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技术

合集下载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技术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技术

• 2、必须预处理后入场填埋的废物 (1)根据《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5086) 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T15555.1~ 12)测得的废物浸出液中有害成分浓度超过表6-1中 的允许进入填埋区控制限值的废物; (2)根据《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5086) 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T15555.1~ 12)测得的废物浸出液pH值≤7.0和≥12.0的废物; (3)本身具有反应性、易燃性的废物; (4)含水率高于85%的废物; (5)液体废物 • 3、禁止填埋的废物 (1)医疗废物; (2)与衬层具有不集系统 地基
单复合衬层防渗系统
• (3)双层衬层防渗系统
垃圾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首次渗滤液收集系统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第一层人工合成防渗膜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二次渗滤液收集系统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第二层人工合成防渗膜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地下水收集系统 地基
3、衬层系统分类
• (1)单层衬层防渗系统
垃圾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渗滤液收集系统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人工合成防渗膜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地下水收集系统 地基
单层衬层防渗系统
• (2)单复合衬层防渗系统
垃圾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渗滤液收集系统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人工合成防渗膜 压实黏土衬层
二、安全填埋场选址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 选址准则: 1、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及国家和地方危险废物管理规划; 2、场址应满足一定的库容要求; 3、地形、地貌及土壤条件; 4、气象条件; 5、对地表水体的保护; 6、对居民区的影响; 7、对场地地质的要求; 8、交通方便,运距合理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首先,安全填埋场的选址和建设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

填埋场应该远离居民区、水源以及其他敏感区域,确保填埋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和居民造成影响。

其次,填埋场需要有严格的废物分类和分区管理制度,针对不同类型的危险废物进行合理的填埋和覆盖,以确保不同废物之间不会相互交叉污染,从而保证填埋场的环境友好和安全性。

同时,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技能指导,了解如何正确处理和处置各类危险废物,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和污染的风险。

另外,填埋场的安全监测和污染防控措施也是确保填埋场安全的关键。

填埋场应该配备合适的监测设备,定期对填埋场周边环境和地下水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污染问题。

同时,填埋场还需要建立严格的废物接收和处置审核机制,确保不合格的废物不会被填埋,从根本上杜绝不安全因素的存在。

总之,安全填埋场是处理危险废物的重要环节,但其安全性和环保效果需要得到严格把控和管理。

只有通过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加强填埋场的监测和管理,才能确保填埋场不会对周围环境和公共安全造成潜在的危害。

危险废物的存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其安全处理和处置显得尤为重要。

安全填埋场作为危险废物处理的一种方式,如果管理不善或者违规操作,可能会对周围环境和公共安全造成巨大危险。

因此,需要加强对安全填埋场的规范管理,以确保其在处理危险废物时不会带来额外的风险和危害。

在进行危险废物填埋时,首先需要对危险废物进行严格的分类和标识,根据不同的性质和特征进行区分和管理。

这样可以避免不同种类的危险废物混合在一起,从而避免可能产生的化学反应或污染。

此外,填埋场需要配备专业的操作人员,他们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了解如何正确地处理和填埋不同种类的危险废物,以降低对环境和公共安全的影响。

安全填埋场的管理者也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标准,来规范填埋场的运营和管理,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处置流程,以确保填埋过程的安全和可控性。

GB18598—20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8—20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598-20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Standard for pollution control on the security landfill site for hazardous wastes2001—12—28—发布2002—07—01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防止危险废物填埋处置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对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涉及的环境保护要求,包括填埋物入场条件、填埋场选址、设计、施工、运行、封场及监测等方面作了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1年11月26日批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危险废物填埋的入场条件,填埋场的选址、设计、施工,运行、封场及监测的环境保护要求。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废物填埋场的建设、运行及监督管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处置。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含的条文,在本标准中被引用即构成本标准的条文,与本标准同效。

GB5085.1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5085.3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6.1~2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T 15555.1~12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234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4848 地下水水质标准GB15562.2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最新版本。

3 定义3.1 危险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范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防止危险废物填埋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技术要求由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起草完成。

