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景观看南昌城市形象

从城市景观看南昌城市形象
从城市景观看南昌城市形象

从城市景观看南昌城市形象

对形象的释义,《说文解字》曰:“形,象形也。”在现代文学理论中指语言形象,意为通过文字语言描述而构成的艺术形象,它能够对人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产生显著地影响。城市形象作为一座城市的名片,应该完美的涵括其历史文化价值、建筑实体的风格特征,要着力营造城市个性与文化品位,同时兼容外来文化元素对地域城市的影响,在城市形象生成模式上呈现开放性,是实现形象准确定位、保障文脉不断的必由之路。

一、城市形象的意义与价值城市形象是城市之魂,城市化进程是我国步入后工业时代的必然选择,作为城市决策层应该对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定位有着清醒的认识。通过相关文献统计,有关城市形象的各种理念不断涌现,如文化城市、旅游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等。将城市形象提高至较高层次,有利于从源头提升城市区域影响力,有利于通过对品味的塑造,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有利于现代化文化名城的的和谐建设。南昌市作为我国中部地区中的重要城市,在如何构建自己特有形象的问题上,充分意识到城市形象的意义与价值是关键的一步。

城市的形象很大程度通过城市文化景观来体现其风格, 对景观文化的传承则是城市灵魂所系。城市中,传承了景观文化的城市文化景观,其形成的文化辐射力远远超越物质景观视觉冲击的影响力。城市景观文化通过景观的物质层承载,运用视觉元素给人以感官冲击。纵观

世界,但凡具有较大区域影响力的城市,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城市景观,这种地域化的景观能够向世人倾诉它背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并体现着现在文明的火花。譬如到了莫斯科, 人们自然区感受红场文化,到了纽约,曼哈顿岛的自由女神像也是人们必然关注的焦点, 在一些文化艺术较为活跃国家,这种新旧城市景观交融的现象更加明显,从而使城市的影响更加强烈,譬如法国巴黎卢浮宫面对的蓬皮图艺术中心。

二、城市印象定位的疑惑

关于南昌的城市定位的口号,林林总总不下数套,从英雄之城、生态之城到动感都会、低碳城市、中国水都,令人应接不暇,名号越多绝非是好事,这反映出了这座城市自我定位的迷茫和自我文化认同感的模糊。定位一个城市形象,很大程度上处于对其历史文化、民俗遗风、地理地貌的考量,南昌具有“南北会合、吴头楚尾、粤户闽庭”的地理特点,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经受了中国多区域文化元素的撞击,南昌作为省会城市,城市文化体现出的一种多元化,从客观上讲,强调出某个或者某几个鲜明特征,确有难处。

南昌城市形象定位的物质层来讲,城市文化景观的缺失是首当其冲的要害。南昌文化景观的缺失并非在说这座城市不存在景观,而是着重强调基于本土文化基因生长出来的城市景观的匮乏。曾几何时,当各地游人谈及对南昌城市建设印象之时,似乎并没有太多令人感触的地方,仿佛是千万个城镇中的任意一个。那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洪都景观已然不现,原因在于这座城市缺乏自己的场所精神、城市精神和个性;每一座城市皆因其历史传统、地理环境及社会生

活的特殊性而形成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文化形象。精神的缺失折射出的正是物质载体的缺失——文化景观。

城市景观物质层的断裂必然造成景观文化的断层,两者是一种递进的依附关系,所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相对于城市景观的物质层,精神文化层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南昌城市文化景观缺失的现状已久,在既成事实的情况下,相对活跃的物质层尚且如此缺乏活力,作为更为滞后的城市景观文化层则更令人堪忧。现在即便是游人游走于滕王阁、绳金塔、万寿宫等南昌的历史文化故地,也很少让人联想起这是在“洪都新府、豫章故地”,作为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这无疑是城市的隐痛。这一方面是城文化景观在空间上被割裂,曾经沧桑被保存下来的文化景观被当做

“标本”分割保存,而标本的周围则是与其格格不入的异形文化景观,没有形成大的区域性城市文化景观群,另一方面,作为中部地域的南昌,客观上迫切需要接受更发达地域的经济、文化模式,在轰轰烈烈的转型中,民众对自我文化基因的集体无意识,很容易招致强势文化的同化。

三、南昌的新保守主义一一“红色文化”

似乎,在南昌,进入近代以来的城市文化景观,尤其是民国

时期以后的景观和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保存与传承,这最为典型的即是“红色文化”主旋律下的城市景观。这除了这种文化距今年代不算久远以外,与新中国的建立有着更为直接意义上的渊源。从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到建国后坐落于城市繁华地带的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八

