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采后病害及防治
果蔬采后生理病害

果蔬采后⽣理病害果蔬采后⽣理病害,也可以称为采后⽣理失调,它与组织的崩溃和损伤有关,不是由病原菌(致病微⽣物)和机械伤造成组织损伤引起的,⽽是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如温度、⽓体成份不适或⽣长发育期间营养等不良造成的,⽣理失调是果蔬对逆境产⽣的⼀种反应。
除果蔬冷害外,还有冻害、⽓体伤害、缺乏某些矿物质等伤害。
⼀、冻害 ⼀般情况下,凡是那些贮藏温度在0℃附近的果蔬容易发⽣冻害,例如⼤⽩菜、花椰菜、萝⼘、梨和苹果等,果蔬常时间处于其冰点以下的温度,会发⽣冻害。
轻微的冻伤,不⾄于影响产品品质,但是严重的冻害不仅使产品完全失去⾷⽤价值⽽且会造成严重的腐烂。
1.⽔果和蔬菜的冰点及结冰⽔果和蔬菜的含⽔量很⾼(⼤部分为90-95%以上),细胞的冰点只稍低于0℃, ⼀般在-1.5— -0.7℃范围内,如果贮藏或运输环境的温度常时间低于细胞冰点,果蔬组织的游离⽔就会结冰。
冰点的⾼低随果蔬种类、细胞内可溶性物质含量及环境温度的差别⽽异。
活组织与死组织的冰点也不同,活组织的冰点要低⼀些,因为活组织结冰时,细胞间隙冰晶要靠细胞内向外渗透的⽔分来扩⼤,由于原⽣质在低温下收缩,阻碍了⽔分的通过,所以结冰⽐较慢且冰点低(表1)。
另外,活组织的呼吸会放出⼀部分热,这也是使冰点下降的⼀个原因。
⽽死组织中的原⽣质已经变性,⽔分可以⾃由通过,冻结只是⼀个物理过程。
表1 甜菜组织的冰点同外温的关系------------------------------------------------------外温活组织冰点死组织冰点--------------------------------------------------------17.3℃ -2.55℃ -1.25℃5.8℃ -2.15℃ -1.25℃--------------------------------------------------------- 果蔬放置在低于其冰点的环境中时,组织的温度直线下降,达到⼀个最低点-t1,此时温度虽然已达冰点以下,但组织内并不结冰。
第五章园艺产品采后病害及其防治

苹果虎皮病(Scald)
第五章园艺产品采后病害及其防治
蒜薹CO2伤害
第五章园艺产品采后病害及其防治
(三)、果蔬的成熟度不适
采收不适时,果蔬过熟或不成熟都会容 易导致生理病害发生。如苹果采收过晚常加 重红玉斑点病及水心病的发生,采收过早虎 皮病发生重,而且因果实成熟度低,表皮蜡 质或角质层末充分形成,水分蒸发快,易萎 蔫,直接影响果品的贮藏质量和时间。
第五章园艺产品采后病害及其防治
(3)、气体调节: 气调能否减轻冷害还没有一致的结论。葡
萄柚、西葫芦、油梨、日本杏、桃、菠萝等在 气调中冷害症状都得以减轻,但黄瓜和柿子椒 则反而加重。 (4)、化学物质处理:
氯化钙,乙氧基喹,苯甲酸,红花油, 矿物油。此外有乙烯和外源多胺处理减轻冷害 症状的报道。
第五章园艺产品采后病害及其防治
某些果蔬的一些化学成分可引起某种 病原菌的感染,另一些化学物质则抑制病 原在寄主体内生长。侵袭的病原可能诱发 寄主产生对病原自身有毒的物质,起到保 护作用。
一些寄主-病原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发 病过程,而另一些相互关系则阻碍和防止 了这一过程。
第五章园艺产品采后病害及其防治
(一)、病原菌种类
苹果褐腐病 Apple brown rot
(二)、冻害
冻害发生在园艺产品的冰点温度以下, 主要导致细胞结冰破裂,组织损伤,出现萎 焉、色变和死亡。
表现:水泡状、组织透明或半透明。
第五章园艺产品采后病害及其防治
三、其它生理病害
(一)、营养失调 植物营养元素的过多或过少,都会干扰
植物的正常代谢而导致植物发生生理病害。 在果蔬贮藏期由于营养失调而引起的病害, 主要有氮、钙的过多或不足,或氮及钙的比 例不适所造成的。
