消化液混合C.促进消化道的血液循环D.促进已消化的食物吸收E.将食物向消化道的远端推进5.唾液的生理作用有()A.清洁和保护口腔B.湿润、溶解食物C.初步水解蛋白D.杀茵E.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6.胃的运动功能有()A.储存食物B.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C.以适宜的速度排D.促进胃的吸收作用E.促进胃黏膜分泌盐酸7.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有()A.胃泌素B.胃内食物的量C.胃内容物的pH值D.胃内食物的性质E.十二指肠内容物的PH值8.胃黏膜屏障可以防止()A.胃黏膜上皮细胞内H+进入胃腔内B.胃腔内H+扩散入黏膜上皮细胞内C. Na+从黏膜上皮细胞内向胃腔扩散D. Na+从胃腔向黏膜上皮细胞内扩散E. C1-从胃腔向黏膜上皮细胞内扩散9.下列关于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的描述,正确的有()A.黏液的主要成分为糖蛋白B.防止H+侵入胃黏膜C. 保护维生素B12,使之不被破坏D.防止食物对黏膜的机械损伤E.防止胃酸及胃蛋白酶对黏膜的侵蚀10.胃酸的生理作用有()A.杀菌B.使蛋白质变性C.激活胃蛋白酶原D.促进Ca2+和Fe2+的吸收E.促进胰液、肠液和胆汁分泌11.刺激胃酸分泌的因素有()A.盐酸B.胃泌素C.组织胺D. 乙酰胆碱E.肾上腺糖皮质激素12.抑制胃酸分泌的因素有()A.盐酸B.脂肪C.十二指肠内的高张溶液D.生长抑素E.前列腺素13.胰液中含有()A.胰淀粉酶B.胰脂肪酶C.胰蛋白酶D.糜蛋白酶E.碳酸氢盐14.促进胰液分泌的因素有()A.迷走神经兴奋B.胃泌素C.胆囊收缩素D.血管活性肠肽E.胰泌素(即促胰液素)15.胆汁中含有()A.胆色素B.胆固醇C.胆汁酸D.胆盐E.脂肪酶16.促进胆汁分泌的因素有()A.迷走神经兴奋B.胃泌素C.胆囊收缩素D.胆盐的肠-肝循环E.胰泌素17.胆盐的生理作用有()A.乳化脂肪B.促进胆固醇的吸收C.促进胆汁的分泌D.促进脂肪酸的吸收E.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18.小肠分节运动的作用有()A.促进吸收B.有助于血液及淋巴回流C.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D.延长食糜在小肠内的停留时间E.使食糜较快地向小肠下方推进19.使胃肠运动增强的因素有()A.交感神经兴奋B.迷走神经兴奋C.胃泌素D.乙酰胆碱E.阿托品20.进食动作可引起()A.唾液分泌增多B.胃的容受性舒张C.胃运动增强D.肠运动减弱E.胃液、胰液、胆汁分泌增多21.食物中纤维素对胃肠功能的影响()A.限制水的吸收B.刺激肠运动C.增加粪便体积D.缩短粪便在肠内停留的时间E. 降低食物中热量的比率,减慢含能物质的摄取22.大肠的生理功能有()A. 吸收水和电解质B.参与水、电平衡的调节C.加工食物残渣D.形成并暂时储存粪便E.吸收由结肠内微生物产生的维生素B和K23.大肠内细菌活动的作用是()A.促进大肠吸收水B.刺激大肠的运动明C. 促进大肠吸收无机盐D.腐败和酵解食物残渣E.能合成维生素B和K24.消化道吸收铁的特点有()A.主要在小肠上部吸收B.盐酸促进铁吸收C.以亚铁形式吸D.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E胃大部分切除的病人,易伴发缺铁性贫血25.小肠吸收钙的特点有()A.属于主动动转运过程B.脂肪促进钙吸收C.酸性环境下易吸收D.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E.游离状态下能吸收,被结合而沉淀时不能26.向十二指肠内注入大量盐酸,可引起()A.肠液分泌B.胃液分泌C.胃运动增强D.胰液大量分泌E.胆汁大量分泌27.下列关于胆汁的描述,正确的有()A.胆盐是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B.胆盐中基本不含消化酶C.肠对胆盐的重吸收可导致胆汁进一步分泌D.胆盐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E.氧化钠自胆囊的主动转运移出是胆汁在胆囊内浓缩的机制三、名词解释1.消化(digestion)2.机械性消化(mechanical digestion)3.化学性消化(chemical digestion)4.吸收(absorption)5.紧张性收缩(tonic contraction)6.蠕动(peristalsis)7.分节运动(segmentation contraction)8.(胃的)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ion)9.胃排空(gastric empty)10.肠-胃反射(enterogastric reflex)11.胆盐的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of bile salt)12. APUD细胞(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13. (胃)黏液-碳酸酸氢盐屏障(mucus-bicarbonate barrier)14.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15.胃肠激素(gastrointestinal hormone)16.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17.基本电节律((basal electric rhythm,BER)四、问答题1.消化道平科肌有哪些生理特点?2.简述胃液分泌的抑制性体液因素。