本技术要求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目录1总则 (1)2编制依据 (1)3术语 (2)4场址选择 (3)5总体设计 (4)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4)填埋场类型选择 (5)危险废物入场要求 (5)总图设计 (6)6系统设计 (7)废物接收及贮存系统 (7)分析和鉴别系统 (7)预处理系统 (9)防渗系统 (9)渗滤液控制系统 (10)监测系统 (12)应急系统 (13)7公用工程 (14)供电系统 (14)给水、排水和消防 (14)采暖、通风与空调 (15)建筑与结构 (15)其它辅助设施 (15)8工程施工及验收………………………………………………………1 5 工程施工..................................................................15 工程验收 (17)9运营管理基本要求……………………………………………………18 运营管理总则 (18)运营条件 (18)机构设置与劳动定员 (18)人员培训 (19)危险废物接收制度 (20)交接班及运行登记制度 (20)环保、安全与健康 (21)10 封场 (23)本技术要求用词说明 (25)1总则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等相关法律法规,实现危险废物无害化安全处置目标,规范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和运行管理,防止危险废物填埋处置对环境造成污染,制定本技术要求。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技术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技术

填埋场的设计要点
选址要求:远离居民区、水 源地、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

防渗系统设计:采用双层或 多层防渗材料,确保污染物
不渗漏
渗滤液收集和处理系统设计: 设置渗滤液收集池,采用合
适的处理技术进行处理
气体收集和处理系统设计: 设置气体收集井,采用合适
的处理技术进行处理
监测系统设计:设置监测井, 定期监测地下水、土壤、气
到环境中
03
施工:按照设计要 求进行填埋场的施 工,包括防渗层、
排水系统等
07
封场:填埋场达到 设计容量后,进行 封场处理,防止污
染物扩散
04
废物预处理:对危 险废物进行分类、 破碎、脱水等预处

填埋技术的效果评估
填埋场选址:评估 地质条件、环境影
响等因素
填埋后监测:评估 填埋后污染物迁移、
扩散和降解情况
体等污染物浓度
封场设计:采用合适的封场 材料和技术,确保填埋场长
期稳定和安全
填埋场的环境保护措施
选址要求:远料,防止 废物渗漏污染地下 水
气体收集和处理: 设置气体收集系统, 对填埋场产生的气 体进行收集和处理
监测和预警系统: 建立监测和预警系 统,实时监测填埋 场环境状况,及时 发现和处理问题
填埋场选址需要满足地质、水 文、气候等条件,以保证填埋 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填埋技术的关键是控制污染物 的迁移和扩散,防止地下水污 染和土壤污染。
填埋技术的优缺点
优点:处理量大,操作简 单,成本低
缺点:可能造成地下水污 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
优点:可以减少废物体积, 降低运输成本
缺点:可能造成土地资源 浪费,影响周边生态环境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技术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技术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技术

填埋场选址
地质条件:要求稳定、无渗漏、无地
0 1 下水
地形地貌:要求平坦、开阔、便于施
02 工
交通条件:要求交通便利,便于运输
0 3 和处置
环境条件:要求远离居民区、水源地、
0 4 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
土地利用规划:要求符合土地利用规
0 5 划,避免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
社会经济因素:要求考虑当地经济发展、
政策支持
政府加大对危险废物 安全填埋技术的投入 和支持
01
鼓励企业采用危险废 物安全填埋技术,提 高环保意识
03
02
制定和完善危险废物 安全填埋技术的相关 政策和法规
04
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 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提 高国内危险废物安全填 埋技术的水平
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是危险 废物安全填埋技 术发展的重要趋 势之一
生和处理现状
02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
技术的应用
03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
场的选址和设计
04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
场的运行和管理
技术升级
01
提高填埋场安 全性能,降低 环境风险
02
采用先进的填 埋技术,提高 填埋效率
03
发展智能化填 埋技术,实现 远程监控和自 动化操作
04
研发新型填埋 材料,提高填 埋效果和降低 成本
可以促进资源 的循环利用, 减少资源浪费
安全填埋技术 可以防止危险
2 废物对地下水
和土壤的污染
3 安全填埋技术
可以降低对生 态系统和人类 健康的危害
减少污染
危险废物安全 填埋技术可以生 态环境的影响
02
安全填埋技术 可以减少对周 边居民的健康 影响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危险废物是指具有燃烧性、腐蚀性、毒性、感染性、放射性等特性的废物。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危害性,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和处置。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的建设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址与规划: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应远离居民区、水源保护区、地下水流动区等敏感区域。