一南昌起义革命烈士纪念塔、八一广场等,都在最显著的城市坐标位彰

显着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这些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理应受到这座

城市的顶礼膜拜,理应接受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瞻仰,无论从革

爱国主义教育角度出发还是缅怀革命先烈的视角,再怎么强调他

们的存在都不为之过分。

然笔者看来,南昌的红色文化固然重要,但中国不仅仅是只有南昌一处革命圣地,从世界的角度来看,南昌也只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进程的一个关键点,南昌若单以红色文化博得鲜明的城市形象,仍显孱弱。试想,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踏入历史的舞台,在广袤的中华大地,处处留下精彩的革命斗争经历,如井冈山、瑞金、遵义乃至延安,这些地区一样有着出色的红色文化,个别地区,譬如延安在抗战后的中国,其红色的地位更可谓首屈一指。相比之下,一直以红色文化为基调的南昌,虽然也是重要的一个节点,但是总将城市形象定位于红色文化,这就陷入了一叶障目式的困境,除了红色文化,作为豫章故地,作为新时代的江西省会,南昌城市形象还有更

多多元的文化元素可供锤炼利用,以一个更加开放的模式去营建新

时代下的城市文化形象

四、南昌城市形象构建的途径

南昌的新城市形象构建,离不开历史文脉的框架支撑;尊重地域性,创造“新南昌文化景观”,并赋予其新时代文化,是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必然出路。在这个过程中,创新是保障文脉不被断层的源泉,

及时的跟踪先进文化元素,吸纳入本地的文化基因中,在这个过程中,用地域性特色文化创造文化景观是构成城市形象的本质属性,如南昌市作为省会,还应考虑体现周边地域的文化,如赣傩文化、风水文化、宗教文化等传统民俗。继续坚持不懈了进行重点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要有保住景观的物质,精神文化才有据可循;充分运用现代先进技术,如计算机3D模拟技术,利用虚拟再现技术尽可能保护脆弱的现存古迹等等。

总之在构建新南昌城市形象的道路上,要把城市景观和景观文化有机的串联看待,而历史文化和文脉则是一根探索的缆绳,将城市的物质和精神紧密链接在一起,最终通过对城市精神的升华,提纯出城市的个性,打造个性鲜明的城市形象。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1年~2020年) 概 要 南昌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八月

一、总则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布局结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增强服务功能;保护历史文物,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体现山水园林城市风貌。 本规划期限为2001~2020年,其中,近期建设期限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本规划分为二个空间层次: 中心城:建成区范围面积约330平方公里。 市 域:南昌市行政辖区范围,面积7402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指高速外环(由乐温高速、乐生高速、南外环高速公路组成)围合的范围以及向塘行政范围、湾里行政范围和昌北机场保护范围,面积共约1400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 到规划期末,将南昌建设成为商贸繁荣、布局合理、交通便利、设施完善、科教发达、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建成滨江城、滨湖城、山水城、园林城、生态城。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布局: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交通线为主轴线,外围中小城镇星罗棋布的空间格局。

规划至2020年,市域城市数量达4个,建制镇数量达43个。市域城镇等级结构分为中心城市、次中心城镇、重点建制镇、一般建镇制等四级结构。 1、中心城市:由南昌市中心城、长堎片区和外围五个城镇组团(莲塘、望城、湾里、乐化、麻丘)构成南昌都市区,范围面积约51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350万人。 2、次中心城镇:向塘、民和、龙津三座城镇,是市域城镇群的二级中心城镇。人口规模10~25万人。 3、重点建制镇:文港、温圳、西山、石岗、万埠、象山、塘南、扬子洲、三里、梅庄、新祺周、三江、李渡十三座城镇,为各自城乡经济片区的中心,各城镇人口规模在2万人以上。 4、一般建制镇:是建制镇政府所在地,是城镇体系最基本的单元。一般建制镇为三十座。人口规模为l万人左右。 四、城市性质与城市发展规模 1、城市性质 南昌是江西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和信息中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2、城市发展规模 2005年底南昌市总人口475.17万人,规划至2020年全市总人口600万人。 2005年底南昌市中心城实际居住人口为204.8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68平方公里。