第四章 果品蔬菜采后病虫害

第四章 果品蔬菜采后病虫害 <教学目标>1、掌握果蔬贮运期间侵染性病害病原菌侵染的规律、影响发病的因素及综合防治措施、生理性病害发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2、了解部分果蔬贮运中主要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了解果蔬贮运中主要害虫的种类及其危害,掌握防治贮运害虫的措施。
第一节 果品蔬菜采后的侵染性病害 果品蔬菜采后的侵染性病害是指果蔬采后在贮藏、运输、销售及消费过程中,由于病原微生物的入侵而引致果蔬腐烂变质的病害。
果树和蔬菜在其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微生物的危害,但这些微生物大多数不能侵入活细胞和紧密的植物组织。
大约有25种真菌和细菌有侵染采后果蔬产品的能力。
而每一种水果或蔬菜仅受少数几种真菌和细菌的侵染。
例如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rn Sate .)可引起柑桔果实绿霉病,但在苹果和梨果实上不造成病害,扩展青霉侵害苹果和梨,但不危害柑桔果实。
柑橘绿霉病作为活的有机体,寄主和病原都具有彼此相互作用的能力。
但是由于高等植物和微生物细胞的生理差异,它们对某种刺激物的反应存在很大差异。
例如,乙烯加速许多果实组织衰老,使其对病原微生物侵袭的抗性降低,而这种激素对多数病原微生物却没有什么影响。
某些果蔬的一些化学成分可引起某种病原菌的感染,另一些化学物质则抑制病原在寄主体内生长。
侵袭的病原可能诱发寄主产生对病原自身有毒的物质,起到保护作用。
一些寄主-病原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发病过程,而另一些相互关系则阻碍和防止了这一过程。
一、病原菌侵染特点 1、病原菌 病原菌的种类;菌源;病原菌数量和发病的关系 苹果褐腐病A p p l e b r o w n r o t (1)真菌病害果蔬采后的严重腐烂大部分是由真菌病原引起。
常见病只有几个属,大部分为弱寄生,只有个别属或种寄生能力较强。
链格孢属(Alternaria)葡萄孢属(Botrytis) 葡萄孢造成水果和蔬菜田间及采后的“灰霉”或灰色霉腐病,没有一种新鲜果蔬在贮藏期间不被葡萄孢所侵害。
2第三章 果蔬采后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1.1 植物精油的杀菌活性 植物精油在医学上具有消炎、抗菌活性,还能防治 由真菌引起的重要农业病害。
白色念珠菌Canidia albicans 、 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histolyticus、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 变形杆菌Bacillus proteus、 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及青霉Penicillium notatum都有 抑制作用。。。。。
3)硫化物
只有少数几种水果蔬菜能够忍耐达到控制病害的SO2浓度, 如葡萄、荔枝和龙眼等。 用SO2处理葡萄,前期快速释放SO2浓度达到70-100微升/升, 杀死葡萄表面的病菌和防止早期侵染。 中期使SO2浓度维持在10微升/升左右,抑制潜伏侵染的灰 霉菌生长。 但必须控制贮藏期间的温度(-0.5 °C -0°C)和湿度,防止 因SO2浓度过高而对葡萄产生伤害。
其他处理
辐射处理 紫外线处理 “β”射线处理 射线处理 “X”射线处理 射线处理 电离辐射处理
涂蜡层阻止了气体的相互交换
内腔中的空气