在选址时要考虑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

同时,按照国家规划要求进行规划设计,确保填埋场的尺寸、容量和布置满足日常运营需求。

2.环境监测:危险废物填埋场周边环境应进行定期监测,包括地下水、土壤、大气等环境的污染情况。

监测内容包括危险废物填埋场对环境的污染影响程度,以及周边环境对填埋场的影响程度。

监测结果要及时上报并进行相关处置措施。

3.工程设施:危险废物填埋场应设置完善的工程设施,包括围护墙、防水层、防渗层、收集系统、处理系统等。

围护墙主要用于防止废物外泄,防水层和防渗层用于防止污染物渗透至地下水。

收集系统包括雨水收集系统和渗滤液收集系统,用于收集泥水和渗滤液,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处理系统用来处理填埋产生的气体和液体,确保其达到环保标准。

4.操作管理:危险废物填埋场的操作要进行全程监控,包括填埋、覆土、建设、维护等环节。

填埋操作要按照填埋场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环境污染。

同时,填埋过程应定期进行检测,确保按照规定的工艺和操作要求进行。

5.废物分类与处理:危险废物要进行分类处理,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可燃性废物要进行热解、焚烧或催化燃烧处理;腐蚀性废物要进行中和、中和沉淀处理;毒性和感染性废物要进行物理、化学或生化处理;放射性废物要进行固化处理后再填埋。

6.安全措施:在危险废物填埋场内应设有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应急装备,并定期进行演练,以应对突发事件。

填埋场周边要进行有效的封控措施,控制未经授权人员的进入,防止事故扩散。

综上所述,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主要包括选址与规划、环境监测、工程设施、操作管理、废物分类与处理、安全措施等多个方面。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范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防止危险废物填埋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技术要求由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起草完成。