浅析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和经济性

浅析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和经济性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根据作者多年从事城市规划工作的角度阐述了城市规划的前瞻性与经济性的关系,分析了在处理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和经济性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规划前瞻性经济性 自从有了城市一词,就产生了城市资源的利用和配置问题,怎样才能做到城市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既合理又科学,就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发展前景及发展态势,做到超前而不脱离实际,经济而不因循守旧,即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及经济性的关系问题。 一、规划的前瞻性与经济性的关系 1、规划的前瞻性与经济性相互联系的关系 规划的前瞻性与经济性是相互联系的,只有规划具有适度的前瞻性,才是最经济最合理的,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否则,只能适得其反。有的城市认为规划应量入而出,所以不应超越经济的发展水平,但从近年来的实践看,过分强调眼前局部利益,忽视长远与全局利益,才是资源的最大浪费和规划的最大失败。 2、规划的前瞻性与经济性协调一致的关系 规划的前瞻性与经济性是协调一致的关系。规划的适度前瞻性使得规划能最大限度地节约城市资源,实现城市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规划的经济性要求又使得规划必须考虑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定位城市功能,科学配置城市资源,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高屋建瓴,适度超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规划的前瞻性与经济性必须协调一致,才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3、规划的前瞻性与经济性相互制约的关系 规划的前瞻性与经济性是相互制约的,规划的前瞻性制约和影响着规划的经济性,规划脱离实际的盲目的前瞻性,必然造成事实上的不经济性;而规划的经济性又反过来制约着规划的前瞻性,使规划的前瞻性符合城市发展的实际。 三、规划的前瞻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脱离实际片面追求所谓的国际化 目前,城市规划出现的一个倾向,就是片面追求所谓的国际化,严重脱离

浅谈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浅谈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年加快,城市的规划逐渐偏离了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必须组织进行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才能加强对城市规划的监督和管理。本文结合实践,阐述了城市规划应坚持的原则,提出了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如何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思路。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问题,解决思路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the speed up year by year, the city planning gradually turn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 of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ust the organization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urban planning,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urban planning.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urban planning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and raised the urban plann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summarized the how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the urban planning. Key words: the city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solve the train of thought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伴随着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城市房地产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在此过程中,规划管理方面的新问题随着市场制度的逐步建立而不断涌现,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城市规划应坚持的原则 城市规划是一项牵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诸多因素的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是城市发展的蓝图。只有把城市规划好,才能逐步建设好、管理好。我认为城市规划工作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是城市规划要坚持科学性 规划是龙头,规划是前提,规划是保证,因此城市规划编制要坚持科学性。对城市要进行科学的定位、定性、定向。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专业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要科学,要符合当地实际。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使城市规划具有战略性、广域性、前瞻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要科学编制近期规划和长远规划。局部规划和总体规划,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以免在一个城市、一个区域重复建设,避免今年起楼,明年炸楼,今天铺路,明天挖坑的现象而导致的资源浪费。 2、是城市规划要坚持超前性

城市规划的意义

城市规划是代表国家意志的政府行为,是政府通过确定城市未来发展目标,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步骤和行动纲领,以及对城市空间,尤其是土地资源的配置,来引导和控制未来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城市规划的作用体现在下列三个层次: 1.城市规划是国家对城市建设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 城市规划是国家控制、维持和发展城市的重要手段。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宏观调控作用体现在:①保障必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基本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需求;②在“市场失灵”情况下规范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在保证土地利用效率的前提下,实现社会公平;③保证土地在社会总体利益下进行分配、利用和开发;④以政府干预的方式保证土地利用符合社会公共利益。 2.城市规划是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 从本质上讲,城市规划是一种政策表述,表明政府对特定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在未来时段所要采取的行动,具有对社会团体与公众开发建设导向的功能。城市规划通过政策引导和信息传输,帮助城市各部门在面对未来发展决策时,克服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损害,提高决策的质量。城市规划可以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规划决策相互协调并统一到与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相一致的方向上来。 3.城市规划形成了城市未来的空间架构 城市规划的主要对象是城市的空间系统,尤其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关系形态化的和作为这种表象载体的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城市规划以城市土地利用配置为核心,建立起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结构。城市规划限定了城市中各项未来建设的空间区位和建设强度,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担当了监督者的角色,使各类建设活动都成为实现既定目标的实施环节。城市未来发展空间架构的实现过程,就是在预设的价值判断下来制约空间未来演变的过程。