生理学习题,——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生理学习题,——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答:小肠之所以是最重要的吸收部位,原因是:
①小肠的特殊运动形式——分节运动,至使食物在小肠停留的时间较长;
②在十二指肠处,已有胰液、胆汁等重要的消化酶水解大分子物质,使食物在小肠内已被彻底消化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③小肠粘膜的皱褶、绒毛和微绒毛增加了肠壁与小分子物质的接触面,使吸收面积增大;
B.甘油和氨基酸
C.氨基酸和葡萄糖
D.葡萄糖和甘油一酯
E.氨基酸和甘油一酯
【答案】A
8.胆汁中参与脂肪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成分是
A.无机盐
B.胆盐
C.胆固醇
D.胆色素
E.卵磷脂
【答案】B
9.胃蛋白酶的作用是
A.将蛋白质水解为月示和胨
②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使蛋白质易于水解;
③抑制和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
④进入小肠后,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⑤有助于小肠对钙和铁的吸收。
2)内因子它能与从食物入胃的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维生素B12,以防止被胃酸破坏,并将其运送至回肠,复合物解离,利于维生素B12的吸收。若内因子缺乏,则维生素B12的吸收减少,可使造血功能中,红细胞不易成熟而停留于幼稚状态,无功能,造成巨幼性红细胞贫血。
④胰肽酶将多肽水解为氨基酸。
B.促进胃酸分泌
C.中和胃酸
D.促进胃运动
E.促进胃粘膜增生
【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
10.三类食物由胃排空的速度是
A.糖>蛋白质>脂肪
B.糖>脂肪>蛋白质
C.脂肪>糖>蛋白质
D.脂肪>蛋白质>糖
E.蛋白质>糖>脂肪

生理学学习资料:第六篇 消化和吸收

生理学学习资料:第六篇 消化和吸收

消化道功能概述1.消化: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经消化后的营养成分透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2.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道肌肉收缩和舒张,将食物研磨碎,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将食物向消化道远端推送。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把蛋白质、脂肪、淀粉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1.消化道平滑及分布:口、咽、食管上端、肛门。

2.消化道平滑肌:•兴奋性较骨骼肌低,潜伏期、收缩期、舒张期所占时间比骨骼肌长,变异较大。

•有自动节律性,频率较低,节律不规则。

•具有紧张性,保持消化道一定形态、位置和基础压力。

∙具有很大伸展性,可容纳食物。

•对电刺激和针刺、刀割等机械刺激不敏感,对缺血、机械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敏感。

3.消化道平滑肌电活动:•消化道平滑肌电活动有静息电位、慢波点位、动作电位三种形式。

•静息电位幅值较低、波动较大,由细胞内K+外流和生电性纳泵活动造成.Na,、Ca?+内流也参与静息电位形成。

•慢波:静息电位基础上自发产生的节律性轻度去极化和复极化。

决定平滑肌收缩节律,称基本电节律BER o胃3次∕min,十二指肠11-13次∕min,回肠末端8-9次/min。

•消化道平滑及受到各种理化因素刺激,或当慢波去极化到达阈电位,可产生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时程短,称快波。

•动作电位去极化由Ca?♦和Na+通过钙钠通道内流产生,复极化由K+外流引起。

•慢波时平滑肌收缩的起步电位,决定消化道平滑肌端动的节律、方向和速度。

4.慢波:•慢波起源于消化道纵行肌和环行肌之间的Cajal细胞(interstitialCajalcell,ICC),Cajal细胞兼有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特性的间质细胞,其电话动已电紧张形式扩布到纵行肌和环行肌,启动节律性电活动。

•慢波的产生不受外来神经支配,但频率受自主神经调节。

•慢波不引起平滑肌收缩,它使得细胞静息电位减小。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徐)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徐)