本技术要求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专业资料word.专业资料word.目录1总则 (1)2编制依据 (1)3术语 (2)4场址选择 (3)5总体设计 (4)5.1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4)5.2填埋场类型选择 (5)5.3危险废物入场要求 (5)5.4总图设计 (6)6系统设计 (7)6.1废物接收及贮存系统 (7)6.2分析和鉴别系统 (7)6.3预处理系统 (9)6.4防渗系统 (9)6.5渗滤液控制系统 (10)6.6监测系统 (12)6.7应急系统 (13)7公用工程 (14)7.1供电系统 (14)7.2给水、排水和消防 (14)7.3采暖、通风与空调 (15)专业资料word.7.4建筑与结构 (15)7.5其它辅助设施 (15)8工程施工及验收 (15)8.1 工程施工..................................................................15 8.2工程验收 (17)9运营管理基本要求 (18)9.1运营管理总则 (18)9.2 运营条件 (18)9.3 机构设置与劳动定员 (18)9.4人员培训 (19)9.5 危险废物接收制度 (20)9.6 交接班及运行登记制度 (20)9.7 环保、安全与健康 (21)10 封场 (23)本技术要求用词说明 (25)专业资料word.1总则1.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等相关法律法规,实现危险废物无害化安全处置目标,规范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和运行管理,防止危险废物填埋处置对环境造成污染,制定本技术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种类 1)土工织物材料 2)土工织物网格材料 3)土工膜材料 4)地聚合黏土衬层 5)土工管 6)地混合材料 7)地泡沫材料 8)土工膜单元
• • • • • •
基本功能 1)隔离 2)加固作用 3)过滤作用 4)排水 5)水阻挡层或水控制 6)保护
• 某填埋场防渗结构
(3)集水池及提升系统
集水池位于垃圾主坝前的最低洼处,以砾石堆填以支撑上覆废 物荷载,全场的垃圾渗滤液汇集到此并通过提升系统越过垃圾 主坝进入调节池。提升系统包括提升多孔管和提升泵,提升管 多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典型尺寸是DN800mm,通常 使用斜管提升方式。
(4)调节池
主要作用是对渗滤液进行水质和水量的调节,平衡丰同时也可对 渗滤液水质起到预处理作用。 调节池通常采用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如条件允许体积应尽可能 大,一般情况下应可贮存3个月以上的渗滤液。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地下水收集系统 地基
单复合衬层防渗系统
• (3)双层衬层防渗系统
垃圾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首次渗滤液收集系统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第一层人工合成防渗膜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二次渗滤液收集系统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第二层人工合成防渗膜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地下水收集系统 地基
二、安全填埋场选址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 选址准则: 1、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及国家和地方危险废物管理规划; 2、场址应满足一定的库容要求; 3、地形、地貌及土壤条件; 4、气象条件; 5、对地表水体的保护; 6、对居民区的影响; 7、对场地地质的要求; 8、交通方便,运距合理
• (2)经验公式法 Q=1/1000×C×I×A C——浸出系数,一般在0.2~0.8之间; A——填埋面积,㎡; I——降雨量,mm/d;
6、渗滤液控制系统
• 达西定律 q=K×H/L×A q——渗透量; K——渗透系数; H——水头损失; L——水力流程; A——渗透面积; 降低q的三种方法: ①选用渗透系数低的衬垫(降低K 值); ②减少水头(降低H值); ③增加衬层厚度(加大L值)。
(1)导流层
导流层的目的就是将全场的渗滤液顺利地导入收集沟内的渗滤 液收集管内(包括主管和支管),导流层铺设在经过清理后的 场基上,厚度不小于300mm,由粒径40~60mm的卵石铺设而成, 卵石也可用碎石代替。
(2)收集沟和多孔收集管
收集沟设置于导流层的最低标高处,并贯穿整个场底,断 面通常采用梯形,铺设于场轴线上的为主沟,在主沟上依间距 30~50m设置支沟,支沟与主沟的夹角宜采用15的倍数。 多孔收集管按照埋设位置分为主管和支管,分别埋设在收 集主沟和支沟中,管道需要进行水力和静力作用测定或计算来 确定管径和材质,其公称直径不小于100mm,最小超度应不小 于2%,材质通常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预先制孔,孔径 通常为15~20mm,孔距50~100mm,开孔率2%~5%左右,安装时, 管道开孔部分应朝下。 多孔收集管还包括垂直收集部分。在填埋区按一定间距设立 贯穿危险废物块体的垂直立管,管底部通入导流层或通过短横 管与水平收集管相接,以形成垂直-水平立体收集系统,通常这 种立管同时也用于导出填埋气体,称为排渗导气管。
3、填埋场功能
贮留功能 隔水功能 处理功能
基本功能 利用自然地形或人工修 筑形成一定的空间,将 一定量的废物贮留在其 中,待空间充满后封闭, 恢复该地区的原貌。
主要功能 一方面防止废物中水分 及降水进入后产生的渗 滤液进入周围环境;另 一方面防止外部降水、 地表径流、地下水等进 入填埋场。
安全填埋场一般不考虑 一方面由于安全填埋场 本身填埋的主要是无机 物,另一方面运行中一 般尽量避免填埋层中发 生任何反应,尽量避免 水、气等二次污染物。
4、填埋场分类
• 按构造类型分类 衰减型 半封闭型 封闭型←安全填埋场 • 按填埋方式分类 山谷型 平地型(地上式、地下式、半地下式) • 按填埋废物分类 Ⅰ类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 Ⅱ类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生活垃圾填 埋场、安全填埋场
5、填埋场组成
安全填埋场
填 埋 气 体 控 制 系 统