浅谈对城市规划的认识

浅谈对城市规划的认识----从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作用谈谈 了解城市规划,首先从了解城市和城市的发展开始。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中国,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城市的起源从根本上来说,有因“城”而“市”和因“市”而“城”两种类型,因“城”而“市”就是城市的形成先有城后有市,市是在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因“市”而“城”则是由于市的发展而形成的城市,即是先有市场后有城市的形成,这类城市比较多见,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质上是人类的交易中心和聚集中心。城市的形成,无论多么复杂,都不外乎这两种形式。而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在中国,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学说散见于《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典故之中。《考工记》确定了“都”、“王城”和“诸侯城”的三级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南北朝时代的洛阳城则加强了全面规划;宋开封城是按照五代的周世宗柴荣颁发的诏书,有规划地进行扩建的要例;北宋中叶,开封城已走向较为开放的街巷制体系,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结构形态;清代在北京城远近郊区大力经营园林和离宫别馆,使北京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最辉煌实例。而在西方,在古希腊城邦时期已出现了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古代罗马建筑师马可·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阐述了城市选址、环境卫生、纺机建设、公共建筑布局等方面的基本原则。中世纪社会发展缓慢,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阿尔伯蒂、安德烈亚·帕拉第奥、斯卡摩锡等也提出了一些反映当时商业兴盛和城市生活多样化的城市理论和城市模式。产业革命前的欧洲城市城市规划多侧重于防御功能和政治需要,封闭性强。19世纪上半叶,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设想,把改良住房、改进城市规划作为医治城市社会病症的措施之一。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霍华德倡导“田园城市”。至今,城市规划仍是采取上面所说的旧城改建和新城建设两种基本形式。19世纪90年代,西欧各国已逐渐形成以公共投资改进市政建设和控制私人用地相结台的城市发展战略概念。制定城市建设法规最初的目的是维持整齐、清洁、安定的城市环境,以保障居民健康。城市建设和管理要有相应的法律体系,严格的城市建设法规可以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质量。产业革命后,城市内部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促使人们从理论上研究城市的结构和形态,寻求最佳模式。1922年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主张充分利用技术成就,建造高层高密度的建筑群,使城市集中发展,以求得最好的生活环境和最高的工作效率,这种思想被称为城市集中主义。美国建筑师赖特提出的“广亩城市”认为城市应与周围的乡村结合在一起,平均每公顷居住2.5人,被称为城市分散主义,这两种城市模式影响甚广。从城市功能要求出发提出各种城市布局形态,如带形城市、同心圆式的环状城市、楔子状结构城市、多核心城市等;从城市中各种系统的组织出发,宏观地研究城市所在的地区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形态的关系;从微观上对构成城市的单元细胞进行剖析来研究城市的形态。 通过研究前人对于城市规划的研究,我们知道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而城市规划就有着有它无法取代的作用: 城市规划师宏观经济条件调控的手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建设的展开在相当程度上需要依靠市场机制的运作,但纯粹的市场机制运作会出现“市场失效”的现象。因此需要政府对市场的运行进行干预,这种干预的手段是多样的,既有财政方面的,也有行政

浅析如何做好城市规划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4289055.html, 浅析如何做好城市规划管理 作者:陈辉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1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这就使得一个问题尤其突出:城市规划管理。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因此,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性就显得十分突出。但是,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和缺陷,不能很好地满足我国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已经迫在眉睫,是一个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结合了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供同仁共同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策略,研究 Abstract: With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urbanization rate is faster. This makes one question in particular stand out: the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This is not only an economic problem, but the problem is the people's livelihood, therefore,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s very prominent. However, China's current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there are many shortcomings and defects, can not meet China's urban development speed and scale. Good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s imminent, is a city building an important issue. Combined with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and China's actual situation, made a number of practical measures for colleagues to explore. Keywords: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strategy,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规划管理不仅是对城市进一步研究发展的结果,也是研究城市的空间和周边环境的布局的关键环节。它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城市是一个统一体,要确保城市各项建设和谐有序地发展,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管理必不可少,它是确保城市各项建设事业有秩序的、协调地发展的前提,是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融合统一的保证。 一、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不能满足我国城市的发展现状,取得的效果也不太理想.所以,怎样建设城市自己的特色和品味,使得不同的城市拥有不同的文化元素和自身品质,这就需要做好城市规划管理,使得城市管理科学合理、有效有序。城市是居民居住的载体,居民是城市生活的主体,这就要求城市规划管理一定要全民参与,而不仅仅是城市管理人员和规划人员的责任。 1、规划管理缺少应有的秩序和目标