(二)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通过使用化学药剂来直接杀死园艺产品上的 病原菌。 化学药剂一般具有内吸或触杀作用; 使用方法有 使用方法 喷洒(spray)、 浸泡(dip)和 熏蒸(fumigation)等。
(三)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选择对农产品不造 成危害的微生物来抑制引起产品腐烂的病原菌的致病力 。 1、拮抗微生物(antibiont)的选用 、拮抗微生物( ) 有的细菌是通过产生一种抗菌素来抑制病菌的生长,如枯草 芽孢杆菌产生的伊枯草菌素对引起核果采后腐烂的褐腐病 菌、草莓灰霉菌和柑桔青霉菌有抑制作用; 酵母菌则主要是通过在伤口处快速繁殖和营养竞争来抑制病 菌的生长,达到控制病害发生。
果品蔬菜采后病虫害

2023-11-06CATALOGUE 目录•果品蔬菜采后病虫害概述•常见果品蔬菜采后病虫害类型•果品蔬菜采后病虫害防治技术•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前瞻性与未来研究方向01果品蔬菜采后病虫害概述果品蔬菜采后病虫害是指病原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对果品蔬菜造成损害的生物灾害。
定义果品蔬菜采后病虫害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等。
分类定义与分类发生原因果品蔬菜采后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品种抗病性差、环境条件不适宜、栽培管理不当等。
传播途径果品蔬菜采后病虫害主要通过气流、水、昆虫等媒介进行传播。
发生原因与传播途径防治方法果品蔬菜采后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
意义果品蔬菜采后病虫害的防治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提高果品蔬菜的品质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防治方法与意义02常见果品蔬菜采后病虫害类型疫病疫病主要发生在湿度较高的地区,它会导致果品蔬菜表面出现大量的白色菌丝,并逐渐扩散,最终导致果品蔬菜全部腐烂。
果品蔬菜病害灰霉病果品蔬菜在采收后容易发生灰霉病,该病主要由真菌引起,导致果品蔬菜出现水渍状病斑,并逐渐扩大,最终引起腐烂和变质。
软腐病软腐病也是一种常见的果品蔬菜病害,主要发生在蔬菜的根茎部位,导致组织软化、腐烂,并散发出恶臭气味。
炭疽病炭疽病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它会导致果品蔬菜表面出现许多小斑点,并逐渐扩大,颜色也会逐渐加深,最终导致果品蔬菜变质。
甲壳类害虫甲壳类害虫主要是一些甲壳虫类昆虫,它们会啃食果品蔬菜的叶片、茎和果实,导致植物组织损伤、落花落果和品质下降。
蛾类害虫蛾类害虫是一种常见的果品蔬菜虫害,它们会啃食果品蔬菜的叶片、花和果实,导致植物组织损伤、落花落果和品质下降。
蚜虫类害虫蚜虫类害虫是一种常见的果品蔬菜虫害,它们会聚集在植物的叶片、茎和花上,吸取植物的汁液,导致植物组织损伤、落花落果和品质下降。
果品蔬菜虫害03果品蔬菜采后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业防治选择对病虫害抵抗力强的品种,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第九章 果蔬采后病害及其防治

第九章果蔬采后病害及其防治果蔬采收以后在贮藏、运输、销售过程中发生的病害称为采后病害。
果蔬采后病害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果蔬本身的生理代谢紊乱而引起的病害,称为生理性病害。