• 2、必须预处理后入场填埋的废物 (1)根据《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5086) 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T15555.1~ 12)测得的废物浸出液中有害成分浓度超过表6-1中 的允许进入填埋区控制限值的废物; (2)根据《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5086) 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T15555.1~ 12)测得的废物浸出液pH值≤7.0和≥12.0的废物; (3)本身具有反应性、易燃性的废物; (4)含水率高于85%的废物; (5)液体废物 • 3、禁止填埋的废物 (1)医疗废物; (2)与衬层具有不相容性反应的废物。
• 1)对HDPE膜的性能要求 密度、熔流指数、炭黑含量、HDPE原料、膜 厚度、抗穿能力、拉伸强度和渗透系数等。 2)对HDPE防渗层的铺设要求 3)对HDPE复合衬层下垫层的要求 4)单HDPE复合衬层的结构设计 5)HDPE双衬层构造设计要求 6)HDPE膜的锚固设计
• (3)土工无纺布 土工无纺布是相对较薄、有弹性的一种聚合材料。美国材 料测试中心对这一专门术语有如下定义:“土工无纺布是 一种用于土壤、石块、土或其他材料用一定技术聚合而成 的平面状产品,作为人造工程结构或系统的一部分”。
接 收 与 贮 存 系 统
分 析 与 鉴 别 系 统
预 处 理 系 统
防 渗 系 统
渗 滤 液 控 制 系 统
监 测 系 统
应 急 系 统
公 用 工 程
渗滤液收集与排出系统
渗滤液处理系统
雨水集排水系统
地下水集排水系统
6、进场废物要求
• 1、直接入场填埋的废物 (1)根据《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GB5086)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 法》(GB/T15555.1~12)测得的废物浸出 液中有害成分浓度低于表6-1中的允许进入 填埋区控制限值的废物; (2)根据《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GB5086)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 法》(GB/T15555.1~12)测得的废物浸出 液pH值在7.0~12.0之间的废物。
通过低渗透性材料 (如HDPE、PVC等高 分子聚合材料和压实 黏土)和一定厚度的 组合来完成这一作用
通过渗滤液控制系统的适当 设计、施工和维护来控制水 量与水头,方法有两个:
一是防止雨水、地下水 进入填埋场(雨水、地 下水集排水系统);二 是及时顺畅地排出场内 渗滤液(渗滤液集排水 系统)。
渗滤液控制系统包括:渗滤液集排水系统 (即渗滤液收集系统,通常由导流层、收集沟、 多孔收集管、集水池、提升多孔管、潜水泵和 调节池等组成)、雨水集排水系统、地下水集 排水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
• 调节池防渗结构
四、渗滤液控制系统
• 1、来源 (1)降水入渗 主要来源 (2)外部地表水入渗 (3)地下水入渗 (4)废物水含水率 (5)覆盖材料中的水分 (6)有机物分解生成水 • 2、产生量影响因素 区域降水及气候状况;场地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 填埋废物性质与组分;填埋场构造;操作条件等
2、衬层系统组成
过滤层
排水层 保护层 防渗层
保护排水层,过滤掉渗滤液中的悬浮物 和其他固态和半固态物质 及时将被阻隔的渗滤液排出,减轻对 防渗层的压力,减少渗滤液的外渗可 能性 对防渗层提供合适的保护,防止防渗 层受外侦办影响而被破坏
通过铺设渗透性低的材料来阻隔渗滤液于填埋场 中,防止其迁移到填埋场之外的环境中,同时也 可以防止外部的地表水进入填埋场中
3、衬层系统分类
• (1)单层衬层防渗系统
垃圾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渗滤液收集系统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人工合成防渗膜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地下水收集系统 地基
单层衬层防渗系统
• (2)单复合衬层防渗系统
垃圾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渗滤液收集系统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人工合成防渗膜 压实黏土衬层
三、衬层系统
• 1、衬层系统主要功能 • (1)将渗滤液封闭于填埋场之中,使其进 入渗滤液收集系统,防止其渗透流出填埋 场之外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 (2)控制填埋场气体的迁移,使填埋场气 体得到有控释放和收集,防止其侧向或者 向下迁移到填埋场之外; • (3)控制地下水,防止其形成过高的上升 压,防止地下水进入填埋场导致渗滤液量 的大量增加
• (2)人工合成材料 • 目前已经应用的聚合物防渗膜有很多种,主要有 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氯乙烯(PVC)、 氯化聚乙烯(CPE)、异丁橡胶(EDPM)、氯 磺 化 聚 乙 烯 ( CSPE ) 、 乙 烯 丙 烯 橡 胶 (EPDM)、氯丁橡胶(CDR)、热塑性合成橡 胶、氯醇橡胶等。其中HDPE是目前适应废物范 围最广、应用最为广泛的防渗膜,具有良好的防 渗性能、对大部分化学物质具有抗腐蚀能力、具 有良好的机械和焊接特性、低温下具有良好的工 作特性、可制成各种厚度、 0.5 ~ 3.0mm 、不易 老化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填埋场衬热地、最终覆 盖、污水池衬垫、废物处理设施、沟渠衬垫等。
双复合衬层防渗系统
4、衬层材料
用于填埋场作防渗衬层的材料可分为人工合成有机材料、 无机天然防渗材料、天然与有机复合防渗材料三大类。 • (1)黏土 塑性指数Ip大于10的土被称为黏土。 黏土衬层应包括两类:
自然黏土衬层 具有低渗透率、富含黏土的自然形物,
其渗透率应小于或等于1×10-6~1×10-7cm/s。 人工压实黏土衬层 基本上是由自然黏土材料经过人工 压实而成。压实的目的是将松散不均匀的黏土压实成均匀 分布、低透水性的黏土层。广泛应用于衬层与覆盖层系统。
地质屏障系统 包括场地的地 质基础、外围 和区域综合地 质技术条件。 地质屏障防护 作用大小,取 决于地质介质 对污染物质的 阻滞性能和污 染物在地质介 质中的降解性 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