从城市景观看南昌城市形象

从城市景观看城市形象 摘要: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她通过城市文化景观承载城市千百年的文脉来表现,城市形象同时也是发展变化的,尊重传统的同时兼顾现代社会赋予城市的新文化元素;市的城市形象一直为“红色文化”为主旋律,笔者认为的城市形象已经背上了历史的包袱,的城市形象应当以本地文化基因为根,顺应当下社会发展趋势,一叶障目式的裹足不前,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展望不利于的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城市形象;城市景观;景观文化 对形象的释义,《说文解字》曰:“形,象形也。”在现代文学理论中指语言形象,意为通过文字语言描述而构成的艺术形象,它能够对人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产生显著地影响。城市形象作为一座城市的名片,应该完美的涵括其历史文化价值、建筑实体的风格特征,要着力营造城市个性与文化品位,同时兼容外来文化元素对地域城市的影响,在城市形象生成模式上呈现开放性,是实现形象准确定位、保障文脉不断的必由之路。 一、城市形象的意义与价值 城市形象是城市之魂,城市化进程是我国步入后工业时代的必然选择,作为城市决策层应该对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定位有着清醒的认识。通过相关文献统计,有关城市形象的各

种理念不断涌现,如文化城市、旅游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等。将城市形象提高至较高层次,有利于从源头提升城市区域影响力,有利于通过对品味的塑造,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有利于现代化文化名城的的和谐建设。市作为我国中部地区中的重要城市,在如何构建自己特有形象的问题上,充分意识到城市形象的意义与价值是关键的一步。 城市的形象很大程度通过城市文化景观来体现其风格,对景观文化的传承则是城市灵魂所系。城市中,传承了景观文化的城市文化景观,其形成的文化辐射力远远超越物质景观视觉冲击的影响力。城市景观文化通过景观的物质层承载,运用视觉元素给人以感官冲击。纵观世界,但凡具有较大区域影响力的城市,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城市景观,这种地域化的景观能够向世人倾诉它背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并体现着现在文明的火花。譬如到了莫斯科,人们自然区感受红场文化,到了纽约,曼哈顿岛的自由女神像也是人们必然关注的焦点,在一些文化艺术较为活跃国家,这种新旧城市景观交融的现象更加明显,从而使城市的影响更加强烈,譬如法国巴黎卢浮宫面对的蓬皮图艺术中心。 二、城市印象定位的疑惑 关于的城市定位的口号,林林总总不下数套,从英雄之城、生态之城到动感都会、低碳城市、中国水都,令人应接不暇,名号越多绝非是好事,这反映出了这座城市自我定位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

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详细文字版) 从南昌市规划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获悉,《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获原则通过,“规划”对南昌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市域城镇体系、城市交通、旧城改造等诸方面描绘了宏伟蓝图,在城市整体发展思路上提出“西进、东拓、北控、南延”原则。此外,南昌市首次在专题规划会议上提出要兴建城市轻轨。 “一城两核”发展新南昌 到2020年,南昌市域即行政辖区范围面积将达到740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规划区9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236平方公里,全市人口达到600万人。在城市整体发展思路上提出“西进、东拓、北控、南延”原则。其规划总体空间格局为“一江两岸,一核五片,沿着赣江两端延伸,多点、多组团推进”的总体发展思路,并将“依山傍水,两核拥江”列入城市核心区域的规划中,即以赣江为分隔,两岸分别按照功能自我完善、自成体系的两个相对独立的城区即昌南、昌北进行布局,形成一江两岸即“一城两核”城市新格局。中心城带动重点镇南昌市至2020年城镇体系发展的基本方针:做强做大中心城,适度拓展中心城用地,发挥次中心城镇各自特色职能,促进小城镇发挥。提高城市化水平,形成以中心城为核心,次中心城为主体,重点建制镇为基础,并辐射到广大农村居民点的多层次、网络状的城镇体系。中心城:由昌南城、昌北城构成,范围约3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55万人,包括昌东组团、莲塘组团、望城组团、湾里组团、乐化组团;次中心城镇:向塘、民和、龙津等三座城镇,是市域城镇群的二级中心城镇。人口规模10万至25万人;重点建制镇:文港、温圳、西山、石岗、万埠、象山、塘南、三里、梅庄、新祺周、三江等十一个城镇为各自城乡经济片区的中心,各城镇人口规模在两万人以上; 一般建制镇:是建制镇政府所在地,是城镇体系最基本的单元,数量达34个,人口规模为1万人。 各片区功能独特 昌南城:城市适度发展,重点是疏散旧城人口,降低人口密度,改善环境质量,理顺交通体系,调整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其中旧城中心区将不再安排工业项目,实行用地置换,逐步外迁旧城区的污染扰民工厂,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质量,保护“四湖”等历史人文景观与环境;城东片区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区,依托现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科技优势,以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发展技术密集型,特别是高附加值的产业。建设好青山湖、艾溪湖风景区,使城东片区成为集科技文教、高新技术产业、商贸物流、生活居住为一体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综合新区;城南片区以提高内涵发展为主,形成上规模上等级的主导产业,使该片区发展成为以汽车、飞机、摩托车等行业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物流、仓储、居住综合区;朝阳片区充分利用赣江、抚河、象湖等自然风景资源优势,形成条件舒适、环境优美的集居住、文化娱乐、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城市新区,提升并强化其生态旅游功能,打造文化品牌。昌北城:作为城市重点发展新区,将高标准、高起点地进行建设,保证设施配套,城市功能自我完善,自成体系,集中建设,开发一片,建成一片,形成规模。吸引和疏散旧城人口和产业,发展外向型工业,保护昌北整体环境。将充分保护和利用昌北现有良好的山水自然条件,空间布局上重点突出与“山”、“水”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使昌北城成为有独特风貌的现代化新城,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1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红谷滩中心区集商务、办公、信息、商业、文化、旅游、居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市中心区—