为了系统阐述果蔬采后因生理紊乱造成的危害性,本书将冻害、气体伤害等外界不良环境引起的胁迫伤害也一并阐述。
另一类是由于病原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一、生理性病害及防治生理性病害的症状因病害种类而异,大多是在果蔬表面或内部出现凹陷、褐变、异味、不能正常成熟等,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成长条件及果实采收后贮运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气体环境条件不良而引起。
(一)果蔬缺素症营养物质亏损也会引起果蔬的生理失调。
因为营养元素直接参与细胞的结构和组织的功能,如钙是细胞壁和膜的重要组成部分,缺钙要导致生理失调、褐变和组织崩溃。
苹果苦痘病、番茄花后腐烂和莴苣叶尖灼伤等都与缺钙有关;甜菜缺硼要产生黑心,番茄果实缺钾不能正常后熟。
因此,加强田间管理,做到合理施肥,灌水,采前喷营养元素对防治营养失调非常重要。
同时,采后浸钙对防治苹果的苦痘病也非常有效。
表9-1为部分水果常见生理病害。
表9-1 水果常见生理病害及症状产品生理病害症状苹果梨葡萄柑桔桃李子红玉斑点病褐果病(果心发红)水心病(蜜病)果心崩溃颈腐病,维管束腐烂果皮褐斑贮藏斑褐心病贮藏褐斑贮藏褐斑毛绒病(Woolliness)冷藏伤害以皮孔为中心的表皮斑点在贮藏温度较高时发生果心处褐变果肉出现半透明区域,在贮藏过程中变为褐色贮藏过期的果实果心变褐、变软连接果柄与果心的维管束颜色由褐变黑果皮上的灰色斑转为黑色,贮藏早期发生贮藏期过长果实上的褐色斑果肉中有明显的褐色区域,可发展为空洞白葡萄果皮上出现果皮上褐色凹陷状斑赤褐色,果肉干枯果皮和果肉出现褐色凝胶(二)冷害冷害是指低于细胞组织冰点的温度条件下,农产品因对低温不适产生的生理代谢失调。
冷害不同于冻害,冷害在贮藏过程中更容易发生,而且经常发生。
果蔬采后病虫害

链格孢属(Alternaria)
葡萄孢属(Botrytis) 葡萄孢造成水果和蔬菜田 间及采后的“灰霉”或灰色霉腐病,没有一种新 鲜果蔬在贮藏期间不被葡萄孢所侵害。
2020/12/2
9
镰刀菌属(Fusarium) 镰刀菌属在果蔬和观赏植物上 引起采后粉红色或黄色、白色霉变,尤其是根茎类、 鳞茎类、块茎类;而果实类如黄瓜、甜瓜、番茄也 常常受害。
第四章 果品蔬菜采后病虫害
<教学目标> 1、掌握果蔬贮运期间侵染性病害病原菌侵染的
规律、影响发病的因素及综合防治措施、生 理性病害发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2、了解部分果蔬贮运中主要侵染性病害和生理 性病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了解果蔬贮运 中主要害虫的种类及其危害,掌握防治贮运害 虫的措施。
2020/12/2
2020/12/2
18
• 病害的初侵染和再侵染
• 病原菌越冬或越夏后对寄主的初次侵染 称为初侵染。
• 初侵染发病后所产生的病原体通过传播 引起的再次或多次侵染称为再侵染。
2020/12/2
19
传播途径 • 接触传播 • 气流传播 • 水滴传播 • 土壤传播 • 昆虫传播
2020/12/2
20
二、影响发病的因素 1、机械损伤 2、温度 3、湿度 4、气体成分 5、采收前田间病害侵染状况 6、果蔬的生物学特性
• 侵入期:从病原菌开始侵入起,到病原 菌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为止。
• 潜育期:从病原菌侵入与寄主建立寄生 关系开始,直到表现明显的症状为止。
• 发病期:即显症期。
2020/12/2
16
果蔬采后生理失调和微生物病害

果蔬采后生理失调和 微生物病害
a
1
第一节 果蔬贮藏期间的生理失调 第二节 果蔬采后微生物病害
a
2
第一节 果蔬贮藏期间的生理失调
➢生理失调(生理病害)
指非病原微生物引起果蔬成熟和衰老正常 生理代谢紊乱,造成组织结构,色泽和风味发 生不正常的变化。