2、胃的排空
概念: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速度:以食物而异(流体、粒小、等渗 的快) 水 10min > 糖 2h > 蛋白质 2~3h > 脂肪5~6h
(一餐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约需4-6h)
动力:直接动力:胃与十二指肠的压力差。 原 动 力:胃的运动。
影响因素: ①胃内促进排空的因素:壁内N丛的局部反 射和迷走-迷走反射;胃泌素等。 ②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的因素:肠-胃反射; 肠抑胃素(胰泌素、抑胃肽等)。
化学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 酶将食物大分子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 的过程。(质变)
两种消化方式同时进行
消化道
蛋白质 糖类
脂肪
消化
氨基酸 脂肪酸
甘油 葡萄糖
残渣
排出体外 (粪便)
食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维生素 水 无机盐
吸收 血液
机体组织 细胞利用
第一节 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一、口腔内消化 消化从口腔开始 (一)唾液及其作用
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小唾液腺分泌 唾液是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液体。 含水(占99%),无机盐、黏蛋白,唾液淀粉酶、溶 菌酶等。
唾液的作用: 1.湿润口腔和、溶解食物、引起味觉; 2.清洁保护口腔; 3.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 4.唾液淀粉酶使食物部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
(二)咀嚼和吞咽
咀嚼由咀嚼肌群协同进行 将大块食物切割和粉碎 吞咽过程分三期:
性 质:无色酸性液体,pH0.9~1.5, 是体内pH最低的液体。
分泌量:1.5~2.5L/日。
成分: 1.盐酸(胃酸)
来源:壁细胞主动分泌的。
形式: 游离酸:110~135mmol/L
结合酸:15~ 30mmol/L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试题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试题

牙齿;胃液、胰液、胆汁
5、下列哪项不是唾液的生理作用 A 湿润和溶解食物 B 清洁和保护口腔 C 杀菌 D 部分消化蛋白质
E 部分消化淀粉
D
6、胃的运动形式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容受性舒张、紧张性收缩、蠕动
7、关于胃蠕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胃的蠕动起始于胃的中部并向幽门方向推进 B 空腹时基本不蠕动,食物进胃5分钟后,胃的蠕动明显增多 C 胃的蠕动通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D 每一个蠕动波都能到达幽门,并将食糜排入十二指肠
E 胃壁细胞分泌保护性物质,如:前列腺素
D
13、头期胃液分泌 A 是非条件反射 D 酸度不高 B 属体液调节 C 分泌量最少 E 胃蛋白酶含量最高
E
14、刺激胃液分泌作用最强的物质是 A 组胺 B 促胰液素 C 胃动素 D 胆囊收缩素
E 胆汁
A
15、下列不是分节运动的作用的是 A 使小肠保持一定的形态 B 促进消化 C 促进吸收 D 推进食糜
E 促进血液、淋巴液回流
A
16、消化液中最重要的是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胰液
E.小肠液
D
17、激活胰液中胰蛋白酶原的是 A.盐酸 B.胆汁 C.内因子 D.肠激酶和胰蛋白酶
E.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D
18、不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胰液
E.小肠液
C
19、胆汁中与脂肪消化关系密切的成分是 A.胆固醇 B.卵磷脂 C.胆色素 D.胆盐
E 食物停留时间长
B
24、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小肠黏膜通常只吸收单糖 B、食物中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完整蛋白被吸收,可引起过敏。 C、脂肪的吸收以血液途径为主 D、盐类只有在溶解状态下才能吸收

专升本生理学第6章消化和吸收试题

专升本生理学第6章消化和吸收试题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一、名词解释1.消化2.吸收3.机械性消化4.化学性消化5.胆盐的肠肝循环6.容受性舒张7.胃肠激素8.黏液--碳酸氢盐屏障9.胃排空答案:1.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营养物质、水和无机盐等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3.通过消化道平滑肌的运动将食物磨碎,使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将食物向消化道远端推进的过程。

4.通过消化液中各种消化酶的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5.胆盐进入小肠后,90%以上在回肠吸收,通过门静脉回到肝脏,重新组成胆汁分泌入肠,这一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6.食物刺激口腔、咽、食管等处的感受器,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的平滑肌舒张,称胃的容受性舒张。

7.胃肠道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统称。

8.覆盖于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层可形成凝胶并和胃黏膜分泌的HCO3-一起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该屏障可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蚀9.食物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二、填空题1.胃的外分泌腺有三种,即_____、_____ 、_____ 。