浅析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商情教育经济研究工程建设 浅析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周茂琅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城市规划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就目前城市规划的现状作了系统 梳理,针对目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同时对现代化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作了粗浅探讨,以期能够提供一些新的启发和思路。城市规划应该以保护环境作为前提条件,以追求和谐作为基本的准则,以人性化作为核心的价值取向。 城市规划核心价值基本准则发展趋势 一、概述 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社会财富的积累,综合国力的提升, 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不论从速度还是规模上,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从1978年到2000年这短短的20几年间,小城镇由2176个增加到了20312个,城市的数量由190个增加到了663个,其中大城市、特大城市及超大城市有93个,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同时响应世界范围内信息化、市 场化、法制化、生态化的趋势,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台阶, 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将在规划中凸显,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将成为亮点。因此,为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一定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客观的形式以及自身的特点,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索,认清我国在大规模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汲取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通过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在城市规划中的成功做法,努力开创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新局面。 二、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现状 中国的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正面临着更快更大规模的发展。但是纵观中国城市建设过程,在肯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在今后的大规模城市规划建设中加以妥善合理的解决,必将严重影响到我国城市建设质量,以致患上难以解决的“城市病”,造成建设资源的极大浪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规划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城市规划随意性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规划在建设中的地位极其重要,规划是城市建 设的蓝天,是城市建设的法律。所有的城市建设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城市 广场,社区街道,景观绿化等建设都应该纳入到城市规划的行列中。然而, 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经常被改变,表现出了很强的随意性。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 在的。第二,地方领导的更替。第三,利益驱使。首先来自地方的利益,地 方政府为了寻求财力大多热衷于土地出让,这些都牵涉到城市的规划。其次是个人利益,有些个人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操纵或诱导规划的调整,从 中牟利。这一切都使现阶段部分城市的规划出现了随意性大特征。 2. 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任何一个城市,从形成到发展,都有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伴随这一过程的必定会有大量的文化遗迹。但是在现阶段的旧城改造过程中,蕴涵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大量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历史文化街等遭到了严重破坏。 3.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不仅仅要看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城市设施的完善程度,还要看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评价一个城市是否适宜于居住,并不在于城市规模的大小,建筑的高低,而是要看城市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具有 健康的生态环境,城市的规划建设是否具有人性化,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然而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一方面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另一方面却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强烈的冲击。虽然国家也制定了响应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并要求对大型和重要的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但在实际 的操作过程中,不论是领导还是具体的建设部门往往对此重视不够,致使

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浅析

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浅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城市正处于一系列激烈的社会经济变革之中,面对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传统城市规划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把握好规划原则,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真正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这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寻求解决对策,使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事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一、正确认识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

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坏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形势很好,城市正处于一系列激烈的社会经济变革之中,面对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针对当前城市规划中出现的新趋势,凸显出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面临着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当前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实施手段相对缺乏造成了规划管理难度加大 一是城市规划依法审批管理不到位。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应由政府审批,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法定的审批,城市规划管理的权威性将受到严重挑战。规划实施管理依据的不充分,容易造成决策失误。所以,出现了个别房地产企业随意改变规划等违法超建现象。二是城市规划执法主体管理职能健全不到位。当前,很多城市的规划执法主体管理职能被肢解,城乡一体化规划管理模式