常见的症状有褐变,黑心,干疤,斑点,组织水浸 状等
a
33
2. 细 菌
菌属 ➢ 症状:
欧氏杆
感病组织开始为水浸状斑点,引起组织全 部软化腐烂,并产生不愉快的气味
➢ 种类:
❖ 大白菜软腐病杆菌
蔬菜和果菜的软腐病 (大白菜软腐 )
❖ 黑胫病杆菌
马铃薯的黑胫病和番茄的茎断腐
a
34
2. 细菌
假单胞杆菌属
➢ 引起黄瓜、芹菜、莴苣、番茄和甘蓝软腐 ➢ 不愉快的气味较弱
➢ 传播和入侵方式:
土壤传染病,可直接侵入,或切口和伤口侵 入
a
16
② 疫霉属
➢ 病害:
柑橘类果实褐腐病、草莓、苹果等疫病
➢ 症状:
病部开始出现水浸状,局部变色,然后扩展使整个瓜果腐烂,长出 白霉状物
➢ 传播和入侵方式:
土壤传染病,可直接侵入,或自然开口 侵入
a
17
③ 霜疫霉属
➢ 病害:
荔枝霜疫霉病
⑥ 青霉属
➢ 病害:
果蔬采后青霉病、绿霉病
➢ 症状:
初期果皮组织呈水渍状,迅速发展,病 部先有白色菌丝,上面长出青、绿色孢子
➢ 传播和入侵方式:
主要从伤口入侵,也可通过果实衰老后 的皮孔直接进入组织,病果是重要的传染源
a
31
⑦ 拟茎点霉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果蔬采后侵染性病害
一.病原与果蔬的相互作用 二.侵染性病害病原种类 三.采后病害的侵染过程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五.侵染性病害的防治 六.侵染性病害的实例
6.1 果蔬采后侵染性病害
一.病原与果蔬的相互作用 植物在生长期间,对真菌和细菌具有较强
的抵抗力,成熟的果蔬采后对病原侵染比较 敏感。通常每种果蔬仅受相对少的几种真菌 或细菌的侵染。由于病原菌营养的需要和产 生孢外酶的潜力限制了它在植物组织的发展。 例如,指状青霉可引起柑桔果实绿霉病,但在 苹果和梨果实上不造成病害;扩展青霉侵害 苹果和梨,但不危害柑桔果实。
表皮损伤
柑橘青(绿)霉 青霉( Penicillium)
表皮损伤
香梨青霉病 青霉( Penicillium)
损伤果柄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1. 机械损伤
几乎所有病原物都会通过机械伤口侵入, 伤口 是有些病原物侵入体内唯一途径。如根霉、 根青霉、 地霉、 欧氏杆菌。
因此,采收、采后处理及贮运过程,应注意 防止机械损伤。 2. 温度
表皮裂纹
马铃薯干腐病 镰刀孢(Fusarium)
表皮或损伤处
香蕉冠腐病 刺盘孢( Colletotrichum )
冠垫
菠萝黑腐病 根串珠菌(Thielaviopsis)
果柄
番茄酸腐病 地霉(Geotrichum)
表皮损伤
马铃薯软腐病 欧氏杆菌(Erwinia)
表皮损伤或皮孔
甜瓜软腐病 根霉(s)
表4-1 几种典型采后病害的侵染特性
时间 采前侵染
采收或采 后侵染
病害
病原
侵染部位和途径
香蕉炭疽病 刺盘孢(Colletotrichum)
表皮
柑橘茎端腐 色二孢(Diplodia)
花萼
葡萄灰霉病 葡萄孢(Botrytis)
花萼、花瓣、幼果
苹果皮孔病 盘长孢(Gloeosporium)
皮孔
甜瓜黑斑病 链格孢(Alternaria)
第六章 果蔬采后病害及防治 6.1 侵染性病害 6.2 采后生理性病害
引起果蔬采后损失的因素
生理学变化 :呼吸、愈伤、 成熟、衰老与生理病害
贮运中 果蔬的 各种变 化
生物物理学变化 :蒸发蒸腾、萎蔫、 冷却、冻结、重量及体积变化
机械变化:变形、破损、 挤压伤害
微生物学变化 :由微生物活动 所引起的一切后果
3)潜育期 从建立寄生关系开始到表现明显症状。
潜伏侵染: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后,由于寄主抗病性强,只能在寄主体内潜伏而不表现症 状,当寄主抗病性减弱时才出现症状的现象。 4)发病期