2.消化的方式有两种,即_____ 和_____ 。

3.胃的容受性舒张可使胃的容积_____ ,胃内压_____ ,从而有利于_____ 食物。

4.消化道平滑肌经常保持微弱的持续的收缩状态称为_____ 。

5.支配消化道平滑肌的多数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_____ ,引起胃肠运动_____ 。

6.支配消化道平滑肌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_____ ,引起胃肠运动_____ 。

7.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_____ ,_____是胃肠共有的运动形式。

8.含消化酶种类最多的消化液是_____ 。

9.胃的运动形式有_____、_____和_____。

10.当十二指肠内PH 降到2.5 以下时,对胃酸分泌有_____ 作用。

11.内因子是_____ 细胞分泌的,其作用是_____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一、名词解释1.消化2.吸收3.机械性消化4.化学消化5.基本电节律6.胃肠激素7.粘液-碳酸氢盐屏障8.内因子9.容受性舒张10.集团蠕动二、填空题1.消化道平滑肌经常保持微弱持续的收缩状态称为________。

2.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产生机制主要是________离子内流。

3.胃液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

4.胃底和胃体的壁细胞分泌________和________,而主细胞分泌________。

5.食物进入胃扩张胃及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产物引起________释放________而促进胃的排空。

6.胃的运动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7.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节后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引起由肠道运动的减弱,腺体分泌减少。

8.对消化器官功能影响较大的胃肠激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9.胆汁中促进脂肪消化的乳化剂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0.胰液进入十二指肠后,小肠液中的________迅速激活胰蛋白酶原,使其被水解掉一个小分子的肽,转变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

三、选择题、(一)A型题1.消化道平滑肌慢波起源于A.壁内神经丛B.环行肌c.纵行肌D.环行肌和纵行肌E.粘膜2.消化道内最重要的消化液为A.唾液B.胃液c.胰液.D.胆汁E.小肠液3.唾液中的惟一的消化酶是A.溶菌酶B.唾液淀粉酶c.粘液D.蛋白酶E.脂肪酶4.胃液和血浆中H+浓度相差为A.3万~4万倍B.300万~400万倍c.3000~4000倍D.30万~40万倍E.30~40倍5.胃液的作用是A.保护肠粘膜免受盐酸的侵蚀B.迅速激活胰蛋白酶原c.水解胆固醇D.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E.有助于小肠内铁和钙的吸收6.胃液分泌头期的特点是A.分泌量多,酸度高,含酶丰富B.分泌量少,酸度高,含酶丰富c.分泌量多,酸度低,含酶丰富D.分泌量多,酸度高,含酶量少E.分泌量少,酸度低,含酶丰富7.引起胃液分泌的强刺激物是A.组胺B.促胰液素c.胃动素D.胆囊收缩素E.胆汁8.引起消化力最强的胃液分泌是A.头期B.胃期c.肠期。

D.蛋白分解产物刺激胃粘膜E.胃扩张刺激胃粘膜。

9.引起促胃液素释放的主要化学刺激是A.糖B.脂肪分解产物c.蛋白质分解产物D.混合食糜E.无机盐10.促胃液素由以下哪一种细胞分泌A.D细胞B.G细胞c.K细胞D.I细胞E.M细胞1l_关于内因子的描述正确的是A.与小肠吸收维生素B2有关BJ促进小肠粘膜吸收维生素D c.与维生素B1吸收有关D.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有关E.与缺铁性贫血有关12.胃液可以使A.蛋白质分解B.蛋白质完全分解成氨基酸c.脂肪分解成脂肪酸D.分解碳水化合物E.淀粉分解成麦芽糖13.关于胃粘膜自身保护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A.覆盖于胃粘膜表面的粘液.碳酸氢盐屏障,防止H+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侵蚀B.胃粘膜上皮细胞顶部的细胞膜与相邻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有防止H+透过的作用C.胃粘膜血流十分丰富,为胃粘膜细胞提供了丰富的代谢原料D.胃粘膜局部还存在着自身保护性物质E以上均是14.影响胃排空的主要因素A.胃运动B.胃容受性舒张c.小肠运动D.肠-胃反射E.幽门括约肌舒张15.胃的排空A.动力是胃和十二指肠之间的压力差B.通常排空最快的食物是脂肪c.副交感神经兴奋延缓排空D.固体食物比流质食快E.一般混合食物需时6—8小时16.下列食物排空速度顺序正确的是A.脂肪、糖、蛋白质B.糖、蛋白质、脂肪c.蛋白质、糖、脂肪D.蛋白质、脂肪、糖E.以上均是17.呕吐中枢主要位于A.大脑皮层B.延髓C.丘脑D.小脑E.脊髓18.关于胆囊收缩素的作用错误的是A.促进胆囊收缩B.促进胰酶分泌c.促进胆汁分泌D.抑制胃液分泌E.促进小肠液分泌19.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最强刺激物是A.盐酸B.HC03- c.糖D.无机盐。