南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实施,根据《南昌市城乡规划管理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市城市规划区内编制城市规划、实施城市规划管理、进行建设,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建设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应当符合城市规划、专业规划以及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统一的城市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与适建范围 第四条建设用地分为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 第五条各类建设用地的使用和建设项目的选址,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遵循土地使用兼容性的原则,按照本市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 第六条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不宜超出本市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的规定。 第七条单栋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或者两栋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需要依法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建设单位应当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规划总平面图、表达规划设计与周边现状空间关系的实景效果图(重要地段公共建筑还应当增绘夜景灯光设计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含消防分析图)、单项及综合工程管网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和相关说明等。 第八条建设用地规模在旧城区未达到5000平方米、在新城区未达到10 000平方米的,一般不得新建房地产开发项目。 第九条建设项目的建筑面积、容积率及建筑密度按照本市建筑工程建筑面积及容积率计算规则计算。 可供公众使用的架空层,其公共部分经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定后,其建筑面积可以不计入建筑容积率,但应当计入总建筑面积。 第十条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本市建设项目停车配建标准配建相应的机动车停车场(库)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库)。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十一条居住建筑应当综合考虑用地条件、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等因素,宜采用南偏东15度至南偏西15度朝向布置,临湖、临江等有景观要求的地段除外。

浅议城市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际,针对我国城市建设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城市规划:经济发展;问题;解决策略 前言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复杂化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我们在为取得这样的成就感到欢心鼓舞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在快速发展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纠正和解决,它将有可能给我们的城市留下永久的遗憾和创伤。 1 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的基本蓝图和首要原则。近年来,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总体来看,城市规划及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1 在规划建设上体现出明显的盲目性 主要表现有:盲目争建国际化大都市;盲目争建cbd(中心商务区):盲目追求高层建筑,盲目建设大量城市雕塑。以上盲目的做法其实是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成熟的表现。 1.2 城市规划缺乏权威性和严肃性 一些盲目的表面工程使得城市规划多是因为人为因素而改变,缺少严肃性。城市规划作为一个城市的“龙头”,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更应突出体现,一旦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经充分论证确定后,就不应该以个别人的更替而改变,但在我国许多城市普遍存在这种不好的现象。一换届,一换领导,规划马上就变,而且这种规划改变往往是以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且这些规划改变往往过分重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极大地消耗了城市资源,导致城市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影响了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以上问题自然引起民众的不满,规划的权威性难免受到置疑。 1.3 城市规划应充分体现“以民为本”的准则,可是我们做的还不够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规划编制过程来看,民众参与程度远远不够。第二,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地方官员往往越俎代庖成为左右规划的主体,或者由于种种原因而使领导意志和判别是非好恶的标准成为规划的出发点,规划人员难免受其影响,使规划的独立性和公允性被打破,造成规划与现实的脱节,民众的需求也得不到必要的反映。第三,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不强,极大降低了民众对规划的信任和关注。 1.4 城市规划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不少城市只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功能分区),近期建设规划缺乏指导和安排城市有序建设的有力措施和政策,城市建设没有依据,操作性不强,从而造成城市规划建设局面混乱。另外,许多城市的控制性规划、详细性规划、城市设计及其它系统专业规划覆盖面不够,规划体系建立地不够完善。 1.5 脱离实际的情况依然存在 这里有两种倾向:一是中小城市规划过度超前;二是大城市规划相对滞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规划依据问题。城市规划应该建立在对未来发展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但是由于规划依据不科学导致城市规划脱离了实际。比如在确定城市发展规模问题方面,由于我国存在着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体制,户籍统计往往不把流动人口计算在城市人口的范围内,所以也就没有纳入规划视野,这样造成规划基数往往偏小。另外,一些地方搞城市规划不是依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来思考城市如何定位,而是先搞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碰到问题后,再返过来去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位,这种程序颠倒的做法,使规划脱离城市发展实际;还有一些地方搞城市规划单纯从行政区域着眼,缺乏区域整体观念,没有看到市场经济是没有区域界限的。

浅谈城市规划的作用与意义

浅谈城市规划的作用与意义 摘要:城市规划是指城市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的根本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手段。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管理;意义;作用 前言:城市作为复杂综合体,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各个领域,为了使各方面协调发展,就必须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城市规划是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是建设城市的基本依据,是综合发挥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前提和手段。 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首先取决于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并以之为依据,指导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合理发展,首先必须通过科学地预测和规划,明确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在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下,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复杂化,对