即显症期,病原真菌在受害部位产生孢子,细菌性病害病部出现浓状物。 采后病害和田间病害多数是同一病原菌。如炭霉病、果腐病、软腐病、疫病、绵疫病、 炭疽病等。 果蔬收获时多带病原菌,甚至病菌已侵入而暂时处于潜伏状态, 采收之后则大量发病引起 腐烂。
6.1 果蔬采后侵染性病害
在果蔬的表面和角质层裂缝内附着有大量 的病原孢子,繁殖也很快。1个桃子果皮表 面有17万个链核盘菌孢子。只需少数孢子 发芽侵入果实组织生长繁殖,就可引起桃 果实的褐腐病,病原孢子的增殖速度也是 惊人的。1个指状青霉孢子,接种在柑桔果 实上,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经过7天,可 以增殖到1010个。
三.采后病害的侵染过程 指病原菌与果蔬接触、侵入寄主、
寄主发病出现症状的过程。分为:
1) 侵入期前期 病原菌与寄主接触并向侵入部位生长或活动
2) 侵入期 病原菌侵入并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但不表现出
症状。适当的低温和湿度可抑制病原菌侵入。 主动侵染:借助细胞壁降解酶和机械力侵入 被动侵染: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
果品蔬菜主要侵染性病害实例 1苹果炭疽病( )
苹果炭疽病病斑中间生密集小黑点 苹果炭疽病分生孢子
苹果炭疽病病果
炭疽病斑分泌肉红色孢子团
2.细菌性病原: 引起蔬菜腐败 (1) 大白菜软腐病欧氏杆菌
马铃薯的黑胫病 (2)假单胞杆菌
引起黄瓜、番茄、芹菜腐烂,但臭味弱, 欧氏杆菌引起的软腐病臭味浓。 其它蔬菜:灰霉病-灰葡萄孢菌 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都有相应的细胞壁降解 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质素 降解酶和蛋白酶等,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6.1 果蔬采后侵染性病害
果蔬组织本身并不是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它对侵染的病原菌进行抵抗。
侵染的条件: ①病原必须具有克服寄主的防卫能力; ②必须能够在寄主的营养、、水分条件下
生长; ③必须能够合成分泌分解寄主组织的酶,以 释放所需的营养物质,以维持病原菌在寄生 组织内寄生性生长发育。因此,虽有大量的 病原存在,但果蔬是否生病,是否腐烂,还 取决于产品组织抗病性的强弱。
影响寄主、病原菌及侵染过程。适宜的低温 可抑制呼吸作用,抑制孢子萌发、菌丝生长,
图4—3 汤姆森无核葡萄(△○□)与葡萄(▲●■)分别在 0.5℃,1.7℃及3.9℃贮藏 浆果灰葡萄孢侵染腐烂情况
3.空气湿度和寄主水分状态 温度适宜和较高的空气湿度(结露)有利病菌孢子萌发,容易发病.
寄主水分含量高,糖分含量低容易感病和腐烂. 如绿叶菜容易腐败变质。 4. 气体成分
6.1 果蔬采后侵染性病害
果蔬所处的环境条件一方面影响果蔬的 生理状态,保持或降低其抗病力,另一方 面也直接影响病原菌是促进还是抑制其生 长发育。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必须有3个条件:
1.病原物 2.易成病的寄主(果蔬) 3.适宜的环境条件 称为植物病害的三角关系, 缺一不可。
二 .侵染性病害病原种类 1.病原真菌: 引起水果腐烂
6.1 果蔬采后侵染性病害
园艺产品的贮藏库或采后包装处理间内空 气中存在大量的病原孢子,有调查显示:
甜瓜、苹果、梨、番茄的贮藏库内空气中 有大量的青霉、曲霉、根霉、链格孢、葡萄 孢、镰刀菌、细菌、假丝酵母等。
微生物种群除对贮藏不同果蔬有差异外, 库温高低直接影响种群。当库温>10℃,苹 果、梨、甜瓜等的库内均以青霉菌占优势; 库温<10℃,则以链格孢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