E.粘液20.胆囊收缩素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A.酶多,.HCO3-和水轻微增加B.酶少,HCO3-和水明显增加c.酶多,HCO3-和水明显增加D.酶少,。

HCO3-和水明显减少E.酶多,HCO3-增多,水减少21.促胰液素的主要作用是A。

抑制胆囊收缩B.促进胰酶分泌c.增强小肠运动D.促进胃蛋白酶分泌E.促进胰液中NaHCO3-和水分泌22.胆汁促进脂肪消化和吸收主要与哪个成分有关A.脂肪酸B.胆盐c.胆固醇D.磷脂E.NaHC03-和水23.胆盐的肠肝循环可以促进A.肠运动B.肝细胞分泌胆汁c.胃运动D.胆囊收缩E.以上均是24.维生素B12的吸收部位在A.胃B.十二指肠上部c.空肠上部D.结肠E.回肠25.关于铁吸收的描述错误的是A.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B.食物中的铁绝大部分是三价的高铁形式,不易被吸收C.急性失血患者、孕妇、儿童对铁的需要量增加,铁的吸收也增加D.维生素c能将高铁还原为亚铁而促进铁的吸收E.铁在碱性环境中易溶解而便于被吸收26.关于蛋白质的吸收正确的是A.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B.小肠吸收氨基酸的过程也是继发性主动转运过程c.刷状缘上存在着三类转运氨基酸的转运体D.少量的食物蛋白质可完整地进入血液E.以上均是27.关于钙吸收的描述错误的是A.钙的吸收部位在小肠上段.特别是十二指肠吸收钙的能力最强B.脂肪食物对钙的吸收有促进作用c.维生素D有促进小肠吸收钙的作用D.肠内容物的酸碱度对钙的吸收没有影响E.钙的吸收是主动转运过程28.关于葡萄糖吸收的描述错误的是A.小肠粘膜仅能吸收单糖,吸收的途径是血液B.有些成年入因小肠中乳糖酶的活性显著降低,所以饮牛奶后,会产生腹胀和腹泻c.小肠上皮刷状缘上存在有转运葡萄糖的转运体D.葡萄糖的吸收有赖于Na+的主动转运E.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的侧膜上存在葡萄糖转运体29.关于脂肪吸收的描述正确的是A.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及胆固醇均可被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B.进入细胞内的脂肪酸、甘油一酯等随后的去路取决于脂肪酸分子的大小c.脂肪的吸收途径主要以淋巴为主D.脂肪吸收有血液和淋巴两种途径E.以上均是30.关于小肠液的描述错误的是A.小肠内有两种腺体,即十二指肠腺和肠腺B.十二指肠腺分布于十二指肠粘膜下层中,分泌酸性液体c.小肠液中含有由肠上皮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D.小肠液稀释消化产物,使其渗透压降低,有利于吸收E.小肠液中的肠致活酶可激活胰蛋白酶原(二)B型题A.电位波动较大,测定值为--60mV左右B.缓慢而节律性变化c产生机制与钙内流有关D.紧张性收缩E.富有伸展性1.消化道平滑肌静息电位特征之一是2.消化道平滑肌基本电节律特征之一是3.消化道平滑肌动作电位特征之一是A.容受性舒张B.紧张性收缩c.蠕动D.肠--胃反射E.分节运动4.与胃的贮存食物功能有关的是5.使胃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的是6.与胃排空有着直接关系的是A.迷走一迷走反射B.十二指肠-结肠反射c.肠抑胃素D.肠--胃反射E.促胃液素7.引起胃排空的反射之一是8.抑制胃排空的反射之一是9.促进胃排空的激素是A.分节运动B.紧张性收缩c.蠕动D.蠕动冲E.回盲括约肌10.使小肠内的消化液与食糜充分混合11.使肠腔内维持一定压力12.与吞咽动作或食糜对十二指肠的刺激引起的反射有关13.有利于小肠内容物的完全消化和吸收A.袋状往返运动B.多袋推进运动 C.蠕动D.集团蠕动E.排便反射14.有利于肠内容物研磨与混合的大肠的运动形式是15.将肠内容物缓慢推进到下一个肠段的大肠的运动形式是16.十二指肠---结肠反射引起A.盐酸B.胃蛋白酶原C.粘子D.内因子 E.NaHc03-和水17.与胃蛋白酶原激活有关18.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19.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有关A.胃液B.胆汁c.胰液D.唾液E.小肠液20.能初步分解蛋白质21.可以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和氨基酸22.可以把脂肪分解成脂肪酸23.不能分解脂肪,但可以乳化脂肪(三)C型题A.自动节律性B.慢波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消化道平滑肌一般生理特性有2.消化道电生理特性有A.迷走-迷走反射B.肠-胃反射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3.引起胃排空4.抑制胃排空A.紧张性收缩B.分节运动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5.小肠运动形式6.胃的运动形式A.袋状往返运动B.蠕动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7.小肠运动形式8.胃的运动形式9.结肠运动形式A.、盆神经B.阴部神经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0.支配肛门内括约肌11.支配肛门外括约肌A.唾液B.胃液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2.具有杀菌作用13.能够分解淀粉A.促胃液素B.组胺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4.引起胃酸分15.促进胃排空A.条件反射B.非条件反射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6.头期胃液分泌机制17.食糜刺激胃粘膜分泌促胃液素(四)x型题I.下列哪项属于消化道平滑肌一般生理特性A.具有紧张性B.兴奋性较低c.基本电节律D.对化学刺激敏感E.以上都是2.下列属于胃运动形式的是A.紧张性收缩B.分节运动c.容受性舒张D.蠕动E.袋状往返运动。