城市规划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必要性也更加突出。 一、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坏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形势很好,城市正处于一系列激烈的社会经济变革之中,面对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针对当前城市规划中出现的新趋势,凸显出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面临着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挑战。 1、面临的挑战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被认为是“国民经济计划的继续和延伸”。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主要采取的是一种机械的目标管理和计划控制的方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城市建设也逐步由以前的政府投资行为,转

城市形象宣传语

城市形象宣传语城市形象宣传语265例 1、世间山水情,尽在古池州。 2、广州一日读懂两千年 3、信阳豫风楚韵红色信阳 4、最具魅力城市----东莞 5、烟台人间仙境梦幻烟台 6、陕西咸阳市:中国金字塔之都--咸阳 7、名山大川,尽在池州。 8、福州市:福山福水福州游 9、大英山水自由天地---四川遂宁大英县 10、山水太行丰采新乡

11、美丽青城天堂草原---内蒙古 12、烟花水都诗画扬州 13、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 14、浪漫之城中国珠海 15、宜昌市: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 16、赏池州美景,享千载诗韵。 17、金华市:风水金华购物天堂 18、日照游山登五岳,赏海去日照 19、江北水城中国聊城 20、银川塞上明珠,中国银川 21、柳州山水桂林风情柳州

22、趵突神韵甲天下济南潇洒胜江南 23、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24、无锡:太湖明珠,中国无锡 25、重庆:山城雾都 26、汕头海风潮韵,世纪商都 27、顺江寻池州,问道九华山。 28、似是故里飘香入,古镇新城池州住。 29、千载诗人地,百世佛道场。 30、西域古镇,人文新市;沙漠绿洲,世外桃源---新疆哈密畅游海南回归自然---海南 31、洛阳世界遗产九朝古都(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32、古越胜地,诗韵水城。

33、哈尔滨:冷酷冰城哈尔滨 34、才子之乡-临川王安石曾巩汤显祖还有N代宰相麻鸡之乡-崇仁盛产麻鸡 35、山东曲阜市:孔子故里,东方圣城 36、寻睨客家文化,问道南溪土楼。 37、人文安徽,魅力池州! 38、珠海市:浪漫之都,中国珠海 39、安徽惊作撇,池州万年名! 40、承德市:游承德,皇帝的选择 41、百岛之市--珠海 42、光明之城--泉州

城市规划的地位与作用

城市规划的地位与作用 城市规划简介与烟台市规划 摘要:城市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城市规划是引导和控制城市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和手段,是落实国家宏观城乡发展战略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保证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合理利用和城市各项建设合理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及国家经济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城市管理的依据。 关键词: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烟台市域规划 正文: 城市规划既是为了保障城市社会的安全、卫生、公平和效率,也是为国家经济、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工作,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各级政府正确认识城市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城市规划工作。 1978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是城市各项建设工程设计和管理的依据”。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城市政府应该集中力量做好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1996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指出:“城市建设和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关系重大。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合理发展,建设和管理城市的重要依据和手段”,要求各地人民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调控作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1999年,温家宝在全国城乡规划工作会议上所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城乡规划和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乡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广泛领域。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管理城市和乡村建设的重要依据。提高规划工作的水平,把我国的城市和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好,对于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规划工作的重要地位:“城乡规划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的重要工作”。这些文件和讲话精神,既表明了建国以来尤其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党和国家对城市规划的重视,也反映了城市规划工作在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龙头”地位逐步得到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无论从世界各国,还是从我国建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情况来看,城市规划均被作为重要的政府职能。从一定意义上说,城市规划体现了政府指导和管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政策导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规划以其高度的综合性、战略性、政策性和实施管理手段,在优化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配置、合理调整城市布局、协调各项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有效提供公共服务、整合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从而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维护城市整体和公共利益等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 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1、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有序的配置城市空间资源;2、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3、确保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

浅析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浅析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摘要】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虽然我国的城市规划和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但城市正处于一系列激烈的社会经济变革之中,传统的城市规划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城市必须以科学的观点、变化的观点来认识城市。本文主要就城市规划设计理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Abstract 】City is the main carrier of economic activities. while China's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steps into a new period, city is in a series of fierce social economy reformation, and the traditional urban planning is encountered the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So, to build the new citi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ust understand the city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and changing view.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design concept of city planning. 【Keywords 】city planning; design concept 中途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进步与发展,现代城市建筑的新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