3.下列属于小肠运动形式的是A.多袋推进运动、B.分节运动c.容受性收缩D.蠕动冲E.袋状往返运动4.促进胃排空的因素A.促胃液素B.迷走-迷走反射c.肠-胃反射D.促胰液素E.以上都是5.大肠内细菌能够合成的维生素有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E E.维生素K 6.能够分解食物中的淀粉的消化液有A.唾液B.胃液c.小肠液D.胰液 E. 胆汁7.能够消化脂肪有作用的消化液有A.唾液B.胃液C.小肠液D.胰液、E.胆汁8,下列哪一项属于唾液的作用A.间接引起胰液、胆汁分泌B.分解淀粉变成麦芽糖c.杀菌作用D.激活胃蛋白酶原E.乳化脂肪9.下列哪项属于胃液的作用A.分解蛋白质B.分解淀粉c.分解脂肪D.杀菌E.间接引起胰液、胆汁分泌10.下列哪一项属于内因子的作用A.分解脂肪B.杀菌c.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D.促进维生素B2的吸收E.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有关11.下列哪一项不是胰液的作用A.分解蛋白质B.分解淀粉c.分解脂肪D.乳化脂肪E.促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12.关于胆囊收缩素的作用正确的是A.促进胆囊收缩B.促进胰酶分泌c.促进胆汁分泌D.抑制胃液分泌E.促进小肠液分泌13.促胰液素的作用是A.抑制胃运动B.促进胰酶分泌c.促进小肠液分泌D.促进胃蛋白酶分泌E.促进胰液中NaHc03-和水分泌14.交感神经的作用是A.节后纤维释放肾上腺素B.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c.兴奋时胃肠括约肌收缩D.消化腺分泌增多E.促进胃排空15.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A.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B.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c.兴奋时胃肠括约肌收缩D.消化腺分泌增多E.胃肠蠕动增强16.下列哪一项属于非条件反射A.食物刺激口腔引起胃液分泌B.食物的视觉刺激引起唾液分泌c.食糜对胃的扩张刺激引起胃液分泌D.食物的香味刺激胃液分泌E.肠-胃反射17.促胃液素的作用是A.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B.抑制小肠运动c.促进胃排空D.促进消化道粘膜生长E.抑制胆汁分泌18.对消化器官功能影响较大的激素有A.胰多肽B.生长抑素c.促胃液素D.促胰液素E.胰岛素19.胃肠激素的共同作用有A.调节消化道运动B.调节消化液分泌c.调节胃排空D.调节其他内分泌激素分泌E.对消化道组织有营养作用20.能够分解蛋白质的消化液有A.胃液B.胆汁c.胰液D.唾液E.小肠液21.能够分解淀粉为麦芽糖A.胃液B.胆汁c.胰液D.唾液E.小肠液 22.主要吸收维生素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